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生物结业考试试卷(附答案)

中考生物结业考试试卷(附答案)

中考生物结业考试试卷(附答案)
中考生物结业考试试卷(附答案)

中考生物结业考试试卷(附答案)

一、选择题

1.生物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做法不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做法主要原理

A正其行,通其风能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B及时排涝减少根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

C带土移栽花草保护根毛和幼根,提高成活率

D及时晾晒收获的小麦抑制呼吸作用,延长贮藏时间

A.A B.B C.C D.D

2.安丘蜜桃是我市的名优果品之一。下列关于安丘蜜桃的叙述,错误的是()A.根系发达是蜜桃适应干旱环境的重要因素

B.桃核的硬壳部分是由珠被发育而来的

C.枝芽中的生长点能产生新的芽结构

D.夏季修剪能有效地促进花芽的形成

3.如图为植物细胞生命历程的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过程表示细胞生长

B.②过程表示细胞分裂

C.③过程表示细胞分化

D.①②③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4.人类的双眼皮是由显性基因(R)决定的,单眼皮是由隐性基因(r)决定的。如果一对双眼皮的夫妇生下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则这对夫妇的基因组成是()

A.RR×RR B.RR×Rr

C.Rr×Rr D.rr×rr

5.某同学通过观察菜豆和玉米种子的形态结构,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菜豆种子的主要结构是子叶,玉米种子的主要结构是胚乳

B.菜豆种子有胚和种皮,玉米种子没有种皮

C.滴加碘酒的玉米种子纵剖面,其种皮和胚未被染成蓝色

D.在菜豆种子的“豆瓣”上滴加碘酒,变蓝的结构是子叶

6.如图是某学生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和观察装片的过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操作步骤是abcd。

B.观察装片时甲为镜筒上升,乙为镜筒下降。

C.欲将视野右上角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装片应向右上方移动。

D.该同学觉得看到的细胞太小,就转动转换器,又觉得太暗,继而换成平面镜。

7.图中甲是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5×、16x)和物镜(10x、40x),乙是在甲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16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物像。欲将乙视野中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并放大到640倍进一步清楚地观察。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A.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使细胞位于视野正中央

B.目镜不需要换,转动转换器将物镜换成镜头③

C.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小,反光镜调成平面镜

D.物镜换成高倍镜后,如果视野模糊,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8.某同学为了探究萌发种子的呼吸作用,利用如下的装置进行了实验。一段时间后向试管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打开阀门并往瓶子里注入清水后发现,甲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乙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本实验结果说明萌发的种子呼吸释放出二氧化碳

B.漏斗口塞上消毒棉是为了防止空气中的灰尘进入

C.如果将两个装置都密封,实验会更快效果也更好

D.若乙的石灰水稍浑浊,说明煮熟的种子呼吸较弱

9.如图表示一天之内(早7:00﹣第二天早7:00)温室大棚中CO2含量的变化,在a点打开通风口的目的是()

A.补充大棚CO2B.补充大棚O2

C.降低大棚温度D.降低大棚湿度

10.番茄种子开始萌发到长出第一片新叶时,两片子叶仍具有生理功能。某同学用缺氮的营养液培养上述若干幼苗,然后对幼苗进行如下不同处理,随后对叶片进行观察,最先出现缺氮症状的是()

A.剪掉根尖的幼苗B.剪去一片子叶的幼苗

C.剪去两片子叶的幼苗D.完整的幼苗

11.图是植物细胞的相关概念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结构,a、b表示功能,①表示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表示细胞膜,b表示保护和支持功能

B.细胞由①过程形成组织,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C.丙表示的细胞结构是细胞核

D.与人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中没有系统

12.依据生物的某些特征,可以将我们学过的生物分成如图所示的三个类群。下列有关图示的描述错误的是()

A.类群1可能是病毒,它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生活

B.类群2属于原核生物,其中有些种类可用于酸奶、泡菜的制作

C.类群3中既有单细胞生物,又有多细胞生物,但都是真核生物

D.类群1、2、3的共同点是:都不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

13.玉米是通辽地区主要的农作物,品种繁多,有郑单958、京科968、登海605等多个品种,这体现了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数量的多样性

