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滑动轴承.知识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1.39 MB
- 文档页数:37
滑动轴承名词解释-回复
滑动轴承是一种机械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旋转轴或摆动轴,并承受其负载。
与滚动轴承不同,滑动轴承的运转方式是通过轴和轴承之间的相对滑动运动来实现的。
在滑动轴承中,通常有一個光滑的轴颈和一个相对应的轴承座,两者之间存在一层薄薄的润滑膜。
这个润滑膜可以是由润滑油、润滑脂或者其他固体润滑材料形成的,其主要作用是减少轴和轴承之间的摩擦和磨损,同时也能帮助散热和防止锈蚀。
滑动轴承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如电机、泵、压缩机、船舶推进器等。
它们具有承载能力强、抗冲击和振动性能好、能在重载和高速下稳定运行等优点,但同时也需要定期维护和更换润滑剂以保证其正常工作。
杨可桢《机械设计基础》(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5章滑动轴承15.1复习笔记一、摩擦状态1.干摩擦(1)定义当两摩擦表面间无任何润滑剂或保护膜时,即出现固体表面间直接接触的摩擦,工程上称为干摩擦。
(2)特点①有大量的摩擦功损耗和严重的磨损;②在滑动轴承中表现为强烈的升温,使轴与轴瓦产生胶合。
注:在滑动轴承中不允许出现干摩擦。
2.边界摩擦(1)定义金属表面上的边界油膜不足以将两金属表面分割开,所以相互运动时,两金属表面微观的高峰部分仍将互相搓削,这种状态称为边界摩擦。
(2)特点金属表层覆盖一层边界油膜后,虽不能绝对消除表面的磨损,却可以起减轻磨损的作用。
(3)摩擦系数摩擦系数。
3.液体摩擦(液体润滑)(1)定义若两摩擦表面间有充足的润滑油,而且能满足一定的条件,则在两摩擦面间可形成厚度达几十微米的压力油膜。
它能将相对运动着的两金属表面分隔开,此时,只有液体之间的摩擦,称为液体摩擦,又称液体润滑。
(2)特点f ,显著地减少了两摩擦表面被油隔开而不直接接触,摩擦系数很小(0.001~0.01)摩擦和磨损。
4.混合摩擦(非液体摩擦)在一般机器中,摩擦表面多处于边界摩擦和液体摩擦的混合状态,称为混合摩擦。
二、滑动轴承的结构形式1.向心滑动轴承(径向滑动轴承)(1)向心滑动轴承主要承受径向载荷。
(2)轴瓦是滑动轴承的重要零件,其顶部有进油孔,内表面有油沟。
(3)轴瓦宽度与轴颈直径之比B/d称为宽径比,其大小:①对于液体摩擦的滑动轴承,常取B/d=0.5~1;②对于非液体摩擦的滑动轴承,常取B/d=0.8~1.5。
2.推力滑动轴承(1)轴所受的轴向力F应采用推力轴承来承受。
(2)常见的有固定式推力轴承和可倾式推力轴承。
三、轴瓦及轴承衬材料轴瓦材料应具备的性能有:(1)摩擦系数小;(2)导热性好,热膨胀系数小;(3)耐磨、耐蚀、抗胶合能力强;(4)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可塑性。
1.轴承合金轴承合金(又称白合金、巴氏合金)有锡锑轴承合金和铅锑轴承合金两大类。
191第15章 滑动轴承15.1考点提要15.1.1 重要术语及基本概念轴瓦、轴承衬、油沟与油孔、宽径比、不完全液体润滑、液体动力润滑、止推轴承、摩擦的特点及状态(干摩擦,边界摩擦,液体摩擦,混合摩擦),静压轴承15.1.2 滑动轴承的材料和主要失效形式滑动轴承的主要失效形式有磨粒磨损、刮伤、胶合、疲劳剥落和腐蚀等。
针对滑动轴承的主要失效形式,轴瓦和轴承衬的材料统称为轴承材料。
轴承材料的性能应着重满足良好的减摩性、耐磨性和抗咬粘性,良好的摩擦顺应性、嵌入性和磨合性,足够的强度和抗腐蚀能力,良好的导热性、工艺性、经济性等。
常用轴承材料及性能详见教材。
15.1.3 滑动轴承设计设计内容包括:1)决定轴承的结构型式;2)选择轴瓦和轴承衬的材料;3)决定轴承结构参数;4)选择润滑剂和润滑方法;5)计算轴承工作能力。
在设计滑动轴承时,如果速度高,温升大,可相对间隙大些,速度低时,温升小,可相对间隙小些,有利于提高承载能力。
滑动轴承的承载能力与相对间隙的平方成反比,因此载荷大时,相对间隙应取小些,载荷小时则可取大些,有利于温度降低。
不完全液体润滑径向滑动轴承处于混合润滑,这类径向滑动轴承的计算准则是p ≤[]p 、pv ≤[]pv 和v ≤[]v 。
设计中,轴承所承受径向载荷F (单位为:N),轴径转速n (单位为:min /r ),轴颈直径d (单位为:mm)。
