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的
- 格式:ppt
- 大小:107.50 KB
- 文档页数:2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的区别标题: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的区别引言概述: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四个重要概念。
它们在法律层级、制定主体、适用范围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区别。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分别阐述这四个概念的具体区别。
正文内容:1. 法律的定义和特点1.1 法律的定义法律是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立法程序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用于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1.2 法律的特点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规范性、强制性和长期稳定性等特点。
2. 行政法规的定义和特点2.1 行政法规的定义行政法规是国家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授权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用于规范行政机关的行为。
2.2 行政法规的特点行政法规具有普遍约束力、规范性、强制性和相对灵活性等特点。
3. 地方性法规的定义和特点3.1 地方性法规的定义地方性法规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用于调整本地区的社会关系和行政管理。
3.2 地方性法规的特点地方性法规具有普遍约束力、规范性、强制性和适应性强等特点。
4. 部门规章的定义和特点4.1 部门规章的定义部门规章是国家各级行政机关或其下属机构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用于规范该部门或机构的行政管理。
4.2 部门规章的特点部门规章具有普遍约束力、规范性、强制性和专业性强等特点。
5.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的区别5.1 法律与行政法规的区别5.1.1 法律的制定主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而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
5.1.2 法律的适用范围广泛,而行政法规的适用范围相对较窄。
5.1.3 法律的修改和废止需要经过立法程序,而行政法规的修改和废止相对较为便捷。
5.2 行政法规与地方性法规的区别5.2.1 行政法规适用于全国范围,而地方性法规仅适用于特定地区。
5.2.2 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而地方性法规的制定主体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的区别一、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的概念和区别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都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法律规范,它们在法律层级、适用范围和制定程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区别。
1. 法律法律是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规范,是国家权力的最高表现。
法律通常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
法律对全国范围内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具有普遍约束力,是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公民、法人、其他组织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依据。
2. 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及其各部门根据法律授权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规范,是国家行政机关行使行政管理权力的重要法律依据。
行政法规通常由国务院及其各部门制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
行政法规对全国范围内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具有普遍约束力,是国家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管理权力时的依据。
3. 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是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法律授权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规范,适用于地方行政区域内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地方性法规通常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如北京市的《北京市城市管理条例》、上海市的《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等。
地方性法规对地方行政区域内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具有普遍约束力,是地方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管理权力时的依据。
4. 部门规章部门规章是国务院及其各部门根据法律、行政法规授权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规范,适用于该部门所管理的特定领域。
部门规章通常由国务院及其各部门制定,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关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意见》、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专业目录》等。
部门规章对特定领域内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具有普遍约束力,是该部门在行使管理职责时的依据。
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的制定程序1. 法律的制定程序法律的制定通常经历立法倡议、立法研究、立法审议和立法公布等程序。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的区别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四个重要法规层级,它们在法律制定和实施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四者之间的区别。
一、法律法律是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最高法规,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法律是国家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依据,是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的根本规范。
法律的制定需要经过国家立法机关的审议和表决,通常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
法律的内容通常是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原则性的,涉及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家机构的设置和职权、国家政策的制定等。
二、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及其各部门制定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规,是国家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的依据和规范。
行政法规的制定需要经过国务院及其各部门的审议和表决。
行政法规的内容通常是具体规定行政机关的组织结构、职权范围、行政程序、行政管理等方面的规定。
行政法规的制定需要遵循法律的规定,不能与法律相抵触。
三、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规,具有普遍适用性,但仅在本地区内有效。
地方性法规的制定需要经过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审议和表决。
地方性法规的内容通常是具体规定地方行政区域内的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定。
地方性法规的制定需要遵循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不能与上级法规相抵触。
四、部门规章部门规章是由国务院及其各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制定的具有特定适用范围的法规,是对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进一步细化和补充。
部门规章的制定需要经过相应的部门或政府的审议和表决。
