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76幼儿游戏与玩具(第三章)
- 格式:doc
- 大小:173.50 KB
- 文档页数:4
幼儿游戏与玩具作业一第一章至第三章阶段测验一、名词解释1.剩余精力说:代表人物是席勒与斯宾塞。
主要观点是:生物都有维持自己生存的能力,身体健康的儿童除了维持正常生活外,还有剩余精力,剩余精力需要发泄,而游戏就是一种剩余精力的发泄方式。
2.松弛说:代表人物是拉察鲁斯和帕特里克。
主要观点是:游戏不是为了剩余精力的发泄,而是为了精力的恢复,儿童需要用游戏来恢复精力。
3.前练习说:又称生活预备说。
代表人物是格鲁斯。
主要观点是:在童年时代就要游戏,游戏提供了儿童准备参加严肃生活的途径,游戏是儿童未来生活最好的预备。
4.复演说:代表人物是霍尔。
主要观点是:游戏重演了人类进化的过程,重现了人类进化过程中祖先的动作和活动,游戏是人类遗传活动的表现。
5.自主性体验:谈及游戏,幼儿的心理状态总是放松的,因为他们是游戏的主人,持有这种“权利”所引起的体验就是自主性体验。
6.角色扮演:是一种特殊的游戏动作,是指幼儿以自身或他物为媒介对他人或他物的动作、行为、态度进行模仿的动作,也可以说是一种象征性动作。
7.象征动作:幼儿在游戏中的动作和生活中的基本动作不同,尽管在表现上类似,但意义却截然不同,比如游戏中幼儿模仿日常活动中拍球的动作,不是真要玩球,而是为了符合游戏的情景,配合游戏的需要。
这种动作就是象征动作,即“在表象作用支配下的想象性虚构性动作” 。
8.感觉运动游戏:即机能性游戏、练习性游戏、实践性游戏,是儿童最早出现的一种形式,一般存在于从儿童出生到 2 岁这一阶段这类游戏主要由简单的重复动作运动组成。
在运用过程中获得快感,该游戏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徒手游戏或重复的操作物体的游戏。
9.象征性游戏:是2-7 岁学前儿童最典型的游戏形式。
象征即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在这一时期,幼儿的象征游戏表现为运用“替代物” ,以假想的情景和行动方式将现实生活和自己的愿望反映出来。
情景转变,以物代物,以人代人是象征性游戏的基本构成要素。
第三章幼儿园课程中的游戏目录结构:第一节游戏在学前教育课程中的地位 (2)一、对游戏在儿童发展和教育中作用的理论研究 (2)(一)从心理学角度看儿童游戏 (2)1.游戏是带有过去或未来倾向的现时行为 (2)(1)带有过去倾向 (2)(2)带有将来倾向 (2)2.游戏是实现的愿望和控制(优势) (2)(二)从文化的角度看儿童游戏 (2)1.游戏作为一种分类框架 (2)2.游戏的背景 (2)二、游戏在学龄前儿童教育实践中的地位 (2)三、在教育实践中对游戏的界定 (3)四、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 (3)(一)游戏被看作对“整个儿童”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3)(二)游戏活动有益于儿童认知过程及其支持系统的进行 (4)(三)游戏有益于幼儿进行幼儿园课程各学科(领域)的学习 (4)(四)游戏有益于幼儿园课程各学科的整合 (4)第二节游戏与教学的优化结合 (5)一、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有机整合 (5)(一)教学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 (5)(二)幼儿园游戏和教学的关系 (5)二、实现游戏与教学的最优化结合 (6)第一节游戏在学前教育课程中的地位一、对游戏在儿童发展和教育中作用的理论研究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立场阐述了游戏在儿童发展和教育中的作用。
(一)从心理学角度看儿童游戏1.游戏是带有过去或未来倾向的现时行为(1)带有过去倾向皮亚杰将游戏看作是同化大于顺应的活动,在游戏中儿童用过去的经验去“改变现实”。
(2)带有将来倾向维果茨基认定,游戏“创造了最近发展区”,是为导向儿童进一步发展的教学的背景。
2.游戏是实现的愿望和控制(优势)例如,儿童期的愿望之一就是做大人能做的事,有大人一般的本领,像大人一样生活,这种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儿童通过想象,模仿大人的行为,扮演大人的角色,使在现实中不能得到满足的愿望在游戏中得到补偿。
