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游戏的特点及指导要点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1
建构游戏的指导建构游戏又称结构游戏,是幼儿利用各种不同的建构玩具或材料,构造物体形象的游戏。
提到建构游戏,人们通常想到的是积木游戏和积塑游戏,实际上,只要能够用材料构造的游戏都可以归为建构游戏。
一、建构游戏概述按照建构材料的不同,除积木游戏和积塑游戏之外,建构游戏还包括:积竹游戏,金属结构游戏,玩沙、玩雪类游戏,穿线、编织类游戏,拼图、拼板类游戏。
积木游戏即用各种不同几何图形的积木进行排列组合,构造出各种形象的游戏。
积塑游戏是用由塑胶材料制成的各种建构材料零件进行建构的游戏。
积竹游戏是用竹片、竹块等材料进行建构的游戏。
金属结构游戏是用金属部件进行连接组合、构建形象的游戏。
金属结构的玩具大多是成套的定型产品,构造时用螺丝、螺母等连接,难度较高,而且易被吞咽,不适宜低龄幼儿。
玩沙、玩雪类游戏是用沙土、雪等不定型材料建构形象的游戏,深受幼儿喜爱。
穿线游戏是指通过把线穿过各种物体的孔洞,将不同的物体加以组合以构成形象的游戏。
编织游戏是将细长的材料,如,线、绳、带子、纸条等,交叉组织起来构成形象的游戏。
穿线、编织也被称为手工游戏。
拼图、拼板类游戏是用纸、木板等材料拼接摆放,以构成形象的游戏,也被称为智力游戏。
建构游戏具有如下特点:首先,建构游戏是幼儿的一种创造性活动。
建构玩具是素材玩具,幼儿组合这些玩具构成形象,是他们对周围世界的一种创造性反映。
建构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广阔天地,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其次,结构游戏是幼儿的一种操作活动。
幼儿动手拼搭建构玩具构成新形象,满足幼儿动手造型的兴趣和需要。
再次,建构游戏是幼儿的一种造型艺术活动。
建构游戏包含美术欣赏能力,以及艺术造型的简单知识与技能,例如初步的构图及设计技能,空间想象、色彩、平衡、比例及建构过程的知觉整合能力等。
建构游戏不仅仅是一种构造活动,而且包含着多种技能的创造性组合,能够全面培育心理素质,有着具有广泛的教育意义。
二、建构游戏中的指导要点指导并不简单地等同于语言指导、直接控制,建构游戏中的教师指导更多的是间接的、内隐的。
建构游戏的特点及指导要点建构游戏是一种培养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育工具和娱乐方式。
在这种游戏中,玩家通过组合和操控各种不同的零部件,如积木、乐高、电子元件等,创造出自己的作品,体验设计、制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建构游戏的特点以及指导玩家进行建构游戏的要点。
一、建构游戏的特点1. 创造性:建构游戏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环境,鼓励玩家发挥创造力,创造出各种独特的作品。
这种自由创造的方式可以培养玩家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2. 互动性:建构游戏通常是多人游戏,玩家可以与他人合作或竞争,在合作中学习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在竞争中培养竞争意识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互动性也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和社交性。
3. 解决问题:建构游戏中,玩家需要通过拼装、排列、调试等操作,解决各种问题。
这种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培养玩家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 手眼协调:建构游戏需要玩家运用手部动作和眼部观察,将想法变成实际的作品。
这种手眼协调的训练可以提高玩家的操作技巧和精细动作能力。
5. 模拟性:建构游戏可以模拟现实世界的各种场景和情境,例如建筑工地、机械组装、电子电路等。
通过模拟实践,玩家可以了解和体验到更多真实世界中的知识和技能。
二、建构游戏的指导要点1. 培养创造力:给予玩家足够的自由度和空间,鼓励他们自主设计和创造。
