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芦栽培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2.46 MB
- 文档页数:30
西葫芦栽培技术要点西葫芦是一种常见的夏季蔬菜,由于其味道鲜美、烹饪方式多样化以及富含营养,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要想获得高产高质的西葫芦产物,合理的栽培技术是不可或缺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栽培西葫芦的技巧和要点,帮助种植者们获得丰收和高品质的西葫芦。
1. 品种选择选择适合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西葫芦品种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瓠瓜型的西葫芦比较适合温暖地区的种植,而且黄瓜状的品种适应性较广,适合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栽培。
在选择品种时,还应注意抗病性和适应性强的品种,这将有助于减少病虫害发生和提高产量。
2. 土壤准备西葫芦对土壤的要求不是很严格,但有一些基本要求需要注意。
首先,确保土壤排水良好,避免积水。
其次,疏松而肥沃的土壤是理想的,这样有助于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
在种植前,可以进行土壤改良,如添加腐熟的堆肥或有机物质,以提高土壤质量。
3. 种子处理和播种在播种前,可以进行一些处理,如种子浸泡和消毒。
浸泡种子可以促进发芽,消毒则有助于防止病害的发生。
播种时间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季节来确定,一般在土壤温度达到15摄氏度以上时进行。
播种时应注意保持适当的行距和间距,以保证植株之间充分的空间和通风。
4. 生长环境管理西葫芦喜欢充足的阳光,因此要选择阳光充足的位置进行栽培。
同时,及时浇水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干旱季节。
保持适当的土壤湿度可以促进植株的生长和果实的发育。
定期除草和松土也是必要的操作,这有助于保持土壤的肥沃度和通气性。
5. 病虫害防治西葫芦容易受到一些常见的病虫害的侵袭,如霜霉病、黄瓜斑点病和蚜虫。
为了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比如合理的间作和轮作,使用有机肥料和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以及及时清除病虫害的感染部位。
6. 采收和储存一般来说,西葫芦的果实在生长期间会迅速增长,因此采收时要密切关注果实的大小和外观。
果实不能过熟,否则口感会变差。
采收时应使用锋利的工具,尽量不要损伤植株。
采摘后,可以用塑料袋或容器储存,在阴凉通风的地方保存,同时避免与其他蔬菜一起储存以免相互受污染。
西葫芦的种植技术与栽培西葫芦是一种易于栽培的蔬菜,以下是西葫芦的种植技术和栽培方法:
1. 土壤选择:西葫芦喜欢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土壤 pH 值在6.0-7.0之间的地方生长。
如果土壤不太理想,可以在种植前进行深翻、加入有机肥料等措施改善土壤质量。
2. 种植季节:西葫芦适合春、夏、秋季进行种植。
在北方的寒冷地区,最好在温室里进行种植。
3. 种子处理:在种植之前,可以将种子浸泡在温水中约12小时,然后再用热水进行冷水浸泡,使其发芽速度加快。
4. 播种:将西葫芦种子均匀地撒在 2-3 公分深的播种沟中。
距离距离一般应为 60 - 70 公分,每行种距为50 - 60 公分。
5. 浇水:西葫芦适宜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过于湿润,否则容易引起病害。
夏季气温较高时,需加强浇水量。
6. 施肥:西葫芦生长期较短,通常在播种后的7-10天后开始施肥。
可使用有机肥料或水溶性肥料进行施肥。
7. 种植密度:西葫芦生长迅速,因此种植密度宜适中。
一般情况下,每平方米种植 3 - 4 株为宜。
8. 病虫防治:西葫芦易受到白粉病、炭疽病、蚜虫、飞虱等威胁。
可以使用生物农药或化学农药进行预防和治疗。
9. 采收:当西葫芦果实长到15-20公分,呈淡绿色或黄色时,可以进行采摘。
采摘后应立即清洗,并放入冷藏保存,以保持其新鲜度。
西葫芦栽培技术
西葫芦是一种适合在温暖气候生长的瓜类蔬菜。
以下是西葫芦栽培的一些技巧:
1. 土壤选择:西葫芦喜欢排水良好的松散土壤,最好的土壤pH 值在6.0-6.8之间。
