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卫生学.pdf
- 格式:pdf
- 大小:104.84 KB
- 文档页数:16
学前儿童卫生学(华师大幼教上岗证) 嘿,小伙伴们,今天我们来聊聊学前儿童卫生学这个话题,别看这是个正经事儿,咱们可得轻松愉快地聊,毕竟孩子们的健康可是咱们的责任嘛!咱们要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孩子的健康离不开良好的卫生习惯。
什么是良好的卫生习惯呢?简单来说,就是让孩子养成勤洗手、勤换衣、勤洗澡的好习惯。
这可不仅仅是为了预防疾病,更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自我保健意识。
说到洗手,咱们可不能掉以轻心。
你们知道吗?正确的洗手方法可是很重要的。
要用流动的水把双手弄湿;涂上适量的肥皂;接着,用右手握住左手的中指,用左手握住右手的中指,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弓”字形;两只手交叉着揉搓,注意要揉搓到每个手指尖和手掌心;揉搓完毕后,用流动的水冲洗干净;最后用干净的毛巾擦干双手。
这么一来,我们的小手就洗得干干净净啦!再说说换衣服。
孩子们的衣服可不能乱穿,脏了就要换。
你们知道吗?换衣服的时候要注意分开洗,因为不同的衣服材质不同,容易滋生细菌。
而且,换下来的脏衣服要及时清洗,晾在通风的地方,避免潮湿滋生细菌。
这样,我们的小宝贝才能穿着干净舒适的衣服哦!还有洗澡,这可是个大工程。
孩子们每天都要洗澡,但是洗澡的方法可不能随便。
你们知道吗?洗澡的时候要注意水温适中,不要太热也不要太冷;洗澡的时间不要太长,一般5-10分钟就够了;洗澡的时候要注意按摩身体,帮助孩子放松身心;洗完澡后要及时擦干身体,尤其是头发和脚趾间;要用干净的毛巾包裹孩子的身体,避免着凉。
这样,我们的小宝贝就能洗得干干净净、香香甜甜啦!除了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卫生习惯,我们还要关注孩子的饮食卫生。
你们知道吗?饮食卫生对孩子的健康可是至关重要的。
要保证食物的新鲜度和卫生条件;要避免给孩子吃过期、变质的食物;要注意食物的搭配,保证营养均衡;要注意孩子的饮食禁忌,比如不要给孩子吃太多油腻的食物、不要给孩子吃太多糖分高的食物等。
这样,我们的小宝贝才能吃得健康又美味哦!学前儿童卫生学可是咱们的责任重任啊!让我们一起努力,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卫生习惯,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吧!。
学前⼉童卫⽣学.pdf学前⼉童卫⽣学第⼀章1、学前⼉童卫⽣学——是⼀门研究保护和增进学龄前⼉童,特别是3—6岁幼⼉健康的⼀门学科。
P12、健康——早在1947年,世界卫⽣组织在其宪章中提出,健康是“⾝体、⼼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不只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
⽆论种族、宗教、政治信仰和经济状况有何差别,所有⼈都拥有享受现有最⾼的健康标准这⼀基本权利”。
3、根据世界卫⽣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个⾝体健康、⼼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才能被称得上是⼀个健康的⼈。
P24、⽣长发育、患病率和死亡率是衡量学前⼉童健康状况的标志。
P35、⼉童新陈代谢的特点是同化作⽤明显⼤于异化作⽤,表现为机体的⽣长发育。
6、⼉童⽣长发育的指标:体重、⾝⾼、头围、胸围、臀围等⽣理指标有:脉搏、⾎压、肺活量等运动素质指标有:运动速度、耐⼒、肌⼒、协调性、灵活性等⼼理指标有:智商、社会商数等7、死亡率——指的是某年死亡⼈数与同年总⼈数的⽐率。
8、布拉姆将影响健康的因素归纳为: P8HS(健康状态)=f(E+AcHS+B+LS)(公式不⽤背)1)环境因素(包括⾃然环境和社会环境)(E);2)保健设施的易得性(AcHS);3)⽣物学因素(B);4)⽣活⽅式(最重要的因素)(LS)9、⾃然环境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学因素、⽣物学因素等。
10、社会环境因素包括: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关系、伦理道德、宗教、风俗、⽂化变迁、社会⼈际关系、教育等。
11、⽣物学因素——遗传是重要的因素之⼀。
12、⽣活⽅式是在⼀定历史时期和社会条件下,各民族、阶级和社会群体的⽣活模式,包括⾐、⾷、住、⾏、休息娱乐、社会交往等⽅⾯。
13、有益于⼉童健康的⽣活⽅式:合理和平衡的膳⾷;⽣活应有规律,坚持体育运动;注意消费⾏为卫⽣;能定期接受健康检查;保持稳定和乐观的情绪。
P914、对于学前⼉童⽽⾔,健康是第⼀位重要的。
15、学前⼉童卫⽣学的研究⽅法主要有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动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等。