可以提供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或挑战,帮助他们开拓思维和尝试新的创意。
2. 提供学习资源:为玩家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教学视频、图纸、说明书等。
这些资源可以指导玩家学习基本的建构技巧和原理,增强他们在游戏中的表现和创作能力。
3. 鼓励分享与交流:建构游戏可以建立社区或平台,让玩家可以分享自己的作品和经验。
通过分享和交流,玩家可以互相学习,相互激发创意,共同进步。
4. 设计挑战和任务:提供一些设计挑战和任务,例如在有限的资源下制作出特定的结构、解决某个问题等。
通过这些挑战和任务,玩家可以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建构游戏的特点及指导要点标题:建构游戏的特点及指导要点一、建构游戏的特点1. 创造性:建构游戏允许儿童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自由地搭建和组合各种形状和结构。
这种创造性的活动有助于激发儿童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践性: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儿童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
同时,通过反复试验和调整,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数学等科学原理。
3. 社交性:在多人参与的建构游戏中,儿童需要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这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沟通和交流技巧。
4. 开放性:建构游戏没有固定的答案或结果,每个孩子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来构建属于自己的作品。
这种开放性使游戏具有很高的包容性和适应性。
二、建构游戏的指导要点1. 提供足够的材料:为了保证孩子的创造力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或家长应该提供足够多、种类丰富的建构材料,如积木、乐高、拼图等。
2. 设置明确的目标:虽然建构游戏具有很高的开放性,但是设置一个明确的目标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聚焦和投入。
这个目标可以是一个具体的建筑模型,也可以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或问题。
3. 鼓励尝试和探索:在建构过程中,孩子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
此时,教师或家长应该鼓励他们坚持下去,不断尝试和探索,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引导反思和评价:当孩子完成建构后,教师或家长可以引导他们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和评价,思考自己做得好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促进他们的自我认知和发展。
总的来说,建构游戏是一种富有教育价值的游戏活动,它可以帮助儿童发展各种重要的能力和技能。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适当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从游戏中学习和成长。
建构游戏的特点及指导要点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建构游戏的特点及指导要点建构游戏是幼儿利用积木、纸盒等各种不同的建构材料构造一定的物体形象来反映周围生活的一种游戏。
由于年龄段的不同,幼儿的建构游戏各有特点,这就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一、小班建构游戏特点及指导要点特点:小班幼儿的建构活动往往是无意识、无目的的,建构的特点是独自游戏和平行游戏,只对搭的动作感兴趣,而不在乎搭出什么。