C.基因的多样性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4.下列关于被子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子从萌发到长出幼叶前,体内有机物不断增多

B.受精卵发育成胚,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胚乳

C.双受精是被子植物所特有的现象

D.有机物由导管从叶片运输到植物体的其他器官

15.下列生物的变异现象中,不能遗传的是()

A.通过杂交选育得到高产奶牛B.肤色正常的一对夫妇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儿子

C.太空椒果型硕大、产量较高D.不同地区栽种的圆白菜叶球重量区别很大16.如图中的曲线表示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程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曲线Ⅰ代表淀粉的消化程度

B.a、c分别代表的器官是口腔和胃

C.蛋白质化学性消化的起始部位是b

D.脂肪在器官d中最终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

17.下列关于动物的生殖、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Ⅰ可表示有性生殖、变态发育

B.图甲中Ⅱ可表示体内受精、卵生

C.图乙如果表示家蚕的发育过程,若A是受精卵,则D是成虫

D.图乙如果表示青蛙的发育过程,若A是受精卵,则B是蝌蚪

18.成熟的安丘蜜桃果面底色为黄绿色。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安丘蜜桃的遗传物质主要在细胞核内

B.蜜桃果面的底色受基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

C.合成蜜桃果肉中有机物的原料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

D.蜜桃嫁接成活后,接穗中的有机物来自于砧木

19.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分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观察蚯蚓的过程中,应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其体表,使它的体表保持湿润,以保证蚯蚓能正常呼吸

B.“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两个实验中用到的碘液分别是用来染色和检测淀粉的

C.“测定种子的发芽率”需要测三次,取平均值,以减少误差

D.“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实验,测得大花生中有小花生,一定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20.下列关于生物技术的描述,正确的是()

A.鲜牛奶在无氧条件和适宜的温度下一定能变成酸奶

B.克隆技术的原理是遗传基因在不同生物间相互交流

C.袋装蔬菜保鲜时减少氧气浓度的首要目的是抑制微生物的繁殖

D.无土栽培可实现清洁、高效、无污染的农业生产模式

21.下列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兔的黑毛和卷毛B.豌豆的圆粒和皱粒

C.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D.番茄的红果和黄果

22.白化病是由隐性基因(a)控制的遗传病,肤色表现正常的一对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孩子,再生一个白化病孩子的基因组成和概率分别是()

A.Aa、25% B.aa、12.5% C.Aa、12.5% D.aa、25%

23.番茄果皮红色(D)对黄色(d)为显性,若将红色番茄(Dd)的花粉授到黄色番茄(dd)的柱头上,则黄色番茄上所结果实的颜色和种子中胚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A.黄色;Dd、dd B.红色;Dd

C.红色;Dd、dd D.红色和黄色;Dd、dd

24.将某生长旺盛的植株放进透明密闭的容器内,满足植株所需要的所有自然条件。然后测定夏季一昼夜间容器内二氧化碳(CO2)浓度的变化,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当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时,曲线上对应这一生理状况的点有()

A.a点和d点B.b点和c点C.a点、b点和c点D.b点、c点和d点25.下列选项中的各项依次对应图中的m、a、b、c、d,其中选项中的关系与图不符的是()

A.植物细胞、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B.肾脏、肾单位、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C.人体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

D.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26.以下与图示相关生物生殖和发育的说法,正确的说法是()

A.图甲的动物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发育经历了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B.图乙是鸡卵,②胚盘将来发育成雏鸡,①卵黄,为其发育提供全部营养

C.图丙是两性花,传粉方式是自花传粉,此图能表示受精已经完成,能够形成果实和种子D.图丁是蛙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其受精在水中进行,幼体用鳃呼吸,所以蛙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

27.生物技术影响着人类生活。下列关于生物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制作酸奶的原理是乳酸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将牛奶中的蛋白质转化成乳酸

