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探测器介绍说明资料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68.00 KB
- 文档页数:6
描述bios的含义
光子探测器是一种能够探测光(光子)的探测器,通常用于高能物理、核医学、安全检查、环境监测等领域。
常见的光子探测器分类如下:
- 按照工作原理分类:
- 光电探测器:利用光电效应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如光电二极管、光电倍增管等。
- 热探测器:利用光热效应将光信号转换为热信号,如热敏电阻、热释电探测器等。
- 量子探测器:利用量子效应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如雪崩二极管、硅光电池等。
- 按照探测波长分类:
- 可见探测器:能够探测可见光谱范围内的光,如光电二极管、光敏电阻等。
- 红外探测器:能够探测红外光谱范围内的光,如热释电探测器、量子阱探测器等。
- 紫外探测器:能够探测紫外光谱范围内的光,如雪崩二极管、硅光电池等。
- 按照应用领域分类:
- 高能物理探测器:用于高能物理实验中探测光子,如闪烁计数器、切伦科夫计数器等。
- 核医学探测器:用于核医学成像中探测光子,如正电子发射
断层扫描(PET)探测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探测器等。
- 安防探测器:用于安全检查和监控中探测光子,如X射线探测器、γ射线探测器等。
探测器的原理及作用是什么探测器是用来检测和测量其中一种物质或现象的装置或设备。
它通过感知周围环境中的特定信号或事件,将其转化为可量化的电信号,从而提供有关该物质或现象的相关信息。
探测器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科学研究、工业制造、医学诊断、环境监测等。
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基于不同的物理现象和原理,包括电磁感应、光学吸收、放射性衰变、化学反应等。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探测器及其原理和作用。
1.电磁感应型探测器:该类型的探测器利用电磁感应现象,通过变化的磁场或电场来感知物质或现象。
例如,磁感应型传感器可用于检测磁场的变化,用于测量磁场强度或方向。
电感传感器可用于检测电感的变化,用于测量电流或磁场的变化。
2.光学吸收型探测器:该类型的探测器利用物质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从而测量物质的浓度或其中一种特性。
例如,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使用可见光或紫外光通过物质时的吸收行为,来确定物质的组成。
红外测温仪利用物体对红外辐射的吸收特性来测量其温度。
3.放射性衰变型探测器:该类型的探测器利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过程来测量物质的特性。
例如,闪烁探测器利用放射性元素衰变时释放的能量导致闪光的现象,来测量放射性物质的活度。
4.化学传感型探测器:该类型的探测器通过化学反应的变化来测量物质的存在或浓度。
例如,气体传感器可以检测气体的存在和浓度,基于气体与传感器表面的化学反应导致电阻、电容或电导率的变化。
5.生物传感型探测器:该类型的探测器利用生物材料(如细胞、蛋白质、DNA等)的特定性质,来检测和测量物质的存在或浓度。
例如,在生物传感器中,细胞或蛋白质与待测物质发生特定的相互作用,并通过电信号或光学信号来测量这种交互作用。
探测器的作用是提供有关特定物质或现象的量化信息,用于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医学诊断等领域。
在科学研究中,探测器可以用于测量和监测实验参数,从而获得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在工业制造中,探测器可以用于监测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工艺稳定性。
十类入侵报警探测器分类介绍(1)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①什么叫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当人体在探测范围内移动,引起接收到的红外幅射电平变化而能产生报警状态的探测装置,叫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
这是一种用于室内警戒的探测器。
根据不同的安装部位分为壁挂式和吸顶式两种,其外型如图5所示。
②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使用注意事项a.老鼠等小动物在探测范围内活动时,同样引起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接收到的红外幅射电平发生变化而产生报警状态,至使系统出现误码率报警。
b.当室温或探测器附近温度接近人体温度时,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灵敏度要下降,亦造成系统漏报警。
