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4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从1840年到1919年的80年间,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这些反侵略斗争具有重大的历史作用,但是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
在学习了中国近代史后我总结了二个导致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首先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决定的。
其次,是国家经济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
在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
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他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不推翻他是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水平上。
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
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
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中国历史的发展已经证明,只有经过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才是中国真正的出路。
认为“向西方学习”是中国“唯一的出路”的观点是与历史事实相违背的。
近代中国衰落的原因从1840年到1919年的80年间,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这些斗争具有中大的历史作用。
但是,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失败、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的。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而前者是更根本的原因,正是因为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现状长期得不到改变。
第一,清朝后期,封建政治集团闭关自锁、闭目塞听,愚昧无知。
清朝封建统治阶级的反动腐败已成不可挽回之势。
在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
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他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不推翻他是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很明显,正是腐败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阻碍了中国人民群众的广泛动员和组织,这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屡次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
第二,军事、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落后,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的资本主义。
由于英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并率先实行工业革命,实力雄厚,武器先进。
应着政治的腐败是经济的落后,中国几千年一直以封建自然经济为主导,小农经济有它根深蒂固的局限性:自私、狭隘、保守、落后。
它不能为反抗列强侵略提供合格的经济基础。
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以及反抗侵略者的军事科学技术和战略战术思想的滞后。
指出经济技术的落后时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并不意味着经济技术落后的中国就不应当进行反侵略战争或在战争中一定打败仗。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从1840年至1919年的80年间,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这些斗争具有重大的历史作用。
但是,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失败、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中国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
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社会制度的腐败则是更根本的原因。
可从以下几种历史事件分析:1、在近代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一直是一个封建专制的社会主义制度。
统治中国的清王朝,无论是皇帝还是权贵,大都不了解世界大势,以至昏庸愚昧,贪生怕死,不懂御敌之策。
他们害怕外来侵略对自己的危害,于是为了自身的私利,不惜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常常压榨百姓,破坏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战争。
在这样的统治下,反侵略战争失败是必然的。
2、鸦片战争中,脱离人民、反对人民甚至镇压人民起来反抗侵略者,甚至当中国人民自发地起来抗击侵略者时,他们却怕得要死,荒唐地指责他们“潜相煽惑”、“为害甚大”,横加反对、破坏、镇压,甚至把人民群众污蔑为“汉奸”,镇压爱国人民的抗侵斗争。
同时清政府又经历一场空前的统治危机——太平天国运动进入高潮,清政府忙于镇压农民起义,力量分散,害怕战争持续下去,因而基于向英国侵略者投降,谋求妥协,为此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第一次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
这样的反动、腐朽的政府,是根本不可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3、中日甲午战争时,李鸿章所重视的北洋海军竟在甲午海战中败给日本。
当时的清政府眼里根本就不重视军队的存在和发展,甚至为了筹备慈禧太后的万寿圣殿,而挪用海军军费,还下令不许接济和支援台湾军民的浴血抗战。
极度紧缺战争的原料使军队不得不面对严峻的现实。
“万寿之日”,慈禧还让皇帝与大臣没惹你陪坐听戏,不问国事,李鸿章在次期间消极避战,积极求和,使得战争最后以失败告终。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及教训三、历次反侵略斗争教训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就巨大的灾难,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失败也留给我们深刻的教训,时刻提醒着国人不断奋斗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教训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在中国近代,必须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制度。
帝国主义侵略是造成中国人民巨大灾难的根源,与此同时,腐败的清政府也已失去了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胜利的能力和资格。
而清政府之所以丧失了这种能力,从根本上说,是封建专制制度造成的。
