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构成——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31.99 MB
- 文档页数:80
立体构成立体构成的概述立体构成是指在视觉艺术中,通过形状、空间、色彩和光影等元素的组合与组织,创造出具有体积感、深度感和空间感的形象。
立体构成是一种在二维平面上创造出三维空间效果的技巧,通过运用透视原理和其他绘画技法,使观者在二维作品中感受到三维的立体感。
立体构成在视觉艺术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吸引观者的眼球,使他们对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
立体构成可以使平凡的景象变得生动有趣,能够表现出物体的厚度和形体,使画面更加丰富。
立体构成的要素主要包括形状、空间、色彩和光影。
形状是指物体所具有的外形,通过形状的变化可以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空间是指物体存在的范围和位置,通过运用透视原理和比例可以构建出真实的三维空间效果。
色彩是指物体的颜色,通过运用明暗、冷暖色调和色彩的渐变可以使物体具有立体感。
光影是指物体所产生的明暗效果,通过反光和阴影的处理可以使物体看起来更真实、更有立体感。
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是透视原理。
透视是一种可以模拟人眼视角的绘画方法,通过运用透视原理可以使平面的物体在画面中呈现出三维的立体感。
透视分为线性透视和空间透视。
线性透视是指通过运用水平线、消失点和边缘线等手法来表现物体的远近与大小关系,使画面中的物体具有透视感。
空间透视是指通过模糊和虚化远处物体,强调近处物体的清晰和细节,使画面呈现出真实的三维空间效果。
立体构成的技法包括近大远小、前后重叠、远近变化、明暗对比等。
近大远小是指近处物体较大,远处物体较小,通过这样的呈现方式可以模拟出远近的距离感。
前后重叠是指物体之间的重叠关系,通过重叠可以表达出物体之间的距离和位置。
远近变化是指远处物体较模糊、较暗,近处物体较清晰、明亮,通过这个变化可以表现出真实的景深。
明暗对比是指通过光影的处理,突出物体的明暗效果,使物体看起来更有体积感。
在实践中,立体构成被广泛应用于绘画、雕塑、建筑和设计等艺术领域。
立体构成不仅在传统的绘画作品中有所体现,而且在现代的设计和数字艺术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立体构成概述范文立体构成,也称三维构成,是指在平面上通过线条、形状、颜色和纹理等各种元素的运用,使物体在空间中呈现出立体感。
它是视觉艺术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不仅适用于绘画和雕塑,还适用于建筑、室内设计和产品设计等领域。
立体构成的基本原则是透视。
透视是一种视觉效果,通过线条的遥远融合和收缩来表现远近距离的关系。
在立体构成中,透视是通过线条、形状和舞台设计来制造虚拟的深度和空间感。
通过运用透视,艺术家可以创造出具有深度和立体感的画面,使观众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立体构成中,线条是一个重要的元素。
艺术家可以使用不同方向、长度和厚度的线条来创建立体感。
水平线和垂直线可以表达物体的高度和宽度,斜线可以表达物体的深度和远近。
线条的交错和穿插也可以创造出层次感和空间感。
此外,线条的使用也可以形成运动感,使画面更加生动和有趣。
形状也是立体构成中的关键要素。
不同形状的运用可以创造出立体感和空间感。
艺术家可以利用形状的大小、形态和位置来表达物体的远近关系。
通过使用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基本形状,配合透视和线条的运用,可以创造出具有立体感的画面。
颜色是立体构成中的另一个重要要素。
通过使用明暗对比和色彩的变化,艺术家可以表达物体的立体感和体积感。
明亮的颜色通常可以使物体更突出,深色则可以使物体看起来更接近。
通过对颜色的运用,可以创造出明暗对比、光影效果和阴影的效果,从而增强画面的立体感。
纹理是立体构成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使用不同的纹理效果,艺术家可以创造出立体感和质感。
光滑的纹理通常表现为物体的平滑表面,而粗糙的纹理则可以表现为物体的立体感和质感。
通过对纹理的运用,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和真实。
除了以上提到的元素,光影效果和阴影也是创造立体构成的重要手段。
通过使用光影效果,艺术家可以模拟出室内和室外的光线,使画面更加真实和有立体感。
阴影则可以通过投射和高光来强调物体的形状和立体感。
总结来说,立体构成是通过线条、形状、颜色、纹理、光影效果和阴影等元素的运用,使画面呈现出立体感的一种视觉效果。
第一章 立体构成概述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形态概述及基本要素章节导读 立体构成是科学体系的设计思维训练,它既具有抽象思维,又具有形象思维,还具有形象的具体表现。
