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乳晕切口在120例乳腺良性肿物切除中的应用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乳晕切口在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研究乳晕切口切除乳腺良性肿物的手术优点及临床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乳晕切口切除乳腺良性肿瘤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74例患者术后切口全部一期愈合,无血肿、感染发生等不良反应。
术后患者对手术切口满意。
结论:采用乳晕弧形切口不仅能够完整切除乳腺良性肿物,又能保持切口美观,是目前临床上乳腺良性肿物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关键词:乳晕切口;乳腺良性肿瘤;临床应用女性乳腺良性肿瘤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
手术切除肿瘤是目前临床常用及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传统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手术在乳腺肿瘤表面行放射状切口,术后切口瘢痕明显,影响女性乳房美观,特别对青年及未婚女性造成严重创伤。
自2009年8月~2011年3月对收治的74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采用乳晕切口切除乳腺良性肿瘤术后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09年8月~2011年3月采用乳晕切口切除乳腺良性肿瘤74例,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8~41岁。
术前根据常规检查及辅助检查诊断乳腺良性肿瘤,排除恶性病变。
1.2 手术方法:本组74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手术切口均采用乳晕边缘弧形小切口,手术切口长度,根据患者自身肿物大小所决定,最大切口做乳晕周长的一半,都能满足大部分手术的需要。
手术时术者沿乳晕边缘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后,分离皮瓣在乳腺组织表面进行,乳腺组织纵行方向切开,常规完整切除肿物。
2 结果74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术后病理结果显示均为乳腺良性肿瘤。
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切后愈合良好全部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血肿、感染发生等不良反应。
术后所有患者对手术切口外观满意。
3 讨论乳腺良性肿瘤是女性较为常见的临床疾病,手术切除肿瘤是目前临床常用及有效的治疗手段,传统手术都是在乳腺肿瘤表面做放射状切口,此手术切口手术视野清晰,术中肿瘤位置大小暴露良好,便于术者操作,能够完整切除肿瘤。
乳晕入路切除乳腺良性肿块的疗效分析乳腺良性肿块是成年女性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且好发于20-30岁的青年女性,也是乳腺癌的最主要高危因素,特别是乳腺的非典型增生病[1]。
乳腺良性肿块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不仅能减轻患者的痛苦,还能有效地降低乳腺癌的发生率[2]。
手术切除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最好方法,但手术后难免会留下瘢痕,影响乳房美观,尤其是对于乳腺多发肿块,术后瘢痕会给女性留下严重的心理创伤[3]。
因此,探寻出既能完整切除肿块又能避免遗留瘢痕手术方式,已成为临床乳腺外科工作的重点之一。
2007年1月-2007年6月,我院对79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采取乳晕入路手术,患者对术后效果满意,现将其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79例患者,女76例,男2例,年龄20-41岁,平均年龄32.04±0.73岁。
均以发现乳房肿块为主诉入院,其中无痛性肿块70例,伴有疼痛肿块9例,伴有乳头溢液4例,伴有乳头回缩3例,伴乳房皮肤橘皮样改变2例。
病程2天-4年不等,平均病程1.75±0.29年。
术前患者通过临床查体、超声诊断、红外线检查以及X线检查、CT、组织学等检查检查,考虑为良性病变可能性较大。
经术前检查,所有患者均无手术禁忌症,可行手术治疗。
1.2 手术方法根据术前各项检查确认肿块或预切除乳腺的范围,并在乳房的皮肤表面用龙胆紫液做好定位标志。
患者取仰卧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铺巾后,在局部浸润麻醉下,采用距肿块最近出的乳晕边缘入路作一弧形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后,用牵引线将半圆形的乳晕瓣牵开,用止血钳向深部分离,在分离过程中应细致辨别,避免损伤乳腺管造成乳瘘,直至分开肿瘤所占据的乳腺管。
先将肿瘤部分分离,再用组织钳将肿块提起,因良性肿块一般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较清,可用剪刀或止血钳沿肿块四周将肿块与周围正常组织进行钝性或锐性分离后,取出肿块,然后仔细将出血点进行逐一结扎,较大的出血血管应进行缝扎。
乳晕环形切口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对乳晕环形切口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自2010年2月-2012年3月收治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病例。
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放射切口术,治疗组患者实施乳晕环切口术,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
术后对所有患者切除的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验,检验结果与术前诊断一致。
术后没有出现一例病情复发情况。
结论使用乳晕环形切口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不仅能够有效的治疗疾病,清除患者的肿瘤组织,而且切口可以得到良好的恢复,得到患者的满意。