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测量及评价生长发育的规律◆生长发育概述◆生长:是指有机体的细胞繁殖(数量增多),体积增大及细胞间质的增加。
表现为全身各部分、各器官、各组织的大小、长短及重量的增加,量变。
◆发育:则比较复杂,是指身体各系统、各器官、各组织在功能(包括心理及智力)方面的变化,质变。
◆新陈代谢:有生命个体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自我更新的过程。
◆同化作用:摄取物质,储存能量。
◆异化作用:分解物质,释放能量。
生长发育的阶段划分◆胎儿期;从受孕到分娩共280天约40周,称为胎儿期。
◆新生儿期:从出生到28天为新生儿期。
◆乳儿期:从出生后28天到12个月称为乳儿期。
◆婴儿期:生后1—3岁称为婴儿期。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体格发育减慢,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快,与周围环境接触增加,促进了动作、语言、思维的发展。
幼儿对外界的适应能力也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强,但对自己的控制能力差,个人卫生习惯正在养成,生活还缺乏经验,对外界危险事物没有识别能力,需要防止发生中毒或损伤等意外事故。
◆学龄前期:3—6岁称为幼儿期。
这一时期,幼儿体格发育减慢,但大脑功能发育更为完善,智力发展增快,理解能力逐渐加强,求知欲强,好奇、好问、好模仿,可进一步用较正确而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和感情,运动的协调能力逐渐完善,可以从事一些较细致的手工和轻微的劳动,也可以学习简单文字、图画或歌谣。
因此,这一时期应特别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和智力的开发。
◆学龄期:6-12岁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儿童生长发育是个连续不断的过程,是统一完整的过程,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儿童的生长发育。
在儿童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又表现为各个阶段典型的特征,据此,分为若干个年龄阶段(新生儿、乳儿、先学前期、学前期、小学生期、青春期等)。
启示:前一个阶段为后一个阶段打基础,后一个阶段在前一个阶段基础上发展,为了儿童健康发展,我们必须打好每个阶段的基础。
生长发育的速度呈波浪形(程序性)生长发育是时快时慢快慢交替的,其生长的速率曲线呈波浪形。
★第一章生理基础一、什么是运动系统: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是人们从事劳动和运动的主要器官。
人体共有206块骨头。
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属于不不动连结。
脊椎骨之间是以软骨层(椎间盘)相连,属微动连结。
骨与骨之间的连结则是关节。
★二、小儿运动系统的特点:①骨骼骨骼在生长、腕骨没钙化好、髋骨还没长结实、骨头富于弹性,容易变形、不良姿势易导致脊柱变形。
②肌肉容易疲劳大肌肉发育早,小肌肉发育晚容易发生牵拉肘脚弓不结实,易成“平脚”出生后2到3个月,会抬头了,形成颈部前弯。
6到7个月会坐了形成胸部后弯开始学走路,形成腰部前弯,还有骶尾骨后弯。
★青枝骨折:由于小儿骨头最外层的骨膜较厚,可以发生“折而不断”的现象,就像鲜嫩的柳枝被折后外皮还连着,小儿的这种骨折称为青枝骨折。
二、气体交换站—呼吸系统用鼻呼吸:①鼻粘膜上的血管发散出热量,使吸入的冷空气升温。
②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将空气中的灰尘、微生物黏附其上③丛生的鼻毛可阻挡较大的尘粒;鼻黏膜蒸发的水分使干燥的空气湿润。
总之,鼻腔对空气起到清洁、湿润和加温的作用,鼻还是嗅觉器官。
★小儿呼吸系统的特点:鼻①鼻腔狭窄易发生鼻阻塞。
②睡觉打鼾要查查鼻咽。
③教会小儿擤鼻涕。
喉①喉炎是急症。
②容易发生哑嗓子。
肺①年龄越小,呼吸越快。
②空气污浊易患肺炎。
用口呼吸不利于健康时长可导致“漏斗胸”。
小儿的音域窄,不宜唱大人的歌。
唱歌的场所要空气新鲜,避免尘土飞扬。
三、循环系统★小儿循环系统的特点:1、心脏①年龄越小,心率越快。
②锻炼可强心但要适度。
③预防动脉硬化应始于儿童。
2、血液①儿童时期血液总量增加很快。
(出生时血液总量约300毫升,一岁时加倍600ml,十岁时为出生时的6-7倍2000ml)②营养不良,环境污染,用药不当,易患血液病。
3、淋巴结①淋巴结肿大与一定区域的感染有关。
②全身淋巴结普通肿大是全身性疾病的信号四、消化系统★小儿消化系统的特点:为什么要保护乳牙:①乳牙的功用之一是咀嚼食物帮助消化。
学前⼉童卫⽣学绪⾔⼀、健康的概念与标准⑴精⼒充沛,对负担的⽇常⽣活和繁重的⼯作不感到过分紧张;⑵乐观、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不挑剔;⑶善于休息,睡眠良好;⑷应变能⼒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⑸抗疾病能⼒强,能抵抗⼀般性的感冒和传染病等;⑹体重适当,⾝体匀称;站⽴时,头、肩、臂位置协调;⑺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⑻⽛齿清洁,⽆空洞、⽆痛感、⽆龋齿、⽆出⾎现象,⽛龈颜⾊正常⑼头发有光泽,⽆头屑;⑽肌⾁丰满,⽪肤有弹性,⾛路、活动感到轻松。
