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思维导图
- 格式:doc
- 大小:1.29 MB
- 文档页数:1
实用标准文案专题一科学探究实用标准文案实用标准文案专题二生物的结构层次 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 k 结构名称 植物 动物 细菌 真菌 功能 细胞壁 V X V V 保护和支持 细胞膜V V V V 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质t V V V V 加快与外界环境的物 质交流 细胞核 V V X V 内有遗传物质 "叶绿体 V X X X 光合作用 液泡 V X X V 含一些可溶性物质为没有 植物细胞的 分裂过程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1分裂分化即为有, 上皮组织消化系统结 肌 神缔 肉经组 组组 织 织 织 循环系统实用标准文案实用标准文案专题三、生物与环境3、生物圈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果实 花 结构 功能 表皮细胞 精子 花药 花丝 果实 生 物 圈 中 的 绿 色 植 物栅栏组织 表皮 叶肉 保卫细胞 海绵组织 叶脉 导管 主要场所 无色透明 形成气孔,气体进出的门户,一般背面多 含叶绿体,光合作用的 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运输有机物 筛管 以上表达式包含了光合作 用的原料、产物、条件。
实 际也包含了概念和意义实用标准文案实用标准文案2、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验证人呼吸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C02L►肺静脉上下腔静脉外界气体02 —►C02呼吸道02C02肺泡里的毛细血管1 、/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f气体的扩散作用呼吸系统呼吸运动包括呼吸肺道括包括鼻气支咽气腔管管肺与气体交换功能想适应的特点右心房左心房右心室左心室组织处的毛细血管02--------- ►C02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有机物+02 T CO2+H2O+ 其它废物+能量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T T\■肺动脉一 1 —主动脉匸丿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气体的扩散作用血型血型鉴定血量循环系统包括括包括V血液血管包括包括三者的形态、结构、正常数量,功能。
观察血涂片。
解读血常规化验单。
毛细血管ZZ7位结功心置构匕匕厶冃率三者的概念、结构特点,功能特点。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思维导图: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1.循环系统的组成(1)人体要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需要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要排出二氧化碳、尿素等废物,这都依赖血液循环系统。
(2)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和血液。
2.血液的分层现象:离心静置后分为三层,上层淡黄色,中层白色,下层深红色。
加入抗凝剂柠檬酸钠溶液目的是防止血液凝固。
3.血液的成分和功能:(1)成分:血液属于结缔组织,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2)作用:血液是人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并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4.血浆和血细胞在显微镜下能看见的血细胞有红细胞和白细胞。
(血小板很小,需要进行特殊染色才能看见)(1)血浆①成分:水(主要成分)、各种营养成分(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代谢废物(尿素、二氧化碳)。
②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2)红细胞(RBC)①特征:数量最多;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含有血红蛋白②功能: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③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易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易于氧分离。
④红细胞异常时的症状:人体内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过少时,会引起贫血。
饮食建议(了解):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拓展:高原地区氧气稀薄,人体血液中红细胞数目更多。
(3)白细胞(WBC)(重点)①形状(了解):球形,自身可以变形将病菌包围、吞噬。
②特点:有细胞核;体积最大;数量最少。
③作用:吞噬病菌,起到防御和保护的作用。
④白细胞异常时的症状:白细胞数目偏高说明有炎症;数目偏低,会削弱机体抗菌能力,易受病菌感染。
⑤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了解):当病菌侵入人体内时,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通过自身的变形将病菌包围、吞噬。
(3)血小板(PLT)①特征:个体最小;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
②功能:止血,凝血③血小板异常时的症状:血小板过少,不易凝血、机体异常出血;过多会形成血栓。
人体的营养
活动3
探究实验:观察小肠、大肠的结构。