c.不能在探测器附近或对面安置或放置任何温度会快速变化的物体,如空调器、电加热器等。
防止由于热气流流动引起系统的误报警。
d.红外线穿透能力很差,所以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前不能设置任何遮挡物,否则造成系统漏报警。
e.强电磁场干扰,易引起探测器误报警,特别是距广播电台、电视台较近的用户更是如此。
f.应防止任何源直射探测器,否则系统易出现误报警。
g.定期(一般不超过三个月)在探测范围内模仿入侵者移动,以检查探测器的灵敏度,若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或维修。
h.注意保护探测器的透光系统,避免用硬物或指甲划伤。
当其上面沾有灰尘时,可用吸耳球吹去;若用镜头纸擦去灰尘后,必须保证探测器的方向与角度与擦拭前一致。
(2)磁开关探测器①什么叫磁开关探测器由舌簧管(干簧管)和永久磁铁构成的装置叫磁开关探测器(俗称门磁)。
当磁铁相对于舌簧管移开一定距离时,引起开关状态的变化,控制有关电路即可发出报警信号。
磁开关探测器接触点形式可分为:H型:常开型触点D型:常闭型触点Z型:转换型触点②磁开关探测器使用注意事项(以H型为例)。
a.在设防区工作人员下班后务必插好门窗,否则由于门窗的晃动会导致系统误报警。
b.注意检查舌簧和磁铁间隙(特别是换季阶段),间隙过大可能导致误报警;过小产生磨擦会损坏舌簧管。
c. 舌簧管的触点,有时会有粘接现象,此时系统易产生漏报警。
核探测器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核探测器是一种用于探测和测量放射性物质的仪器。
随着核科学和辐射应用的发展,核探测器逐渐成为研究和工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核探测器的作用是利用其特殊的工作原理,探测并记录放射性粒子的存在、类型、能量等信息。
核探测器的基本原理是基于放射性物质的放射性衰变现象。
放射性物质在其核不稳定的情况下,通过放射性衰变释放出粒子或射线,如α粒子、β粒子、γ射线等。
这些粒子或射线具有特定的能量和穿透力,可以被核探测器所感知和探测。
核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包括闪烁体探测器、气体探测器、半导体探测器等。
闪烁体探测器通过闪烁效应将入射粒子的能量转化为可见光信号,然后通过光电倍增管等装置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测量。
气体探测器则利用气体的电离效应将粒子的能量转化为电信号,通过电荷放大器等设备进行测量。
而半导体探测器则是利用半导体材料中的PN结构或PIN结构的电离效应来探测粒子的能量和位置。
总之,核探测器的发展为研究和应用放射性物质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通过对核探测器的概述和工作原理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核探测器的基本原理,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奠定基础。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核探测器将继续发展,并在核能、医疗、环保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以下结构来探讨核探测器的原理。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概述本文涉及的主题,并介绍核探测器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接着,本文将详细阐述核探测器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工作原理。
在基本原理部分,将介绍核探测器是如何通过与射线、粒子相互作用来探测并测量核辐射的。
而在工作原理部分,将详细说明核探测器是如何工作的,包括其内部结构和探测过程。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核探测器的原理,并探讨未来它的发展方向。
通过以上的结构安排,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核探测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以及对其进行总结和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核探测器原理的深入探讨,读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核探测器在科学研究、工业应用以及医疗诊断等领域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推动核探测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一、平板DR20世纪90年代后期薄膜晶体管(TFT)技术的出现,很快被应用于DR平板探测器的研制上,并取得突破性进展,随后相继出现了多种类型的平板X射线摄影探测器(FPD)。
平板探测器技术的出现时医学X射线摄影技术的又一次革命。