小班幼儿在建构中常常更换建构作品的名称,或是等建构完成后再根据建构物的某一外部特征来给作品命名,但他们一般不能明确解释作品的细节。
因此,小班幼儿的建构游戏嬉戏性较强,作品结构较为简单。
指导要点:1.教师先引导幼儿认识积木、纸盒等材料,引起幼儿运用材料进行建构游戏的兴趣。
2.教师积极鼓励幼儿在自己的操作中探索学习建构技法,鼓励幼儿独立地建构形状简单的物体,并能表现其主要特征,例如搭建门、桌子、床等。
3.教师引导幼儿学习连接、延长、围合、加宽、垒高等主要构造技能,搭建简单的三维物体。
例如,让小班幼儿在建构区搭建马路、围墙等简单物体。
4.教师引导幼儿建立建构游戏的规则,例如轻拿轻放、不乱扔、玩后要收拾整理等,并学习收拾整理材料的方法。
二、中班建构游戏特点及指导要点特点:中班幼儿已具有一定的建构水平,手部小肌肉动作逐渐发展,思维、想象、生活经验等更加丰富,建构的目的性增强,建构的坚持性也在增加,建构水平由单一的延展向整体布局过渡。
例如,搭建楼房和小区。
中班幼儿已能运用已有经验对物体进行再现和创作,但是建构作品大部分不讲究对称和平衡。
指导要点:1.增加中班幼儿造型方面的知识和训练,例如引导幼儿学会选择高低、宽窄、厚薄、长短不一的材料搭建不同的物体。
2.在小班搭建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习架空、覆盖、桥式和塔式等建构技能,形成里外空间的概念。
例如,中班幼儿可以学习搭高楼、架大桥等。
浅谈中班幼儿开展建构游戏的指导策略一一以中班建构活动“美丽的公园”为例建构游戏是幼儿园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创造性的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以想象为中心,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
具有操作性、艺术性、创造性的特点。
建构游戏不仅能够丰富幼儿的主观体验,发展幼儿动手能力和建构技能,还能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会协商、合作与创新。
本文以我园中班建构活动“美丽的公园”这一主题为例,浅谈教师如何对中班幼儿的建构游戏进行有效指导。
一、中班幼儿进行建构游戏的特点中班幼儿随着身心的发展,思维的有意性增强了,幼儿对周围的生活环境更加熟悉了,他们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并能够积极运用感官去发现、去了解、去探索。
他们对外界的干扰也有所减弱,从事某种活动的时间也较以前延长,专注力更加集中。
并且中班幼儿已经具备一定的创造能力和合作意识。
因此中班幼儿能够使用不同的材料,运用不同的搭建方法,协商合作创造性地搭建出他们喜欢的事物。
二、对中班建构游戏进行有效指导的策略1、明确建构主题,选择幼儿感兴趣、熟悉的事物建构活动若是没有明确的主题,只是让孩子自由的操作,随意的拼搭,幼儿的建构就没有目的性,就不能专注地完成建构活动,因此对于建构的主题要十分明确,让幼儿有目的地进行拼搭。
建构的主题要源于幼儿生活,是幼儿熟悉并感兴趣的事物,建构主题如果是幼儿自主发现的,那么幼儿搭建的兴趣就会更加浓厚。
在一次建构游戏中,我们发现几名幼儿正很有兴致地搭建一座宝塔,并大胆得讲述着他们的计划“这里可以搭座假山,那里可以搭建一架桥……”“这些东西哪里会有呢?“于是我们在幼儿的讨论叙述中,确定了“美丽的公园”这一建构主题。
2、引导幼儿观察,加深对建构主题的认识幼儿的建构内容是建立对周围生活环境的认知基础上,进行情境的再现和创造的,因此只有对建构内容进行细致的观察和理解,有了丰富而深刻的印象,才能够进一步引导幼儿进行操作。
在进行“美丽的公园”主题搭建时,我们带领幼儿到附近公园进行实地的观察,引导幼儿对公园的建筑物和景物进行有目的、有顺序的观察,观察公园里都有什么,是什么形状的,是如何组成的,有什么特点,环境是如何布置的等等。
建构游戏的特点及指导要点游戏是娱乐活动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既可以带来愉悦的体验,又可以培养人们的思维能力和社交技巧。
建构游戏是其中一种受欢迎的游戏类型,它通过搭建和构建来锻炼人们的创造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本文将会探讨建构游戏的特点及指导要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引导这种游戏的进行。
一、建构游戏的特点建构游戏是一种基于建筑和搭建的游戏,它通过给予参与者一定的材料和工具,让他们自由地构建各种结构,如房屋、桥梁、城堡等等。
