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无类练习(教师版)
- 格式:doc
- 大小:74.00 KB
- 文档页数:9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1.6 有教无类练习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散文》新人教版有教无类一、夯基训练1.以下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B.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C.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D.于吾言无所不说答案:D解析:D项,说,通“悦〞。
2.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吾尝终日..不食B.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C.至于..他邦,那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
〞D.亦可以为成人..矣答案:A解析:A项,古今义相同。
B项,古义:资质中等的普通人,一般人。
今义:为双方介绍买卖、调解纠纷等并做见证的人。
C项,古义:到,到达。
今义:表示到达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D项,古义:完美无缺的人。
今义:成年人。
3.以下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B.C.D.答案:B解析:A项,①类别;②类似。
B项,①②两个词同义,意思都是“墙角〞。
C项,①危险;②通“怠〞,懒惰。
D项,①举出;②攻下,占领。
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以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为哪一项( )A.礼后.乎B.求也退,故进.之C.由也兼人,故退.之D.己欲立而立.人答案:A解析:A项,名词用作动词,落后。
B、C、D三项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5.以下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例句:其斯之谓与A.起予者商也B.何谓也C.德之不修D.大王来何操答案:A解析:例句与B、C、D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A项是判断句。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8题。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假设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第一单元 第六课 有教无类一、夯实双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语.(yǔ)上 愠.(yùn)色 令尹.(yǐn) B .弑.(shì)君 十乘.(chénɡ) 不悱.(fěi) C .一隅.(yú) 则罔.(wǎnɡ) 则殆.(dài) D .无谄.(chǎn) 切磋.(chuō) 笑倩.(qiàn) 【答案】 C(A 语:yù,B 乘:shènɡ,D 蹉:cuō)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闻斯.(就)行诸 赤也惑.(糊涂) 愠.(怨恨,生气)色 B .忠.(尽心竭力)矣 违.(违背)之 不愤.(郁结) C .不悱.(想说而说不出来) 一隅.(角落) 无益.(好处) D .不思则罔.(欺骗) 不学则殆.(危险) 美目盼.(转动眼睛的样子) 【答案】 B(违:离开)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闻斯行诸.?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 B.⎩⎪⎨⎪⎧ 赤也惑.,敢问。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C.⎩⎪⎨⎪⎧ 思而不学则殆.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D.⎩⎪⎨⎪⎧ 其斯之谓.与?陈子禽谓.子贡曰【答案】 B(B 都当糊涂讲,A 诸:①之乎,②众,各个。
C 殆:①危险,②接近于。
D 谓:①说,②对……说)4.下列句子中的“闻”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 .闻.斯行诸B.闻.义不能徙C.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以勇气闻.于诸侯。
D.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答案】AB(都当“听到”讲)5.下列句子中的“乘”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陈文子有马十乘。
B.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C.因利乘便。
D.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答案】BD(都当“兵车”讲)6.下列句子中的“以”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
