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质量检查记录表(完整资料).doc
- 格式:doc
- 大小:65.50 KB
- 文档页数:8
XXX医院检验科医疗质量督查记录表检查项目检查内容及结果检验项目满足临床需要1.提供急诊检验服务有□无□2.生化、免疫急诊项目≤2小时出报告按时完成□未按时完成□3.临检急诊项目≤30分钟出报告按时完成□未按时完成□4.微生物常规项目≤4个工作日按时完成□未按时完成□5.提供急诊心肌梗死标志物测定有□无□6.开展急诊出凝血功能测定有□无□7.开展急诊感染性标志物测定有□无□8.向临床征求对检验项目设置合理性意见:⑴每半年一次与临床实验室与临床医生联系会议记录有□(规范□不规范□)无□⑵对临床提出问题持续改进有□无□9.临床科室对急诊检验项目、报告时间、准确性是否满意是□否□检验质量管理1.建立室内质控程序文件有□无□2.建立室间质评程序文件有□无□3.室内质控报告记录有□(规范□不规范□)无□4.室内质控月总结有□(规范□不规范□)无□5.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达标目标有□无□6.实验室室间质评达标目标有□无□7.原始数据和统计结果有□无□8.标本采集手册有□(规范□不规范□)无□9.标本拒收标准有□无□10.检验标本不符合要求的登记记录和反馈。
有□(规范□不规范□)无□11.各科室POCT项目与检验科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比对是□否□检验报告管理1.急诊、平诊检验结果按检验报告时限(TAT)出具报告。
急诊检验报告时间,临检项目≤30分钟,生化、免疫常规项目≤2小时;临检常规项目≤30分钟,生化免疫常规项目≤1个工作日,时限符合率≥90%。
是□否□2.检验报告单实行双签字。
是□否□3.检验报告单格式规范统一,书写规范。
是□否□4.授权检验报告审核人员名单与检验报告审核者相符。
有□无□5.检验申请单不符合要求的登记记录和反馈。
有□(规范□不规范□)无□6.检查检验报告等制度检查和持续改进记录。
有□无□7.提供预约检测。
是□否□提供临床医师实验室信息服务1.定期召开实验室与临床联席会议有□无□2.实验室与临床定期交流计划有□无□3.进行临床及患者满意度调查有□无□4.与临床进行专题交流、咨询,解答临床对检验结果的疑问是□否□5.定期进行的总结分析,针对共性问题开展培训有□无□科室质量与安全小组管理1.由科主任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组成人员可覆盖各实验室或各专业,职责明确。
检验科日常工作检查表(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实用优秀文档,欢迎下载)检验科医疗质量日常工作检查表被检查人:检查日期:检查人:2、月工作考核90分为合格,80-89分给予口头警告,批评教育。
80分以下者为不合格,交院办处理。
3、不定期检查处方,数量不得低于50张。
4、对评分在85-89分者,记医疗差错1次;80-84分者记医疗差错2次;如本月医疗差错超过30次者交院办处理;重大医疗过错不在此范围。
塔吊日常检查表施工升降机日常检查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及机具日常检查表U型卸扣、吊装绳索及吊料斗检査表格天泰建筑塔式起重机安装验收表天泰建筑施工升降机安装验收表天泰建筑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附着锚固安装验收表项目部:时间:年月日塔吊顶升标准节验收记录表项目部:验收时间:年月日日常用电管理申请表项目名称:项目经理签字:年月日申请使用单位:使用单位负责人:申请使用人:联系:申请用电地点:用电起止时间:电源接入点:敷设方式:漏保是否灵敏:设备名称及功率:是否属于爆炸、火灾危险场所:项目部承装电工:项目部现场责任人:用电须知:一、1、安装、维修或拆除临时用电工程,必须由电工完成。
2、电工必须持证上岗,有高度的安全用电责任感和对工作极端负责的精神,操作中要装得安全,拆得彻底,修得及时,用得正确。
3、每天下班后必须拉闸断电、锁好配电箱及开关箱。
二、各类用电人员应做到:1、掌握安全用电基本知识和所用设备的性能;2、使用设备前必须按规定穿戴和配备好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并检查电气装置和保护设施是否完好。
严禁设备带“病”运转;3、负责保护所用设备的负荷线、保护零线和开关箱。
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解决;4、搬迁或移动用电设备,必须经电工切断电源并作妥善处理后进行,停用的设备必须拉闸断电、锁好开关箱。
注:本表格签字栏必须由当事人签字;公司安全检查中发现用电未申请的,发现一次按照公司管理制度执行。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检查验收记录表(一、二级配电用表)验收时间:年月日工程名称供电方式用电容量进线截面序号验收项目验收内容验收结果1 外电防护外电高低压线路下方不允许施工,不允许搭设生活设施或作业棚,不允许堆放材料及杂物、起重吊物及在建工程(含脚手架)的外侧边缘与外电之间要保持安全距离。
