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上册数学习题库

八年级上册数学习题库

八年级上册数学习题库
八年级上册数学习题库

图3

H D B

C G FE x

4 3 7 11

图2

B A

D B

C

A 八年级上册数学习题库

11.1三角形的边

1、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a ,8,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115<

B 、85<

C 、 113<

D 、115≤≤a

2、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之比为2:3:4,周长为36cm ,则这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 。

3、下列给出的各组线段的长度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4,5,6 B 、6,8,15 C 、5,7,12 D 、3,7,13

4、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4和7,则这个三角形的第三边长的可能是( ) A 、12 B 、11 C 、8 D 、3

5、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5,第三边长是奇数,则第三边长为 cm 。

6、现有四条钢线,长度分别为(单位:cm )7,6,3,2,从中取出三根连成一个三角形,这三根的长度可以为 (写出一种即可)。

7、如图1,为估计池塘边A 、B 两点的距离,小方在池塘的一侧选取一点O ,测得OA=8米,OB=6米,则A 、B 间的距离不可能是( )

A 、12米

B 、10米

C 、15米

D 、8米

8、如图2,x 的值可能为( ) A 、10 B 、9 C 、7 D 、6

9、如图3,是一个直三棱柱的表面展开图,其中AD=10,CD=2,则下列可作为长的是( ) A 、5 B 、4 C 、3 D 、2

10、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cm 和7cm ,第三边长是偶数,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 11、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12-x ,3,8,则的取值范围是 。 12、若c b a ,,为ABC ?三边的长,化简:b a c c a b c b a +----+--

13、用一条长为21cm 的铁丝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1)如果腰长是底边长的3倍,那么底边的长是多少?

(2)能围成一个边长为5cm 的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

14、如图,清湖边有A ,B 两个村庄,从A 村到B 即A →M →B 和A →N →B 。试判断哪条路更短,并说明理由。 15、已知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2,x ,13,若x 为正整数,则这样的三角形个数为( ) A 、2 B 、3 C 、5 D 、13

16、现有四根木棒,长度分别为4,6,8,10,从中任取三根木棒,能组成三角形的个数为(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1、以下是四位同学在钝角三角形ABC 中画BC 边上的高,其中画法正确的是( )

A F

B E H D 图1

图2 A C B D E 图3 B C D A

图4

A D

E B 图5 1 2 2

3 A

B D

E 图7

图8 A D B E C 2、如图1,若H 是△ABC 三条高AD 、BE 、CF 的交点,则△HBC 中BC 边上的高是( )

3、如图2,若BD=DE=EC ,则AD 是△ 的中线,AE 是△ 的中线。

4、如图3,已知BD 是△ABC 的中线,AB=5,BC=3,△ABD 和△BCD 的周长的差是( )

A 、2

B 、3

C 、6

D 、不能确定

5、如图4,在△ABC 中,BD 平分∠ABC,BE 是AC 边上的中线,如果AC=10cm,则AE= ,∠ABD=30°,则∠ABC= .

6、如图5,若,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B 、CE 是△ACD 的角平分线

C 、∠3=

2

1

∠ACB D 、CE 是△ABC 的角平分线 7、下面不是三角形稳定性的是( )

A.三角形的房架 B 、自行车的三角形车架

C 、长方形门框的斜位条

D 、由四边形组成的伸缩门 8、如图6,AD ⊥BC,垂足为D ,∠BAC=∠CA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直线AD 是△ABC 的边BC 上的高 B 、线段是的边上的高

C 、射线AC 是△AB

D 的角平分线 D 、△ABC 与△ACD 的的面积相等

9、如图7,在△ABC 中,D 、E 分别为BC ,AD 的中点,且4=?S

ABC

,则S 阴影为( )

A.2 B 、1 C 、

21 D 、4

10、如图,在△ABC 中,C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BC ,交AC 于点E ,若∠ACB=60,则∠EDC= 。

