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米和德弗里斯讲课讲稿
- 格式:pptx
- 大小:603.23 KB
- 文档页数:7
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复习〔参考〕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一、单项选择&判断1. 课程定义的几个维度:①.学科维度:将课程看作是教学的科目,注重教材,学科体系。
②.经验维度: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课程,综合课程,主题活动,关注儿童的兴趣。
③.方案维度:过分强调课程的预设。
2. 怎样判断一个目标是以教师角度来写还是幼儿角度来写?课程理念儿童的自然开展教师预定的教育任务儿童一般能力的获得学业知识技能的获得〔游戏多,低结构〕〔教学多,高结构〕〔强调于儿童自然开展和一般能力〕〔强调教师教学的学业知识、能力〕 O ———————————— O ←————————————对儿童自然开展和一般能力的强调————————————→对教师教学的学业知识、技能的强调课程目标过程取向←————→结果取向课程内容儿童经验←————→知识逻辑课程方法启发、诱惑←————→传递、灌输教育形式个别、小组←————→小组、集体课程评价过程评价←————→目标评价 3. 维果茨基理论:“最近开展区〞、“鹰架教学〞和“心理工具〞。
4. 成熟理论:影响和重视材料和活动的选择,而选择的主要依据是儿童的兴趣。
5. 经验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洛克和蒙台梭利。
唯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贝尔。
6. 课程编制的实践模式采用的课程型方式是“审议〞方式。
课程审议是课程编制中不可缺少的一步。
7. 布卢姆:建立了“教育目标分类学〞,学习的所有领域都可以分为三个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8. 表现性目标:强调的是个性化,目标指向的是培养儿童学生的创造性,更多用在艺术领域。
9. 逻辑顺序:根据学科本身的系统及其内在的联系组织课程内容。
心理顺序:以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原那么组织课程内容。
10. 瑞吉欧教育的课程生成:与幼儿在一起,三分之一是确定的,三分之二是不确定的或新的事物。
11. 海伊∕斯科普课程:强调主动学习,是儿童开展过程的核心,创设兴趣区,给孩子主动学习兴趣,“49条关键经验〞。
《幼儿园课程论》模拟试题(07秋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各种幼儿园课程之间的差异首先也主要反映在所依据的教育哲学和所确定的教育目标的不同上,主要表现为相对更强调__儿童的自然发展和一般能力__,还是相对更强调_教师教学的学业知识、技能_,以及强调的程度如何等方面。
2.按教育活动的途径来划分,幼儿园课程中的教育活动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活动、__游戏活动__和____教学活动__。
3.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是由英国课程理论家_斯坦豪斯_提出的。
4. 在蒙台梭利课程中,自由、_作业__和____秩序__是蒙台梭利为儿童营造的三根主要支柱。
5.我国80年代以来进行了幼儿园课程改革,这场改革最具影响力的举措是国家教委1989年颁布的《_幼儿园工作规程__》和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二、选择题(每题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1.受唯理派哲学思想影响的是(B)A. 蒙台梭利课程B. 福禄贝尔设计的恩物C. 方案教学D. 直接教学模式2.综合性课程的长处有( ABC)。
A. 是由关联的课程,能对儿童各方面的学习进行有意义的联系。
B. 能使儿童发展与知识结合成一体。
C. 能促进儿童主动的学习。
D. 已有相当长的运用历史,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3.下列较多地被运用在艺术领域的课程目标是(B)。
A. 生成性目标B. 表现性目标C. 行为目标D. 结果目标4.在直接教学课程模式中,教师的角色是(AD )。
A. 儿童行为的训练者B.儿童学习的共同建构者C. 儿童主动活动的鼓励者D.儿童行为的强化者5.( A )的课程具有相当大的弹性和生成性,因而它的教育活动设计者们认为,他们“与幼儿在一起,三分之一是确定的,三分之二是不确定的或新的事物。
”A. 瑞吉欧教育体系B. 凯米和德弗里斯课程方案C. 斑克街早期儿童教育方案D. 海伊斯科普课程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勃朗芬布朗纳所谓的外系统外系统是指发展的人并没有参与的、但又影响或受其中所发生的一切所影响的一个或多个环境。
HIGH/SCOPE学前课程模式的发展HIGH/SCOPE早期教育课程模式是与拉瓦特里的EEC课程、德弗里斯──凯米的EEP课程齐名的三种认知中心课程模式之一。
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HIGH/SCOPE课程模式在20世纪70年代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完善与发展,在与另两个皮亚杰课程模式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逐渐成为美国被运用得最为广泛的课程。
