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第三十四周行程问题(二)
- 格式:pdf
- 大小:5.50 KB
- 文档页数:2
小学四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第1讲至第40讲全目录第1讲找规律(一)第2讲找规律(二)第3讲简单推理第4讲应用题(一)第5讲算式谜(一)第6讲算式谜(二)第7讲最优化问题第8讲巧妙求和(一)第9讲变化规律(一)第10讲变化规律第11讲错中求解第12讲简单列举第13讲和倍问题第14讲植树问题第15讲图形问题第16讲巧妙求和第17讲数数图形第18讲数数图形第19讲应用题第20讲速算与巧算第二十一周速算与巧算(二)第二十二周平均数问题第二十三周定义新运算第二十四周差倍问题第二十五周和差问题第二十六周巧算年龄第二十七周较复杂的和差倍问题第二十八周周期问题第二十九周行程问题(一)第三十周用假设法解题第三十一周还原问题第三十二周逻辑推理第三十三周速算与巧算(三)第三十四周行程问题(二)第三十五周容斥原理第三十六周二进制第三十七周应用题(三)第三十八周应用题(四)第三十九周盈亏问题第四十周数学开放题第1讲找规律(一)一、知识要点观察是解决问题的根据。
通过观察,得以揭示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找规律:1.根据每组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2.根据相隔的每两个数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3.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数据之间的联系,从而很快找出规律;4.数之间的联系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只要言之有理,所得出的规律都可以认为是正确的。
二、精讲精练【例题1】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4,7,10,(),16,19【思路导航】在这列数中,相邻的两个数的差都是3,即每一个数加上3都等于后面的数。
根据这一规律,括号里应填的数为:10+3=13或16-3=13。
像上面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串数叫做数列。
练习1:先找出下列各列数的排列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2,6,10,14,(),22,26(2)3,6,9,12,(),18,21(3)33,28,23,(),13,(),3(4)55,49,43,(),31,(),19(5)3,6,12,(),48,(),192(6)2,6,18,(),162,()(7)128,64,32,(),8,(),2(8)19,3,17,3,15,3,(),(),11,3..【例题2】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小学四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第1讲至第40讲全目录第1讲找规律(一)第2讲找规律(二)第3讲简单推理第4讲应用题(一)第5讲算式谜(一)第6讲算式谜(二)第7讲最优化问题第8讲巧妙求和(一)第9讲变化规律(一)第10讲变化规律第11讲错中求解第12讲简单列举第13讲和倍问题第14讲植树问题第15讲图形问题第16讲巧妙求和第17讲数数图形第18讲数数图形第19讲应用题第20讲速算与巧算第二十一周速算与巧算(二)第二十二周平均数问题第二十三周定义新运算第二十四周差倍问题第二十五周和差问题第二十六周巧算年龄第二十七周较复杂的和差倍问题第二十八周周期问题第二十九周行程问题(一)第三十周用假设法解题第三十一周还原问题第三十二周逻辑推理第三十三周速算与巧算(三)第三十四周行程问题(二)第三十五周容斥原理第三十六周二进制第三十七周应用题(三)第三十八周应用题(四)第三十九周盈亏问题第四十周数学开放题第1讲找规律(一)一、知识要点观察是解决问题的根据。
通过观察,得以揭示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找规律:1.根据每组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2.根据相隔的每两个数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3.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数据之间的联系,从而很快找出规律;4.数之间的联系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只要言之有理,所得出的规律都可以认为是正确的。
二、精讲精练【例题1】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4,7,10,(),16,19【思路导航】在这列数中,相邻的两个数的差都是3,即每一个数加上3都等于后面的数。
根据这一规律,括号里应填的数为:10+3=13或16-3=13。
像上面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串数叫做数列。
练习1:先找出下列各列数的排列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2,6,10,14,(),22,26(2)3,6,9,12,(),18,21(3)33,28,23,(),13,(),3(4)55,49,43,(),31,(),19(5)3,6,12,(),48,(),192(6)2,6,18,(),162,()(7)128,64,32,(),8,(),2(8)19,3,17,3,15,3,(),(),11,3..【例题2】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第14讲行程问题二内容概述参与运动的某些对象自身具有长度的行程问题.涉及多个对象的行程问题,一般需要从其中两个对象入手进行分析,并把所得的结论与其他对象联系起来.1.(1)费叔叔沿着一条与铁路平行的公路散步,每分钟走60米,迎面开过来一列长300米的火车.从火车头与费叔叔相遇到火车尾离开他共用了20秒.求火车的速度.(2)小悦沿着一条与铁路平行的公路散步,她散步的速度是每秒2米.这时从小悦背后开来一列火车,从车头追上她到车尾离开她共用了18秒.已知火车速度是每秒17米,求火车的长度.2.(1)一列火车长180米,每秒行20米,这列火车通过320米的大桥,需要多长时间?(2)一列火车以每秒20米的速度通过一座长200米的大桥,共用21秒,这列火车长多少米?3.一列火车长180米,每秒行20米;另一列火车长200米,每秒行18米.两车相向而行,它们从车头相遇到车尾相离要经过多长时间?4. 甲火车长370米,每秒行15米;乙火车长350米,每秒行21米,两车同向行驶,乙车从追上甲车到完全超过甲车需要多长时间?5.许三多所在的钢七连队伍长450米,以每秒1.5米的速度行进.许三多以每秒3米的速度从队尾跑到队头需要多长时间?然后从队头返回队尾,又需要多长时间?6.甲、乙两列火车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4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0千米.坐在甲车上的小坤从乙车车头经过他的车窗时开始计时,到车尾经过他的车窗为止共用13秒, 问:乙车全长多少米?7.现有两列火车同时同方向齐头行进,快车每秒行18米,慢车每秒行10米,行12秒后快车超过慢车.如果这两列火车车尾对齐,同时同方向行进,则9秒后快车超过慢车.请问:快车和慢车的车长分别是多少米?8.