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颜料与漆膜的表观性能(2)
- 格式:ppt
- 大小:2.75 MB
- 文档页数:24
颜料与涂料之——颜料性能检测第一节颜色一、定义与内容颜色是个心理物理量,它既与人的视觉特性有关,又与所观测的客观辐射有关。
颜色是评定颜料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
颜色的表达一般可分两类,一类是用颜色三个基本属性来表示,如将各种物体表色进行分类和标定的孟塞尔颜色系统,在这一系统中H表示色调,V表示明度,C表示彩度,写成HV/C;另一类是以两组基本视觉数据为基础,建立的一套颜色表示、测量和计算方法即CIE标准色度学系统。
颜料颜色的检验分两类,一类是颜色比较法,即与参比样品目视或仪器测试比较给出结果;另一类是直接测色法,即使用仪器或目视直接给出颜色的量值或样号。
二、检验方法1. 颜色比较法标准名称 GB/T1864-89①颜料颜色的比较ASTM D 3022-84 (1989)②以小型砂磨测定颜料颜色和着色力主要原理以相同方法分别制备试样和标样色浆,按规定方法目视比较两者颜色差异,以试样和标样的颜色差异程度表示结果操作简介以精制亚麻仁油为分散介质,用平磨仪分别制得试样和标样色浆,刮于玻璃板上,于散射日光或标准光源下比较两者颜色差异以长油醇酸树脂为研磨漆料,用研磨分别制得试样和标样分散体,刮于卡纸上,比较两者颜色使用仪器平磨仪:型号有PM240、PM240-2等(广西梧州化工仪器厂、上海现代环境工程技术研究所等)标准光源:型号F65 D-A (日本SUGA试验机株式会社)湿膜制备器:100 µm (上海现代环境工程技术研究所等)无色透明光学玻璃小型砂磨:Sherwin-Williams (美国Gardner实验室制造)漆膜涂布器:8 ils (200 µm)结果表示以试样和标样颜色差异程度表示适用范围分四级评价:近似、微、稍、较(加上色相)对白色颜料:优于、等于、或差于(加上色相)适用范围颜料彩色颜料①等效采用ISO787/1:1982。
② ASTM标准中关于颜色目视比较的方法还有ASTM D 1729-89《不透明材料色差的目视评定》,此法评价颜色时按色调、亮度和饱和度的顺序给出分别评价,然后加注总评语。
第四章涂镀层及包装检验机械电器产品在生产过程、保管及用户使用期间,均要和各种环境产生密切接触。
故金属会和介质的某些成分产生化学反应,造成腐蚀。
为使产品能正常工作,应进行适当的防护;若在腐蚀性介质中工作时,则应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运输和保管过程中,应对包装方法提出要求,以使产品不受到非正常的损坏。
在产品标准中,应有对包装的要求及检验项目和方法;在零件图或产品标准中,应有对其涂镀层的要求和检验方法。
合格试验时,应有涂镀层及包装检验的内容。
第一节涂层检验涂于物体表面能形成具有保护、装饰或特殊功能(如绝缘、防腐、标志等的固态涂膜)的液体或固体材料,称为涂料。
从化学组分来看,涂料可分有机和无机涂料两大类。
传统称呼为“油漆”,但“涂料”一词已开始普及。
涂料可在被涂物上形成牢固附着的连续涂膜,使之免受各种腐蚀介质(如大气中的湿气、氧、工业大气、酸、碱、盐、有机溶剂等)的侵蚀,也能使涂漆物体表面免受机械损伤和日晒雨淋带来的腐蚀,延长其使用寿命。
因此在机械电器产品、家具、建筑、石油化工管道、军事伪装等方面应用广泛。
在经过表面处理的机械零部件上,先应进行表面处理,涂上防锈漆,然后再涂涂层。
涂装质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及经济价值。
要保证涂装质量,一要涂料本身质量好,二要涂装方法恰当及涂装工艺合理。
要评定质量的优劣,必须要有准确的检测仪器和可靠的检测方法,对涂装作业中的每一重要环节进行检测,以得到设计要求。