(二)从文化的角度看儿童游戏文化的角度强调游戏的背景及其有关的方面。
有人认为,在一段时间和一个地方,什么可能是游戏,谁可能参与游戏,是由当地当时的文化背景所决定的。
1 / 10幼儿游戏与玩具教学辅导三(第三章、第四章)第三章幼儿游戏的分类与发展学习目标与要求1.了解幼儿游戏的多种分类,幼儿游戏的发展过程,幼儿游戏的发展趋势。
2.掌握幼儿各类游戏的含义。
学习重点:掌握幼儿游戏的认知发展维度和幼儿游戏的社会性发展维度。
学习难点:了解幼儿游戏的发展过程。
一、幼儿游戏的分类1.按照幼儿的认知发展分类:(皮亚杰)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规则游戏。
2.按照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分类:(帕顿)偶然的行为、旁观、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
3.按找游戏的教育作用分类:分为创造性游戏和规则性游戏两类。
创造性游戏包括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结构游戏。
有规则游戏包括智力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娱乐游戏等。
2 / 104.按照游戏与教育的关系分类,可分为本体性游戏和工具性游戏。
5.按照游戏的关键特性分类,可分为创造性游戏和有规则游戏两类。
二、幼儿游戏的发展(一)游戏的发生:刚出生的婴儿不会游戏,两三个月左右,婴儿开始对周围环境中的某些物体或玩具产生好奇心并且做出积极的反应。
(二)幼儿游戏的发展过程1.以认知为主线的幼儿游戏的发展(1)感觉运动游戏阶段:2岁前最多,是幼儿最早出现的游戏形式。
由简单的重复动作或运动构成,使幼儿的感觉或运动器官在运用过程中获得快感的一种游戏形式。
(2)象征性游戏阶段:是幼儿游戏的典型发展。
象征性游戏在幼儿期达到明显的高峰,此时出现了以物代物和角色扮演为主要形式的象征性游戏。
同时还出现了结构游戏。
当幼儿进入生命的第二年,尤其是一岁半左右,依靠象征来思维的能力开始展现,此时幼儿便开始从事最初的想象游戏。
4岁后,象征性游戏呈衰减趋势。
情景转变可作为象征性游戏发生的标志,两三岁的幼儿出现了真正的以物代物,到幼儿中期,角色意识成为游戏的中心,以人代人的角色游戏标志着角色扮演的发展进入成熟阶段。
、结构游戏主要出现在幼儿思维发展的前运算阶段,它是各类游戏中最直接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游戏形式,主要发展幼儿对物体的大小高矮等概念和物体的结构概念,此外也具有象征功能。
0876幼儿游戏与玩具(第一章)单向选择题1.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超越现实,按照他们的想象改变现实。
他们可以一会儿是“妈妈”,一会儿是“教师”,一会儿是“炊事员”等,这体现了幼儿游戏的()。
B.虚构性正确答案是:B.虚构性2.游戏的()特点体现在游戏中的声、形、动、情之中。
D.形象性正确答案是:D.形象性3.游戏的()特点使游戏既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又使游戏对幼儿有强烈的吸引力。
C.兴趣性正确答案是:C.兴趣性4.《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应以()为基本活动”。
选择一项:A.游戏正确答案是:A.游戏5.在游戏中,幼儿总能通过不断尝试,找到适合自己能力与兴趣的游戏内容和方式方法,获得满足感和自信心。
在这个过程中,可见游戏让幼儿获得了()内部心理体验。
C.胜任感体验正确答案是:C.胜任感体验6.在“医院”游戏中,扮演医生的幼儿要判断病人得了什么病,然后决定给病人吃什么药、打什么针。
这反映了游戏可以促进幼儿()。
B.游戏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正确答案是:B.游戏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7.“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倡导者是()。
A.柏拉图正确答案是:A.柏拉图8.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研究儿童游戏,并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基础的教育家是()。