因此,要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必须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推翻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
第二落后就要挨打,妥协必败,这是万古不覆的真理。
因此要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
大力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是国家强盛的关键,这一点不仅是在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中失败所得到的教训,也是近代中国在探索过程中得到的一个真理。
只有在经济和技术上强大了,中国才会走在世界前列,摆脱落后挨打的局面。
四:现在中国该怎么做历史是发展的一面明镜,近代屈辱的历史应该让我们清醒,我们要从历史中得到教训和经验,就当前中国的形势,我们的国家要怎样做才能不断的发展壮大呢?(一)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坚持可持续发展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现在正处在崛起的关键阶段,经济实力是崛起的基础,而只有坚定不移的坚持发展才能不断的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实现国家的崛起。
而且国家不仅要注重物质文明的发展进步而且要注重精神文明的发展,只有让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
一个国家才会真正地强大。
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从注重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的发展转向长期利益、整体利益的发展上来。
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使中国长久地昌盛。
(二)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正如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中得到的教训一样,技术落后也容易挨打。
所以国家要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的重要地位,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1、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
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他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不推翻他是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水平上。
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
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
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首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虽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其次,对帝国主义报有幻想。
他们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结果是处处碰壁。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一、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是指从1840年到1949年期间,中国人民在反抗外国侵略战争中所遭遇的一系列挫折和失败。
这些战争包括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
在这些战争中,中国军队往往遭受了惨重的损失,领土和主权也受到了严重侵犯。
二、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经济落后:近代中国的经济远远落后于西方列强,这使得中国军队在武器装备和后勤补给等方面都处于劣势。
同时,中国经济的不发达也使得政府无法投入足够的资源进行军事建设。
2.政治腐败:近代中国的政治腐败现象严重,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地方官僚贪污受贿,导致国家无法形成统一的领导核心和有效的国防体系。
3.社会动荡:近代中国的社会动荡不安,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交织在一起,这使得政府无法集中精力应对外部威胁。
同时,社会动荡也使得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降低,不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4.文化传统: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方面也对中国的反侵略战争产生了不利影响。
例如,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和为贵”,对于外部威胁往往采取妥协和退让的态度,这使得中国在面对外来侵略时缺乏坚定的抵抗意志。
5.外交孤立:近代中国在国际上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缺乏国际支持和援助。
这使得中国在面对外来侵略时无法有效地借助外部力量进行抵抗。
三、历史教训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1.必须坚持经济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为国家的繁荣和稳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2.必须坚持政治清明:只有政治清明了,才能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3.必须坚持社会和谐:只有社会和谐了,才能为国家的繁荣和稳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4.必须坚持文化传统的弘扬与创新:只有弘扬与创新传统文化,才能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5.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与合作:只有对外开放与合作,才能为国家的繁荣和稳定提供广阔的国际空间。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及教训摘要: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大国,但是在近代历史中却屡次遭到侵略。
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83~1885年的中法战争、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1900~1901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在五次反侵略战争中国都是以失败而告终,中国政府也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
为什么中国会在反侵略战争中屡次失败?我们又应该从历史中得到什么教训呢?本论文就对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及教训做了一些论述。
关键词:中国近代反侵略失败原因及教训一、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概况。