11、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底边的长为5cm ,一腰上的中线把其周长分成的两部分的差为1cm ,则腰长为 。

12、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和9,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

13、张师傅家有一块三角形的花圃,如图,张师傅准备将它分成面积相等的四部分,分别种上红、黄、白、蓝四种不同颜色的花。请你设计三种不同的种植方案。

图6 A

B C

C

(图3) α

45°

A

B E D

C A B C

D F A B C D

F A B C D E F A B O

45° 30° (图2)

A

B O

C (第20)题

14、如图,在△ABC 中,AD ⊥BC,BE ⊥AC,垂足分别为D 、E ,若BC=10,AC=8,BE=5。求AD 的长。

1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1,3),B (-3,-1)C (3,-1)。 (1)在图中画出△ABC 中AC 边上的中线BM ,并写出点M 的坐标; (2)在图中画出△ABC 中边BC 上的高AN

16、如图所示,小强家有一个由六条钢管连接而成的钢架,为了使这一钢架稳固,他计划在钢架的内部用三根钢管连接使它不变形,请帮助小强解决这个问题(画图说明,用三种不同的方法)。

17、一次数学活动课上,小聪将一副三角板按图1中方式叠放,则∠α等于( ) A 、30° B 、45° C 、60° D 、75°

18、将一副常规的三角尺按如图2方式放置,则图中∠AOB 的度数为( )

A 、75°

B 、95°

C 、105°

D 、120°

19、一副三角板,如图3叠放在一起,则图中∠α的度数是( )

A 、75°

B 、60°

C 、65°

D 、55° 20、如图,已知∠BOC=105°,∠B=20°,∠C=35°,求∠A 的度数。

21、(1)如图①,在△ABC 中,∠A=50°,BP 平分∠ABC ,CP 平分∠ACB 。求∠BPC 的度数;

α

45°

30° (图1)

C E P D

B

A

图② E C B A P 图③

A

B C P 图①

x

D C A

B A1 80° A D E B C 40°

(第5题) E

B G

H F A 1 2

(第6题图) (2)如图②,若BP 、CP 分别为△ABC 的外角∠ABC 、∠ECB 的平分线,且∠A=50°,求∠BPC 的度数; (3)如图③,若CP 平分∠ACE ,BP 是∠ABC 的平分线,∠A=50°求∠P 。

22、如图,已知射线O x ⊥O y ,点A 、B 为O x 、O y 上两动点,△ABO 中∠A 的平分线与∠ABO 的外角平分线交于C ,试问:∠C 的度数是否随点AB 的运动而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化,求出∠C 的值。

21、如图,△ABC 中,∠A=80°,延长BC 到D 点,∠ABC 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A 1,∠A 1BC 与∠A 1

C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 2,依次类推,∠A 4BC 与∠A 4C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 5,则∠A 5的度数为多少?再画下去,∠An 的度数为多少?

11.2.1三角形的内角

1、在△ABC 中,若∠A=50°,B=70°则∠C 等于( )

A.50°

B.60°

C.70°

D.80°

2、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度数为30°,则另一个锐角的度数是( )

A.70°

B.60°

C.45°

D.30°

3、已知∠A=37°,∠B=53°则△ABC 为( )

A.锐角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以上都有可能 4、在△ABC 中,若∠A=80°∠B=∠C.则∠C 的度数为( ) A.10°

B.30°

C.50°

D.80°

5、如图,在△ABC 中,∠A=80°∠B=40°DE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且DE//BC ,则 ∠AED 的度数是( )

A.40°

B.60°

C.80°

D.120°

6、如图,EF ⊥AB ,若∠1=45°,则∠1与∠2的大小关系是( )

A .∠1<∠2 B.∠1=∠2 C.∠1>∠2 D.无法确定 7、在△ABC 中,∠A 与∠

B 互余,则∠

C 的大小为( )

