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标本采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共30页
- 格式:ppt
- 大小:4.88 MB
- 文档页数:30
临床检验标本采集、运输、保存操作规程临床检验标本采集、运输和保存操作规程第一章体液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操作规程一、尿液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尿液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是临床检验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尿液干化学测定的检查项目包括尿液比重、pH值、尿胆原、胆红素、潜血、酮体、蛋白质、白细胞、亚硝酸盐、葡萄糖和抗坏血酸等。
同时也需要检测尿液有形成份,如红细胞和白细胞形态等。
此外,还需要检测24小时尿总蛋白、尿肌酐和尿尿酸等。
二、脑脊液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脑脊液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采集脑脊液标本时,需要注意消毒和无菌操作。
运输时需要保持标本的低温,保存时需要在低温环境下保存。
三、浆膜腔积液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浆膜腔积液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需要注意消毒和无菌操作。
采集时需要避免污染和空气污染。
运输时需要保持标本的低温,保存时需要在低温环境下保存。
四、分泌物标本的采集、运输分泌物标本的采集、运输需要注意消毒和无菌操作。
采集时需要避免污染和空气污染。
运输时需要保持标本的低温。
五、分泌物革兰阴性双球菌检测标本的采集、运输分泌物革兰阴性双球菌检测标本的采集、运输需要注意消毒和无菌操作。
采集时需要避免污染和空气污染。
运输时需要保持标本的低温。
六、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需要注意消毒和无菌操作。
采集时需要避免污染和空气污染。
运输时需要保持标本的低温,保存时需要在低温环境下保存。
七、前列腺液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前列腺液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需要注意消毒和无菌操作。
采集时需要避免污染和空气污染。
运输时需要保持标本的低温,保存时需要在低温环境下保存。
八、粪便采集、运输和保存粪便采集、运输和保存需要注意消毒和无菌操作。
采集时需要避免污染和空气污染。
运输时需要保持标本的低温,保存时需要在低温环境下保存。
第二章血液一般检验的标本采集、运输和保存操作规程一、未梢血标本采集未梢血标本采集需要注意消毒和无菌操作。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标本采集一、血液和骨髓细菌学检验标本的采集(一)适应症菌血症、败血症和感染性骨髓炎等感染菌的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
(二)病人准备1.凡怀疑菌血症和败血症的患者,采血培养时,应尽量在未使用抗菌素前采血,如已使用过抗菌素,应尽量选择抗菌素在体内浓度最低时采血,或在病人第二次使用抗菌素之前采集血培养标本。
2.应在病人发热期或寒颤时采集(三)标本采集1.血培养瓶领取:凭医嘱和检验申请单到检验科细菌室领取。
按照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类型的血培养瓶:如灰色瓶盖为普通成人培养瓶;粉红色盖为儿童需氧菌培养瓶;紫色盖为厌氧菌培养瓶。
2.将患者信息录入相应的血培养瓶条码中,并在作好病人姓名、科别、床号等标识。
2.采集方法:严格消毒病人采血部位和血培养瓶口,抽一定量血液或骨髓后,无菌注入血培养瓶内,轻轻摇匀。
3.标本量:成人每次采血5~10ml,小儿采血3~5ml,骨髓2~3ml,采血量足够则阳性率高,反之阳性率减低。
(四)注意事项1.抽血、抽骨髓和接种时,须严格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杂菌。
2.从抽血、抽骨髓到接种入瓶,动作要快,防止血液凝固。
3.成人不明原因发热、怀疑血流细菌感染时宜在不同部位抽血2套,每套2瓶(需氧、厌氧各一瓶)。
4.怀疑伤寒、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及布鲁氏菌病的病人等,一般一日抽血三次培养,必要时需追加次数。
(五)标本送检和保存1.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一般不超过1h送交细菌室。
2.送检过程中应注意防止培养瓶打破或其它潜在性污染可能。
二、痰液或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学检验标本的采集(一)适应症肺炎、肺气肿、支气管炎、鼻窦炎、肺结核等感染菌的培养鉴定、药物敏感试验和抗酸菌检查。
(二)病人准备1.尽量在未使用抗菌素前留取标本。
准备好无菌标本容器,贴上条码、标明标识。
2.住院病人应留取清晨起床第一口痰。
为减少正常菌群的污染,嘱患者早上起床后用清水或生理盐水漱口,不要刷牙,除去鼻咽分泌物。
(三)标本采集1.一般病人用力咳出气管深处或肺部痰液,留于无菌标本容器内。