第一次鸦片战争始于1839年六月的虎门销烟,随后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以中国战败而告终中国签订了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中国第一次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年至1860年间发生于中国本土,英国与法国联手进攻清朝的战争。
英国与法国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西林教案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等条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中国,在《中俄北京条约》中国丧失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中法战争是由于法国侵略越南并进而侵略中国而引起的一次战争。
最后中国战败,清政府任命李鸿章为谈判代表,在天津签订《中法新约》。
中国在这次反侵略战争中,本来有可能取得最后胜利,只是由于清统治者的懦弱、妥协,胜利的成果才被葬送。
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
它以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这场战争以中国失败告终。
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它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中国近现代历次战争失败的原因及教训一百七十年前,鸦片战争的发动,使殖民者侵入了中国,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
接着又是金田起义,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些反侵略斗争具有重大的历史作用,但是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
中国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失败的原因,虽然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因素,但主要原因应当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不能把主要原因归之于客观原因。
从鸦片战争及其以后一百年间中国对外战争的失败可归结为两个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和清政府的腐朽无能。
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以前的清王朝,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
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虽然出了邓世昌等一批爱国主义将士,但还是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
清政府没有群众基础,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以道光帝为首的一伙腐朽封建统治者完全浸沉于歌舞升平、醉生梦死之中,对世界大势毫无了解。
因此,对英国不惜为此进行作战缺乏应有的准备。
甚至到了敌人已作出了侵华决定之时,他们竟然还蒙在鼓里,一无所知。
敌人打起来后,道光帝既无应战决心,又无明确的计划,战略被动多变,心态极不稳定,时而增兵,时而撤兵,弄得前方将帅不知所措。
前线将帅为了减轻罪责,往往夸大敌情或谎报战果。
清军指挥人员的文化素质和军事素质低下,无法适应近代战争。
他们既没有正确的战术思想,又由于对敌人缺乏了解而指挥混乱,在敌人面前惊慌失措,畏敌如虎。
中法战争中,中国陆路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和谅山大捷,使法国侵略者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但清政府当权者却力主避战求和,并以此为和谈资本,加紧妥协求和活动,接受法国条件,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中国最后“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由此可见清政府多么的腐败和无能。
论述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简单的说原因: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首先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决定的。
其次,是国家经济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
教训:落后就要挨打,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不推翻腐朽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要想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去进行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不可能的。
复杂的说原因: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首先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决定的。
其次,是国家经济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
教训:落后就要挨打,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不推翻腐朽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要想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去进行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不可能的。
中国在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的失败,根本原因并不在于经济技术的落后,而在于统治集团的反动腐朽。
对“和”、“战”问题,应当具体分析。
但在外国已经大举入侵的情况下,“主和”实际上就是投降卖国。
把“主和”说成“明智”、“爱国”是对历史的曲解。
近代中国农民的自发反帝斗争是以笼统排外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带有原始、落后的色彩,但它本质上是爱国的、正义的、进步的,把他们的排外与封建顽固派的排外混为一谈是错误的。
同样,对“反排外”也应具体分析,“反排外”的既有积极学习西方,谋求救国自强的先进人物,也有甘心受列强奴役的俱外、媚外之徒,绝不应一概予以肯定。
中国历史的发展已经证明,只有经过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才是中国真正的出路。
认为“向西方学习”是中国“唯一的出路”的观点是与历史事实相违背的。
中国从清朝嘉庆皇帝就开始闭关锁国,导致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
落后必然要挨打,动乱必然导致落后,只有强国才能避免外国的侵略. 统治政府的腐败是根本原因统治政府的腐败是根本原因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第一,在中国近代,要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必须改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论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侵略与反侵略的历史,是一部血泪史。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进行了顽强的反抗,这些斗争具有重大的历史作用。