C.福禄贝尔正确答案是:C.福禄贝尔9.游戏与教学的实践关系中,“促进式”关系是指()。
D.游戏产生于教学中,或者游戏引发教学。
正确答案是:D.游戏产生于教学中,或者游戏引发教学。
10.我国学者陈鹤琴认为,儿童之所以游戏与两方面的因素有关,一是与儿童的身体发展有关,二是与()。
B.儿童好动的天性和游戏能够带来的快感有关正确答案是:B.儿童好动的天性和游戏能够带来的快感有关0876幼儿游戏与玩具(第二章)单项选择题1.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严肃地思考并解释了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意义的是()。
B.经典的游戏理论正确答案是:B.经典的游戏理论2.剩余精力说的代表人物是()。
C.席勒和斯宾塞正确答案是:C.席勒和斯宾塞3.()否认游戏是独立的活动形式,认为游戏只是认知活动的衍生物。
幼儿游戏与玩具作业三第四章至第六章阶段测验第一章至第三章阶段测验第一章至第三章阶段测验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1.剩余精力说:代表人物是席勒与斯宾塞。
主要观点是:生物都有维持自己生存的能力,身体健康的儿童除了维持正常生活外,还有剩余精力,剩余精力需要发泄,而游戏就是一种剩余精力的发泄方式。
2.松弛说:代表人物是拉察鲁斯和帕特里克。
主要观点是:游戏不是为了剩余精力的发泄,而是为了精力的恢复,儿童需要用游戏来恢复精力。
3.前练习说:又称生活预备说。
代表人物是格鲁斯。
主要观点是:在童年时代就要游戏,游戏提供了儿童准备参加严肃生活的途径,游戏是儿童未来生活最好的预备。
4.复演说:代表人物是霍尔。
主要观点是:游戏重演了人类进化的过程,重现了人类进化过程中祖先的动作和活动,游戏是人类遗传活动的表现。
5.自主性体验:谈及游戏,幼儿的心理状态总是放松的,因为他们是游戏的主人,持有这种“权利”所引起的体验就是自主性体验。
6.角色扮演:是一种特殊的游戏动作,是指幼儿以自身或他物为媒介对他人或他物的动作、行为、态度进行模仿的动作,也可以说是一种象征性动作。
7.象征动作:幼儿在游戏中的动作和生活中的基本动作不同,尽管在表现上类似,但意义却截然不同,比如游戏中幼儿模仿日常活动中拍球的动作,不是真要玩球,而是为了符合游戏的情景,配合游戏的需要。
这种动作就是象征动作,即“在表象作用支配下的想象性虚构性动作”。
8.感觉运动游戏:即机能性游戏、练习性游戏、实践性游戏,是儿童最早出现的一种形式,一般存在于从儿童出生到2岁这一阶段这类游戏主要由简单的重复动作运动组成。
在运用过程中获得快感,该游戏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徒手游戏或重复的操作物体的游戏。
9.象征性游戏:是2-7岁学前儿童最典型的游戏形式。
象征即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在这一时期,幼儿的象征游戏表现为运用“替代物”,以假想的情景和行动方式将现实生活和自己的愿望反映出来。
国开《幼儿嬉戏与玩具》完整版参考试题通过整理的国开《幼儿嬉戏与玩具》完整版参考试题相关文档,渴望对大家有所扶植,感谢观看!题目1 正确获得0.50分中的0.50分标记题目题干1.在嬉戏中幼儿可以超越现实,依据他们的想象变更现实。
他们可以一会儿是“妈妈”,一会儿是“老师”,一会儿是“炊事员”等,这体现了幼儿嬉戏的()。
选择一项: A.主动性 B.虚构性 C.爱好性 D.形象性反馈Your answer is correct. 正确答案是:B.虚构性题目2 正确获得0.50分中的0.50分标记题目题干 2.嬉戏的()特点体现在嬉戏中的声、形、动、情之中。
选择一项: A.主动性 B.虚构性 C.爱好性 D.形象性反馈Your answer is correct. 正确答案是:D.形象性题目3 正确获得0.50分中的0.50分标记题目题干 3.嬉戏的()特点使嬉戏既能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又使嬉戏对幼儿有猛烈的吸引力。
选择一项: A.主动性 B.虚构性 C.爱好性 D.形象性反馈Your answer is correct. 正确答案是:C.爱好性题目4 正确获得0.50分中的0.50分标记题目题干 4.《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应以()为基本活动”。
