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5圆:圆的面积》优质课导学案_1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5圆:圆的面积》优质课导学案_1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5圆:圆的面积》优质课导学案_1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5圆:圆的面积》优质课导学案_1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五单元67---68页。

教学内容分析:

圆的面积是学生认识了圆的特征、学会计算圆的周长以及学习过直线围成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以前所学图形的面积计算都是直线图形面积的计算,而像圆这样的曲边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到,所以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教学关键之处在于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动手操作、计算验证,自主探索、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并能灵活应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本课的教学应紧紧围绕“转化”思想,引导学生联系已学知识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知识中分析、研究、归纳,从而完成对新知的建构过程,建立数学模型,培养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学生情况分析:

小学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很大程度属于直观几何的学习阶段,而几何本身比较抽象的。本节内容学生从认识直线图形发展到认识曲线图形,又是一次飞跃,但从学生思维角度看,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这一学段中的学生已经有了许多机会接触到数与计算、空间图形等较丰富的数学内容,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归纳、类比和推理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具有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所以在教学应注意联系现实生活,组织学生利用学具开展探索性的数学活动,注重知识发现和探索过程,使学生感悟转化、极限等数学思想,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沟通圆与其它图形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渗透极限、转化、以直代曲等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深入思考的良好思维品质,锻炼学生面对困难勇于克服、弃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书、8等份圆学具、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预设(一)1、师:同学们,你们还有8个月就小学毕业了,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神秘的礼物,你们想要吗?(生答:想要)

2、师:在送礼物之前,请同学们先回答我一个问题:你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那么我们刚认识的圆是平面图形吗?(生:是)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3、出示礼物,课件出示螺蛳粉。

师:螺蛳粉是我们柳州最出名的美食了,2012年9月29日还在柳州国际会展中心广场举办了柳州万人同品螺蛳粉活动。我们一起去看一下。

师:我和小侄女当时也在现场,在活动现场,小侄女问我:这口锅有多大?

请同学们帮我解决:这口锅是什么形状的?如果要知道锅有多大。是求锅的什么?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圆的面积。(板书:圆的面积)

【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的伊始就用这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来导入新课的学习,既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为后面圆面积的学习奠定基础,更可以让学生从课堂上涉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4、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什么是圆的面积啊?

生:圆的大小就是圆的面积。

师:就是说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就是圆的面积。那怎么求圆的面积呢?(学生沉默)大家好像遇到了困难,请你在大脑中搜索一下,以前我们研究一个图形的面积时,用到过哪些好的方法了?

二、用转化思想,推导公式。

1、回忆以前所学平面图形的推导过程。

(1)师: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在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是怎么做的?

生回答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割补的方法)

(教师用幻灯片演示推导过程)

(2)通过回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你发现了什么?

(发现是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出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分析,公式推导过程就是将要学的图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接着帮助和指导学生思考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既充分利用教材,又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3)师:今天我们可不可以也用这种方法,将圆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它的面积计算公式呢?同学们,你们觉得可不可以?(生:可以)【设计意图:开放性的设问,促发学生从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检索有关的知识,去多方面的解决新问题。以旧引新,可促进学生知识的系统化。】

2、小组合作,探究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1)师:在同学们的桌面上,老师为你们每两人一小组准备了一个圆,并且把这个圆等分成了8份,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动手剪一剪,用这8等分拼一拼,看你能把这个圆拼成什么图形?开始吧。

(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动手操作,教师参与小组内的讨论)

(2)小组汇报讨论结果,上台展示。

师:谁能告诉老师你们小组把圆转化成了什么图形?

生1:我们小组把圆转化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师:还有拼成其它图形的吗?)

生2:我们小组把圆转化成一个近似的三角形。

生3:我们小组把圆转化成一个近似的梯形。

师:大家真了不起!把圆转化成了这么多近似的图形。

同学们经过大家的努力把圆转化成近似长方形、近似三角形和近似梯形。

(3)师课件出示8等份圆拼成的图形,让学生对比自已拼成的图形,并观察回答问题。

师:老师这也有一个圆,我把这个圆平均分成8份,也把它拼一拼,老师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4)师:问题1:这是一个标准的平行四边形吗?(生答)为什么?(生答)哪你觉得在“平行四边形”前面加上什么词比较合适?(生答:近似)问题2:我们把圆转化成了平行四边形,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生回答:形状变了,面积没有变。

师展示16等分、32等分…转化后的图形,让学生观察?

过渡语:同样是一个圆,我把它等分成16份,又拼了一下,拼成了?(生答)还是这个圆,如果把它等分成32份,拼在一起,拼成了?(生答)

师:如果将圆等分的份数越多,会越来越接近什么图形?(伴随课件出示学生回答)

生: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

3、观察探究,圆面积公式推导。

师: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分析,拼成的长方形与圆的关系,讨论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圆的面积与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2)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有什么关系?