一.涂装的基本知识钢铁表面除锈的方法有:手工除锈(用砂纸、刮刀、钢丝刷等去除)、机械除锈(用风动刷、电砂轮等去除)、喷射除锈(以高速的砂石或铁丸冲击工件表面)、火焰除锈、化学除锈等方法。
去除油污的方法有:有机溶剂(汽油、煤油等)除油、化学(烧碱水等)除油等。
要充分发挥涂料的防护性和装饰性,涂装前应做好工件的表面处理,使其达到平整光洁,无锈蚀、焊渣、酸碱、水分、油渍及尘土等污物。
备好合适的涂料,选择合适的涂装方法,严格按照涂装操作规程进行涂装。
颜料和染料的区别颜料是一种微细粉末状的有色物质,一般不溶于水、油和溶剂,但能均匀的分散在其中。
颜料是色漆的次要成膜物质,在木材装饰过程中调制底漆、腻子以及木才着色,也经常使用颜料。
不透明的色漆由于放入颜料,其涂膜具有某些色彩和遮盖力。
同时颜料还能增强涂膜的耐久性、耐候性、耐磨性等。
对于色漆及其涂膜的性能影响较大的是颜料的分散度、吸油量、遮盖力、着色力以及耐光性等。
分散度即颜料颗粒的大小。
当其它条件相同时,分散度越高即颗粒越细,色漆贮存时分层现象减少,色漆涂膜的平整光滑程度提高,同时颜料的吸油量与遮盖力也增加。
一定量的颜料用油调合时所需油的数量是颜料的吸油量,它决定了调配色漆时油的消耗。
颜料的遮盖力是指色漆涂膜中的颜料能遮盖基底,不使其透过漆膜而显露的能力,常以遮盖单位面积所需颜料的克数表示。
很显然,遮盖力高的颜料耗用少。
着色力则是某一颜料与别一种颜料混合后形成颜色强弱的能力。
当配制混合颜料时,达到同样色调,着色力强的颜料用量少。
颜料对光作用的稳定性即耐光性差的颜料在光的作用下,其颜色和性能在不同程度上发生变化,降低了制品的表面装饰质量。
好的着色颜料应是颜色鲜明,具有较高的遮盖力、着色力、分散度与较低的吸油量,并对光的作用稳定染料与颜料不同,它是能溶于水、醇、油或其它溶剂等液体中的有色物质。
染料溶液能渗入木材,与木材的组成物质(纤维素、木质素与半纤维素)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能使木材着色而又不致模糊木材的纹理,能使木材染成鲜明而坚牢的颜色染料是染色剂分门别类有很多种,大致都是在本质上改变物品颜色.颜料是指涂抹性在外观上改变颜色的一类东西颜色是一种光的反射,是一种可见光,是一种发光体发现的一种射线,是一种高速度运动的离子。
染料是一种特殊的物质本身不发光,能吸收一部分太阳光,反射一部分太阳光,红光什么颜色都能吸收红色被反射回来,被我们看见了;黑色染料所有的光线全吸收,呈现的光色是黑色和黑夜一样;白色的染料所有的光线线反射过去,一点都不吸收,所以夏天穿白色的衣服特别地凉爽。
本书在编写了10多个不同类型的涂料实验,学生可以获得从事涂料施工技术所需的初步训练,化学应用意识将得到进一步的启发和加强。
本书内容设置从生产实际出发,突出实用性,强调涂料知识的应用性、实用性、学以致用。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妥之处,欢迎使用者批评指正。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部分内容参考了刘华安《涂料技术导论》、以及涂料的国家标准。
编者2009年10月实验一制版与刷板 (1)实验二涂料细度测定方法 (3)实验三涂料粘度的测定方法 (5)实验四色漆和清漆用漆基酸值的测定法 (9)实验五涂料固体含量测定 (12)实验六漆膜附着力测定 (14)实验七涂膜冲击强度测定 (16)实验八涂料遮盖力的测定 (18)实验九涂膜硬度的测定 (21)实验十涂膜柔韧性的检测 (23)实验十一漆膜光泽度的检测 (25)实验一制板与刷板一、实验目的掌握制板和刷板的方法二、实验原理制板是为了使得底材和涂膜的黏结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同时还能提高和改善涂膜的性能。
刷板的质量直接影响涂膜的质量和涂装的效果。
