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上路了》教学设计_3
- 格式:docx
- 大小:19.58 KB
- 文档页数:3
六年级语文下册《我们上路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2)教育学生学会珍惜友情,与同伴共同成长。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尊重和理解他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效果。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课文中所涉及的抽象概念的理解。
(3)对课文深层含义的感悟。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教学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课文中所表达的主题。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的大意。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效果。
4. 互动环节:(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2)回答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回答课堂提问,分享自己的观点。
5. 总结拓展:(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加深学生的理解。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我们上路了》教学设计(精选11篇)《我们上路了》教学设计(精选11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们上路了》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们上路了》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能运用联想体会诗歌的意境。
2、理解“骤起、虚幻、迷惑”等词语在诗中的意思,以及“相思鸟、金孔雀、橄榄树、曼陀铃”四种意象的象征意义,把握诗歌借物象征的写法。
3、体会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信心,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二、教学重点难1、准确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能运用联想体会诗歌的意境,理解“骤起、虚幻、迷惑”等词语在诗中的意思,以及“相思鸟、金孔雀、橄榄树、曼陀铃”四种意象的象征意义,把握诗歌借物象征的写法。
2、体会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信心,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三、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童年是人生的黄金时期,童年有很多美好的回忆,然而时光老人不会因为这些而有片刻停留。
我们即将告别童年,步入人生的新阶段,此刻,你想对我们的童年说些什么呢?(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告别童年”的第一篇课文《我们上路了》(教师板书课题)(二)展示交流1、读文展示同桌互读课文,了解同桌对文本的把握情况。
认真倾听,指出同桌的优点和不足。
2、根据同桌的提示,再次读诗。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默读这首诗,思考: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我们”指的是谁?(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全班汇报,对学生的个性阅读给予鼓励(二)反馈纠正1、再次读诗,边读边思考:每一小节诗都讲了什么内容?在感触深的诗句旁边做好批注,把不理解的诗句画出来。
(1)小组交流感触最深的诗句,解决阅读中难以解决的问题。
六年级语文下册《我们上路了》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我们上路了》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1.2 教学内容课文《我们上路了》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讨论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
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和表达。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我们上路了》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发展。
分析和欣赏课文中的文学表达和情感描绘。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2.2 教学难点理解和解读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点。
引导学生进行创意表达和写作。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阅读理解:通过分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文学鉴赏: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句子和段落,引导学生欣赏文学表达和情感描绘。
创意写作:通过启发学生进行创意表达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2 教学手段课文文本:提供课文《我们上路了》的文本,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多媒体教具:利用多媒体教具,如图片、音频、视频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引入话题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阅读理解: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我们上路了》,通过问题解答和分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情节发展。
文学鉴赏:分析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欣赏文学表达和情感描绘。