有甲、乙、丙三人,甲每分钟走40米,乙每分钟走50米,丙每分钟走60米. A、B两地相距2700米.甲、乙两人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他们出发15分钟后,丙从B 地出发去追赶乙.请问:甲在与乙相遇之后多少分钟又与丙相遇?又过了多少分钟丙才追上乙?9.有甲、乙、丙三人,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50米,丙每分钟走40米. 如果甲从A地,乙和丙从B地,三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和乙相遇后,过了15分钟又与丙相遇.求A、B两地的距离.10.东、西两城相距75千米.小明从东向西走,每小时走6.5千米;小强从西向东走,每小时走6千米;小辉骑自行车从东向西走,每小时行15千米.三人同时动身,途中小辉遇见小强即折回向东骑,遇见了小明又折回向西骑,再遇见小强又折回向东骑,……这样往返,直到三人在途中相遇为止.请问:小辉共骑了多少千米?拓展篇1.(1)一列火车长400米,以每分钟800米的速度通过一条长2800米的隧道,需要多长时间?(2)一列火车长720米,每秒行驶15米,全车通过一个山洞用了64秒.这个山洞长多少米?2.一列火车通过一座长1000米的桥,从火车车头上桥,到车尾离开桥共用120秒,而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是80秒.你知道火车有多长吗?它的速度是多少?3.有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客车长400米,每秒行驶20米;货车长800米,每秒行驶10米.试问:如果两车相向而行,它们从相遇到错开需要多长时间?如果两车同向而行,客车赶超货车(从追上到完全超过)需要多长时间?4.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向而行,货车在前,客车在后.已知客车通过460米长的隧道用30秒,通过410米长的隧道用28秒.又已知货车长160米,每小时行驶54千米.请问:客车从追上到离开这列货车需要多少秒?5.与铁路平行的一条小路上,有一个行人与一个骑车人同时向南行进,行人速度为每小时3.6千米,骑车人速度为每小时10.8千米.这时,有一列火车从他们背后开过来,火车通过行人用22秒钟,通过骑车人用26秒钟.请问:这列火车的车身总长是多少米?6.人大附小组织学生去春游,队伍行进的速度是每秒2米,宋老师以每秒4米的速度从队尾跑到队头,再回到队尾,共用6分钟.请问:队伍的总长是多少米?7.阿奇在一条与铁路平行的小路上行走,有一列客车迎面开来,40秒后经过阿奇. 如果这列客车从阿奇的背后开来,60秒后经过阿奇.试问:如果阿奇站着不动,客车多长时间可以经过阿奇?8.一列货车和一列客车同向行驶,由于货车有紧急任务,因此开始赶超客车.小明在客车内沿着客车前进的方向向前走,小明发现货车用140秒就超过了他.已知小明在客车内行走的速度为每秒l米,客车的速度为每秒20米,客车长350米,货车长280米.求货车从追上客车到完全超过客车所需要的时间.9.甲、乙两辆汽车的速度分别为每小时52千米和每小时40千米,两车同时从A地出发到B地去,出发6小时后,甲车遇到一辆迎面开来的卡车.又过了1小时,乙车也遇到了这辆卡车.请问:这辆卡车的速度是多少?10.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向B地前进,甲骑车,乙步行.与此同时,丙从B地出发向A地前进.甲骑9千米后与丙相遇,而乙走6千米后就与丙相遇.如果甲骑车的速度是乙步行速度的3倍,求A、B两地的距离.11.甲、乙、丙三人步行的速度相同,骑车的速度也相同,骑车的速度是步行速度的3倍.现在甲从A地向B地行进,乙、丙两人从B地向A地行进.三人同时出发,出发时,甲、乙步行,丙骑车.途中,当甲、丙相遇时,丙将车给甲骑,自己改为步行,三人仍按原来的方向继续前进;当甲、乙相遇时,甲将车给乙骑,自己又重新改为步行,三人仍按原来的方向继续前进.试问:三人之中谁最先到达目的地?谁最后到达目的地?12.A、B两城相距56千米,甲、乙、丙三人分别以每小时6千米、5千米、4千米的速度前进.甲、乙两人从A城,丙从B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请问:出发多长时间后,乙正好在甲和丙的中点?超越篇1.米老鼠沿着铁路旁的一条小路向前走,一列货车从后面开过来,8:00货车追上了米老鼠,又过了30秒,货车超过了它;’另有一列客车迎面驶来,9:30客车和米老鼠相遇,又过了12秒客车离开了它.如果客车的长度是货车的2倍,客车的速度是货车的3倍.请问:客车和货车什么时间相遇?两车错车需要多长时间?2.货车和客车相向而行,两车在A点迎面相遇,在B点错开,A点和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150米.已知客车的长度为450米,速度为每小时108公里,货车的速度为每小时72公里.如果货车比客车长,那么货车的长度是多少?3.铁路旁有一条小路,一列长110米的火车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向北缓缓驶去.14时10分追上向北行走的一位工人,15秒后离开这个工人;14时16分迎面遇到一个向南走的学生,12秒后离开这个学生.请问:工人与学生将在何时相遇?4.A、B两地相距120千米,甲、乙两人分别骑车从A、B两地同时相向出发,甲速度为每小时50千米,出发后1小时30分钟相遇,然后甲、乙两人继续沿各自方向往前骑.在他们相遇6分钟后,甲与迎面骑车而来的丙相遇,而丙在c地追上乙.若甲以每小时44千米的速度,乙以每小时比原速度快6千米的车速,两人同时分别从A、B出发相向而行,则甲、乙二人在C点相遇,问丙的车速是多少?5.快、中、慢三辆车同时从甲地出发追赶前方的骑车人,分别用6分钟、12分钟、20分钟追上,已知快车每小时行24千米,中车每小时行20千米,求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6.快、中、慢三辆车同时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与此同时冬冬以每分钟100米的速度沿公路走向甲地.已知快车出发30分钟后在途中遇上冬冬,中车出发35分钟后遇上冬冬.三辆车到达乙地的时候分别用了100分钟、120分钟、150分钟.请问:慢车出发多长时间后可以遇上冬冬?7. 铁路旁的一条平行小路上,有一行人与一骑车人早上同时从A城出发向南前进,行人速度为每小时7.2千米,骑车人速度为每小时18千米.途中,有一列火车从他们背后开过来,9点10分恰好追上行人,而且从行人身边通过用了20秒钟;9点18分恰好追上骑车人,从骑车人身边通过用26秒钟.请问:这列火车的车身总长是多少米?行人与骑车人早上何时从A城出发?他们出发时,火车头离A城还有多少千米?8. 铁路货运调度站有A、B两个信号灯,在灯旁停靠着甲、乙、丙三列火车,它们的车长正好构成一个等差数列,其中乙车的车长居中. 最开始的时候,甲、丙两车车尾对齐,且车尾正好位于A信号灯处,而车头则冲着B信号灯的方向,乙车的车尾则位于B信号灯处,车头则冲着A的方向. 现在,三列火车同时出发向前行驶,10秒之后三列火车的车头恰好相遇. 再过15秒,甲车恰好完全超过丙车,而丙车也正好完全和乙车错开. 请问:甲、乙两车从车头相遇直至完全错开一共用了几秒钟?第14讲行程问题二内容概述参与运动的某些对象自身具有长度的行程问题.涉及多个对象的行程问题,一般需要从其中两个对象入手进行分析,并把所得的结论与其他对象联系起来.1.(1)费叔叔沿着一条与铁路平行的公路散步,每分钟走60米,迎面开过来一列长300米的火车.从火车头与费叔叔相遇到火车尾离开他共用了20秒.求火车的速度.(2)小悦沿着一条与铁路平行的公路散步,她散步的速度是每秒2米.这时从小悦背后开来一列火车,从车头追上她到车尾离开她共用了18秒.已知火车速度是每秒17米,求火车的长度.