建议在种植前施加腐熟的有机肥料。
2. 种子选择:在选购品种时,尤其要关注生长周期和抗病抗虫能力。
如果是西葫芦种子,则需要浸泡在温水中,时间为4-6小时。
3. 播种时间:在天气稳定温暖的时候播种,尽量避免气温过低或过高。
一般建议在春季或早夏季进行播种。
4. 播种及种植:选用深度为1-1.5厘米的播种方法,栽培密度为2-3个苗/平米。
西葫芦是蔓性生长的蔬菜,需要在苗长到一定高度之后进行支架搭建或定向支撑。
5. 管理:西葫芦需要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水分,适当浇水可以保证果实的品质。
此外,及时除草,施肥、上架、疏花、修剪、病虫害防治同样需要注意。
6. 采收:成熟的西葫芦果子,以颜色、形态和大小均匀为宜,一般在果长为12-18厘米的时候采收,采摘时要保留一定的柄长,便于保存。
希望这些技巧可以帮助种植西葫芦的人们,获得丰收的好收成。
Z a i p e i j i s h u一、播前准备选前茬没有种过瓜类作物的菜园土和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或市场上买的有机肥按5∶1的比例混合均匀后过筛,1 m3营养土加入80~100g的杀菌剂和60~80g的杀虫剂(杀菌剂如多菌灵、地菌净、百菌清等,杀虫剂如敌百虫等)。
做到养分全面,彻底杀虫灭菌。
将配置好的营养土装入10cm×10cm的营养钵中,灌足底水待播。
二、培育壮苗采用营养钵育苗或营养土块育苗。
育苗时间为10月10日至11月25日。
将种子平放入穴内,盖1.5~2.0cm厚的营养土,覆土后盖地膜,保温提温。
苗前保持较高的温度,一般掌握在28~30℃,待种子有出土迹象时,将膜去掉,加盖60目的防虫网,防蚜虫、白粉虱、斑潜蝇等;出苗后将温度控制在18~22℃。
育苗期一般不浇水,若底水不足或苗土沙化严重出现干旱时,用喷壶喷水,切忌大水漫灌[1]。
子叶展开时对苗床喷施杀菌剂,如恶霉灵、普力克等加农用链霉素,防治猝倒病、立枯病,苗期一般需要15~20d。
三、大田整地定植前1个月将腐熟的农家肥112.5~150.0t/hm2和三元素复合肥2250kg/hm2均匀撒入棚室内,深耕30cm以上,整平地面,灌大水淹地,关闭风口高温闷棚10d。
待棚土稍干时再次旋耕,耙细,整平地面。
要求大行90~100cm,小行70~80cm,垄高20cm左右,垄背与垄沟必须南北水平,便于以后灌水。
四、定植苗2叶1心时即可定植。
定植前喷1遍阿克泰加病毒N、植病灵等。
按1.5万~2.1万株/hm2定植。
要求株距60~ 70cm,在垄背开穴,穴内施入毒土,并与穴内土壤搅匀(毒土的配方为:地菌净、多菌灵或福美双22.5~37.5kg/hm2与干细土450kg/hm2搅拌均匀)。
将苗摆放于穴内。
盖土深度与苗坨齐平,盖土时不要用手压苗坨。
整棚定植后,灌足定植水,灌水时大小行全浇,切忌明水淹到秧苗。
五、定植后管理1、温度管理定植后闭棚保温促缓苗,缓苗后,棚内温度超过25℃时进行放风,下午降至20℃时关闭放风口。
西葫芦栽培技术西葫芦栽培技术一、引言西葫芦(学名:Cucurbita pepo),又称南瓜、夏木瓜等,是一种属于葫芦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它的果实富含营养,味道鲜美,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喜爱。
本文将介绍西葫芦的栽培技术,包括选地、育苗、定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二、选地⒈土壤要求:西葫芦喜欢生长在排水良好、肥沃的土壤中。
最适宜的土壤pH值为⒍0-⒎0。
⒉避免连作:西葫芦对连作比较敏感,避免在同一地块连续种植。
三、育苗⒈准备育苗床:选择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搭建育苗棚或使用育苗箱。
⒉种子处理:将种子浸泡在温水中浸泡24小时,然后晾干备用。
⒊播种:在育苗床上均匀撒播种子,覆盖薄层肥土,保持湿润。
⒋秧苗管理:保持育苗床湿润,每天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四、定植⒈定植时间:一般在气温稳定在10摄氏度以上时进行定植。
⒉定植距离:根据品种和生长情况合理安排定植距离,一般为30-50厘米。
⒊定植方法:将苗移植到定植孔中,注意保持苗根完整,将土壤轻轻压实并浇水。
五、管理⒈营养管理:在植株生长期间,定期施肥,可以使用有机肥料或复合肥料。
⒉浇水管理: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要过度浇水,以免导致根部烂根。
⒊除草管理:及时除去杂草,保持周围环境清洁。
⒋培土管理:盖蔬菜膜或堆积土壤,促进根部发达和果实的正常生长。
⒌支架管理:对于蔓生品种,可以使用支架进行让藤蔓生长。
