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胶、反胶,正胶、生胶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1
关于乒乓球胶皮的介绍乒乓球运动员使用的胶皮通常分为以下几种,正贴胶皮、反贴胶皮、生胶胶皮、长胶胶皮和防弧胶皮.,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关于乒乓球胶皮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乒乓球胶皮的简介乒乓球胶皮是乒乓球拍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不同的打法选择适合的乒乓球胶皮对于选手的发挥和比赛的胜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乒乓球胶皮的叙述,在进行之前我们先引入一个新的名词——套胶。
狭义上讲,套胶就是把胶皮和海绵粘贴好成套出售的套装;广义上讲,DIY的海绵和胶皮粘贴在一起也常常被称为套胶。
通常国外品牌以套胶居多,国内的厂家则既生产套胶,也有单独出售的胶皮和海绵。
乒乓球胶皮的分类1.颗粒胶:颗粒胶是指胶皮颗粒向外的胶皮。
颗粒胶又分为正胶、长胶和生胶。
正胶是指颗粒的长度与颗粒截面半径相等的颗粒胶胶皮,长胶是长度大于半径,生胶是长度小于半径。
其中,长胶有很好的防弧作用,当今乒乓球的多种打法很多都结合了弧圈球的打法,长胶可以很好的克制这些打法。
而正胶和生胶,在中国由于品牌的定位,二者之间往往并没有严格的定义,我们在此就不作细分了。
正胶和生胶都具有较好的反弹性和稳定性、摩擦力较小等特点,长胶由于其颗粒较长较柔软,往往会打出较为诡异的球,反弹快而且加转难,在特定的打法中有奇效。
2.反胶:反胶是指表面光滑的胶皮,胶皮的颗粒向内。
其特点是击球旋转力强、击球稳定、易控制,适合弧圈型或弧圈结合快攻型打法。
由于击球稳定,控制球好,因此也是初学者首选的类型。
对于专业选手而言,又有多种不同性能的反胶海绵拍供选择,如胶皮粘性强、配套的海绵软而厚,因而有很好的“咬”球及“裹”球特性。
反胶是专业选手目前最常用的胶皮,这种胶皮比较好地兼顾了速度与旋转的要求。
打反胶的选手都希望胶皮有高裹力,即胶皮面要粘,这样才能有高的摩擦系数。
除了专业运动员有条件打比赛即换胶皮外,业余爱好者恐怕就没有这个条件了,所以要懂得保护胶皮的粘性。
最简单的办法是每次练习以后,用软泡沫海绵沾清水清洗干净,市面上也有专用的清洁剂出售,使用效果会更好。
如何根据不同的乒乓技术打法选择适合自己的胶皮?无论是直拍还是横拍,无论是什么样的技术打法,你所使用的乒乓球胶皮的好坏会直接关系到你技术水平的发挥。
那么,业余球友如何根据自身的乒乓球技术打法选择性能不同的胶皮呢?小编将结合各类胶皮的特点谈谈这个问题,希望对球友们有所帮助!长胶胶皮这是一种胶粘细而长的胶皮覆盖在一层薄海绵上面的胶皮海绵拍。
六十年代张燮林用这种胶皮削出变幻莫测的球,被称为乒坛魔术师。
这种胶皮球在拍面会产生反常的旋转现象,典型的变化是:搓来的下旋球,自己用长胶对搓时,就会以上旋飞回;如果攻来的是上旋球,己方用长胶推挡后则会以下旋飞回;用削球回击对方拉来的弧圈球时球会更旋,而回削一般拉球时,球则不旋。
这些反常的变化会使对方频频失误或回出高球,对不熟悉长胶性能的人打这种球则可轻易取胜。
但用这种胶皮打球,不但对方失误多,自己也不易掌握,降低了乒乓球的观赏性和娱乐性。
国际乒联1998年5月在南非德班市召开的国际乒联理事会上,以19票对18票,对正胶作出高度与直径之比不得大于1:1的规定,并且国际比赛中禁止使用长胶。
乒乓球初学者更不要用长胶,一方面长胶难掌握,另一方面稍有不慎很容易造成错误的定型。
正胶胶皮正胶就是胶皮颗粒向上、高度与直径相等的胶皮。
这是我国选手最常用的球拍。
庄则栋、李富荣、谢赛克和刘国梁等众多国手,都是使用正胶海绵拍取得了世界冠军。
正胶海绵拍的优点是:弹性好,不容易吃各种旋转,击球速度快且稳定,适合近台快攻型的运动员使用。
缺点是:制造强烈的旋转比较困难,拉不出强有力的弧圈球。
如果你觉得自己手腕动作灵活,而大臂和腰腹力量不够,就可以选择以速度制胜的正胶球拍。
反胶胶皮反胶是粘贴时胶皮颗粒向下、光面向上的一种胶皮,这是现在最常见的球拍,几乎近80%球员都在使用。
反胶拍拉球的旋转力非常强,所以特别适合以弧圈球和削球打法为主的运动员。
如:瓦尔德内尔、塞弗、佩尔森、马文革等弧圈结合快攻打法,当然,反胶容易制造旋转,也容易吃转儿,掌握有一定难度。
乒乓球拍啥是正胶,啥是反胶,啥是生胶和长胶,各有什么特
点?