B.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6课《有教无类》同步练习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7题;共18分)1. (2分)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 . 曝晒(bào)缣素(jiān)箨龙(tuò)亲厚无间(jiàn)B . 相蹑(niè)筼筜(yún)荟萃(cuì)兔起鹘落(gǔ)C . 赦免(shè)砍斫(zhuó)绢丝(juàn)庖丁解牛(páo)D . 偃竹(yǎn)捕蜩(zhōu)蛇蚹(fù)喷饭满案(pēn)2. (2分) (2019高三上·佛山月考) 下列对加下划线词解释全有误的一项是()A . 君子病无能也,不病人之不知已(疾病)寻蒙国恩,除臣洗马(免去)B . 前太守逵察臣孝廉(选拔)乘彼垝垣,以望复关(登上)C . 序八州而朝同列(使……朝拜)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D . 单于使卫律召苏武受辞(审讯)曾益其所不能(增加)3. (2分)下列各项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A .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B .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C .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D . 复驾言兮焉求?4. (2分)下列划线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 形容尚小(体态、容貌)体格风骚(举止轻佻)行为偏僻(偏激,不端正)B . 西当太白(阻挡)扪参历井(触摸)所守或匪亲(有的人)C . 画图省识(反省)无边落木(飘落的树叶)他生未卜(预料)D . 寻声暗问(悄悄)低眉信手(随意)漂沦憔悴(沦落)5. (6分)(2020·福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它见证了五千年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凝聚了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富有的文化载体。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6课《有教无类》同步练习(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1. (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 长篙/枯槁霉菌/细菌聒噪/恬不知耻B . 憔悴/荟萃血痕/鲜血塑造/追本溯源C . 巢穴/窠臼家畜/畜养锉刀/愈挫愈勇D . 双翼/希冀葛藤/和蔼媒妁/真知灼见2. (2分)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表判断B . 朝济而夕设版焉筑土墙用的夹版C . 失其所与,不知一同D . 秦伯悦,与郑人盟盟誓3. (2分) (2019高二上·南靖期中) 选出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几项不同的一项()A . 复驾言兮焉求B .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C . 莫之夭阏者D . 慈父见背4. (2分) (2015高一上·双鸭山期中)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 . 顾计不知所出耳顾:不过,只是B . 以乱易整,不武易:替代C . 比诸侯之列比:比较D . 素善留侯张良善:交好5. (2分) (2017高二下·天门期中)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家电的智能制造,某一家企业是孤掌难鸣的,必须本着开放协作的原则,多家企业联合共同打造一个互联的平台。
②倚官谋利是当时社会把事业做大做强的不二法门,也是快速致富的终南捷径;官商结合,政治权力和市场资源联姻,把社会搞得乌烟瘴气。
③2016年欧洲怀八强诞生后,回想过去二十天观看的比赛,欧洲杯为我们呈现了一道道秀色可餐的大餐,让球迷们大呼过瘾。
④娱乐圈风波一个接着一个,大明星大导演们离婚的事还没消停,郭德纲曹云金这对师徒反目成仇的闹剧已粉墨登场。
⑤互联网领域的人才,不少是怪才、奇才,他们往往不走寻常路线,有很多奇思妙想。
我们不要求全责备他们,不要用同一把尺子衡量他们。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6课《有教无类》同步练习(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1. (2分)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 . 泅水(qiú)吮吸(shǔn)凫水(fú) 菲薄(fěi)B . 艾蒿(hāo)蛮横(hèng)憧憬(chōng) 膝盖(qī)C . 联袂(mèi)解剖(pāo)酗酒(xù)撅嘴(juē)D . 归巢(cháo)奔着(bèn)踝骨(luǒ)围剿(jiǎo)2. (2分) (2019高二上·西城期中) 下列各项中“辞”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A . 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B . 孟尝君固辞不往也C .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D .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3. (2分)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而莫之夭阏者A .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B . 访风景于崇阿C . 南冥者,天池也。
D .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4. (2分)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侍坐:陪……坐着。
B . 子路,行行如也行行:有能力的样子。
C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愤怒。
D .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易:改变。
5.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 他性格比较孤僻,不善言辞,在单位独来独往,和同事很少交流,在家里也沉默少言,弄得自己茕茕孑立。
B . 一旦手机出现问题,存在里面的通讯录很容易就付诸东流,从而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C . 我国幅员广阔,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产,适应风土,因地制宜,努力发展传统的生产,是切合实际的做法。