与一般的游戏相比,建构游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自主性:在建构游戏中,参与者可以完全自主选择他们要构建的对象和方式。
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和想法进行构建,没有固定的规则和限制。
这种自主性激发了参与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合作性:建构游戏可以通过多人合作的方式进行,参与者可以在同一结构上一起工作,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这种合作性培养了人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交流技巧。
3. 实践性:建构游戏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游戏,参与者需要亲自动手进行搭建和构建。
通过亲身经历,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空间关系和物体结构,提高他们的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
4. 创新性:在建构游戏中,参与者可以尝试各种不同的构建方式和材料组合,以达到他们的设计目标。
这种创新性激发了人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建构游戏的指导要点在引导和指导建构游戏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要点,以帮助参与者更好地进行游戏:1. 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工具:为了激发参与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我们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和工具。
这些材料可以包括积木、磁力片、乐高等等,而工具可以包括锤子、钳子、胶水等等。
通过提供丰富的选择,参与者可以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2. 鼓励合作与交流:建构游戏往往可以通过多人合作的方式进行,我们可以鼓励参与者彼此合作,分享创意和想法。
同时,我们也可以引导他们学会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以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3. 给予挑战与目标:为了激发参与者的兴趣和动力,我们可以给予他们一定的挑战和目标。
建构游戏的特点及指导要点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建构游戏的特点及指导要点建构游戏是幼儿利用积木、纸盒等各种不同的建构材料构造一定的物体形象来反映周围生活的一种游戏。
由于年龄段的不同,幼儿的建构游戏各有特点,这就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一、小班建构游戏特点及指导要点特点:小班幼儿的建构活动往往是无意识、无目的的,建构的特点是独自游戏和平行游戏,只对搭的动作感兴趣,而不在乎搭出什么。
小班幼儿在建构中常常更换建构作品的名称,或是等建构完成后再根据建构物的某一外部特征来给作品命名,但他们一般不能明确解释作品的细节。
因此,小班幼儿的建构游戏嬉戏性较强,作品结构较为简单。
指导要点:1.教师先引导幼儿认识积木、纸盒等材料,引起幼儿运用材料进行建构游戏的兴趣。
2.教师积极鼓励幼儿在自己的操作中探索学习建构技法,鼓励幼儿独立地建构形状简单的物体,并能表现其主要特征,例如搭建门、桌子、床等。
3.教师引导幼儿学习连接、延长、围合、加宽、垒高等主要构造技能,搭建简单的三维物体。
例如,让小班幼儿在建构区搭建马路、围墙等简单物体。
4.教师引导幼儿建立建构游戏的规则,例如轻拿轻放、不乱扔、玩后要收拾整理等,并学习收拾整理材料的方法。
二、中班建构游戏特点及指导要点特点:中班幼儿已具有一定的建构水平,手部小肌肉动作逐渐发展,思维、想象、生活经验等更加丰富,建构的目的性增强,建构的坚持性也在增加,建构水平由单一的延展向整体布局过渡。
例如,搭建楼房和小区。