首先阅读资料,比较大肠、小肠的特点,学生分组(用镊子)用肉眼观察桌面上培养皿中的大肠和小肠,比较内表面结构的不同点,在用放大镜观察,讨论说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通过实际的观察得知小肠不仅有环形皱襞而且还有绒毛状的突起,所以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活动3
探究实验:观察小肠、大肠的结构。
首先阅读资料,比较大肠、小肠的特点,学生分组(用镊子)用肉眼观察桌面上培养皿中的大肠和小肠,比较内表面结构的不同点,在用放大镜观察,讨论说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通过实际的观察得知小肠不仅有环形皱襞而且还有绒毛状的突起,所以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专题一科学探究1专题二生物的结构层次2专题三、生物与环境12环境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生物依赖、影响、适应影响影响包括包括包括注意: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注意:探究酸雨的危害生态系统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包括阳光水空气(CO2O2)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动物植物细菌、真菌包括草食动物肉食动物包括包括是是是包括包括被吃被分解被吃被吃食物链形成食物链形成产生需要需要需要需要生态平衡蕴含产生被分解生物圈最大的人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是自我调节能力有限33茎根发育结构功能芽的结构芽的发育木本植物草本植物形成层年轮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向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通过韧皮部中的筛管向下运输有机物结构功能根尖以上部位根尖成熟区伸长区分生区根冠有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伸长最快的地方,也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分裂产生新细胞保护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水分和无机盐对植物的作用51623、8105、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外界环境外界环境11专题六1142、生物的遗传和变异1、生物的分类16173181921。
初⼀下册⽣物每章思维导图精华知识初⼀下册⽣物每章思维导图+精华知识第⼀章⼈类的由来第⼀章⼈精华识记⼀、⼈类的起源与发展1.⼈类的起源于森林古猿,森林古猿是⼈与现代类⼈猿的共同祖先。
2.现代类⼈猿有猩猩、⼤猩猩、⿊猩猩、长臂猿。
3.直⽴⾏⾛是⼈与类⼈猿分界的⼀个重要标准。
⼆、⼈的⽣殖1.男性主要⽣殖器官是睾丸(产⽣精⼦、分泌雄性激素);⼥性主要⽣殖器官是卵巢(产⽣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2.输卵管:输送卵细胞。
是受精的场所,⼥性结扎的部位。
3.⼦宫:胚胎和胎⼉发育的场所,也是⽉经形成的场所。
4.胎盘:胎⼉与母体物质交换的器官。
脐带连接胎盘与胎⼉,是运输物质的通道。
5.⼈的⽣殖过程:→受精卵-→胚泡、胚胎-→胎⼉(8周)-→新⽣⼉三、青春期(⾝体发育和智⼒发展的黄⾦时期)卵巢→卵细胞睾丸→精⼦分裂分化38周266天男性⽣殖系统(正⾯)⼥性⽣殖系统(正⾯)排卵、受精和开始怀孕⽰意图1.⾝体的变化:(1)显著特点是⾝⾼突增。
⼥孩⾝⾼突增年龄⽐男孩早;(2)神经系统、⼼肺功能增强;(3)性器官迅速发育并出现第⼆性征,这与性激素分泌增多有关。
此时男孩出现遗精、⼥孩出现⽉经等是正常的⽣理现象。
2.⼼理的变化:强烈的独⽴意识与性意识开始萌动。
第⼆章⼈体的营养精华识记⼀、⾷物中的营养物质1. ⾷物中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是糖类、脂肪、蛋⽩质、⽔分、⽆机盐、维⽣素。
2. 糖类、脂肪、蛋⽩质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能为⽣命活动提供能量。
维⽣素也是有机物,但不参与细胞的构成也不提供能量。
3.糖类是⼈体主要供能物质(⾕类和薯类⾷物);脂肪是备⽤能源物质(⾁类、花⽣、芝⿇和植物油)。
4.蛋⽩质是构成⼈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修复更新的重要原料(瘦⾁、鱼、奶、蛋和⾖类)。
5.⽔是细胞主要组成成分。
(占体重60-70%)6.⽆机盐与维⽣素缺乏症⾁类)7.膳⾷纤维被称为第七类营养素,⼤量存在于⽔果、蔬菜、海藻和粗粮中,能促进胃肠蠕动与排便。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细胞的生活环境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内环境)血液血浆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血清血浆蛋白凝血因子血细胞红细胞 氧气、二氧化碳白细胞 免疫血小板 凝血成分:水、血细胞、盐、血浆蛋白、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激素、抗体、胆固醇、脂肪酸、尿素、尿酸、乳酸、氧气、二氧化碳、溶菌酶淋巴液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组织间隙液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由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细胞间形成组织液组织水肿(渗透压改变)概念:血浆中的水过量流入组织液具体原因长期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不足)血浆渗透压降低肾小球肾炎,血浆浓度降低过敏反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液渗透压增高淋巴循环受阻(淋巴到血浆的过程)组织液渗透压增高局部组织细胞代谢旺盛,组织液渗透压增高淋巴液是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内环境:由细胞外夜构成的液体环境细胞外液的成分血浆90% 