B.复制遗传上完全相同的个体的生物技术有克隆、扦插和试管婴儿技术等

C.生物技术对人类的影响都是积极的,我们应大力发展生物技术

D.将苏云金杆菌的杀虫蛋白基因转移到棉花体内后,棉花植物体便获得了抗虫能力,说明了基因控制性状

28.下列生物技术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通过组织培养,可以培育出无病毒感染植株,提高产量

B.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获得“工程菌”来生产某些人类需要的激素、抗生素等

C.在获得白酒的过程中,要用到一种细菌将淀粉糖化、一种真菌产生酒精

D.气调包装保存食品的主要原理是改变包装内气体成分比例,控制微生物呼吸

29.如图为肾单位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②③④组成

B.血液通过③后,尿素减少,血液变成静脉血

C.④把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重新吸收进入①

D.③是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的血管球,②中为原尿

30.生产生活中,下列采取的措施与目的不一致的是()

A.水淹后的农田及时排涝促进根部对无机盐的吸收

B.给玉米植株进行人工辅助授粉避免其果穗出现缺粒现象

C.利用冰箱冷藏新鲜蔬菜、水果降低蔬菜、水果的呼吸作用

D.园艺工人在移栽树苗时去掉部分枝叶降低移栽树苗的蒸騰作用

二、综合题

31.“嫦娥四号”内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罐中的棉花种子长出嫩叶,这是人类在月球上种植出的第一株植物,实验用的载荷罐是一个高度密封的容器,内部搭载6种生物(棉花等4种植物种子,果蝇,酵母菌),它们形成一个简单的微型生态系统。载荷罐于1月3日加电开机,温度达到31度,经过几天,罐内的棉花种子都发芽了,此次实验对人类今后建立月球基地提供了研究基础和经验,具有重大意义。请依据材料分析回答:

(1)载荷罐内的棉花种子能够萌发,除了文中提到的条件外,你认为该载荷罐还携带了哪些物质登陆月球?_____。

(2)生态系统中不同种类的生物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图图甲、乙、丙代表罐中不同种类的生物,①②代表生理过程,A代表物质,请分析图中的丙和物质A分别是_____、

_____。

(3)果蝇是经典遗传学的“主角”,被誉为“培养”诺贝尔奖得主的小昆虫,又一次作为明星登上了月球。下图为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和杂交实验示意图。

①果蝇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其性别决定方式与人体相似,图一中甲果蝇产生的生殖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_____。

②果蝇的翅有长翅和残翅两种,长翅果蝇的幼虫在35度温度会发育成残翅,这说明生物的性状是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③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请据图二判断,子代基因组成为Aa的比例是_____。现有子代中的一个长翅果蝇,请用遗传学方法设计方案判断这只的果蝇的基因组成。_____。

32.玉米是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材料。玉米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有10对。玉米的籽粒颜色黄色和紫色是一对相对性状。下表是科研人员进行相关遗传实验的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合亲本性状子代性状及数目

黄粒紫粒

甲黄粒×紫粒142130乙黄粒×黄粒319106丙紫粒×紫粒0279

(1)乙组中亲代均是黄粒,后代产生了紫粒的现象,称为_____。

(2)根据_____(填“甲”“乙“或“丙“)组实验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黄粒为_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

(3)玉米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_____条,染色体主要是由蛋白质和_____组成的。(4)若控制玉米籽粒颜色的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则甲组子代中黄粒玉米的基因组成是_____。

33.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植物,其顶部开雄花,中部开雌花(如图)。某生物兴趣小组以玉米为材料进行了三组遗传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亲代杂交组合子代性状及数量

第一组白玉米×白玉米白玉米粒823

第二组黄玉米×黄玉米黄玉米粒588、白玉米粒195

第三组黄玉米×白玉米黄玉米粒412、白玉米粒386

(1)玉米粒颜色的黄色和白色是一对______性状,根据第______组杂交实验结果,可以判断黄色是显性性状。

(2)若A基因控制黄色性状、a基因控制白色性状,则第一组亲代玉米的基因组成是

______,第二组子代中基因组成为Aa的黄玉米粒理论上有______粒。

(3)若将第三组子代中的黄玉米粒与白玉米粒作亲本杂交,理论上,其后代中黄玉米粒:白玉米粒=______。

(4)杂交实验过程中,偶然发现白玉米粒的果穗上结有几粒紫色玉米粒,为探究产生紫色玉米粒的变异类型,将紫玉米粒作亲本继续杂交实验,发现其子代均结出了紫玉米粒,由此说明该变异属于______变异;若要在短时间内大批量地培育出紫色玉米粒植株幼苗,可采用______技术。