⒍绑枝管理:对蔓生品种,可以进行绑枝,促进植株生长和果实发育。
六、病虫害防治⒈病害防治:对于常见的病害,如炭疽病、霜霉病等,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可以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
⒉虫害防治:注意虫害的防治,如黄瓜夜蛾、西瓜条斑螟等,可以使用生物农药或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附件:⒈西葫芦栽培技术实施方案:附带详细的步骤和图片。
⒉西葫芦病虫害防治手册:详细介绍西葫芦的常见病虫害以及防治方法。
法律名词及注释:⒈种子法:种子法是指国家对种子的生产、销售、使用和管理等方面进行监管的法律法规。
西葫芦的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要点西葫芦的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要点西葫芦别称熊瓜、白瓜、小瓜、菜瓜、荨瓜等,为葫芦科南瓜属一年生蔓生草本植物,原产北美洲南部,我国于19世纪中叶开始从欧洲引入栽培,果实作蔬菜,含有较多维生素C、葡萄糖等营养物质,具有极高的栽培价值,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西葫芦种植技术吧!西葫芦的生长习性1、温度:西葫芦生长期最适宜温度为20~25℃,15℃以下生长缓慢,8℃以下停止生长。
30℃以上生长缓慢并极易发生疾病。
种子发芽适宜温度为25~30℃,13℃可以发芽,但很缓慢,30~35℃发芽最快,但易引起徒长。
开花结果期需要较高温度,一般保持22~25℃最佳。
根系生长的最低温度为6℃,根毛发生的最低温度为12℃。
夜温8~10℃时受精果实可正常发育。
2、光照:西葫芦的光照强度要求适中,较能耐弱光,但光照不足时易引起徒长。
在光周期方面属短日照植物,长日照条件上有利于茎叶生长,短日照条件下结瓜期较早。
3、湿度:西葫芦喜湿润,不耐干旱,高温干旱条件下易发生病毒病,但高温高湿也易造成白粉病。
4、土壤:西葫芦对土壤要求不严格,砂土、壤土、黏土均可栽培,土层深厚的壤土易获高产。
西葫芦的栽培品种1、花叶西葫芦:花叶西葫芦又名阿尔及利亚西葫芦。
中国北方地区普遍栽培。
蔓较短,直立,分枝较少,株形紧凑,适于密植。
叶片掌状深裂,狭长,近叶脉处有灰白色花斑。
主蔓第五至六节着生第一雌花,单株结瓜3~5个。
瓜长椭圆形,瓜皮深绿色,具有黄绿色不规则条纹,瓜肉绿白色,肉质致密,纤维少。
2、无种皮西葫芦:无种皮西葫芦的种子无种皮,为以种子供食用的品种。
植株蔓生,蔓长1.6米,第一雌花着生于第七至九节,以后隔1~3节再出现一朵雌花。
瓜短柱形,嫩瓜可做蔬菜。
老熟瓜皮橘黄色,单瓜重4~5千克。
3、绿皮西葫芦:绿皮西葫芦的植株蔓长3米,粗2.2厘米。
叶心脏形,深绿色,叶缘有不规则锯齿。
第一雌花着生于主蔓第四至六节。
瓜长椭圆形,表皮光滑,绿白色,有棱6条。
Z a i p e i j i s h u一、选地整地西葫芦根系较发达,耐肥水,适宜于地势高燥、土壤较肥沃、能灌能排的菜园地栽培。
秋栽一般于7月底将土壤深耕25~30cm,耙细耧平;然后按沟距1.4m开沟,沟宽40cm、深25cm。
整地后施基肥,沟施腐熟鸡粪15.0~22.5t/hm2、优质过磷酸钙750kg/hm2、硫酸钾450kg/hm2、硫酸锌15kg/hm2,混合均匀后覆土,并包沟起垄;肥料沟在垄面的中央,垄面宽80cm,垄面中央高15cm,两侧稍低。
然后铺设地膜,准备播种。
二、播种根据该茬气候特点,选择早熟、短蔓、耐热、抗病的西葫芦品种,如王子等。
播前,用55℃温水(两开对一凉)或0.1%高锰酸钾溶液浸种4h。
一般在7月底至8月中旬播种。
如果播种过早,幼苗遇高温容易感染病毒病;如果播种过晚,西葫芦生长期缩短,影响产量。
将浸泡过的种子直播到种植穴中,每穴2粒,上面覆盖3cm厚的细湿土,播后浇水。
一般2~3d后即可出苗。
一般采用小高垄栽培的形式,垄作不仅有利于防止雨涝引起烂根及死秧,而且便于覆盖地膜,可以大大减轻病毒病的发生和危害,利于提高西葫芦产量和品质。
三、定植1、棚室防虫定植前1周扣棚,棚室放风处设防虫网纱防止蚜虫、白粉虱进入。
2、定植4月中旬,当苗高12cm左右,3~4叶1心时即可定植。
选晴天上午于垄上按45~50cm株距挖穴坐水栽苗,栽植2.4万株/hm2左右。
四、结瓜前管理定植缓苗后尽量将温度控制在18~20℃,低温蹲苗,防止徒长。
在底水灌足的情况下,根瓜采收前一般不浇水,若干旱,在垄沟内膜下灌小水,棚南见水即可。
定植水浇过后,尽量早划锄,要求松土1~2遍,第1遍应浅,秧苗茎基部也要轻轻地划起,第2遍应深,深度为3~5cm。
划土的同时向垄上培土,重新修整垄面,便于后期浇水。
划锄后及时覆膜,达到全膜覆盖,减少水分蒸发,降低棚内温度。