为水10% 蛋白质(7%~9%),无机盐(约1%)以及血液运输的其他物质,包括各种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激素、各种代谢废物等属于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呈淡黄色液体血液凝固后,血浆中除去纤维蛋白原后的淡黄色胶装液体是血清组织液、淋巴液 两者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相近,但不完全相同血浆中有较多的蛋白质组织液和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较少细胞外液是一种类似于海水的盐溶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水、离子、激素、有机物、气体、代谢废物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浓度越高,溶液渗透压越高PS: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钠离子和氯离子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有缓冲对维持血浆酸碱度的稳定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系统的参与机体各个部分正常运行和协调一致,共同保证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顺利进行细胞和内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体内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的稳态内环境的动态变化缓冲对HCO3-、H2CO3HPO42-、H2PO4-当一定量的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后,内环境的pH仍能维持在一定范围内健康人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如血糖、血脂,以及渗透压等理化性质都是不断变化的,但都处于一定的范围内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实现内环境的动态平衡稳态:身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使各器官和系统协调合作,维持内环境中的酸碱度、渗透压、温度及化学成分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内环境稳态失调某器官的功能出现障碍肾功能衰竭等内环境稳态失调的症状(以肾功能衰竭举例)水和无机盐等的代谢紊乱全身水肿尿素氮升高呕吐等机体内各器官、系统保持协调一致的原因法国贝尔纳内环境的稳态是生命能独立和自由存在的首要条件内环境保持稳定主要是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美国坎农稳态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免疫系统对于内环境稳态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发现并清除异物、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会发生稳态破坏的情况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渗透压相对稳定适宜的温度和pH正常的血糖水平和血氧含量细胞代谢的条件依靠氧化分解葡萄糖提供能量需使血糖浓度和血液中的含氧量保持在正常范围内细胞代谢离不开酶温度、pH都在适宜的范围内稳态概念的发展分子水平上基因表达的稳态激素分泌的稳态酶活性的稳态细胞水平上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稳态器官水平上心脏活动的稳态(血压、心率)消化腺分泌消化液的稳态群体水平上种群数量变化的稳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态在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上,都普遍存在着稳态,稳态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
神经系统总论人体各系统中结构和功能最为复杂,并起主导作用的调节系统。
分为中枢部和周围部两种细胞成分中枢部(中枢神经系统)周围部(周围神经系统)颅腔内的脑和椎管内的脊髓遍布全身各处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可分为躯体/内脏神经、感觉/运动神经(传入/传出神经)神经细胞(神经元neuron)神经胶质细胞neuroglia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可感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内脏运动神经支配心肌、平滑肌和腺体,其活动不受主观意志支配,又称自主神经或植物神经,其又可分为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分为胞体和突起胞体为神经元代谢中心。
细胞核大而圆,胞浆内含有n issl body、neurofibril以及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和丰富的线粒体。
内质网丰富,游离多聚核糖体聚集于SER,形成尼氏体胞体内丰富的神经丝和微管,神经丝聚集成束即n eurofibrild endrite有多个,结构与胞体相似,上有dendritics pine,是接收信息的装置轴突粗细均匀,起始处有一特化区轴丘axon hillock,轴突与轴丘处无nissl body。
a xoplasm与胞体内细胞质具有双向的不断的流动性,称轴浆流axoplasmic flow。
轴突内缺乏核糖体不能合成蛋白质,轴浆流将一些大分子运输到轴突末梢或将末梢的物质运至胞体,称轴突运输。
