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和比例复习》导学案Word版
- 格式:doc
- 大小:61.50 KB
- 文档页数:3
恒威学校制作,不得翻印 六年级数学导学案 总第 期 制作人:王俊平 审核人: 签批人:比和比例复习导学案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比和比例的联系与区别。
2、理解比和分数、除法的联系。
3、掌握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方法。
4、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和判断方法。
5.会利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分析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理解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2、掌握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方法。
3、掌握利用正、反比例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会利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分析思维能力学一.自主学习1、比:2、比例:3、比的基本性质:4、比例的基本性质:5、比和分数、除法的联系:(举例说明)( ):( )=( )÷( )= —6、正比例关系式 反比例关系式(一)、填空。
1、把1g 药放入100g 水中,药和药水的比是( ):( )。
2、32:6的比值是( )。
如果前项乘3,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 )。
3、如果a ×3=b ×5,那么a :b=( ):( )。
(二/)、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并简单说明理由。
1、《小学生学习报》的单价一定,总价和订阅的数量。
( )2、小新跳高的高度和他的身高。
( )3、书的总页数一定,已经看得页数和未看的页数。
( )4、全班人数一定,每组人数和组数。
( ) 5.柱体积一定,圆柱的底面积和高。
( ) 1、求出下列比的比值。
9:15 43 :322、化简比。
2678 0.12:56 65:9103.、水是由氢和氧按照1:8的质量比化合而成的。
5.4kg 的水含氢和氧各多少?4、学校会议室用方砖铺地。
用8dm 2的方砖铺,需要350块;如果改用10 dm 2的方砖铺,需要多少块?(用比例知识解)1、化简比: 151:53= 2.5:7.5=三.当堂检测1.、车队向灾区运送一批救灾物资,去时每小时行60千米,6.5小时到达灾区。
回来时每小时行78千米,多长时间能够回到出发地点?2.一块长方形麦田的周长是540米,长和宽的的比是5:4,这块麦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3.甲乙两地相距1400千米,汽车3小时行了210千米,照这样计算,行完全程还需要多。
《比和比例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能正确地化简比、求比值和解比例。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实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有关于正、反比例的意义和应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掌握关于比和比例的一些实际运用和计算。
教学难点:能理清所学知识间的联系,建构知识网络。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回忆已学知识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比和比例的知识。
(板书课题:《比和比例》)1.比和比例(1)你能举出一个比和一个比例的例子吗?举例:比:2.1:0.7;比例:80:84=20:21(板书)。
(2)出示表格:比比例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3)根据学过的知识,你能将表格补充完整吗?(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合作)①比和比例的意义各是什么?比: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②比和比例各部分名称是怎么样的?比:比例:请同学们结合刚才自己所举的例子,说说它们各部分的名称。
③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是怎样的?这些性质分别是什么的依据?比的基本性质是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化简比的依据)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解比例的依据)④出示填好的表格。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的形式将比和比例的不同点清楚有条理地呈现出来,让学生对比和比例的相关知识点及其差异一目了然。
2.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1)比和分数、除法之间有什么联系?你能将下列表格补充完成吗?各部分名称举例分数分子分数线分母分数值除法比(2)学生讨论完成后,出示填好的表格。
(3)结合上述表格,你能说说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和比的基本性质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吗?我们在应用这些性质和规律时,都是将各部分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结果不变。
《比和比的应用的复习》导学案责任学校:浦贝乡中心小学责任教师:杨永云一、复习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己梳理知识进一步掌握比的意义、基本性质,能正确迅速地化简比和求比值。
(2)进一步理清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3)进一步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
技能目标:通过运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进一步提高解答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感受整理与复习知识的重要性,养成回顾与反思的习惯,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自主整理1、回顾这一单元我们学了哪些内容?2、看书整理这单元的内容。
3、构建知识网络:比和比的应用三、专项训练,巩固知识1、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和区别2、求比值与化简比的比较3、化简下面各比18:24 5/9:4/5 0.12:0.254、六年级二班有学生65人,男生与女生的比是6:7,男生、女生各多少人?四、综合测评,融会贯通1、填空。
(1)8:10=(—)=40÷( )=( )(填小数) (2)在100克水中放入10克盐,盐与水的比是( ),盐与盐水的比是( ),盐水与水的比是( )。
(3)六(2)班男生人数28人,女生人数21人。
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 )∶( ),男女生一共有( )份,男生人数( )份,女生人数( )份;男生人数是女生的( ),女生人数是男生的( ),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男生比女生多( ),女生比男生少( )2、解决问题(1)我家的菜地共有800平方米,我准备用2/5种西红柿。
剩下的按2:1的面积比种黄瓜和茄子。
三种蔬菜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米?(2)一种混凝土,水泥、沙子和石子的比是2:3:5。
要搅拌这样的混凝土20吨,需要水泥、沙子和石子各多少吨?(3)用120cm 的铁丝做一个长方体的框架。