答案:14米/秒270米解析:(1)相遇问题,60米/分=1米/秒300−20=15 15-1=14(2)追击问题,(17-2)⨯18=270米2.(1)一列火车长180米,每秒行20米,这列火车通过320米的大桥,需要多长时间?(2)一列火车以每秒20米的速度通过一座长200米的大桥,共用21秒,这列火车长多少米?答案:25秒220米解析:(1)火车过桥(320+180)−20=25秒(2)20⨯21-200=220米3.一列火车长180米,每秒行20米;另一列火车长200米,每秒行18米.两车相向而行,它们从车头相遇到车尾相离要经过多长时间?答案:10秒解析:火车相遇,路程为两车路程之和(180+200)÷(20+18)=10秒4. 甲火车长370米,每秒行15米;乙火车长350米,每秒行21米,两车同向行驶,乙车从追上甲车到完全超过甲车需要多长时间?答案:120秒解析:火车追击,路程为两车路程之和(370+350)÷(21-15)=120秒5.许三多所在的钢七连队伍长450米,以每秒1.5米的速度行进.许三多以每秒3米的速度从队尾跑到队头需要多长时间?然后从队头返回队尾,又需要多长时间?答案:300秒100秒解析:队尾到对头是追击问题450÷(3-1.5)=300秒对头到队尾是相遇问题450÷(3+1.5)=100秒6.甲、乙两列火车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4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0千米.坐在甲车上的小坤从乙车车头经过他的车窗时开始计时,到车尾经过他的车窗为止共用13秒, 问:乙车全长多少米?答案:390米解析:相遇问题,从相遇到离开单位不统一60+48=108千米每时=30千米每秒30⨯13=390米7.现有两列火车同时同方向齐头行进,快车每秒行18米,慢车每秒行10米,行12秒后快车超过慢车.如果这两列火车车尾对齐,同时同方向行进,则9秒后快车超过慢车.请问:快车和慢车的车长分别是多少米?答案:快96米慢72米解析:齐头并进多走的是一个快车的车长(18-10)⨯12=96米车尾对齐多走的是一个慢车的车长(18-10)⨯9=72米8.有甲、乙、丙三人,甲每分钟走40米,乙每分钟走50米,丙每分钟走60米. A、B两地相距2700米.甲、乙两人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他们出发15分钟后,丙从B 地出发去追赶乙.请问:甲在与乙相遇之后多少分钟又与丙相遇?又过了多少分钟丙才追上乙?答案:6分钟54分钟解析:甲乙相遇时2700÷(40+50)=30分钟这时丙走了15分钟走了15⨯60=900米乙走了50⨯30=1500米,甲丙相距1500-900=600米600÷(40+60)=6分钟(600+50⨯6-60⨯6)÷(60-50)=54分钟9.有甲、乙、丙三人,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50米,丙每分钟走40米. 如果甲从A地,乙和丙从B地,三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和乙相遇后,过了15分钟又与丙相遇.求A、B两地的距离.答案:16500米解析:甲丙相遇的路程是乙比丙多走的路程(60+40)⨯15=1500米1500÷(50-40)=150分钟150⨯(60+50)=16500米10.东、西两城相距75千米.小明从东向西走,每小时走6.5千米;小强从西向东走,每小时走6千米;小辉骑自行车从东向西走,每小时行15千米.三人同时动身,途中小辉遇见小强即折回向东骑,遇见了小明又折回向西骑,再遇见小强又折回向东骑,……这样往返,直到三人在途中相遇为止.请问:小辉共骑了多少千米?答案:90千米解析:小辉行走的时间和两人从出发到相遇的时间是一样的75÷(6.5+6)=6小时6⨯15=90千米拓展篇1.(1)一列火车长400米,以每分钟800米的速度通过一条长2800米的隧道,需要多长时间?(2)一列火车长720米,每秒行驶15米,全车通过一个山洞用了64秒.这个山洞长多少米?答案:4分钟240米解析:(1)火车过桥(2800+400)÷800=4分钟(2)15⨯64-720=240米2.一列火车通过一座长1000米的桥,从火车车头上桥,到车尾离开桥共用120秒,而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是80秒.你知道火车有多长吗?它的速度是多少?答案:200米10米/秒解析:从火车车头上桥,到车尾离开桥所走路程是:车长+桥长火车完全在桥上所走路程是:桥长-2个车长所以行走一个车长的距离用(120-80)÷2=20秒行走桥长用的时间是120-20=100秒1000÷100=10米/秒车长为200米3.有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客车长400米,每秒行驶20米;货车长800米,每秒行驶10米.试问:如果两车相向而行,它们从相遇到错开需要多长时间?如果两车同向而行,客车赶超货车(从追上到完全超过)需要多长时间?答案:40秒120秒解析:(800+400)÷(20+10)=40秒(800+400)÷(20-10)=120秒4.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向而行,货车在前,客车在后.已知客车通过460米长的隧道用30秒,通过410米长的隧道用28秒.又已知货车长160米,每小时行驶54千米.请问:客车从追上到离开这列货车需要多少秒?答案:45秒解析:通过隧道走的路程都是:车长+桥长460-410=50 30-28=2 速度为50÷2=25米每秒车长为:25⨯30-460=290米54千米每时=15米每秒(290+160)÷(25-15)=45秒5.与铁路平行的一条小路上,有一个行人与一个骑车人同时向南行进,行人速度为每小时3.6千米,骑车人速度为每小时10.8千米.这时,有一列火车从他们背后开过来,火车通过行人用22秒钟,通过骑车人用26秒钟.请问:这列火车的车身总长是多少米?答案:286米解析:3.6千米每时=1米每秒10.8千米每时=3米每秒(26⨯3-22)÷(26-22)=14 22⨯(14-1)=286米6.人大附小组织学生去春游,队伍行进的速度是每秒2米,宋老师以每秒4米的速度从队尾跑到队头,再回到队尾,共用6分钟.请问:队伍的总长是多少米?答案:540米解析:两次跑的路程是一样的,两次速度分别为2米每秒6米每秒所以去的时候的时间是回来时的三倍6分钟=360秒360÷4⨯6=540米7.阿奇在一条与铁路平行的小路上行走,有一列客车迎面开来,40秒后经过阿奇. 如果这列客车从阿奇的背后开来,60秒后经过阿奇.试问:如果阿奇站着不动,客车多长时间可以经过阿奇?答案:48秒解析:迎面开来是路程和速度和背后开来是路程差速度差40(车速+人速)=60(车速-人速)车速=5人速路程为240人速240÷5=488.一列货车和一列客车同向行驶,由于货车有紧急任务,因此开始赶超客车.小明在客车内沿着客车前进的方向向前走,小明发现货车用140秒就超过了他.已知小明在客车内行走的速度为每秒l米,客车的速度为每秒20米,客车长350米,货车长280米.求货车从追上客车到完全超过客车所需要的时间.答案:210秒解析:小明发现货车用140秒就超过了他,所走路程为货车车长280÷140=2米每秒货车速度为2+20+1=23米每秒(350+280)÷(23-20)=210秒9.甲、乙两辆汽车的速度分别为每小时52千米和每小时40千米,两车同时从A地出发到B地去,出发6小时后,甲车遇到一辆迎面开来的卡车.又过了1小时,乙车也遇到了这辆卡车.请问:这辆卡车的速度是多少?答案:32千米每时解析:从甲车和卡车相遇开始计时,乙车和卡车相遇用了一个小时路程和为甲乙两车行走6小时的路程差(52-40)6=72千米72÷1=72千米每时72-40=32千米每时10.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向B地前进,甲骑车,乙步行.与此同时,丙从B地出发向A地前进.甲骑9千米后与丙相遇,而乙走6千米后就与丙相遇.