它的高对比度分辨率、高动态范围、丰富的图像处理功能将X射线的数字时代带入了一个新的高度。
目前主流的平板DR按其探测材料分为三大类,非晶硅、非晶硒和CMOS。
1、非晶硅平板探测器主要由闪烁体、以非晶硅为材料的光电二极管电路和底层TFT电荷信号读出电路组成。
工作时X射线光子激发闪烁体曾产生荧光,荧光的光谱波段在550nm左右,这正是非晶硅的灵敏度峰值。
荧光通过针状晶体传输至非晶硅二极管阵列,后者接受荧光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信号送到对应的非晶硅薄膜晶体管并在其电容上形成存储电荷,由信号读出电路并送计算机重建图像。
2、非晶硒平板探测器非晶硒和非晶硅的主要区别在于没有使用闪烁体,而是通过非晶硒材料直接将X 射线转变为电信号,减少了中间环节,因此图像没有几何失真,大大提高了图像质量。
但其也有些缺憾,如对环境要求高(温度范围小,容易造成不可逆的损坏),存在疵点(区域)等,另外由于探测器暴露在X射线下,其抗射线损坏的能力相对较差。
此外,在提高DDR的响应时间时需要克服一定的技术障碍,而且成本较高。
3、 CMOS平板探测器和上面的非晶硅比较,CMOS平板探测器的探测材料为CMOS,由于目前CMOS的像素尺寸可以做到96um或48um,因此相对于上面两种,其分辨率要好很多,可以达到10lp/mm,如美国Rad-Icon公司产品。
可广泛应用于对分辨率要求较高的工业无损检测、医学影像及小动物CT等领域二、CCD DRCCD平面传感器成像方式是先把入射X射线经闪烁体转换为可见光,然后通过镜头或光纤锥直接耦合到CCD芯片上,由CCD芯片将可见光转换为电信号,并得到图像。
CCD平面数字成像技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推入了市场,最近几年有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改进和提高,将更有利于其的发展。
大华探测器使用说明书一、产品概述大华探测器是一种高性能的安全检测设备,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所,如机场、车站、商场、学校等。
该探测器采用先进的技术,能够准确、快速地探测出携带潜在威胁物品的人员,为公共安全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二、使用前准备1. 请将探测器放置在平稳的地面上,确保不会发生倾倒或摇晃的情况。
2. 探测器应与电源连接,确保正常供电。
3. 探测器应处于待机状态,等待操作员操作。
三、基本操作1. 开机:按下电源按钮,待探测器系统启动完毕后,进入待机状态。
2. 校准:在待机状态下,按下校准按钮,将探测器校准至最佳状态。
3. 检测:将需要检测的人员从探测门通过,探测器会发出声音和光线提示,指示是否携带潜在威胁物品。
4. 报警处理:当探测器发出警报时,操作员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如使用手持金属探测器对该人员进行进一步检查。
四、高级功能1. 多区域检测:探测器可以将检测区域划分为几个独立的区域,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2. 灵敏度调节: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通过调节灵敏度来适应不同的场景和目标。
3. 数据存储:探测器可以将检测数据存储在内部存储器中,方便后续查看和分析。
4. 远程监控:通过与监控系统连接,可以实现对探测器状态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五、使用注意事项1. 请确保探测器安装在通风良好、干燥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2. 请勿在探测器周围放置大型金属物体,以免干扰检测结果。
3. 请勿将液体或其他异物进入探测器内部,以免损坏设备。
4. 请定期对探测器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5. 请勿私自拆卸或修理探测器,如有故障请联系售后服务。
六、故障排除1. 若探测器无法正常启动,请检查电源连接是否正常。
2. 若探测器无法校准,请检查校准按钮是否损坏。
3. 若探测器误报或漏报,请检查灵敏度设置是否适当。
4. 若探测器出现其他异常情况,请联系售后服务。
七、售后服务1. 如需售后服务,请拨打售后服务热线:XXXXXXXXXXX。
中安s100探测器说明书
产品参数:
品牌:中安
名称:中安s100探测器
型号:S100
类型:固定式
测量对象:有毒有害气体
产品介绍:
中安S100型点型气体探测器可满足气体探测现场声光报警提示,并实时显示监控现场气体浓度,现场调试采用红外遥控式,无需开盖即可进行参数设置。
中安S100型点型气体探测器能将空气中泄漏气体浓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远传,仪表可采用三线制4~20mA或者二线制4~20mA的输出方式,具有传输距离远、抗干扰等优点。
产品特点:
1.测量准确:
传感器采用进口气体敏感元件,精度高,零点漂移小。
2.防爆型设计:
可用于工厂条件的1、2区危险场合。
3.无线遥控技术。
4.自然扩散式检测。
5.中文液晶显示。
6.两组开关量信号。
7.声光一体式报警。
探测器原理大全范文探测器是一种用于检测物质、能量或者现象的仪器。