分类神经元突起数目:p seudounipolar—脑神经节、脊神经节中的感觉神经元b ipolar—视网膜内的双极细胞、内耳的前庭神经节、蜗神经节内的感觉神经元m ultipolar—中枢部内的神经元大多为多极神经元神经元功能和传导方向:s ensory neuron—多为假单极和双极m otor neuron—多极a ssociation neuron—多极,数量最多,可分为高尔基I型神经元(接替性/投射性,轴突长,将冲动从中枢传到其他部位)和高尔基II型神经元(局部中间神经元,轴突短,小范围传递信息)神经元合成、分泌化学递质:胆碱能/单胺能/氨基酸能/肽能神经元神经纤维神经元较长的突起被髓鞘myelin sheath和神经膜包裹,称为never fiber被髓鞘和神经膜共同包裹称有髓纤维myelinatedf iber仅被神经膜包裹为无髓纤维nonmyelinated fiber周围神经的髓鞘由Schwann cell环绕轴突形成中枢神经的髓鞘由少突胶质细胞形成相邻两髓鞘阶段间区域为Ranvier node神经纤维传导速度与髓鞘厚薄和神经纤维直径大小成正比。
初一下册生物每章思维导图+精华知识第一章人类的由来第一章人精华识记一、人类的起源与发展1.人类的起源于森林古猿,森林古猿是人与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
2.现代类人猿有猩猩、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
3.直立行走是人与类人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准。
二、人的生殖1.男性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女性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2.输卵管:输送卵细胞。
是受精的场所,女性结扎的部位。
3.子宫: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也是月经形成的场所。
4.胎盘:胎儿与母体物质交换的器官。
脐带连接胎盘与胎儿,是运输物质的通道。
5.人的生殖过程:→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儿(8周)-→新生儿卵巢→卵细胞睾丸→精子分裂分化38周266天男性生殖系统(正面)女性生殖系统(正面)排卵、受精和开始怀孕示意图三、青春期(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1.身体的变化:(1)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
女孩身高突增年龄比男孩早;(2)神经系统、心肺功能增强;(3)性器官迅速发育并出现第二性征,这与性激素分泌增多有关。
此时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等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2.心理的变化:强烈的独立意识与性意识开始萌动。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精华识记一、食物中的营养物质1. 食物中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是糖类、脂肪、蛋白质、水分、无机盐、维生素。
2. 糖类、脂肪、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维生素也是有机物,但不参与细胞的构成也不提供能量。
3.糖类是人体主要供能物质(谷类和薯类食物);脂肪是备用能源物质(肉类、花生、芝麻和植物油)。
4.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修复更新的重要原料(瘦肉、鱼、奶、蛋和豆类)。
5.水是细胞主要组成成分。
(占体重60-70%)6.无机盐与维生素缺乏症无机盐缺乏症(食物来源)维生素缺乏症(食物来源)钙佝偻病、骨质疏松症(豆制品、乳制品)维生素A皮肤干燥、夜盲症、干眼症(蛋黄、鱼肝油、动物肝脏、胡萝卜)磷厌食、贫血、肌无力、骨痛(牛奶、肉类、鸡蛋)维生素B1神经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粗粮、谷类的种皮、猪肝)铁缺铁性贫血、乏力、头晕(猪肝)维生素C坏血病、抵抗力下降(新鲜蔬菜、水果)碘地方性甲状腺肿,呆小症(海产品、豆制品、肉类)维生素D佝偻病、骨质疏松症(蛋黄、鱼肝油、动物肝脏、胡萝卜)促进钙和磷的吸收7.膳食纤维被称为第七类营养素,大量存在于水果、蔬菜、海藻和粗粮中,能促进胃肠蠕动与排便。
高中生物模块知识点: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模块(高一)
走进细胞
细胞中的元素及化合物
细胞的基本结构
必修一知识: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细胞的能量供应与利用
细胞的生命历程
必修二:遗传与进化模块(高二)
孟德尔遗传定律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的本质
必修二知识:基因的表达
基因突变及其它变异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现代生物进化论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模块(高一)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必修三知识:植物的激素调节
种群和群落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高二)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选修一知识:
酶的研究与应用
DNA和蛋白质技术
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选修三:现代生物技术(高二)
基因工程
细胞工程
选修三知识: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
生态工程
知识模块及高考分值
具体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