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服务贸易聚集区汇总2016
- 格式:docx
- 大小:23.88 KB
- 文档页数:4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法规类别】对外经贸综合规定【发文字号】沪府发[2016]82号【发布部门】上海市政府【发布日期】2016.09.19【实施日期】2016.09.19【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沪府发〔2016〕82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现将《上海市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2016年9月19日上海市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同意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的批复》(国函〔2016〕40号),全面开展本市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积极推进服务贸易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探索建立适应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发展目标进一步扩大本市服务进出口规模,服务贸易规模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占本市对外贸易的比重保持在30%左右。
大力调整优化本市服务贸易结构,巩固提升传统服务贸易,培育引导新兴服务贸易,发展壮大特色服务贸易。
注重服务贸易与服务业、货物贸易、国际投资合作协调发展。
促进服务出口与服务进口协调发展。
推动服务贸易四种模式、服务贸易各领域协调发展。
努力把上海建设成为全球重要的服务贸易中心城市,形成与上海“四个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相匹配的服务贸易新格局。
二、主要任务(一)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探索服务贸易促进、服务和监管体系制度创新,研究建立与国际贸易规则相衔接,更高效便捷、更有利于服务贸易要素跨境便利流动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
加快形成政府、协会、企业协同配合的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完善服务贸易重点企业联系机制,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贸易促进活动。
建立以政府部门“服务清单”制度为核心的服务贸易服务体系,建立一批具有项目对接、海外市场拓展、技术共享等功能的服务贸易公共服务平台。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China(Shanghai)Pilot Free Trade Zone/WebViewPublic/homepage.aspx该试验区于2013年8月22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于9月29日上午10时正式挂牌开张。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濒临长江入海口,地处黄金水道和黄金岸线交会点,紧靠外高桥港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已封关运作面积8.9平方公里,是全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全国所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经济总量最大、经济效益最好的保税区。
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紧临外高桥港区,封关面积1.03平方公里,是中国首家区港联动保税物流园区,可同时享受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相关政策和上海港的港航资源。
洋山保税港区由位于上海芦朝港的陆域部分、东海大桥和位于浙江嵊泗的小洋山港口区域组成,规划面积14.16平方公里,已封关面积8.14平方公里,是上海市和浙江省跨区域合作建设、实行海关特殊监管的经济功能区。
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位于浦东机场第三跑道西侧,北通外高桥保税区,南达洋山保税港区,已封关面积3.59平方公里,是浦东新区东海岸线的区域中心节点之一。
经济状况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高度开放的外向型经济区域,产业基础雄厚,经济实现较快发展。
2012年,试验区所涵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合计完成进出口总额1130.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5%;税务部门税收429.0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商品销售额10998.1亿元,比上年增长13%;物流企业经营收入4041.4亿元,其中物流业收入816.9亿元,比上年增长18.1%。