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对处境不利儿童还是正常儿童,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HIGH/S COPE课程几乎无处不在。
同时由于HIGH/SCOPE在课程推广、课程研究上卓有成效的工作,它在国际上也声誉日隆,在英国,爱尔兰,墨西哥,新加坡等国家也有了自己的拥护者。
据统计,在世界各地已经有几千所运用HIGH/SCOPE课程的学校,这是对HIGH/SCOPE国际地位地最好注解。
HIGH/SCOPE课程的发展从时间上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1971年之前,1971~1979年,以及19 79年以后直到现在。
1971年,HIGH/SCOPE出版了第一本介绍HIGH/SCOPE课程的著作《认知中心课程》,这是HIGH/SCOPE课程模式初步形成的标志,正如书名──认知中心,这时期它以皮亚杰的认知理论为基石,把重点放在如何发展孩子们的认知与智力上。
1979年,第二本著作《活动中的幼儿》出版,这本书对第一本书进行了很大的改造,第一次把孩子的主动学习和强调知识建构作为课程的核心思想。
从服务对象而言,不再是只为处境不利的特殊儿童服务,开始面向所有的儿童。
从目标来看,不再只是把目光放在儿童认知思维的发展上,而是提出以认知发展为中心,同时注重儿童的社会性与情感发展的全面发展目标,该书基本奠定了HIGH/SCOPE课程模式的基本框架。
1979年以后,出版了一系列的关于HIGH/SCOPE课程的著作,比如1988年的《早期方案管理者指南》,1989年的《教师思想概述》,1991年的《支持年轻的学习者》,以及1995年的《教育幼儿》。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第一章:1.幼儿园教育活动:包括在幼儿园内发生的一切活动,包括游戏活动、教学活动、生活活动、运动等。
幼儿园教育活动主要有游戏和教学两大类活动2.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分类(1)按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结构化程度分类:无结构游戏、低结构化游戏、高结构化游戏、完全结构化活动(2)按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学科性质(幼儿学习领域性质)分类:语言教育活动、计算教育活动、科学教育活动、音乐教育活动、美术教育活动、体育活动;或者分成健康教育活动、语言教育活动、科学教育活动、社会教育活动、艺术教育活动3.幼儿园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的结合类型:分离式、插入式、整合式第二章1.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取向(重点)1)行为目标:是以幼儿具体的、可被观察的行为表述对象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目标她指向的是在教育活动实施以后在幼儿身上所发生的的行为变化。
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关注的是可观察到的行为结果)2)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过程中生成的活动目标(关注的是过程)3)表现性目标是对'解放理性”的追求,把教育活动看成儿童个性发展和创造性表现的过程(关注的是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某种程度上与他人不同的创造性)2.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取向:1)教育活动的内容即教师教学的内容2)教育活动的内容即幼儿的学习活动3)教育活动的内容即幼儿的学习经验3.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取向:目标取向(强调教育活动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过程取向(强调评价过程本身的价值)、主体取向(将教育活动评价看作是评价者和被评价者、教师与幼儿等共同建构意义的过程)4.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方式(区别)第三章1.各种不同结构化程度的教育活动设计原理和示例(重点)1)一、“单一科目”教学活动:概念:由教育活动设计者设计,强调单一概念和技能的教学。
特征:教师教学,决定内容,单一技能或概念优势:活动设计者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性质的认识和把握,以将知识和技能传递给幼儿为基本出发点,通过系统的教学,完成整个教育过程。
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四节讲学稿班级姓名学号使用情况【学习目标】1.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着世界中,能举例说明常见的运动现象.2.知道如何用科学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能举例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学习重点】(1)机械运动。
(2)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学习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实践能。
【学习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方法指导】阅读、讨论、练习。