中班幼儿已能运用已有经验对物体进行再现和创作,但是建构作品大部分不讲究对称和平衡。
指导要点:1.增加中班幼儿造型方面的知识和训练,例如引导幼儿学会选择高低、宽窄、厚薄、长短不一的材料搭建不同的物体。
2.在小班搭建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习架空、覆盖、桥式和塔式等建构技能,形成里外空间的概念。
例如,中班幼儿可以学习搭高楼、架大桥等。
幼儿构造行为的特点一、小班建构游戏特点及指导要点特点:小班幼儿的建构活动往往是无意识、无目的的,建构的特点是独自游戏和平行游戏,只对搭的动作感兴趣,而不在乎搭出什么。
小班幼儿在建构中常常更换建构作品的名称,或是等建构完成后再根据建构物的某一外部特征来给作品命名,但他们一般不能明确解释作品的细节。
因此,小班幼儿的建构游戏嬉戏性较强,作品结构较为简单。
指导要点:1.教师先引导幼儿认识积木、纸盒等材料,引起幼儿运用材料进行建构游戏的兴趣。
2.教师积极鼓励幼儿在自己的操作中探索学习建构技法,鼓励幼儿独立地建构形状简单的物体,并能表现其主要特征,例如搭建门、桌子、床等。
3.教师引导幼儿学习连接、延长、围合、加宽、垒高等主要构造技能,搭建简单的三维物体。
例如,让小班幼儿在建构区搭建马路、围墙等简单物体。
4.教师引导幼儿建立建构游戏的规则,例如轻拿轻放、不乱扔、玩后要收拾整理等,并学习收拾整理材料的方法。
二、中班建构游戏特点及指导要点特点:中班幼儿已具有一定的建构水平,手部小肌肉动作逐渐发展,思维、想象、生活经验等更加丰富,建构的目的性增强,建构的坚持性也在增加,建构水平由单一的延展向整体布局过渡。
例如,搭建楼房和小区。
中班幼儿已能运用已有经验对物体进行再现和创作,但是建构作品大部分不讲究对称和平衡。
指导要点:1.增加中班幼儿造型方面的知识和训练,例如引导幼儿学会选择高低、宽窄、厚薄、长短不一的材料搭建不同的物体。
2.在小班搭建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习架空、覆盖、桥式和塔式等建构技能,形成里外空间的概念。
例如,中班幼儿可以学习搭高楼、架大桥等。
3.教师可尝试提供作品构造图,引导幼儿学习看图纸搭建。
4.教师可要求中班幼儿有目的、有计划、有顺序地搭建,学习与同伴合作,共同完成一个物体的搭建。
例如,三名幼儿合作搭建公园、停车场等。
三、大班建构游戏特点及指导要点特点:大班幼儿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建造能力,掌握了一定的搭建技巧,会使用辅助材料,事先能进行一定的设想和规划,并能通过分工、合作完成一件较为复杂的工程。
幼儿建构游戏在众多幼儿喜爱的游戏之中,建构游戏以它独具的魅力深受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青睐.因为幼儿对种类繁多、质地多样、可随意变换、反复创建的积木、积塑、泥沙及生活中随处可得的废旧物品等建构材料爱不释手。
在对这些材料进行搭建(排列、组合、接插、镶嵌、拼搭、垒高、穿套、编织、粘合等)的过程中,实现自己搭建的需求及愿望,体验自己与同伴共同搭建的快乐感、成功感!建构游戏:指幼儿利用不同的建构材料,按照一定的计划或目的来组织、操作建构物体或材料,通过与建构活动有关的思维和创作塑造物体形象、创造性反映周围生活的游戏。
特点:1、它是以表征思维为基础、以“建构物”为主要表征手段的象征性游戏活动。
建构游戏明显的特征是幼儿通过建造“建构物”来反映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印象.2、建构游戏发展幼儿的构造、空间知觉和象征能力3、幼儿在游戏中表达自己对于生活和世界的认识、体验和感受,表现着自己内心的担忧和冲突、快乐和困惑、期待和愿望,揭露幼儿鲜活的内心世界。
种类:1、积木游戏用各种积木或其他代用晶作为游戏材料进行的结构游戏。
积木的式样很多,有大、中、小型积木,有空心或实心型积木,有动物拼图积木等。
这种结构游戏在幼儿园开展较早,也较为普遍。
2、积竹游戏指将竹子制成各种大小、长短的竹片、竹筒等,然后用它们进行构造物体的游戏。
积竹可构造“坦克、火车、飞机”,还可建“桥梁、公园”,构造出的物体同样栩栩如生,富有情趣.3、积塑游戏用塑料制作的各种形状的片、块、粒、棒等部件,通过接插、镶嵌组成各种物体或建筑物模型。
积塑轻便耐用,便于清洁.4、金属构造游戏以带孔眼的金属片为主要的建造材料,用螺丝结合,建造成各种车辆及建筑物的模型。
5、拼棒游戏用火柴杆、塑料管、冰棒棍或用糖纸搓成纸棍等作为游戏材料,拼出各种图形的一种游戏。