(3)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

(4)如果圆的半径是r,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出示“圆周长的一半”提问:这部分是什么?(生答:圆周长的一半)变成了长方形的什么?(生答:长方形的长)即时板书

出示“圆的半径”提问:这又是什么?(生答:圆的半径)变成了长方形的什么?(生答:长方形的长)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发现圆的面积与拼成长方形面积的关系,圆的周长、半径和长方形的长、宽的关系,并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师:我们知道长方形的面积=长×宽,结合上图(课件)想一想:圆的面积等

于什么呢?

生:圆的面积=πr×r(课件展示)

师:我们知道两个r相乘也可以写成r2。所以πr×r=πr2。(课件展示)

师: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的面积公式就是S=πr2。

4、现在大家同桌互相说一说,写一写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与计算公式。

【设计意图:经过同桌之间互相说推导过程,加深学生对推导过程的理解。】

三、巩固新知,应用拓展。

1、师:孩子们,如果我们要计算一个圆的面积,必须要知道什么条件?

生:需要知道圆的半径。

师:如果题中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圆的半径,那么怎样来求圆的面积呢?

2、自学68页例1。教师出示例1幻灯片。

(1)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集体订正。

(3)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要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半径这个条件,当题中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时,应先求出圆的半径,再求圆的面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善于举一反三的能力。】

3、柳州万人同品螺蛳粉活动使用的“天下第一锅”螺蛳粉大汤锅半径达8米的,这口锅有多大?你能解决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师:孩子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在这节课上你学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运用转化的思想,把圆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

推导出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还利用它解决了身边的数学问题,希望大家能把

今天的所学所得运用到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课后,大家可以寻找生活中的

一些圆形物品,自己想办法算出它们的面积。

【设计意图:提高在生活中用圆面积计算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圆的面积

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2

C= r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

所以:圆的面积=圆周一半×半径

S=πr×r

S=πr2 宽= r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_ 解决问题导学案

第2单元百分数(二) 田墩中心小学何龙 第5课时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 1.能灵活地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填一填。 打几折就是()是()的()。 五折就是(),也就是(),表示( )是()的()。 六成就是(),表示( )是()的 ()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例5. 2.理解题意。 (1)“打五折销售”就是()。 “满100元送50元”就是在总价中取整百元部分,每个100元减去()(2) 元,不满100元的零头部分不优惠。 3.解决问题。

三、课堂达标 1.填一填。 (1)富民超市12月的营业额中应纳税部分按5%缴纳增值税1500元,富民超市12月的营业额中需纳税的是()元。 (2)晶晶把2000元存入银行,定期2年,年利率是4.68%,到期后可得利息()元,一共取回()元。 (3)国家规定个人发表文章,出版图书获得的稿费超过4000元的部分,要按照14%缴纳个人所得税,是指()的14%。 (4) 王叔叔在一次摸奖中获2000元奖励,但向工商部门交付了460元,这460元叫作();税率为()。 (5)一件毛衣打六折销售,比原价便宜了( ) % (6)一种商品八折出售,售价是原价的()%。 2.商店出售一种DVD,原价是400元,现在八折出售,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3.李大爷的一块农田去年种水稻,产量是1000千克,今年该种新品种后,产量比去年增产三成,今年的产量是多少千克? 4.赵叔叔购买“中国邮政贺卡有奖明信片”获得一等奖,奖金是5000元,根据税法规定他应按照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赵叔叔实际可以获得奖金多少元? 四、拓展练习

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1单元负数第1课时认识负数 环节学案 自主 学习 探究新知 1.读出下列各数,并说说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4 7 5 4 -0.3 -230 2.长沙春节那天的温度是五摄氏度,写作()℃;同一时间,哈尔滨的 温度是零下二十摄氏度,写作()℃。 3. 0是正数还是负数? 质疑 探究 知识点:正、负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1.读下面的数,并将它们归类。 +4 -3.7 500 +9.8 - 10 1 7 20 25.9 -301 0 正数: 负数: 2.说说下面的数表示的意思。 (1)冰箱冷冻层的温度是-15℃。 (2)海口某日的气温是13 ℃。 3.下面是小军家某日的生活开支情况,读一读下面各数,并将表格补充完 整。 实践 应用 一、随堂练习 1.填空。

(1)1月北京白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五摄氏度,记作()℃;夜晚的平均温度是零下四摄氏度,记作()℃。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2.读下面的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8 5.6 -0.9 -20 -31 0 -92 2 1 - 13 1 101 3.选择。 (1)有6个数:-5,0,2.13,-0.3,31,4,其中正数有()个。 A.1 B.2 C.3 D.4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是正数 B.0是负数 C.自然数都是正数 D.0既不是负数,也不是正数 二、拓展练习 学校对五年级男生进行仰卧起坐测试,规定每分钟做到28个及以上为达标,超过28个的用正数表示,不足28个的用负数表示。 上面的同学中,做得最多的做了()个,做得最少的做了(),没有达标的同学有()人。 自我 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的问题是: 第2课时在直线上表示数 环节学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第1课时认识负数