D . 足球比赛正在激烈进行着,只见一个防守队员快步赶上,抱住对方进攻队员的肩膀,从后面强行掀倒对方,而裁判却对此熟视无睹。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6课《有教无类》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语上(yǔ)愠色(yùn)令尹(yǐn)B . 弑(shì)君十乘(chénɡ)不悱(fěi)C . 一隅(yú)则罔(wǎnɡ)则殆(dài)D . 无谄(chǎn)切磋(chuō)巧笑倩兮(qiàn)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 起予者商也起:站起来。
B . 弃而违之违:违反。
C .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反:类推。
D . 由也兼人,故退之退:退后。
3. 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回也非助我者也A . 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B . 何谓也C . 起予者商也D . 其斯之谓与4. 下列划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 . 闻斯(就)行诸赤也惑(糊涂)愠(怨恨,生气)色B . 忠(尽心竭力)矣违(违背)之不愤(郁结)C . 不悱(想说而说不出来)一隅(角落)无益(好处)D . 不思则罔(欺骗)不学则殆(危险)美目盼(转动眼睛的样子)兮5.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率,学校________,既要用制度规范,更要加强德育教育。
②教育事业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教书育人是人民教师________的天职。
③在校运会上,班里的体育特长生________地承担起了军体拳表演任务。
A . 当仁不让责无旁贷义不容辞B . 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当仁不让C . 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当仁不让D . 义不容辞当仁不让责无旁贷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我校110周年校庆时,学校要求全体师生注重礼仪,热情待客,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
B . 新华社区居委会在展示的普法板报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剖析了生动典型的案例现实,让读者在阅读中轻松地领略到法律精神的独特魅力。
有教无类学案编制:杨素文2012.03.05一、生字注音1、①愠(yùn)②弑(shì)③悱(feǐ)④寝(qǐn) ⑤倩(qiàn) ⑥谄(chǎn)2、⑦隅(yú) ⑧罔(wǎng) ⑨殆(dài)⑩如琢(zuó) 如磨⑪切磋(cuō)二、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3、学而不思则罔(“罔”通“惘”,糊涂、迷惑)4、于吾言无所不说(“说”通“悦”喜欢)三、找出下列句子中的活用的词语1、不可以语上也(语名词作动词)2、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进”“退”都是使动用法)四、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1、其斯之谓与(宾语前置)2、素以为绚兮(宾语前置)3、犹吾大夫崔子也(判断句)五、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1、中人以上(一般人)2、闻斯行诸(兼词,相当于“之乎)3、敢问(斗胆问问)4、由也兼人(超过别人)5、旧令尹之政(的)6、崔子弑其君(古代指子杀父,臣杀君)7、之一帮(到一国)六、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其格式及警示作用1、如之何其闻斯行之2、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贫而无谄,富而无骄6、如切如磋,如琢如磨7、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七、背诵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贫而无谄,富而无骄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5、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附:文本翻译1、子曰:“有教无类。
”【译文】孔子说:“人人我都教育,没有区别。
”2、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译文】孔子说:“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给他讲高深的学问。
”3、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第一单元第六课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D)A.舞雩.(yú) 八佾.(yì)不舍.昼夜(shè) 不悱.不发(fěi)B.攘.鸡(rǎnɡ)墦.间(fān)琢.磨(zhuó) 数.罟(cù)C.朝觐.(jìn) 讼.狱(sònɡ)巧笑倩.兮(qiàn) 拂.士(fó)D.巡狩.(shòu) 庠.序(xiánɡ)发于畎.亩(quǎn)作慝.(tè)【解析】A舍:shě,B墦:fán,C拂:bì。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代词“之”,对其指代内容解说错误的一项是(C)A.三已之.,无愠色之:代令尹子文B.闻斯行之.之:代听到的话C.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之:代马D.由也兼人,故退之.之:代由【解析】C中“弃”的对象是“马”,而“违”的对象应是“齐国”。
3.下列句子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AB)A.学而不思则罔。
B.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C.告诸往而知来者。
D.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解析】都表转折关系,译为“却”。