三、实验仪器1、玻璃板除另有规定外,玻璃板的尺寸为100mm×100mm×5mm的浮法或抛光平板玻璃板2、钢板除另有规定外,钢板的尺寸为50mm×100×(0.2~0.3mm)3、漆刷宽40mm四、实验步骤及内容1、打磨(磨光)法制板打磨(磨光)操作是通过砂纸打磨除去表面不平整及溶剂不能除去的表面污物而获得平整光滑的表面方法。
为保证原表面层被磨去,磨去的表面厚度应不少于0.7μm,以试板质量的减少量来计算(每单位面值质量5~6g/m2近似等于0.7μm厚)试板按以下操作程序打磨1)顺试板任何一边的平行方向平直均匀地来回打磨2)与第一次方向垂直的方向平直均匀地来回打磨,直到原表面磨去为止。
3)以直径约80~100mm的圆周运动打磨,直到表面形成的圆圈重叠为止。
2、制板方法涂漆前将试样搅拌均匀,如果试样表面有结皮,则应先仔细揭去,多组分漆按产品标准规定的配比称量混合,搅抖均匀。
涂料的光学性能与应用研究在现代材料科学的领域中,涂料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材料,其光学性能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涂料的光学性能不仅影响着物体的外观,还在许多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如建筑、汽车、电子、光学仪器等。
深入研究涂料的光学性能,对于开发高性能的涂料产品以及拓展其应用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涂料的光学性能主要包括颜色、光泽、透明度、反射率和吸收率等方面。
颜色是涂料最直观的光学性能之一,它由颜料的种类和浓度决定。
颜料通过吸收和反射特定波长的光线,赋予涂料不同的颜色。
例如,酞菁蓝颜料能吸收大部分可见光,只反射蓝色光,从而使涂料呈现蓝色。
光泽则反映了涂料表面对光线的反射能力,分为高光、半光和哑光等不同等级。
高光涂料表面光滑,反射率高,能产生明亮的视觉效果;而哑光涂料表面粗糙,反射率低,呈现出柔和的质感。
透明度是另一个重要的光学性能指标。
透明涂料允许光线透过,而不改变其传播方向和颜色。
这种性能在需要保护基底材料外观的应用中非常有用,如保护木材的纹理或玻璃的清晰度。
反射率和吸收率则决定了涂料对光线的能量分配。
高反射率的涂料能有效地反射光线和热量,常用于隔热和节能领域;而高吸收率的涂料则能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例如在太阳能吸收涂层中,用于提高太阳能的转化效率。
涂料的光学性能在建筑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建筑外墙上,涂料的颜色和光泽可以影响建筑物的整体外观和视觉效果。
选择合适的颜色可以使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或者突出其独特的风格。
同时,具有低吸收率和高反射率的涂料可以降低建筑物表面的温度,减少空调的能耗,实现节能环保。
在室内装修中,涂料的光泽和透明度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空间感。
高光涂料能使房间看起来更加明亮和宽敞,而半光或哑光涂料则能给人一种温馨和舒适的感觉。
在汽车工业中,涂料的光学性能对于汽车的外观和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汽车车身涂料的颜色和光泽不仅影响汽车的美观度,还能反映汽车的品质和档次。
金属漆和珠光漆等特殊效果涂料通过光线的折射和反射,产生独特的视觉效果,增加汽车的吸引力。
颜料对涂料性能的影响颜料是一种广泛应用在各种领域中的物质,其中涂料行业是最大的消耗颜料行业之一。
颜料不仅仅可以赋予涂层颜色和美观性,还可以通过改变涂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来增加其功能。