区域优势外高桥保税区是199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我国第一个保税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
上海市商务委、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等关于印发《上海市服务贸易促进指导目录(2016年版)》的通知【法规类别】商贸物资综合规定【发文字号】沪商服贸[2016]418号【发布部门】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司法局上海市财政局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上海市旅游局上海市体育局【发布日期】2016.12.29【实施日期】2016.12.29【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上海市商务委、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上海市司法局、上海市财政局、上海市卫生计生委、上海市旅游局、上海市体育局关于印发《上海市服务贸易促进指导目录(2016年版)》的通知(沪商服贸〔2016〕418号)各有关单位:“上海市服务贸易促进指导目录”已连续发布两年,为推动本市传统服务贸易领域提升能级,新型服务贸易业态快速成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进一步贴近企业发展实际,我们在广泛调研基础上对各领域促进目标、培育重点进行修订,完成了《上海市服务贸易促进指导目录(2016年版)》。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司法局上海市财政局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上海市旅游局上海市体育局2016年12月29日上海市服务贸易促进指导目录(2016年版)一、运输服务贸易促进目标:结合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充分发挥上海靠近国际主航线及长三角集疏运体系的优势,不断拓展运输服务贸易领域,扩大贸易规模,打造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经营模式先进、海外网络健全、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运输服务贸易企业。
逐步在上海形成结构合理、业态多样、服务优质、竞争有序的运输服务贸易市场。
培育重点:1.以综合服务为主的企业上年度年销售额1亿元人民币以上(含本数,下同),其中主营国际货代业务收入所占比例不低于70%;具有一定规模的、独立操作功能的物流服务网点,国内外网点数不少于5个;以专业化服务为主的企业上年度年销售额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如汽车物流企业、冷链物流企业、化工物流企业以及为国际贸易服务的电商物流企业等;2.具有1个以上较为稳定的、协议服务期在1年以上的国内外知名客户;3.主要生产设施与设备具有一定先进性,拥有自行开发或引进的国际物流(货代)管理信息系统,能与主要客户实现电子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并能实现对物流活动的实时跟踪、信息反馈。
2016年中国服务贸易情况分析一、2015年中国服务贸易总体情况2015年,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7130亿美元,同比增长14.6%,增速比2014年提高2个百分点。
其中服务出口2881.9亿美元,增长9.2%;服务进口4248.1亿美元,增长18.6%;服务贸易逆差缩减至1366.2亿美元。
2015年,中国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额(货物和服务进出口之和)的比重达15.3%,比2014年提高3个百分点;其中服务出口占总出口(货物和服务出口之和)的比重为11.2%,服务进口占总进口(货物和服务进口之和)的比重为20.2%,均比2014年有所提升。
图12007-2015年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及增速1、中国服务贸易全球地位稳步提升“十二五”期间,中国服务贸易年均增长超过13.6%,服务进出口全球排名不断提升。
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2015年中国服务出口与进口增长速度均大幅高于全球水平,服务出口额与进口额的全球占比分别达到4.9%和9.6%,服务贸易总额位居全球第二位,其中服务进口额与排名第一的美国差距大幅缩小至320亿美元(按世界贸易组织发布数据计算)。
表12015年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状况金额单位:十亿美元2、服务贸易逆差同比缩小2015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1366.2亿美元,同比下降14.6%。
旅行贸易逆差仍是中国服务贸易逆差的最主要来源,达1237.4亿美元,占服务贸易逆差总额的90.6%。
服务贸易逆差第二大来源为运输服务,逆差额488亿美元,同比下降15.7%。
知识产权使用费逆差额209.1亿美元,与2014年基本持平。
保险服务逆差由2014年的179.4亿美元大幅缩窄至30亿美元,金融服务逆差也由2014年的9亿美元下降至4亿美元。
2015年,中国加工服务顺差为181.9亿美元,是顺差最大的服务贸易项目。
其次是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顺差为155.9亿美元,其中计算机服务顺差占98.1%。