然后进行以下验算: (1)轴承的平均压力P (单位为:Mpa )][p dBF p ≤= (15-1) 式中:B —轴承宽度,单位为mm ;][p —轴瓦材料的许用应力,单位为Mpa(2)轴承的pv 值(单位为:s m Mpa /.)][19100100060pv BFn dn Bd F pv ≤=⨯=(15-2) 式中:v —轴颈圆周速度,单位为s m /(3)滑动速度v (单位为:s m /) ][v v ≤ (15-3)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计算内容是:限制压强p ,以保证润滑油不被过大的压力挤出,使得轴瓦不至于过度磨损。
滑动轴承基本知识
滑动轴承基本知识
•
轴承与轴的配合间隙必须合适,径向间隙的检测可采用下列方法。
1、塞尺检测法
对于直径较大的轴承,间隙较大,宜用较窄的塞尺直接检测。
对于直径较小的轴承,间隙较小,不便用塞尺测量,但轴承的侧隙,必须用厚度适当的塞尺测量。
2、压铅检测法
用压铅法检测轴承间隙较用塞尺检测准确,但较费事。
检测所用的铅丝应当柔软,直径不宜太大或太小,最理想的直径为间隙的1.5~2倍,实际工作中通常用软铅丝进行检测。
检测时,先把轴承盖打开,选用适当直径的铅丝,将其截成15~40毫米长的小段,放在轴颈上及上下轴承分界面处,盖上轴承盖,按规定扭矩拧紧固定螺栓,然后再拧松螺栓。
取下轴承盖,用千分尺检测压扁的铅丝厚度,求出轴承顶间隙的平均值。
若顶隙太小,可在上、下瓦结合面上加垫。
若太大,则减垫、刮研或重新浇瓦。
轴瓦紧力的调整:为了防止轴瓦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转动和轴向移动,除了配合过盈和止动零件外,轴瓦还必须用轴承盖来压紧,测量方法与测顶隙方法一样,测出软铅丝厚度外,可用计算出轴瓦紧力(用轴瓦压缩后的弹性变形量来表示)
一般轴瓦压紧力在0.02~0.04毫米。
如果压紧力不符合标准,则可用增减轴承与轴承座接合面处的垫片厚度的方法来调整,瓦背不许加垫。
滑动轴承除了要保证径向间隙以外,还应该保证轴向间隙。
检测轴向间隙时,将轴移至一个极端位置,然后用塞尺或百分表测量轴从一个极端位置至另一个极端位置的窜动量即轴向间隙。
当滑动轴承的间隙不符合规定时,应进行调整。
对开式轴承经常
采用垫片调整径向间隙(顶间隙)。
滑动轴承基本知识1 滑动轴承概述一、滑动轴承的类型滑动轴承按其承受载荷的方向分为:(1)径向滑动轴承,它主要承受径向载荷。
(2)止推滑动轴承,它只承受轴向载荷。
滑动轴承按摩擦(润滑)状态可分为液体摩擦(润滑)轴承和非液体摩擦(润滑)轴承。
(1)液体摩擦轴承(完全液体润滑轴承)液体摩擦轴承的原理是在轴颈与轴瓦的摩擦面间有充足的润滑油,润滑油的厚度较大,将轴颈和轴瓦表面完全隔开。
因而摩擦系数很小,一般摩擦系数=0.001~0.008。
由于始终能保持稳定的液体润滑状态。
这种轴承适用于高速、高精度和重载等场合。
(2)非液体摩擦轴承(不完全液体润滑轴承)非液体摩擦轴承依靠吸附于轴和轴承孔表面的极薄油膜,单不能完全将两摩擦表面隔开,有一部分表面直接接触。
因而摩擦系数大,=0.05~0.5。
如果润滑油完全流失,将会出现干摩擦。
剧烈摩擦、磨损,甚至发生胶合破坏。
二、滑动轴承的特点优点:(1)承载能力高;(2)工作平稳可靠、噪声低;(3)径向尺寸小;(4)精度高;(5)流体润滑时,摩擦、磨损较小;(6)油膜有一定的吸振能力缺点:(1)非流体摩擦滑动轴承、摩擦较大,磨损严重。
(2)流体摩擦滑动轴承在起动、行车、载荷、转速比较大的情况下难于实现流体摩擦;(3)流体摩擦、滑动轴承设计、制造、维护费用较高。
2 滑动轴承的结构和材料一、径向滑动轴承1.整体式滑动轴承整体式滑动轴承结构如图所示,由轴承座1和轴承衬套2组成,轴承座上部有油孔,整体衬套内有油沟,分别用以加油和引油,进行润滑。
这种轴承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但轴的装拆不方便,磨损后轴承的径向间隙无法调整。
使用于轻载低速或间歇工作的场合。
2.对开式滑动轴承对开式滑动轴承结构如图所示,由轴承座、轴承盖、对开式轴瓦、双头螺柱和垫片组成。
轴承座和轴承盖接合面作成阶梯形,为了定位对中。
此处放有垫片,以便磨损后调整轴承的径向间隙。
故装拆方便,广泛应用。
3.自动调心轴承结构如图所示,其轴瓦外表面作成球面形状,与轴承支座孔的球状内表面相接触,能自动适应轴在弯曲时产生的偏斜,可以减少局部磨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