医学实验室中的标本采集与实验操作在医学实验室中,标本采集与实验操作是关键的环节,直接关系到诊断与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从标本采集的原则与方法、实验操作的规范与注意事项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标本采集的原则与方法1. 标本采集的原则在医学实验室中,标本采集的原则十分重要,正确的采集方法可以确保标本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标本采集的原则:(1)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确保标本的无菌状态。
(2)正确选择采集容器,如血液采集管、尿液容器等,确保标本的保存与运输条件。
(3)按照标本类型选择合适的采集方法,如抽血、穿刺、取样等。
(4)严格遵守标本采集时间要求,确保标本的时效性。
2. 血液标本采集方法在医学实验室中,血液是最常见的标本之一。
以下是血液标本采集的常用方法:(1)抽血:采用静脉采血或指尖采血的方式,通过专业的采血针和采血管进行。
(2)血凝管采集:使用草酸盐、EDTA或肝素等不同类型的血凝管,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采集管。
(3)血液稀释:适用于某些稀释实验,需在采集时采用特殊的稀释液进行稀释。
3. 尿液标本采集方法尿液是另一种常见的标本,在医学实验室中常用于常规尿液分析和检测。
以下是尿液标本采集的方法:(1)收集干净容器:使用干净且无污染的容器,如尿杯或尿采集器。
(2)清洁外阴:女性患者在排尿前要注意清洁外阴,以避免细菌污染。
(3)正常排尿:采集中段尿,切勿将开头和结束的尿液纳入标本。
二、实验操作的规范与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的规范医学实验操作的规范对于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以下是实验操作的规范:(1)标本标识:确保标本在实验操作前正确标识,避免标本混乱和错误分析。
(2)实验条件:保持实验室内温度、湿度等条件的稳定,以确保实验的可重复性。
(3)操作步骤:按照实验操作手册或相关指南,准确执行实验步骤与顺序。
(4)操作时间:严格按照实验操作指南的要求,控制操作时间,避免因操作时间过长而影响结果。
2. 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在医学实验室中,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决定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临床检验标本采集指南宜宾工人医院(中德西南人民医院)检验科质量方针准确及时,方便快捷;科学管理,优质服务;满足临床,持续改进。
质量目标1、服务范围:本科向服务对象提供临床基础检验,临床生化检验,临床免疫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等本专业相关的检验报告,并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最大程度地满足病人和临床需求。
2、服务标准:本科严格按照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ISO 15189》标准,为服务对象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追求服务对象尽量满意。
3、质量要求:以ISO 15189标准为准则,不断完善质量体系,确保检测结果的公正性、科学性和权威性,及时准确地为病人和服务对象提供可靠的检验报告,确保室间质评和室内质控VIS值成绩优秀。
4、服务相关承诺:本科严格按照ISO 15189标准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并保证持续有效运行,并严格按照质量体系文件从事各项质量活动和技术活动,按期实现质量目标。
科室主任寄语:此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是检验科服务、质量和技术管理的宗旨,其特点可操作性、可评价性和可控制性。
1、准确及时:就是质量第一,精益求精。
检验科将通过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和持续改进体系,准确及时地发出检验报告。
2、方便快捷:就是以病人为中心,关爱生命。
每一位病人和诊治病人的临床医生都希望开出检验申请单后能立即得到检测结果。
在保证检验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报告周期。
特别是急诊检验和危急值报告。
我们必须实现检验科是为临床服务的,而方便就是服务之内涵。
检验科服务咨询电话:检验科:血液检验标本采集指南下图为美国临床及实验室标准研究院(CLSI)[原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采血顺序,在实际工作中,如患者静脉条件较差,有可能采血不足,则应首先考虑凝血1(蓝帽)和血沉(黑帽)检测管,因为这两管要求严格。
临床检验标本采集指南及注意事项临床检验标本采集和处理问题已普遍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为做到临床检验质量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已将临床检验标本采集和处理的有关问题,列为国家和行业的标准化文件,以达到对临床检验工作的规范化要求。
临床血液标本采集指南1.采集血液的时间:临床血液标本采集一般在上午8点至10点之间进行,因为这个时间段是人体内血液成分最为稳定的时间。
而若有需要检测日内变异的项目,则需在特定时间段内采集,如肾上腺皮质激素需在早晨8点至9点采集。
2.采集前准备工作:采集前需要准备好所需的采集器械和标本管,确保其洁净且未过期。
同时要检查患者的个人信息,确保其与标本上的信息一致。
3.采集部位选择:常用的静脉采血部位是肘窝内侧静脉,但对于年幼或老年患者可以选择手背静脉。
血液采集过程中要避免针头与关节直接接触,以免引起关节损伤。
