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肠炎患者的护理体会
- 格式:doc
- 大小:247.50 KB
- 文档页数:3
一、实训背景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急性胃肠炎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为了提高我们对急性胃肠炎的认识和诊疗能力,我校组织了一次关于急性胃肠炎的实训活动。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我们深入了解急性胃肠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二、实训目的1. 掌握急性胃肠炎的基本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
2. 熟悉急性胃肠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鉴别诊断。
3. 了解急性胃肠炎的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
4. 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三、实训内容1. 理论学习本次实训的理论学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急性胃肠炎的定义、病因和发病机制。
- 急性胃肠炎的临床表现,如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
- 急性胃肠炎的诊断方法,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 急性胃肠炎的治疗原则,如抗感染、补液、调节肠道菌群等。
- 急性胃肠炎的护理措施,如饮食调理、病情观察、心理护理等。
2. 临床实践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临床实践,具体内容包括:- 观察急性胃肠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如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
- 进行体格检查,如腹部触诊、生命体征监测等。
- 进行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粪便常规、肝肾功能等。
- 学习影像学检查方法,如腹部超声、CT等。
- 观摩医生对急性胃肠炎患者的诊疗过程。
- 参与护理急性胃肠炎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
四、实训收获1. 理论知识方面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对急性胃肠炎的基本概念、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临床实践方面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体格检查、进行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提高了我们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3. 团队合作方面本次实训使我们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诊疗过程中,医生、护士、技师等各司其职,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急性胃肠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体会目的方法结果探讨急性胃肠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胃肠炎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患者左氧氟沙星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西咪替丁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并对两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0.0%(P<0.05)。
结论采用西咪替丁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胃肠炎患者,并配合实施临床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治愈率。
标签:急性胃肠炎;临床治疗;护理急性胃肠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可发病于各个年龄段,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为由细菌和病毒引起的消化系统炎性反应[1]。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腹泻、腹痛、呕吐等,严重时会导致患者出现电解质紊乱和脱水等症状,临床上多采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治疗该疾病[2]。
我院对采用西咪替丁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胃肠炎的临床效果和护理方法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7月~2014年6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急性胃肠炎患者参与我院本次研究,将4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20例患者中,男8例,女12例,年龄在6~71岁。
观察组20例患者中,男11例,女9例,年龄在5~68岁。
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暂停进食,对于脱水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具体滴注量根据患者的脱水情况确定。
脱水症状缓解后,给予左氧氟沙星(国药准字H20054193,生产单位:安徽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药品特性:化学药品,0.2g)0.2g+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治疗,滴注2次/d,共滴注5d。