【关键词】乳晕环形切口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满意【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3-0117-02【Abstract】Objective: circular incision surgery for breast areola benign clinical effects were observed and analyzed. Methods: randomly selected hospital since February2010 - March 2012 admitted 90 patients with benign breast tumor,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of 45 cases. Control group for patients with conventional radiotherapy incision surgery, patients treated with the implementationof the areola ring incision surgery,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were compared. Results: All patients surgery went smoothly. All patients after resection of the tumor tissue for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test results consistent with the preoperative diagnosis. No case of postoperative relapse situations. Conclusion: Treatment of mammary areola incision annular benign, not only to treat the disease effectively, remove the patient's tumor tissue, and cut good recovery can be obtained, to obtain patient satisfaction.【Key words】 areola circular incision surgery therapy breast tumor satisfaction 随着生活、工作压力的加大,乳腺肿瘤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
乳晕缘切口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研究目的探讨乳晕缘切口在治疗乳腺良性肿瘤中的疗效与临床应用。
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20例乳房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乳晕缘切口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放射状切口进行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切口愈合时间为(9.3±2.8)d,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13.5±3.1)d(P<0.05)。
观察组患者切口甲级愈合、术后乳房对称、瘢痕可接受以及术后患者满意分别为95.0%、93.3%、85.0%与90.0%,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80.0%、75.0%、65.0%与71.7%(P<0.05)。
两组患者在局部血肿、切口感染、乳晕感觉异常以及术后复发等并发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使用乳晕缘切口治疗乳腺良性肿瘤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患者恢复快,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标签:乳晕缘切口;乳腺良性肿瘤;传统放射状切口;临床疗效乳腺良性肿瘤是目前在女性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由于其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同时也有恶化的风险,因此一旦确诊,就应当尽早进行治疗[1-2]。
由于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对于乳房的创伤比较大,容易留下明显的瘢痕,影响患者乳房的美观,同时也会给患者的心理造成影响[3]。
因此,在对乳腺良性肿瘤进行治疗时,不仅要考虑如何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也要考虑患者的接受程度,所实施的手术应当尽量能让患者接受[4]。
近年来,乳晕缘切口在治疗乳腺良性肿瘤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其原因是该手术方法产生的瘢痕比较隐蔽,患者对其较为满意[5]。
但是该手术治疗方法目前并不是十分完善,其适用证、禁忌证等目前尚不是十分明确,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叶发现了一些并发症的发生[6]。
本次实验对比研究了乳晕缘切口与传统放射状切口在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120例。
环乳晕切口在乳腺肿瘤手术治疗中的临床观察目的:探讨环乳晕切口在乳腺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01月到2013年02月收治的120例乳腺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放射状切口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环乳晕切口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双侧乳房对称率、术后美容效果满意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上明显優于对照组,存在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环乳晕切口在乳腺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标签:环乳晕切口;放射状切口;乳腺肿瘤手术;临床疗效传统乳腺肿瘤手术治疗以放射状切口治疗为主,肿块暴露之后能够整块对包膜进行切除,容易破坏乳房的形态,切断了皮肤纹理,术后留下的瘢痕较明显,影响了乳房的美观度,满足不了女性对美容的要求[1]。