选择一项: A.嬉戏 B.教学 C.运动 D.生活反馈Your answer is correct. 正确答案是:A.嬉戏题目5 正确获得0.50分中的0.50分标记题目题干 5.在嬉戏中,幼儿总能通过不断尝试,找到适合自己实力与爱好的嬉戏内容和方式方法,获得满足感和自信念。
在这个过程中,可见嬉戏让幼儿获得了()内部心理体验。
选择一项: A.爱好性体验 B.自主性体验 C.胜任感体验D.幽默感体验反馈Your answer is correct. 正确答案是:C.胜任感体验题目6 正确获得0.50分中的0.50分标记题目题干 6.在“医院”嬉戏中,扮演医生的幼儿要推断病人得了什么病,然后确定给病人吃什么药、打什么针。
《幼儿游戏与玩具》网上形考作业答案及评分标准说明:1、无列出标准答案的题目,比如上传视频等,请各位老师斟酌打分。
2、答案为本人自己整理,如有不正确地方,请各位老师指正。
答案全部为红色字体。
3、请老师们尽快批阅上传作业,以免造成大面积不及格。
4、如在批阅过程中遇到问题,请及时联系。
感谢各位老师~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作业1得分:________________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次作业对应教材第1章内容,请于第3周之前完成。
第一章游戏概述学习活动说明:两个学习活动任选一个完成一、什么样的游戏才是幼儿的游戏,(5分)步骤1:认真学习本章中关于“幼儿游戏特征”的内容。
步骤2:仔细阅读下面这段材料幼儿园的活动室里,教师正在组织幼儿开展角色游戏。
活动室被分割为不同的角色游戏区,有娃娃家、医院、饭店、糖果厂、商店、公共汽车站等。
幼儿按照自愿报名的原则去了不同的游戏区。
教师在做巡视指导,当她发现“医生”闲着无事的时候,就赶紧跑到“娃娃家”,提醒“妈妈”:“宝宝生病了。
”在教师的启发下,“爸爸”“妈妈”赶紧抱上小孩,坐上“公共汽车”,去“医院”找“医生”看病。
“糖果厂”的“小工人”用糖纸包完“糖果”(橡皮泥)以后,坐着发呆。
老师不失时机地跑来,启发他们:“今天是周六,该大扫除吧,”……整个游戏过程中,老师忙的不亦乐乎,从这个区到那个区,启发诱导。
通过她的穿针引线,各游戏组之间发生了横向联系,成为一个整体。
游戏场面显得热闹而壮观。
当老师宣布“今天的游戏玩到这里,小朋友们可以自由活动了”时,两个小男孩走到一起,“现在好了,老师的游戏玩完了,我们到外面区玩我们自己的游戏吧。
”步骤3:请用300字左右的篇幅写出“老师的游戏”是否符合幼儿游戏的特征,并说明什么样的游戏才是幼儿的游戏。
答:通过例子,教师违背了幼儿游戏“主动性”的特征(1分)。
第三章测试1.按照幼儿的认知发展来分类,()是2—7岁学前儿童最典型的游戏形式。
单选题(10 分) 10 分A.感觉运动游戏B.象征性游戏C.结构游戏D.规则游戏正确答案: B2.幼儿各自玩各自的玩具,彼此没有交流,但是大家玩的玩具和玩法相类似。
这是()。
单选题(10 分) 10 分A.独自游戏B.平行游戏C.联合游戏D.合作游戏正确答案: B3.幼儿根据故事、童话、舞蹈等文艺作品的内容,指导幼儿进行扮演的游戏。
这是()。
单选题(10 分) 10 分A.表演游戏B.结构游戏C.智力游戏D.角色游戏正确答案: A4.幼儿会留心别人的游戏,会互借玩具,有时会加入对方的游戏中,并且相互交谈,但没有建立一致的游戏目标,也没有集体组织游戏的进行。
这种情况表示幼儿的游戏处在()。
单选题(10 分) 10 分A.独自游戏阶段B.平行游戏阶段C.联合游戏阶段D.合作游戏阶段正确答案: C5.幼儿利用积木、积塑、橡皮泥、竹木制品或者金属配件材料等进行游戏,或者用沙、泥、雪等材料进行的游戏,这类游戏称为()。
单选题(10 分) 10 分A.表演游戏B.角色游戏C.智力游戏D.结构游戏正确答案: D6.情景转变、以物代物、以人代人是()游戏的基本构成要素()。
单选题(10 分) 10 分A.感觉运动B.结构C.规则D.象征性正确答案: D7.游戏的内容主要反映的是社会生活和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愿望来构思游戏主题,这大概是()幼儿游戏内容的特点。
单选题(10 分) 10 分A.3-4岁B.2-3岁C.5-6岁D.7岁以后正确答案: A8.()的幼儿在结构游戏中,更多的兴趣在于材料的运动过程,建构的目的性很不明确,往往先做后想,随时改变主意,不能按照一定的目的做下去。
单选题(10 分) 10 分A.6岁以后B.4-5岁C.3岁左右D.5-6岁正确答案: C9. 幼儿以集体共同的游戏目标为中心,活动有严格的组织,小组里有分工,而且常有明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这是()。