6、拼图游戏用木板、纸板、塑料或其他材料制成不同形状的薄片并按规定方法进行拼摆的一种游戏,如可拼摆动物的房屋、故事情节等画面.传统的七巧板就属于这类游戏.7、玩沙玩水玩雪的游戏沙土是一种不定型的结构材料,幼儿可以随意操作,幼儿也可利用水、雪玩划船、堆雪人、打雪仗等游戏。
建构游戏的特点及指导要点
建构游戏,也被称为建构性游戏或建设性游戏,是一种儿童通过组合、拼接、排列各种材料(如积木、磁力片、乐高等)来创造和构建实物模型的游戏活动。
这种游戏有助于培养儿童的空间观念、逻辑思维、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是早期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建构游戏的特点:
1. 创造性:玩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意自由设计和构建,没有固定答案,每个孩子都可以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作品。
2. 实践性:孩子在游戏中亲手操作,通过实际的搭建过程了解物体结构和空间关系。
3. 探索性:在尝试不同构建方式的过程中,孩子可以不断试错、修正,进而理解因果关系,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社交性:多人参与的建构游戏还可以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交流技巧。
建构游戏的指导要点:
1. 提供丰富的素材:为孩子提供多样化的建构材料,满足他们不同的创作需求。
2. 引导观察与思考:引导孩子观察生活中的建筑、物品等,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并鼓励他们在游戏中进行模仿和创新。
3. 尊重孩子的自主性:不要过度干涉孩子的建构过程,让他们有足够的自由度去尝试和探索。
4. 指导策略和技巧:适时传授一些基本的建构原理和方法,比如平衡、稳定、对称等,帮助他们提高建构技能。
5. 鼓励表达与分享:让孩子介绍自己的作品,讲述建构思路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增强自信心并促进同伴间的交流学习。
6. 安全提示:强调建构游戏中的安全事项,避免吞咽小零件或者因构建物倒塌造成伤害。
中班幼儿积木建构特点及指导策略一、中班幼儿积木建构发展特点:学会运用排列、组合、接插、镶嵌等技能建构稍复杂的物体形象。
1.架空、穿、搓。
“架空”是用一块积木盖在相互有一定距离的两块积木上使之连接在一起。
2.插接、镶嵌。
建构游戏中搭建台阶、滑梯、长城等经常用到这两种建构技能。
3.排列、组合。
4.模式。
在建构游戏中出现“模式”建构技能标示着幼儿对事物之间的关系(相同或相似)的发现。
比如颜色模式,在搭建过程中按颜色规律排列。
在这一阶段,幼儿开始主意建构物的平衡、对称和型式的装饰。
5.表征(替代物)。
这一时期,幼儿开始利用建构物开始象征性游戏,开始出观有意识的给建筑物命名的倾向。
4—5岁有人往往是在建构前就宣布自己建构的物品名字,表明建构的目的性、计划性的提高。
随着建构技能的掌握,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愿望来建构的能力进一步増强,利用建购物开始象征性游戏的现象增多。
二、中班幼儿积木游戏的教师指导策略:1.对游戏时长把握得当。
中班幼儿的建构意识明显加强,认知水平也有所提高。
手眼协调能力和小肌肉动作进一步发展,积木游戏能为幼儿带来较大的成就感。
这样一来,幼儿在考虑建筑物内部的关系,在不断的比较和模仿中无疑会花费更多的时间。
因此,中班幼儿一般在20分钟内完成其初步确定的搭建目的,但随着时间进一步的延长,由于其注意力持续的时间仍然有限,中班幼儿无法再从单一的搭建行为中获得游戏的乐趣,他们需要再重新思考自己要搭什么,怎么搭的问题,所以随着时间增加到30分钟,中班幼儿的游戏行为便大幅有所提高。
2.尊重和满足幼儿的自主性。
幼儿对积木游戏的探索兴趣是无穷尽的,当他们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要学会“等待”,要让幼儿通过充分的操作尽可能自己解决问题,只有当幼儿的兴趣即将消失时,教师的干预才是有效的。
过早的介入幼儿的活动,就有可能导致幼儿原本富有创造性的想象活动因一个标准答案的出现而告终。
3.建构区与其他活动区相配合。
建构区与其他活动区相配合,教师应注意积木游戏的发展与幼儿语言、审美、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相结合进行有效教学。