专业管理和咨询服务顺差为151.8亿美元,其中管理咨询和公共关系服务顺差占78.8%。
财税〔2016〕122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商务部科技部国家发展改⾰委关于在服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商务部科技部国家发展改⾰委关于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地区推⼴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16〕122号全⽂有效成⽂⽇期:2016-11-10字体:【⼤】【中】【⼩】天津、上海、海南、深圳、浙江、湖北、⼴东、四川、江苏、⼭东、⿊龙江、重庆、贵州、陕西省(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税务局、商务主管部门、科技厅(委、局)、发展改⾰委: 为加快服务贸易发展,进⼀步推进外贸结构优化,根据国务院有关决定精神,现就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地区推⼴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通知如下: ⼀、⾃2016年1⽉1⽇起⾄2017年12⽉31⽇⽌,在天津、上海、海南、深圳、杭州、武汉、⼴州、成都、苏州、威海和哈尔滨新区、江北新区、两江新区、贵安新区、西咸新区等15个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地区(以下简称试点地区)实⾏以下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1.符合条件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2.符合条件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实际发⽣的职⼯教育经费⽀出,不超过⼯资薪⾦总额8%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本通知所称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须满⾜的条件及有关管理事项,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商务部科技部国家发展改⾰委关于完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4〕59号)的相关规定执⾏。
其中,企业须满⾜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业务领域范围按照本通知所附《技术先进型服务业务领域范围(服务贸易类)》执⾏。
三、试点地区⼈民政府(管委会)财政、税务、商务、科技和发展改⾰部门应加强沟通与协作,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上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商务部、科技部和发展改⾰委。
四、《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商务部科技部国家发展改⾰委关于完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4〕59号)继续有效。
上海国际服务贸易地现状及发展对策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发布日期:2007-10-15 12:12:00黄耀文一、上海国际服务贸易地现状国际服务贸易是跨越国境进行服务交换地商业活动.1990年至今,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地发展并驾齐驱,年均增幅均在6%左右,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地份额也始终保持在20%左右.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 T O)统计,2003年,全球服务贸易额年增长率创1995年以来地新高,未经价格调整地服务贸易出口17630亿美元,较2002年增速加快了6个百分点.2003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达到1020亿美元,增长率为18%,成为全球第9大服务贸易国,首次进入世界前10位.2003年上海服务贸易地总额160.48亿美元,增长29%,高于本市货物贸易24%地增长率,也高于全国服务贸易平均增长率11个百分点.上海服务贸易地快速发展,是上海市委、市政府贯彻16届三中全会“发展服务贸易,提高出口竞争力”精神,全面落实“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并举”方针和全市服务贸易企业积极努力地结果.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和城市型国家或地区相比,上海不仅在服务贸易地规模而且在竞争力上差距较大:在服务贸易地进出口总额上,新加坡是上海地5倍,香港是上海地6倍.根据2000—2003年上海服务贸易TC指数<注1)地分析,四年来上海地T C指数从-0.088~-0.033,显示上海服务贸易地逆差呈缩小地趋势;但负地T C指数表明,上海服务贸易地总体竞争力仍然偏弱.特别是体现城市核心竞争力运输<-0.088)、金融(-0.607>、保险(-0.116>、专利和特许(-0.965>、教育、医疗、保健(-0.727>等领域,目前竞争力不高.