部门规章的内容通常是对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具体实施细则、操作规程、标准等方面的规定。
部门规章的制定需要遵循上级法规的规定,不能与上级法规相抵触。
总结来说,法律是最高法规,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原则性;行政法规是国家行政机关的规范,具有普遍适用性;地方性法规是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规范,具有普遍适用性但仅在本地区内有效;部门规章是对上级法规的进一步细化和补充,具有特定适用范围。
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的区别你知道地方性的法规和规章的区别吗?下面就跟着店铺一起来看看吧。
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的区别1 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行使国家立法权制定的,一般为基本法律。
.2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
2 行政法规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一)为执行法律的规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规的事项;(二)宪法第八十九条规定的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的事项。
3 地方性法规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省和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市、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制定和颁布的、在本行政区域内实施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省、直辖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不需要全国人大的批准自行生效)。
(市级的,需要省级批准才生效,并报本级政府及上级政府的备案,MAYBE)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可以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
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或者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可以依照当地民族的特点,对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但不得违背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不得对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以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专门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地方。
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自主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经济建设事业)。
4 部门规章是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的。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的区别标题: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的区别引言概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等名词,但很多人并不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
本文将从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的定义、制定机构、适用范围、效力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法律文件之间的区别。
一、法律1.1 定义: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是国家的根本法律。
1.2 制定机构: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
1.3 适用范围:法律适用于全国范围内,具有普遍适用性。
二、行政法规2.1 定义: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或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法律授权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2.2 制定机构:行政法规由国务院或地方人民政府制定。
2.3 适用范围:行政法规适用于全国或特定地区的行政管理范围内,具有普遍约束力。
三、地方性法规3.1 定义:地方性法规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的具有地方性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3.2 制定机构:地方性法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
3.3 适用范围:地方性法规适用于相应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管理范围内,具有地方性约束力。
四、部门规章4.1 定义:部门规章是由国务院各部委或地方各级行政机关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上级部门规章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4.2 制定机构:部门规章由国务院各部委或地方各级行政机关制定。
4.3 适用范围:部门规章适用于相应部门或机关内部,具有局部性约束力。
五、效力比较5.1 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依次递减。
5.2 在法律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之间存在冲突时,应当以法律为准。
5.3 各类法律文件之间存在协调关系,相互之间应当保持一致性和统一性。
总结:通过以上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的区别进行详细解析,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它们之间的定义、制定机构、适用范围、效力等方面的区别。
文档模板范本:标题: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的区别正文:一、概述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都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作用。
本文将从定义、制定机构、适用范围、立法程序、效力等方面详细介绍四种法规的区别。
二、定义1. 法律法律是由国家通过国家权力机关或全民公决制定、颁布并确认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是国家意志的表现。
2. 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及其授权的部门制定,为具有具体适用对象、呈现一般性及规范性的法规文件,具有普遍约束力。
3. 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具有地方性的普遍有效法规。
4. 部门规章部门规章是由国务院及其授权的部门依据职权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用于对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某一对象进行具体管理,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三、制定机构1. 法律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也可以通过全民公决的形式制定。
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及其授权的部门制定,一般情况下由中央政府主管部门负责草拟,并经国务院审批发布。
3. 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
4. 部门规章部门规章由国务院及其授权的部门依据职权制定。
四、适用范围1. 法律法律具有普遍适用性,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所有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行政法规适用于具体行政管理对象。
3. 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适用于本地区内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4. 部门规章部门规章适用于该部门所管理的领域、行业或对象。
五、立法程序1. 法律法律的立法程序包括起草、讨论、审议、表决和公布等环节,需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高度参与和决策。
2. 行政法规行政法规的立法程序包括起草、审批、公布等环节,需要国务院及其授权的部门负责制定和发布。
3. 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的制定程序为制定→审议→公布,需要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全面参与和决策。