A.60°

B.90°

C.120°

D.150°

A

D

O

C B

A

D

O

C B

P

M

N

A

B D C

F

E

A

A A

A

A

A

1 2

A

B

E

D C

(第9题图)

1 2

(第10题图) A B

C D

E

(第11题图)

A

B D E C

(第

12题图)

A

D

B C 1

(第14题图)

8.如图,直线l

l2

1

//,∠1=55°,∠2=65°,则∠3为()

A.50°

B.55°

C.60°

D.65°

9.如图,在△ABC中,∠B=46,∠ADE=40,AD平分∠BAC,交BC于D,DE//AB,交AC于E,则∠C的大小是()

A.46°

B.66°

C.54°

D.80°

10.如图,某同学在课桌上无意中将一块三角板叠放在直尺上,则∠1+∠2等于()

A.60°

B.75°

C.90°

D.105°

11.如图,BC⊥AE垂足为C,过C作CD//AB,若∠ECD=50°,则∠B=度。

12.如图,在△ABC中,∠B=36°,∠C=76°,AD是角平分线,AE是高,则∠DAE=。

13.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比为1:3:5,那么这个三角形的最大内角的度数为。

14.如图,在△ABC中,∠A=60°,∠B=40°,

点D、E分别在BC、AC的延长线上,则∠1=。

15.如图是A、B、C三个岛的平面图,C岛在A岛的北偏东35°方向,B岛在A岛的北偏东65°方向,C岛在B 岛的北偏西40°方向。

(1)求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的度数;

(2)聪明的刘凯同学发现解决第(1)问,可以不

用“B岛在A岛的北偏东65°方向”这个条件,你能求吗?

16.如图所示,△ABC中,BD⊥AC于点D,AE平分∠BAC,交BD于点F,∠ABC=90°。求证:∠BEF=∠BFE。

17.如图所示,在△ABC中,∠B=∠C,FD⊥BC,DE⊥AB,垂足分别为D、E,求∠EDF的度数。

18.如图①,线段AB\CD相交于点O,连接AD、CB,我们把形如图①的图形称之为“8字形”。如图②,在图①的条件下,∠DAB和∠BCD的平分线AP和CP相交于点P,并且与CD、AB分别相交于M、N,试解答下列问题:(1)在图①中,请直接写出∠A、∠B、∠C、∠D之间的数量关系:;

(2)应用(1)的结果,猜想∠P与∠D、∠B之间存在着怎样的数量关系并予以证明。

B A D

C E a O b 100°

70° B E F C A D 1 2 3 (第6题图) A C B

2 1 (第13题图) D F C E A B (第12题图) B C D A E

(第11题图) 4

2 1 B

A D 3 C D

A B (第10题图) (第14题图) 3 4 A

E C D B

1

2 C A E B D 1 (第2题图) C B A D (第1题图) A A 2 A 1 D C B (第5题图) 40° 110° α (第3题图)

11.2.2三角形的外角

1、如图,已知∠A=33°,∠B=75°点D 在直线AC 上,则∠BCD= 。

2、如图,点D 、B 、C 在同一条直线上,∠A=6°0,∠C=50°,∠D=25°,则∠1= .

3、如图,=∠α 。

4、直线l 1//l 2,一块含45°角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若∠1=85°,则∠2= 。

5、如图,在ABC 中,∠A=α。∠ABC 与∠ACD 的平分线将于点A 1,得∠A 1;∠A 1BC 与∠A 1C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 2,得∠A 2;…;∠A 2013BC 与∠A 2013C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 2014,得∠A 2014;则∠A 2014的度数为 。

6、如图,射线AD ,BE ,CF 构成∠1,∠2,∠3则∠1+∠2+∠3等于( )

7、如图,平面上直线b a ,,分别过线段OK 两端点(数据如图),则b a ,相交所成的锐角是( ) A.20° B.30° C.70° D.80°

8、如图,AB//CD ,∠A=45°,∠C=28°,则∠AEC 的大小为( )