1.2.2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入院后给予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脱水治疗,脱水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后,采用左氧氟沙星联合西咪替丁(国药准字H37023309,生产单位:山东方明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药品特性:化学药品0.2g)治疗,静脉滴注西咪替丁0.4g+5%葡萄糖250ml,左氧氟沙星用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滴注2次/d,共滴注5d。
浅谈急性胃炎患者的护理体会目的:探讨急性胃炎患者的护理方法与护理体会。
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胃炎患者200例,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临床护理方法,对护理要点进行总结。
结果:急性胃炎患者的护理要点包括:心理护理、病情观察、饮食护理、肠道护理。
本次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5%,护理满意率为96%。
结论:对急性胃炎患者行优质的临床护理可促进患者身心康复,对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具有积极作用。
标签:急性胃炎;护理;体会急性胃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消化系统疾病,该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黏膜糜烂和出血,对患者身心均造成严重伤害[1]。
急性胃炎主要以药物保守治疗为主,但除了基本的治疗外,给予患者优质的临床护理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次调查中,笔者回顾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0例急性胃炎患者的护理重点,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胃炎患者200例,其中男112例、女88例,患者年龄为20~69岁,平均(49.0±2.5)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上对于急性胃炎的诊断标准及病症,且经胃镜检查证实。
1.2 方法1.2.1 治疗方法以常规保护胃黏膜药物、抑酸药物及抗生素等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2]。
但治疗过程中需慎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避免造成患者病症加重。
1.2.2 护理方法①生活护理。
患者入院后,需卧床休养,保持病房内环境清洁,调节温度、湿度适宜,注意腹部保暖。
经常性的开窗通风,使得室内空气干净。
为患者更换舒适干净的床褥、床单,以减少卧床对患者造成的不适。
②饮食护理。
因胃肠道不适,患者需调整自身以往不良的饮食习惯。
住院期间,患者可实施少食多餐制。
首先,因患者发生呕吐或腹泻等症状可导致体内脱水,因此患者需补充一定的水分以改善脱水情况,同时可食用米汤、藕粉等半流质食物,减少对胃肠道造成的刺激。
2016年月份金刚内科业务学习时间:2016年1月23日主讲人:柳洋洋讲课地点:一楼办公室参加人员:题目:急性胃肠炎王学军(护士长):急性胃肠炎是夏季的常见病,在门诊经常会遇到这类病人,因此我们应该学习一下这类病在平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以及如何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下面请内科护士柳洋洋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柳洋洋(护士):急性肠胃炎是胃肠粘膜的急性炎症,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
本病常见于夏秋季,其发生多由于饮食不当,暴饮暴食;或食入生冷腐馊、秽浊不洁的食品。
中医根据病因和体质的差别,将胃肠炎分为湿热、寒湿和积滞等不同类型。
诊断要点急性肠胃炎胃肠炎引起的恶心、呕吐通常发病较急,开始多腹部不适,继而恶心、呕吐。
腹部阵发性绞痛并有腹泻,每日数至数十次水样便,黄色或黄绿色,含少量粘液。
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恶寒、头痛等。
少数病例可因频繁吐泻,导致脱水及电解质紊乱、酸中毒。
(1)有暴饮暴食或吃不洁腐败变质食物史。
(2)起病急,恶心、呕吐频繁,剧烈腹痛,频繁腹泻,多为水样便,可含有未消化食物,少量粘液,甚至血液等。
(3)常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及程度不同的中毒症状。
(4)呕吐、腹泻严重者,可有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等。
(5)体征不明显,上腹及脐周有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肠鸣音多亢进。
发病因素细菌和毒素的感染急性肠胃炎常以沙门菌属和嗜盐菌(副溶血弧菌)感染最常见,毒素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病,病毒亦可见到。
常有集体发病或家庭多发的情况。
如吃了被污染的家禽、家畜的肉、鱼;或吃了嗜盐菌生长的蟹、螺等海产品及吃了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了的剩菜、剩饭等而诱发本病。
物理化学因素进食生冷食物或某些药物如水杨酸盐类、磺胺、某些抗生素等;或误服强酸、强碱及农药等均可引起本病。
急性胃肠炎并发疾病脱水电解质不平衡、肠穿孔、败血症症状及治疗胃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
急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不适,食欲下降,恶心呕吐,有时伴腹泻,严重的急性胃炎还会引起呕血、便血等症状。
急性胃肠炎的护理【概念】急性肠胃炎是胃肠粘膜的急性炎症,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
本病常见于夏秋季,其发生多由于饮食不当,暴饮暴食;或食入生冷腐馊、秽浊不结的食品。
中医根据病因和体质的差别,将胃肠炎分为湿热、寒湿和积滞等不同类型。
【诊断要点】胃肠炎引起的恶心、呕吐通常发病较急,开始多腹部不适,继而恶心、呕吐。
腹部阵发性绞痛并有腹泻,每日数十次水样便,黄色或黄绿色,含少量粘液。
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恶寒。
头痛等。
少数病例可因频繁吐泻,导致脱水机电解质紊乱、酸中毒。