此外,对于需要采集动脉血的项目,应选择相应的动脉进行采集,如动脉血气分析。
4.采集器械选择:采血器械包括针、注射器、抽血管等。
常用的是一次性针头和一次性注射器,以及适合不同容量的血液抽血管。
选择合适的针头和注射器能够减少对患者的伤害,而合适的抽血管能确保血液采集的顺利进行。
5.采血方法:采血时要仔细观察患者的状况,确保其处于安静稳定的状态。
采血前要事先告知患者可能的不适感和注意事项,以减轻其紧张和恐惧情绪。
在采血时要稳定患者的手臂,选择好采血部位后进行适当的消毒。
采血时要迅速将针头插入静脉,插入角度约30度,插入部位进血后要缓慢采血以避免溢血或者破损静脉。
采血后要迅速将针头拔出,然后轻轻按压采血部位,待血液止住后贴上敷贴。
6.标本处理:血液采集完成后,要将血液尽快送往检验室进行检测。
特殊项目需要在采集后立即进行处理,如动脉血气分析等。
对于需要避光或冰镇保存的标本,要按照要求进行处理,保证其质量。
7.安全措施:在进行临床血液标本采集时,要注意保护自己和患者的安全。
预防采血过程中的交叉感染,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等。
避免使用过期或受污染的器械和标本管,及时清理现场等。
临床检验样本采集_临床检验标本采集要求1.样本采集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样本采集之前,采样者应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包括洗手、穿戴好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等),以及准备好采集所需的试剂和物品。
2.采集容器的选择:采集容器的选择要符合样本采集的需要,一般而言,采用无菌容器进行样本采集,避免样本污染。
3.采集部位的选择:采集部位应根据临床检验的需要进行选择,不同的检验项目需要采集不同的部位样本。
例如,血液学检验需要采集静脉血,尿液检验需要采集尿液等。
4.采集的时间:样本的采集时间应根据不同的检验项目进行选择,有些项目对采集时间有严格要求,例如糖化血红蛋白需要在空腹状态下采集样本。
5.采集方法的选择:采集方法应根据样本的特点进行选择,一般而言,对于液态样本(如血液、尿液等),可以通过注射器、容器等进行采集;对于固态样本(如皮肤、组织等),可以通过手术切取等方式进行采集。
6.样本的保存和运输:采集完样本后,应对样本进行妥善的保存和运输,避免样本的变质或丢失。
一般而言,样本应存放在适当的温度下,并保持无菌状态。
7.采集时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样本采集时,采样者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注意事项:(1)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样本的污染。
(2)采集时应尽量减少与环境的接触,避免引入外来物质。
(3)采集时应注意采集速度和采集量,避免因过度采集而导致样本质量下降。
综上所述,临床检验标本采集具有一定的要求,采集者应根据不同的检验项目进行合理选择和操作,以保证采集样本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只有做好样本采集工作,才能确保临床检验的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临床常见检验标本的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临床检验是指通过对人体的血液、尿液、粪便、体液及其他组织等样本进行检验,以评估人体的健康状况和疾病发展情况。
正确的采集方法和注意事项能够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是几种临床常见检验标本的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1.血液标本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采集方法:a.静脉血:通常选择上臂肘部的静脉,通过穿刺针或针头插入静脉,使用注射器采集血液标本。
b.指头血:将手指的一侧清洁消毒,用采血针刺破皮肤,用采血管收集血液滴在集血器上或采集管内。
-注意事项:a.采集前应告知患者采集目的、过程和可能的不适感。
b.推荐适当的手部清洗和消毒步骤,以减少皮肤细菌污染。
c.采集血液前,应盖上适当的手套以避免交叉感染。
d.采血时要注意穿刺点的角度、深度和速度,避免疼痛和出血过多。
2.尿液标本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采集方法:a.早晨中段尿:患者起床后第一个排尿后,将中段尿排入干净容器中。
b.24小时尿:患者需连续收集24小时的所有尿液,起始时间需记录并清楚告知患者。
-注意事项:a.采集前应告知患者注意个人卫生,清洗外阴,避免尿液污染。
b.采集前提醒患者不要吃或喝可能影响尿液成分的食品或药物。
c.保持尿液收集容器的清洁,并在密闭容器上写上患者的姓名、年龄和采集时间等信息。
3.粪便标本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采集方法:a.随机取样:将患者的新鲜粪便收集到干净的容器中。
b.三日定量:患者需连续收集三天的所有粪便,每天分别采集一部分。
-注意事项:a.采集前应告知患者注意个人卫生,清洗肛门,并避免尿液或水污染粪便。
b.采集时使用一次性手套,并避免大便与地面或墙壁等接触。
c.保持正常饮食和排便习惯,不要使用泻药、防腐剂等可能影响结果的药物。
4.体液标本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采集方法:a.腹水:使用无菌注射器或无菌吸引器吸取体腔内积聚的液体。
b.胸水:通过穿刺针或无菌导管插入胸腔,将胸水抽取到无菌容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