如果甲骑车的速度是乙步行速度的3倍,求A、B两地的距离.答案:12千米解析:从甲丙相遇时开始计时,再过一段时间乙丙相遇甲的速度是乙速度的三倍所以相同时间内甲走的路程是乙路程的三倍当甲走9千米时乙走3千米所以乙丙速度相同所以甲走9千米时丙走3千米路程为12千米11.甲、乙、丙三人步行的速度相同,骑车的速度也相同,骑车的速度是步行速度的3倍.现在甲从A地向B地行进,乙、丙两人从B地向A地行进.三人同时出发,出发时,甲、乙步行,丙骑车.途中,当甲、丙相遇时,丙将车给甲骑,自己改为步行,三人仍按原来的方向继续前进;当甲、乙相遇时,甲将车给乙骑,自己又重新改为步行,三人仍按原来的方向继续前进.试问:三人之中谁最先到达目的地?谁最后到达目的地?答案:丙最先到达,甲最后到达解析:画线段图总路程为四份,丙两份时间到达,甲四份时间到达乙不到四份时间12.A、B两城相距56千米,甲、乙、丙三人分别以每小时6千米、5千米、4千米的速度前进.甲、乙两人从A城,丙从B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请问:出发多长时间后,乙正好在甲和丙的中点?答案:7小时解析:由分析知乙正好在甲丙中点上时一定是甲丙相遇后的时间,相同时间内,甲走6份路程,乙走5份路程,丙走4份路程甲乙相差1份所以乙丙也相差一份根据容斥原理知道这一份为9份-56=1份所以一份路程为7 时间为7小时超越篇1.米老鼠沿着铁路旁的一条小路向前走,一列货车从后面开过来,8:00货车追上了米老鼠,又过了30秒,货车超过了它;’另有一列客车迎面驶来,9:30客车和米老鼠相遇,又过了12秒客车离开了它.如果客车的长度是货车的2倍,客车的速度是货车的3倍.请问:客车和货车什么时间相遇?两车错车需要多长时间?答案:9:15 15秒米代表米老鼠客代表客车货代表货车解析:在速度上:30(货-米)=12(客+米)÷2 客=3货客=9米货=3米货车长度30(货-米)=30(3米-米)=60米客车车上12(客+米)=120米9:30相遇时米老鼠走了一份路程客车走了9份路程两人共走了10份路程走1:30时米老鼠路程为90米客车路程为810米货车路程为270米全程为900米900÷(270÷90+810÷90)=75分钟 8:00+00:75=9:15分(60+120)÷(9+3)=15秒2.货车和客车相向而行,两车在A 点迎面相遇,在B 点错开,A 点和B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150米.已知客车的长度为450米,速度为每小时108公里,货车的速度为每小时72公里.如果货车比客车长,那么货车的长度是多少?答案:550米解析:108公里每时=30米每秒 72公里每时=20米每秒从相遇到错开客车走的路程为 150+450=600 600÷30=20秒20(30+20)-450=550米3.铁路旁有一条小路,一列长110米的火车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向北缓缓驶去.14时10分追上向北行走的一位工人,15秒后离开这个工人;14时16分迎面遇到一个向南走的学生,12秒后离开这个学生.请问:工人与学生将在何时相遇?答案:14时40分解析:碰到工人是追击问题 30÷3.6-110÷15=1米每秒=60米每分碰到学生是相遇问题 110÷12-30÷3.6=65米每秒=50米每分 火车速度为30千米每时=500米每分工人与学生的时间为6(500-60)÷(50+60)=24分钟14时16份+24分=14时40分4.A 、B 两地相距120千米,甲、乙两人分别骑车从A 、B 两地同时相向出发,甲速度为每小时50千米,出发后1小时30分钟相遇,然后甲、乙两人继续沿各自方向往前骑.在他们相遇6分钟后,甲与迎面骑车而来的丙相遇,而丙在c 地追上乙.若甲以每小时44千米的速度,乙以每小时比原速度快6千米的车速,两人同时分别从A 、B 出发相向而行,则甲、乙二人在C 点相遇,问丙的车速是多少?答案:70千米每时解析:第一次相遇可以求出乙的速度为 30千米每时 再过6分钟甲共走了80千米 第二次甲乙两人相遇时间为 120÷(44+36)=1.5时C 距离A 地66千米 追上乙,丙走了80-66=14千米 乙走了14-8=6千米 14÷(6÷30)=70千米每时5.快、中、慢三辆车同时从甲地出发追赶前方的骑车人,分别用6分钟、12分钟、20分钟追上,已知快车每小时行24千米,中车每小时行20千米,求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答案:18.4千米每时解析:每次都是速度差,路程差都一样是开始时距离骑车人的距离求出骑车人速度为16千米每时,路程差为0.8千米 慢车速度为18.4千米每时6.快、中、慢三辆车同时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与此同时冬冬以每分钟100米的速度沿公路走向甲地.已知快车出发30分钟后在途中遇上冬冬,中车出发35分钟后遇上冬冬.三辆车到达乙地的时候分别用了100分钟、120分钟、150分钟.请问:慢车出发多长时间后可以遇上冬冬?答案:42分钟解析:与上题类似,求出刚开始距离东东的距离即可。
小学四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第1讲至第40讲全目录第1讲找规律(一)第2讲找规律(二)第3讲简单推理第4讲应用题(一)第5讲算式谜(一)第6讲算式谜(二)第7讲最优化问题第8讲巧妙求和(一)第9讲变化规律(一)第10讲变化规律第11讲错中求解第12讲简单列举第13讲和倍问题第14讲植树问题第15讲图形问题第16讲巧妙求和第17讲数数图形第18讲数数图形第19讲应用题第20讲速算与巧算第21讲速算与巧算(二)第22讲平均数问题第23讲定义新运算第24讲差倍问题第25讲和差问题第26周巧算年龄第二十七周较复杂的和差倍问题第二十八周周期问题第二十九周行程问题(一)第三十周用假设法解题第三十一周还原问题第三十二周逻辑推理第三十三周速算与巧算(三)第三十四周行程问题(二)第三十五周容斥原理第三十六周二进制第三十七周应用题(三)第三十八周应用题(四)第三十九周盈亏问题第四十周数学开放题第1讲找规律(一)一、知识要点观察是解决问题的根据。
通过观察,得以揭示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找规律:1.根据每组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2.根据相隔的每两个数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3.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数据之间的联系,从而很快找出规律;4.数之间的联系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只要言之有理,所得出的规律都可以认为是正确的。
二、精讲精练【例题1】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4,7,10,(),16,19【思路导航】在这列数中,相邻的两个数的差都是3,即每一个数加上3都等于后面的数。
根据这一规律,括号里应填的数为:10+3=13或16-3=13。
像上面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串数叫做数列。
练习1:先找出下列各列数的排列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2,6,10,14,(),22,26(2)3,6,9,12,(),18,21(3)33,28,23,(),13,(),3(4)55,49,43,(),31,(),19(5)3,6,12,(),48,(),192(6)2,6,18,(),162,()(7)128,64,32,(),8,(),2(8)19,3,17,3,15,3,(),(),11,3..【例题2】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奥数四年级行程问题 (2)《专题知识点概述》行程问题是一类常见的重要应用题;在历次数学竞赛中经常出现。