创意写作:启发学生进行创意表达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4.2 时间安排引入:5分钟阅读理解:15分钟文学鉴赏:20分钟创意写作:10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创意写作,评价学生对课文《我们上路了》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通过学生的参与和表现,评价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5.2 教学反馈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进步。
六年级语文下册《我们上路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2)学会感恩,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
三、教学难点:1.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提高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法: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情感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体验课文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出示课文《我们上路了》,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指的是谁?上路了是什么意思?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纠正读音,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让学生举例说明生字词在课文中的运用。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辅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讨论课文中的情节,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体验课文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6. 小结课堂:(2)学生表示本节课的收获,布置课后作业。
六、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我们上路了》。
2. 抄写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
3.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上路的经历的小作文。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方法的适用性,以及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我们上路了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和交通安全知识。
(2)培养学生正确的乘车、骑车和步行习惯。
(3)使学生了解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和交通标线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3)引导学生学会自我保护,提高防范交通事故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观念。
(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质。
二、教学内容1. 交通规则和交通安全知识介绍(1)讲解基本的交通规则,如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时要注意等。
(2)介绍交通标志和交通标线的作用,如禁令标志、指示标志、警告标志等。
(3)讲解交通安全常识,如过马路时要走斑马线、不要在马路上追逐打闹等。
2. 乘车、骑车和步行习惯培养(1)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公交车、地铁等。
(2)教授骑自行车的安全注意事项,如佩戴安全帽、遵守交通规则等。
(3)讲解步行时的交通安全,如走人行道、遵守红绿灯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和交通安全知识。
(2)培养学生正确的乘车、骑车和步行习惯。
(3)使学生了解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和交通标线的作用。
2.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并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2)培养学生正确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交通规则和交通安全知识。
2.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模拟交通场景,培养正确的交通行为习惯。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交通安全问题,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和交通安全知识。
六、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交通规则手册、交通安全海报、交通标志模型、教学视频等。
2. 场地准备:教室、交通模拟场景(如交通信号灯、斑马线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交通安全宣传视频,引发学生对交通安全的关注。
《我们上路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和掌握有关“我们上路了”的相关词汇和句型表达。
2.通过学习歌曲加深对交通工具的认识。
3.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水平。
教学准备:1.PPT幻灯片展示2.CD音乐播放器3.交通工具的图片和卡片4.学生练习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入歌曲《我们上路了》,播放音乐,让学生跟随音乐拍手和摆动身体。
2.为学生展示一些交通工具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并猜测它们在歌曲中会出现。
二、学习歌曲歌词(20分钟)1.分段播放歌曲,让学生听歌词并尝试跟读。
2.逐句解释歌词含义,帮助学生理解。
3.练习发音,重点训练一些关键词汇的正确发音和语调。
三、学习交通工具表达及句型练习(30分钟)1.展示交通工具的卡片,让学生说出交通工具的名称,并完成相应的英文词汇练习。
2. 练习句型:“I go to school by…”,学生看图片说出自己使用的交通工具。
3. “How do you go to school?”的问答练习,学生之间互相询问对方的出行方式。
四、对话练习(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对话练习。