第三章测试1.按照幼儿的认知发展来分类,()是2—7岁学前儿童最典型的游戏形式。
选择一项:A.感觉运动游戏B.象征性游戏C.结构游戏D.规则游戏正确答案是:B.象征性游戏2.幼儿各自玩各自的玩具,彼此没有交流,但是大家玩的玩具和玩法相类似。
这是()。
选择一项:A.独自游戏B.平行游戏C.联合游戏D.合作游戏正确答案是:B.平行游戏3.幼儿根据故事、童话、舞蹈等文艺作品的内容,指导幼儿进行扮演的游戏。
这是()。
选择一项:A.表演游戏B.结构游戏C.智力游戏D.角色游戏正确答案是:A.表演游戏4.幼儿会留心别人的游戏,会互借玩具,有时会加入对方的游戏中,并且相互交谈,但没有建立一致的游戏目标,也没有集体组织游戏的进行。
这种情况表示幼儿的游戏处在()。
选择一项:A.独自游戏阶段B.平行游戏阶段C.联合游戏阶段D.合作游戏阶段正确答案是:C.联合游戏阶段5.幼儿利用积木、积塑、橡皮泥、竹木制品或者金属配件材料等进行游戏,或者用沙、泥、雪等材料进行的游戏,这类游戏称为()。
选择一项:A.表演游戏B. 角色游戏C.智力游戏D. 结构游戏正确答案是:D. 结构游戏6.情景转变、以物代物、以人代人是()游戏的基本构成要素()。
选择一项:A.感觉运动B.结构C.规则D.象征性正确答案是:D.象征性7.游戏的内容主要反映的是社会生活和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愿望来构思游戏主题,这大概是()幼儿游戏内容的特点。
选择一项:A.3-4岁B.2-3岁C.5-6岁D.7岁以后正确答案是:A.3-4岁8.()的幼儿在结构游戏中,更多的兴趣在于材料的运动过程,建构的目的性很不明确,往往先做后想,随时改变主意,不能按照一定的目的做下去。
选择一项:A.6岁以后B.4-5岁C.3岁左右D.5-6岁正确答案是:C.3岁左右9. 幼儿以集体共同的游戏目标为中心,活动有严格的组织,小组里有分工,而且常有明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这是()。
2024年03岁儿童玩具与游戏课件10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儿童玩具与游戏》的第三章“玩具的设计与制作”以及第四章“游戏与儿童发展”。
具体内容包括:各类玩具的设计原理、制作方法及其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游戏对儿童身心发展的积极影响,尤其是创造力、社交能力和情感发展方面的探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类型玩具的设计理念与制作方法,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 使学生认识到游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理解游戏对儿童身心发展的积极影响。
3. 培养学生关注儿童成长,关注玩具与游戏安全,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玩具设计原理的理解与应用,游戏对儿童发展的深入分析。
教学重点:掌握玩具制作的基本方法,认识游戏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物玩具展示、游戏案例视频等。
学具:手工制作材料(如彩纸、剪刀、胶水等),绘画材料(如彩色笔、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各类儿童玩具,让学生分享自己小时候喜欢的玩具,引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教材章节内容,讲解玩具设计与制作的基本原理,让学生了解玩具的分类及特点。
3. 实践操作:分组让学生进行玩具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例题讲解:分析一款经典儿童游戏的案例,讲解游戏对儿童发展的促进作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设计一款适合3岁儿童的玩具,并说明设计理念。
六、板书设计1. 玩具设计与制作:分类:益智玩具、动作玩具、音乐玩具等原理:安全性、教育性、趣味性等2. 游戏与儿童发展:作用:促进身心发展、培养创造力、提高社交能力等案例分析:经典儿童游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款适合3岁儿童的玩具,并说明设计理念。
