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原著选读

  • 格式:doc
  • 大小:67.50 KB
  • 文档页数:1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恩格斯原著选读(哲学部分)

余玉花yyheugmail.

哲学理论计划读三本书:

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2、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3、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给维·伊·查苏利奇的附信

致约·布洛赫的一封信

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剩余价值理论、历史唯物史观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读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恩格斯称之为“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在这个文件中,马克思提出了实践的思想,这是马克思科学历史观的第一步。

新世界观就是不同于以往的世界观,即唯物史观

费尔巴哈仅仅把对象看成客体,而马克思把对象看作有主体性的客体

第一节实践与认识及真理的问题

一、认识对象的理解

哲学上所讲的认识对象就是认识者说想要认识的东西。怎样去认识对象?包括人以及一切现实的东西?

费尔巴哈是从直观的、客体的形式去认识对象。“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

马克思则从实践的角度,把对象看做是人的感性活动,这样一来,认识对象就不是被动的,而具有主体的内涵。

二、认识结果(真理性)的检验

马克思: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实践。“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

思考:如何理解,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和力量?

现实性就是指认识与客观事实的一致性

符合客观事实的思想认识才是正确的,才具有理论的力量

结论:一种思想或理论时候具有现实性,唯一检验的方法就是实践

什么是实践?主体带有目的性的、客观地完成一件事情的活动,带着方案去进行的活动。活动的结果是客观性的,结果是否成功就可以检验主观认识是不是真理,实践活动是一个桥梁,是将主体与客体起来的桥梁。

三、破除理论上的神秘性(第八条)

神秘化的理论往往具有欺骗性和社会危害性

马克思提出,实践是破除理论上的神秘性最好的武器。因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再神秘玄奥的东西在社会生活的阳光下都将暴露真相。

第二节人的本质与实践的关系

●探讨历史之谜与人的关系,没有人就没有社会历史,所以解决历史疑问必然

要探讨人的问题

●西方从古希腊的智者学派就开始了人的研究,一直到近代的唯心主义人性

论、唯物主义的环境学说,应该说这些思想对马克思都有启发,但都留下了很多疑问。

●马克思从实践的观点出发来理解人的本质。马克思对人的理解有这么几点:一、从人的现实性上来认识人

费尔巴哈的类本质

生物学研究的方法,只限于人同动物的区别,不能说明人本身,不能解决人与人不同的问题。

马克思着眼于实践,提出在人的现实性上来认识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现实性:人不是抽象化的人,而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一定社会环境中具体的人,只有从具体现实活动中的人出发来研究人的本质才是有意义的。

二、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来认识人

具体的现实的人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这个内涵来自人的社会性。所以人的个体性(通常是标明的、极易被认识到的)与人的社会性(这是隐蔽的、必须用理性思维才能认识的)统一的表现在“现实的个人”身上。

从具体的人出发来研究人,但不能忽略个人生活所依托的社会关系,真是这种社会关系造就了人的智慧、人的力量,造就了人的个性。离开人的社会关系则难以真正的认识人的本质。

三、通过实践改革环境和人本身

一种唯物主义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

如何理解?

马克思认为仅仅说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忽视人对环境的主体能动作用。

这种学说容易把人分成两部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教育者往往凌驾于受教育者之上。

马克思看到了环境和人互动的辩证关系。指出,人的发展虽然受制于环境,但“环境正式由人来改变的”,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的理解为实践。突破了环境决定论者的狭隘的眼界。

第三节马克思哲学实践观的意义

马克思的哲学观与旧唯物主义的不同

旧唯物主义哲学史直观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的哲学(新唯物主义)称之为实践的唯物主义。新唯物主义

一、哲学的立场不同

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市民社会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反映的是资

产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其哲学局限于资产阶级的立场

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突破了资本主义的时限,着眼于人类的未来,并以人类的利益或大多数人的利益为其哲学的立场。

二、哲学的使命不同

一般“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任务不仅仅要说明、解释世界,重要的是改变世界,这意味着实践的变革。

时间观念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与旧唯物主义决裂的第一个口子,也是他解开历史之谜的第一步。历史之谜的真实内涵及其解答方法只有在现实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才能找到。他将循着实践观点的思路继续历史之谜的剥离。

第一节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前提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前提?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我们要谈的前提不是任意提出的,不是教条,而是一些只有在想象中才能撇开的现实前提。”

这个理论前提是什么呢?那就是“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

一、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