行程问题包括: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火车过桥问题、流水行船问题、环形行程问题等等。
行程问题思维灵活性大;辐射面广;但根本在于距离、速度和时间三个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即:距离=速度⨯时间;时间=距离÷速度;速度=距离÷时间。
在这三个量中;已知两个量;即可求出第三个量。
掌握这三个数量关系式;是解决行程问题的关键。
在解答行程问题时;经常采取画图分析的方法;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来帮助我们分析、理解题意;从而解决问题。
一、行程基本量我们把研究路程、速度、时间以及这三者之间关系的一类问题;总称为行程问题;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行程应用题;行程问题主要涉及时间《t》、速度《v》和路程《s》这三个基本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1》速度×时间=路程可简记为:s = vt《2》路程÷速度=时间可简记为:t = s÷v《3》路程÷时间=速度可简记为:v = s÷t显然;知道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二、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的基本关系式为: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总时间=总路程÷平均速度;总路程=平均速度⨯总时间。
《重点难点解析》1;行程三要素之间的关系2.平均速度的概念3.注意观察运动过程中的不变量《竞赛考点挖掘》1;注意观察运动过程中的不变量《习题精讲》《例1》《难度等级※》邮递员早晨7时出发送一份邮件到对面山里;从邮局开始要走12千米上坡路;8千米下坡路。
他上坡时每小时走4千米;下坡时每小时走5千米;到达目的地停留1小时以后;又从原路返回;邮递员什么时候可以回到邮局?《分析与解》法一:先求出去的时间;再求出返回的时间;最后转化为时刻。
①邮递员到达对面山里需时间:12÷4+8÷5=4;6(小时);②邮递员返回到邮局共用时间:8÷4+12÷5+1+4;6 =2+2;4+1+4;6 = l0(小时)③邮递员回到邮局时的时刻是:7+10-12=5(时);邮递员是下午5时回到邮局的。
第三十四周 行程问题(二)专题简析:在行程问题中,与环行有关的行程问题的解决方法与一般的行程问题的方法类似,但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两人同地背向运动,从第一次相遇到下次相遇共行一个全程;二是同地、同向运动时,甲追上乙时,甲比乙多行了一个全程。
例题1:甲、乙、丙三人沿着湖边散步,同时从湖边一固定点出发。
甲按顺时针方向行走,乙与丙按逆时针方向行走。
甲第一次遇到乙后114 分钟于到丙,再过334 分钟第二次遇到乙。
已知乙的速度是甲的23,湖的周长为600米,求丙的速度。
甲第一次与乙相遇后到第二西与乙相遇,刚好共行了一圈。
甲、乙的速度和为600÷(114+334 )=120米/分。
甲、乙的速度分别是:120÷(1+23 )=72(米/分),120—72=48(米/分)。
甲、丙的速度和为600÷(114 +334 +114 )=96(米/分),这样,就可以求出丙的速度。
列算式为甲、乙的速度和:600÷(114 +334 )=120(米/分)甲速:120÷(1+23 )=72(米/分)乙速:120—72=48(米/分)甲、丙的速度和:600÷(114 +334 +114)=96(米/分)丙的速度:96—72=24(千米/分)答:丙每分钟行24米。
练习1:1、甲、乙、丙三人环湖跑步。
同时从湖边一固定点出发,乙、丙两人同向,甲与乙、丙两人反向。
在甲第一次遇到乙后114 分钟第一次遇到丙;再过334 分钟第二次遇到途。
已知甲速与乙速的比为3:2,湖的周长为2000米,求三人的速度。
2、兄、妹2人在周长为30米的圆形小池边玩。
从同一地点同时背向绕水池而行。
兄每秒走1.3米。
妹每秒走1.2米。
他们第10次相遇时,劢还要走多少米才能归到出发点?3、如图34-1所示,A 、B 是圆的直径的两端,小张在A 点,小王在B 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行,他们在C 点第一次相遇,C 点离A 点80米;在D 点第二次相遇,D 点离B 点60米。
四年级数学奥数举一反三课程第1讲至第40讲全(精品)四年级奥数举一反三课程精品目录第1讲找规律简单推理应用题算式谜最优化问题巧妙求和第10讲变化规律错中求解简单列举和倍问题植树问题图形问题巧妙求和数数图形应用题第20讲速算与巧算速算与巧算平均数问题定义新运算差倍问题和差问题巧算年龄周期问题行程问题用假设法解题还原问题逻辑推理速算与巧算容斥原理二进制盈亏问题数学开放题四年级数学奥数培训资料姓名:__________________小学四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第1讲至第40讲全目录第1讲找规律(一)第2讲找规律(二)第3讲简单推理第4讲应用题(一)第5讲算式谜(一)第6讲算式谜(二)第7讲最优化问题第8讲巧妙求和(一)第9讲变化规律(一)第10讲变化规律第11讲错中求解第12讲简单列举第13讲和倍问题第14讲植树问题第15讲图形问题第16讲巧妙求和第17讲数数图形第18讲数数图形第19讲应用题第20讲速算与巧算第二十一周速算与巧算(二)第二十二周平均数问题第二十三周定义新运算第二十四周差倍问题第二十五周和差问题第二十六周巧算年龄第二十七周较复杂的和差倍问题第二十八周周期问题第二十九周行程问题(一)- 1 -四年级奥数举一反三课程精品目录第1讲找规律简单推理应用题算式谜最优化问题巧妙求和第10讲变化规律错中求解简单列举和倍问题植树问题图形问题巧妙求和数数图形应用题第20讲速算与巧算速算与巧算平均数问题定义新运算差倍问题和差问题巧算年龄周期问题行程问题用假设法解题还原问题逻辑推理速算与巧算容斥原理二进制盈亏问题数学开放题第三十周用假设法解题第三十一周还原问题第三十二周逻辑推理第三十三周速算与巧算(三)第三十四周行程问题(二)第三十五周容斥原理第三十六周二进制第三十七周应用题(三)第三十八周应用题(四)第三十九周盈亏问题第四十周数学开放题第1讲找规律(一)一、知识要点观察是解决问题的根据。
通过观察,得以揭示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找规律:1.根据每组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2.根据相隔的每两个数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3.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数据之间的联系,从而很快找出规律;4.数之间的联系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只要言之有理,所得出的规律都可以认为是正确的。