乒乓球拍共有正胶、反胶、生胶和长胶四种。
正胶:就是胶粒向外,也叫短颗粒胶皮。
最大的优点是不怕转。
特点:弹性好、击球稳。
是直板快攻型运动员常用的胶皮之一。
使用此球拍的运动员:刘国梁、庄则栋、李富荣等。
反胶:是指胶粒朝下,表面光滑的胶皮。
特点:击球旋转力强、稳定,易控制。
适合弧圈和弧圈结合快攻型打发。
使用此拍的运动员:邓亚萍、王涛、王楠等。
生胶:胶粒向上,胶皮的含胶量较高。
特点:容易控制球,击球时会有明显的下沉,它的击球速度是所有胶皮中最快的,但其稳定性和制造的旋转不如正胶。
使用此拍的运动员:唐鹏、福原爱等。
长胶:颗粒朝上,高度超过1.5毫米以上的胶皮称为长胶。
特点:主动制造旋转的能力较差,主要依靠对方的强旋转或冲力大来增加回球的旋转度。
使用此拍的运动员:张燮林、陆元盛、丁松等。
乒乓球不同套胶的性能及其优缺点乒乓球不同套胶的性能及其优缺点反胶性能及其优缺点反胶是指表面光滑,橡胶颗粒向下的橡胶,是最常用的橡胶之一。
它具有击球旋转性强、击球稳定、易于控制的特点,适用于弧圈球或弧圈球组合快攻打法。
击球稳定,控球好,适合初学者,在职业选手中也很常见。
具有击球旋转性强、击球稳定、易于控制的优点,适用于弧形或弧形组合快攻。
这种橡胶兼顾了速度和旋转的要求。
正胶性能及其优缺点胶粒向外,也叫短粒胶,特点是弹性好,击球稳定。
是快攻选手在握拍中最常用的橡胶种类之一,是怪异握拍中颗粒最短最大的橡胶。
正胶技术有其落后性,正胶确实很难在赛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它的缺点是在制造旋转和控制球的旋转方面不如反胶。
二是不利于使用中远台湾的技术,只适合在台湾附近快速进攻。
虽然这种打法已经过时,但它仍然具有其他打法无法替代的优势。
一是反弹力更强,击球速度更快;二是可以做一定的旋转变化;第三,不受来球的影响。
因为胶水回球一点点,而且回球速度越快,力度越大,球越重。
所以无论是正手回球还是反手推球,对于习惯打反胶的选手来说,都很难反击;正角不怎么吃发球,对于接发球弱的人来说是很大的补偿;橡皮球不怎么转。
所以和对手搓球的时候,因为胶球不转,对手再搓一次就会很高,就可以开始进攻了。
生胶性能及其优缺点生胶粘贴时胶粒向外,是直径大于高度的胶皮,颗粒大小略比正胶小一点,胶粒的高度与正胶差不多,但胶皮含胶量较大,硫化程度极低,胶粒较柔软。
生胶不易制造旋转也不易吃旋转,它击球下沉,来球有点飘,搓球旋转弱,打过去的球都是略带下沉的不转球,由于生胶有减转的作用,因此特别容易控制球。
击球时回弹较快,发力应以弹击为主,也有借力打法。
目前一批横拍两面攻选手,为求得击球的变化,采用了正手反胶(拉弧圈)和反手生胶(快拨及摆短)的搭配方法。
世界冠军王涛及著名选手陈静、耿丽娟等都采用反手生胶的打法。
韩国及朝鲜女选手对这种搭配方法更是情有独钟。
这种性能的胶皮可作为直拍反打反面贴胶的一种选择。
乒乓胶皮有软有硬,有薄有厚,有粘有涩,你学会如何搭配了吗?最近连续推荐底板和胶皮,以及底板的选择和配胶选择的大概方向,不知道是不是能帮助到大家,今天我们就大概的了解一下我们所用的胶皮的基本属性。
这让我们手上有一款出色的底板的同事,能够配到两块适合的套胶,这样一来,就会有如虎添翼的感觉。
胶皮大方向分为颗粒和反胶,颗粒又分为正胶,生胶和长胶,这三类颗粒的具体区分,有兴趣的可以上网自己了解一下,因为一般选手,自己的打法和配胶都已经做出选择了,要是初学者,选择什么样的打法和配胶选择,你的启蒙教练会给你合适的建议的,我们今天只是分析一下配胶胶面,海绵硬度和厚度的区别的建议。
首先就是颗粒胶皮,一般都会有带海绵和单胶皮的选择,单胶皮顾名思义就是只有一层带颗粒的胶面,直接粘到底板之上,单胶皮击球感觉很直接,这一点应该能想得到,但是没有海绵,就没有吃球深度,想打出弧线就太难了,退台也同样打不了,不管是力量和速度都打不出来,主要就是适合内台磕拱挡之类的技术,一般业余选手反手用个单胶皮基本用不到,一般这样选择的都是直板选手,用于遮丑或者所谓配重,所以颗粒的选择,要想全面技术发挥,还是建议选择带海绵的,加强吃球深度,能够制造弧线和控制,厚度越厚,吃球越深,让出的速度就越多越厚,出球速度越慢,但是控制和弧线都会好很多。