【病因】1、有暴饮暴食或吃不洁腐败变质食物史;2、起病急,恶心、呕吐频繁,剧烈腹痛,频繁腹泻,多为水样便,可含有未消化食物,少量粘液,甚至血液等;3、常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合及程度不同的中毒症状;4、呕吐、腹泻严重者,可有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等;5、体征不明显,上腹及脐周有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肠鸣音多亢进。
【发病因素】常以沙门菌属和嗜盐菌(副溶血弧菌)感染最常见,毒素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病毒亦可见到。
常有集体发病或家庭多发的情况。
如吃了被污染的家禽、家畜的肉、鱼;或吃了嗜盐菌生长的蟹、螺等海产品及吃了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了的剩菜、剩饭等而诱发本病。
【物理化学因素】1、进食生冷食物或某些药物如水杨酸盐类、磺胺、某些抗生素等;或误服强酸、强碱及农药等均可引起本病。
2、急性胃肠炎并发疾病;3、脱水电解质不平衡、肠穿孔、败血症。
【症状】胃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
急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不适,食欲下降,恶心呕吐,有时伴腹泻,严重的急性胃炎还会引起呕血、便血等症状。
急性胃炎包括四种类型,在日常生活经常遇到的事急性单纯性胃炎。
【治疗】(一)急性单纯性肠胃炎的病因1、物理因素进食过冷过热和粗糙的食物,可使胃黏膜划破、损伤。
2、化学因素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激素、保太松、某些抗生素、利血平等),烈酒、浓茶、咖啡、香料等刺激胃黏膜而损伤,发生糜烂,有点状出血。
对急性胃炎患者进行护理的体会【摘要】急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主要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及时发现病症并进行有效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合理安排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可减轻胃部不适。
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保持良好的休息状态也是必不可少的。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疗效。
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这有助于加快康复进程。
对急性胃炎患者进行细致周到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科学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更快地康复。
让我们共同为患者的健康尽一份力量。
【关键词】急性胃炎、护理、病因、危害、饮食、药物治疗、休息、观察、心态、医护人员、治疗、重要、康复。
1. 引言1.1 了解急性胃炎的病因急性胃炎是由于胃黏膜受到刺激或损伤而引起的一种疾病,病因复杂多样。
最常见的病因包括不良的饮食习惯,如过多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饮酒或吸烟等;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或激素类药物,也容易导致胃黏膜受损而发生急性胃炎。
压力大、情绪不稳定或过度疲劳等精神因素也可能是导致急性胃炎的病因之一。
了解急性胃炎的病因对于及时发现和有效治疗这一疾病至关重要。
只有深入了解病因,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和治疗计划,从而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掌握病因知识是至关重要的,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速度。
的内容不仅仅涉及疾病本身的发病原因,更是为了让医护人员认识到对病情的深入分析和探讨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对急性胃炎患者的护理水平。
1.2 对急性胃炎的危害有所了解急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和护理,将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危害。
急性胃炎会导致患者的食欲减退,食物无法正常吸收,造成营养缺乏,影响身体健康。
急性胃炎还会导致患者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消化道出血、溃疡等并发症。
急性胃炎还会给患者的生活造成困扰,影响工作和学习,降低生活质量。
急性胃肠炎患者的护理体会
作者:黄巧云
来源:《健康之路(医药研究)》2015年第01期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胃肠炎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
方法:将2013年3月到2014年4月收治的52例急性肠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和对照组,均为26例,对照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采取常规护理;强化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采取系统、全面的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通过护理干预后,强化组的护理满意度、总有效率、科学饮食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意义(P
【关键词】急性肠胃炎;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1-0216-02
急性肠胃炎是临床常见的肠胃道急性炎症,就是除伤寒、肠痢疾及霍乱外的其他致病菌引起的急性肠胃道感染[1]。
临床症状主要有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等,主要因饮食不洁、暴饮暴食等引起,以夏秋两季发病率较高[2]。