在涂料中加入颜料可以达到多种效果,如优化膜厚、改善色泽、提高抗紫外线能力等。
本文将着重分析颜料对涂料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颜料对涂料的作用机制。
涂料的性能可以分为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物理性能包括涂层的厚度、耐候性、硬度、附着力等;化学性能包括耐酸碱、耐溶剂、防腐蚀等。
而颜料的种类可以根据颜色、化学成分、粒度等进行分类。
不同种类的颜料对涂料的性能有着不同的影响。
首先,颜色可以影响涂料的外观和光学性能。
在涂装应用中,颜色选取不仅需考虑其美观性,还需要考虑色泽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市场上的涂料颜色大多通过添加颜料来实现。
比如,铁氧体颜料可以用于制造红、棕、黑、灰色涂料,氧化锌和钛白粉则可以用于制造白色涂料。
同时,颜色还可以影响涂膜厚度。
对于颜料颗粒较大的情况下,会在涂膜表面留下凸起的颜料颗粒,形成粗糙的表面。
颗粒大小越小,涂膜表面越光滑,表面的反光率也越高。
其次,颜料粒度的大小对涂料的性能同样具有不同的影响。
通常来说,颗粒越细,颜色的分散效果越好,涂膜的耐久性越高,表面贴紧度越好。
因此,加入适量的颜料可以对涂膜耐久性、附着力、透明度等方面产生良好的影响。
此外,颜料的粒度还影响颜料的遮盖力。
颗粒较大的颜料能够在涂膜上留下外观光滑的厚实涂层,从而提高遮盖力;粒度较小的颜料则会让涂膜呈现更细腻的质感。
另外,颜料的化学成分也是影响涂料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许多颜料都具有防护性质,如钛白粉、氧化铬和红铁压渣等颜料可以用于提高涂料的阳光抗紫外线照射能力。
在防止金属生锈方面,碱式铅、氧化锌等颜料具有很好的缓蚀性能。
其他颜料则可以提高涂料的化学稳定性和耐候性。
最后,不同颜料对涂料的作用机理也是值得探讨的。
红铁压渣能够通过吸收光线的能力散发热量,使得涂膜表面温度升高。
颜料的表面性质与应用体系的相容性颜料作为着色剂而广泛应用于油墨、涂料、塑料等工业领域。
在当今的信息全球化的时代,颜料行业的化学合成技术部分已经不是秘密,国内外大小颜料公司的化学合成技术能力大同小异,没有质的区别。
选择适当的颜料表面处理方法以控制颜料晶型、粒经大小和粒经分布、颜料表面的极性或者颜料表面的化学性质是各公司颜料质量差异的关键。
当前国内颜料工业与下游油墨、涂料客户之间的沟通不足是阻碍颜料厂开发出适销对路产品的主要原因。
颜料生产厂不了解油墨、涂料生产企业的生产工艺和配方要求,而油墨涂料厂商不清楚颜料生产工艺及所购颜料的表面性质。
这种上下游客户之间的认知差异造成了颜料厂和油墨涂料厂商之间的供需矛盾。
更多地了解下游客户的配方要求和生产工艺要求是各颜料厂商新产品开发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2 油墨涂料生产工艺与分散剂从油墨涂料的简易生产流程中我们知道,相对于颜料的生产工艺而言,油墨或涂料的生产工艺是非常简单的,甚至投资十几万元,三间瓦房就可以办一个简易的涂料生产厂了。
当然,挤水换相(Flush)工艺或一搅散(Stir-in)颜料省去了上述的研磨分散工序。
研磨分散工序是油墨涂料质量控制和生产成本控制的关键步骤,所获得的色浆(Pigment Concentrate)除了必须具有通常意义上的高着色力、遮盖力、透明度、光泽度、鲜艳度及高颜料含量(Pigment loading)之外,单颜料色浆还必须具有优异的贮存稳定性(抗絮凝、抗结晶、防沉性),多颜料共磨色浆还必须拥有优异的防浮色发花(Flooding & Floating)性能。
研磨工序常采用球磨、沙磨、三棍磨、胶体磨等设备,研磨浆料由颜料、溶剂、分散剂、树脂组成。
其中与客户所使用的分散剂结合能力的好坏是颜料生产厂商首先必须考虑的因素。