34.再也不用去婺源看油菜花啦!垦利区黄河人家旅游度假区的近千亩油菜花清明节前后竞相开放,成为“黄河入海,我要回家”生态旅游的优美景点。请分析回答:

(1)去年国庆节前后,在平整、疏松的土地上播种油菜,覆土深度仅为1~2厘米,播种不能过深的原因是_____。

(2)半个月后,油菜植株已长到5厘米高,4~5片嫩绿的叶子婷婷伫立,煞是可爱。油菜植株的茎和叶是由种子的_____发育的。

(3)开春以后,油菜生长迅速,长到一定时期就会开花。油菜终于开花啦!油菜花有艳丽的花冠,香甜的花蜜,借助_____完成传粉。传粉和受精完成后,经过二十余天,子房逐渐发育成果实(图1)。

(4)油菜是重要的油料作物,通过杂交可以增加产量。但杂交过程中人工去除雄蕊的操作非常繁琐,为解决这一问题,科研工作者选育出雄性不育类型M(雌蕊正常,雄蕊退化无花粉),如图4。

①选用M作为母本,这样既能保证油菜通过_____传粉,获得杂交后代,又避兔了人工去雄的繁琐。

②研究发现,M的雄性不育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若用纯种(基因组成相同)父本与M 杂交,那么,从M上收获的种子其胚的基因组成是_____(用D,d表示)。

(5)进一步研究发现,M具有这样的特性:在3~10℃、日照小于12小时的条件下表现为雄性可育;在11~23℃、日照大于12小时的条件下表现为雄性不育。可见,M的育性这一性状是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6)为了提高油菜的抗虫品质,科研工作者利用转基因技术,将BT毒蛋白基因转入到油菜细胞中,该基因在油菜体内成功表达并稳定遗传,使油菜获得了抗虫性。转基因技术依据的原理是_____。

35.爱观察和思考的小明,关注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进行深入了解:

(1)同桌小红长时间读写姿势不正确,致使眼球的__________曲度过大而患上近视。(2)小明对镜观察自己的眼睛:双眼皮、大眼睛、虹膜是黑色的。这些性状,是由存在于遗传物质__________分子上的基因控制的。

(3)多指、正常指是一对相对性状。A控制显性性状,a控制隐性性状。下图为小明家的遗传系谱图,请据图冋答:

①多指为__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

②小明爸爸、妈妈的基因组成分别是__________。

③小明妹妹的多指基因来自第一带的1号的几率是__________(用百分数表示)。

④小明父亲把多指基因传递给妹妹的“桥梁”是__________。

36.“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传统农业的辉煌成就之一,也是最早和最生动的一种生态模式。该模式的主要做法是积极种植能固氮的豆科植物,收集人畜粪便、枯枝败叶以及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等,经过一定方式处理后,转化为有机肥料施用到农田中。请结合下图回答:

(1)豆科植物和根瘤菌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与豆科植物相比,根瘤菌细胞在结构上的明显不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枯枝败叶中的有机物转化为肥料需经_______的分解作用完成,这不仅净化了环境,而且使生物圈中的_______得以周而复始地循环。

(3)图中的牲畜处于第_______营养级;能量沿食物链传递是逐级递减的,因此,多食用_______(肉类/粮食)制品能够缓解全球粮食危机。

(4)传统杀虫剂中的有害物质会在消费者体内造成富集现象,就上图而言,对_______的危害最大。近年来,人们更多地采用生物防治来控制农业害虫,该防治方法的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条)。