4.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C)A.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
(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和道理。
) B.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
(令尹子文多次做楚国宰相,没有显出高兴的脸色。
) C.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颜回不是对我有帮助的人,他对我说的话没有不说的。
)D.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贫穷而能不讨好、奉承别人,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解析】说通“悦”,喜欢。
5.下列有关古代风俗礼仪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A.古人有姓和氏之分,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B.“顿首”是古代的一种礼节,即拜跪于地,引头至地,头顿地再举起。
C.古人对人身故有多种描述方式,最常见的是“卒”,早亡一般用“殇”,而“薨”则专指帝王之死。
2020秋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第1单元第6课有教无类含解析第一单元第六课一、夯实双基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A.闻斯.(就)行诸赤也惑.(糊涂)愠.(怨恨,生气)色B.忠.(尽心竭力)矣违.(违背)之不愤.(郁结)C.不悱.(想说而说不出来) 一隅.(角落)无益.(好处)D.不思则罔.(欺骗)不学则殆.(危险)美目盼.(转动眼睛的样子)【解析】违:离开。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B)A.错误!B.错误!C.{思而不学则殆.,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D.错误!【解析】B都当糊涂讲。
A诸:①之乎,②众,各个.C殆:①危险,②接近于。
D谓:①说,②对……说。
3.下列句子中的“以”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AC)A.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
B.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C.素以为绚兮。
D.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解析】都当“把”讲,B来,D用.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例:求也退,故进.之。
A.起.予者商也。
B.曲肱而枕.之。
C.己欲立而立.人。
D.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解析】例句和C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A动词的正常用法,B名词用作动词,D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A.“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
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B.“夺情”指丧期未满,官员应诏除去丧服,出任官职。
C.“乞留"指百姓请求挽留官员。
明朝重视当地百姓对地方官任期届满后去留的意见,很多官员都因百姓“乞留”而提升官级留任原职。
D.“大计”是明、清两代考核外官的制度,根据官员德业表现的等第来定赏罚。
【解析】“嫡长子”继承制,而非“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继承地位的不一定是最年长的儿子。
6.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有教无类”是孔子的教育思想的根本原则:所有人无论贫富贵贱都可以接受教育.这在古代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
有教无类一、基础知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人..以上中人:资质中等的普通人,一般人B.三已.之,无愠色已:停止C.不悱.不发悱:想说而说不出来,不知如何表达D.素以为绚.兮绚:艳丽【答案】B(已:罢免)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起.予者商也起:站起来B.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三:三次C.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反:类推D.由也兼人,故退.之退:后退【答案】C(A.起:启发。
B.三:多次。
D.退:使……后退)3.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代词“之”指代内容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三已之.,无愠色之:代令尹子文B.闻斯行之.之:代听到的话C.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之:代马D.由也兼人,故退之.之:代由【答案】C (“弃”的对象是“马”,而“违”的对象应是“齐国”)4.对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其斯之谓与②何谓也③回也非助我者也④起予者商也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答案】A(①②都是宾语前置句,③④都是判断句)5.名句默写。
(1)不愤不启,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3)发愤忘食,______________,不知老之将至……(4)敏而好学,______________,是以谓之文也。