角色包括学生、老师和家长,让学生练习用英文描述他们的出行方式和目的地。
2.鼓励学生使用新学到的词汇和句型,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流畅度。
五、综合练习及歌曲演唱(20分钟)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交通工具展开小组讨论,描述这种交通工具的特点及适用场所。
2.最后一起合唱歌曲《我们上路了》,检验学生对歌词的掌握程度。
六、作业布置及课程总结(10分钟)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写一段话描述自己的出行方式和理由。
2.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词汇和句型,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自信地运用英语描述自己的出行方式,增加对英语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同时,学生也能够通过歌曲和讨论深入了解不同的交通工具,拓展视野,加深对世界的认识。
六年级语文下册《我们上路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学会描写景物的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感受作者的情感。
(2)学会通过景物描写表现人物心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勇敢面对挑战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学会描写景物的方法。
2.教学难点:(1)理解“上路”的含义。
(2)学会通过景物描写表现人物心情。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很多关于旅行的课文,比如《草原》、《小石潭记》等。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它讲述了一次特别的旅行。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我们上路了》。
2.那么,课文中的“上路”究竟指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把握课文的节奏和情感。
(1)课文讲述了谁的故事?(2)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地点?(3)课文中的“上路”是什么意思?三、课堂讲解1.教师通过PPT展示课文内容,讲解生字词。
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
3.教师通过PPT展示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引导学生学会描写景物的方法。
四、课堂讨论(1)课文中的“上路”有哪些含义?(2)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对表现人物心情有什么作用?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课文讲述了谁的故事?(2)课文中的“上路”是什么意思?二、课堂讲解1.教师通过PPT展示课文中的重点段落,讲解作者的情感变化。
2.教师通过PPT展示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景物描写表现人物心情。
三、课堂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习题。
(2)运用所学描写方法,写一篇关于旅行的作文。
2.教师批改练习,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了作者的情感。
最新小学六年级语文《我们上路了》教案范文三篇这是一首现代诗歌,篇幅不长,韵律较自由,不拘一格.本诗题为我们上路了 , 我们指即将告别童年的孩子们, 上路寓意他们的成长从此进入了青少年时期.全诗以我们上路为线索,展现了当代孩子们朝气蓬勃的精神,刻画了他们由稚嫩逐渐走向成熟的风貌及渴望自由自在地成长的心情.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我们上路了》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小学六年级语文《我们上路了》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独立默读课文,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告别童年的心情和在人生成长道路上胸怀理想、勇往直前的思想情感.2、帮助学生独立认识生字,读读记记抖着威风、歪歪扭扭、雷鸣电闪等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诵本诗.教学重点:体会诗句的寓义,让学生感悟到我们在路上会遇到时各种困难、艰险、挫折、失败,以及我们毫不畏惧的顽强意志.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我们上路了的含义.能说出这首诗对自己成长的启示.教学准备:学生收集与课文相同题材的现代诗一首.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谈话引题.师: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的起源比文字还早,差不多和语言同龄.古往今来,历代诗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足以让每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我们的炎黄子孙继承了优良传统,也写出一首首优美的现代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由王慧骐作的现代诗《我们上路了》.二、初读诗歌,了解内容.(一)教师感情范读诗歌,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二)学生自由读诗.教师提出学习要求:1、读准字音,读流利、读通顺,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2、思考:诗歌中的我们指的是谁?(三)检查学生自学情况.1、回答问题:诗歌中的我们指的是谁?(指在座的每一位学生,所有与大家一样要告别童年,已经长大的孩子们.)2、带感情读课题.(带不同感情读课题)【带不同感情读课题,为后面理解诗歌内容,体悟诗歌情感打下铺垫.】3、检查生字词情况.(出示卡片:认读抖着威风歪歪斜斜雷鸣电闪 )4、指名分小节读诗歌.5、齐读诗歌.三、再读诗歌,深入探究.(一)小组合作学习诗歌,了解诗歌每小节都写了些什么.1、小组成员自读诗歌.2、读后小组内交流讨论并作上批注:自己读懂了些什么.(二)班级交流汇报学习情况.(顺学而导,根据学生的回报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诗歌不同的小节.)1、诗歌第一小节.⑴学生交流:我读懂了孩子们长大成人了,告别大人上路了. 一路上有许多美景.