A.17°

B.62°

C.63°

D.73°

9、如图所示,∠A ,∠1,∠2的大小关系是( )

A.∠A>∠1>∠2

B.∠2>∠1>∠A

C.∠A>∠2>∠1

D.∠2>∠A>∠1

10、如图,在△ABC 中,∠A =50°,∠ABC=70°,BD 平分∠ABC ,则∠BDC 的度数是( )

A.85°

B.80°

C.75°

D.70°

11、如图,已知AB//CD ,则( )

A.∠1=∠2+∠3

B.∠1=2∠2+∠3

C.∠1=2∠2—∠3

D.∠1=180°—∠2—∠3 12、如图所示,AD 是∠CAE 的平分线,∠B=35°,∠DAE=60°,那么∠ACD 等于( )

A.105°

B.85°

C.60°

D.95°

13、如图,AB//CD,∠ABE=80°,∠D=50°,则∠E 的度数为( )

A.25°

B.30°

C.40°

D.65°

14、如图,在△ABC 中,∠1=100°,∠C=80°,∠2=2

1

∠3,BE 平分∠ABC 。 求∠4的度数。

15、已知如图,△ABC 中,点D 在BC 上,且∠1=∠C ,∠2=2∠3,∠BAC=70°。 (1)求∠2的度数;

(2)若画∠DAC 的平分线AE 交BC 于点E ,则AE 与BC 有什么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

B D

P

E C

A

B

A

C

D

70°

16、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所示,按规定∠A应等于90°,∠B、∠C应分别是35°和32°,检查工人量得∠BDC=162°,就判定这个零件不合格,

这是为什么呢?主你帮助检验工人予以解释。

17、如图,△ABC的∠ABC,∠ACB的外角的平分线交于点P。

(1)若∠ABC=50°,∠A=70°,求∠P的度数;

(2)若∠A=68°,求∠P的度数;

(3)根据以上计算,试写出∠P与∠A的数量关系。

11.3.1多边形

1、一个正多边形的周长是100,边长为10,则正多边形的边数。

2、如图所示,将多边形分割成三角形,图(1)中可分割出2个三角形,图(2)中可分割出个3三角形,图(3)可分割出4个三角形,…,由此你能猜测出,n边形可以分割出个三角形。

3、从一个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余各顶点,若把这个多边形分割成7个三角形,则的值是()

A、6

B、7

C、8

D、9

4、五边形一共有对角线()

A、5

B、6

C、7

D、

5、四边形没有稳定性,当四边形形状改变时,发生变化的是()

A、四边形的边长

B、四边形的周长

C、对角线的条数

D、四边形内角的大小

6、小学学过的下列图形中不可能是正多边形的是()

A、三角形

B、正方形

C、四边形

D、梯形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各边都相等的多边形是正多边形

B、正多边形的各边都相等

C、正三角形的各边都相等

D、各内角相等的多边形不一定是正多边形

8、如图,所边长为的正三角形纸板剪去三个小正三角形,

得到正六边形,则剪去的小正三角形的边长为()

9、下列属于正多边形的特征的有()

(1)各边相等;(2)各个内角相等;(3)各个外角相等;

(2)(4)各条对角线都相等;(5)从一个顶点引出的对角线将正边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个三角形。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0、下列选项中,四边形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A、对边平行

B、轴对称性

C、稳定性

D、不稳定性

11、一个多边形共有条对角线,则这个多边形的边()

A、6

B、7

C、8

D、9

12、把一个多边形纸片沿一条直线截下一个三角形后,变成一个边形,则原多边形纸片的边数不可能是()

A、16

B、17

C、18

D、19

13、若一个多的边数恰好是从一个顶点引出的对角线条数的2倍,求此多边形的边数。

14、已知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共有4条对角线,其周长为56,且各边长是连续的自然数,求这个我边形的各边之长。