检验科质量检查记录表
检查信息
- 检查日期:[填写检查日期]
- 检查人员:[填写检查人员姓名]
- 检查地点:[填写检查地点]
检查内容
1. 设备检查
- 检查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包括仪器灵敏度、准确性等。
- 检查设备的维护记录是否完整、准确。
- 检查设备的校准是否按要求进行,并记录校准结果。
2. 检验流程检查
- 检查是否按照规定的检验流程进行操作。
- 检查检验人员是否按要求记录检验结果,包括样本编号、检验数值等。
- 检查样本的处理方法是否正确,包括标本采集、保存和处理的规范性。
3. 质量控制检查
- 检查质量控制记录是否完整、准确。
- 检查质量控制样本的运行情况,包括是否符合质控要求。
- 检查质量控制结果的处理方法是否正确。
4. 数据管理检查
- 检查数据的记录和存储是否规范,包括样本信息、检验结果等。
- 检查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确保未授权人员无法访问。
- 检查数据的备份和恢复措施是否完备。
检查结果
- 对于发现的问题,应记录具体问题描述和建议的改进措施。
- 对于检查合格的项目,应做出相应的确认。
总结
- 检查结果应通过负责人审核,确认无误后保存档案。
- 需要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改进和纠正措施,并记录相应的执行情况。
检验科质量检查记录表检查日期检查人员签名适应范围关键控制点检查内容检查记录分析前质量监督采样前准备1.是否告知待检者在标本采集前应作的准备;2.特殊标本采集要求,是否告知待检者应注意事项;3.标本采集前是否询问待检者遵守了注意事项。
检验申请单1.检验申请单填写是否完整;2.是否填写了特殊标本的相关信息;3.是否有检验申请人签名、时间;4.特殊标本是否有采集、送检、收样的人员签名、时间;5. 是否具有唯一标识。
采样人员1.标本采集人员是否符合任职要求;2.标本采集人员是否熟悉并执行标本采集的一般要求或特殊要求;采样容器1. 采样容器是否带盖;2. 采样容器是否有破损。
唯一标1.条形码在检验申请识单、标本容器是否一致;2.其他唯一标识在检验申请单、标本容器是否一致;采样过程1.是否符合操作规程的要求;2.所获得的标本是否满足检测项目的要求;3.是否符合一人一针的要求;4.条形码或其他唯一标识在检验申请单与标本是否一致。
送检过程1.能否保证标本不改变性状、不污染环境;2.特殊项目的标本有无送、收人员的签署记录。
检验科质量检查记录表适应范围关键控制点检查内容检查记录分析中质量监督标本接收1.标本登记是否规范;2.标本拒收的要求是否执行。
检验人员1.是否有检验专业资格;2.精密仪器的操作人员是否进行了专门培训;3.是否进行了继续教育并有记录;4.是否进行了岗前培训。
设施环境1.是否有水、电、气、光的要求及执行记录;2.有无室温和温控仪表的监控记录;3.当设施环境因故改变的时候,有无调整检测过程的记录;4.生物安全防护措施是否到位;5.防火、防盗措施是否到位;6.医疗废物是否按法定程序处理;7.有特定环境要求的实验室是否符合要求并有监控记录。
仪器设备1.是否进行日常和定期维护并记录;2.是否按规定进行校准并记录;3.是否进行量值溯源;4.是否进行标识管理;5.是否保存设备运行的原始记录;6.是否有维修记录;7.设备是否由授权人员使用。
检验科质量检查记录表【1】检查日期检查人员签名适应范围关键控制点检查内容检查记录分析前质量监督采样前准备1.是否告知待检者在标本采集前应作的准备;2.特殊标本采集要求,是否告知待检者应注意事项;3.标本采集前是否询问待检者遵守了注意事项。
检验申请单1.检验申请单填写是否完整;2.是否填写了特殊标本的相关信息;3.是否有检验申请人签名、时间;4.特殊标本是否有采集、送检、收样的人员签名、时间;5. 是否具有唯一标识。
采样人员1.标本采集人员是否符合任职要求;2.标本采集人员是否熟悉并执行标本采集的一般要求或特殊要求;采样容器1. 采样容器是否带盖;2. 采样容器是否有破损。
唯一标识1.条形码在检验申请单、标本容器是否一致;2.其他唯一标识在检验申请单、标本容器是否一致;采样过程1.是否符合操作规程的要求;2.所获得的标本是否满足检测项目的要求;3.是否符合一人一针的要求;4.条形码或其他唯一标识在检验申请单与标本是否一致。
送检过程1.能否保证标本不改变性状、不污染环境;2.特殊项目的标本有无送、收人员的签署记录。
检验科质量检查记录表适应范围关键控制点检查内容检查记录分析中质量监督标本接收1.标本登记是否规范;2.标本拒收的要求是否执行。
检验人员1.是否有检验专业资格;2.精密仪器的操作人员是否进行了专门培训;3.是否进行了继续教育并有记录;4.是否进行了岗前培训。
设施环境1.是否有水、电、气、光的要求及执行记录;2.有无室温和温控仪表的监控记录;3.当设施环境因故改变的时候,有无调整检测过程的记录;4.生物安全防护措施是否到位;5.防火、防盗措施是否到位;6.医疗废物是否按法定程序处理;7.有特定环境要求的实验室是否符合要求并有监控记录。
仪器设备1.是否进行日常和定期维护并记录;2.是否按规定进行校准并记录;3.是否进行量值溯源;4.是否进行标识管理;5.是否保存设备运行的原始记录;6.是否有维修记录;7.设备是否由授权人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