颜料与分散剂匹配性好,则能够大大提高研磨效率、降低体系粘度从而提高生产能力,获得质量稳定的色浆。
现今的油墨涂料生产商更多地在使用聚合物型分散剂-超分散剂,以获得贮存稳定性更好、体系粘度更低的色浆。
涂料的光学性能与应用分析涂料,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材料,其光学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应用效果和价值。
从建筑装饰到汽车制造,从电子产品到航空航天,涂料的光学性能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涂料的光学性能概述涂料的光学性能主要包括颜色、光泽度、透明度、反射率和吸收率等方面。
颜色是涂料最直观的光学性能之一。
通过调配不同的颜料和染料,涂料可以呈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满足人们对于美观和装饰的需求。
而且,颜色的稳定性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优质的涂料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能够保持颜色的鲜艳和持久。
光泽度则决定了涂料表面的光亮程度。
高光泽度的涂料表面光滑如镜,能够反射出清晰的影像;而低光泽度的涂料则呈现出较为柔和、哑光的效果。
光泽度的选择通常取决于应用场景和设计需求,例如家具表面可能更倾向于高光泽度以展现出质感,而室内墙面可能更适合低光泽度以营造温馨舒适的氛围。
透明度反映了涂料允许光线透过的能力。
透明涂料常用于保护和装饰需要展示原有材质纹理的物体,如木材或石材。
而半透明和不透明涂料则用于遮盖或改变物体的外观。
反射率和吸收率与涂料对光线的处理方式有关。
高反射率的涂料能够有效地反射光线,常用于隔热和节能领域;而高吸收率的涂料则可以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例如在太阳能板的涂层中用于提高光能的转化效率。
二、涂料光学性能的影响因素涂料的光学性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颜料和填料的种类与含量、树脂的性质、涂层的厚度以及施工工艺等。
颜料和填料是决定涂料颜色和遮盖力的关键因素。
不同的颜料具有不同的光学特性,其粒径大小、分布和分散程度都会影响涂料的颜色表现和光泽度。
例如,粗大的颜料颗粒通常会导致涂料表面粗糙,降低光泽度;而细小均匀的颜料颗粒则有助于形成光滑的涂层,提高光泽度。
树脂作为涂料的主要成膜物质,其透明度、折射率和化学稳定性对涂料的光学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优质的树脂能够提供良好的透明度和光泽度,并且在长期使用中不易发生黄变等现象。
涂料与颜料常用检测标准序号标准号与文件1GB/T 1720-1979(1989) 2GB/T 1730-19933GB/T 1731-19934GB/T 1732-19935GB/T 1733-19936GB/T 1735-1979(1989)7GB/T 1740-1979(1989)8GB/T 1741-1979(1989)9GB/T 1748-1979(1989)10GB/T 1762-1980(1989)11GB/T 1765-1979(1989) 12GB/T 1766-1995 13GB/T 1768-200614GB/T 1770-1979(1990)15GB/T 1771-199116GB/T 1865-199717GB/T 4893.9-199218GB/T 5209-198519GB/T 5210-200620GB/T 5370-198521GB/T 6739-200622GB/T 6742-198623GB/T 