【答案】(1)不悱不发(2)学而不思则罔(3)乐以忘忧(4)不耻下问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冉求平时做事退缩,所以(我这样回答他)推进他一把;子路敢作敢为有时不慎重,所以(我这样回答他)以使他遇事能够退一步想一想。
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高中语文有教无类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2,李白《行路难》(其二)中用形象的比喻,表达自己的仕进道路受到阻塞,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的语句是:,。
3,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出,“我们党领导红军以无与伦比的英雄气概进行的长征,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
请你用一句学过的古诗文来诠释长征的“英雄气概”。
我的诠释:,。
4,举世瞩目的杭州湾跨海大桥于今年5月1日通车,学校电脑兴趣小组拟制作一个宣传网页。
请你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帮助他们在空格内填入相应的文字。
材料1:杭州湾跨海大桥集交通、观光于一体。
它被起嘉兴海盐郑家埭,南止宁波市慈溪水路湾,全长36公里,是目前世界上已建和在建的最长的跨海大桥。
大桥采用西湖苏堤的形态,“长桥卧波”的设计,将大桥平面勾勒成S形曲线;整座桥形体优美,色彩艳丽,分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
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如在国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设计使用寿命大于或等于100年的耐久性要求等。
这一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的特大型桥梁工程,值得全中国人民骄傲。
跨海大桥的建成,为杭州湾乃至长三角经济的再次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材料2:浙江在线报道,杭州湾跨海大桥自5月1日通车以来,各地车辆蜂拥而上,无视“桥上严禁停车观光”的规定,纷纷停车观光,给美丽大大桥带来安全隐患。
五一期间,交警部门共开出俩300余张交通违法处理通知书。
(1)请你仿照下面网页上的栏目示例,再设计两个栏目的名称。
(2)请你仿照下面网页上的导语示例,再撰写两个相应的导语。
(3)请你根据材料2,在网页上设计一条温馨的提示语。
(不超过30字)5,【甲】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高中语文有教无类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根据语境,把括号中的备选词语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舞动的北京”是一方中国之印,着一个有着13亿人口和56个民族的国家对于奥林匹克运动的誓言;“舞动的北京”是一幅中华民族的图腾,着悠久的岁月与民族的荣耀;“舞动的北京”是一种现代中国的表情,着华夏文明多独具的人文特质和优雅品格。
(呈现、镌刻、承载)2,括号内的注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
谭千秋、瞿万蓉,这三位老师没有远扬的名声,没有闪光的成果,没有显hè的地位,但在汶川地震的生死关头,他们以未必结实的jǐ背,阻挡轰然坍tā的沉重的楼板和坚硬的墙壁,把生存让给自己的学生。
教师的品格、情操和境界在那一瞬间bèng 发最璀璨的光芒。
3,请从下面A、B两句中自选一句进行品析。
A.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B.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我会品句:4, ,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5,下列句子有语病,请在原句上改正。
(1)我市在全国率先成立新居民事务管理局和《新居民管理条例》。
(2)通过开展校园读书活动,使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
6,古人常借各种美好的事物表白心志。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以莲自喻“予独爱莲之,濯清涟而不妖”;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借落红明志:“落红不是无情物,”。
7,陶渊明《饮酒》于田园,享受着“采菊东篱下,”的闲适;陆游《游山西村》,感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哲理。
答案1, (1)镌刻(2)承载(3)呈现2, (1)赫(2)脊(3)塌(4)迸3, A句:这两句诗道出了人生体验中一种极为普遍的感觉。
诗人是说,现在如果你因受生活的欺骗而心中忧郁,,只要”镇静”,”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那么,将来回想的时候,反而觉得很美好。
诗人这里是强调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近即可)B句:此句表现了作者感情的深人,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个人故乡之思上升到家国之思。
高中语文有教无类试题 2019.091,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
(只填序号)李泽厚认为,汉字以“象形”、“指事”为本源。
__________________正是这个方面汉字的象形在本质上有别于绘画,具有符号所特有的抽象意义、价值和功能。
①一个字表现的不只是一个或一种对象,而且也经常是一类事实或过程,也包括主观的意味、要求和期望。
②“象形”有如绘画,来自对对象概括性极大的模拟写实。
③这即是说,“象形”中也已蕴涵有“指事”、“会意”的内容。
④然而如同传闻中的结绳记事一样,从一开始,象形字就已包含有超越被模拟对象的符号意义。
2,下面一段文字有五处毛病,读后把毛病处的序号和改正的结果填入表格。
“奇通”豪华开关是我公司运用十多项专利生产出业的一种新产品①,是国家住宅建设推荐产品②,具有使用简便、安全可靠、美观耐用的优点③,深受用户欢迎④。
近年来发现某些企业擅自冒用“奇通”商标⑤生产、销售同类产品,严重侵犯了我厂的产品专利权和商标专用权⑥,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⑦。