第2课时用数轴表示正负数 编写人贾经蓉

(2)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 如果从起点分别到1.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探究二: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 1、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4 、1 、-2 、2.5、 -0.5 、1.5 【合作互助学】 1、小组讨论: (1)数轴上数的大小排列有什么规律?进行比较:-4与-2的大小。 (2)比较负数大小时应注意什么? 2、全班交流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结论:负数都比0 ,正数都比0 ,负数都比正数 。 【评价提升学】 1、我会填空。 (1)在一条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 到 的顺序。 (2)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 边,也就是负数都比0 ,而正数比0 。负数都比正数 。 (3)比大小。 -8( )0.8 -6( )6 0( )-3 -81( )-9 1 2、我会判断。(对划“”√,错划“×”) (1)在0和-1之间没有负数。 ( ) (2)-9>-10。 ( ) (3)-6.5在-5和-6之间。 ( ) 3、我会连线。(将字母与对应的数字连线) 5、应用拓展 (1)动手实践题:记录小组同学的身高和体重,以平均身高体重为标准记为0m 或(0kg )。超过的记为正数,不足的记为负数,然后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2)某商店1 月份营业额为100 万元,2 月份营业额为130 万元,比1 月份增长( )%。3月份营业额为90万元,比1月份减少( )%,称为负增长,也可以记为增长-10%。4 月份营业额为95 万元,比 、 和 ,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 轴。 笔记二: 利用数轴比较 数的大小 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 到 的顺序。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分数乘整数 班级________ 小组名 _______ 姓名________ 小组评价_______ 教师评价_______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示意图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运用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培养观察推理的能力。 学习重点:分数乘整数的简便算法。 学习难点:分数乘整数的算理。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自学课本第2、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复习和自主学习部分,并总结规律方法。更多免费资源下载 课件|视频|试卷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带★的题可选做。 课前热身 1.(自学课本P2---P3页) 2.想一想,填一填 (1)5+5+5+5=( )× ( ) 表示( )个( )相加。 (2)1.2+1.2+1.2+1.2+1.2=( )×( )表示( )个( )相加。 (3)13 + 13 + 13 +1 3 =( )×( )表示( )个( )相加。 自主学习 1.看图填空。(细心观察,认真思考,仔细推理并发现其中的规律性。) (1) ( )+ ( )+ ( )= ( )×( )=( ) (2) ( )+ ( )+ ( )+( )= ( )×( )=( ) 我发现: (1)以上两个加法算式的特点是( )。 (2)几个相同( )数的和,可以改写成( )算式。 合作探究(自学课本第2页后,仔细观察示义图,列出算式,认真思考,你认为哪种方法好,再 尝试算一算,最后在组内讲解计算过程并探讨出计算的方法)

例1 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 2 9 个,3人一共吃多少个? 我发现: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 )意义相同,都是求( )的简便运算 想一想: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怎样算才能使计算简便? 我发现: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例2 1桶水有12升。3桶共有多少升 ?12 是多少升?1 4 是多少升? 想一想:整数乘分数与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相同吗? 我发现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 ) 学以致用 1.填空 (1)4 15 ×4 表示( )或表示( ) (2)4个1 5 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可列式为( )。 2.计算 215 ×4= 3×59 = 8 ×5 18 = 3.列式计算 (1)6个718 相加的和是多少? (2)3 7 的5倍是多少? 4.解决问题 (1)一辆汽车每分钟行6 5 千米,这辆汽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用12个边长分别是3 4 dm 的正方形卡片可以拼成多少个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它们的周长是 多少? 整理学案:

2019-2020年六年级下册数学同步学案及答案

一、动脑思考,认真填写(共22分,每空2分) 1. 五百八十亿三千零六万写作( ),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记作( )。 2. 桌子上有一个不透明的盒子,盒子里装有大小、形状相同的红球6个,白球4个, 摸出一个球,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30次,摸出( )球的可能性大。 3. “比德文”电动车属于家电下乡补贴品牌,每购买一辆“比德文”电动车,国家补 贴电动车售价的13%,李淼要购买一辆售价为2500元的“比德文”电动车可节省 ( )元。 4. 一个圆柱削去6dm 3,正好削成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这个圆锥的体积是 ( )。 5. 手工课上,王强把一个长方体木块恰好截成两个正方体木块,这样表面积增加了 6.4 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木块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 6. 10个人合租一艘船,如果租船的人再加5个,平均每人所花的租金就减少1元,则 租一艘船的租金为( )元。 7. 商场里现有奶糖、酥糖和水果糖各50千克,按1 :2 :5的比例混合成什锦糖。最 多能混合成什锦糖( )千克。 8. 已知1÷A =0.0909……; 2÷A =0.1818……; 3÷A =0.2727……; 4÷ A =0.3636……; 那么9÷A 的商是( )。 9. 右图表示的是教育专线公交车从A 站到B 站到终点C 站以及返回时路 与 时间的关系。去时在B 站停车,而返回时B 站不停,去时的行驶速度 为 每分钟600米。那么此公交车往返时的平均速度是每分钟( ) 米 二、仔细审题,正确判断(共5分) 1. 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扩大为原来的2倍,高缩小为原来的12 ,圆锥的体积不变。……………………( ) 2. 一个圆有无数条半径,并且所有的都相等。………………………………………………………………( ) 3. 正方体骰子的六个面上分别写有1~6六个数字,掷一次骰子一定能得到数字“6”。………………( ) 4. 一种商品先降价20%,过了段时间又涨价20%。这两个20%的单位“1”相同。…………………… ( ) 5. 小玲用20分钟的时间做计算题,她平均做一道题的时间和做题的数量成正比 例。………………… ( ) 三、精心比较,对号入座(共10分) 1. 把5件相同的礼物全部分给小朋友,使每个小朋友都分到礼物,分礼物的不同方法一共有( )种。 A 、3 B 、4 C 、5 D 、6 2. 一个棱长为2厘米的正方体,如右图挖掉一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后,它的表面积( )。 A 、比原来大 B 、比原来小 C 、不变 D 、在能确定 3. 大圆的半径正好是小圆的直径,那么大圆的面积是小圆面积的( )倍。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学案

6.1.1 负数的认识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结合现实情境理解负数的具体含义,学会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生活中见过负数吗?它有什么含义呢? 二、自主探究 1.感知负数。 (1)-3℃和3℃表示的意思一样吗?请在温度计中表示出来。 我的结论: ①-3℃表示,3℃表示; ②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反; (2)0℃表示什么意思? 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线。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正号可省略不写。 2.认识正负数

(1)2000.00表示。 “500.00”与“-500.00”意义相同吗? 我的想法:。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什么是正负数吗? 。 (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线。 (3)你能试着把数分一分类吗? 3.做一做 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并填入相应的圈中。 三、课堂达标 1.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126℃,记作_______℃,夜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150℃,记作_________℃。 2.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米,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可以记作__________;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它的海拔高度应记作___________。 3. 自评师评

6.1.2 直线上的负数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体会直线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逐步建构数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在活动中探究直线上表示正负数的方法,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填一填。 (1)一辆公共汽车经过某站台时有12人上车,记作()人;7人下车,记作()人。 (2)阳光小学今年招收新生300人,记作+300人,那么-420人表示()。 (3)升降机上升3.5米,记作+3.5米;-4米表示()。 二、自主探究 1.认识直线上的数。 ⑴出示例3图。 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我的发现:。 (2)如何在直线上表示他们的行走的距离和方向呢?你准备怎么画? 我的想法:以为起点,向为正,向为负。原点处表示的位置,方向表示向东,一个单位表示1m。 2.感知直线上数的变化 (1)在数轴上表示分数和小数,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想法。 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如果从起点分别到1.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2019年春季学期XX小学 导 学 案 科目:数学 年级:六年级 授课教师: XXX 日期:二0一九年三月

目录 第一单元:负数的认识 (8) 第二单元:1、百分数(二)折扣与成数 (9) 2、百分数(二)税率与利率 (12) 第三单元:1、《圆柱的认识》 (15) 2、圆柱的表面积 (17) 3、圆柱的体积 (19) 4、圆锥的体积 (22) 第四单元: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5) 2、解比例 (27) 3、正反比例的量 (29) 4、比例尺 (33) 5、用比例解决问题 (38) 第五单元:数学广角 (42)

xx小学导学案

(2)教师:像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收入与支出这样表示两种相反意义 的量,生活中还有许多。你能举出这样的实例吗? 预设:水面上升2米、下降2米;乘车时上客5人、下客6人;货物运 进200吨、运出150吨…… (3)我们怎样来表示像这样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呢? 教师:为了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需要用两种数。一种是我们以前学 过的数,如3、500、4.7、,这些数是正数;另一种是在这些数的前面添 上负号“-”的数,如-3、-500、-4.7、-等,这些数是负数。那么0是什 么数呢?(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线。) (4)基本练习(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2题) 请学生独立思考,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并填入相应的圈中。 【设计意图】在具体生活实例中让学生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认识正 数、负数,初步建立正数、负数的概念。同时在出示的负数中有-7、-5.2, 让学生感知负数中有负整数、负分数和负小数。 读法。 四、达标检测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还有好多时候要用到正数、负数,让我们一起接着看一 看! 1.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2)看了这些信息,你有什么感受?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温度和夜间的平 均温度相差多少度? 2. 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5题。 学生独立练习。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汇总