7789-198724GB/T 7790-199625GB/T 7791-198726GB/T 9263-198827GB/T 9265-198828GB/T 9266-198829GB/T 9273-198830GB/T 9274-198831GB/T 9275-198832GB/T 9276-199633GB/T 9279-198834GB/T 9280-198835GB/T 9286-199836GB/T 9753-199837GB/T 9754-199838GB/T 9780-200539GB/T 10834-198940GB/T 11185-198941GB/T 12441-200542GB/T 13452.2-199243GB/T 13452.4-199244GB/T 13893-199246GB/T 14528-199347GB/T 16168-199648GB/T 16906-199749GB/T 20624.1-200650GB/T 20624.2-200651GB/T 20777-200652HG/T 2881-199753HG/T 3330-1980(1985)54HG/T 3331-1978 55HG/T 3332-198056HG/T 3343-198557HG/T 3344-198558HG/T 3856-200659HG/T 3857-200660JB/T 1544-199961JB/T 8424-199662JG/T 25-199963QB/T 1950-1994序号标准号与文件1GB/T 1710-19792GB/T 1711-19893GB/T 1713-19894GB/T 1717-19865GB/T 1864-19896GB/T 3182-19957GB/T 5211.1-2003 8GB/T 5211.2-2003 9GB/T 5211.3-1985 10GB/T 5211.4-1985 11GB/T 5211.5-1985 12GB/T 5211.6-1985 13GB/T 5211.7-1985 14GB/T 5211.8-1985 15GB/T 5211.9-1985 16GB/T 5211.10-1985 17GB/T 5211.11-1986 18GB/T 5211.12-1986 19GB/T 5211.13-1986 20GB/T 5211.14-1988 21GB/T 5211.15-1988 22GB/T 5211.16-1988 23GB/T 5211.17-1988 24GB/T 5211.18-1988 25GB/T 5211.19-1988 27GB/T 9287-1988 28GB/T 13451.2-1992 29HG/T 2242-1991 30HG/T 2457-199331HG/T 3834-200632HG/T 3835-200633HG/T 3851-200634HG/T 3852-200635HG/T 3853-200636HG/T 3854-20061GB/T 1706-20062GB/T 1707-19953GB/T 1863-19894GB/T 3184-19935GB/T 3185-19926GB/T 3673-19957GB/T 3674-19938HG/T 2249-19919HG/T 2250-199110HG 2351-199211HG/T 2456-199312HG/T 2659-199513HG/T 2883-199714HG/T 3001-199915HG/T 3002-1983(1997)16HG/T 3003-1983(1997)17HG/T 3004-199918HG/T 3005-1986(1997)19HG/T 3006-1986(1997)20HG/T 3007-199921HG/T 3744-200422HG/T 