从定植后至根瓜坐住前,在通风、透光、控水等物理方法控制不住徒长时,可根据植株长势用多效唑15~30g/hm2围绕生长点对叶片喷雾,几天后若仍未见效,可再喷1次。
西葫芦高产栽培技术西葫芦是比较热门的瓜蔬,富含多种氨基酸、碱物质,食用价值甚高,近些年来,种植西葫芦的人也越来越多,而且能够轻松实现高产,成为了农民朋友的主要收入来源,那么西葫芦栽培技术有哪些呢?接下来一起了解下吧!1、栽培季节栽培西葫芦一般要覆盖地膜,可以起到保温效果,5 月中下旬定植,7月份就可以实现采收,夏季也可以栽培,不过要注意田间的水分供应。
2、整地做畦施肥在种植之前,我们需要深翻*壤,然后施入腐熟的优质农家肥,辅以磷肥和钙肥,采取沟施和普施相结合的方法,然后覆盖好地膜。
3、定植春季栽培,定植前 2 天苗床浇透水,选择晴天上午定植,定植后覆盖好地膜,并合理浇水。
4、追肥灌水在西葫芦出苗后,要注意合理浇水,促进其快速生长。
西葫芦坐瓜后,开始追肥、灌水,主要肥料包括尿素和钾肥,结瓜盛期再追肥一次,并保持*壤湿润,夏季灌水应在早晚进行,水量不宜过大,西葫芦生长中后期,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可以防止早衰。
5、保花保果西葫芦是异花授粉作物,所以需要进行人工授粉,提高坐果率,一般将雄花的花药取下,均匀的撒到雌花上,还可以用丰产剂 2 号或防落素涂抹雌花柱头,保证授粉质量。
6、病虫害防治西葫芦容易发生白粉虱、蚜虫、灰霉病、疫病等病虫害,一旦发生病虫害后,对西葫芦的产量会造成很大影响,虫害可以使用8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进行灌根,灰霉病可以使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兑水喷雾,疫病可以使用72%克露可湿性粉剂与*壤拌匀撒施,预防效果非常不错。
综上,关于西葫芦栽培技术的介绍就到这里了,如果大家想要种植出高产的西葫芦,就要严格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减少病虫害发生。
关于西葫芦栽培技术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惠农网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
你可能对以下农产品感兴趣:全国优质西葫芦供应。
2023《西葫芦的栽培技术》contents •西葫芦的植物学特征•西葫芦的栽培技术•西葫芦的病虫害防治•西葫芦的采收与贮藏•西葫芦的市场前景及经济效益目录01西葫芦的植物学特征植物学特征叶互生,有不规则的深裂,有时有极狭的叶状枝窄披针形,上部渐狭呈尾状渐尖。
花腋生,黄绿色;花梗很短,雄花;雌花和雄花近等;浆果熟时熟时呈红色。
西葫芦是一年生蔓生草本植物,根系较发达,茎蔓生,叶呈心脏形或近圆形,果实为扁圆球形或梨形。
生长环境西葫芦喜温、耐热、不耐寒。
适宜生长温度范围为15~25℃。
西葫芦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适宜在土层深厚、保水保肥力强、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
西葫芦对光照要求较高,适宜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下生长。
西葫芦的生长周期可分为发芽期、幼苗期、抽蔓期和开花结瓜期四个时期。
发芽期:种子萌动到第一片真叶出现为发芽期,一般需要5~10天。
幼苗期:第一片真叶出现到开始抽蔓为幼苗期,一般需要20~25天。
抽蔓期:茎叶迅速生长到开花为抽蔓期,一般需要10~15天。
开花结瓜期:雌花开放到果实采收为开花结瓜期,一般需要40~60天。
生长周期02西葫芦的栽培技术根据当地气候、土壤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西葫芦品种。
选种育苗品种选择将种子浸泡在50℃左右的温水中,搅拌至常温,再浸泡6小时,然后用湿布包裹放在25℃左右的环境中进行催芽。
种子处理将育苗土用水拌湿,将种子种在育苗盘或育苗床上,覆盖一层薄土,再覆盖地膜,保持温度在25℃左右。
播种育苗施肥根据土壤肥力和西葫芦生长需要,施入适量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
深耕细整将田地深耕细整,去除杂草和石块。
畦面制作根据种植方式制作适宜的畦面,一般采用高畦或平畦。
整地施肥田间管理当西葫芦苗长出真叶时,进行间苗和定苗,保持合理的密度。
间苗定苗整枝搭架追肥病虫害防治根据品种特性和生长情况,及时整枝和搭架,以利通风透光和提高产量。
根据西葫芦生长需要,适时追施化肥或有机肥。
及时发现和防治病虫害,使用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相结合的方法。