⼆、学前⼉童健康的标志1. ⽣长发育形态指标、⽣理指标、运动素质指标、⼼理指标等2. 患病率3. 死亡率三、影响学前⼉童健康的因素HS = f (E) + AcHS + B + LS{HS健康状态E环境B⽣物学因素LS⽣活⽅式AcHS保健设施的易得性} (⼀)环境因素1. ⾃然环境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物因素等2. 社会环境因素政治制度、⽂化、风俗、社会⼈际关系等(⼆) 保健设施的易得性(三) ⽣物学因素(四) ⽣活⽅式第⼀章遗传与优⽣第⼀节健康的遗传基础⼀、与遗传病有关的知识(⼀)遗传病的定义1.遗传病与先天性疾病2.遗传病与家族性疾病(⼆)遗传病的种类1.单基因病2.多基因病3.染⾊体病⼆、遗传在疾病发⽣中的作⽤1.遗传因素起决定作⽤的疾病2.环境因素起决定作⽤的疾病3.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第⼆节优⽣⼀、计划⽣育与优⽣(⼀)提⾼⼈⼝质量(⼆)降低“出⽣缺陷”发⽣率⼆、优⽣措施(⼀) 避免近亲婚配——减少遗传缺陷的出⽣率(⼆) 遗传咨询(三) 婚前检查传染病、⾮传染病、遗传病、⽣殖器官异常等(四) 适龄⽣育24 — 29 ﹤23 ﹥35(五) 孕前检查和孕前准备选择佳期健康状况储备营养⼼理准备(六) 远离污染药物化学射线噪⾳烟酒(七) 孕期健康及孕期、产前检查(⼋) 分娩(九) 关于流产第⼆章学前⼉童⾝体的⽣长发育与健康⼀运动系统起运动,⽀持,保护作⽤1.⾻骼弹性强,硬度不⾜,易变形2.关节活动范围⼤,牢固性差,易脱⾅3.肌⾁⽔分多,蛋⽩质脂肪⽆机盐少,肌⾁弱,易疲劳(⼀)⾻骼作⽤及特点脊柱4个弯曲及其出现时间、功能颅⾻囟门、闭合时间胸⾻连接、变形及其影响上肢⾻:⼿⾻、腕⾻髋⾻⾻盆、保护、男⼥区别⾜⾻(⾜⼸、平⾜)(⼆)关节1. ⾻连结的⽅式直接连结、间接连结(关节)关节软⾻(厚),关节囊和韧带伸展性⼤,活动范围⼤关节的灵活,但牢固性较差,易发⽣脱⾅⼩⼉桡⾻⼩头最易造成习惯性脱⾅。
学前儿童卫生学绪言第一节健康的概念一、学前儿童卫生学概念理解:学前儿童,健康。
二、健康概念的演变人们对疾病的认识要比健康的认识早得多。
①、本体论的疾病观。
(巫术、鬼神伏体,患者失去生命本原。
)②、自然哲学的疾病观。
(医学脱离巫术,用哲学解释疾病的发生,诸元素失去平衡。
)③、自然科学的疾病观。
(19世纪,致病因子侵害机体,身体功能紊乱。
)④、社会科学的疾病观。
(50年代,人们对紧张、压力的研究,社会生活事件对个体健康的影响。
人处于不健康状态。
)历史上许多伟大的思想家都作过精辟的论述。
马克思提出把健康作为人的第一权利,作为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前提,也就是作为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
美国哲学家爱默生则认为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
英国教育家洛克则强调若没有健康,就不可能有什么幸福可言。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则形象地指出,一个健康的乞丐比有病的国王更幸福。
的确,没有健康作为基础,人生的一切就会黯然失色。
那么什么是健康呢WHO1948年在其宪章中提出:“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康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
无论种族、政治信仰和经济状况有何差别,所有人都拥有享受现有最高的健康标准这一基本权利。
”这一定义改变了以往健康仅指无生理异常而免于疾病的观念。
在1979年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所发表的《阿拉木图宣言》中,再次重申了这一观念,强调指出:“健康是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高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一项重要的社会性目标。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除了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外,还要加上道德健康,只有这四个方面的健康才算是完全的健康。
在WHO的推动下,健康的新概念在全球得到了传播并日益为人们所接受。
世界已公认健康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和潜在动力;促进健康不仅是卫生部门的责任,也是教育部门、社会、国家和全人类共同努力争取的目标。
我国学者顾荣芳曾说:“人类除了追求有限的自然生命的健康,还要追求无限的精神生命的健康,而正是后者才使得人类的生命与健康具有永恒性。
学前儿童卫生学
第一章