3850-2006涂料与颜料常用检测标准一、涂膜性能标准名称漆膜附着力测定法漆膜硬度测定法摆杆阻尼实验漆膜柔韧性测定法漆膜耐冲击测定法漆膜耐水性测定法漆膜耐热性测定法漆膜耐湿热测定法漆膜耐霉菌测定法腻子膜柔韧性测定法漆膜回粘性测定法测定耐湿热、耐盐雾、耐候性(人工加速)的漆膜制备法色漆和清漆涂层老化的评级方法色漆和清漆耐磨性的测定旋转橡胶砂轮法底漆、腻子膜打磨性测定法色漆和清漆耐中性盐雾性能测定色漆和清漆人工气候老化和人工辐射暴露(滤过的氙气辐射)家具表面漆膜抗冲击测定色漆和清漆耐水性的测定浸水法色漆和清漆拉开发附着力实验防污漆样板浅海浸泡实验色漆和清漆铅笔法测定漆膜硬度漆膜弯曲试验(圆柱轴)船舶防污漆防污性能动态试验方法防污漆耐阴极剥离性试验方法自抛光防污漆降阻性能试验方法圆盘转矩法防滑甲板漆防滑性的测定建筑涂料涂层耐碱性的测定建筑涂料涂层耐洗刷性的测定漆膜无印痕实验色漆和清漆耐液体介质的测定色漆和清漆巴尔霍尔茨压痕实验涂层自然气候曝露实验方法色漆和清漆划痕实验色漆和清漆耐码垛性实验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实验色漆和清漆杯突试验色漆和清漆不含金属颜料的色漆漆膜之20°、60°、85°镜面光泽的测定建筑涂料涂层耐沾污性试验方法船舶漆耐盐水性的测定盐水和热盐水浸泡法漆膜弯曲试验(锥形轴)饰面型防火涂料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色漆和清漆钢铁表面上的丝状腐蚀试验色漆和清漆耐湿性的测定连续冷凝法机械工业产品用塑料、涂料、橡胶材料人工气候加速试验方法船舶涂料修补性能测定法海洋结构物大气段用涂料加速试验方法石油罐导静电涂料电阻率测定法色漆和清漆快速变形(耐冲击性)试验第1部分:落锤试验(大面积冲头)色漆和清漆快速变形(耐冲击性)试验第2部分:落锤试验(小面积冲头)色漆和清漆试样的检查和制备脱漆剂脱漆效率测定法绝缘漆漆膜击穿强度测定法(原HG 2-57-1980(1985))绝缘漆漆膜体积电阻系数和表面电阻系数测定法(原HG 2-59-1978)耐电弧漆耐电弧性测定法(原HG 2-60-1980)漆膜耐油性测定法(原HG 2-1611-1985)漆膜吸水率测定法(原HG 2-1612-1985)绝缘漆漆膜吸水率测定法绝缘漆漆膜耐油性测定法电气绝缘浸渍漆和漆布快速热老化试验方法热重点斜法金属覆盖层和有机涂层天然海水腐蚀试验方法建筑涂料涂层耐冻融循环性测定法(原GB 9154-1988)家具表面漆膜耐盐浴测定法二、颜料标准名称颜料耐光性测定法颜料在烘干型漆料中热稳定性的比较颜料密度的测定比重瓶法颜料水悬浮液PH值的测定颜料颜色的比较颜料分类、命名和型号颜料水溶物测定冷萃取法颜料水溶物测定热萃取法颜料在105℃挥发物的测定颜料装填体积和表观密度的测定颜料耐水性测定法颜料耐酸性测定法颜料耐碱性测定法颜料耐油性测定法颜料耐溶剂性测定法颜料耐石蜡性测定法颜料水溶硫酸盐、氯化物和硝酸盐的测定颜料水萃取液电阻率的测定颜料水萃取液酸碱度的测定颜料筛余物的测定机械冲洗法颜料吸油量的测定白色颜料消色力的比较白色颜料对比率(遮盖力)的比较颜料筛余物的测定水法手工操作着色颜料相对着色力和冲淡色的测定目视比较法在本色体系中白色、黑色和着色颜料的比较色度法颜料易分散程度的比较振荡法着色颜料相对着色力和白色颜料相对散射力的测定光度计法颜料标准样品管理办法颜料产品检验、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通则颜料抗渗色性的比较颜料密度的测定(用离心机排除夹带空气)颜料遮盖力测定法Y 颜料筛余物测定法颜料干粉耐热性测定法颜料流动度测定法三、颜料产品标准二氧化钛颜料立德粉氧化铁红颜料铅铬黄氧化锌(间接法)酞青绿G酞青兰B氧化铁黄颜料氧化铁黑颜料镉红颜料铝粉浆耐晒黄G大红粉铁蓝颜料黄丹(原GB 3677-1983(1989))甲苯胺红(原GB 3678-1983(1989))耐晒黄10G联苯胺黄G(原GB 6754-1986)云母氧化铁(原GB 6755-1986)涂料用偏硼酸钡云母珠光颜料红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