了解了带海绵和单胶皮的区别,对于选择颗粒胶皮海绵厚度,大家就会有一定的概念,打过生胶的朋友就会有感觉,一般都会选择1.7-1.9这个厚度的,这个厚度的生胶,速度,控制,弧线都应该是不错的,不同的颗粒,有不同的选择,这就要看你自己的喜好和技术特点的要求了。
在乒乓圈,主流的还是两面反胶的搭配,国家队主流的主力球员都是这样的搭配,放眼世界乒坛,比较特殊打法和配胶选择的还是要属日本队,伊藤美诚极具代表性,中国队何卓佳也是颗粒选手,都是比较出色的颗粒选手。
而两面反胶的配在刘国梁之后,就已经是中国队乃至世界乒坛的主流了,不管是二王一马,还是三驾马车,世界顶尖选手几乎都是两面反胶,两面粘性代表比较多,马龙,许昕,陈梦,刘诗文等等基本上都是两面粘性的选择,正反手都是狂飙套,粘性胶面,正手都会选择大硬度的国套,反手基本上都是37度左右的选择,海绵厚度清一色的都会是2.1这个厚度,对于国手来说,2.1这个厚度的海绵,不管是速度,还是弧圈,在出色的技术的支撑之下,都会是最佳的选择。
正胶、⽣胶、长胶、反胶及防弧胶各⾃是什么特点,都有什么区别所谓知彼知⼰,百战不殆,在乒乓球⽐赛之前先了解对⼿⼿中的武器性能是⾮常重要的。
什么结构的底板适合什么样的打法,不同的胶⽪回球的特点是什么,只有做到⼼中有数,在⽐赛前先了解对⼿才能在⽐赛中合理安排技战术,增加赢球的机会。
乒乓球的底板结构分类很多,有纯⽊、纤维等等,我们先不来了解底板,今天我们对胶⽪的种类和特点先做⼀个简单的了解(基本属于⽼⽣常谈)。
乒乓球的胶⽪现在基本分为:正胶、⽣胶、反胶、长胶四种,还有⼀种防弧胶⽪现在⽤的⼈⽐较少,这⾥就不做重点介绍了。
正胶,胶⽪颗粒向上,胶⽪⼀般不透明,硫化程度⾼。
特点是弹性好、速度快、击球稳、不吃转。
正胶制造的旋转和反胶最相似,有⼀定的制造旋转的能⼒,正胶的速度⽐反胶快,发⼒以击打为主,⽽且回球有⼀定的下沉,适合近台快攻打法。
在过去也是涌现出⼀⼤批正胶世界冠军,其中最有名⽓的当属“不懂球的胖⼦”刘国梁,也是中国乒乓球历史上第⼀位⼤满贯得主。
⽣胶,胶⽪颗粒向上,胶⽪含胶量⾼,硫化程度低。
特点是易于控制球,不吃球,击球下沉。
⽣胶的击球速度是最快的,要⽐正胶快,但是稳定性不如正胶,制造旋转的能⼒也不如正胶。
现在⾼⽔平运动员打⽣胶⼀般是放在反⼿,依靠⽣胶的特性增加突然性,⽣胶打法⽐较有代表的是⽊⼦和伊藤美诚。
长胶,胶⽪颗粒向上,颗粒要⽐正胶和⽣胶细⽽且颗粒⾼度要⾼。
特点是不吃转,回球反旋转,击球下沉⽽且发飘。
很多业余爱好者不喜欢和长胶打球,主要是对长胶特性的不了解,其实掌握好长胶特性之后长胶并不难打。
在专业运动员中长胶打法⽐较稀少,长胶打法代表有倪夏莲、朱世赫(削球)。
反胶,胶⽪颗粒向下,表⾯有⼀定粘性,是现在乒乓球运动中最常⽤的胶⽪。
特点是制造旋转⼒强、击球稳定,⾮常适合初学者学习,适合弧圈型或弧圈结合快攻型打法。
⽬前国际超⼀流运动员中绝⼤部分都是使⽤的反胶,反胶很好的兼顾了速度与旋转,反胶打法代表有马龙、樊振东、波尔等等。
生胶、正胶、长胶到底有何区别,什么型号生胶适合业余进攻打法?可能未必每个人都能搞懂长胶、生胶、正胶的区别。
特别是教练,有一次我带一个反手生胶的队员和另外一个对手比赛,只见那个对手的教练过来看看我学生的生胶,笑了一笑,就大声叫他的学生用力打我学生搓过去的球,谁知道频频失误,他还一直坚持发力打,后来输得很惨,还一直说那个学生没打好。
其实,他只是不了解我那生胶的特性。
生胶也分很多种厂家和型号,就算不是打生胶,对型号和海绵等特性有了解也是有好处的,如果生胶性能差别较大,球友不熟悉,就以为不好打,其实,对不用厂家不同型号生胶接对方的下旋球,会稍微有不同,皆因性能不一样。