六年级数学导学案授课人:授课时间: 课题:数的认识(一)课型:复习课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系统掌握整数、小数、分数、倒数、百分数的意义。 2、我能熟练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小数数位顺序表,并能正确熟练读和写这些数。 3、我能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熟练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互化。 【学习重点】 系统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意义,正确读写整数【学法指导】 通过小组讨论、自主学习解决学习中存在问题。 【知识链接】 一、我们学过的数有哪些?看书中76页的插图,说说这些数的具体意义。 二、什么是整数?整数包括哪些数? 三、说说小数的分类?什么是循环小数? 【自主学习】 1、分数可以分为()分数和()分数,真分数 ()1,假分数()1.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2、2的分数单位是( ),它含有( )个这样的分25 数单位,再添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合数,它减少(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成为最小的质数。3、( )个0.1是1,( )个0.01是0.1。2.94里面有( )个百分之一。 4、(1)读出下面各数。 52000803100读作: 73008004读作: 0.0034读作: (2)写出下面各数: 五万六千三百四十二 四十又十二分之七 5、把84000000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万,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 )亿。 6、比较下面两个数的大小。 -7○ -5 1.5○ 0○-1.5 -3.5○3.5 52 ○ 4919 ○ ○ 987○897 3.025 ******** ○3.25

六年级数学导学案 授课人:授课时间:姓名:

2019部编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课堂同步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课堂同步导学案 第1课时分数乘整数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示意图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运用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培养观察推理的能力。 学习重点: 分数乘整数的简便算法。 学习难点: 分数乘整数的算理。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自学课本第2、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复习和自主学习部分,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带★的题可选做。 课前热身 1.(自学课本P2---P3页) 2.想一想,填一填 (1)5+5+5+5=()× ( ) 表示()个()相加。 (2)1.2+1.2+1.2+1.2+1.2=()×()表示()个()相加。 (3)1 3 + 1 3 + 1 3 + 1 3 =()×()表示()个()相加。 自主学习 1.看图填空。(细心观察,认真思考,仔细推理并发现其中的规律性。)(1) ()+ ()+ ()= ()×()=()(2)

( )+ ( )+ ( )+( )= ( )×( )=( ) 我发现: (1)以上两个加法算式的特点是( )。 (2)几个相同( )数的和,可以改写成( )算式。 合作探究(自学课本第2页后,仔细观察示意图,列出算式,认真思考,你认为哪种方法好,再尝试算一算,最后在组内讲解计算过程并探讨出计算的方法) 例1 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 2 9个,3人一共吃多少个? 我发现: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 )意义相同,都是求( )的简便运算 想一想: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怎样算才能使计算简便? 我发现: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例2 1桶水有12升。3桶共有多少升 ?12 是多少升?1 4 是多少升? 想一想:整数乘分数与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相同吗? 我发现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 ) 学以致用 1.填空 (1) 4 15 ×4 表示( )或表示( ) (2)4个1 5 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可列式为( )。 2.计算 215 ×4= 3×59 = 8 ×5 18 =

六年级数学上册 4.4 确定起跑线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 4.4 确定起跑线导学案(新 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了解椭圆式田径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跑道起跑线的方法。 2、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切实体会到探索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是通过对跑道周长的计算,了解田径场跑道的结构,能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确定起跑线的问题。 2、难点是确定每一条跑道的起跑点。 【学法指导】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了解田径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跑道起跑线的方法。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复习:完成下面填空题。

1、一个圆的直径是8cm,半径是()cm,周长是()cm。 2、一个直径为20米的圆形荷花池,占地()平方米;小明每天早晨坚持锻炼身体,沿着它跑5圈,一共跑()米。 3、图中是两条半圆形的跑道,两个小朋友从起点出发,到达终点时,走的路程是 m。走的路程是 m。 二、探索新知 1、小组讨论:田径场上,为什么100米跑运动员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而400米跑运动员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分析:因为100米跑道是( ),而400米跑道是(),而且越靠里面,每一圈就(),但终点却是相同的,由于每条跑道的长度不同,如果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外圈的同学跑的距离长,所以外圈跑道的起跑线位置应该往前移。所以400米跑运动员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 2、阅读课本75页主题图,了解400m跑道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数据。 3、整理获取的数据,通过交流讨论明确以下信息: (1)、每圈跑道的长度等于。(2)、各条跑道直道长度。(3)、两个半圆形跑道合在一起就是。(4)、所以每圈跑道的长度可以用加来计算。 4、阅读课本76页主题图。(1)、根据课本提供的数据,动手计算各条跑道的半圆形跑道的直径、两个半圆形跑道的周长以及跑道的全长。填写在课本P76表格里。(可以使用计算器,也可以按照你发现的规律进行计算)(2)、计算出相邻跑道长度之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解决问题的策略》1【含答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1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假设”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并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当假设与实际结果发生矛盾时该如何进行调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二、学习研究 §学习活动一: 1、在5个小杯里装满果汁,正好是80毫升。每个小杯可装多少毫升? 2、在一个大杯和5个小杯里装满果汁,正好是80毫升。每个小杯可装多少毫升? §学习活动二: 在一个大杯和5个小杯里装满果汁,正好是80毫升。已知每个 小盒杯容量是大杯的,每个大杯和小杯的容量各是多少?13我这样整理:(可以画一画) 我这样解答:

我这样检验: 三、课堂检测 1.光头强去电子市场购买了36个U 盘和1个移动硬盘,容量共300G 。一个U 盘的容量只相当于一个移动硬盘的 。你知道他买回的每个U 盘和移动 112硬盘的容量各是多大吗?2.光头强去电子市场购买了36个U 盘和2个移动硬盘,容量共300G 。一个U 盘的容量只相当于一个移动硬盘的 。你知道他买回的每个U 盘和移动 112硬盘的容量各是多大吗?3.熊大去电子市场购买了4个U 盘和1个移动硬盘,容量共240G 。一个U 盘的容量与一个移动硬盘的比是1:8。你知道他买回的每个U 盘和移动硬盘的容量各是多大吗? 四、课外挑战 光头强去电子市场购买了36个U 盘和2个移动硬盘,容量共270G 。一个移动硬盘的容量只相当于一个U 盘的。你知道他买回的每个U 盘和移动92

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负数)

第一单元(负数)

舱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 21℃,非常适宜宇航员工作。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 在 _______________方面表现很好,在__________________方面表现不够好, 今后要注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体表现(☆☆☆ ☆☆)。 签名: 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 科目数学课题圆柱的认识总课时数 3 课型新授课班级六一执教教师 学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的底面及其直径和半径,圆柱的高,圆柱的侧面积及它的展开图。 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并掌握它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 难点:1.建立空间观念。2.弄清圆柱侧面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自主探究 学案设计修改意见栏 一、学生自行看课本。 1、圆柱由哪些部分组成? 2、圆柱有几个底面?几个侧面?几条高? 3、你能说出圆柱的特征吗? 4、长方形或正方形沿一条边旋转会形成不同的圆柱体,不妨自 己一试。 二、同桌互说P11做一做。 三、找一个圆柱 1.感触一下圆柱的面。(1)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么特点。 (2)用笔画一画,上下底面积有什么特点。 (3)用双手摸侧面。 2.明确: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两个完全相同 的两个圆。 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圆柱的高。出示高、低不同的两个圆柱。 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 使学生明确: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解比例》导学案

第4单元比例 第4课时解比例 【学习目标】 1. 理解什么叫解比例,掌握灵活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2.能够应用解比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想一想,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2.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①6:10和9:15 ②20:5和4:1 ③5:1和6:2 二、自主探究 1.自读课本例2并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我们可以知道:模型的高:实际塔高= : (2)设模型高x米,引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比例x:320=1:10。 (3)想一想,如何把这个比例式变为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并求出未知数的解。 小组讨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例改写为: (4)试着解出这个方程。 2.能不能用学过的方法检验一下? 3.小结: 通过例2的学习,想一想,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根据将比例式转化成已学过的简易方程,然后再解简易方程即可。 4.试一试:

三、课堂达标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使比例式成立。 8:6=4.6:() 6.3:()=5:9 ():4 5 =3: 3 2 45:7.5=(): 2 3 2.解比例。 3.中午,太阳当头照。小明身高1.5m,他的影子长0.5m。一棵松树的影子长10m,它的高度是多少米呢?

后序: 亲爱的朋友,你好!很高兴和你再次相遇。满足您的需求,能够帮到你是我最大的快乐。愿在知识的海洋里,你我携手共同进步。请您阅读此文章后,对该文档进行点赞或留言。文档如有不妥或需改进的地方,请您告诉我,我将尽快更新或完善,以便更好的提高文档质量,为您服务。在此我深表感谢!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你的宝贵意见,是我前进的方向。其目的是文档能给您提供一份参考,哪怕只是一点点,我也倍感欣慰。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愿你我相伴。共同欣赏沿途的风景,走向美好的未来。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大纲要求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大纲要求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圆面积的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各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位置 一、教学内容 1.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 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三部分: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和倒数。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会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2.理解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会应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3.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4.会运用分数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由三节组成,各节内容的编排体系及其内在联系如下图所示。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会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3.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 4.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第四单元圆 一、教学内容

