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田园诗情课文
- 格式:docx
- 大小:12.75 KB
- 文档页数:1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11、田园诗情》课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11、田园诗情》课文11 田园诗情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极目远眺,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是一头头黑白两色的奶牛。
有的牛背上上盖着防潮的毛毡,正在低头吃草;有的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什么。
牛犊跑前跑后,活像顽皮的孩子;老牛仪态端庄,好似牛群的家长。
绿意盎然的村野乡间,是大片大片鲜艳的郁金香。
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
成群的骏马剽悍强壮,腿粗如桩,鬃毛随风飞扬。
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自由驰骋。
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
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
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
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
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
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
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舒缓平稳地行使着。
满载着一罐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
车船过后,一切又归于平静。
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
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材简析:这篇课文描写的是荷兰牧场那如诗如画般的、安详静谧的独特景致。
文章语言优美、生动,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大自然风景图,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
开头点出“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
也是牧场之国。
”总领全文,指出本文主要描写的是荷兰的牧场。
接着介绍了牧场中的牲畜和家禽,有牛、骏马、绵羊、猪、小鸡等,重点描写的是各类牛的状态,极富想象力。
第3、4自然段写了傍晚以及夜晚牧场中的景象,突出了牧场的静谧与祥和,体现出人、动物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完美。
四年级课文《田园诗情》优秀说课稿一、说教材:《田园诗情》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有四篇课文,分别是《泉城》、《九寨沟》、《田园诗情》和《桂花雨》,全部是写景的文章,景色描写优美,段落整齐,专门适合儿童学习。
《田园诗情》处于四篇课文中的第三篇,足可见其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这是一篇描写荷兰田园美景的散文。
描写了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的田园风光:碧绿的草原,黑白花牛,乳白色的绵羊,黑色的猪群,金色的晚霞,默默挤奶的人,宁静静谧的夜晚,闪耀的灯……漂亮富饶的荷兰就像一幅幅田园画展现在我们面前,充满着宁静悠闲的乐趣,全文看起来是介绍荷兰的影视风光片的解说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抒发了作者对荷兰田园风光以及自由安详生活的向往之情。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是一节课的精髓和灵魂。
小学时期,中年级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低年级是以识字教学为重点,中年级的教学重点要逐步向加强阅读感悟转移。
依照《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时期目标,结合本册教材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能识会写本课9个生字,只识不写两条绿线内的8个生字。
初步明白得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课标对应目标: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2、用一般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用一般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小学时期阅读教学的一个总目标,三个学段要求的层次不同,第一学段是“学习用……”,第二学段是“用……”,第三学段为“能用……”。
三个学段螺旋上升,逐层提升。
本节课为第一课时,因此制定“正确、流利”的目标,将“有感情”放在第二课时精读感悟中完成。
)3、初步了解课文的要紧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初步感受荷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体会作者的情感。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要紧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第二学段的一个重点训练项目)如此,就构成了识字、读书、明白得三位一体的三维教学目标网络,便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田园诗情》教材分析《田园诗情》是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篇课文我将从“教学目标的分析与定位”、“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思路”、“教学过程的安排与意图”这三个方面来进行教材设计和分析。
一、教学目标的分析与定位。
《田园诗情》这篇课文以优美的自然景物为描写对象,精心选择了极富特色的一系列景观,为读者勾画出了荷兰宁静优美的田园风光和独特景致,意在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自然质朴的田园生活,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善于抓住田园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田园生活的特点。
基于本文的特点及编排目的,我将本文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点: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2个字只识不写。
不理解的字词可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能力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好句,培养语感。
3.情感目标:在读文中感受荷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获得美的享受。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诵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
同时,这也是难点。
因为地理条件的不同,文中描绘的景与物大多是我们学生不太熟悉的,而文章的语言看似平淡,那如何从熟悉的景物中看出新意,从平淡的文字中读出美感,是本课的难点。
为突破这一重难点,教学时,我以读代讲,通过“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方式展开教学。
二、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不能以教师的思维而取代学生思维,所以,我在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自读自悟。
背一背喜欢的段落,说一说感兴趣的景色,抄一抄优美的句子。
关注他们情感的生成、个性的体验和生活的联系。
