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小池塘》诵读
- 格式:doc
- 大小:11.00 KB
- 文档页数:1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小池塘》教案设计适用年级: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小池塘》一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小池塘的喜爱之情。
2.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教育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小池塘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二、教学准备教材:《小池塘》课文教学辅助材料:PPT、生字词卡片、图片等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小池塘。
引入新课《小池塘》。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点评并指导。
3.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内容,教师点评并总结。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如“小池塘就像一面镜子”,“鱼儿在水中跳跃,好像在向我们招手”等。
4. 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小池塘的喜爱之情,以及如何保护环境。
5. 总结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画出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句子。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画出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句子,并加以解释。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写自己对某个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朗读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是否能够准确描述小池塘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
2. 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否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是否能够正确书写和运用。
4. 学生对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的理解,是否能够正确识别并解释。
《小池》说课稿《小池》说课稿1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小池塘》是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
本组课文都是描绘了无限美好的祖国春光的。
主要让学生在感悟课文内容中,积累语言,陶冶爱美的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小池塘》是一篇形象生动、内容新疑、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散文。
写的是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明丽景象。
全文共3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写醒来的小池塘像明亮的大眼睛。
第二自然段写白云、太阳、月牙、星星倒映在小池塘里的景象。
第三自然段概括写小池塘的美。
课文运用拟人化的写法,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给人一种美的愉悦,赋予静态的池塘以动感和生命。
插图精美,富有儿童情趣。
图文的协调配置还具有引起想象、启发思维的作用。
(二)课时安排本课共用两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会7个生字。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背诵课文。
(三)教学目标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是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
根据新的教学大刚对一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及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1、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感受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词语、课文。
(五)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挂图二、说教法这一课时,我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以读代讲法”,“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由于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自制力差,注意力不易持久,容易被一些新鲜奇异的东西所吸引。
根据孩子的这些年龄特点,这一课我主要利用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在教学中还适当地运用贴画的形式进行教学,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一个非常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2、以读代讲法叶老曾经说过:“好__是读出来的,美文尤需美读。
”可见“读”的重要,读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有效手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3.《小池塘》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小池塘》是一篇文字优美、形象生动、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散文。
它描写了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美丽景象。
课文运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小池塘的水波,小池塘边的芦苇以及白云、太阳、月牙、星星倒映在水中的美景。
它给孩子们带来了美的体验与享受。
识字是重点,但同样,这样美的文章朗读也很重要。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到小池塘的美。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6个生字,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
3.感受春天来到时小池塘的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感受小池塘的美丽。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步感知课文,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学写“姐吹波只”四个生字教学过程:一、导入1、上节课,我们和快乐的小雨点去了很多地方旅行,让我们一起背来背诵《雨点》。
(学生背诵雨点)2、雨点落进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今天这节课,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小池塘看看,玩玩,好不好?(出示课题,板书课题,池塘里有水有泥土,所以池是三点水,塘有提土旁)二、整体感知(1、感知课文小池塘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它美吗?想去看看吗?请你打开书,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读课文。