(5)上述做法为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提供了借鉴。请列举两个现实生活中类似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斑马鱼性情温和、小巧玲珑,在水族箱内成群游动时,犹如奔驰于非洲草原的斑马群,故得斑马鱼之美称。由于易饲养、繁殖周期短、产卵量大、胚胎透明,斑马鱼已成为

生命科学实验和研究的“新宠”。

(1)斑马鱼是怎样呼吸的呢?生物小组的同学用吸管吸取一些菠菜汁,慢慢地滴在鱼口前方,观察到绿色的菠菜汁从鱼的______处流出。

(2)进入鱼体和流出鱼体的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有什么变化?请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______。(提示:BTB是溴麝香草酚蓝酸碱指示剂,遇二氧化碳后,溶液由蓝色变成黄色。BTB短时间内对鱼没有毒害。)

(3)鱼鳍在游泳中起什么作用?将斑马鱼按图所示进行处理,把处理后的斑马鱼放入水槽中,请推测它在水中的运动状态______。

(4)图为“观察斑马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时显微镜下的视野,箭头表示血流方向。据此判断,视野内血流速度较快的是[ ]_______。

(5)斑马值体表有条纹状和豹斑状两种斑纹。下表是科研人员进行的相关实验。

级别亲代子代

Ⅰ条纹×豹斑有条纹,有豹斑

Ⅱ豹斑×豹斑全部为豹斑

Ⅲ条纹×豹斑全部为条纹

Ⅳ条纹×条纹186尾条纹,61尾豹斑

①根据表中的第______组实验结果,可推断斑马鱼花纹的______为显性性状。

②若用字母A和a表示控制斑马鱼体表花纹的基因,则组合Ⅰ中亲代条纹斑马鱼的基因组成为______。

38.二月兰,又称“诸葛菜”,是北京城市绿化中较为常见的地被花卉植物。

(1)二月兰花期早且花色多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其花色主要有紫色、淡紫色、白色等,在遗传学中这种现象称为______。

(2)二月兰经过传粉和______作用,子房发育形成果实。果实成熟后果皮自然开裂,弹出的______落入泥土中,长出新植株。一次播种,岁岁枯荣。其枯落物又可被微生物分解为______,供植物重新利用。

(3)地被植物通常具有耐阴性。科研人员对二月兰的耐阴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

①与100%见光条件相比,弱光条件下单株花数______。

②随见光程度减弱,_____________增多。这种变化有利于二月兰吸收光能,进而将光能转化为______,最终供开花等生命活动利用。由此说明二月兰是一种良好的耐阴花卉植物。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环境因素有:光照、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

(2)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供生物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呼吸作用进行的场所为线粒体,表达式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详解】

A.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正其行,通其风”能使作物周围有充足的二氧化碳,利于光合作用,A正确。

B.植物根的呼吸作用需要的氧气,来自空气中,所以田间松土、及时排涝,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B错误。

C.移栽幼苗时根部总是带一个土坨是,为了保护根毛和幼根,提高成活率,C正确。D.收获的小麦及时晾晒,可以减少小麦中的水分,抑制小麦的呼吸作用,D正确。

故选B。

掌握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和无机盐;芽可分为叶芽、花芽、混合芽,叶芽将来发育成枝条,花芽发育成花;花开之后,经过传粉和受精,花瓣、雄蕊、柱头、花柱凋落,只有子房发育为果实,胚珠发育为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

【详解】

根系发达能深入到土壤的深处吸收水和无机盐,是蜜桃适应干旱环境的重要因素, A正确;桃核的硬壳部分是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形成的, B错误;枝芽生长点具有分生组织,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压轴不断伸长,产生新的芽结构, C正确;安丘蜜桃夏季修剪的目的主要是去除顶端优势,去掉顶芽,来促进侧枝的生长,促进花芽的形成,D正确。故本题选B。

【点睛】

理解掌握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特点、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芽的结构和发育等知识。3.D

解析:D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①的过程表示细胞的生长,使细胞体积的增大,②过程表示细胞的分裂,使细胞数量的增加,③过程是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了差异性的变化,表示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

