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信息窗二LM
- 格式:ppt
- 大小:3.91 MB
- 文档页数:3
信息窗二(万以内数的认识)-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万以内的数表示方法;2.能够认识和读写万以内的整数;3.能够用竖式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4.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万以内数进行计量和商量。
二、教学内容1. 认识万以内数•导入:通过讲故事、展示物品等方法引出万以内数的概念;•万以内数的数字表示和读法;•万以内数的排列顺序,通过让学生进行数轴练习,深入理解数的排列顺序;•同一个数字不同位置的含义和读法,如:一千零一、一千一、一千零十一等。
2. 万以内加减法•用竖式表示万以内的加减法,并进行计算;•巧妙地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计算时间等。
3. 日常生活应用•万以内数的应用,如:计算物品的价格、摆放家具等;•挑战万以内的数学游戏。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万以内数,包括数字表示、排列顺序和读法等,以及用竖式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2.教学难点:用竖式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深入理解万以内数的应用;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数轴练习和计算竖式。
五、教学过程1. 认识万以内数1.导入:教师讲故事、展示物品引出万以内数的概念;2.让学生通过数轴练习,深入理解万以内数的排列顺序;3.同一个数字不同位置的含义和读法,如:一千零一、一千一、一千零十一等。
2. 万以内加减法1.用竖式表示万以内的加减法,并进行计算;2.让学生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计算时间等。
3. 日常生活应用1.万以内数的应用,如:计算物品的价格、摆放家具等;2.教师给出数学游戏,让学生进行挑战。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万以内数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并且能够通过竖式运算进行加减法的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特别强调实际应用,并引入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也反思到教学过程中,学生计算速度不够快,可能需要在之后的教学中加强。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信息窗2)教学目标:1.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大数的必要性。
2.经历摆一摆、拨一拨、估一估、数一数、想一想、认一认、说一说等数学实践活动,体验感受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数感。
3.认识“万位”及其位置,能说出万以内各数位的名称及相邻数位之间的进率。
4.会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数学的语言和符号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5.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经历与他人交流的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体会“万”的必要性,数感的培养,十进位计数法。
教学过程:【导入】万以内数的认识谈话课件出示情境图:上一节课我们看了光明小学组织的游览北京活动的图片,今天,我们继续跟进好吗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谈话: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预设:1三千六百九十三有多大2一万有多大……教师有选择的板书。
三千六百九十三有多大一万有多大【活动】万以内数的认识分析素材,理解概念初步认识万以内的数。
谈话:请听好要求:利用手中的学具和计数器来摆一摆、拨一拨,看看3693到底有多大同桌分好工,一人摆一人拨,摆完拨完后再把想法说给同桌听,好吗开始……教师巡视指导集体交流摆法和拨法。
画一画,在黑板的计数器上画出3693写一写,对着计数器,写出3693引导交流这些方法的共同之处:都有3个千、6个百、9个十和3个一。
【讲授】万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认识万以内的数。
让学生试着说出3693 的组成,集体交流,同桌互说。
指出:两个“3”表示的意思一样吗小结:相同的数字在不同数位上表示的意义不同。
数数游戏,进一步认识大数。
在计数器上从3986一个一个的数到4001,师再领数。
从3693一千一千的数到9693,指出:两个“9”表示的意思一样吗认识计数单位“万”谈话出示课本第9页第二个红点的信息:同学们真了不起,会数这么多大数了,那你再数数这个大数是多少9990我们再一起一个一个的接着往下数好吗指多名学生数,重点交流:你怎么知道9999再添上一个是10000能说说你的想法吗让多名学生说想法,并再一次同桌交流一遍。
信息窗2——参观人民大会堂【教学内容】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本信息窗有两个红点问题,第一个红点是认识万以内的数,理解各个数位上数的意义。
第二个红点是感知一万是多少,认识技术单位万。