长、宽、高的比是3:2:1。
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五、复习收获通过今天的复习,我的收获(体会)是 。
比和比例复习课教案课题:数与代数―――比和比例P84一、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进一步区别比和比例。
2、加深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的同时,能够正确进行判断正反比例。
3、通过复习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提高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判断正、反比例,熟练解答有关的比例应用题。
三、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比和比例这部分的内容。
(二).探索与交流(让学生讨论)1、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2、讨论:利用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3、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4、求比值和化简比。
(三)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
1、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2、正比例和反比例有什么异同?板书关系式: y/x=k(一定) x×y= k(一定)3.练习。
(四)复习用比例解应用题。
1.化肥厂6天生产化肥450吨。
照这样计算,要生产化肥1800吨,需要多少天?想:问题中有哪三种量?成什么比例?列式解答并校对。
(1) 找出题中的三种量,看哪一种量是固定不变的,另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2)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并解答。
(3)检查验算,写上答句。
(五)基本练习:1.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
()(2)如果a:b= c:d 那么ad=bc 。
( )(3)比例的两个外项的积减两个内项的积,差是0。
()2、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成什么比例?(1)长方体的体积一定,它的底面积和高。
()(2)车轮的直径一定,所行的路程和车轮的转数。
()(3)圆的面积和它的半径。
()(4)如果y= 5x y和 x 。
()(5)人的体重和身高。
()3.解应用题。
(六)归纳小结: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有什么感受?。
六年级下数学导学案-比和比例复习-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和比例的基本概念,理解比和比例之间的关系。
2. 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和性质2. 比例的概念和性质3. 比和比例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和比例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2. 教学难点:比和比例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回顾比和比例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概念(1)比的概念: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比例的概念: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3)比和比例的性质:比的基本性质、比例的基本性质。
3. 比例的运算(1)比例的化简(2)比例的求值(3)比例的应用4. 比和比例的应用(1)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例,让学生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
(2)例题解析:分析例题,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3)课后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比和比例的概念、性质。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2. 课堂表现:积极参与、认真听讲、积极发言。
3. 单元测试: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2. 教学课件:PPT、视频等3. 网络资源:相关教学资料、习题等八、教学建议1. 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比和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比和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注重课后作业的检查和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六年级《比和比例》复习提升课导学案
时间:2012-04-12 11:30 发布人:程丽华点击:298次
钢三路导学案
年级:六年级学科:数学课时:02 日期:课题:比和比例课型:复习提升主备人:杨如香
学习目标:1、我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
2、我能融合贯通,灵活应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1)整理比和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完成下表:
(2)结合自备题目,进行运用。
A、比的基本性质
B、比例的基本性质
二、(1)结合自备实例讲述比、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2)整理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完成下表:
三、(1)关于求比值和化简比,你知道什么知识?请结合实例讲述:
A、化简比
B、求比值
四、(1)整理正反比例的有关知识,完成下表:
(2)请结合实例,应用知识,解决自备问题!
(3)判断正反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五、收集这部分知识的易错题,并展示给大家。
六、请你总结本节课的整理复习使用了什么方法?说一说为什么使用这种方法,以及这种复习方法的优势是什么?你还有什么复习方法,说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七、综合练习我最棒!
(1)课本例4
(2)练习十七(P90)。
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比和比例》导学案
班级:小组:姓名:
学习内容:比和比例
学习目标:了解什么是比,什么是比例,知道它们的性质能判断正反比例。
学习重点、难点:
会应用比例的性质,会判断正比例和反比例。
预习案
1、什么叫比?什么是比例?
(
)。
2、比的性质是什么?()。
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3、举例说一说生活中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实例。
探究案
1、提问预习案中的问题,集体归纳。
(
).
4、比例尺=().
5、例2:配制800千克这种饲料需要玉米、大麦、豆各多少千克?
(饲料成分:玉米、大麦、豆的比是13:4:3)。
小组内完成,集体讲评。
训练案
1、解比例
5:8=40:x x:0.75=0.2:0.4
2.5:x=0.5:1.6 0.6x:2=1.8:4
2、在一幅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上海到杭州的距离是3.4厘米,上
海到杭州的实际距离是多少?
3、学校会议室用方砖铺地,用8平方米的方砖铺需要450块,如果改用边长是
3分米的方砖需要多少块?