四年级数学奥数培训资料姓名:__________________小学四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第1讲至第40讲全目录第1讲找规律(一)第2讲找规律(二)第3讲简单推理第4讲应用题(一)第5讲算式谜(一)第6讲算式谜(二)第7讲最优化问题第8讲巧妙求和(一)第9讲变化规律(一)第10讲变化规律第11讲错中求解第12讲简单列举第13讲和倍问题第14讲植树问题第15讲图形问题第16讲巧妙求和第17讲数数图形第18讲数数图形第19讲应用题第20讲速算与巧算第二十一周速算与巧算(二)第二十二周平均数问题第二十三周定义新运算第二十四周差倍问题第二十五周和差问题第二十六周巧算年龄第二十七周较复杂的和差倍问题第二十八周周期问题第二十九周行程问题(一)第三十周用假设法解题第三十一周还原问题第三十二周逻辑推理第三十三周速算与巧算(三)第三十四周行程问题(二)第三十五周容斥原理第三十六周二进制第三十七周应用题(三)第三十八周应用题(四)第三十九周盈亏问题第四十周数学开放题第1讲找规律(一)一、知识要点观察是解决问题的根据。
通过观察,得以揭示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找规律:1.根据每组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2.根据相隔的每两个数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3.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数据之间的联系,从而很快找出规律;4.数之间的联系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只要言之有理,所得出的规律都可以认为是正确的。
二、精讲精练【例题1】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4,7,10,(),16,19【思路导航】在这列数中,相邻的两个数的差都是3,即每一个数加上3都等于后面的数。
根据这一规律,括号里应填的数为:10+3=13或16-3=13。
像上面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串数叫做数列。
练习1:先找出下列各列数的排列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2,6,10,14,(),22,26(2)3,6,9,12,(),18,21(3)33,28,23,(),13,(),3(4)55,49,43,(),31,(),19(5)3,6,12,(),48,(),192(6)2,6,18,(),162,()(7)128,64,32,(),8,(),2(8)19,3,17,3,15,3,(),(),11,3..【例题2】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小学四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第1讲至第40讲全目录第1讲找规律(一)第2讲找规律(二)第3讲简单推理第4讲应用题(一)第5讲算式谜(一)第6讲算式谜(二)第7讲最优化问题第8讲巧妙求和(一)第9讲变化规律(一)第10讲变化规律第11讲错中求解第12讲简单列举第13讲和倍问题第14讲植树问题第15讲图形问题第16讲巧妙求和第17讲数数图形第18讲数数图形第19讲应用题第20讲速算与巧算第二十一周速算与巧算(二)第二十二周平均数问题第二十三周定义新运算第二十四周差倍问题第二十五周和差问题第二十六周巧算年龄第二十七周较复杂的和差倍问题第二十八周周期问题第二十九周行程问题(一)第三十周用假设法解题第三十一周还原问题第三十二周逻辑推理第三十三周速算与巧算(三)第三十四周行程问题(二)第三十五周容斥原理第三十六周二进制第三十七周应用题(三)第三十八周应用题(四)第三十九周盈亏问题第四十周数学开放题第1讲找规律(一)一、知识要点观察是解决问题的根据。
通过观察,得以揭示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找规律:1.根据每组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2.根据相隔的每两个数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3.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数据之间的联系,从而很快找出规律;4.数之间的联系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只要言之有理,所得出的规律都可以认为是正确的。
二、精讲精练【例题1】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4,7,10,(),16,19【思路导航】在这列数中,相邻的两个数的差都是3,即每一个数加上3都等于后面的数。
根据这一规律,括号里应填的数为:10+3=13或16-3=13。
像上面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串数叫做数列。
练习1:先找出下列各列数的排列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2,6,10,14,(),22,26(2)3,6,9,12,(),18,21(3)33,28,23,(),13,(),3(4)55,49,43,(),31,(),19(5)3,6,12,(),48,(),192(6)2,6,18,(),162,()(7)128,64,32,(),8,(),2(8)19,3,17,3,15,3,(),(),11,3..【例题2】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行程问题(一)1.甲、乙两艘轮船分别从A、B两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船每小时行驶18千米,乙船每小时行驶15千米,经过6小时两船在途中相遇。
两地间的水路长多少千米?2.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480千米的A、B两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车从A城到B城需6小时,乙车从B城到A城需12小时。
两车出发后多少小时相遇?3.东、西两镇相距20千米,甲、乙两人分别从两镇同时出发相背而行,甲每小时的路程是乙的2倍,3小时后两人相距56千米.两人的速度各是多少?4.甲、乙两队学生从相隔18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一个同学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5千米的速度在两队之间不停地往返联络。
甲队每小时行5千米,乙队每小时行4千米。
两队相遇时,骑自行车的同学共行多少千米?、B两地相距400千米,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3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2千米。
一只燕子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和甲车同时出发向乙车飞去,遇到乙车又折回向甲车飞去。
这样一直飞下去,燕子飞了多少千米后,两车才能相遇?6.甲、乙两个车队同时从相隔33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队每小时行60千米,乙队每小时行50千米。
一个人骑摩托车以每小时行80千米的速度在两车队中间往返联络,问两车队相遇时,摩托车行驶了多少千米?7.小冬和小刚两人在环形跑道上以各自不同的不变速度跑步,如果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相背而行,小刚跑6分钟后两人第一次相遇,小冬跑一周要8分钟,小刚跑一周要几分钟?8.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6小时后相遇,甲车从A地到B地要9小时,乙车从A地到B地要几小时?9.小明骑摩托车、小军骑自行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5小时后相遇。