环乳晕切口应用于乳腺肿瘤手术治疗中,切口相对隐蔽,留下的瘢痕小,满足了女性对美容的要求,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2]。
对比观察我院在2010年01月到2013年02月收治的120例乳腺肿瘤患者分别使用环乳晕切口治疗和放射状切口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在2010年01月到2013年02月收治120例乳腺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检查确诊,符合以下纳入标准[3]:所有患者在术前均经过乳腺超声、体格检查、肿块穿刺细胞学检查以及乳腺钼靶片检查确诊;患者肿块的直径在0.7~4.0cm之间,肿瘤外缘和乳晕缘相距5cm以下;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占6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放射状切口治疗,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5.5±2.0)岁,从瘤体的部位分析,瘤体在外下象限位置的患者占39例,瘤体在内下象限位置的患者占11例,瘤体在内上象限位置的患者占1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环乳晕切口治疗,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5.0±2.6)岁,从瘤体的部位分析,瘤体在外下象限位置的患者占38例,瘤体在内下象限位置的患者占12例,瘤体在内上象限位置的患者占10例。
乳晕旁单切口行乳腺多发良性肿块切除术的临床价值目的探讨乳晕旁单切口行乳腺多发良性肿块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乳腺多发良性肿瘤患者24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20例患者采用乳晕旁单切口术治疗为研究组,120例患者采用传统放射状切口术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情况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两组平均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平均切口长度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无液化及感染的病例,研究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4.156,P<0.05)。
随访结束,研究组切口愈合良好,瘢痕不明显,乳房外观正常,对照组部分患者瘢痕明显,乳房外观受到一定的影响。
研究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乳腺多发良性肿块采用乳晕旁单切口术治疗能够达到较好的美观效果,患者满意率较高,并且不增加手术难度,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乳晕旁单切口;乳腺;多发良性肿块;切除术传统的乳房肿块表面做放射状切口术虽然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操作也相对简便,并且容易止血,不会留下死腔,但是会在患者乳房表面留下明显的瘢痕,不符合美观的要求。
尤其是多发的良性占位患者切口较多,破坏乳房美观,给患者带来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
近年来乳晕旁行单切口多发肿物切除术逐渐得到重视。
乳晕颜色深,皱褶多,切口术后瘢痕不明显,对乳房形态影响小,符合对美学的要求,并且不影响乳头乳晕部位的血供及感觉敏感度。
本研究采用乳晕旁单切口术治疗乳腺多发良性肿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8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乳腺多发良性肿瘤患者24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纳入标准:临床病理证实为多发的良性病变,实性肿块;病变局限,并且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肿瘤直径≤5cm,肿块与乳晕边缘相距≤5cm,无手术禁忌证。
环乳晕切口切除乳腺良性病变的效果摘要:目的:探究环乳晕切口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病变的治疗效果。
方法:采用环乳晕切口切除乳腺良性肿瘤患者120例,并定期进行复查,根据术后结果,局部修复手术炎症。
结果:从120例患者的临床分析结果来看,环乳晕切口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显著且患处美观,疤痕不明显,90%以上患者对治疗结果满意。
结论:环乳晕切口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病变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既美观又安全。
关键词:环乳晕切除;乳腺病变;治疗效果前言: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也是相当显著地。
以前,只要患者能够快速治疗疾病就已经非常幸运了。
当今,患者在治疗的同时也更加重视患处的美观,尤其是女性。
本研究对120例乳腺良性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发现环乳晕切口切除治疗效果显著。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120例,全部为女性。
年龄19~53岁,平均(39±8)岁。
单发肿瘤102例,多发肿瘤18 例。
共有肿瘤141处。
肿瘤直径0.4-0.5cm.根据病史及术前彩超及钼靶检查均考虑为良性肿瘤。
病程1一9年,其中12例为乳腺纤维腺瘤,18例乳管内乳头状瘤,50例患者集中在右侧乳腺,22例患者集中于左侧乳腺,18例患者集中于双侧乳腺。
1.2方法术前通过仔细的临床查体结合彩超等影像资料和术前肿块穿刺等。
尽量明确诊断临床诊断为良性病变者方采用该手术切口,同时做好充分的术前沟通。
特别是对于在局麻下手术的门诊病人,术后病理报告如为恶性必须再行第2次手术。
首先用亚甲兰作肿物体表投影或预切除腺叶范围标记。