以下我简单说一下实战比较容易发挥的生胶:(1)友谊563,比较经典的生胶,生胶味十足,胶粒半透明,有1.2和1.8海绵选择,控制力相对长胶更为到手,563系列出球较快快,回球很沉,容易对业余选手造成较大的下网可能性,谁用谁知道,搓球的反旋转较明显,容易搓完制造进攻机会,但由于出球速度太快,控制力不如799系列.(2)友谊799,以前是专业队一般用来打削球,现在很少人使用,但其实是一块非常全面的生胶,全面在控制力非常高,很适合反手反胶过度到生胶的选手,而且回球过去一样有下沉,搓球也容易让对手冒高,实在是藏在酒窖里的精品级别的产品。
(3)TSP,SPECTOL,这可是世界冠军王涛的反手配置,速度快,能加旋转,搓球反旋能力介乎于反胶和563之间,有点让对方容易失去判断,尤其是关键时候,不知道球过来到底是下沉还是不下沉,下沉容易下网,不下沉向上发力容易出界。
这款胶片专业队实用比较多,因为它可以拉、拧、弹、推、拨、磕,需要比较好的反手基本功才能完全发挥出它的变化。
以上三款我个人认为比较实用,生胶的特点回球是快和下沉,下沉级别也可以分为:很沉(563),较沉(799),略沉(SPECTOL),球友可以通过自己的打法和实际情况考虑。
最后科普一下长胶和正胶的特性规律:1、长胶,相对于生胶,长胶速度慢,推过来不但非常沉,而且回球的弧线飘忽,手感控制难度较高,需要比较长时间的实战和练习才能掌握到赢球的方法。
乒乓球胶皮如何选择的技巧乒乓球底板是乒乓球拍的灵魂,当底板定下来后,就可以开始根据自已的打法选择海绵与胶皮了。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乒乓球胶皮如何选择,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一般细分为正胶(贴)反胶防弧生胶长胶粗分为正贴反贴长胶正贴海绵胶:以速度为主的球手会较多使用此类球拍,尤其是以中国式直板抉攻最有代表性。
此类球拍发力打出的球会略带下旋,但在拉球及制造旋转方面不及反贴胶皮强。
反贴海绵胶:由於反贴胶皮本身带有较大的粘性,兼摩擦力强,容易制造旋转,故以弧圈型选手使用者较多;但也有部份使用反贴打快攻,主要是加强在发球、搓球方面的旋转质量。
长胶:在一般情况下,这种胶皮不易主动制造旋转,主要是依靠来球的不同旋转而产生相反旋转,使用者以打法多变的球手为主。
他们通常会转换不同性能的胶皮来击球,以增加在旋转、速度方面的变化。
那么如何进行乒乓球底板与海绵胶皮的选择搭配根据自己的技术需要来选择海绵、胶皮,并与适合自己特点的底板优化组合,使自己的球拍能更得心应手,是每个球员和爱好者的愿望。
选择海绵、胶皮与选择底板一样,首先要根据自己的技术打法。
在乒乓球竞技运动中,融速度与旋转为一体的快攻与弧圈进攻技术已成为当前的主流,这是因为使用反胶海绵球拍击球不仅可以获得近台快攻所需节奏速度,同样在大力击球时可以获得较快的飞行速度,由于反胶磨擦系数高,在攻球时带有强烈上旋,并带有明显的快速前冲,所以在近台乃至中运台的进攻,反胶海绵球拍都可较容易获得更多的制胜因素,选择、搭配反胶海绵球拍时应根据个人不同的情况,对反胶表面的粘性特点,海绵的厚度与硬度、底板的厚度、重量与性能等进行综合考虑。
以快攻、扣杀为主的进攻型运动员,为了保证其近台攻击的力度,一般均选择重量略重(90g以上)、板体较厚(6.5mm以上)比较坚挺的七层底板。
但是直板两面进攻者,由于背面也要覆盖海绵胶皮,故选择底板的重量相对要轻些。
如果是考虑加强攻球的速度,通常选择表面粘性特点中等、颗粒较短的反胶;如果是注重控制球可挑选厚度中等(1.8-2.Omm)硬度适中(40-44度)的海绵与之搭配。
乒乓球拍啥是正胶,啥是反胶,啥是生胶和长胶,各有什么特点?展开全文乒乓球拍随着历史的发展,也是经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这既是技术发展的原因,也有器材改进的原因,导致了乒乓球拍经历了正胶,生胶,长胶,反胶的一个发展历程。
正胶在乒乓技术在停留在初期时,就是以颗粒胶为主,更以正胶为主,虽然同时期也是有反胶的出现,但是海绵等原因,以及弧圈还没发展起来,导致反胶技术发展的很慢,那个时期就是正胶颗粒的天下。