绿树、轻风、红旗⑵让学生自由读第一小节,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点拨指导.(例如:a、如果学生提出不理解刚刚捡到一张很小很小的邮票,贴上那只很大很大的信封. 教师可指出,这是一种象征的写作方法,在诗歌里运用得非常普遍.象征我们稚嫩的刚刚起步的人生.接着让学生联系自己,展开想象,说一说: 还有什么事物也能代表我们刚起步的人生 ?引导学生学着用诗歌的语言练习说话.b、感悟课文中的不管大人们怎么说这句话,教师可相机点拨:平时爸爸妈妈唠叨吗?都唠叨些什么?你是怎么对待的?体会父母对孩子的呵护,体会自己要摆脱束缚、要独立的心情.c、体会下一句: 反正我们是上路了,一步一步地上路了. 应该读出什么感情? 自豪、骄傲、摆脱了束缚的快乐 )⑶多种形式读诗歌,指导学生读出第一小节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通过指名读、男女分读等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优美流畅的语句,充满诗意地读,读出意境美.)⑷总结本节诗歌写的内容, 虽然我们还很稚嫩,但还是上路了. (板书: 上路品美 .)2、诗歌第二小节.⑴学生交流:我读懂了我知道了他们上路时有风险.从这些诗句中感悟到的:我们的膝盖也许会被石块磕肿,也许会有骤起的风暴把我们抛入崖底但他们有心理准备.师:你们迈着稚嫩的脚步上路了,心中充满了向往,可是大路总是那么平坦的吗?⑵学生默读第二小节,思考:感触最深的是什么?画出相关的句子.⑶交流学生思考的问题.①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的实际情况,谈谈对骤起的风暴和虚幻的风景的理解和感悟.(例如:家庭的变故,考试的失利、与同学朋友之间的矛盾、来自各方面的诱惑 )(板书: 路中艰险 )②再次感受诗歌所运用的表达方式象征手法.③引读我们的脚步也许是歪歪扭扭,我们的膝盖也许被石块磕肿,假如因为这些一只人观赏的狗熊.【诗歌里隐喻的内涵学生可能不是那么容易就能都体会,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体会,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谈,逐步体会刚刚捡到一张很小很小的邮票,贴上那只很大很大的信封. 路中艰险等语句,在谈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作者使用的象征手法 .】⑷谈谈:当你碰到挫折打击时的态度.⑸句式练习: 也许也许也许(师: 你想和他们一起上路吗?你能猜想到这路上还有什么美景,还可能遇到哪些风险吗?试着仿写一些诗句.引导学生运用上面的句式,进行大胆想象与写话.) 【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有利于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体会和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感.】⑹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第二小节.⑺教师范读诗歌第二小节.3、诗歌第三小节.⑴齐读第三小节诗歌.⑵小组合作自学.【引导学生自学体悟,不理解的地方可运用已经掌握的阅读方法和选用第一、二小节的学习方法在小组中讨论学习.】⑶学生感情朗读诗歌,并相机询问学生的读后体会.(板书: 挑战风雨 )(可补充教参中《标点符号的自传》的文章,让学生感受童年时期是一个人人生的一个小站,今后的路还很长很远;从童年步入青少年,走上新的路程,是一个人的成长的标志. )【由于本课是略读课文,因此更要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通过思考、想象、交流等形式把握诗歌的意思,逐层深入地体会我们上路时的心情.注重通过多次反复地诵读并结合想象、体验、去领悟诗情,并在此基础上读出感情来.】⑷指导书写售 .(三)通读全诗,回归整体.1、配乐朗读诗歌.2、讨论体会: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我们上路了的理解和体会.(引导学生说出各自内心的真实感受,不要求千篇一律和假话空话 .)3指导朗读.⑴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⑵为学生配乐,学生表演读.⑶想象情景,请个别学生来朗诵.四、拓展交流.准备一首相同题材现代诗,学生互相交流.【交流拓展资料,让学生在同伴之间互相学习课外知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五、总结结题.师:同学们,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要告别父母,告别呵护,告别童年独自上路 .开弓没有回头箭,人生的车站不售返程车票,不管什么样的路,都是一种经历,一种收获,相信大家都能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六、置留作业.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板书设计:28我们上路了上路品美路中艰险(走自己的路,做勇敢的我)挑战风雨小学六年级语文《我们上路了》教案范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自读感悟,交流讨论,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了解象征手法.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情感、态度、价值观:体味诗人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自信心、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内涵.教学难点:体味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自信心,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教法:情境创设法、朗读感悟法、自主探究法.学法:说一说,读一读,写一写.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课前聆听歌曲《童年》,引导学生谈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童年往事;2、师:是啊,童年是人生的黄金时期,童年有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童年充满着令人感动的丰富情感然而,童年时光再美好,时间老人的脚步也不会为我们作多一刻的停留.如今,我们就要告别童年、告别父母、告别呵护,独自上路了.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八单元告别童年的第一课《我们上路了》.(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指名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小节,并说说喜欢的理由.三、品读诗歌,体会感情(一)学习第一节1、优美流畅、充满诗意地朗读;2、师:本节告诉我们什么事情?