为此⑧,我公司邀请张小刚律师调查取证⑨,将追究侵权企业的法律责任。
3,下面是从一则新闻中摘录出来的话。
读后完成(1)~(4)题。
深圳南方公司,①在改革开放形势的大力推动下,②为了避免对来深圳南方公司应聘的人以是否名牌大学毕业而选择录用的先入为主的弊端,③真正做到不拘一格,广聚贤才;④今年应聘毕业生时,⑤将不再询问其毕业的学校。
他们认为,⑥任何一个一流企业,⑦如果不注重选拔人才、注入新鲜血液,⑧如果仅凭是否名牌大学取舍应聘者的话,将很难发展。
(1)与报道中心关系不大或完全无关,应当删去的两处是(只填序号)(2)有用词不当现象的一处是。
该处的“”应改为“”。
(3)行文不简洁,而且文理不通、意思含混、应作修改的处是。
该处可改为:。
(4)成分残缺、应作修改的一处是。
该处可改为:。
4,下面的一则报道除内容外,在语言表达上有四处错误,请予以修改。
[基础巩固层]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起.予者商也 起:站起来 B .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 三:三次 C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反:类推 D .由也兼人,故退.之 退:后退C [A 项,“起”应为“启发”;B 项,“三”应为“多次”;D 项,“退”应为“使……后退”。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B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C .思而不学则殆.D .求也退,故进.之 D [A 、B 、C 三项中无活用现象,D 项中“进”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前进。
]3.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代词“之”指代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 .三已之.,无愠色 之:代令尹子文 B .闻斯行之. 之:代听到的话C .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之:代马 D .由也兼人,故退之. 之:代由C [C 项,“弃”的对象是“马”,而“违”的对象应是“齐国”。
]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闻斯.行诸斯.是陋室 B.⎩⎨⎧必以.告新令尹今以.钟磬置水中C.⎩⎨⎧于.吾言无所不说至于.他邦 D.⎩⎨⎧学而.不思则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 [A 项,连词,就/代词,这;B 项,介词,“把”;C 项,介词“对于”/介词,不译;D 项,连词,却/连词,而且。
]5.对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斯之谓与②何谓也 ③回也非助我者也④起予者商也 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A [①②均为宾语前置句,③④均为判断句。
]6.名句填空(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中孔子阐述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但是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时要注意如果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去教他了。
(3)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富而无骄。
(5)如切如磋,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2)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 (3)以思 无益 不如学也 (4)贫而无谄 (5)如琢如磨[阅读提升层](一)课内阅读阅读课文第3、4则,完成7~11题。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弃.而违之 弃:放弃 B .陈文子有马十乘.乘:匹 C .犹.吾大夫崔子也 犹:如同 D .子曰:“清.矣。
” 清:廉洁C [A 项,“弃”,抛下;B 项,“乘”,古时以一车四马为一乘;D 项,“清”,清白。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子曰:有教无类.类:类别 B .三已.之,无愠色 已:罢免 C .赤也惑,敢.问 敢:勇敢,敢于 D .弃而违.之 违:离开C [C 项,“敢”,谦辞,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
]9.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求也.退,故进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皆以.美于徐公 C.⎩⎨⎧未知。
焉.得仁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D.⎩⎨⎧之.一邦之.二虫,又何知 A [A 项,“也”,句中语气词,表停顿;B 项,“以”,介词,把/动词,认为;C 项,“焉”,疑问代词,哪里/语气词,可不译;D 项,“之”,动词,到/代词,这。
]10.下面对文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对于同一个问题,孔子针对子路与冉有的不同情况做了不同回答,生动地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特点,即因材施教。
B.从孔子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许多话是根据具体情况而说的,因此我们对于孔子的话,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教条地去照搬照用。
C.孔子认为,令尹子文和陈文子,一个忠于君主,算是尽忠了;一个不与逆臣共事,算是清白了。
但他们两人都还算不上“仁”。
D.在孔子看来,“忠”和“清”只是“仁”的一个方面,仅有忠和清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令尹子文和陈文子不能被称为君子。