4、完成数学书练习二十的第1、10题。
《比和比例总复习1》教学设计学习内容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理复习第84页比和比例。
教材分析新课标指出,教师应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比和比例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复习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正反比例的应用及判断,以及比和比例的一些应用;比例尺及其应用,在后面的空间与图形中进行复习。
总复习注重帮助学生把分散在各年级、各章节中有关的数学知识前后串联和沟通,理清知识体系。
学情分析比和比例属于概念课,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分别是六年级上、下学期学习的,记忆还是深刻的,但是因为当时是分成两部分学习的,学生对这两部分知识的理解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基于我所在教学班的学习情况,我把这部分知识分成两课时进行复习,第一课时主要是复习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正反比例的应用及判断,第二课时复习比和比例的一些应用。
数学的复习过程,其实就是学生的知识不断重组,并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整理和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
整理复习时应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对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搜集、整理、归纳,通过开展讨论交流、分析比较等学习形式,感受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异同,体会数学知识在不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使学生在实践、思考等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技能,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1、进一步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能正确迅速地解比例、化简比和求比值。
2、通过小组合作整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图,提高学习的系统性,学会归纳、总结、类比等数学方法。
3、培养合作学习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课题:比和比例
六年级班小组姓名
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掌握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
2、能够正确、迅速地求出比值和化简比。
3、应用比的意义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并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学习重难点:1、重点是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
2、难点是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比例尺: 1、什么叫做比例尺? 2、说出下面各比例尺的具体意义.
①比例尺1:3000000表示_____________ ②比例尺20:1表示 ___ ______
③比例尺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求比例尺: 【 一条绿化带长350米,在平面图上用7厘米的线段表示。
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4、求实际距离:【在比例尺是8000000
1
的地图上,量得A 到B 的距离是5厘米。
求AB 两地的实
际距离?
5、求图上距离:【甲乙两地相距200千米,在比例尺是8000000
1
的地图上,甲乙两地用多少
厘米表示?。
使用时间:学生班级:小组名称:学生姓名:课题:数与代数―――比和比例P89---P90一、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进一步区别比和比例。
2、加深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的同时,能够正确进行判断正反比例。
3、通过复习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提高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判断正、反比例,熟练解答有关的比例应用题。
三、教学过程::这一单元我们学习比和比例,这部分的内容在小学数学中占到了比较重要的位置,这节课把这部分知识进行综合复习,这一单元的知识有5个小节,归纳起来可分为三大块。
:1、比和比例。
2、正比例和反比例。
3、比例应用题。
复习比和比例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比和分数、除法的联系和区别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
基础训练,组内检查。
填空题.( ):( )=比例尺4—小时:30分的比值是( )化简比是( )比例尺分为( )和( )( ):8=0.25=— =20÷( ) 出粉率一定,面粉重量和小麦重量成( )比例. 被除数一定,除数和商成( )比例. 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成( )比例.小明每天看8页书,它看书的总页数和看书的天数成( )比例. 已知a ×b=c( a.b.c 均不为0)当a 一定时,b 和c 成( )比例.当b 一定时, a 和c 成( )比例 我是小判官1.解比例就是解方程,则方程就是比例. ( ) 2.300米:3千米化成最简整数比是100:1.( ) 3. 因为A:B=4:3,所以3A=4B. ( )4.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积是1,那么两个外项互为倒数.( ) 5.把3克盐放入20克水中,盐占盐水的- . ( ) 6.图上距离一定,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成反比例. ( ) 7.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成反比例. ( ) 解比例0.4:x=1.2:2 =用比例的方法解题。
1、一辆客车和一辆小汽车的速度比是1:2,如果小汽车的速度是120千米,那么客车的速度是多少千米?2、花园小区1号楼的实际高度是45米,它的高度与模型高度的比是500:1。
比和比例复习课(导学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和比例的基本概念,理解比和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比是表示两个数或量之间大小关系的一种方法,通常用两个数的比值表示,比值是一个具体的数。
2. 比的运算:比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比的大小比较。
3. 比例的概念: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通常用分数表示。
4. 比例的性质: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等比性质、比例的交叉乘积性质。
5. 比例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行程问题、几何问题、百分比问题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和比例的基本概念、性质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比例的运算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比和比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比和比例的基本概念、性质,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比和比例的运算和应用。
3. 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一些比和比例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找出一些比和比例的应用实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确保教学质量。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总之,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掌握比和比例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6-9:比和比例(一)导学案
【复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掌握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
2、能够正确、迅速地求出比值和化简比。
3、应用比的意义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并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复习重点、难点】
1、重点是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
2、难点是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自主学习】
一、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
三、化简比与求比值有什么不同之处?
一般方法
结果求比值化简比
四、解比例: 23
153::x
五、比例尺:
1、什么叫做比例尺?
2、说出下面各比例尺的具体意义.
①比例尺1:3000000表示_____________ ②比例尺20:1表
示___ ______ ③比例尺
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求比例尺: 【一条绿化带长350米,在平面图上用7厘米的线段表示。
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4、求实际距离:【在比例尺是
8000000
1
的地图上,量得A到B的距离是5厘米。
求AB两地的实际距离?】5、求图上距离:【甲乙两地相距200千米,在比例尺是80000001 的地图上,甲乙
两地用多少厘米表示?】
六,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