15、已知线段AC=8,BD=6。

(1)已知线段AC垂直于线段BD。设图①,图②中的四边形ABCD的面积分别为S1、S2,则S1= ,S2= ;

1 A D C E B 1

3

2 4 第13题图 图③

O B C D A

C D A O B 图④

A 第6题图 图①

图②

a

第6题图

A E D C

B 第12题图

(2)如图③,对于线段AC 与线段BD 垂直相交(垂足O 不与点A 、C 、B 、D 重合)的任意情形,请你就四边形面积的大小提出猜想,并证明你的猜想;

(3)如图④,当线段DB 的延长线与AC 垂直相交时,猜想顺次连接点A ,B ,C ,D ,A ,所围成的封闭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11.3.2多边形的内角和

1、五边形的内角和是( )

A 、180°

B 、360°

C 、540°

D 、600° 2、在一个四边形中,若三个内角分别是25°,86°,170°,则第四个内角的度数为( )

A 、79°

B 、69°

C 、89°

D 、119° 3、七边形的外角和为( )

A 、180°

B 、360°

C 、900°

D 、1260° 4、如果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260°,那么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

A 、7

B 、8

C 、 9

D 、10

5、在四边形ABCD 中,∠A 、∠B 、∠C 、∠D 的度数比为2:3:4:3,则∠D 等于( )

A 、60°

B 、75°

C 、90°

D 、120°

6、如图,正六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相等,则其中一个内 角a 的度数是( ) A 、240° B 、120° C 、60° D 、30°

7、若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为30° ,那么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 )

A 、6

B 、 8

C 、10

D 、12

8、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2倍,则这个多边形是( )

A 、180

B 、

C 、

D 、

9、下列角度不能成为多边形内角和的是( )

A 、540°

B 、280°

C 、1800°

D 、900° 10、将一个n 边形变成n+1边形,内角和将( )

A 、180°

B 、90°

C 、180°

D 、360° 11、如图,一个多边形纸片按图示的剪法剪去一个内角后, 得到一个内角和为2340° 的新多边形,则原多边形的边数为(A 、13 B 、14 C 、15 D 、16

12、如图是一个五角星图案,中间部分的五边形是一个正五边形ABCDE ,

则图中∠ABC 的度数是 度。

13、如图,∠1、∠2、∠3、∠4是五边形ABCDE 的4个外角,若∠A= 120°,则∠1+∠2+∠3+∠4= 。

14、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外角和的3倍多180°,则它的边数是 。

15、如图,平面上两个正方形与正五边形都有一条公共边,则∠a 等于 度。

A

A

A A B

D

C A E

4

7

6

5

2

1

3

40°

40°

40°

40°

C

E

D

A

B

16、一个n边形,除了一个内角外,其余(1

n)个内角和为2770°,则这个内角是度。

17、一个正多边形的一个内角的度数比相邻外角的6倍还多12°,求这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

18、如图,在正六边形ABCDEF中,连接AD,∠ADC=60°。求证:BC//AD//EF。

19、如图所示,小强从A点出发,沿直线前进8米后左转40°,再沿直线前进8米,又左转,40°,照这样下去,他第一次回到出发点A时:

(1)整个行走路线是什么图形?

(2)一共走了多少米?

20、四边形ABCD中,∠A=140°,∠D=80°。

(1)如图①,∠B=∠C,试求出∠C的度数

(2)如图②,若∠ABC的平分线BE交DC于点E,且BE//AD,试求出∠C的度数;

(3)如图③,若∠ABC和∠BCD的平分线交于点E,试求出∠BEC的度数。

21、如图,求∠1+∠2+∠3+∠4+∠5+∠6+∠7的度数。

12.1

1、与下左图所示图形全等的是。

2、下列图形中是全等图形的有()

A、4对

B、3对

C、2对

D、1对

3、如图△ABC≌△BAD,AC的对应点分别是B、D,若AB=9,BC=12,AC=7,则等于()