【详解】

细胞生长是指构成生物体的细胞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会由小变大。但是细胞不能无限制的长大,一部分细胞长到一定的大小,就会进行分裂。图中①的过程表示细胞的生长,A正确;细胞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细胞分裂的结果是使细胞的数量增多,但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未发生变化。图中②过程表示细胞的分裂,B正确;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组织。过程③表示细胞分化,C正确;①②③过程中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D。

【点睛】

理解掌握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的生理过程。

4.C

解析:C

【分析】

(1)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详解】

人类的双眼皮是由显性基因(R)决定的,单眼皮是由隐性基因(r)决定的。如果一对双眼皮的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单眼皮孩子的基因组成是rr,其中一个r一定来自父亲,另一个来自母亲,而父母都是双眼皮,因此,这对双眼皮夫妇的基因组成是Rr×Rr。【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基因的显隐性及其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菜豆种子的结构包括胚和种皮;玉米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胚和胚乳。它们的胚都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不过菜豆种子的子叶2片,肥厚,贮存着丰富的营养物质;玉米种子的子叶1片,营养物质贮存在胚乳里。

【详解】

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主要部分都是胚,A错误;菜豆种子的结构包括胚和种皮;玉米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胚和胚乳,B错误;玉米属于单子叶植物,营养储存在胚乳里,滴加碘酒的玉米种子纵剖面,其种皮和胚未被染成蓝色,胚乳被染成蓝色,C正确;菜豆种子富含蛋白质和脂肪,在菜豆种子的“豆瓣”上滴加碘酒,不变蓝,D错误;故选C。

【点睛】

熟记植物种子的胚是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组成的和常见单双子叶植物的营养物质的储存部位。

6.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基本步骤为:擦、滴、刮、涂、盖、染、吸。制成的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是上下左右颠倒的物像,物像移动方向与标本移动方向相反。【详解】

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顺序是:擦→滴(生理盐水)→刮→涂→盖→染(碘液)→吸,图中a是滴,b是刮,c是染,d是盖,所以正确顺序是abdc,A错误;观察装片时,甲图眼睛看着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至物镜接近标本,乙图眼睛向目境内观察,同时逆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B错误;由于在

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上下左右颠倒,如果物像不在视野的中央,要想把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应把装片朝着物像相同的方向移动,因此欲将视野右上角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装片应向右上方移动,C正确;显微镜中用于调节光线的有遮光器和反光镜,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该同学觉得太暗,应该换成凹面镜,D错误。

【点睛】

理解和掌握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及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7.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根据有无螺纹可以判断出①②是目镜,③④是物镜,目镜的放大倍数与镜头的长度成反比例,物镜的放大倍数与镜头的长度成正比例;由于显微镜成像为倒像,故欲将乙图视野中出于右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应向右下角移动玻片标本;原放大倍数为160倍,现放大倍数为640倍,故将物镜由10×换为40×即可。

【详解】

由于显微镜成像为倒像,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使右上方的细胞位于视野正中央,A正确;原放大倍数为160倍,现放大倍数为640倍,故将物镜由10×换为40×即可,即由④换成③,B正确;换上高倍镜后,视野变暗,故应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大,反光镜调成凹面镜,C错误;换成高倍镜后,如果视野模糊,应调节细准焦螺旋,D正确;故选C。

【点睛】

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及其使用。

8.A

解析:A

【解析】

【分析】

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

【详解】

种子的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甲装置广口瓶中放的是萌发的种子,放出的气体能使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乙装置广口瓶中放的是煮熟的种子,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没有产生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因此证明了种子的呼吸作用产生了较多的二氧化碳。故选:A。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植物的呼吸作用。

9.A

解析:A

【解析】

【分析】

室温室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主要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而光合作用进行的条件是有光,而呼吸作用随时都能进行,结合图示信息分析答题。

【详解】

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取决于生物的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与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数量,当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量大于光合作用的吸收量,棚内二氧化碳量升高,反之二氧化碳量降低。作为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该棚内的二氧化碳呈现以24小时为周期的变化,每天日出前(7时左右),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积累在棚内,使二氧化碳达到最高值。在a点,此时的二氧化碳的浓度最低,所以打开通风口的目的补充大棚CO2,以利于棚外二氧化碳进入棚内,促进蔬菜的光合作用。