4. 部门规章部门规章的制定程序为制定→审核→公布,需要国务院及其授权的部门负责制定和发布。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的区别标题: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的区别引言概述:在法律体系中,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是不同层级的规范文件,各自具有不同的法律效力和适用范围。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四种规范文件的区别,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法律体系的结构和运作方式。
一、法律1.1 法律的制定法律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制定的,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
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具有普遍适用性。
1.2 法律的内容法律主要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基本原则和重要规范,是国家的根本法律。
1.3 法律的适用范围法律适用于全国范围,具有普遍适用性,是其他规范文件的依据和基础。
二、行政法规2.1 行政法规的制定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及其授权的部门制定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规范文件,由国务院批准发布。
2.2 行政法规的内容行政法规主要规范了行政机关的职权、程序和行为,是行政管理的重要依据。
2.3 行政法规的适用范围行政法规适用于全国范围,具有普遍适用性,对行政机关和公民法人都具有约束力。
三、地方性法规3.1 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地方性法规是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具有地方性适用范围的规范文件,由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发布。
3.2 地方性法规的内容地方性法规主要规范了地方政府的组织、职权和行为,是地方行政管理的重要依据。
3.3 地方性法规的适用范围地方性法规适用于本地区范围,具有地方性适用性,对本地区内的行政机关和公民法人都具有约束力。
四、部门规章4.1 部门规章的制定部门规章是各部门、各级政府机构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制定的规范文件,由相应的部门负责发布。
4.2 部门规章的内容部门规章主要规范了各部门、机构的内部管理事务,是具体行政管理的规范文件。
4.3 部门规章的适用范围部门规章适用于相应的部门、机构内部,对外部单位和个人一般不具有直接约束力,但在特定情况下也可能产生间接影响。
五、总结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是法律体系中不同层级的规范文件,具有不同的法律效力和适用范围。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的区别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以及部门规章是法律体系中的不同层次的法律文件,它们在法律的制定、适合范围、法律效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区别。
一、法律法律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适合性的法律文件,是国家法律体系的基础。
法律具有以下特点:1. 法律的制定: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代表国家的最高意志。
2. 法律的适合范围:法律适合于全国范围,具有普遍适合性。
3. 法律的法律效力: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具有约束力,其他法律文件不能与之相抵触。
4. 法律的内容:法律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权利和义务,是国家法律体系的基石。
二、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及其各部门依据法律制定的具有普遍适合性的法律文件,是对法律的具体规定和细化。
行政法规具有以下特点:1. 行政法规的制定: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及其各部门根据法律制定,是政府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规范。
2. 行政法规的适合范围:行政法规适合于全国范围,具有普遍适合性。
3. 行政法规的法律效力:行政法规具有法律效力,具有约束力,但不能与法律相抵触。
4. 行政法规的内容:行政法规主要规定了政府机关的组织结构、职责权限、行政程序、行政许可等具体事项。
三、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具有普遍适合性的法律文件,是对法律在地方范围内的具体规定和细化。
地方性法规具有以下特点:1. 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地方性法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法律制定,是地方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规范。
2. 地方性法规的适合范围:地方性法规适合于相应的地方范围,具有普遍适合性。
3. 地方性法规的法律效力:地方性法规具有法律效力,具有约束力,但不能与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
4. 地方性法规的内容:地方性法规主要规定了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职责权限、行政程序、行政许可等具体事项。
四、部门规章部门规章是由国务院及其各部门、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各部门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制定的具有普遍适合性的法律文件,是对法律、行政法规在特定领域的具体规定和细化。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的区别标题: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的区别引言概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听到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这些名词,但不少人对它们的区别并不清晰。
本文将从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的定义、制定机构、适合范围、效力和制定程序等方面进行详细解释,以匡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法律概念之间的区别。
一、法律1.1 定义:法律是由国家主权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是国家行使主权的一种方式。
1.2 制定机构:法律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立法机关制定,如我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1.3 适合范围:法律适合于整个国家范围,具有普遍性和强制性。
二、行政法规2.1 定义: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或者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法律授权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2.2 制定机构:行政法规由国务院或者地方人民政府制定,行政法规的制定必须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
2.3 适合范围:行政法规适合于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机关和公民、法人、其他组织。
三、地方性法规3.1 定义:地方性法规是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法律授权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3.2 制定机构:地方性法规由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
3.3 适合范围:地方性法规适合于该地方范围内的行政管理活动和公民、法人、其他组织。
四、部门规章4.1 定义:部门规章是国务院各部委或者地方各级政府部门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4.2 制定机构:部门规章由各级政府部门或者国务院各部委制定,是对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具体化。
4.3 适合范围:部门规章适合于该部门内部管理事务和相关的公民、法人、其他组织。
五、区别总结5.1 法律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适合范围广泛。
5.2 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或者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适合于行政管理活动和公民、法人、其他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