A D、

E

A

B

C

D

A

B C

D D

E

A

B

C′

C

F

B

D

F

A

E C

D

A

B

O

4、已知△ABC≌△DEF,且∠A=55°,∠E=45°,则∠C等于()

A、55°

B、45°

C、80°

D、90°

5、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称为全等图形

B、全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相同

C、所有正方形都是全等图形

D、形状和大小都相同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6、如图,△ABC≌△CDA并且AB=CD,那么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1=∠2

B、AC=CA

C、∠D=∠B

D、AC=BC

7、如图,将长方形ABCD纸片折叠,使点D与点B重合,点C落在C′处,抓痕为EF,若AB=1,BC=2,则△ABE和△BC′F的周长之和为()

A、3

B、4

C、6

D、8

8、如图,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得到△ADE。若∠CAE=65°,∠E=70°,且AD⊥BC,∠BAC的度数为()

A、60°

B、75°

C、85°

D、90°

9、如果△ABC≌△ADC,AB=AD,∠B=70,BC=3cm,那么∠D= ,DC= cm 。

10、如图,将△ABC沿BC所在的直线平移到△A′B′C′,则△ABC △A′B′C′,图中∠A与,∠B 与,∠ACB与是对应角。

11、如图所示,沿直线AC对折,△ABC与△ADC重合,则△ABC≌,AB的对应边是,∠BCA的对应角是。

12、如图,△ABC≌△COD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则点D的坐标是。

13、如图,△ABC中,A=60°,将△ABC沿DE翻折后,点A落在BC边上的点A′处。如果∠A′EC=70°,那么∠A′DE的度数为。

14、如图所示,△ADF≌△CBE且点E,B,D,F,在一条直线上,判断AD与BC的位置关系,并加以说明。

15、如图,△OAD≌△OBC,且∠O=65°,∠BEA=135°,求∠C的度数。

16、如图,在所给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标号为的三个三角形均为格点三角形(顶点在方格顶点处),请按要求将图甲,图乙的指定图形分割成三个三角形,使它们与标号为的三个三角形分别对应全等。

(1)图甲中是格点正方形;

(2)图乙中是格点平行四边形;

注:较长甲图乙的分割线画成实线。

A E 3

2

1 B A A C

B E 第9题

1 2

第11题

B A

D E (第12题)

第8题 A B D C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边边边)

1、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 中,AB=CD ,AD=BC ,O 为对角线AC 、BD 的交点,且AO=CO ,BO=DO ,则与△AOD 全等的是( )

A 、 △ABC

B 、△AD

C C 、 BC

D D 、△COB

2、如图,在 ACE 和 BDF 中,AE=BF,CE=DF,要利用“SSS ”证明 ACE ≌ BDF 时,需增加的一个条件是( ) A 、AB=BC B 、DC=BC C 、AB=CD D 、以上都不正确

3、如图,AB=AD ,AC=AE ,BC=DE ,A=60°,∠E=30°,则∠C 的度数为( )

A 、30°

B 、45°

C 、60°

D 、90 4、如图,已知AB=AD ,CB=CD,若∠BAD=124°,则∠BAC 的度数为( )

A 、34°

B 、56°

C 、62°

D 、124°

5、如图,已知AE=AD ,AB=AC,EC=DB,下列结论:①∠C=∠B ;②∠D=∠E ;③∠EAD=∠BAC ;④∠B=∠E 。其中错误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④

6、如图,在ABC 和BDE 中,点C 在边BD 上,边AC 交边BE 于点F 。若AC=BD ,AB=ED,BC=BE,则∠ACB 等于( )

A 、∠ED

B B 、∠BED

C 、

2

1

∠AFB D 、2∠ABF 7、我国的纸伞工艺十分巧妙,如图,伞不论张开还是缩拢(其中AE=AF,DE=DF ), AED 与△AFD 始终保持全等,因此伞柄AP 始终平分同一平面内两条伞骨所成的角∠BAC ,从而保证伞圈D 能沿着伞柄滑动。 AED ≌ AFD 的理由是 。