春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500.00 ”与“ -500.00 ”意义相同吗? 我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什么是正负数吗? 第一课时负数的认识 【学习目标】 1. 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 结合现实情境理解负数的具体含义,学会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 生活中见过负数吗?它有什么含义呢? (2)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线。 (3) 你能试着把数分一分类吗? 3.做一做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并填入相应的圈中。 4 1 -7 2.5 y Q -5.2 r W J —J 正戴负数 二、自主探究 1. 感知负数。 (1)-3 C和3 C表示的意思一样吗?请在温度计中表示出来。 我的结论: ①-3 C表示______________ ,3 C表示________________ ; ②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反; (2)0C表示什么意思? 0C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线。0C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 常在数字前加“-”(负号)。比0C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 +”(正号),一般情况下正号可省略不写。 1. 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126C,记作_____________ C,夜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150C,记 作__________ C。 2. 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米,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可以记作 ____________ ;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它的海拔高度应记作___________________ 。 3. 0500 12:00 13^)0 14:00 伦戟已禁北京东京患堆 与」匕京时间帽比.东京时间早4小时,足为州时:巴蝦时间晚了卜小时*记为n 北京时同为标准*表示出算 他时区的对册 悉圮时闸: ________ 伦敦时冏h _______ 第一单元 2. 认识正负数 (1)2000.00 表示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位置(一) 学习内容:教材第2页例1 学习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一、自学 1、自学教材第2页例1,在座位图上标出张亮。 2、用(2,3)表示张亮同学的位置,这个数对(2,3)表示什么含义? 3、王艳的位置在第()列,第()行;赵强的位置在第()列,第()行。 二、研学 1、用(2,3)表示张亮同学的位置,同样了可以用(,)表示王艳同学的位置,用(,)表示赵强同学的位置。 2、可以用有顺序的两个数组成数对表示出一个确定的位置,在用数对表示位置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3、讨论,并说出理由。 赵强说:孙芳的位置可以用数对(3,1)表示;王艳说:孙芳的位置可以用(1,3)表示。他俩谁说得对?表示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 思考: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你觉得应该采用一个什么样的办法? 三、导学 1、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是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前往后数。 2、书写格式:要用括号把列数与行数括起来,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写个逗

号,把两个数隔开。 3、用数对表示位置时,一般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 四、活学 1、完成“做一做”,说说你亲身体验到的确定位置的例子。 2、在教室里找一找,说一说,并填一填。 ①我的位置是(,),表示的是第()列第()行;我的好朋友()的位置是(,),表示的是第()列第()行。②写出下面数对表示位置的同学。 位置是(5,3)的同学是();位置是(3,3)的同学是();位置是(5,2)的同学是();位置是(4,3)的同学是();位置是(2,2)的同学是();位置是(4,1)的同学是(); 五、测学 1、如果张华的位置是(4,2),表示的是第4组第2个位置,那么小平的位置是(3,1),表示的是();小新的位置是(2,3)表示的是()。 2、下面是小芳班上的座位表。 小红小梅小兵小斌小杰 小明小浩小林小青小健 小芳小燕小花小桃小慧 小霞小军小强小冬小芹 小英小波小玲小春小娟 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 小花在第()组第()个位置上,可以用数对(,)表示;小健在第()组第()个位置上,可以用数对(,)表示。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学案全集

小学六年级数学“学案”使用说明 “学案”教学是我旗在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结合我们的实际,广泛研讨论证后形成的具有翁旗特色的教学模式。“学案”是学案教学的载体,是师生研讨的平台,它使用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的成败,现将学案的使用作简要说明。 一、“学案”的设计理念。 “学案”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明确学生有效学习有赖于教师有效设计。“学案”的设计,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其核心是:根据学生的有效学习的需要,以及班级授课的特点,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 二、“学案”设计的特点。 根据学习目标创设情景,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独立看书、自学、思考、探究,使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对教材首先有一个初步了解,发现问题,完成第一次学习,然后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分析问题,完成第二次学习。这种设计,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条件和明确的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有了保证,思考深度得到了加强。具有目标明、方法优、易操作、效果好、适用广的特点。 三、“学案”设计的常规要求。 “学案”不是简单的照搬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习要求和教材内容,而是以学生有效学习为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设计的常规要求是: 1、明确学习目标。 2、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3、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指导。 4、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 5、注意“教学合一”和学生有效学习。达到上述常规要求,“学案”的设计要过好两关。一是学生关: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是教师设计教学的出发点,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体察学生的学习情绪,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从而确定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教学对策。二是教材观:吃透和挖掘教材的育人因素,立足学生全面发展,解决全面育人问题;吃透教材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差异教育”问题;吃透让学生参与知识发生、发展与应用全过程的脉络与布局,把握知识的停靠点,能力的生长点和思维的激发点,解决学生思考、参与、探索的问题。 四、“学案”的基础环节及设计意图。 “学案”注重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设计,体现在关注课堂学习的内外联系,关注不同学科的课堂学习,关注所有学习过程等方面。“学案”的教学设计,始终围绕学生学习的自然规律进行全程设计,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常见的环节有:学前准备---探究活动---学习体会---自我检测----应用拓展的基本设计内容。 学前准备的教学设计主要意图:以学生发现学习中的问题为出发