然而历次反侵略斗争都鲜有胜利,大都以中国失败、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
1840年,在英国以鸦片的名义发动战争时,清王朝还未认识到英国来的本质,统治者还是以天朝上国为自居,主观的认为只要以一些好处就能够把外国侵略者打发,而这些都是腐朽的清王朝的落后和自傲自大造成的。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社会制度的腐败和经济技术的落后。
在鸦片战争前夕,在中国大地上,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体制,皇权专断,而此时封建制度已走到末路,长此以往导致国家统治腐朽,官僚政治彼此斗争,不能有效地组织反侵略斗争,这就给外国侵略这有机可乘,统治者还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以后可能危及自身的统治,所以,常常压制与破坏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这又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力量;经济上,中国是封建地主所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落后于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在清王朝后期,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已经落后了,严重的束缚和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封建政府还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资本主义生产极端缓慢,导致国家经济发展落后;在文化上,统治者采取高压的文化政策,采取镇压异端、兴文字狱等手段,实行文化专制统治,愚化人民,导致文化界一片低迷,还实行八股取士政策,由于各种规定过于僵硬死板,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国人少有关注国外发展态势,统治者更是盲目尊大,仍依旧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统治阶层过着自足的生活,不顾百姓生活和西方国家的进步,导致中国人才缺乏,在抵抗侵略时不能有效地组织人民;在科学技术上,封建体制导致科技更新缓慢,科学技术远落后于西方国家,现有的科学技术也只是人民群众经验的总结,没有从事实上认识科学,武器装备落后,摈弃先进的武器,仍采取落后的刀剑、骑马射术,不能在和装备先进武器的侵略者战斗中取得胜利;在统治者的素质看,清王朝后期,统治者素质远不及王朝前期的统治者,没有远大的眼光,地方官员素质低下,遇敌逃跑、贪生怕死者大有人在,而且反动阶级还实行错误的方针、政策,压制人民群众的动员;外交上,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清朝统一台湾以后,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后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地限制,导致中国与西方国家交流减少;从军队来说,清王朝军队腐败,军备废弛,武器落后,军队素质低下,综合实力相比西方列强弱。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而前者是更根本的原因,正是因为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现状长期得不到改变。
第一,社会制度的腐败。
封建社会末期的清王朝,从皇室到朝臣,大多昏庸愚昧,既不了解世界大势,顽固拒绝变革,又用人唯亲,嫉贤妒能,排除异己,文官贪财,武将怕死。
如此腐败朝廷,不亡焉有天理!清朝后期,封建政治集团闭关自锁、闭目塞听,愚昧无知。
清朝封建统治阶级的反动腐败已成不可挽回之势。
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社会开始了屈辱史-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造成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全面落后。
战争爆发后,腐朽的清政府,一味妥协“求和”,终于导致战争的节节失利。
腐朽的统治阶级甚至于在国家危难之秋,大搞庆典,挪用军费,置国家利益于不顾。
虽然也有部分开明官员“主战”,也有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但主要都是为了自身的封建统治。
所以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有效地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面对列强的侵略,“主和派”的投降卖国,清政府彻底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傀儡。
第二,我们的军器和军队是中古的军队,我们的政府是中古的政府,我们的人民,连士大夫在内,是中古的人民。
我们虽拚命抵抗,终归失败,那是自然的,逃不脱的。
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的致命伤。
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原因,不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这是最深刻的教训。
军事、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落后,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的资本主义。
由于英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并率先实行工业革命,实力雄厚,武器先进。
中国几千年一直以封建自然经济为主导,小农经济有它根深蒂固的局限性:自私、狭隘、保守、落后。
它不能为反抗列强侵略提供合格的经济基础。
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以及反抗侵略者的军事科学技术和战略战术思想的滞后。
所以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论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一、研究背景及意义中国近代史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到新中国成立(1949)为止。
在此期间发生的反侵略斗争包括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83~1885年的中法战争、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1900~1901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1937年7月~1945年8月的抗日战争。
除了抗日战争,其它的五次反侵略斗争都是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
中国近代反侵略斗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增强了中华民族整体民族利益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并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
同时,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对此论题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提高国民对近代反侵略战争的认识,提高国民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和和平意识,优化我国的历史文化氛围,从而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一定的保障。