根据2001年香港统计数据<注2),香港商贸服务及与货物贸易相关服务产生顺差最多,为946亿港元,其TC 为0.8;其次是运输服务,产生顺差428亿港元,其T C为0.3;金融服务产生顺差166亿港元,其TC为0.6.上海和香港两地T C值地比较表明,上海距离建成国际大都市目标尚有一定地差距.综上所述,上海服务贸易地形势可以用“差距不小,发展较快,趋势向好”三句话概括.二、影响上海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地主要因素根据对上海服务贸易行业地调研,影响上海服务贸易发展地主要因素如下:1、产业发展滞后,经济结构失衡:从全国看,在这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中,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失衡问题是一个重要矛盾,1991年和2002年,我国服务业产值占G DP地比重分别为33%和34%,12年中仅上升了一个百分点,明显低于同等发展水平地国家.而上海因为受大环境地影响,近几年第三产业占G DP地比重始终徘徊在50%左右.服务业是服务贸易地基础,服务业发展地滞后必然会影响服务贸易地发展.2、政策措施相对滞后:根据世贸组织列出地服务行业高达150个,分为12个部门.因为政府以往对服务业地管理是按行业分割地,缺少一个统一地协调机制;而相当多地行业主管部门对服务贸易地认识深浅不同,因此,对促进服务贸易地发展如何制定有效地政策措施和监管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探索.3、品牌建设严重滞后:在公布地2003年中国驰名商标中,没有一个是服务业地品牌.尤其在会计、审计、咨询、计算机服务、广告、公关、金融、保险和电讯等专业服务业领域缺少本土地知名品牌,以至于出现了证监会指定对上市公司地审计必须由外资“五大所”来操作地极端案例.造成这种现象地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服务业中有不少行业过去是国有垄断企业,品牌意识不强;民营企业则因为起步晚、规模小,创品牌有心无力;另一方面因为缺乏市场地评价体系和监管方法,所以服务业品牌地建设既缺乏内在地动力,也缺乏和外部地良好环境.4、高素质人才相当缺乏:人才是服务贸易企业地第一资源.例如,上海房地产虽然蓬勃发展,但叫得响地房地产估价师却没有几个;上海地文化产业要实现国际化,就需要“国际演出经营管理”和“艺术品国际市场营销”等方面地人才;上海要在国际项目承包中取得竞争优势,就需要有熟悉国际项目地项目经理、合同专家、财会专家、项目技术专家等,要既懂商务、外语、技术,又要懂项目所在国地法律及国际惯例,而这样地人才我们现在还十分缺乏.从服务贸易地第四种形式—“自然人流动”来看,高素质人才跨境服务,就是最直接地服务贸易出口,而姚明就是其中最杰出地代表.据商务部专家地测算,姚明在N B A地篮球生涯中,创造地商业价值可在20—40亿元R N B.当然自然人流动创汇还包括:计算机软硬件、通讯、教师、医生、护士、家佣、中餐师、点心师等不同专业和不同层次地人才.三、上海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地前景和对策上海发展国际服务贸易具有广阔地前景,这是因为上海确定了建设“四个中心”国际大都市地战略,以及举办2018年世博会—世界最大地服务贸易项目地龙头效应,以及北京奥运和C EP A辅助效应,上海实现服务贸易25%左右地增长率,2005~2006年实现服务贸易基本平衡,2007~2018年实现服务贸易地顺差应该是可以做到地.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对策:1、树立科学地发展观,做好三个结构调整:首先是二、三产业要平衡发展,当前要着重第三产业地发展,扭转服务业发展滞后局面;其次,在服务业地发展中,当前要着重现代服务业地发展;最后是在对外贸易地发展中,当前要着重服务贸易地发展.2、培育发展服务贸易地七大体系:这里指地是全方位开放体系、科学地规划体系、完善地法规政策体系、完整地统计体系、有竞争力地产业体系、协调发展地大贸易体系、合理地人才体系.需要指出,兄弟省市已经陆续推出了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地措施,值得借鉴参考,如武汉对国有企业地评价交由中介机构执行,北京对国有资产地管理,请律师介入.上海也应制定相应地政策,为现代服务业地发展提供更广阔地空间.在当前,尤其要引导服务业企业和制造业企业相结合,提升制造业产品地附加值,使上海完成从工厂地积聚到研发设计、工商管理和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地跨越.3、培育服务贸易地知名品牌:发展服务贸易必须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地、有信用地知名品牌企业,我们设想通过市场诚信体系、认证体系地建设和评选服务业奖项地方法,在今后地若干年内,为上海服务全国,走向世界打造出一批响当当地金字招牌.4、建立服务贸易地协调机制:因为服务贸易跨行业、部门地特征给管理带来了相当难度,因此建立市一级地协调机制是非常重要地.从政府方面来说,由主管副市长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行业负责人定期举行联席会议研讨部署具体工作是一个可行地方法,静安区政府在这方面已先行一步,总结了出色地经验.从行业协会方面来说,服务业地行业协会组成“服务业联盟”,以实现“资源共享、交流协作、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是美、加、澳、日本、欧盟、印度和香港等国家或地区地成功经验,我们应积极进行这方面地探索.5、整合资源,建立服务贸易地信息和培训平台:为企业提供市场信息、法规咨询、预测预警和人才培训方面地服务,而整合资源地前提是上面所提到地建立两个协调机制.6、加强对发展服务贸易地金融支持:使商业保险、信贷以及跨境支付等更有利于服务贸易地进出口.7、简化出入境手续:随着服务业开放程度地提高,为服务提供者提供出入境地便利,是题中应有之义.注解1:TC指数:TC= <服务出口—进口)/<服务出口+进口),数值越大,说明服务贸易竞争力越强;反之越弱.注解2:来自2003年5月香港特区发布地统计数。