故选A。

【点睛】

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时间、二氧化碳的浓度等,据此可以很好的在农业上进行运用。

10.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双子叶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来自子叶,植物主要通过根尖的成熟区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并通过根、茎、叶的导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植物生活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

【详解】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在根尖的成熟区,剪掉根尖的幼苗吸水能力下降,植物出现缺水症状,A不符合题意;剪去一片子叶的幼苗,还有另一片子叶能够提供营养,最先不会出现缺氮症状, B不符合题意;剪去两片子叶的幼苗,种子里的营养供给切断,无机盐的需要只能从营养液提供,而营养液缺氮,故能最先出现缺氮症状,C符合题意;完整的幼苗,两片子叶仍有营养,不会最先出现缺氮症状, D不符合题意。

【点睛】

明确种子的萌发营养物质贮存的部位中解答本题的关键。

11.A

解析:A

【解析】

【分析】

1、此题涉及的知识点有: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以及各结构的功能;组织的形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2、看懂知识概念图。

【详解】

A、甲表示细胞膜,b表示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A错误;

B、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所以细胞由①过程形成组织,是细胞分化的结果,B正确;

C、丙表示的细胞结构是细胞核,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控制中心,C正确;

D、因为细胞构成组织,组织构成器官,器官构成系统或植物体,系统构成动物体。植物没有系统这个结构,故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所以与人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中没有系统,D正确。

故选A。

【点睛】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12.D

解析:D

【解析】

根据题意可以看出:类群1没有细胞结构,应是病毒,类群2有细胞结构,无成形的细胞核,应该是细菌,类群3有细胞结构,有成形的细胞核,可以是真菌、植物和动物。类群1是无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它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才能生活和繁殖,故A正确;类群2有细胞结构,无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其中有些种类可用于酸奶、泡菜的制作,故B正确;类群3是有成形的细胞核的生物,其中既有单细胞生物如酵母菌,又有多细胞生物如霉菌,故C正确;类群3中的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直接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故D错误。故选D。

1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详解】

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玉米品种繁多,有郑单958、京科968、登海605等多个品种,这体现了遗传(基因)多样性。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1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种子的萌发,传粉和受精及有机物的运输等,从这些方面分析解答。

【详解】

种子刚开始萌发的时候,只进行呼吸作用,有机物减少,只有到绿叶长出才开始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A错误;传粉受精后,受精卵发育成胚,胚的结构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B错误;双受精是被子植物所特有的现象,C正确;水分和无机盐通过

导管运输,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D错误,故选C。

【点睛】

种子刚开始萌发的时候,只进行呼吸作用,有机物减少,只有到绿叶长出才开始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

1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子女和父母之间的性状存在相似性,表明性状可以从亲代传递给子代,这种现象称为遗传。同时,子女和父母之间以及子女个体之间的性状表现并不完全相同,这种亲子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性状表现存在差异的现象称为变异。遗传和变异现象在生物界普遍存在;人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受精卵是由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结合形成的。在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是随着精卵细胞的结合而结合的,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在生物个体进行生殖时,这成对的基因又会随着成对染色体的相互分离,分别进入到精子或卵细胞之中。因此,在生物的传宗接代过程中,配子(生殖细胞)是联系上下代的桥梁,是传递遗传物质的唯一媒介,基因可以随配子代代相传。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所以发生于基因层面上的变异或重组,才能遗传。

【详解】

通过杂交选育得到的高产奶牛,因为经过了父方精子和母方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从而发生了基因重组,可以遗传。故A正确;肤色正常的一对夫妇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儿子,是因为父母的隐形致病基因都遗传给了儿子,导致儿子患白化病,致病基因可以遗传,故B 正确;太空椒经过太空辐射导致基因突变,使果型硕大、产量较高,可以遗产,故C正确;不同地区栽种的圆白菜叶球重量区别很大,属于表现型的差异,是因为环境因素导致的,不可以遗传,故D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生物的变异