【自主学习】——试一试你的身手阅读课本P121-123页内容,看看你能否说出下列问题的答案,你也可以和小组同学相互讨论后来回答。
1.什么叫做机械运动?2.什么叫做参照物?3.什么叫做运动的相对性?【知识建构】——你最棒活动一认识常见的运动现象自主阅读:观察课本图5-36,并回答下列问题.这些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二运动与静止1.组内交流:图5-37中的小明和小华发生了争论,你支持谁呢?2. 自主思考: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3. 口头展示:(1)选择一个物体,作为_________.(2)观察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有没有变化.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我们说这个物体是_ ___的.4.自主阅读:观察课本的图5-38组内交流:图中以地板为参照物,运动员是____的,因为_____;墙是____的,因为______.活动三运动的相对性1.自主思考:观察课本图5-39,认为云朵向西运动,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认为月亮向东运动,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2.自主阅读:阅读“生活·物理·社会”自主思考:由于_______选取的不同,对于同一个物体,我们可以说它是_______的,也可以说它是_____的.机械运动的这种性质叫运动的_____.3.组内交流:小组内讨论下面的问题并与其它小组交流在《趣味物理学》一书中提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 000m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令他吃惊的是,当他抓到这个小东西时,发现它竟是一颗子弹,你认为这种事情有可能发生吗?请小组交流讨论并解释原因.【达标检测】——做一做你一定能过关1.我们常常观察到月亮从乌云里穿过,是以__为参照的,若以______为参照,乌云是运动的.2.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诗中描写“青山”与“孤帆”运动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帆船,河岸 B.河岸.帆船 C. 青山.太阳 D.青山.划船的人3.观察右图中的烟和小旗,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 )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4.随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我国已实现三次载人航天飞行.在火箭推动飞船上升阶段,航天员是被固定在飞船座舱内的,相对下列哪个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A.太阳 B.地球 C.月球 D.飞船5.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嫦娥一号”从地球奔向月球,以地面为参照物,“嫦娥一号”是静止的B.飞机在空中加油,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C.汽车在马路上行驶,以路灯为参照物,汽车是静止的D.小船顺流而下,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6. 观察不同时刻拍摄的A、B两组照片(如图),其中能判断是飞机还是汽车在运动的是组.利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可以为人类服务.航天飞机在飞行中航天员可以用机械臂对运行的航天器进行维修,这是因为航天飞机相对于航天器是的.【拓展延伸】——动动脑筋,相信你能完成1.平直的公路上有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顺风行驶,但甲的感觉顺风,乙的感觉逆风,丙的感觉无风,由此可判定三人中骑车速度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三者一样大2.一个木箱漂浮在河中,随平稳流动的河水向下游漂去.在木箱上游和木箱下游各有一条小船,两船到木箱距离相同.两船同时划向木箱,若两船在水中划行的速度大小相同.那么()A.上游的小船先捞到木箱 B.下游的小船先捞到木箱C.两船同时到达木箱处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3.小船在河里顺流而下,船上坐着一个人,河岸上有树。
《幼儿园课程》课程教案布鲁姆教学目标把所有知识点的掌握分为六个层级:1.记忆:能从长时记忆中找到和识别接受到的信息。
2.理解:得到信息后,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其中的意义。
3.应用:能在给定的情景中执行或使用信息。
4.分析:将信息分解,确定各部分间、各部分与总体间的关系。
5.评价:能以得到的信息为准则作出判断。
6.创造:能基于得到的信息重新组织成新的模型或结构。
培训能达成的层级在记忆层、理解层和应用层,而分析层、评价层和创造层一般不是通过培训活动达成的。
理解布鲁姆教学目标的这六个层级,对于课程设计与开发的人来说非常重要,体现了课程设计与开发的专业性。
[讲授新课]【思考】:教育目的和课程目标的关联?一、教育目的和课程目标——从一般到具体教育目的的达成可以通过课程这一途径,特别是通过将教育目的转化为课程目标,并由课程目标转化成具体的课程目标这一过程而实现。
详见教材P175课程目标通常由教育者根据其所持有的哲学观和教育目标,对其所期待的受教育影响而产生的结果作出一般的表述。