新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共120页)

新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共120页) 目录 第1课时分数乘整数 第2课时分数乘分数 第3课时小数乘分数 第4课时分数乘法的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 第5课时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第6课时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第1单元达标测评 第2单元位置与方向(二) 第1课时位置与方向(1) 第2课时位置与方向(2) 第3课时位置与方向(3) 第3单元分数除法 第1课时倒数的认识 第2课时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 第3课时一个数除以分数 第4课时分数除法的混合运算 第5课时解决问题(1) 第6课时解决问题(2) 第7课时解决问题(3) 第8课时解决问题(4) 第3单元综合实力评价 第4单元比 第1课时比的意义 第2课时比的基本性质 第3课时比的应用 第4单元综合实力评价

第1课时 分数乘整数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示意图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运用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培养观察推理的能力。 学习重点: 分数乘整数的简便算法。 学习难点: 分数乘整数的算理。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自学课本第2、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复习和自主学习部分,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带★的题可选做。 课前热身 1.(自学课本P2---P3页) 2.想一想,填一填 (1)5+5+5+5=( )× ( ) 表示( )个( )相加。 (2)1.2+1.2+1.2+1.2+1.2=( )×( )表示( )个( )相加。 (3)13 + 13 + 13 +1 3 =( )×( )表示( )个( )相加。 自主学习 1.看图填空。(细心观察,认真思考,仔细推理并发现其中的规律性。) (1)

(新版)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doc

六年级数学导学案 班级:备课日期:教学日期:年月日姓名:课型:探究新知课设计: 课题 5.1 成正比例的量 学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习 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目 2.让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进一步培养标 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学习重点:结合实际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特点,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学习难点:能跟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的量。 课前预习 预 习1、完成教科书第62~63 页的例 1 和“试一试” ,“练一练”和练习十三的第1~3 题。指2、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导 1、填空: ⑴、已知路程的时间,怎样求速度? ⑵、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 ⑶、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 预2、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表: 习时间(小时) 1 2 3 4 5 6 7 自 路程(千米)90 180 270 360 450 540 630 测 ⑴、表中()和()是两个相关联的量。 ⑵、这两个相关量是怎样变化的? ⑶、这两种相关量的量的比的比值都是(),也就是()一定,写出数 量关系式。

课堂活动设计 【探索研究】 1.观察自主学习中第 2 题,这两题中的两种相关联的量有什么规律? 合作交流展示质疑 点拨释疑拓展延伸 总结归纳达标测评2.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 两种()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如果这两种量中,()的两个数的()一定,这两种量就叫成正比例的量,这两种量的关系叫做()。 如果用字母 x、y 表示两种相关系的量,用 k 表示比值,比值一定,则正比例关系式可以表示 成 3.请你再举个成正比例关系的例子。 【拓展延伸】: 思考: 1.正方形的边长和周长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因为(),所以正方形的边长和周长()正比例。 2.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因为(),所以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正比例。 ㈠、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 ㈡、解决问题。 一、判断下面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关系,并说明原因。 1 .每袋面粉的质量一定,面粉的总质量和袋数。 2.汽车的速度一定,所以时间和所行路程。 3.小华跳高的高度和她的身高。

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导学案 主课人 小主人: 小组: 学校审核: 课题 一1分数乘整数 课型 自学探究课+巩固展示课 课时 1 时间 目标我明确: 1、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小组合作交流,总结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3、利用所学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数学美。 重点、难点:1、重点是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难点是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学习流程: 自学探究课: 自主预习--小组合作-尝试练习-达标检测 巩固展示课: 明确目标-自主合作-展示提升-达标检测 复习提升课: 明确目标-知识梳理-拓展提升-达标检测 师生随笔 【温故知新我热身】 一.1、 5+5+5+5=( )× ( ) 表示( )个( )相加。 2、 1.2+1.2+1.2+1.2+1.2=( )×( )表示( )个( )相加。 3、 13 + 13 + 13 +13 =( )×( )表示( )个( )相加。 我发现:(1)几个相同( )数的和,可以改写成( )算式。 (2)整数乘法的意义是:( ) 4、算一算:① 61+62+6 3= ②110 +110 +1 10 = 5、想一想: 第②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 【自主学习我能行】 二.(一)、利用第②题学习分数乘法。 1、这道加法算式中,加数各是多少?_________ ;表示_____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还可以用______方法来计算?怎么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0 +110 +110 =10 3,那么110 +110 +110 =110 ×3,所以1 10 ×3=__________= 10 3 2、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 ,就是 简便运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