1、学前儿童卫生学——是一门研究保护和增进学龄前儿童,特别是3—6岁幼儿健康的一门学科。
P1
2、健康——早在1947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宪章中提出,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
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
无论种族、宗教、政治信仰和经济状况有何差别,
所有人都拥有享受现有最高的健康标准这一基本权利”。
3、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一个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人,才能被
称得上是一个健康的人。
P2
4、生长发育、患病率和死亡率是衡量学前儿童健康状况的标志。
P3
5、儿童新陈代谢的特点是同化作用明显大于异化作用,表现为机体的生长发育。
6、儿童生长发育的指标:体重、身高、头围、胸围、臀围等
生理指标有:脉搏、血压、肺活量等
运动素质指标有:运动速度、耐力、肌力、协调性、灵活性等
心理指标有:智商、社会商数等
7、死亡率——指的是某年死亡人数与同年总人数的比率。
8、布拉姆将影响健康的因素归纳为: P8
HS(健康状态)=f(E+AcHS+B+LS)(公式不用背)
1)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E);2)保健设施的易得性(AcHS);
3)生物学因素(B);4)生活方式(最重要的因素)(LS)
9、自然环境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学因素、生物学因素等。
10、社会环境因素包括: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关系、伦理道德、宗教、风俗、文化变迁、社会
人际关系、教育等。
11、生物学因素——遗传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12、生活方式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和社会条件下,各民族、阶级和社会群体的生活模式,包括衣、食、住、行、休息娱乐、社会交往等方面。
13、有益于儿童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和平衡的膳食;生活应有规律,坚持体育运动;注意消
费行为卫生;能定期接受健康检查;保持稳定和乐观的情绪。
P9
14、对于学前儿童而言,健康是第一位重要的。
15、学前儿童卫生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等。
第二章
1、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主要特点是骨组织不断骨化;骨富于弹性,易变性;关节、韧带较松
弛;肌肉力量差,易疲劳。
2、骨的成分和特性:成年人骨中有机物和无机盐含量之比约为3:7;儿童的骨所含的有机物和无机盐的比约为1:1。
与成人相比,儿童骨的弹性大而硬度小,因此,应培养儿童正确的坐、立、走的姿势。
P34
3、骨的生长和发育有两种方式,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
4、脊柱发育的时间很长,一般到青春发育期开始时才基本定型,所以,应该培养学前儿童正
确的坐、立、走的姿势并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和运动量,防止学前儿童胸廓和脊柱畸形,保证
骨骼、肌肉的正常发育和内脏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
5、在学前儿童运动时要避免从高处往硬的地面上跳,防止髋骨出现不正常的愈合。
P35
6、足弓可起缓冲震荡的作用。
P35
7、学前儿童的关节的特点:运动范围较成年人大,关节囊、韧带较松弛,关节的牢固性较差,
在外力的作用下,较成人容易发生脱臼。
P36
8、学前儿童肌肉的特点:
1)学前儿童的肌肉收缩力较差,容易疲劳。
但是,由于新陈代谢旺盛,疲劳后肌肉机能的恢
复也较快。
2)各肌肉群的发育是不平衡的。
支配上下肢的大肌肉群发育较早,小肌肉群如手指和腕部的
肌肉群发育较晚。
9、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P36
10、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和喉。
上呼吸道的特点:1)年幼儿童鼻泪管较短,患上呼吸道感染时易上行累及眼结膜。
2)学前儿童咽鼓管粗短且直,呈水平位,上呼吸道感染后,易并发中耳炎。
3)学前儿童喉腔相对较成人狭长,粘膜柔嫩,富有血管和淋巴组织,软骨
又较软弱,因此,一旦发生炎症,易导致喉梗阻。
P37
11、呼吸运动:婴幼儿每次呼吸量的绝对值远较成人小,这与该年龄期代谢旺盛,需消耗较多
氧气的特征相矛盾,因此只能通过加快呼吸频率来满足生理需要,年龄越小呼吸越快。
P37 12、心血管系统:学前儿童新陈代谢旺盛,机体耗氧和营养物质的量相对较大,而心脏容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