浅谈小班幼儿建构游戏的特点及指导策略建构游戏是幼儿园创造性游戏的一种,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游戏形式,在这种游戏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意愿进行构思、构造,表现一定事物的形态。
特别是小班刚入园的幼儿,他们刚入园不久,对集体生活处于适应阶段,有的幼儿有建构的经验,有的幼儿甚至不认识建构材料,面对花花绿绿的各种建构材料吸引着他们的眼球,他们都想占着一堆的积木、插塑材料放在自己的面前不停地摆弄着,有的会将材料反复地搭高――推倒,推倒――搭高,并十分满足地沉浸在这个过程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小班幼儿在建构游戏活动中还呈现出以下特点:一、兴趣容易转移,目的性不明确小班年龄的幼儿的注意力仍以无意注意为主,凡是生动、活泼形象的事物都容易引起他的注意。
因此在建构游戏中,他们没有自己明确的搭建目标,总是爱模仿别人,看到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看到别人搭什么,自己就也搭什么。
而且他们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完全依靠外界环境与教学中提供的各种适当的刺激去建构。
二、畏难情绪明显,容易放弃小班幼儿年龄较小,他们的独立性较弱,而且现在的幼儿在家父母包办代替多了,动手能力显得尤为缺失。
因此,他们在建构行为上具有强烈的情绪性,畏难情绪有为明显,他们没有足够的耐心应对建构材料的插接、造型,只要遇到一点小问题,就会直接将手上未搭建成型的的物体拆掉,甚至不动手。
甚至像有些幼儿若得不到老师及时有效地表扬,也都会立即失去对游戏的兴趣。
三、拼接不牢固,缺乏必要的建构技能技巧。
对于3岁的小班幼儿来说,他们的小手肌肉群还未发育完全,对于一些建构技能难以掌控,在游戏会经常听到“噼里啪啦”的倒塌声,他们的建构经验也非常的缺乏,搭出来的作品往往比较单一,立体感没有那么强,如他们搭房子时往往只是往上叠高,往往忽略掉像窗户、门这些细节的东西,而且喜欢模仿别人的作品,如见到旁边的小朋友搭了条长长的马路,自己也去模仿,缺乏主见,因而大部份幼儿是喜欢玩而不知道该如何才能搭出好看的事物。
建构游戏的特点及指导要点建构游戏是幼儿通过操作各种建构材料,运用思维、想象和动手能力,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生活的游戏活动。
它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将详细探讨建构游戏的特点以及相应的指导要点。
一、建构游戏的特点(一)操作性建构游戏需要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材料,如积木、积塑、纸盒等。
在操作过程中,幼儿的小肌肉动作得到锻炼,手眼协调能力不断提高。
他们通过搭建、拼接、组合等方式,将零散的材料变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形状的作品。
(二)创造性这是建构游戏的核心特点之一。
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经验,自由地构建出各种独特的造型和场景。
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标准答案,每个幼儿都能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创造力。
他们可能会搭建出高楼大厦、城堡、桥梁,也可能会创造出一个神秘的外星世界或者一个温馨的家庭场景。
(三)空间认知性在建构游戏中,幼儿需要对空间有一定的感知和理解。
他们要考虑物体的位置、方向、大小、比例等关系,从而合理地安排建构材料。
通过不断地尝试和调整,幼儿的空间认知能力逐渐发展,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三维空间。
(四)合作性当幼儿共同参与建构游戏时,合作性就体现出来了。
他们需要相互交流、协商、分工,共同完成一个大型的建构作品。
在合作过程中,幼儿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提高了社会交往和合作能力。