16.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图中a是口腔,b咽和食道,c是胃,d是小肠、e大肠。

【详解】

消化道中,口腔里只有消化淀粉的酶,故淀粉在口腔内开始被消化,因此曲线Ⅰ表示淀粉的消化,胃里只有消化蛋白质的酶,从小肠里才有消化脂肪的酶,脂肪在小肠内开始被消化,蛋白质在胃内开始被消化,曲线Ⅱ表示蛋白质的消化,曲线Ⅲ表示脂肪的消化,A不符合题意;a口腔,淀粉被起始消化的部位,c胃,蛋白质起始被消化的部位,B不符合题意。食物的消化分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种情况,物理性消化指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把食物与消化液混合的过程,化学性消化指在消化酶的作用下物质被分解的过程。蛋

白质化学性消化的起始部位是c胃,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变成多肽,C符合题意;脂肪在器官d小肠中最终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D不符合题意。

【点睛】

掌握消化道的组成以及各种营养物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顺序是本题解题关键。

17.B

解析:B

【解析】

【分析】

(1)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发育,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蝶、蚊、蝇、菜粉蝶、蜜蜂,蚕等。

(2)不完全变态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例如:蜻蜓、蝉、蟑螂、蝼蛄、蟋蟀、蝗虫等。

(3)变态发育指动物在胚后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所出现的一系列显著变化。幼体与成体差别很大,而且改变的形态又是集中在短时间内完成,这种胚后发育叫变态发育,特指昆虫和两栖动物。

(4)无性生殖指的是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过程。而有性生殖指的是有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参与的生殖过程。

【详解】

A.据分析可知蝗虫是不完全变态发育,家蚕是完全变态发育,青蛙是变态发育,因此三者共同点为变态发育,蝗虫、家蚕和青蛙个体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都属于有性生殖,因此图甲中Ⅱ可表示有性生殖、变态发育,A正确。

B.Ⅱ是蝗虫和青蛙的共同特征,蝗虫的受精方式是体内受精,青蛙的受精方式是体外受精,B错误。

C.图乙中若A表示受精卵,D是成虫,则家蚕一生的发育过程是A受精卵→B幼虫→C蛹→D成虫,C正确。

D.青蛙的发育过程是: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图乙如果表示青蛙的发育过程,若A 是受精卵,则B是蝌蚪,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昆虫、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知识,根据相关知识解答即可。

18.D

解析:D

【解析】

【分析】

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同时也受环境的影响。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详解】

A.细胞核内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染色体,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所以安丘蜜桃的遗传物质主要在细胞核内,故A正确。

B.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同时也受环境的影响,所以蜜桃果面的底色受基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故B正确。

C.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能量,所以合成蜜桃果肉中有机物的原料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故C正确。D.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所以蜜桃嫁接成活后,接穗中的有机物来自于接穗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生物性状的控制,光合作用的概念,嫁接的概念。

19.D

解析:D

【解析】

【分析】

(1)蚯蚓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属于环节动物。蚯蚓用湿润的体壁呼吸,身体的前端靠近环带,用肌肉和刚毛配合运动。

(2)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

(3)种子的发芽率是指萌发的种子数占供检测的种子数的百分比,种子发芽率的计算公式

为:.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应该多次测量求其平均

值。

(4)花生果实长度的变异,有的是环境引起的,有的是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

如果探究的问题与数据有关,常设置重复组,取平均值是为了减少实验的误差;如果探究的问题与数据无关,而是一个质的变化,则不需要测平均值。

【详解】

解:A、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粘液里,然后渗透到体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因此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在观察蚯蚓的过程中,要经常用浸水的棉球轻轻擦蚯蚓的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其目的维持蚯蚓的正常呼吸。A正确;

B、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中,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检验淀粉是否存在。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需要碘液染色,便于清晰的观察细胞核,B正确;

C、测定种子发芽率时,需要测定三次,在计算平均值,目的是减少误差。C正确;

D、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有的是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有的是由环境引起的。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仅由环境引起而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的变异是不能遗传的,D错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