一般采用肿胀麻醉,较大手术加静脉麻醉或硬膜外麻醉。
全部采用沿乳晕边缘走向的弧形切口,沿大乳管走向在皮下脂肪组织与乳腺腺体被膜之间分离皮下筋膜,用血管钳或艾力斯夹固定切口外侧筋膜,用血管钳沿乳腺组织表面分离至瘤体部位,此时即形成一个隧道,再用缝线将瘤体牵引至直视下分离切除瘤体。
浅析乳晕小切口在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乳晕小切口在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收治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观察组给予乳晕小切口手术方式,观察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满意度为97.5%,对照组为8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短于或者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乳晕小切口治疗乳腺良性肿瘤治疗满意度明显提高,并且切口愈合时间短,值得临床推荐。
关键词:乳晕小切口;乳腺良性肿瘤;临床效果Objective: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small areola incision in the resection of benign breast tumors. Methods: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is to select 80 patients with benign breast tumor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 analysis,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40 cases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breast benign tumor resection,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surgical areola small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incision. Results:the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7.5%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85%,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operative time,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and incision healing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or less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length of stay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Conclusion:the satisfaction of the small incision of the areola for the treatment of benign breast tumors is obviously improved,andthe healing time of the incision is short.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recommendation.Small incision of the areola of the areola;benign tumor of the breast;clinical effect 乳腺良性肿瘤是临床常见乳腺疾病,主要选择手术切除治疗。
经乳晕弧形切口切除多发性乳腺纤维瘤120例回顾总结摘要:目的:对经乳晕弧形切口切除多发性乳腺纤维瘤120例的回顾和总结。
方法:选取我院的120例如县纤维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乳晕弧形切口方法切除多发性乳腺纤维瘤。
结果:经乳晕切口乳腺纤维瘤切除手术后造成的痕迹比较小,对于乳腺外部的形状影响比较小,患者的满意度普遍很高,用此种疗法的效果很好。
结论:经乳晕弧形切口切除多发性乳腺纤维瘤的应用简易度比较高,疗效好,很适用于多发性乳腺纤维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乳晕弧形切除;多发性;乳腺纤维瘤乳腺纤维瘤是妇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在20到30岁之间的年轻女性为多发人群,也是一种常见的良性乳腺肿瘤,主要是在女性的小叶纤维组织及腺上皮组织中,此类疾病发生还是比较高。
过去的切除手段一般会留下痕迹,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运用微创治疗手术效果很好,痕迹很小,不影响乳房的美观,是目前比较好的治疗方法[2]。
本文对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采用乳晕弧形切口切除多发性纤维瘤手术回顾总结,效果获得很好评价,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采用乳晕弧形切口切除多发性纤维瘤手术作为研究对象,该患者都经过了门诊确诊为乳腺纤维良性肿瘤患者,患者年龄在20到35岁之间,平均年龄在(24.3±2.5)岁。
所有患者均临床触摸、CT三维成像、钼靶摄片检查和B超等诊断的方式进行诊断,确认患有乳腺纤维良性肿瘤,其中单侧纤维瘤为85例,单发有50例,多发有35例。
双侧35例,一侧多发为25例,双侧都为多发有10例,肿块直径范围有1.0到5.0cm,平均直径为2.8cm,肿块到乳晕缘距离在0到4.2cm,平均距离为2.7cm。
1.2方法手术之前要对患者的部位进行一定的B超检查和对病患的精确定位,进行触诊的检验,并对此进行标记,对肿块的分布有大致的了解,对患者进行麻醉。
环乳晕切口在120例乳腺良性肿物切除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良性肿物切除采用环乳晕切口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40例乳腺良性肿物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观察组采用环乳晕切口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放射状切口治疗。