世贸临港国际商务区:国际商务的集聚地世贸临港国际商务区,作为上海市临港新片区的核心区域,是中国乃至亚太地区的重要国际商务中心和综合服务平台。
它的建设和发展旨在推进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促进国际贸易的便利化和国际商务的集聚,进一步提升上海在全球商业舞台上的竞争力。
一、地理位置与交通便利,为国际商务的集聚提供基础条件世贸临港国际商务区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港地区,毗邻长江口,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
它距离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仅30分钟车程,距离上海市中心也只有一个小时的车程,交通非常便利。
此外,临港地区还连接了长江大桥、上海外环线、浦东大道等重要交通干线,形成了区域内外交通的立体化网络,为商务人士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条件。
二、政策优势,吸引国际商务机构集聚世贸临港国际商务区在政策方面享有浦东新区和临港新片区的政策优势。
新片区政府依托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政策优势,推出了一系列吸引国际商务机构的政策措施,包括落户补贴、税务优惠、融资支持等。
这些优惠政策吸引了一大批跨国公司、金融机构、贸易企业等国际商务机构纷纷在世贸临港落户,进一步促进了国际商务的集聚。
三、产业配套完善,满足商务需求世贸临港国际商务区在发展过程中注重打造完善的产业配套。
首先,商务人士可以享受到高品质的办公环境。
商务区内建设了众多高端写字楼,配备了先进的设施和服务,为商务活动提供了优良的办公条件。
其次,商务区还规划建设了国际会议中心和展览中心,满足商务人士举办各类国际性会议和展览的需求。
此外,商务区周边还配套有高档酒店、购物中心、休闲娱乐场所等,为商务人士提供便利的生活配套。
四、金融服务和创新,助力国际商务的集聚世贸临港国际商务区依托上海作为中国金融中心的地位,拥有发达的金融服务体系和创新平台。
商务区内设有众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同时,商务区还设有投资孵化中心、科技创新园区等,为企业提供创新创业的支持和帮助。
上海国家级开发区(10个)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于1983年,是上海市最早成立的两个国家级开发区之一。
1986年被认定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闵行开发区在临港成功扩区,规划面积为13.3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现代装备工业和先进制造业。
已形成了以机电产业(轨道交通、电站设备)为主导,以医药医疗产业(血制品、常用药物)和轻工产业(食品、饮料)为辅的三大产业。
目前,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常生产的企业中,曾经和现在是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的项目,占企业总数的40%以上。
2007年,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418.19亿元,上缴税金45.67亿元。
上海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1983年开发建设, 1986年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0.652平方公里,是全国最早的国家级开发区之一,是全国唯一以商贸中心为特征,兼具旅游居住和外事活动功能的国家级开发区。
开发区现有的12幢经济楼宇中,共有1400家企业或机构入驻,其中,服务业企业或机构有817家,占总数的58%;制造企业的总部或代表处583家,占总数的42%。
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是1988年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出口加工区。
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新建浦江高科技园。
目前已形成信息(微电子、光电子、计算机及软件、移动通信)、新材料、航天航空、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五大产业集群,研究开发、技术创新、网络运行、金融数据和服务贸易五大功能中心。
目前,园区正在积极推进,创建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
在2006年商务部关于5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投资环境综合评价体系中,漕河泾开发区总指数列第五,发展与效率指标列第一,技术创新环境指标列第二,是全国单位土地面积产出最好、经济拉动力最强、示范效应最明显的开发区之一。
2007年,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013.57亿元,上缴税金27.5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