(要求:注意把字音读准,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宝宝的帮忙。
)2、检查学生字词掌握小池塘的水是那么的清澈见底,连水底的鹅卵石,小鱼和小虾都能够看见呢!瞧!他们身上的生字词你认识吗?(1)出示词语姐姐吹气水波明亮芦苇珍珠白鹅倒映(带拼音)(2)请你借助拼音宝宝的帮忙,大声地读出他们来(3)小老师领读(4)去掉拼音读(5)这些字词中有没有要提醒大家应该注意的地方“姐姐”的第二个“姐”要读轻声“芦苇”是一种植物,所以两个字都带有草字头(6)同位两个人互相检查一下,这些词语都会读了吗?3、检查读课文情况(1)刚才同学和词语宝宝们交上了朋友,如果把他们放到课文中,你还认识它们吗?自己再来大声地读读课文,想一想,小池塘美在哪里?(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3)师生评议三、精讲课文A、学习第一自然段1、出示句子:春风姐姐轻轻吹了一口气,小池塘就醒来了。
_年级语文课文小池塘《小池塘》是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
WTT为一年级师生整理了药物课文《小池塘》,希望大家有所收获!一年级语文《小池塘》课文春风姐姐轻轻吹了一口气,小池塘就醒来了。
池塘里的水波一闪一闪的,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
池塘边的芦苇长起来了,像长长的睫毛。
白云倒映在池塘里,像一群白鹅。
太阳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鲜红的汽球。
月牙倒印在池塘里,像一只弯弯的小船。
星星倒映在池塘里,像许多闪亮的珍珠。
明亮的小池塘,美丽的大眼睛,映出一个五彩的世界。
一年级语文课文《小池塘》教学设计一、设境激趣,导人课文上课起立,老师故意安排一位学生趴在课桌上“呼呼”睡觉。
当其他同学感到奇怪,要去喊他(她)时,老师摇摇手,然后,走到这位同学面前,轻轻地朝他吹了一口气,用柔和的声音说:“春天来了,该醒醒啦。
”睡觉的同学在老师的“呼唤"下,睁开了眼睛,并朝四周张望。
这时,老师及时引导:“呀,春风姐姐把这位同学吹醒了。
现在,同学们朝窗外看看,柳树被春风姐姐吹醒了,长出了嫩芽;桃花也被春风姐姐吹醒了,开出了红花....... 一天,春风姐姐看到一个小池塘还结着薄冰,还在睡觉呢。
春风姐姐是怎么做的呢?小池塘有什么变化呢?同学们想知道吗?那赶快读一读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一《小池塘》吧。
”这样,学生的兴趣被有效地激发,迫不及待地进入到课文的阅读中去。
二、读演结合,放飞想像老师请那位“睡觉”的同学说一说,刚才老师一口气吹在脸上的感觉。
再请他(她)扮演“小池塘”,老师扮演“春风姐姐”,演一演。
老师引导学生体会春风姐姐为什么要“轻轻”吹一口气。
(体现着爱心)然后,多媒体展示:池塘的冰融化了,水动了起来。
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水波“一闪一闪"的?(春风吹的结果)再把景拉远,让学生感受小池塘的整体形状:圆圆的,像一只大眼睛。
之后,请学生观察一下周围同学的眼睛,看看有什么共同点。
(都长着眼睫毛)接着,启发学生:那么,小池塘的眼睫毛在哪儿呢?老师边展示,边动情地说:“春风姐姐把小池塘周围的芦苇也吹醒了,芦苇也长起来了,同学们看,像不像给小池塘这只大眼睛镶上了睫毛?小池塘美不美?你能把它的美读出来吗?”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小池塘》案例评析《小池塘》案例评析篇1教者周明霞学科语文时间课题《小池塘》班级一(1)教学流程片段实录一、以图激qing,复习导入1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可爱的——(引读课题)再来美美地读一遍。
2复习词语。
(1)读:吹来一只池塘边水波明亮太阳鲜红倒映姐姐珍珠(2)指导写“姐”字。
3引背第一段。
二、细读课文,入境悟情1自学第二自然段(1)这只明亮的大眼睛多美呀!它能看到什么呢?请小朋友打开课文,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想想。
(学生自由读)(2)指名读。
2引导学生感受白天的小池塘的美(1)看图说话:小朋友们瞧,白天,小池塘醒来了,他睁开眼睛往天上一看,看到了什么?(2)借助图画引导理解“倒映”。
你们看,雪白的云儿和红红的太阳不仅在碧蓝碧蓝的天空,还在哪儿?是呀,小池塘就像一面大镜子,映出了他们美丽的身影,这就叫——(出示“倒映”,齐读)(3)学习第一、第二句:白云、太阳倒映在小池塘里,可有趣呢!(出示第一、第二句,指名读)(4)指导朗读,读出白云的可爱、有趣。
(自由读,指名读)(5)激发想像,进行“倒映在池塘里,像”的说话训练。
白云、太阳可神奇了,它们倒映在池塘里,还像什么?(想象说话后再练习朗读)你们猜猜,还有谁也会倒映在小池塘里?像什么?(6)积累词语:大眼睛里映出白的云,红的花,绿的草,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夸夸它?(7)角色扮演:戴上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头饰,师生、生生互动,体验在小池塘里的快乐,然后以自己是小池塘的居民来夸夸自己的家,感受小池塘的明亮、美丽。
(8)课中操:表演唱改编的《春天在哪里》,进一步感受小池塘的美丽与明亮。
3引导学生感受夜晚的小池塘的美(1)看图说话:时间不早了,太阳公公挥手和我们说再见了,月亮姐姐披着美丽的黄纱巾,带着星星宝宝和我们见面了。
热闹了一天的小池塘也渐渐地安静下来。
这时,大眼睛里又看到了什么呢?(2)月亮姐姐、星星宝宝也把他们美丽的身影倒映在小池塘里,书上是怎么说的?(3)出示三、四句,指导朗读。
小班语言教案《小池塘》第一章: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让学生通过倾听故事,培养倾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1.2 教学内容:故事《小池塘》的阅读与理解。
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活动。
1.3 教学资源:故事书《小池塘》。
图片卡片。
角色头饰。
1.4 教学过程:热身活动:观察池塘图片,引导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
故事阅读:朗读故事《小池塘》,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和角色。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故事角色,进行情景模拟活动。
第二章:观察与表达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欣赏。
2.2 教学内容:观察池塘的图片,描述池塘的景色和特点。
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池塘的印象。
2.3 教学资源:池塘图片。
绘画材料。
2.4 教学过程:观察活动:学生观察池塘图片,引导他们描述池塘的景色和特点。
绘画活动:学生根据观察结果,用自己的方式绘制池塘画面。
第三章:倾听与理解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和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关注和理解。
3.2 教学内容:故事《小池塘》的倾听与理解。
3.3 教学资源:故事书《小池塘》。
3.4 教学过程:故事讲解:教师朗读故事《小池塘》,学生倾听并理解故事情节。
第四章:合作与创造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能力。
4.2 教学内容: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活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4.3 教学资源:合作活动材料。
4.4 教学过程:合作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活动,通过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回顾和思考。
5.2 教学内容:5.3 教学资源:无。
5.4 教学过程:反思活动:学生进行反思,思考如何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第六章:扩展阅读与讨论6.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扩展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培养学生对故事主题的深入理解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