从哪句体会到稚嫩的?3、指出刚刚露出那嫩嫩的芽尖儿, 刚刚染上那一抹淡淡的粉红,刚刚才捡到一张很小的邮票, 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提问:这些事物象征着什么呢?4、启发: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事物也能象征我们人生的刚起步?(初升的朝阳、展翅的雏鹰 )5、师生配合表演:早晨,要上学了,临走时,妈妈会说些什么?你怎样回答?6、体会反正我们是上路了,一步一步地上路了. 应读出什么感情?(自豪、骄傲、摆脱束缚的快乐 )7、齐读、轮读最后一句: 反正我们是上路了,一步一步地上路了上路了上路了!8、过渡:是啊,我们就要告别童年,成为少年了.我们的双手变得有力,我们的思想逐步成熟,尽管路上会有风雨飘摇,但不管怎么样,我们上路了!路上会遇到哪些情况呢?请喜欢第二节的同学朗读.(二)学习第二节1、部分学生朗读本节;2、生反馈:本节告诉我们人生路上会有哪些可能性?(师相机板书)3、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生活、学习的实际,谈谈当遭遇打击、困难时,会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会怎么样去处理?(生畅所欲言)(三)学习第三节1、承接学生的满怀豪情,引读第三小节;2、师:哪句写人生路上的美丽 ?3、学生结合文中小资料及课件理解相思鸟、金孔雀、橄榄树、曼陀铃的象征意义;4、遇到美丽的事应该怎么办?从这小节中找到一个关键词语.(走下去)(师板书);5、师:哪句写人生路上的挫折 ?6、生体会风、雨、雷鸣电闪的象征意义,并说说怎样面对挫折.(师相机板书)7、(课件出示)人生之路,你准备怎样走下去?学生按照人生之路, 走下去. 的形式说一说,并齐读课件所示例句.(师板书)8、师:读得真好!读得人心情激荡,读得人斗志昂扬!让我们痛痛快快地抒发一下自己的感情吧!配乐齐读第三节.四、回顾全文,创作诗歌请学生大胆地仿写告别童年的小诗,朗读、赏析.五、阅读推荐,拓展延伸1、帕特里夏舍洛克的《写给快十三岁的梅格》;2、赵丽宏《岁月和青春》.六、赠送寄语,总结全文课件出示成长寄语 ,师在《明天会更好》的歌曲声中总结: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要告别父母,告别呵护,告别童年独自上路开弓没有回头箭,人生的车站不售返程车票,不管什么样的路,都是一种经历,一种收获,相信大家都能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我们明白了我们要告别父母,告别呵护,告别童年独自上路人生的路靠自己踩出,人生的际遇顺逆交错但不能因此畏缩不前,要勇往直前,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祝福同学们的人生之路明天会更好!板书设计:我们上路了美丽走下去脚踏实地挫折不退缩勇往直前小学六年级语文《我们上路了》教案范文三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能够运用联想、加深对诗歌的理解.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3、体味诗人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自信心、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内涵.教学难点:体味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自信心,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教学时间:1课时教具准备:课文插图,幻灯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童年是人生的黄金时期,童年有很多美好回忆,童年有很多幼稚的想法,但童年也充满着令人感动的丰富情感.成长中我们一步步走向成熟,成熟中我们频频向童年挥手作别,走向我们自己的路.板书课题《我们上路了》.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2、学生初读全诗(借助工具书,扫除朗读障碍、把句子读准、读通顺)3、指名读课文.4、自由朗读、体会感情.三、理清全诗结构1、请学生自由朗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每一节各讲了什么?用笔标出来.2、学生通过朗读,全文分三部分(第一节:虽然我们很稚嫩,但我们还们还是上路了;第二节:路上可能遇到美丽也可能有挫折,但我们决不后退;第三节:人生的路靠自己踩出,要勇往直前,脚踏实地.)3、分三部分指明朗读课文,加深学生对全诗整体结构的认识.四、深入理解诗句,体会全诗思想.1、自由读每一部分内容,边读边把自己的理解或感触作上记录.2、在小组内交流.3、在全班进行交流(1)教师重点点拨相思鸟、金孔雀、橄榄树、曼陀铃象征的意义. 相思鸟:指美丽的爱情; 金孔雀:象征成功的事业; 橄榄树:指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美好向往; 曼陀铃:预示着我们富有情趣的生活.(2)理解风、雨、雷鸣电闪各比喻了什么?(生活中的困难、学习中的挫折等艰难考验.)4、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1)自由用喜欢的方法朗读.(2)在班级表演读.(师配乐)五、拓展练习、提高能力.1、请同学们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己创作一首同一题材的小诗或者替作者补写其他你觉得可以合理添加的章节.2、给学生时间练笔,然后请学生在班上朗读.3、总结.六、作业完成《导学导练》相关作业.。
我们上路了教案设计教案设计:我们上路了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并掌握有关交通工具的词汇。
-能够理解并使用交通工具的表达方式。
-了解交通工具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及规则。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交际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学生对交通安全的重视和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与交通工具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培养学生通过听、说、读、写提高交际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比较和总结归纳交通工具的特点。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交通工具的图片、玩具或模型。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出示交通工具的图片或展示交通工具的玩具或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进行讨论。
学生可以用英语表达出观察到的交通工具的名称和特点。
2.观察交通工具(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交通工具进行观察,并记录下交通工具的特点,如颜色、形状、大小、用途等。
鼓励学生用英语描述交通工具并展示给全班。