它们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工业生产、环境监测等领域。
不同的探测器使用不同的原理来感知目标,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探测器原理。
1.光电探测器光电探测器是利用光电效应原理进行工作的。
光线通过探测器产生的电流或电荷,可用于测量光的强度、频率、波长等。
常见的光电探测器包括光电二极管、光电倍增管、光电子倍增管、光电导和光电子器件。
2.激光雷达激光雷达利用激光束的反射来测量目标的距离和形状。
激光束发射出去后,通过测量激光束的传播时间来计算目标的距离。
通过改变激光束的角度,可以获取目标的形状和位置。
3.红外探测器红外探测器是利用物体辐射的红外辐射来探测目标的存在。
它可以检测热辐射源,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红外探测器广泛应用于热成像、安防监控等领域。
4.电化学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是利用电化学原理进行测量的探测器。
它通过测量电流或电势变化来检测目标物质的浓度、氧化还原状态等。
常见的电化学传感器包括pH传感器、氧气传感器和电导率传感器。
5.声纳探测器声纳探测器是利用声波进行探测的设备。
它通过发射声波信号并接收回波信号来测量目标的距离和位置。
声纳探测器广泛应用于水下探测、鱼群定位等领域。
6.微波雷达微波雷达是利用微波信号进行探测的设备。
它通过发射微波信号并接收回波信号来测量目标的距离和速度。
微波雷达广泛应用于航空、天气预报等领域。
7.粒子探测器粒子探测器是用于测量宇宙射线、粒子束等高能粒子的设备。
常见的粒子探测器包括电离室、时间投影室和多丝比例计。
8.化学传感器化学传感器是用于检测化学物质浓度、化学反应等的设备。
它们使用特定的反应物质与目标物质发生反应,并通过测量反应产生的信号来检测目标物质。
常见的化学传感器包括气体传感器、生物传感器和电化学传感器。
9.磁传感器磁传感器是用于测量磁场强度和方向的设备。
它们通过测量磁场对传感器产生的力或磁场对传感器产生的电磁感应来检测磁场。
金属探测仪说明书除铁器只能除掉铁磁性金属,而非铁磁性金属和弱磁性金属(不锈钢、高锰钢、高铬钢、铝、铜等)则需要金属探测器检测并控制皮带机停车,由工人捡除或控制各种翻板、阀门使物料旁落。
对于料层较厚、粒度较大的现场,压在料层底部的金属,除铁器不可能完全除去,也需要在除铁器的后面配用金属探测器。
金属探测器按物料性质分为磁性物料用金属探测器和非磁性物料用金属探测器。
按检测灵敏度分为普通型、高灵敏型。
输送胶带接头最好为胶粘,胶带上不能有铁钉。
对于胶带接头为金属连接,且一时又不能改为胶粘现场,可加装我公司专门研制的“胶带金属接头自动识别功能系统”来解决。
对于用金属探测器直接控制皮带机停车的现场,要考虑皮带自身惯性,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与皮带机头部要留有足够的停车距离。
金属探测器传感器周围不应有移动的大型金属构件,附近若有除铁器,二者的距离应大于2米。
金属探测器的电源不能取自附近的大型动力设备,应单独供电。
对于有特殊检测灵敏度要求的用户,可与我公司技术部门共同探计,研究解决。
使用范围GJT系列金属探测仪用于各种散状物料带式输送及处理系统,能准确的探测出混杂在物料中的磁性金属(铁、钢),弱磁性金属(锰钢锤头、锰铬钢球、衬板),非磁性金属(不锈钢、铜、铝)等各种金属杂物,从而有效地防止金属进人细碎机、圆锥破、中速磨、风扇磨等设备而造成损坏。
该设备既可在非磁性矿石的水泥中使用,也可用在铁矿、铝矿、金矿及铅锌矿。
GJT系列金属探测仪的安装一、数控箱安装1、数控箱的远传距离标准是5米,电缆在出厂时已经做好。
若用户有特殊要求,请在定货时声明。
2、将数控箱底脚用螺栓牢固地固定在支架或墙上。
要尽可能地避开振动、高温等场所,在露天安装时请在数控箱上方安装风雨罩。
二、传感器的安装安装位置与注意事项:(1)传感器的底脚安装尺寸是按照GB.TD - 75型胶带输送机架给定的尺寸。
⑵传感器的安装环境内应无大的金属构件移动,并厚量避开强电磁场的干扰,特别是对讲机、电焊机和大型机电设备等。
报警探测器详解报警探测器是用来探测入侵者的入侵行为。
需要防范入侵的地方很多,可以是某些特定的点、线、面,甚至是整个空间。
探测器由传感器和信号处理器组成。
在入侵探测器中传感器是探测器的核心,是一种物理量的转化装置,通常把压力、震动、声响、光强等物理量转换成易于处理的电量(电压、电流、电阻等)。
信号处理器的作用是把传感器转化的电量进行放大、滤波、整形处理,使它能成为一种能够在系统传输信道中顺利转送的信号。
一、红外报警探测器凡是温度超过绝对0℃的物体都能产生热辐射,而温度低于1725℃的物体产生的热辐射光谱集中在红外光区域,因此自然界的所有物体都能向外辐射红外热。
而任何物体由于本身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不同、本身温度不同所产生的红外辐射的波长和距离也不尽相同,通常分为三个波段。
近红外:波长范围0.75~3μm中红外:波长范围3~25μm远红外:波长范围25~1000μm人体辐射的红外光波长3~50μm,其中8~14μm占46%,峰值波长在9.5μm。
㈠被动红外报警探测器在室温条件下,任何物品均有辐射。
温度越高的物体,红外辐射越强。
人是恒温动物,红外辐射也最为稳定。
我们之所以称为被动红外,即探测器本身不发射任何能量而只被动接收、探测来自环境的红外辐射。