8、如图,AD=CB ,AB=CD ,∠A=60°则∠C 的度数为 。 9、已知:如图AB=AC ,BD=CE ,AD=AE ,若∠1=30°,则∠2= 。

11、如图,在ABC 中,AB=AC ,D 、E 两点在BC 上,且AD=AE ,BD=CE 。若∠BAD=30°,∠DAE=50°,则∠

BAC 的度数为 。

12、在如图所示的6×5方格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 是格点三角形(即顶点恰好是正方形的顶点),则与∠ABC 有一条公共边BC 且全等的所有格点三角形的个数是 个。 13、已知:如图,在△ABC 中,点D 为BC 的中点。求证: (1)△ABD ≌△ACD ; (2)AD ⊥BC 。

14、如图,已知AB=AC ,点D 在BE 上,且AD=AE ,BD=CE ,求证:∠3=∠1+∠2。

3题)

x

1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1,3),B (-3,-2),C (3,-2),D (5,3),AB=CD ,点E 、F 分别在AB 、CD 上,试判断∠BEF 和∠DFE 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提示:连接BD ,先证明AB//CD )。

1、如图,AB=CB ,DB=EB ,要证明△ABE ≌△CBD A 、∠D=∠E B 、∠E=∠C C 、∠1=

2、可以保证△ABC ≌△C B A '''的条件是( )

A 、AB=

B A '', AC=

C A '',C C '∠=∠ B 、B B C A AC B A AB '∠=∠''=''=,

C 、A A C B BC B A AB '∠=∠''=''=,

D 、B B C B BC B A AB '∠=∠''=''=,

3、如图,小强同学把两根等长的木条、的中点连在一起,做成一个测量某物品内槽宽的工具,此时的长等于内槽的宽,这种测量方法用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 ) A 、SAS B 、ASA C 、SSS D 、HL

4、如图所示,已知∠1=∠2,AB=AD ,AE=AC ,若∠B=20°,则∠D 的度数为( )

A 、20°

B 、30°

C 、40°

D 、无法确定

5、如图,AO 是∠BAC 和∠DAE 的平分线,AD=AE ,AB=AC ,则线段BD 和CE 的大小关系是( )

A 、BD>CE

B 、BD=CE

C 、BD

D 、无法确定

6、如图,已知AB//CD ,

AB=CD ,AE=FD ,则图中的全等三角形有( )

A 、1对

B 、 2对

C 、3对

D 、4

对 7、如图,AB=DC ,BF=CE 需补充一个条件,就能使△ABE ≌△

DCF ,小强给出以下四个答案:①AE=DF ;②AE//DF ;③AB//DC ;④∠A=∠D 。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

D 、①③

8、如图,在新修的小区中,有一条“Z ”字形绿色长廊ABCD ,其中AB//CD ,在AB ,BC ,CD 三段绿色长廊上各修一小亭E ,M ,F ,且BE=CF ,点M 是BC 的中点,在凉亭M 与F 的距离,只需要测出线段 的长度。理由是依据 可以证明 ≌ ,再由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得出。 D A E

B (第1题) (第6题) (第4题)

A E C

B D (第8题)

F C

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2,0),B (0,4),当点C 的坐标为 时,△BOC 与△ABO 全等。

10、如图,在△ABC 中,AB=6,BC=5,AC=4,AD 平分∠BAC 交BC 于D 。在AB 上截取AE=AC ,则△BDE 的周长为 。

11、如图,点B 在AE 上,点D 在AC 上,AB=AD 。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ABC ≌△ADE (只能添加一

12、如图,点B ,E ,C ,F 在一条直线上,AB//DE ,AB=DE ,BE=CF ,AC=6则DF = 。

13、如图,AC 与BD 相交于点O ,且OA=OC ,OB=OD ,则AD 与BC 的大小和位置关系是 。 14、如图,已知AB ⊥BD ,垂足为B ,ED ⊥BD 垂足为D ,AB=CD ,BC=DE ,则∠ACE = 。