3.比较交通工具(15分钟)- 引导学生对比不同的交通工具,比较它们的特点。
鼓励学生用英语进行比较的表达,如"This bus is bigger than that bike.","Thetrain is faster than the bus."等。
全班共同总结归纳交通工具的特点。
4.创作交通工具海报(30分钟)-将学生继续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根据自己选中的交通工具,设计并制作一个交通工具的海报。
海报上应包括交通工具的图片、名称、特点和用途等,同时也可以添加相关的交通规则和安全提示。
鼓励学生用英文进行海报设计和撰写。
5.展示海报和比赛(20分钟)-让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设计的交通工具海报,并给予肯定和评价。
小学六年级语文我们上路了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独立默读课文,体会诗歌所表达的辞别童年的心情和在人生成长道路上胸怀理想、勇往直前的思想情感。
2、帮助学生独立认识生字,读读记记“抖着威风、歪歪扭扭、雷鸣电闪〞等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诵本诗。
教学重点:体会诗句的寓义,让学生感悟到“我们〞在路上会遇到时各种困难、艰险、挫折、失败,以及我们毫不畏惧的顽强意志。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我们上路了〞的含义。
能说出这首诗对自己成长的启示。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与课文相同题材的现代诗一首。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谈话引题。
师: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的起源比文字还早,差不多和语言同龄。
古往今来,历代诗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足以让每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
我们的炎黄子孙继承了优良传统,也写出一首首优美的现代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由王慧骐作的现代诗——我们上路了。
二、初读诗歌,了解内容。
(一)教师感情范读诗歌,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二)学生自由读诗。
教师提出学习要求:1、读准字音,读流利、读通顺,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
2、思考:诗歌中的“我们〞指的是谁(三)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答复以下问题:诗歌中的“我们〞指的是谁(指——在座的每一位学生,所有与大家一样要辞别童年,已经长大的孩子们。
)2、带感情读课题。
(带不同感情读课题)3、检查生字词情况。
(出示卡片:认读“抖着威风〞“歪歪斜斜〞“雷鸣电闪〞)4、指名分小节读诗歌。
5、齐读诗歌。
三、再读诗歌,深入探究。
(一)小组合作学习诗歌,了解诗歌每小节都写了些什么。
1、小组成员自读诗歌。
2、读后小组内交流讨论并作上批注: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二)班级交流汇报学习情况。
(顺学而导,根据学生的回报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诗歌不同的小节。
)1、诗歌第一小节。
⑴学生交流:我读懂了——“孩子们长大成人了,辞别大人上路了。
〞“一路上有许多美景。
绿树、轻风、红旗〞……⑵让学生自由读第一小节,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点拨指导。
《我们上路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能够运用联想、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
3、体味诗人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自信心、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内涵。
教学难点:
体味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自信心,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童年是人生的黄金时期,童年有很多美好回忆,童年有很多幼稚的想法,但童年也充满着令人感动的丰富情感。
成长中我们一步步走向成熟,成熟中我们频频向童年挥手作别,走向我们自己的路。
板书课题《我们上路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初读全诗(借助工具书,扫除朗读障碍、把句子读准、读通顺)
3、指名读课文。
4、自由朗读、体会感情。
三、理清全诗结构
1、请学生自由朗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每一节各讲了什么?用笔标出来。
2、学生通过朗读,全文分三部分(第一节:虽然我们很稚嫩,但我们还们还是上路了;第二节:路上可能遇到美丽也可能有挫折,但我们决不后退;第三节:人生的路靠自己踩出,要勇往直前,脚踏实地。
)
3、分三部分指明朗读课文,加深学生对全诗整体结构的认识。
四、深入理解诗句,体会全诗思想。
1、自由读每一部分内容,边读边把自己的理解或感触作上记录。
2、在小组内交流。
3、在全班进行交流:
(1)教师重点点拨“相思鸟、金孔雀、橄榄树、曼陀铃象征的意义。
相思鸟:指美丽的爱情;金孔雀:象征成功的事业;
橄榄树:指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美好向往;曼陀铃:预示着“我们”富有情趣的生活。
(2)理解“风、雨、雷鸣电闪”各比喻了什么?
(生活中的困难、学习中的挫折等艰难考验。
)
4、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
(1)自由用喜欢的方法朗读。
(2)在班级表演读。
(师配乐)
五、拓展练习、提高能力。
1、请同学们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己创作一首同一题材的小诗或者替作者补写其他你觉得可以合理添加的章节。
2、给学生时间练笔,然后请学生在班上朗读。
3、总结:
这节课,我们明白了我们要告别父母,告别呵护,告别童年独自“上路”人生的路靠自己踩出,人生的际遇顺逆交错但不能因此畏缩不前,要勇往直前,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六.作业:
完成《天天练》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我们上路了
相思鸟:指美丽的爱情;
金孔雀:象征成功的事业;
橄榄树:指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美好向往;
曼陀铃:预示着“我们”富有情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