探测器安装后数秒种已适应环境,在无人或动物进入探测区域时,现场的红外辐射稳定不变,一旦有人体红外线辐射进来,经光学系统聚焦就使热释电器件产生突变电信号,而发出警报。
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形成的警戒线一般可以达到数十米。
被动式红外探测器主要由光学系统、热传感器(或称为红外传感器)及报警控制器等部分组成。
其核心是不见是红外探测器件,通过关学系统的配合作用可以探测到某个立体防范空间内的热辐射的变化。
红外传感器的探测波长范围是8~14μm,人体辐射的红外峰值波长约为10μm,正好在范围以内被动式红外探测器(Passive Infared Detector,PIR)根据其结构不同、警戒范围及探测距离也有所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单波束型和多波束型两种。
探测器的构造及原理
探测器是用于测量和检测某种物理量或特定物质的装置。
不同类型的探测器有不同的构造和原理,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探测器及其构造和原理。
1. 光电探测器:
构造:通常由光电转换器件和信号处理电路组成。
原理:利用光电效应,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常见的光电转换器件有光敏二极管、光电倍增管、光电导二极管等。
2. 热敏电阻温度探测器:
构造:由热敏电阻、电路和温度计仪表组成。
原理:热敏电阻的电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通过测量电阻值的变化来获得温度信息。
3. 气体传感器:
构造:由气敏元件、信号处理电路和显示部分组成。
原理:利用气体敏感材料与待测气体的化学反应,产生电信号来检测气体的存在和浓度。
4. 加速度传感器:
构造:由质量块、弹簧和感应器等构成。
原理:当物体受到加速度时,质量块会受到作用力从而产生位移,位移的变化通
过感应器转换为电信号,从而检测加速度。
5. 磁场传感器:
构造:由磁感应元件和信号处理电路组成。
原理:利用磁感应元件(如霍尔元件)感应磁场的变化,将其转换为电信号来检测磁场的存在和强度。
当然,还有其他不同类型的探测器,如压力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声音传感器等,它们也有各自特定的构造和原理。
探测器的那些类目及特点探测器在科研、工业、医疗等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物质检测、辐射测量、能量计量、成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此篇文档将介绍探测器的各类别以及它们的特点。
1. 电离室和闪烁计数器电离室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气体辐射探测器,其原理是通过辐射的离子化,使带电气体分子流入两个电极之间,产生脉冲电流。
其特点是简单灵活、响应时间短,并可进行多能量峰分析。
而闪烁计数器则是利用一些物质(如闪烁体)在粒子撞击下产生的光的量来反映粒子的能量。
与电离室不同的是,它可以探测宇宙射线、中子等粒子。
但其响应速度相对较慢,亦受光损、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2. 半导体探测器半导体探测器利用半导体材料的电磁性质,对入射粒子的电子轨迹和能量进行测量。
其特点是分辨率高、响应速度快、探测效率高。
但其唯一的缺点是价格比较昂贵。
3. 氢偏振仪氢偏振仪是一种用于探测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仪器,其原理是利用氢的自旋变化来感受入射辐射的旋转偏振度。
与传统探测器相比,其控制、调整难度较大,并且对周围磁场的影响较为敏感。
但其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等优点。
4. 电子、质子和中子探测器这些探测器的核心是半导体和闪烁体,用于测量粒子的能量、时间和入射方向等参数。
电子和质子探测器特点是响应快,探测效率高,其响应范围较小。
而中子探测器则擅长探测中子元素,其响应范围相对较大,但响应速度较慢。
5. 各向同性探测器和非各向同性探测器各向同性探测器是指其响应与入射方向无关,常用于研究粒子的能谱特征。
而非各向同性探测器则对入射方向十分敏感,可以研究物质的结构和形状等特性。
6. 辐射剂量计辐射剂量计可以测量辐射来源(如太阳等)对人体产生的作用剂量,用于辐射环境监测等场合。
其主要特点是剂量响应线性、测量范围广等。
结论以上是探测器的几类基本分类以及它们的主要特点。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所需的测量参数来选择适合的探测器,从而使探测器更加高效、精确地完成测量任务。
探测器的原理和应用1. 概述探测器是一种用于检测和测量特定物理量的设备,它能够将被测量的物理量转换为可观测的信号。
探测器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科学研究、医学、工业和安全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探测器,包括原理和应用。
2. 光敏探测器光敏探测器是一种能够测量光辐射的设备。