西葫芦的种植技术与栽培西葫芦(学名:Cucurbita pepo)是一种常见的蔬菜,也是许多家庭菜园的种植选择之一。
它的果实呈长圆形,肉质鲜嫩,营养丰富,口感清脆爽口。
下面将介绍西葫芦的种植技术与栽培,帮助您在家庭菜园中成功种植这一美味蔬菜。
1. 土壤选择与改良西葫芦喜欢生长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
在选择土壤时,应避免选择过于黏重的黏土或过于砂质的沙土。
若土壤质地不佳,可通过添加腐熟的有机肥料和沙子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的保水性和通气性。
2. 种子选择与发芽选择质量好、品种纯正的西葫芦种子非常重要。
种子的外观应饱满、无病斑和虫蛀。
在播种前,可以选择将种子进行温水浸泡12小时,有助于提高发芽率。
然后将种子播入育苗盘或育苗箱,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通常在15-25摄氏度下发芽。
3. 育苗与移栽当西葫芦幼苗长出两片真叶时,可以进行移栽。
在移栽前,要提前准备好适宜的床土,并将床土施入腐熟有机肥料。
移栽时,将幼苗整株移植到床上,保持适当的株行距和株间距,通常为株行距60-80厘米,株间距50-80厘米。
4. 养护与管理西葫芦生长迅速,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水分。
定期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要过度浇水,以免导致根系窒息和病害发生。
同时,要及时除草,保持周围的环境整洁,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如果发现有害虫存在,可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但要注意使用方法和安全。
5. 结果与采收西葫芦一般在播种后40-50天左右即可开始采收。
果实的大小和形状会根据品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果实的长度应达到15-20厘米左右,表皮光滑,颜色鲜亮,有均匀的绿色或黄色。
通过以上的种植技术与栽培,相信您已经对西葫芦的种植有了初步的了解。
希望您能成功地在家庭菜园中种植出健康、美味的西葫芦,为您的餐桌增添色彩和营养。
如果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向专业的园艺人员咨询。
祝您种植顺利,收获丰富!。
西葫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1. 土地选择与准备选择肥沃、松软、透气性好、排水良好的土壤,不要选择低洼地或沙土地。
在栽种前进行土壤消毒处理,既能防止土传病害,又能改善土壤环境。
2. 种子选择与处理选择品质好、种子大、无病害的西葫芦种子。
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15分钟,然后用清水洗净,晾干备用。
3. 种植时间西葫芦适宜在4月中旬至6月中旬进行春季种植,9月下旬至10月中旬进行秋季种植。
4. 种植方法春季种植:间距为1米,行距为1-1.2米。
将干沙和有机肥混合后,掺入10倍量的水,沿着行切一条沟,将水灌入沟中,然后在沟内铺上有机肥和沙子的混合物,慢慢将土覆盖上去,形成10-15厘米高的丘。
秋季种植:间距为1米,行距为1米。
先将地面彻底翻耕,然后在田地里铺上有机肥料,再在有机肥上铺上一层沙子,利用机器或者手工将有机肥和沙混合均匀,形成15-20厘米高的丘,然后将种子埋在丘顶处,埋深为2-3厘米。
5. 灌溉与施肥西葫芦生长期间需要充足的水分,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要过度灌溉。
在初期要多施一些氮肥,促进植株长势,后期要适当施一些磷钾肥,提高果实品质。
6. 病虫害防治西葫芦常见的病害有白粉病、霜霉病等,常见虫害有蚜虫、斑点长卷叶螟等。
积极采取防治措施,如选用抗病、抗虫品种,加强病虫害防治,及时清除病虫害。
7. 收获与储藏西葫芦成熟后一般在30-45天内果实体积逐渐变大,灰绿色的皮变成深绿色,经常采收能提高产量和品质。
收获时将果实割下来,避开果梗,切口尽量避免损伤果实。
将西葫芦放在通风、干燥、阴凉的地方储存,可以保存一个星期。
总之,种植西葫芦需要注意种子选择和处理,土地选择和准备,适时施肥、灌溉,及时防治病虫害,科学收获和储存。
按照以上规程种植,可以提高西葫芦的产量和质量。