2. 答案示例:学生设计的玩具为“动物拼图”,设计理念为:锻炼儿童的手眼协调能力,提高认知能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但在玩具设计方面还需加强指导,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更新版)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幼儿游戏与玩具(本)》网络核心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100%通过考试说明:2018年秋期电大把《幼儿游戏与玩具》网络核心课纳入到“国开平台”进行考核,它共有四个形考任务,针对该门课程,本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标准题库,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形考任务1(章节测试)第一章单向选择题题目11.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超越现实,按照他们的想象改变现实。
他们可以一会儿是“妈妈”,一会儿是“教师”,一会儿是“炊事员”等,这体现了幼儿游戏的()。
选择一项:B.虚构性题目22.游戏的()特点体现在游戏中的声、形、动、情之中。
选择一项:D.形象性题目33.游戏的()特点使游戏既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又使游戏对幼儿有强烈的吸引力。
选择一项:C.兴趣性题目44.《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应以()为基本活动”。
选择一项:A.游戏题目55.在游戏中,幼儿总能通过不断尝试,找到适合自己能力与兴趣的游戏内容和方式方法,获得满足感和自信心。
在这个过程中,可见游戏让幼儿获得了()内部心理体验。
选择一项:C.胜任感体验题目66.在“医院”游戏中,扮演医生的幼儿要判断病人得了什么病,然后决定给病人吃什么药、打什么针。
这反映了游戏可以促进幼儿()。
选择一项:B.游戏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题目77.“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倡导者是()。
选择一项:A.柏拉图题目88.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研究儿童游戏,并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基础的教育家是()。
选择一项:C.福禄贝尔题目99.游戏与教学的实践关系中,“促进式”关系是指()。
选择一项:D.游戏产生于教学中,或者游戏引发教学。
题目1010.我国学者陈鹤琴认为,儿童之所以游戏与两方面的因素有关,一是与儿童的身体发展有关,二是与()。
0876幼儿游戏与玩具
单项选择题
题目1
1.按照幼儿的认知发展来分类,()是2—7岁学前儿童最典型的游戏形式。
选择一项:
A.感觉运动游戏
B.象征性游戏
C.结构游戏
D.规则游戏
正确答案是:B.象征性游戏
题目2
2.幼儿各自玩各自的玩具,彼此没有交流,但是大家玩的玩具和玩法相类似。
这是()。
选择一项:
A.独自游戏
B.平行游戏
C.联合游戏
D.合作游戏
正确答案是:B.平行游戏
题目3
3.幼儿根据故事、童话、舞蹈等文艺作品的内容,指导幼儿进行扮演的游戏。
这是()。
选择一项:
A.表演游戏
B.结构游戏
C.智力游戏
D.角色游戏
正确答案是:A.表演游戏
题目4
4.幼儿会留心别人的游戏,会互借玩具,有时会加入对方的游戏中,并且相互交谈,但没有建立一致的游戏目标,也没有集体组织游戏的进行。
这种情况表示幼儿的游戏处在()。
选择一项:
A.独自游戏阶段
B.平行游戏阶段
C.联合游戏阶段
D.合作游戏阶段
正确答案是:C.联合游戏阶段
题目5
5.幼儿利用积木、积塑、橡皮泥、竹木制品或者金属配件材料等进行游戏,或者用沙、泥、雪等材料进行的游戏,这类游戏称为()。
选择一项:
A.表演游戏
B. 角色游戏
C.智力游戏
D. 结构游戏
正确答案是:D. 结构游戏
题目6
6.情景转变、以物代物、以人代人是()游戏的基本构成要素()。
选择一项:
A.感觉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