它通过光电效应、热释电效应或光致发光等原理将光能转换为电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
常见的光敏探测器包括光电二极管、光电倍增管和光电探测器。
•光电二极管:光电二极管是一种能够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的半导体器件。
它利用光生电流的光电效应将光能转换为电信号。
光电二极管具有高灵敏度、快速响应和宽波长范围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光电测量、通信和显示等领域。
•光电倍增管:光电倍增管是一种能够将光能转换为电能并放大的设备。
它通过光电倍增效应将光信号放大后输出。
光电倍增管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放大能力,适用于低光强度测量和高精度测量。
•光电探测器:光电探测器是一种能够对光进行检测和测量的设备。
它利用光电效应或光生电流的原理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光电探测器广泛应用于光谱分析、光学成像和光通信等领域。
3. 温度探测器温度探测器是一种能够测量温度的设备。
它通过测量物体的温度变化来获取温度信息,并将其转换为可观测的信号。
常见的温度探测器包括热电偶、热敏电阻和红外测温仪。
•热电偶:热电偶是一种能够将温度转换为电压的设备。
它由两种不同材料的导线组成,当其两端存在温差时,会产生热电势,从而产生电压。
热电偶具有宽温度范围、高精度和稳定性好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工业测温和科学研究等领域。
•热敏电阻:热敏电阻是一种能够根据温度变化而改变电阻值的设备。
它的电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而线性变化,可以通过测量电阻值来得到温度信息。
热敏电阻适用于家用电器、汽车和医疗设备等领域。
•红外测温仪:红外测温仪是一种通过检测物体发射的红外辐射来测量物体表面温度的设备。
它利用热辐射物体与温度的关系,将红外辐射转换为温度信息。
常见探测器总结及区别红外线探测器的工作原理:红外探测器是靠探测人体发射的红外线来进行工作的。
探测器收集外界的红外辐射进而聚集到红外传感器上。
红外传感器通常采用热释电元件,这种元件在接收了红外辐射温度发出变化时就会向外释放电荷,检测处理后产生报警。
红外线探测器这种探测器是以探测人体辐射为目标的。
所以辐射敏感元件对波长为10μm左右的红外辐射必须非常敏感。
为了对人体的红外辐射敏感,在它的辐射照面通常覆盖有特殊的滤光片,使环境的干扰受到明显的控制作用。
红外探测器,其传感器包含两个互相串联或并联的热释电元。
而且制成的两个电极化方向正好相反,环境背景辐射对两个热释电元几乎具有相同的作用,使其产生释电效应相互抵消,于是探测器无信号输出。
一旦入侵人进入探测区域内,人体红外辐射通过部分镜而聚焦,从而被热释电元接收,但是两片热释电元接收到的热量不同,热释电也不同,不能抵消,经信号处理而报警。
多视场的获得,一是多法线小镜而组成的反光聚焦,聚光到传感器上称之为反射式光学系统。
另一种是透射式光学系统,是多面组合一起的透镜-菲涅尔透镜,通过菲涅尔透镜聚焦在红外传感器上。
这要指出的是红外面的几束光表示有几个视场,并非红外发红外光,视场越多,控制越严密。
红外线探测器的优点:本身不发任何类型辐射,器件功耗很小,隐蔽性较好。
价格低廉红外线探测器的缺点:容易受各种热源、阳光源干扰。
红外穿透力差,人体的红外辐射容易被遮挡,不易被探测器接收。
易受射频辐射的干扰。
环境温度和人体温度接近时,探测和灵敏度明显下降,有时造成短时失灵。
什么是双鉴简明意义上的双鉴,就是两种探测方式的整合,通常是指红外线探测方式和微波探测方式的整合。
1.1 微波简介.由于微波探测器可以感温,即能“感知”到人体的温度,所以信号的收发稳定可靠,但是微波通常的可探测范围只有2-3米,探测角度也相应较小,45°角,所以如果需要探测的空间较大,只用微波是不够的。
1.2 红外探测器简介.红外探测器容易受到光照等带有移动物体的影响,所以具有误报的可能,而且在32℃ ~ 40℃时,灵敏度大幅度下降。
法老王金属探测器使用说明
一、产品简介
XXX金属探测器主要用于煤炭、矿山、木材、水泥、化工、炼铁烧结、焦炭等行业,尤其适用于黑色和有色金属矿山。
在工矿企业有磁性或非磁性散状物料带式输送及处理系统中,能准确探测出混在物料中的各种金属杂物如:铁、钢、锰钢、不锈钢、铜、铝等。
解决了长期困扰铁矿、石矿等矿山企业用除铁器无法排除大块铁、钢、锰钢等对后端设备造成严重破坏的金属这一问题。
除指示灯报警外,可接警铃报警,还有继电器接点输出,可与电磁除铁器等金属除去装置、别离装置直接配套连接,进展人工或自动金属别离,确保后端设备平安稳定地运行。
灵敏度可调,最高灵敏度会随工控数字电路及传感器的不同而有所改变,以满足各种行业需求。
二、工作原理
当有金属通过传感器时,金属中产生涡流,通过放大电路将被放大的输出信号送到控制回路,产生控制信号,控制驱动电路输出,使本机报警指示输出、外接输出动作,到达利用金属进入传感器电磁场围时所产生的微弱变化信号,通过工控数字电路对之进展分析处理并驱动执行机构动作,从而排除危害金属。
三、XXX金属探测器特点
1、传感器采用PVC材料,防腐性能好,适用于现场恶劣的环境中,安装简便。
2、控制箱采用防尘构造,外喷塑,防腐性能好。
3、LED显示,数字设定,稳定性好,适用性强。
4、灵敏度调节智能化。
5、采用了多级抗干扰措施,有效地防止了误动作。