西葫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西葫芦是一种常见的蔬菜,营养丰富,口感鲜美,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为了提高西葫芦的产量和质量,我们需要根据一定的规程进行高产栽培。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份关于西葫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的文章。
一、选地和土壤条件要求1.土壤:西葫芦喜光照充足、排水性好、肥沃的土壤,pH值在6.5-7.5之间,有机质含量在1.5-2.5%。
2.选地:选在远离废气、污染源和鼠类活动的地方,地势高低适中,便于排水。
二、品种选择1.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品种。
2. 选用抗病、高产、优质的西葫芦品种。
三、肥料的施用1. 秋季耕地前施足底肥,每亩施有机肥5000-8000公斤,加入适量复合肥和磷酸二铵,充分翻耕,培肥整地。
2. 春季基肥时加入复合肥或腐熟的鸡粪、猪粪等有机肥料,每亩施施水溶肥300-400公斤,随着植株生长的需求适时追肥,注重氮肥的调控,保证磷、钾供应。
四、播种和管理1. 适时播种:在地温达到15-20摄氏度时,适宜播种西葫芦。
2. 适宜密植:每亩适宜播种种子3000-5000克,保持行距70-100厘米,株距50-70厘米。
3. 施肥浇水:西葫芦喜温暖、湿润的环境,需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过多积水。
每次播种前需深松土壤,保持土壤松软。
灌水需适量,以保证土壤不缺水。
4. 病虫害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扩散。
5. 土壤保护和杂草除去:保护好土壤,加强管理,及时去除杂草,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
五、收获和储藏1. 适时收获:西葫芦一般在果长到15-20厘米,未变硬的情况下即可采摘。
2. 采摘技巧:用剪刀或刀具将果脐处剪去,不可拉扯,以免伤害植株。
3. 储藏条件:采摘后的西葫芦应存放在通风、遮光的地方,可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储藏间内,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以上就是关于西葫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通过以上规程的实施,可以更好地提高西葫芦的产量和质量,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收益。
无公害西葫芦高产栽培技术1、选地、配制营养土西葫芦对土壤的要求虽不很严格,但不宜选用前作种过瓜类蔬菜的耕地种植,宜选择地下水位较低、排灌方便、壤土的土地;并就地育苗,方便移植。
西葫芦育苗时,由于幼苗的生长量较大,故对育苗时的营养土要求也较严格,要富含有机质、营养完全、无草籽、少病菌、少虫卵,ph5.5-7。
因此,选用较细碎的耕作层土壤,每100kg放猪、牛粪30kg、复合肥2kg、保得生物肥土壤接种剂3g或50%多菌灵10g,充分混匀后堆沤15~20天。
每亩备足营养土700~800kg,营养杯2200个。
2、选种选用北方产的种子,病菌少,籽粒饱满,抗寒性强,秧壮、抗逆性强,产量高,形状好,淘汰瘪籽、破籽和带菌籽,疏枝摘叶,通风透光,单株产量高,品质和效益好的品种。
3、培育壮苗3.1浸种催芽选粒大饱满的种子于55--60%温水中浸泡10min,并不断搅拌至水不烫手时停止,继续浸泡4h,将种子粘液搓洗后,用干净湿布包好于25--30%条件下催芽,每天用温水冲洗1次,1--2d芽长5mm时备播。
3.2床土配制用近几年未种过葫芦科蔬菜的田园土与腐熟厩肥按6:4的比例混合均匀后过筛。
3.3播种时期及播种量播种时期可根据品种、定植时期及上市期的不同而决定。
一般在定植前30-35天播种育苗。
西葫芦种子千粒重为140-180克,亩用种子量400-500克。
3.4播种后的管理3.4.1温度管理播种后至出苗前保持白天25-30%,夜间16-18%,3-4d即可出齐苗;齐苗后白天保持18—24%,夜间10-12℃;定植前5-7d进行低温炼苗,白天16—18%,夜间7-8℃。
3.4.2水分管理苗出土后,一般不浇水,可再覆细土2-3次,每次厚0.5-1cm。
如叶色深绿,苗生长缓慢,可于晴天上午适当喷水,并及时松土、放风降湿,防止幼苗徒长。
4定植管理4.1定植前管理定植前一般每667m2施优质圈肥5000kg(公斤),并可加施过磷酸钙50kg(公斤),施肥后深翻整地,按行距60cm一80cm(厘米),株距50cm(厘米),做成高20cm-25cm(厘米)左右的南北向高垄。
西葫芦栽培技术西葫芦又叫菜瓜,是瓜类蔬菜中较耐寒的一种,适于保护地栽培。