阅读不仅仅是人文性教育,更不可忽视的是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新课程标准提出这一学段的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语段”等要求。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田园诗情》课件【三篇】教材简析本课是一篇散文,描写了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荷兰的田园风光,洋溢着宁静悠闲的情趣。
作者以描绘荷兰的自然景物为主要内容,精心选择一系列意象,营造出宁静优美的意境,抒发了对荷兰田园风光以及自由安详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全文仿佛是介绍荷兰的影视风光片的解说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借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
3.通过语言文字初步感受荷兰自然景观之美。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了解荷兰美丽的田园风光,并有意识的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想象荷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在诵读中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新课1、出示《四时田园杂兴》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吗?板书:田园看到这两个字,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景象?(生自由想象)3、语言描述:草原绿意盎然,运河银光闪闪,绵羊雪白可爱,骏马剽悍强壮,这就是美丽的田园!请大家一起读出田园的美丽。
4、板书:诗情看到这个词你感受到什么?(像诗像画一样美妙,如诗如画。
)那让我们诗情画意的来读一读课题。
5这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在哪呢?(荷兰)6.出示荷兰风光的图片:(1)荷兰是欧洲的花国,是世界上的花卉出口国;荷兰河网密布,湖泊星罗棋布,河流纵横交错;荷兰的草原也是绿意昂然,辽阔无垠;荷兰的牧场牛羊成群,悠然自得;荷兰还被称为风车之国??荷兰美吗?今天呀,就让我们走出国门,来到欧洲西部的花之国、水之国、牧场之国——荷兰,让我们随着文字一睹那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好吗?请大家打开课本,用心聆听,课文时怎样描写的。
(播放课文朗读)二.初读课文,进修生字词(同学们都深深地陶醉了,相信大家一定也想像刚才的示范朗读那样,把课文读准确流畅)1.、学生自由读全文。
提出自学要求:(1)边读边圈画出由生字构成的词语,将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做上标记,读不准的多读几遍。
2024年四年级苏教版上册语文《田园诗情》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田园风光的美丽和诗情画意。
学习生字词,掌握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田园风光的兴趣。
利用问题驱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情感。
感受诗文中的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田园风光的美丽。
2.教学难点:学习生字词,掌握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
感受诗文中的人文关怀。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
学生分享自己对田园风光的印象和感受。
2.课文朗读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感情。
教师选取几名学生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课文解析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问题驱动,理解课文内容。
问题1:课文描绘了哪些田园风光?问题2: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问题3:你从课文中感受到了哪些人文关怀?4.生字词学习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认读。
学生通过组内合作,解释生字词的意思,并用它们造句。
5.小组讨论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果你拥有一片美丽的田园,你会如何珍惜和保护它?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四、作业布置1.家庭作业:抄写生字词,巩固记忆。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段落,进行仿写。
2.课堂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课文朗读、问题驱动、生字词学习和小组讨论等环节,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了田园风光的美丽和诗情画意。
在课堂中,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巩固了学生对生字词的记忆,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反思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具准备:录音机、配乐磁带、世界地图、奶牛图、骏马图、绵羊图、挤奶图、傍晚图们再来细细地,美美地欣赏品味荷兰的田园风光。
3、现在大家就轻轻地走进这里(边说边示意学生打开到本课),走进这些风光之中,再细细地品味一下它的诗情画意。
强调:要边读边看,让这些风光时刻浮现在自己的脑中。
模块二:走进牧场,细细欣赏(一)奶牛图1、过渡: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站在了真正的荷兰的草原上了,我们极目远眺,看到了--(让生说)“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指引学生读好感受好:让学生充分想象如果躺在这上面仰望着蓝天白云,会是什么样的感觉。
(很舒服,很有诗意)2、在这如丝绒般的绿草地上还有--“一头头黑白两色的奶牛”。
这些奶牛是什么样子?在做些什么?你们现在走近这些奶牛,去细细地观赏一下。
(示意学生再读第2节)3、指名读,指导读你们看到了什么样的奶牛,它们正在做什么?(让生读)4、你们感觉哪种奶牛最有意思,再去看一下,然后告诉大家。
(生再读,针对具体情况再交流。
)A、可以试着挖一下:“仿佛正在思考什么?”你说它会思考着什么呢?(学生说说即可)B、针对学生说出的有意思部分,可以通过齐读,让学生在脑中真真实实地反刍一下。
5、在绿意盎然的村野乡间,我们还能看到--“郁金香”(你们知道荷兰的国花是什么?(适当延伸)那我们国家的国花是什么?作为国花,那它一定是很美,很香,很有意义的花,假如我们身边到处都是牡丹,都是郁金香,那简直会是仙境。
)把这句反复地多读几遍。
6、配乐完整朗读这节,再整体地感受,其他同学可以看图听。
7、总结:我们刚刚一起欣赏了站在“丝绒毯”的那一头头黑白相间的奶牛,我们知道这些奶牛也好像是些诗人,也在用一种无声的诗正在赞美着美丽的大草原。
(二)骏马图1、这些碧绿色的低地是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中。
你们能明白“镶嵌”的意思吗?(再次形象地理解这个词,指着班级前面的匾框,让学生再次通过形象地读,深入感知这情景。
【四年级语文《田园诗情》教案】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四年级语文《田园诗情》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不理解的字词可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通过诵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
3、了解荷兰美丽的田园风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并质疑。
2、让我们带着这几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并出示要求。
课文介绍了荷兰哪些美丽的景色?在自己认为具有诗情画意的地方或优美语句下画线。
不懂处做上记号。
2、小组讨论。
3、交流。
a)指名学生读课文,并随时正音。
b)让学生说说课文介绍了荷兰哪些美丽的景色。
c)抓住重点,指导读懂。
4、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哪几方面?