6、具有自检功能,方便调整和维护。
7、通用性强,产品升级换代简单。
8、能对各种磁性、非磁性物料进展探测。
报警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简单的报警系统由前端探测器、中间传输部分和报警主机组成。
大一些的系统也可将探测器和报警主机看做是前端部分,从报警主机到接警机之间是传输部分,中心接警部分看做是后端部分。
报警系统按信息传输方式不同,可分哪几种?按信息传输方式不同,从探测器到主机之间可分为有线和无线2种。
从主机到中心接警机之间也可分为有线和无线2种,其中有线系统还可分为基于电话线传输和基于总线传输2种类型。
探测器分为哪几种类型?市面上常见的有哪些类型?红外、微波、震动、烟感、气感、玻璃破碎、压力、超声波等等。
其中红外探测器还可分为主动红外和被动红外,烟感还可分为离子式和光电式。
市面上常见的有红外探测器(被动红外)、对射、栅栏(主动红外)、双鉴探测器、震动探测器、玻璃破碎探测器。
主动红外探测器的工作原理?主动红外探测器由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组成。
红外发射器发射一束或多数经过调制过的红外光线投向红外接收器。
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没有遮挡物时,探测器不会报警。
有物体遮挡时,接收器输出信号发生变化,探测器报警。
被动红外探测器工作原理?被动红外探测器中有2个关键性元件,一个是菲涅尔透镜,另一个是热释电传感器。
自然界中任何高于绝对温度(-273o)的物体都会产生红外辐射,不同温度的物体释放的红外能量波长也不同。
人体有恒定的体温,与周围环境温度存在差别。
当人体移动时,这种差别的变化通过菲涅尔透镜被热释电传感器检测到,从而输出报警信号。
微波探测器工作原理?微波探测器应用的是多普勒效应原理。
在微波段,当以一种频率发送时,发射出去的微波遇到固定物体时,反射回来的微波频率不变,即f发=f收,探测器不会发出报警信号。
当发射出去的微波遇到移动物体时,反射回来的微波频率就会发生变化,即f发≠f收,此时微波探测器将发出报警信号。
什么是双元红外探测器?什么是四元红外探测器?把2个性能相同,极性相反的热释电传感器整合在一起的探测器是双元探测器。
把4个性能相同,极性相反的热释电传感器整合在一起的探测器就是四元探测器。
什么是双鉴探测器?市面上常见的双鉴探测器有哪些?为了克服单一技术探测器的缺陷,通常将2种不同技术原理的探测器整合在一起,只有当2种探测技术的传感器都探测到人体移动时才报警的探测器称为双鉴探测器。
市面上常见的双鉴探测器以微波+被动红外居多,另外还有红外+空气压力探测器和音频+空气压力的探测器等产品。
什么是三鉴探测器?什么是四鉴探测器?为了进一步提高探测器的性能,在双鉴探测器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微处理器技术的探测器称为三鉴探测器。
在三鉴探测器上再增加另一种技术的探测器成为四鉴探测器。
什么是震动探测器?震动探测器是以探测入侵者进行各种破坏活动时所产生的振动信号作为报警依据,例如,入侵者在进行凿墙、钻洞、撬保险柜等破坏活动时,都会引起这些物体的振动。
以这些振动信号来触发报警的探测器就称为振动探测器。
常见震动探测器有哪几种?其工作原理是什么?根据所使用的振动传感器的不同,振动探测器可分为:机械式振动探测器、惯性棒电子式振动探测器、电动式振动探测器、压电晶体振动探测器、电子式全面型振动探测器等多种类型。
近来常见的以压电晶体振动探测器居多,其原理是利用压电晶体的压电效应。
压电晶体是一种特殊的晶体,它可以将施加于其上的机械作用力转变为相应大小的电信号,其电信号的频率及幅度与机械振动的频率及幅度成正比,当信号值达到设定值时就发出报警信号。
玻璃破碎探测器工作原理?当敲击玻璃而玻璃还未破碎时会产生一个超低频的弹性振动波,这种机械振动波低于20Hz,属于次声波。
玻璃破碎时发出的响亮刺耳的声音频率大约在10~15KHZ的范围内,属于高频声音。
当探测器同时检测到低频与高频2种声音频率时就会产生报警信号探测器标准输出信号是什么?探测器标准输出信号是开关量信号,有常开、常闭、还有常开/常闭可选型。
入侵探测器,什么是温度补偿?在一般情况下,人的体温总是比环境温度高得多。
当入侵者运动时,传感器接收到红外的变化信号幅度较大而触发报警。
当附近环境温度升高到与人体温度接近时,入侵者在运动时传感器接收到的红外变化信号幅度就很小,这样有可能由于信号小于触发阀值而不会报警。
温度补偿可以在环境温度接近人体温度时,自动提高入侵信号放大器的增益,从而保持外来入侵者的信号可以被捕捉到,不会因环境温度影响灵敏度。
什么是线尾电阻?线尾阻(EOL,End of Line)回路,电路特点是回路终端接入电阻,回路对地短路会触发电路接点动作,如在系统布防时,回路断线或短路均会触发报警。
学名称为线尾电阻,各个厂家的阻值不一样,安在各种探测器上,也就是线路的末端。
用常闭量串接在电路中,用常开量并联在电路中,报警时,主机会检测到电阻值的改变,换句话说,只要探测器输出到主机的电阻不是2.2K左右,就会报警。
任务是防破坏用,你剪断线或者短路也会报警。
报警主机中的末端电阻工作原理常闭回路(NC):短路正常,断路报警。
这种电路形成的缺点是:若有人对线路短路,该探头就失去作用。
报警主机就无法识别是人为的短路。
常开回路(NO):短路报警,断路正常。
这种电路形成的缺点是:若有人对线路断路(剪断信号线),该探头失去作用。
报警主机就无法识别是人为的段路。
线尾阻EOL:短路正常,断路报警。