一、要求的环境条件1、温度:西葫芦在瓜类蔬菜中属不抗高温而最耐寒的一类,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5—30℃,低于13℃不能发芽,15℃时发芽缓慢;生育期适宜的温度是15—29℃,15℃以下生长受抑制,10℃以下停止生长;开花结果期以22—25℃为宜,15℃以下落花多、结果不良,32℃以上的高温,花器官不能正常发育,而且易发生病毒病,40℃以上生长发育停止。
2、光照:西葫芦属短日照作物,要求较强的光照,但比较耐弱光。
苗期较短的日照有利于降低雌花的节位和雌花的形成。
在结瓜期晴天多、强光照,有利于早熟和高产。
在弱光条件下化瓜较多。
3、湿度:西葫芦的根系吸收力较强,较耐旱,但由于水平根系多,叶片大,蒸腾作用强,地上部需水量大,所以对土壤水分的要求较严格,一般要求土壤湿度为最大持水量的86%。
生育前期高温干旱极易发生病毒病,生育后期空气湿度太大易发生白粉病。
4、土壤:西葫芦对土壤的要求不甚严格,在粘土、沙壤土中均可栽培。
但有机质丰富、疏松肥沃的沙壤土更有利于丰产。
二、品种选择早青一代、晶莹11号、碧玉、碧丰、法国冬玉等。
早青一代:矮生种,株形矮小,适宜密植。
结瓜性能好,可同时结2~3个瓜。
瓜长筒形,嫩瓜皮包浅绿。
春季露地直播,播后45天可采收重0.5公斤的嫩瓜。
抗病毒能力中等,亩产达5000公斤。
晶莹11号:长势旺盛,雌花率高,瓜长圆筒形,色浅绿,瓜条顺直,光泽好。
第一雌花6—7节,早熟,几乎不分生侧枝,耐低温,较抗病毒病,高抗白粉病。
碧玉: 中早熟F1,短蔓生长,叶片掌状深裂,长势旺盛,深绿色,嫩瓜播后45天上市。
瓜圆筒型,细长均匀,皮色乳白带有浅绿斑纹,嫩瓜条长20-22厘米,粗6-8厘米,商品性极佳,瓜码密,连续座果能力强,抗病,适应性广,耐储运,抗逆性强,亩产10000公斤以上,市场潜力大。
法国冬玉: 长势旺盛,雌性高,每叶一瓜;瓜长22厘米,粗5—6厘米,颜色嫩绿,光泽度特好,品质佳;瓜条粗细均匀,商品性好;中偏早熟,抗病性强,采收期长。
西葫芦种植技术与管理西葫芦是一种蔬菜作物,属于葫芦科蔬菜,常见的品种有长型、圆型和球型等。
西葫芦的种植技术与管理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非常重要。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西葫芦的种植技术与管理。
一、土壤要求西葫芦喜欢透气性良好、排水良好的土壤,最适宜的土壤p H值为 6.0-7.0,土壤深厚、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和壤土是比较理想的土壤类型。
在种植前应进行土壤消毒和施肥处理,以提高土壤肥力。
二、育苗与播种西葫芦可以直播或育苗后移栽。
育苗需要选择肥沃的菜田或苗床,对土壤要求和种植上的要求与直播相同。
一般在气温回暖时进行播种,播种间隔根据品种和栽培目标而定,通常为50-60厘米,行距30-40厘米左右,每亩需播种1000-1500克种子。
育苗时要注意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避免水分过多或不足。
三、栽培管理1.浇水:在西葫芦生长期间,保持土壤湿润是非常重要的。
尤其是在幼苗期和结果期,要增加浇水频率。
但是要注意避免水分过多,防止病害的发生。
2.施肥:西葫芦生长迅速,对养分的需求较大,因此需要及时补充养分。
在种植前应根据土壤肥力进行基础施肥。
定植后可进行追肥,一般每10-15天追施一次复合肥或有机肥。
3.病虫害防治:西葫芦常见的病害有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等,常见虫害有斜纹夜蛾、黄粉虱等。
可以通过增强抗病性品种的选择、定期喷洒农药、合理轮作和间作等措施进行防治。
4.支架搭建:西葫芦植株生长快,容易倒伏,因此可以在定植后搭建支架,有利于植株的生长和管理。
5.疏果与采摘:西葫芦结果后要及时疏果,保留健壮的果实。
采摘时要谨慎操作,不损伤植株和果实,以保持果实的品质。
四、病虫害防治1.病害防治(1)霜霉病:使用化学药剂进行喷洒,如可(1040P P M)或硫磺(3000倍液)。
(2)白粉病:在发病初期采用80%三唑酮悬浮剂或世外高效杀菌剂进行喷洒。
(3)炭疽病:采用75%甲基托布津水分散粒剂、25%噻菌脒悬浮剂等进行喷洒。
2.虫害防治(1)斜纹夜蛾:在发现虫害时使用马拉松(1000倍液)、百菌清(1000倍液)等进行喷洒。
西葫芦种植技术品种选择宜选择早熟、短蔓类型的品种,如早青一代、潍早1号、灰采尼、奇山2号、纤手等品种。
育苗一、苗床准备在大棚内建造苗床,苗床为平畦,宽1.2米、深10厘米。
育苗用营养土可用肥沃大田土6份,腐熟圈肥4份,混合过筛。
每立方米营养土加腐熟捣细的鸡粪15千克、过磷酸钙2千克、草木灰10千克(或氮、磷、钾复合肥3千克)、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克。