小军从甲地到乙地要15小时,小明从乙地到甲地要几小时?10.两港相距267千米,客船以每小时45千米的速度、货船以每小时33千米的速度先后从两港开出,相向而行,相遇时客船行了135千米。
货船比客船提前几小时开出?11.小丽和小勇同时从相距216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小丽勇每分钟走100米,小丽每分钟走80米,相遇时小丽走了960米。
(word完整版)小学四年级奥数题行程问题(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word完整版)小学四年级奥数题行程问题(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word完整版)小学四年级奥数题行程问题(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历届奥数经典专题练习——行程问题(一)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历届奥数经典专题练习—-行程问题(二)。
举一反三四年级行程问题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第二讲行程问题(一)专题简析:我们把研究路程、速度、时间这三者之间关系的问题称为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主要包括相遇问题、相背问题和追及问题。
这一周我们来学习一些常用的、基本的行程问题。
解答行程问题时,要理清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紧扣基本数关系“路程=速度×时间”来思考,对具体问题要作仔细分析,弄清出发地点、时间和运动结果。
例1: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2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
两人几小时后相遇?分析与解答:这是一道相遇问题。
所谓相遇问题就是指两个运动物体以不同的地点作为出发地作相向运动的问题。
根据题意,出发时甲乙两人相距20千米,以后两人的距离每小时缩短6+4=10千米,这也是两人的速度和。
所以,求两人几小时相遇,就是求20千米里面有几个10千米。
因此,两人20÷(6+4)=2小时后相遇。
练习一1,甲乙两艘轮船分别从A、B两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船每小时行驶18千米,乙船每小时行驶15千米,经过6小时两船在途中相遇。
两地间的水路长多少千米?2,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分别从相距900千米的甲、乙两地出发,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50千米。
8小时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例2:王欣和陆亮两人同时从相距200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王欣每分钟行110米,陆亮每分钟行90米。
如果一只狗与王欣同时同向而行,每分钟行500米,遇到陆亮后,立即回头向王欣跑去;遇到王欣后再回头向陆亮跑去。
这样不断来回,直到王欣和陆亮相遇为止,狗共行了多少米?练习二1,甲乙两队学生从相隔18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一个同学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5千米的速度在两队之间不停地往返联络。
甲队每小时行5千米,乙队每小时行4千米。
两队相遇时,骑自行车的同学共行多少千米?2,A、B两地相距400千米,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3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2千米。
图34——1BA第三十四周 行程问题(二)例题1:甲、乙、丙三人沿着湖边散步,同时从湖边一固定点出发。
甲按顺时针方向行走,乙与丙按逆时针方向行走。
甲第一次遇到乙后114 分钟于到丙,再过334 分钟第二次遇到乙。
已知乙的速度是甲的23,湖的周长为600米,求丙的速度。
练习1:1、甲、乙、丙三人环湖跑步。
同时从湖边一固定点出发,乙、丙两人同向,甲与乙、丙两人反向。
在甲第一次遇到乙后114 分钟第一次遇到丙;再过334 分钟第二次遇到乙。
已知甲速与乙速的比为3:2,湖的周长为2000米,求三人的速度。
2、兄、妹2人在周长为30米的圆形小池边玩。
从同一地点同时背向绕水池而行。
兄每秒走1.3米。
妹每秒走1.2米。
他们第10次相遇时,妹还要走多少米才能归到出发点?3、如图34-1所示,A 、B 是圆的直径的两端,小张在A 点,小王在B 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行,他们在C 点第一次相遇,C 点离A 点80米;在D 点第二次相遇,D 点离B 点60米。
求这个圆的周长。
例题2:甲、乙两人在同一条椭圆形跑道上做特殊训练。
他们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相反方向跑。
每人跑完第一圈到达出发点后,立即回头加速跑第二圈,跑第一圈时,乙的速度是甲的23 ,甲跑第二圈时的速度比第一圈提高了13 ,乙跑第二圈时速度提高了15 。
已知甲、乙两人第二次相遇点距第一次相遇点190米。
这条椭圆形跑道长多少米?练习2:1、小明绕一个圆形长廊游玩。
顺时针走,从A 处到C 处要12分钟,从B 处到A 处要15分钟,从C 处到B 处要11分钟。
从A 处到B 处需要多少分钟(如图34-3所示)?图34——3B图34——4B2、摩托车与小汽车同时从A 地出发,沿长方形的路两边行驶,结果在B 地相遇。
已知B 地与C 地的距离是4千米。
且小汽车的速度为摩托车速度的23。
这条长方形路的全长是多少千米(如图34-4所示)?3、甲、乙两人在圆形跑道上,同时从某地出发沿相反方向跑步。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四年级)教案目录第1讲找规律(一)第2讲找规律(二)第3讲简单推理第4讲应用题(一)第5讲算式谜(一)第6讲算式谜(二)第7讲最优化问题第8讲巧妙求和(一)第9讲变化规律(一)第10讲变化规律第11讲错中求解第12讲简单列举第13讲和倍问题第14讲植树问题第15讲图形问题第16讲巧妙求和第17讲数数图形第18讲数数图形第19讲应用题第20讲速算与巧算第二十一周速算与巧算(二)第二十二周平均数问题第二十三周定义新运算第二十四周差倍问题第二十五周和差问题第二十六周巧算年龄第二十七周较复杂的和差倍问题第二十八周周期问题第二十九周行程问题(一)第三十周用假设法解题第三十一周还原问题第三十二周逻辑推理第三十三周速算与巧算(三)第三十四周行程问题(二)第三十五周容斥原理第三十六周二进制第三十七周应用题(三)第三十八周应用题(四)第三十九周盈亏问题第四十周数学开放题第1讲找规律(一)一、知识要点观察是解决问题的根据。
通过观察,得以揭示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找规律:1.根据每组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2.根据相隔的每两个数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3.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数据之间的联系,从而很快找出规律;4.数之间的联系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只要言之有理,所得出的规律都可以认为是正确的。