课程目标需要具体化,才能使教育目的和课程目标得以实现。
至于具体课程目标该具体到怎样的程度,则取决于目标制定者的哲学观和课程观。
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取向及其表述【小组活动】:分为三个大组,利用平台互动教学模式,探讨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三大取向。
要求说明如下内容:1.每一种取向的原理是什么?2.每一种取向的对应目标表述是如何进行的?(一)行为目标取向行为目标是以儿童具体的、可被观察的行为表述的课程目标,它指向的是实施课程以后在儿童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行为目标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
行为目标在课程领域中的确立始于博比特,他在1918年出版的《课程》中提出了课程科学化的问题,认为课程目标必须科学化、标准化。
在他1924年出版的《怎样编制课程》一书中,他曾用“活动分析法”对人类经验和职业进行了系统分析,由此提出了10个领域中的800多个目标,为行为目标在课程领域的确立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幼儿园课程论》模拟试题一及答案1. 幼儿园课程与其他各级各类课程最明显的差别在于要求教育者更多的关注个体儿童的发展水平。
(A )A. 正确B. 错误2. 儿童中心课程是从(C )来界定的课程。
A. 从学科维度B. 从计划维度C. 从经验维度D. 从目标维度3. 认为幼儿园课程应反映“准备状态”的概念,是依据的(A )的理念。
A. 浪漫主义B. 文化传递C. 进步主义D. 行为主义4. 幼儿园课程的社会学基础在更大程度上解决幼儿园课程中的(A )的问题。
A. 为什么教B. 如何教C. 教什么D. 教得怎么样5. 幼儿园课程的哲学基础主要解决的是幼儿园课程中(C)的问题。
A. 为什么教B. 如何教C. 教什么D. 教得怎么样6. 幼儿园课程的心理学基础在更大程度上解决幼儿园课程中的(B )问题。
A. 为什么教B. 如何教C. 教什么D. 教得怎么样7. 基本着眼点是儿童的兴趣和动机,以动机为教学组织的中心的课程定义维度是(C )。
A. 从学科维度B. 从计划维度C. 从经验维度D. 从目标维度8. 以经验维度界定课程,起源于( B )。
A.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B. 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C.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D. 迪卡尔的唯理论9. 从人类发展生态学立场看,不存在一种最好的能适应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的所有儿童的教育方案。
( A )A. 正确B. 错误10. 父母的职业状况、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幼儿园在社区的地位,幼儿园的师资水平等,都属于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所说的( C )。
A. 小系统B. 中间系统C. 外系统D. 大系统11. 受行为主义理论影响的课程模式是(D )。
A. 发展适宜性课程B. 光谱方案C. 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D. DI直接教学模式12. 为了克服文化偏见,将所有的文化纳入课程,将会使各种文化间相互沟通和共存,保证各文化群体之间的凝聚力。
(B )A. 正确B. 错误13. 受实用主义哲学思想影响的是(C )。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苏自考第一章幼儿园课程与教育活动第一节幼儿园课程与幼儿园教育活动1幼儿园教育活动2幼儿园课程的概念3幼儿园课程组成要素4幼儿园课程目标、内容、活动、方法和评价5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概念6鲁宾的游戏行为7福劳姆伯格的游戏行为8幼儿园课程中的教育活动9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的关系第二节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性质和分类1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性质2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分类结构化程度:学科性质分类:组织形式分类:第三节实现幼儿园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的最优化结合1分离式:2插入式:3整合式:4处理好幼儿园游戏与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第二章幼儿园活动的设计原理第一节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确定1活动目标的概述2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取向行为目标:生成目标:3表现性目标:4设置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原理5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设置第二节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1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取向2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选择和组织原理3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第三节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评价1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取向2 