(五)象征性幼儿的建构作品往往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比如,用积木搭建的房子可能代表着自己的家,用积塑拼成的人偶可能是自己的好朋友。
这种象征性的表达,反映了幼儿对周围世界的认知和理解,也是他们内心世界的一种投射。
二、建构游戏的指导要点(一)提供丰富多样的建构材料材料是建构游戏的基础,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丰富、充足、适宜的建构材料。
除了常见的积木、积塑,还可以增加一些废旧材料,如纸盒、易拉罐、塑料瓶等,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同时,要注意材料的安全性和卫生性。
(二)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敞、明亮、有序的建构游戏区域。
建构游戏的特点及指导要点
建构游戏是幼儿利用积木、纸盒等各种不同的建构材料构造一定的物体形象来反映周围生活的一种游戏。
由于年龄段的不同,幼儿的建构游戏各有特点,这就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一、小班建构游戏特点及指导要点
特点:小班幼儿的建构活动往往是无意识、无目的的,建构的特点是独自游戏和平行游戏,只对搭的动作感兴趣,而不在乎搭出什么。
小班幼儿在建构中常常更换建构作品的名称,或是等建构完成后再根据建构物的某一外部特征来给作品命名,但他们一般不能明确解释作品的细节。
因此,小班幼儿的建构游戏嬉戏性较强,作品结构较为简单。
指导要点:1.教师先引导幼儿认识积木、纸盒等材料,引起幼儿运用材料进行建构游戏的兴趣。
2.教师积极鼓励幼儿在自己的操作中探索学习建构技法,鼓励幼儿独立地建构形状简单的物体,并能表现其主要特征,例如搭建门、桌子、床等。
3.教师引导幼儿学习连接、延长、围合、加宽、垒高等主要构造技能,搭建简单的三维物体。
例如,让小班幼儿在建构区搭建马路、围墙等简单物体。
4.教师引导幼儿建立建构游戏的规则,例如轻拿轻放、不乱扔、玩后要收拾整理等,并学习收拾整理材料的方法。
二、中班建构游戏特点及指导要点
特点:中班幼儿已具有一定的建构水平,手部小肌肉动作逐渐发展,思维、想象、生活经验等更加丰富,建构的目的性增强,建构的坚持性也在增加,建构水平由单一的延展向整体布局过渡。
例如,搭建楼房和小区。
中班幼儿已能运用已有经验对物体进行再现和创作,但是建构作品大部分不讲究对称和平衡。
指导要点:1.增加中班幼儿造型方面的知识和训练,例如引导幼儿学会选择高低、宽窄、厚薄、长短不一的材料搭建不同的物体。
2.在小班搭建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习架空、覆盖、桥式和塔式等建构技能,形成里外空间的概念。
例如,中班幼儿可以学习搭高楼、架大桥等。
3.教师可尝试提供作品构造图,引导幼儿学习看图纸搭建。
4.教师可要求中班幼儿有目的、有计划、有顺序地搭建,学习与同伴合作,共同完成一个物体的搭建。
例如,三名幼儿合作搭建公园、停车场等。
三、大班建构游戏特点及指导要点
特点:大班幼儿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建造能力,掌握了一定的搭建技巧,会使用辅助材料,事先能进行一定的设想和规划,并能通过分工、合作完成一件较为复杂的工程。
大班幼儿能够搭建出有场景、有情节的较高水平的建筑群且其建构作品多为立体结构,讲究对称和平衡,比较形象。
指导要点:1.在中班搭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幼儿学习转向、穿过、平式联结和交叉联结等建构技能,搭建复杂的三维物体。
例如,搭建立交桥、拱形门等。
2.教师引导幼儿掌握整齐对称、平衡的构造,尝试整体布局,学习选择使用辅助材料。
例如,在公园里搭建相呼应的前门和后门,在住宅区里搭建左右对称的凉亭、路边的花草等。
3.教师引导大班幼儿在搭建前学习商讨、分工,进行一定的设想和规划,通过分工、合作完成一件较为复杂的工程。
例如,经过商讨后大家分工,有的搭建楼房,有的搭建停车场,有的搭建花园,有的搭建游泳池,有的搭建围墙,形成一个完整的住宅区。
4.引导幼儿建造有一定主题和情节发展的、结构复杂、装饰精巧的建筑群。
例如,让幼儿根据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主题情节的发展,搭建池塘、磨坊、鸡舍、篱笆以及蜜蜂房等,有了生动的故事作为依托,幼儿的兴趣往往会更加浓厚,有助于幼儿搭建出结构更为复杂的建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