5、抓住“这就是荷兰”。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启发学生说说自己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你读后有没有产生这种喜爱的感情呢?
a)迁移运用,指导读好。
聘请小导游,带领大家去荷兰一游。
要求:(1)任选一个景点作导游介绍荷兰的美丽风光。
1/ 2
(2)要加进导游的口头语。
学生在小小组自由介绍,并推荐一名上台介绍。
指名学生介绍,评价。
b)总结:荷兰这么美,你还想了解它更多的情况吗?请同学们去找一找,看准找到的有关荷兰的资料。
图片多,在班队课上,大家再作交流。
板书
12田园诗情
奶牛图、郁金香图
骏马图、动物世界赞美
挤奶图、夜晚图向往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 2。
【田园诗情教学反思】原文注释、翻译赏析田园诗情教学反思1这篇课文原来是属“独立阅读〞类课文,只需一教时,而现在被划到精读课文之列,所以我用了三教时。
第一教时设计突出一个“实〞,即求实与扎实,即让学生对整个文本有所感知,又得老老实实地让他们“流利朗读〞,还得让他们实实在在地写好字,完成写字作业。
第二教时,我没有采取多媒体手段,只是力求让学生通过再现式的有感情朗读,深入地感受荷兰田园的美。
第三课时,前20分钟是对文本的再次回味与嚼咀,同时完成背诵两小节的任务。
后20分钟是指导学生完成课内作业的过程。
这两个过程都是十分必要的。
在教学时,我尽可能用入情入境的语言引引领学生进入到文本的情境之中去。
由于课文比拟长,而每一局部的语言都比拟美,但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有限,所以教学时,我重点引导学生感受第二段和感受第三段,这两节是牧场的代表景观。
对于第四节,采用师生对话的形式一下带过,而第五节与第六节,采取让学生通过轻轻读,边读边看,看自己能看到什么的方法,让牧场的夜景在他们的脑海中时时浮现。
在教学时我仍遵循着从整体到细节,再到整体的方法,如开头为学生设一个情境,让学生再次走入牧场,看看牧场中的风光到底是有何特点,有何诗意。
他们通过一个整体的朗读,对文本应该有一个鸟瞰的感知。
最后,以第一节和最后一节为切入点,让学生再一次深深地明白:“说荷兰是花之国,是因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真正的荷兰就是花之国,水之国,牧场之国。
〞这样,就让学生从微观世界中走了出来,重新整体认识了荷兰的田园风光。
后我设计了一个“深化延伸〞的综合题,即“我们马上要回家了,你们感觉带点什么最有纪念意义呢?〞学生说了很多,有同学说带点“郁金香〞,因为这是荷兰的国花。
我当时也肯定了,我想荷兰的乡间到处都是,摘几株也没有事的。
课后有老师说,这样是不对,这是鼓励学生乱摘花,我也有点犹豫了。
在整课的教学中,我始终注意着用再现的方法,让学生把语言的形象性映在自己的大脑中,让他们能透过文字,感触到田园诗情画意。
田园诗情课文
四年级语文教案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
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
牛群吃草反刍,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什么。
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
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
极目远眺,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这是真正的荷兰: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骠悍强壮,腿粗如圆柱,鬃毛随风飞扬。
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乌德勒支或兹伏勒,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低地上还有白色的绵羊,它们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悠然自得。
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
还有成千上万的小鸡,长毛山羊,但没有一个人影。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只有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
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
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的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
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舒缓平稳地行驶,汽车火车,都装载着一罐一罐的牛奶运往城市。
车过之后,一切又归于平静,狗不叫,圈里的牛不发出哞哞声,马蹄也不踢马房的挡板,真是万籁俱寂。
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