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原理3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方式第三章不同结构化程度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第一节由不同结构化程度的教育活动组成的连续体1连续体示意图得出的结论第二节各种不同结构化程度的教育活动设计原理和示例1单一科目教学活动的特征教育价值和局限2整合科目教学活动特征教育价值和局限3单元教学活动特征教育价值和局限单元教学的设计4主题教学活动特征教育价值和局限主题教学的设计5方案教学活动特征教育价值和局限方案教学的设计6活动区活动特征活动区的概念:活动区的含义:活动区活动的设计和实施7教师在活动区的作用第四章幼儿园学习领域教育活动的设计1健康教育有关理论2幼儿园健康活动3幼儿园健康教育目标:4幼儿园健康活动的内容第二节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1语言教育的理论2全语言教育3幼儿园语言教育4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5语言教育内容第四节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1数学教育理论2数学教育概念3幼儿园数学教学目标:4数学教学活动内容第五节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1科学活动理论2科学活动的概念3科学活动的内容4科学目标:第五节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设计1美术有关的理论2美术教育概念:3美术教育主要内容:第六节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1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和实践2达尔克洛兹的音乐教育思想3综合音乐感教育实践4阿鲁诺芙5音乐教育:6音乐教育目标:7音乐教育内容第七节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1社会有关的理论:2社会教育概念:3社会教育目标4社会教育内容:第五章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选择和组合第一节幼儿园各种结构化程度的教育活动的选择和组合1幼儿园各种结构化程度的教育活动之间的平衡第二节幼儿园各教育、教学科目教育活动的选择和组合1幼儿园各教育、教学科目之间的平衡2幼儿园各教育、教学科目教育活动的选择和组合3各教育、教学科目教育活动应遵循的原则4相互渗透或整合地选择和组织幼儿园各科目教育活动利弊5综合课程的见长之处6相互渗透或整合地选择和组织幼儿园各科目教育活动的原则第二节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和安排1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安排2幼儿园一日活动的保育和教育的要求第六章中、外著名学前教育课程中教育活动的设计第一节西方国家学前教育课程中教育活动的设计1福禄贝尔2蒙台梭利3直接教学模式4DI直接教学模式5方案教学6凯米与德弗里斯的早期教育方案7凯米与德弗里斯的集体游戏及教学原则8韦卡特的海伊斯科普课程9韦卡特的海伊斯科普课程的一日活动经验10福门等人的建构游戏课程11瑞吉欧教育方案第二节我国著名的幼儿园课程中教育活动的设计1陈鹤琴“五指课程”及“活教育”2张雪门的行为课程第七章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施1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有效性2幼儿有意义的学习和教师有意义的教学3幼儿园教育活动实施的有效性4影响幼儿园教育活动实施有效性的因素5对幼儿园教育活动实施有效性的评估6幼儿园教育活动实施的取向第三节幼儿园教育活动实施的有效性与反思性教学实践1记录-——鼓励和创造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工具2教师专业成长——幼儿园教育活动实施有效性的根本保证3第三节对幼儿园教育活动实施的反思和改进1对高结构化教育活动实施的反思和改进2对高结构化教育活动实施后的反思和改进3对低结构化教育活动实施的反思和改进4对游戏活动进行反思和改进。
师范大学期末试卷(A)2005 —2006 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幼儿园课程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班级:__________________课程性质:公共必修、公共选修、专业必修、专业选修考试时间120分钟请将所有的答案都写在答题纸上,写清楚题目番号、姓名和学号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编制活动课程所考虑的主要是:A、经典文献B、学生的兴趣C、社会生活D、学科内容()2、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中,尝试性的一般目标制定出来后,还要经过哪些“筛子”的筛选:A、教育文化学和教育哲学。