二、精讲精练【例题1】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4,7,10,(),16,19【思路导航】在这列数中,相邻的两个数的差都是3,即每一个数加上3都等于后面的数。
根据这一规律,括号里应填的数为:10+3=13或16-3=13。
像上面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串数叫做数列。
练习1:先找出下列各列数的排列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2,6,10,14,(),22,26(2)3,6,9,12,(),18,21(3)33,28,23,(),13,(),3(4)55,49,43,(),31,(),19(5)3,6,12,(),48,(),192(6)2,6,18,(),162,()(7)128,64,32,(),8,(),2(8)19,3,17,3,15,3,(),(),11,3..【例题2】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行程问题(二)1、快车和慢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已知快车每小时行60千米,经过2小时候,快车已驶过中点10千米,这时与慢车还相距6千米。
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2、小红从家出发,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向郊外走去,3小时后,小芳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也向郊外骑去,多长时间后,小芳能赶上小红?3、甲乙两人沿运动场的跑道跑步,甲每分钟跑300米,乙每分钟跑260米,跑道一圈长400米,如果两人同时从起跑线上同一方向跑,那么甲经过多少小时能够第一次追上乙?4、一套环形跑道长200米,A和B两人同时从起跑线旗袍,A每分钟跑280米,B每分钟跑260米,问:A第一次追上B时两人各跑了多少米?5、甲乙两人绕周长1000米得环形跑道赛跑,已知甲每分钟跑300米,乙的速度是甲的2倍,现在甲在乙后面100米,乙追上甲需要多少分钟?6、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行4千米,如果两人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出发,甲行45千米到达目的地,马上从原路返回,在途中与乙相遇,从出发到相遇,共经历了几小时?7、甲、乙两人同时从东城去西城,甲每分钟行120米,乙每分钟行80米,甲到达西城后立即返回东城,在离西城700米处与乙相遇,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8、小芳和小平的家相距1400千米两人同时从家出发,在同一条笔直的路上走,小芳每分钟走80米,小平每分钟走60米,5分钟后两人可能相距多少千米?9、甲乙两人同时从学校去公园,甲每小时行10千米,乙每小时行8千米,甲行至20千米处又回到学校取东西,因此比乙迟到1小时到公园,学校到公园距离多少千米?10、甲、乙、丙三人的速度分别是每分钟50米,60米,70米甲、乙在A地,而丙在B地同时相向而行,丙遇到乙后5分钟和甲相遇,求A、B两地之间的路长多少米?11、有三辆汽车,甲、乙两车从A地,丙车从B地同时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9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80千米,丙车每小时行70千米,丙车遇到甲车后10分钟又遇到乙车。
小升初数学冲刺专题:行程问题(二)专题简析:本周的主要问题是“追及问题”。
追及问题一般是指两个物体同方向运动,由于各自的速度不同,后者追上前者的问题。
追及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路程解答追及问题,一定要懂得运动快的物体之所以能追上运动慢的物体,是因为两者之间存在着速度差。
抓住“追及的路程必须用速度差来追”这一道理,结合题中运动物体的地点、运动方向等特点进行具体分析,并借助线段图来理解题意,就可以正确解题。
例1中巴车每小时行60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84千米。
两车同时从相距60千米的两地同方向开出,且中巴在前。
几小时后小轿车追上中巴车?分析原来小轿车落后于中巴车60千米,但由于小轿车的速度比中巴车快,每小时比中巴车多行84-60=24千米,也就是每小时小轿车能追中巴车24千米。
60÷24=2.5小时,所以2.5小时后小轿车能追上中巴车。
练习一(1)一辆摩托车以每小时80千米的速度去追赶前面30千米处的卡车,卡车行驶的速度是每小时65千米。
摩托车多长时间能够追上?(2)兄弟二人从100米跑道的起点和终点同时出发,沿同一方向跑步,弟弟在前,每分钟跑120米;哥哥在后,每分钟跑140米。
几分钟后哥哥追上弟弟?(3)甲骑自行车从A地到B地,每小时行16千米。
1小时后,乙也骑自行车从A地到B地,每小时行20千米,结果两人同时到达B地。
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例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要行360千米。
开始按计划以每小时45千米的速度行驶,途中因汽车故障修车2小时。
因为要按时到达乙地,修好车后必须每小时多行30千米。
汽车是在离甲地多远处修车的?分析途中修车用了2小时,汽车就少行45×2=90千米;修车后,为了按时到达乙地,每小时必须多行30千米。
90千米里面包含有3个30千米,也就是说,再行3小时就能把修车少行的90千米行完。
因此,修车后再行(45+30)×3=225千米就能到达乙地,汽车是在离甲地360-225=135千米处修车的。
小学四年级奥数举一反三
第三十四周行程问题(二)
专题简析:
行船问题是指在流水中的一种特殊的行程问题,它也有路程、速度与时间之间的数量关系。
因此,它比一般行程问题多了一个水速。
在静水中行船,单位时间内所行的路程叫船速,逆水的速度叫逆水速度,顺水下行的速度叫顺水速度。
船在水中漂流,不借助其他外力只
顺水而行,单位时间内所走的路程叫水流速度,简称水速。
行船问题与一般行程问题相比,除了用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外,还有如下的特殊数量关系: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船速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
例1:货车和客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而行,货车每小时行48千米,客车每小时行42千米,两车在距中点18千米处相遇。
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与解答:由条件“货车每小时行48千米,客车每小时行42千米”可知货、客车的速度和是48+42=90千米。
由于货车比客车速度快,当货车过中点18千米时,客车距中点还有18千米,因此货车比客车多行18×2=36千米。
因为货车每小时比客车多行48-42=6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