二、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中国在历次反侵略斗争中失败的原因应当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不能把主要原因归之于客观原因。
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和清政府的腐朽无能一方面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以前的清王朝,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
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
例如第一次鸦片战争时,以道光帝为首的一伙腐朽封建统治者完全浸沉于歌舞升平、醉生梦死之中,对世界大势毫无了解。
战争发生后,又无明确的计划,战略被动多变,心态极不稳定,时而增兵,时而撤兵,弄得前方将帅不知所措。
前线将帅为了减轻罪责,往往夸大敌情或谎报战果。
论述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分析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不外乎两点。
1、军事实力上的巨大差距。
帝国主义国家已是资本主义国家,具备先进的生产力,其经济实力、综合国力远远超过还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
帝国主义国家经过工业革命,科技发达,武器装备先进,相对于清兵的冷兵器来说,具有巨大的优势,加之帝国主义军队、士兵训练有素、战斗力较强,而清兵长期缺乏战争的考验,指挥官兵法过时。
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自然经济的水平上。
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
以鸦片战争为例,当时清朝军队绿营八旗有80多万人,而英国全国军队不过20万人,侵华远征军最多时仅2万人,但双方在武器装备、军队素质、综合实力等方面相差很大。
就武器装备来说,当时清军使用的武器基本上是古典式的刀、矛、弓箭以及少量的火绳枪和铁炮,大炮也大多陈旧粗糙低劣,规格不一,是明代仿造西方的火炮样式制造的。
英军主要使用伯克式前装滑膛燧发枪和布伦威克式前装滑膛击发枪,射程分别为200和300米。
而清军所使用的兵丁鸟枪,射程100米,双方差距可见一斑。
鸦片战争是这样,其它反侵略战争大都有类似的情况,中国科学技术不如列强,综合国力低下。
这其中主要还是人的问题,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有效地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是必然的。
2、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
由于中国从清朝嘉庆皇帝就开始闭关锁国,受到政府“重农抑商”“海禁”政策的限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使中国失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的同时,也失去了了解外面世界的发展情况,仍处于传统的自给自足的经济状况,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
最关键的是清政府的战争指导思想错误,害怕列强,反而镇压爱国群众的抗击斗争,如义和团运动。
从清政府内部来说,统治者又害怕百姓会因为战乱起来造反,从而威胁到自己的皇位,为此统治者在对“和”“战”问题上选择了前者,不断压抑着人民的反抗。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
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他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不推翻他是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2),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水平上。
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
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
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第一,在中国近代,要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必须改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第二,落后必然挨打,妥协必败,这是万古不覆的真理。
单纯学习西方的技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中华民族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改变中国落后的政治制度。
只有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才能进行现代化建设,才能使国家真已强大起来。
中国历史的发展已经证明,只有经过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才是中国真正的出路。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从而造成的经济、生产技术、军事力量、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落后。
以下从几个方面分析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第一,清朝后期,封建政治集团闭关自锁、闭目塞听,愚昧无知。
使中国这个东方文明古国日益落在世界文明的后面。
统治者愚昧地自称天朝,狂妄自大以至于对外面正风起云涌的世界格局一无所知,这直接促成了中国落后的经济以及防御力量的衰败。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千古不变的定理。
西方列强因为殖民扩张的需要,将目光锁定在还沉醉在天朝美梦的大清皇朝。
所以说闭关锁国的政策使清朝封建统治阶级的反动腐败已成不可挽回之势。
第二,自给自足、自私、狭隘、保守、落后的小农经济已被早已进入工业社会的西方国家远远甩下,生产技术的落后,牵制住了经济的发展。
由于西方列强是资本主义国家并率先实行工业革命,经济发展迅猛,实力雄厚,武器先进。
清王朝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更甚者,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低迷的士气加上西方较为先进的武器,直接造成了不战而败的局面。
第三,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社会开始了屈辱史-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压迫下的清朝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全面落后更加凸显出来。
战争爆发后,腐朽的清政府,一味妥协“主和”,终于导致战争的节节失利。
面对列强的侵略,“主和派”的投降卖国,输了割地赔款,赢了还是割地赔款签约,清政府彻底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傀儡。
腐朽的统治阶级甚至于在国家危难之秋,大搞庆典,挪用军费,置国民利益于水深火热之中。
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已经禁锢了清王朝的觉醒。
第四,文化专制让国民们思想滞后,不乏出现一些有志之士,但在封建君主专制的统治下,他们的抱负无处可施,先进思想被古代封建思想所束缚,新的思想被抑制、被打压。
论述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而前者是更根本的原因,正是因为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现状长期得不到改变。