本文主要探讨本院收治的52例急性肠胃炎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报告正文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以2013年3月到2014年4月收治的52例急性肠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肠胃炎的临床诊断标准,并随机分为强化组和常规组,均为26例。
强化组:男15例,女11例,年龄12到53岁,平均年龄(28.2±1.3)岁;常规组:男14例,女12例,年龄13到55岁,平均年龄(29.3±1.2)岁。
所有患者均在食用不洁饮食后4到5h内发病,主要有腹泻、恶心、呕吐、乏力等感染病症,严重者伴有高烧、畏寒症状,腹部呈突发性阵痛,便呈稀水状,排便每天5次以上。
两组患者一般特征无显著差异,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1.2.1对照组
在对症治疗(抗感染、补充电解质、水,维持PH平衡并静滴生理盐水和5%的葡萄糖氯化钠等)基础上,采取常规护理,包括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基础护理等。
1.2.2强化组
在对症治疗基础上,进行系统、全面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
(1)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体温及了解患者的排便次数、排便量、大便性状。
由于排便的次数较多使得体液大量丢失,一些患者会出现手脚麻木的情况,因此在必要情况下还需要进行钾、钠、氯及血糖等化验,以做进一步的治疗。
(2)基础护理:要鼓励患者多饮温开水,尤其是多饮淡盐水,以促进胃黏膜的恢复及补充丢失的微量元素。
如果患者腹泻、恶心、呕吐、不能进食,则需要进行静注生理盐水、葡萄糖等补充体液和电解质,以确保酸碱平衡和水电平衡。
如患者体温在38℃以上,则需要给予降温治疗,并嘱患者多饮用白开水。
(3)腹泻及肛门护理: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多休息,并要求按时按量服用药物。
因口服类药物直接作用于肠胃道,当患者出现剧烈腹痛时应及时告知医生采取措施,可给予一定量的解痉剂。
如患者出现脱肛,则应用纱布包手轻揉局部让其回纳;每次排便后应用温开水冲洗,保持卫生以免感染。
(4)饮食指导:因细菌对胃肠黏膜的刺激,使得胃肠功能下降,吸收能力较差,因此需要鼓励患者要少量多餐、易消化、少渣类食物,比如:白米粥、面条等;鼓励少食多餐,忌烟酒、油炸及辛辣食物,并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饭前便后需洗手。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他们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
(5)心理护理:因发病较急,且伴有明显临床症状,患者会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临床治疗效果。
因此,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详细解释疾病的发病原因和检查、治疗的方法。
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态度要亲善、语言要轻柔,形成和谐的护患关系让患者保持心态的平衡,通过支持、解释、疏导等方式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好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饮食情况,并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统计。
1.4统计处理
应用SPSS10.5软件对计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用X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
2 结果
通过护理干预后,强化组的护理满意度、总有效率、科学饮食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意义(P
表1 两组护理效果对比(例,%)
注:与对照组相比,P
3 讨论
急性肠胃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肠胃黏膜急性炎症,主要因饮食不当导致。
临床症状主要有发热、腹泻、恶心、呕吐等,该疾病和身体素质有很大关系,如果身体素质不强,抵抗力弱,则受外界的影响较大,发生急性肠胃炎的可能性较大。
因改变发病急、病情较重,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疼苦,因此在治疗基础上还需要采取系统全面的护理干预,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3]。
对于急性肠胃炎的护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实行人性化、优质化护理,尤其是儿童和老年患者,必须从各方面进行护理,包括基础护理、饮食指导、心理护理、治疗护理等,同时还应加强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和掌握急性肠胃炎相关的预防和治疗知识,使患者了解急性肠胃炎与饮食有直接关系,以提高患者饮食安全的意识。
并要督促患者预防感染,比如日常排便后的清洁、净手;饮白开水,饮食要规律等。
本研中,采取系统全面护理干预的强化组的总有效率(96.2%)、科学饮食(92.3%)及护理满意度(96.2%),均高于常规组的80.8%、84.6%及88.5%,可以看出在对症治疗基础上采取系统、全面的护理干预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疼苦,促进患者的康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急性肠胃炎的临床治疗不仅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对症治疗,还必须要有系统、个性、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只有治疗和护理综合才可实现最佳的临床疗效,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黄云香.急性肠胃炎患者的护理体会[J].求医问药.2013,11(11):204-205
[2]李刚勇.思密达治疗急性胃肠炎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0,10(14):129
[3]祝丽萍.急诊内科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J].药物与人.2014,27(7):23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