【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2、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进一步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3、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
【教学重点】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知道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观察下列两组数,先回答是怎么数的,再接着数出后面的5个数来。
27、37、47、57、()()()()()110 、210、310、410、()()()()()2.读出下面的数。
375309420200 608 750二.研究问题,指导点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让学生看书上的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一说画面中是什么场景,里面包含了哪些数学信息?2.(1)第一幅图是人民大会堂万人礼堂有三层(2)第二幅图是人民大会堂宴会厅3.请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提问:(1)三千六百九十三有多大呢?(2)一万有多大呢?【设计意图:借助主题图,为学生提供现实素材,初步感知大数的产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培养学生的数感埋下伏笔。
】(二)解决问题,探究新知1.请同学们在计数器上拨出三千六百九十三。
试试看师:哪位同学来说说你是怎么拨的?学生尝试起来说一下。
根据学生认读板书:读作:三千六百九十三。
如何写出这个数?请一名学生板书。
(写作:3693。
)说一说3693里面有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2.师:一千一千地数,从三千六百九十三数到九千六百九十三。
3.学生边拨边数,并请同学板演。
师:谁能说一说,一万是多少呢?(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说一说“一万”有多大。
《10000以内数的认识》参考教案教材分析:这幅情境图呈现的是人民大会堂的壮观场面,参观人民大会堂的万人礼堂、宴会厅的情境。
借助不同场所提供的丰富信息,引导学生提出有关万以内数的认识的问题。
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万”以及万以内数的读写。
2、培养学生. 观察、归纳、推理的能力。
3、通过用数来描述现象,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德育目标: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策略。
课前准备:计数器。
教学活动设计:一、创设情境1、同学们,来游览北京的同学,我们去人民大会堂参观啦!(出示情境图)2、仔细看图,你都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根据情境图的内容,可能说出人民大会堂的各层的座位,宴会厅可以容纳用餐的人数。
)二、新授1、我们来解决怎样写出三千六百九十三:(在计数器上拨出三千六百九十三)试着写出这个数[三千六百九十三]请同学们联系上节课我们学习的知识,试着在练习本上写出这个数,谁想在黑板上写一写?2、学习数的组成(1)想一想:3693为什么要这样写呢?(2)说一说:怎样在计数器上拨出3693呢?(3)师小结:3693里面有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4)思考:1500、3005和6050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呢?3、认识计数单位万。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先解决“一万是多少呢?”的问题好吗?你认为一万是多少,谁来说一说?学生可能说出:一万就是10个一千。
一万就是100个百。
2个5000是一万,5个2000也是一万。
4、同学们都说得很好!下面请大家利用老师手中的一本1000页的辞典,先自己想像一下10000是多少,然后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估计10000页有多厚。
看哪个小组合作得好![一本辞典是1000页,10本这样的词典是一万页。
]5、然后请大家利用学具盒里的学具摆一摆、数一数。
6、小结:10个一千是一万,也可以说,一万里面有10个1000;千位左边的一位就是万位,万位上的一个珠子就表示1万三、巩固新知1、3693大家会写了,一千五百、三千零五十和六千零五会不会写?如果不能直接写出,可以先在计数器上拨出来,然后再写。
信息窗二(万以内数的认识)-青岛五四学制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万以内数的大小顺序。
2.掌握万以内数的写法。
3.掌握加减法口诀。
二、教学重难点1.万内数大小顺序2.加减法口诀三、教学内容1. 万内数大小顺序1.学生能够读出一到九千多的数。
–示例:读出 3761,9125 等。
2.了解万为进位单位,体会“进位”的概念。
3.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关系。
–示例:•两个数的万位不相同,数大的大于数小的。
•两个数的万位相同,比较万位相同的情况下,千位不同的大小,千位不同的,数大的大于数小的;千位相同的比较百位大小……以此类推。
•示例:比较 7250 和 6212 的大小关系。
2. 加减法口诀1.算式加法口诀:同进一、共退十、别进位。
–示例:72 + 35 = (7 + 3)(2 + 5) = 1072.算式减法口诀:退位减、借位当十、凑十相消。
–示例:56 - 38 = (5 - 3)(6 - 8) = 18四、教学方法1.集体授课。
2.组内讨论和展示,加强学习效果。