D[D项,“令尹子文和陈文子不能被称为君子”错,根据文义可知,孔子仅仅认为他们两人不能被称为“仁者”。
]11.翻译下面的句子。
(1)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未知。
焉得仁?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有父亲(或者)兄长活着,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2)冉求平时做事退缩,所以我这样回答他,推进他一把,以便他遇事能放下包袱;子路敢作敢为,有时不够慎重,所以我这样回答他,以使他遇事能够退一步想想。
(3)不知道。
这哪里算得上仁呢?(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子贡传端木赐,卫人,字子贡。
利口巧辞。
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①,故移其兵欲以伐鲁。
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至齐,说田常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
今君忧在内。
鲁弱吴强,不如伐吴。
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
”田常曰:“吾兵业已加鲁矣,奈何?”子贡曰:“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
”子贡南见吴王,说曰:“今以万乘之齐而私千乘之鲁,与吴争强,窃为王危之。
且夫救鲁,名存亡鲁,实困强齐也。
”吴王曰:“吾尝与越战,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
子待我伐越而听子。
”子贡曰:“越之劲不过鲁,吴之强不过齐,王置.齐而伐越,则齐已平鲁矣。
夫伐小越而畏强齐,非勇也。
夫勇者不避难,智者不失时。
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
且王必恶越,臣请东见越王,令出兵以从,此实空越,名从诸侯以伐也。
”吴王大说,乃使子贡之越。
越王除.道郊迎。
子贡曰:“今者吾说吴王以救鲁伐齐,其志欲之而畏越,曰‘待我伐越乃可’。
如此,破越必矣。
且有报人之志,使人知之,殆也。
”勾践顿首再拜,遂问子贡。
子贡曰:“吴王为人猛暴,子胥以谏死,太宰嚭用事,顺君之过安其私:是残国之治也。
今王诚.发士卒佐之以徼其志,重宝以说其心,卑辞以尊其礼,其伐齐必也。
彼战不胜,王之福矣。
战胜,必以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此灭吴必矣。
”越王大说,许诺。
子贡还报吴王,吴王大说,遂发九郡兵伐齐。
子贡因去之晋,说晋君修兵.休卒以待吴,晋君许诺。
子贡去而之鲁。
吴王果与齐人战于艾陵,大破齐师,获七将军之兵而不归,果以兵临晋,与晋人相遇黄池之上。
吴晋争强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杀夫差而戮其相破吴三年东向而霸。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有删改) 【注】①高、国、鲍、晏: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齐国握有实权的卿大夫。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置.齐而伐越置:安排B.越王除.道郊迎除:清除C.今王诚.发士卒佐之以徼其志诚:果真D.说晋君修兵.休卒以待吴兵:兵器A[A项,置:放弃。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吴晋争强/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杀夫差而戮其相/破吴三年/东向而霸B.吴晋争强/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杀夫差而戮/其相破吴/三年东向而霸C.吴晋争强/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杀夫差而戮其相/破吴三年/东向而霸D.吴晋争强/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杀夫差而戮其相破吴/三年东向而霸C[“晋人击之大败吴师”意思是说“晋国人攻打吴国军队,大败吴军”,因此在“晋人击之”后断开,排除A、D两项;“杀夫差而戮其相”是说“杀死了吴王夫差和太宰伯嚭”,不能断开,排除B项。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国阴谋家田常想谋反,但又担心高、国、鲍、晏四大权臣反对,于是准备发动对鲁国的战争以削弱四人实力。
子贡临危出使,辗转于各国,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成功分化瓦解他们,保存了鲁国。
B.子贡凭着能言善辩,纵横捭阖,奔走于众多诸侯国中,最终使这些诸侯国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是吴国和越国,原先强大的吴国灭亡了,原先濒临灭国的越国则崛起。
C.吴国以救鲁的名义入侵齐国,打败齐国后,与晋国争霸,但最终未能如愿。
吴军被晋军大败的消息传出后,越国趁机突袭吴国,吴国形势急转直下,曾经不可一世的吴王夫差也最终身死。
D.越王勾践为了让吴王夫差放心前去攻打齐国,以使自己得到再次崛起的机会,除了派人给吴王送上贵重的宝物,他还在吴王面前表示,自己愿意带上越国兵马助吴王一臂之力。
D[D项,“他还在吴王面前表示……”无中生有。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令出兵以从,此实空越,名从诸侯以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这样,您上无强大的群臣相抗衡,下无百姓谴责。
(2)让越王出兵相随,这实际上是使越国国内空虚,名义上是追随诸侯去讨伐齐国。
【参考译文】端木赐,卫国人,字子贡。
口齿伶俐,能言善辩。
田常想在齐国作乱,却畏惧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的势力,所以想调遣他们的兵力来攻打鲁国。
孔子听说这件事,对门下的弟子说:“鲁国是父母之邦,祖国如此危难,你们几个为何不挺身而出呢?”子贡请求去鲁国,孔子答应了。
子贡到了齐国,劝说田常说:“我听说,忧患在国内的攻打强国,忧患在国外的攻打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