第一,清朝后期,封建政治集团闭关自锁、闭目塞听,愚昧无知。
清朝封建统治阶级的反动腐败已成不可挽回之势。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和清政府的腐朽无能。
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社会开始了屈辱史-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造成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全面落后。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第一,在中国近代,要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必须改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第二,落后必然挨打,妥协必败,这是万古不覆的真理。
单纯学习西方的技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中华民族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改变中国落后的政治制度。
只有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才能进行现代化建设,才能使国家真已强大起来。
中国历史的发展已经证明,只有经过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才是中国真正的出路。
认为“向西方学习”是中国“唯一的出路”的观点是与历史事实相违背的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以道光帝为首的一伙腐朽封建统治者完全浸沉于歌舞升平、醉生梦死之中,对世界大势毫无了解。
因此,对英国不惜为此进行作战缺乏应有的准备。
甚至到了敌人已磨刀霍霍,作出了侵华决定之时,他们竟然还蒙在鼓里,一无所知。
敌人打起来后,道光帝既无应战决心,又无明确的计划,战略被动多变,心态极不稳定,时而增兵,时而撤兵,弄得前方将帅不知所措。
前线将帅为了减轻罪责,往往夸大敌情或谎报战果。
清军指挥人员的文化素质和军事素质低下,无法适应近代战争。
他们既没有正确的战术思想,又由于对敌人缺乏了解而指挥混乱,在敌人面前惊慌失措,畏敌如虎。
中法战争中,中国陆路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和谅山大捷,使法国侵略者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茹费里内阁因此垮台,但清政府当权者却力主避战求和,并以此为和谈资本,加紧妥协求和活动,接受法国条件,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中国最后“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甲午战争中,中国的北洋海军实力并不比日本差,但清政府对战争缺乏预见性,战前缺乏准备。
最高统治集团内部明争暗斗,朝廷分成帝后两党,一班文臣拥戴光绪皇帝,但并无实权。
“阴主朝政”的慈禧太后在国难当头也不放松自己的祝寿庆典。
掌握北洋海军指挥权的李鸿章由“武器决定论”导致悲观情绪和失败主义,避战求和,消极防御,忽视和放弃制海权。
甲午战争最后只能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
八国联军之战中清政府依然存在这些政治腐败的问题,这样一个朝廷,这样一批官僚,这样一支军队,能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安全、战胜外敌侵略吗?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它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不推翻它是不可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八国联军之战后短短10年,清王朝走完了它最后的路程,这是历史的必然。
第二,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落后,国家综合实力低,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重要原因。
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就会造成经济技术的落后。
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
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地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自然经济的水平上。
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
以鸦片战争为例,当时清朝军队绿营八旗有80多万人,而英国全国军队不过20万人,侵华远征军最多时仅2万人,但双方在武器装备、军队素质、综合实力等方面相差很大。
就武器装备来说,当时清军使用的武器基本上是古典式的刀、矛、弓箭以及少量的火绳枪和铁炮,大炮也大多陈旧粗糙低劣,规格不一,是明代仿造西方的火炮样式制造的。
英军主要使用伯克式前装滑膛燧发枪和布伦威克式前装滑膛击发枪,射程分别为200和300米。
而清军所使用的兵丁鸟枪,射程100米,双方差距可见一斑。
武器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个要素,但不是最主要的,更重要的是战略战术。
入侵的英军已形成了一套训练有素的作战体系:舰炮和步兵互相配合,连射击时间与进攻距离之间的确切的数量关系都作了周密计算;作战时,英国兵排成数排半圆形的进击队型,前队射击,后队装弹,互相交替上前,既不留有火力的间歇,又自我形成安全保护。
而清军将领则不了解英方,昧于近代战术。
所以,尽管清朝军队在总兵力上占优势,但在每一个具体战役中,却无力与装备先进和训练有素的英军作战。
鸦片战争是这样,其它反侵略战争大都有类似的情况,中国科学技术不如列强,综合国力低下。
这其中主要还是人的问题,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有效地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是必然的。
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留给我们深刻的教训:
第一,在中国近代,要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必须改变帝国主义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帝国主义侵略是造成中国人民巨大灾难的根源,与此同时,腐败的清政府也已失去了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胜利的能力和资格。
而清政府之所以丧失了这种能力,从根本上说,是封建专制制度造成的。
因此,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同时又要推翻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是历史赋予中国人民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二,落后就要挨打,要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需要在科学技术方面奋起直追,需要进行现代化建设。
但现代化建设的前提是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就没有进行现代化的前提和条件,难以使国家真正强大起来。
中国历史的发展已经证明,只有经过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才是中国真正的出路。
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认为“向西方学习”是中国“唯一的出路”的观点是与历史事实相违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