正胶就是颗粒朝上,一般是圆柱和圆台形,颗粒直径和高度差不多,颗粒比较稳定,不会晃,颗粒间也是空隙很小,比较密,后期的正胶颗粒正面被加上了花纹,可以增加摩擦力,也就是为了使用小弧圈,类似于反胶,可以把球拉出弧圈,提高上台率。
但是一般还是以击打为主,在不发力的情况下,击球和反胶相似,没什么不适应,但当发力击打时,球在落向对方球台时,有明显的下沉感,对方会因借不上力而不适应;另外正胶相对于反胶来说,不怎么吃转,也就是不跟转,因此在近台,击打台内球时会比反胶更易起板进攻;但是也是因为正胶以击打为主,所以球在运行中的速度衰减的很快,只在近台才能发挥大作用。
反胶反胶是胶面朝上,颗粒朝里,这样的击球就增加了摩擦力,也就是在弧圈球被发明后,反胶的威力被提上日程,可以制造很强的弧圈,球的旋转增强,包括自身的旋转和整体的运行弧度更大,这样既可以使得球可以快速的飞更远,可以因制造更强旋转让对方不适应,增加对方回球难度。
反胶是现在最流行的胶皮打法,因为容错率高而受到广泛喜爱,随着制造技术的提升,反胶的弹性也在大幅度的提升,在撞击方面也是不弱于颗粒胶,只是怪异程度不如颗粒胶而已。
生胶生胶跟正胶其实就大同小异了,从外形上看几乎一样,大部分生胶的颗粒高度要小于直径。
只是生胶在制造时,为了突出其怪异特点,因此会把颗粒做得更细,在击打后球会下沉的厉害,一般以圆柱形为主,但是生胶相比于正胶,其胶皮的含硫量更低,导致胶面更软,弹性更强,可以更大程度的提升近台攻击力。
乒乓球正胶与生胶的各自特性普通说的正胶,是正贴胶皮。
使用正胶乒乓球拍打出来的球速快,但摩擦旋转控制能力较差。
速度快,旋转弱!不太吃旋转.当然也可以拉弧圈球,只是旋转强度弱,不太转!攻打是其长项,只要动作对就可以!而长胶,是正贴胶皮中颗料比普通正胶颗料长,所以对旋转有相反的作用!简说,就是一般反胶搓球,是下旋球,而用长胶搓则是上旋球!同正胶一样的地方也是不太吃旋转,但动作相反,一般是削球打法!最初是偶然发现能增加木制球拍的控球能力而被应用于乒乓球比赛中,后逐渐流行。
欧洲运动员曾一度喜欢使用正胶横拍削球的打法。
后来日本人使用海绵球拍发明中远台长抽弧圈的打法,中国运动员将正胶与海绵有机结合,发明了近台快攻打法。
欧洲运动员将反胶和海绵结合后,用于弧圈球打法,将其身高力大的优势发挥出来。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中国运动员使用长胶打削球打法,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此基础上,又发明了生胶和半长胶以及防弧圈胶,对弧圈球打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一)正胶就是胶皮颗粒向上、高度与直径相等的胶皮。
它的特点是弹性好,击球稳且速度快,适合近台快攻型的球员使用。
正胶海绵拍不容易吃各种旋转,正是由于粘性小也不容易制造强烈的旋转,所以正胶球拍虽然拉不出强有力的弧圈球,但是在处理台内旋转球和正手抽杀方面却可以大占便宜。
(二)生胶就是颗粒向上、直径大于高度的胶皮。
国际乒联禁用使用长胶,并规定正胶高度与直径之比不得大于1:1。
从胶皮本身含胶量讲,由于硫化程度不同,生胶的含胶量是最高的,因而被人们习惯称做“生胶”,颗粒比较柔软,弹性也较大;相比之下,“正胶”含胶量少,颗粒比较硬涩,缺乏粘性,但是稳定性相对较好。
其次,二者出球的共同点是:出球速度均为快速,落台均有下沉感;不同点:生胶在控制的稳定性差于正胶,制造旋转上差于正胶,但是下沉感和速度优于正胶。
在应用上,正胶适合近台快攻,尤其是左推右攻型打法,是直板快攻型选手最常用的胶皮类型之一;生胶适合横拍两面攻选手,,或者直拍反打的进攻型选手,主要是利用加强变化性和突然性而搭配。
乒乓球胶皮知识大科普——五种胶皮合辑乒乓球胶皮有分哪几种,打法大概怎么样的?反胶的涩性胶皮和粘性胶皮又是什么?乒乓球比其他竞技球类的乐趣和竞技战术性强,因此诞生出很多不同种类的打法,胶皮的流派大概分四种主流一种非主流:反胶(专业系打法流)、长胶(业余获胜打法流)、生胶(半专业打法流)、正胶(传统旧打法流,目前很少人用),防弧圈胶皮(非主流)。