充分混合均匀。
将配制好的营养土装入营养钵或纸袋中。
装土后营养钵密排在苗床上。
二、播种期越冬茬西葫芦播种期为10月上、中旬。
三、种子处理每666.7平方米需种子400~500克。
播种前将西葫芦种子在阳光下曝晒几小时并精选。
在容器中放入55~60℃的温水,将种子投入水中后不断搅拌15分钟,待水温降至30℃时停止搅拌,浸泡3~4小时。
浸种后将种子从水中取出,摊开,晾10分钟,再用洁净湿布包好,置于28~30℃下催芽,经1~2天可出芽。
四、播种70%以上种子“出芽”时即可播种。
播种时先在营养钵(或苗床)灌透水,水渗下后,每个营养钵中播1~2粒种子。
播完后覆土1.5~2.0厘米厚。
再在覆土上喷洒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防治地下害虫。
五、苗床管理播种后,床面盖好地膜,并扣小拱棚。
出土前苗床气温,白天28~30℃,夜间16~20℃,促进出苗。
幼苗出土时,及时揭去床面地膜,防止徒长。
出土后第一片真叶展开,苗床白天气温20~25℃,夜间10~15℃。
第一片真叶形成后,白天保持22~26℃,夜间13~16℃。
苗期干旱可浇小水,一般不追肥,但在叶片发黄时可进行叶面追肥。
定植前5天,逐渐加大通风量,白天20℃左右,夜间10℃左右,降温炼苗。
定植一、整地、施肥、做垄每666.7平方米施用腐熟的优质圈肥5~6立方米、鸡粪2000~3000千克、磷酸二铵50千克,还可增施饼肥,每666.7平方米150千克。
将肥料均匀撒于地面,深翻30厘米,耙平地面。
施肥后,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扣好塑料薄膜。
西葫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西葫芦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并且口感清脆,非常受人喜爱。
在生产上,西葫芦也是一种高产蔬菜,适合于大面积的种植和规模化生产。
为了提高西葫芦的产量和质量,必须采用科学的栽培技术。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西葫芦的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一、土壤选择和土壤改良西葫芦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是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者壤土为宜。
在土壤肥力充足的情况下,西葫芦的生长会更加健壮,产量也会更高。
在种植西葫芦之前,要进行土壤化验,根据土壤化验结果合理施肥。
一般来说,在每亩地基肥中施用有机肥2000-3000kg,复合肥100-150kg,磷酸二铵50-75kg,钾肥50-75kg,硼肥1-2kg。
可以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作物生长需要进行追肥,初花期和结果期是西葫芦的生长黄金期,追肥是非常关键的。
二、品种选择西葫芦的栽培品种非常多,不同的品种适应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在品种选择上,首先要根据所在地的气候条件来选择适宜的品种。
一般来说,耐热、耐旱的品种更适合南方地区,而耐寒、耐湿的品种更适合北方地区。
其次要考虑西葫芦的用途,有些品种适合鲜食,有些品种适合加工,还有些品种适合嫩果采摘。
最后要考虑品种的抗病性和耐储藏性。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选择适宜的西葫芦品种是高产栽培的关键。
三、适时播种西葫芦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蔬菜,一般来说,春、夏两季都可以进行播种。
夏季播种的西葫芦一般于5月至6月间进行,春季播种的西葫芦一般于2月至4月间进行。
但是在北方地区,春季播种的西葫芦一般要等到土壤温度升高到10度以上才能进行。
播种前要进行充足的田间准备工作,包括整地、施肥、覆膜等。
在播种时,要根据所选品种的生长特性和本地的气候条件来确定播种密度和行距,一般来说,密植有利于提高产量,但是过密容易导致植株竞争,增加病虫害发生的几率,因此密植时要适当加大施肥量和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四、合理管理生长在西葫芦的生长期间,要根据植株的生长状态和所在地的气候条件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包括浇水、施肥、杀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