五、教学过程1. 集体授课第一步:引入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2.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口诀。
第二步:核心内容1.圆整数讲解:–老师在黑板上写出 2388 和 5979 两个数让学生观察。
–教师顺序问学生这两个数中哪一个比较大,然后逐位比较,加深理解。
2.讲解加减法口诀:–先举例用同进一加法口诀的应用。
•老师写出两道加法算式:72+39 和 38+69,按着口诀计算,让学生熟悉。
–再讲解退位减减法口诀的应用。
3.练习–让学生在本课前课堂测验时练习,检测学生是否掌握。
第三步:反馈1.询问学生是否都能掌握今天所学内容,巩固学习效果。
2.介绍下一课内容,引导学生提前预习。
2. 组内学习和展示1.让学生分组,每组研究一个小结和一些问题,进行展示。
2.老师巡视提问,指导学生。
六、教学评估1.课前用测验测试学生对上节课学习的掌握程度。
信息窗二(万以内数的认识)-青岛五四学制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快速用万以内数目表示大量数量;2.能够理解万级数的意义,并能用数形的方式来表示;3.能够能根据数的大小关系进行简单的大小比较。
二、教学重点:1.认识万级数的意义;2.用数形一一对应的方式来认识万级数。
三、教学难点:1.能够用数的大小关系进行简单的大小比较;2.能够正确读出并写出万级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老师出示几张印有不同数字的卡片,让学生抢答并进行数字比较。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要进行大量数字的比较,有没有更快捷的方法呢?•让学生说出数字很多的场合,如:人口统计、火车票数、手机销售量等,然后提问:我们应该如何表示这么多的数字呢?•引导学生思考,进而引出本课的主要内容——认识“万级数”。
2. 探究万级数的意义•介绍万级数的意义:万级数,就是四位数,表示一千个一千以内的数。
•用数形一一对应的方式来认识万级数:–准备一千颗小干豆,对学生说出“一千”,让学生用小干豆将一千个一位数数码按顺序排列。
–然后,将一排小干豆分成十组,每组按十个小干豆为一组,对学生说出“一万”并且将十组按顺序排列。
–问学生,用这种方式表示数字,如果要表示一百万,应该用多少颗小干豆呢?3. 实践大小比较•老师出示两个数字,学生进行比较,然后让学生用数字卡片来组成一个大小关系,并写在黑板上,进一步理解大小关系。
4. 巩固练习•老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说出和声音,进行大小比较,并问一些反向问题帮助巩固练习。
五、课堂小结•在本课上,我们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探究了万级数的意义,让学生学会了用数形一一对应的方式来认识万级数,并能通过数的大小关系进行简单的大小比较。
六、教学反思•整节课上,学生有一定的接受能力,但在对数字的理解上还需要加强。
在后期教学中,老师需要更多地给学生提供大小比较的实践机会,以更好地帮助他们掌握本课所学内容。
《10000以内数的认识(信息窗2)》教学建议信息窗2——参观人民大会堂本信息窗呈现的是学生来到人民大会堂和宴会厅看到的情境。
图中包含的信息有:人民大会堂堂万人礼堂有三层,一层有座位三千六百九十三个,二层有三千五百一五个,三层有二千五百一十八个,加上主席台上的座位,总计可容纳一万人;人民大会堂的北面是宴会厅,可同时容纳五千人就餐。
借助不同场所提供的丰富信息,启发学生提出有关万以内数的认识的问题,引入对万以内数的认识、认识计数单位“万”及万以内数的读写知识的学习。
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万以内的数和计数单位“万”,并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及顺序,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经历用万以内的数表示事物数量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建立初步的数感。
教学时,教师仍由游览北京的话题引入,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呈现教材中的情境,通过人民大会堂万人礼堂和宴会厅的信息,引导学生提出“三千六百九十三有多大呢”、“一万有多大呢”等一系列问题。
“你问我说”共有两个红点问题和两个小电脑问题。
第一个红点问题是认识万以内的数,理解各个数位上数的意义;第二个红点问题是感知一万是多少,认识计数单位“万”;两个小电脑问题是学习万以内数的与法和读法。
第一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是:“三千六百九十三有多大呢?”教材呈现了学生摆用小方块组成的学具、拨计数器等操作活动,感受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它的组成和位置值。
然后在计数器上“一千一千地数,从三千六百九十三拨到九千六百九十三”。
意图是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通过摆学具、拨计数器等实践操作,理解抽象的计数单位和数位。
问题“(9693中)两个‘9’表示的意思一样吗”,旨在通过对此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数值是不一样的。
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已有的千以内数的认识经验进行迁移,借助学具进行自主探索、交流,引导学生说说三千六百九十三里面有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弄清数位、位数、数位意义及数的组成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适时地进行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