B、教育社会学和教育哲学C、学习理论和教育哲学D、教育人类学和教育哲学( )3、High/Scope的早期教育课程中,儿童每天的活动进程是:A、开始阶段――发展阶段――总结阶段B、计划――实施――回顾、讨论C、引入活动――识别强项――培育强项――扩展到其它领域D、活动开始――活动继续――讨论()4、华德福幼儿教育课程所依据的理论主要是:A、人类发展生态学B、人种学C、人智学D、神学()5、蒙台梭利式的早期教育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A、倾听者和观察者B、准备材料者和创设环境者C、观察者和指导者C、提问者和解决争端者()6、认为早期经验对人格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是以下哪一派理论:A、成熟论B、建构主义C、行为主义D、心理动力理论()7、费尔德曼提出的“非普遍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从普遍性范畴到独特性认知发展的连续体,这个从连续体的顺序应该是:A、普遍性――文化性――泛文化性――学科性――专门性――独特性B、普遍性――文化性――学科性――泛文化性――专门性――独特性C、普遍性――学科性――文化性――泛文化性――专门性――独特性D、普遍性――泛文化性――文化性――学科性――专门性――独特性()8、以下说法符合终身教育思想的是:A、知识的传授比自觉学习能力重要B、求知欲、主动性比自觉学习能力更重要C、自觉学习的能力比求知欲重要D、知识的传授比求知欲重要()9.直接指导式的幼儿园课程的心理学理论基础是:A、行为主义B、心理动力理论C、成熟论D、多元智能理论()10.认为教育是使人社会化,课程是为了使学生适应社会生活,下列哪一项课程的定义与这种解释最相符合:A、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B、课程即社会的改造C、课程即教学科目D、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幼儿园课程》练习题1-8章一、填空1.在英语中,课程一词来源于拉丁语,用名词形式解释该词的词义,课程的含义是_为儿童设计学习的轨__ 。
用动词形式解释该词的词义,课程的含义是_儿童对自己学习经验的认识_ 。
2.对课程的词源作一追溯,可以发现中文中“课程”一词始见于__唐代__ 。
3.幼儿园课程的要素是_课程的理念、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_ 。
4.认为课程是学科科学体系,并根据学习者的发展特征和认识水平编制教材,让学习者进行“系统的”学习的课程定义维度是__学科维度_ 。
5.基本着眼点是儿童的兴趣和动机,以动机为教学组织的中心的课程定义维度是__经验维度__ 。
6、定义课程的四个基本维度分别是:学科领域维度、经验维度、目标维度、计划维度。
7、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对儿童发展的积极关注。
1.一般认为,课程的基础学科是_心理学、社会学、哲学_ 。
2.皮亚杰认为:任何知识都发源于_动作_ ,主客体的各自联系分别演化成为_关于客体的物理知识 _ 和_关于主体的逻辑数理知识_ 。
3、社会建构主义者重视皮亚杰建构注意理论的后继发展在儿童建构中的作用。
3、蒙台梭利设计的课程反应了相当强烈的经验主义倾向。
3.社会建构主义者将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__在社会和文化的背景中__ 理解儿童的学习等方面。
4.围绕着认识的起源,特别是为认识提供普遍必然保证的逻辑范畴和规律的起源问题,经验论者与唯理论者长期以来争论不休,他们各自的代表人物和核心思想是:_洛克的“白板说”和笛卡儿的“天赋观念”_。
5.最近发展区是指:_儿童独立行为水平与其依靠帮助解决问题所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_。
6.鹰架教学是指:__为儿童提供教学,并逐步转化为提供外部支持的过程_。
1.皮亚杰将游戏看作是__同化大于顺应__ 的活动,在游戏中儿童用过去的经验去“改变现实”。
2.维果茨基认定,游戏创造了__最近发展区_ 。
3.认为儿童在游戏中能被满足做大人能做的事,有大人一般的本领,像大人一样生活的愿望,这是基于_弗洛伊德_观点。
简述凯米和德弗里斯早期教育方案中关于集体游戏的
观点
集体游戏理论源于凯米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他们认为,驱使儿童去游戏的,是心理生活的快乐原则。
集体游戏与其他心理事件一样,都受快乐原则的自动调节。
在儿童的集体游戏中,快乐原则表现为能满足儿童的愿望,掌握创伤事件和使受压抑的敌意冲动得到发泄。
弗洛伊德认为,统治儿童的愿望就是快快长大成人,做大人能做的事。
这种愿望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儿童就在游戏中寻求这种愿望的满足。
但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有时也成为集体游戏主题,这时就出现一种强迫重复的现象,即事件的发生可能是某种不愉快的情绪紧张状态引起的,要消除这种紧张状态,就产生强迫重复。
凯米认为儿童集体游戏中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原因在于儿童自我结构还不完善,心理防御机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不能抵制外界环境的伤害,许多事情无法忍受,自我往往被现实挫败。
自我要奋力去掌握环境,使不可忍受的事情变为可忍受的,需要重现事件,重新体验。
只有通过强迫重复才能逐渐掌握创伤事件。
在弗洛伊德看来,游戏的对立面不是严肃的工作,而是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