它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认识造型世界,从形态、空间、材料、结构、心理、审美等各方面进行探求;是使用各种基本材料,将造型要素按照美的原则组成新立体的过程。
这一章我们将讲述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带大家初步认识立体构成。
第一节 概述 立体构成也称为空间构成,是运用一定材料、以视觉为基础,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在一起的构成方法。
他是在20世纪20年代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内首次开设三大构成课的基础上经过改进和发展创立起来的。
如今的立体构成是在包豪斯关于立体形态、空间、材料、结构等研究的基础上,在各种艺术流派的影响下,发展而成的一门研究空间立体形态及其实现手段的造型设计基础课程。
一、立体构成的概念 立体构成是指立体形态的设计、制作方法,是研究空间立体造型的专业学科,是进行立体设计的专业基础,也是研究空间立体关系的学科。
立体构成的过程是一个从分割到组合或从组合到分割的过程,任何形体可以还原到点、线、面,又可以从点、线、面再构成任何形体。
所以,点、线、面的观念是立体构成最基本的观念。
这种观念受到科学观念的影响,即受到“任何物体可还原到最基本的程度,又可以重新把这些已还原的基本粒子组构成满足人们生存进步需求的新的物体”这种观念的影响。
立体构成的起源Bauhuas(包豪斯)是1919年在德国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
格罗皮乌斯著名建筑家设计理论家现代主义设计现代建筑奠基人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最具有开拓性的就是提出了通过系统三大构成的教学作为基础绘画教学向设计教学转行的课程。
包豪斯的立体构成教学依照荷兰风格派所主张的“一切作品都要尽量简化为简单的几何图形”的观点来开展教学。
蒙德里安绘画 里特维尔德的红蓝椅施罗得住宅包豪斯理论1.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2.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3.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
(起步)1.立体构成的起源(2009-05-06 19:30:57)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起源于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
包豪斯设计学院于1919年在德国成立。
由于1932年遭纳粹党迫害而被迫关闭,老师流亡他国。
但仅仅13年的时间竟培养出一批在各个设计领域中领先的设计人才。
包豪斯宣言的第一句话就是“建筑师、艺术家、画家们,我们一定要面向工艺”,包豪斯的教学计划也是用这个精神来指导的。
在各个阶段都要训练每个学生用手和用脑,并且要二者统一的能力,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对各种材料的性能和工艺加工的技能获得个人体验,从而培养学生设计能力,以达到符合工艺的要求。
包豪斯第一次把不可靠的感觉变成科学及更改的视觉法,开创了理性艺术设计的先河。
崭新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教育思想使包豪斯成为现代构成设计的发源地。
目前世界上的设计教育通行的专业基础课就是包豪斯首创的。
这个基础艺术课的结构,是把对平面和立体结构的研究、材料的研究、色彩的研究三方面独立成体系,使视觉教育第一次牢固地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而不仅是基于艺术家个人的、非科学化的、不可靠的感觉基础上。
基础课其实是一次洗脑的过程,通过理性的礼堂训练,把学生入学前的所有视觉习惯洗掉,代以崭新的、理性的视觉规律。
利用这种新的规律,来启发学生的潜在才能和想像力,并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能够创造出崭新的造型及真正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才。
基础课的训练最终的目的是设计,而不是把训练本身当作目的。
训练的方法是理性的分析,而不是任意的、个人的自由表现。
在立体构成教学中注重对材料、肌理和形态对比的研究,让学生发现和表现形形色色的对比关系,如物体的大小,线的曲直,肌理的光滑粗糙,色彩的坚硬感与柔软感等等。
体验材料的视觉、触觉的效果和物理性能,并以纸板等材料进行构成教育的方法。
让学生在不考虑任何附加条件的情况下,研究材料的空间美感变化,从而奠定了立体构成的基础,使之成为世界设计类教育中至今必修的课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