长胶、生胶、正胶打法俗称颗粒打法,颗粒五花八门业余球友不知道颗粒的规律和种类,很容易比赛被颗粒虐懵,因此业余场上颗粒打法是比较快赢球的捷径。
一、反胶是否都需要强硬基本功?无论横拍直拍两面反胶打法对基本功要求比较高,一般需要童子功和良好长期的基本功才能打出绝对力量的弧圈球和爆击来直接人狠话不多的击穿对手防线。
反胶的粘性胶皮代表是狂飙3系列,是我国国家队实用的加大摩擦系数优化弧圈球的经典神器;涩性胶皮在欧美日本比较多,是优化速度和力量的反胶,代表是蝴蝶05系列。
反胶来说,分为粘性和涩性反胶,反胶的特点无论粘性还是涩性,都得带有摩擦,都是利用摩擦球的瞬间去控制球的旋转和速度,达到对球最大化的控制。
粘性胶皮说白了就是球和拍子摩擦时候停留时间会比较长,摩擦很高,但对发力的要求是更高,举个例子,如果普通的不带旋转攻球,可能用60分的力速度就不错了;如果专业运动员用粘性胶皮拉球要达到普通60分力击球的速度并带有旋转,可能出100分以上的力,因为粘性胶皮的击球手法是摩擦的比例很高的。
粘性胶皮对中近台拉加旋弧圈、台内前冲弧圈和反手拧拉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狂飙3系列是国家队的标配。
但目前大球和无机胶水的时代,说白了就是球拍和球的速度被国际乒联针对性减弱了,我国这种带高旋转的打法,由于发力过猛,已经变得更容易受伤了。
涩性胶皮在胶皮上停留的时间会比粘性胶皮短,适合欧美的身材高大但短路球差的运动员,让他们能像打网友一样,退台噼里啪啦就是干。
非常适合目前大球和无机的时代,也让欧美和日本运动员有了速度和力量,能和我们的高旋转打法来一个你来我往的抗衡,因为涩性胶皮的手法是撞击的比例很多高,摩擦的比例相对小一点。
正胶、生胶、长胶、防弧!让世界头疼的乒坛“非主流”让世界头疼的“Out”新中国“世界冠军第一人”——容国团中国的乒乓球,是靠直板正胶快攻起家。
从1959年容国团首夺冠,至1987年第39届印度新德里世乒赛,将近三十年的时间,颗粒胶快攻在中国国家队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在此期间,中国乒乓群星共有57人荣膺世界冠军,其中就有26名是正胶快攻打法。
此间中国男队共夺得10次男团冠军,有28人登上团体冠军领奖台,其中有16人是正胶快攻。
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的前辈都把对手拍死在沙滩上了。
不过,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欧洲的弧圈球打法日渐成熟,成功冲破了中国的颗粒长城。
第40届多特蒙德世乒赛,中国男乒在决赛被瑞典队5比0血洗之后,国人痛定思痛,苦练反胶弧圈。
等到再度回归世界之巅时,披着国服的颗粒选手已经寥寥无几。
2011年,曹臻搭档张超获世乒赛混双冠军,她也是国乒到目前为止,最后一个在世乒赛上夺得金牌的“颗粒选手”颗粒胶到底有没有Out?从专业层面上来看,弧圈成为绝对主流,摩擦才是最稳定的杀招,以速度和怪异为优势的颗粒胶确实已经没有明显优势,世界顶尖高手中难有颗粒选手。
但是业余比赛中,颗粒胶却总能让人头疼:一方面,源于物以稀为贵,偶尔对阵颗粒,反胶难以适应;另一方面,颗粒胶确实有其不可代替的精髓,玩的出神入化者比比皆是,人们常常称之为“怪球手”。
欧洲人很少玩颗粒,所以将颗粒统称为“Out”,但是,机智的国人还是将颗粒胶进行了细分,主要为正胶、生胶、长胶三个品类。
正胶:怒冲三回不如重拍一板正胶的胶皮一般不透明,硫化程度高,并且有一定的旋转制造能力,对旋转也没有反胶敏感。
击出的球速度快,同时因为旋转不强,会下沉,但还算不上“怪”。
这其中,进口正胶与国产正胶也有比较明显的差异,进口的偏向弹,球路正,击打杀伤力大,而国产的则控制好,球路稍飘,略带怪异。