结果观察组甲组愈合有效率(100.00%)、美容效果满意度(95.83%)、乳房对称(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5.83%)、复发率(1.67%)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对乳腺良性肿物进行切除中,采用环乳晕切口可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的美容效果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环乳晕切口;乳腺良性肿物;放射状切口
乳腺良性肿物包括乳腺大导管乳头状瘤、乳腺囊性增生、乳腺纤维瘤等,是女性常见多发病,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近年来,随着人们美容观念的提高,人们对外科手术治疗的美容化和微创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手术切口虽然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其术后具有明显疤痕,影响美观。
我院对收治的120例乳腺良性肿物患者采用环乳晕切口进行切除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4年4月收治的240例乳腺良性肿物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9~61岁,平均年齡(39.8±5.7)岁。
240例患者共发现乳腺良性肿物786个:单发56例,共计56个;多发184例,共计730个。
肿物长径0.2~3.0cm,平均长径(0.9±0.2)cm。
240例患者中乳腺囊性增生64例(26.67%);乳腺脂肪瘤40例(16.67%);乳腺纤维瘤96例(40.00%);乳腺大导管乳头状瘤40(16.67%)。
将2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两组患者年龄、肿块大小、位置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均给予超声定位乳腺肿物,并采用亚甲蓝对每个肿块位置进行标记。
观察组采用环乳晕切口治疗,首先给予患者仰卧位,局部侵润麻醉,常规消毒铺巾,根据肿块位置沿近侧乳晕做一弧形切口,将皮下及皮下组织依次切开,沿肿块方向使用血管钳分离腺体组织,并指导助手将肿块用手推向环乳晕切口侧,将腺体逐渐分离直至肿块表面,肿块得以完全暴露后将其完整切除,若患者属于多发肿块,则需要以上述方法将其余肿块均切除,待所有肿块均切除完后,将切开的腺体采用间断缝合法进行缝合,切口皮肤采用皮内缝合法进行缝合,术后对手术区域给予加压包扎。
对照组采用常规放射状切口治疗。
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均对切口愈合情况及乳房对称情况进行复查,术后6个月给予乳腺超声复查。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观察患者切口愈合情况、术后复发、并发症、乳房对称情况、满意度。
切口愈合评定标准:甲级:患者经治疗后无不良反应,初级愈合;乙级:患者经治疗后虽愈合存在缺点,但未出现切口化脓现象;丙级:
患者经治疗后出现切口化脓,且需要将切口敞开或进行切开引流[1]。
总有效率=甲级+乙级。
满意度采用自制满意度表进行评定[2]。
1.4统计学处理观察指标均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切口愈合情况、乳房美容满意度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进行检验,以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比较观察组甲组愈合120例,总有效率(100.0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美容效果满意度、乳房对称、并发症、复发率比较观察组美容效果满意度(95.83%)、乳房对称(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5.83%)、复发率(1.67%)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乳腺良性肿物是女性常见多发病,其中最为常见的乳腺大导管乳头状瘤、乳腺囊性增生、乳腺纤维瘤。
有学者认为[3],治疗乳腺良性肿块最有效的手段是采用手术治疗,传统的乳腺肿物切除术一般是在乳晕与肿瘤表面做一放射状切口,虽然其具有暴露清晰便于操作的优点,但其术后会导致乳房皮肤遗留明显瘢痕,由此对女性乳房外观造成很大程度影响。
同时若为多发肿块,遗留的瘢痕较多,甚至会造成两侧乳房不对称,由此使女性心理及社会关系均受到严重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学的逐渐人性化,人们对乳房手术中的美容已逐渐重视。
切口隐蔽、术后切口可不被发现是环乳晕切口的最大优点。
其主要原理是采用乳晕皮肤颜色较深,具有结节样皮脂腺和皱纹掩盖,同时该部位一般不会出现瘢痕增生,由此使切口的掩饰隐蔽效果比较理想。
环乳晕切口术中荷包收拢缝合外环,能够使切口张力有效减少,由此不仅能够使晕周瘢痕形成得到减轻,同时有能够保证乳晕不会扩大变形,形态大小稳定。
采用乳晕边缘环乳晕切口一样可以像传统术式对乳房任一象限肿块涉及,乳晕切口在乳晕外侧缘或大于乳晕环半周均不会对乳头乳晕造成损害,同时采用美容缝合能够使手术瘢痕形成进一步减少[4]。
本研究中,采用环乳晕切口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切口愈合情况、患者满意度、乳房对称、并发症及复发率,相比采用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的患者更优异。
综上所述,在对乳腺良性肿物进行切除中,采用环乳晕切口,不仅疗效显著,同时具有更好的美容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应荣培.环乳晕切口与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疗效比较[J].浙江创伤外科,2012,17(2):209-210.
[2]牛正宣.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12):1748-1749.
[3]金岳伟.环乳晕切口与常规放射状切口治疗乳腺纤维腺瘤的疗效比较[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3,11(3):290-291.
[4]史美清.环乳晕切口手术治疗乳腺纤维腺瘤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