这种电路形成的优点是:若有人破环线路(短路回断路),报警主机都能报警。
短路报警,断路故障,阻值为.2.2K为正常。
这种电路形式的优点是:对短路和断路作出不同的反应,特别是适合烟感探头和紧急按纽,如果是老鼠咬段或因帮东西而扯断,报警主机认为该回路故障。
关于线尾电阻的接法要放在探测器内。
特别是当采用常开接法时,就必须这样做,否则线路的防剪功能和探测器的防拆功能就不起作用了(因为如果把线尾阻直接跨接在主机的防区端口上,由于常开接法使布线线路处于断路状态,阻值为无穷大,不够成回路无电流,只要防区端口不发生短路,报警主机是无反应的,所以应将线尾阻接在探测器常开端口上,此时,常开接法由于线尾阻的跨接使得布线线路够成回路,有阻值即为线尾阻值,回路中有较小电流,所以可起到线路的防剪和探测器的防拆功能)。
设计放在探测器内,有的人图方便,就放在主机内。
其实我看过主机的电路,主要是一个比较器,看接入的电阻,一般的电阻是2.2K,两个防区的有两个电阻,还有一个好像是6.8K,不要意思,我忘记了。
这样,通过电阻转换成电压,就有了范围,两个全部接上,就是1.5K 左右,有一个断开,就是2.2K,或者6.8K,全部断开,就是无穷大。
通过比较电压,主机就能看出外部情况。
如果小于1K,就认为外部短路,要报警,如果是2.2K左右,则6.8K 的那个被人家剪断了(或者报警),如果是6.8K左右,则认为2.2K的那个探头有问题,如果是无穷大,说明两个探头都有问题。
如果电阻接入主机,则外部短路或者开路,总有一个状态无法识别,主机不动作,就有可能漏报。
当然小偷如果知道了原理,懂得很多,报警器就没有用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懂得很多的绝大部分不会去做坏事,因此就接在主机内,有时也是没有问题的了。
浅谈防盗报警器中报警信号的拾取原理及线尾电阻的作用相当长时间了,经常出入各种工程现场,常常的看到一些新参加工作的朋友把报警系统中的“线尾电阻”装于报警主机上,而不是把它装于应该装到的地方“报警探头”那边,而且也看到过有些施工人员其实入道也有多年了,不明白这些朋友为什么这么做,因此我有一种冲动,觉得应该把它写出来,警醒一下这些朋友,如有不正确的地方欢迎坛友讨论。
原理简述(见下面原理图):电阻*R1、R2和R3、R4、R5组成2路分压电路,其中的R3、R4、R5 三个电阻组成的分压电路;会在分压电阻R4 的上下2 端各产生一个电压值;我们暂称之为V1和V2;其中V1电压送到以“运算放大器”组成的“电压比较器”U1的反向输入端作为基准电压;V2电压则送到U2的同向输入端作为基准电压,当直流+12V电压经分压电阻*R1 降压后传送到U1的同向输入端时;如果输入电压值大于基准电压值V1时则U1的输出有高电平输出;如电压值小于V1电压值时则U1无高电平输出。
同理反推U2工作情况则为;V2 电压送到U2的同向输入端作为基准电压,直流+12V电压经分压电阻*R1 降压后传送到U2的反向输入端,当此电压值小于基准电压值V2 时;则U2输出端有高电平输出,如高于V2 电压值时则U2输出端无输出。
那么不管这2个电压比较器U1 和U2 哪个有输出经过防反流二级管输出后会合成为1路电平信号;使OUT 端都能得到1个高电平送给下一级电路处理后而得到报警信号。
因此V1和V2的2个电压值之间的范围称为门限电压的上、下限,只要回传的电压值超过此上下限,报警主机即得到报警信号,而此上下门限电压值的取值范围是和各个厂家的设计思想有关而各不相同,所以只要知道他的工作原理就可以了,而且我们也知道这个门限有一定的范围,在我们做工程中如偶然找不到或丢失了2.2K电阻时,不必拘泥于同值电阻,找一个阻值相近的电阻代替完全可以,只要你回传的电压值没出它的上下门限值就可以,只不过阻值偏离2.2K越大;误报的几率越大而已。
在以上所诉的分压电阻*R1 其实不是被厂家焊接在线路板上的,而是在我们购买报警主机(或总线系统中的地址模块)时,随机附送的“线尾电阻”,也即报警系统的“线尾电阻”,它其实就是报警整体电路里的“双电压比较器”前端的分压电阻*R1 ,+ 12 V电源经过其分压降压后返回的电压,其取值范围是和各个厂家设计思想有关,但都有一定的门限范围,它回传的电压值一旦超出其设计门限范围,报警主机只要工作在布防状态下就会立即响应,发出报警信息和动作。
其实分压电阻*R1 两端的线段即为接于报警探头上的信号线,也就是说*R1 不是被报警器材厂家焊接在线路板上的,而是随机送给我们用于安装在报警探头处的,由于*R1上端的线和+12V相通;因此在安装报警探头时可以在布线时少放1棵线(只限于并行系统、总线型不适合),也即只要放3芯线就可以了(俗称:三线制),具体做法为;在报警探头的电源+ 级接线端子和C 端子之间直接跨接“线尾电阻” *R1 就可以,信号线接于NC端子上就OK了。
而有的厂家不是把*R1作为“线尾电阻”;而是把R2作为“线尾电阻”来使用,依据上面所述原理也就不难理解了,其作用是相同的。
那么依据上面所诉的原理,可以看出;如果人为的把报警线号线短路了,无论把它和电源正极还是和“地”极短路了,报警信号线上的电压值不是接近+ 12V 就是接近0V,这样都会超出这个报警信号拾取的门限值,主机则会得到报警信号,同理,当人为把报警信号线剪断时,可以看出回传的报警信号电平和把报警信号线对“地”短路时情况相同,则报警主机也会因得到信号而发出报警信息,因此这个“线尾电阻” *R1 也就起到了“防止人为破坏”的作用,那么我在接触一些入行不长的朋友做工程时,这些朋友常常把这个“线尾电阻”安装于报警主机内的接线端子上,这样做是不对的,这样做使报警主机失去了“防止人为破坏”的作用(或称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