2019年布达佩斯世乒赛,正胶打法的瑞典人法尔克闯进男单决赛,最终收获亚军同为正胶,不同型号表现不同,只因细节差异,且看孰将掌控性能。
有图有故事,聊聊乒乓球,区分正胶、生胶、长胶前言:随着东京奥运会结束,最近中国各地重新燃起了“乒乓球热”,耗子哥也本着减肥健身的心态重拾了球拍。
但最近在自媒体平台上吹水,发现乒乓球虽然被誉为“国球”,但99%的大众却对乒乓球的专业知识了解甚少。
例如日本很火的乒乓球女运动员伊藤美诚,比赛的解说会告诉大家,伊藤美诚的球拍反面使用了“生胶胶皮”。
但很多读者对什么是“生胶胶皮”却是完全懵逼的。
前段时间也有个网友问了我这个问题,耗子哥在网络上搜索了一番,结果发现这方面的科普居然是个空白!恰好我8~9年前玩球的时候买了一些颗粒套胶,并且自己是摄影爱好者,有能力拍摄微距照片,今天就亲自动手,帮乒乓球爱好者填下这个“坑”吧。
从正贴胶皮与反贴胶皮说起:很多人只知道乒乓球拍有“光滑的胶皮”跟“颗粒的胶皮”之分,其实具体地讲,“光滑的胶皮”是反贴的胶皮,它把颗粒的一面朝内贴了,所以叫“反胶胶皮”。
而“颗粒朝外”的胶片,是正常粘贴的胶皮,所以叫“正胶胶皮”。
“正胶胶皮”是乒乓球运动最早出现的胶片类型,最早期的乒乓球拍很多都是木板贴羊皮制成的。
随着橡胶工业的发展,在上世纪30时代开始,带颗粒的橡胶皮取代了羊皮,并由于它更佳的摩擦力,诞生了“削球打法”。
大概20年后,又一个革命性的发明诞生了——有人发现在胶皮与木板之间加入一层海绵,可以使运动员击球的力量更大,旋转更强!日本人对此钻研最深入,又发现把胶皮反过来贴在海绵上,可以获得更强的旋转。
这便诞生出“反胶胶皮”。
长胶的意外诞生在正胶胶皮刚刚发明的时代,欧洲便有少量的人尝试不同的颗粒设计,创造了长胶胶片。
(张燮林采访时说的)但在那个时代乒乓球的旋转很弱,所以长颗粒的胶皮没有人重视,也不成气候,很快就泯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
而“长胶胶皮”的第二春,则源于一场意外。
国乒老前辈张燮林跑去红双喜领胶皮,恰好看到一些反胶胶片由于制造失误,颗粒过长,送去报废处理。
他一时好奇就弄了一些“次品胶皮”贴在球拍上玩,结果发现打球非常别扭,而队友跟他打球更难受……于是张燮林便据此发明了一种新打法,在球拍的正反两面贴上性能迥异的胶皮,然后利用长胶胶皮的诡异特性令对手频频失误取胜。
乒乓球拍反胶和长反胶什么区别?
乒乓球拍的性能指标里没有长反胶这一指标,只有正胶、反胶、生胶、长胶和防弧胶皮,你应该想了解的是乒乓球拍的反胶和长胶的区别。
两者区别具体如下:
1、颗粒方向不一样。
反胶是颗粒向内,与海面粘贴在一起;
长胶则是颗粒向外,颗粒较长(相对正胶和生胶)。
2、拍面光滑度不一样。
反胶拍面是光滑平整的;
长胶拍面是长颗粒的,较粗糙。
3、用法不一样。
反胶较多应用于攻击型打法;
长胶较多应用于突击型打法。
4、摩擦力能力强弱不一样。
反胶接触球的摩擦力强;
长胶自身制造摩擦力的能力弱。
5、旋转方式不一样。
反胶善于制造旋转,尤其擅长制造弧圈球而被广泛应用;
长胶是同样的击球动作,其出球的旋转与反胶大不相同,往往容易造成对手判断失误,在业余选手和专业选手中相对小众。
扩展资料:
挑选乒乓球拍胶皮的方法。
1、看胶皮属性。
市面上,乒乓球拍除了较便宜的球拍是成品拍外,一般都要另外为球拍挑选胶皮。
胶皮有正胶、反胶、长胶之分,它的选择与打法是密不可分的。
"
2、看胶皮的质地。
胶面较脆的套胶出球干脆,声音响亮较适合快攻打法,胶面韧性较好的套胶较吃球且弹性很好。
尝试性套胶的球友们建议选用胶面较脆的套胶,胶面韧性好的涩性套胶会给人一种虚弹的感觉。
3、看胶皮的颗粒直径。
颗粒直径大的反胶击球时的感觉较硬,而颗粒直径小的会使反胶击球感较柔和,颗粒较高的反胶可以提高反胶的弹力,而较矮的反胶可以使击球感变得更加稳定。
颗粒密度大的反胶速度快,而密度小的比较持球。
乒乓球拍中长胶、正胶和反胶的区别有哪些?
在乒乓球的胶皮分类中,长胶和正胶是一类,都是属于颗粒胶皮,而反胶的话,目前可以说是自成一类,像反胶这样表面光滑的胶皮,之前还流行过防弧胶皮,但是现在几乎已经是很少有人用了。
那么从用得人最多的反胶来说,反胶最大的特点是易于制造旋转,因为表面虽然光滑,但是它的胶面摩擦力是最强的,既易于制造旋转的同时,也是最容易受到旋转的影响。
因为旋转好,所以就能很方便的制造弧线,故尔反胶的胶水在击球的容错性上也最强,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的业余爱好者都会使用反胶的原因,它对于击球的要求没有长胶和正胶那样严格,必竟对于业余朋友来说,上台才是硬道理。
反胶根据面胶的特点,还分为粘性的面胶和涩性的面胶,粘性面胶的产品可以说是我们中国套胶的一大特色,采用了盖胶层技术,让面胶本身产生强烈的粘性,增强击球时的稳定性。
而涩性的套胶更强调与海绵协同的一体化形变,对球产生包裹性,制造旋转。
业余爱好者当中还有不少使用长胶的朋友,长胶的最大特点就是颗粒很长,在击球时颗粒受到来球的撞击会产生倒伏作用,因为形成反旋转。
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长胶面对上旋接过去会变成下旋,而面对下旋,则能把回球变成上旋或者不转。
但是长胶因为本身的摩擦力较弱,旋转的变化全要依靠于对手的来球旋转,所以长胶的进攻性能
也比较弱,特别是对于一些弧线比较低的球,长胶想要直接进攻是比较困难的。
最后说正胶,正胶的颗粒要比长胶大很多,并且高度很低,正胶最大的特点是速度快,因为正胶表面的摩擦力也不算很强,勉强可以制造一些旋转,所以它对于来球的旋转也不是很敏感。
正胶制造弧线的能力也比较弱,所以对于击球的要求是最高的。
乒乓球打法里从胶皮特性上来分,可以大致分为反胶、正胶、生胶、长胶、半长胶和防弧胶这几类,按照大类分,也可以是反胶和颗粒胶两类,反胶和防弧胶类似,都是光滑一面朝上,剩下的颗粒胶都是颗粒朝上,那么细分的话,每种胶皮其实都是有各自的特点的,下面给大家简单做个介绍。
反胶类反胶和防弧胶的区别就在于面上的摩擦力不一样,正常的反胶有粘性胶皮和涩性胶皮之分,但这二类都是有很强的的摩擦力的,在击打球后可以制造很强的旋转的,但是在使用上有区别,粘性胶皮可以直接轻接触摩擦就可以打出旋转,而涩性胶皮需要撞击后在瞬间裹球摩擦才可以打出很强旋转;但是防弧胶皮就不一样了,表面是光滑的,并且胶皮海绵也是较硬,跟光板差不多,球在撞击后下沉性明显,几乎制造不了旋转;颗粒胶里的长胶也是很好辨认,就是颗粒很长,在球撞击后,颗粒会倒,而且各个颗粒的倒向也是不一样的,在反弹后,给球造成了一个不规则的力量,会让球发生不规则的运动;而半长胶也是类似长胶,也好辨认,但是相对来说,半长胶要比长胶坚韧很多,怪异性也会小很多;剩下的生胶和正胶又完全不同于前面的胶皮了,也是我们今天需要好好研究的主题。
很多球迷总是不太分的清生胶和正胶的区别在哪,总是觉得差不多,今天我们就详细分辨下他们的区别和联系,让大家从此不再傻傻分不清正胶和生胶。
1、从形状上看,两者都是颗粒朝上的短颗粒,都有圆柱形和圆台形,其颗粒的长短在肉眼上看其实也差不多,摸在手上的感觉也是差不多的,颗粒很硬朗,不会轻易被摁倒;颗粒的表面也是都会有一些花纹,是为了增加摩擦力(只是生胶的花纹会少很多),现在的颗粒胶都会有这样的设计,因为大球时代还是需要一定的摩擦的,纯粹的撞击已经跟不上潮流了;胶皮的海绵也是相差无几,有特厚、厚、薄三类;颗粒的长度都不是很高,这也是为了增加击球的稳定性。
2、制作流程。
正胶和生胶的制作流程上是一致的,制造的材料也是一样,化学成分也是种类一致的,因此在击打球时产生的效果是有一定相似性的,不会相差太大。
长胶、反胶,正胶、生胶
这四类胶可以分为两类:反胶和颗粒胶(包括正胶,生胶和长胶)
反胶:击球面光滑平整,颗粒向内。
其特点是击球旋转力强、击球稳定、易控制,适合弧圈型或弧圈结合快攻型打法。
由于击球稳定,控制球好,因此也是初学者首选的类型。
对于专业选手而言,又有多种不同性能的反胶海绵拍供选择,如胶皮粘性强、配套的海绵软而厚,因而有很好的“咬”球及“裹”球特性。
反胶海绵胶皮是直、横拍选手目前最常用的胶皮,几乎100%的欧洲选手均采用此种胶皮,亚洲选手也有近80%选手使用。
因为这种胶皮比较好地兼顾了速度与旋转的要求。
反胶分为粘性和涩性两类。
通常国套多为粘性,外套多为涩性。
拉弧圈球选手建议使用反胶。
正胶:颗粒朝外,颗粒通常短而粗。
特点是弹性好、速度快、击球稳、不吃转,适合近台快攻,尤其是左推右攻型打法,是直板快攻型选手最常用的胶皮类型之一,过去庄则栋、李富荣、江嘉良、谢赛克等一大批世界冠军都采用正胶海绵直拍。
生胶:颗粒向外,表面颗粒直径小于颗粒距胶面高度。
快攻用,不怕旋球。
颗粒粗细长短介于正胶和长胶之间。
其特点是击球下沉,搓球旋转弱。
由于生胶有减转的作用,因此特别容易控制球。
目前一批横拍两面攻选手,为求得击球的变化,采用了正手反胶(拉弧圈)和反手生胶(快拨及摆短)的搭配方法。
世界冠军王涛及著名选手陈静等采用反手生胶的打法。
长胶:颗粒向外,颗粒细而长,支撑力小。
(已不使用)
其主要特点是主动制造旋转的能力很差,主要依靠来球的强旋转或冲力大来增加回球的旋转度。
这种胶皮削出的球线路怪而飘,变幻莫测。
长胶的性格特殊,不利于掌握。
适合的打法:拱,切,打,削,外加轻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