15、如图,在△ABC 与△ABD 中,BC=BD ,∠ABC=∠ABD 点E 为BC 的中点,点F 为BD 的中点,连接AE ,AF ,。求证:AE=AF 。

16、如图,点E ,F 在BC 上,BE=CF ,AB=DC ,∠B=∠C 。求证:∠A=∠D 。

17、如图,AB ⊥DC 于点B ,AB=DB 点E 在AB 上,BE=BC ,DE 交AC 于点F 。试判断DE 与AC 的数量及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18、如图,点M 、N 分别是正五边形ABCDE 的边BC ,CD 上的点,且BM=CN ,AM 交BN 于点P 。

(1)求证:△ABM ≌△BCN ;

(2)求∠APN 的度数。

角边角与角角边

1、小强不慎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摔碎成如图所示的四块(即图中标有1、

2、

3、4的四块),你认为将其中的哪块带去,就能配一块与原来一样大小的三角形玻璃?应该带( )

A 、第1块

B 、第2块

C 、第3块

D 、第4块

2、如图,要测量池塘两岸相对的两点的距离,可以在的垂线上取两点,使,再画出的垂线,使与,在一条直线上,

第14题

A

B C D

E (第13题) A O C B A

C E B

F D A B E F

C D A D B E

F A B M

C N

D E

P

第12题

O C B A 第13题 第11题

F E C B

A D A

D

E

第4题 C A

B D

第8题 F

E D A B C

A F E D B

C 第9题 A C

D B

E E D A B F

C

这时测得的长就是的长。它的理论依据是( )

A 、SSS

B 、SAS

C 、ASA

D 、AAA

3、如图,已知∠A=∠D ,∠1=∠2,若要得到△ABC ≌△DEF ,则下列条件中符合要求的是( )

A 、∠B=∠E

B 、ED=B

C C 、AB=EF

D 、AB=DE

4、如图,在下列条件中,不能证明△ABD ≌△ACD 的是( )

A 、BD=DC,AB=AC

B 、∠ADB=∠ADC,BD=D

C C 、∠B=∠C,∠BAD=∠CA

D D 、∠B=∠C,BD=DC

5、如图,已知∠C=∠D,∠ABC=∠BAD ,AC 与BD 相交于点O ,请写出图中一组相等的线段 。

6、如图所示,直线l 过正方形ABCD 的顶点B ,点A ,C 到直线l 的距离分别是AE=1,CF=2则EF 的长是 。

7、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CD,若用“ASA ”证明ABC ≌△CDA ,需添加条件 。

8、如图,在△ABC 中,∠C=90°,点D 、E 是边AB 上两点,且DE=BC ,过D 作DF ⊥AB ,过E 作EF//BC ,则△ACB ≌ ,理由是 。

9、如图,已知AE=CF ,∠AFD=∠CEB ,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DF ≌△CBE 的是( )

A 、∠A=∠C

B 、AD=CB

C 、BE=DF

D 、AD//BC

10、如图,点B 在AE 上,若∠CBE=∠DBE ,∠C=∠D ,AB=5,

BD=3,则四边形ADBC 的周长为( )

A 、6

B 、8

C 、10

D 、16 11、如图所示,点D 、

E 、

F 、B 在同一直线上,AB//CD ,AE//CF ,且AE=CF 。若BD=10,BF=2,则EF = 。

12、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BCE ,E 为AB 的中点,直线DE 交CB 的延长线于点F ,若BC =6,AD =4,则CF = 。

13、如图,若∠A =∠D ,∠ACB=∠DBC ,BC=4,△AOB 的周长为10,则△DCB 的周长为 。 14、如图,点D 在AB 上,DF 交AC 于点E ,CF//AB ,AE=EC 。

求证:AD=CF 。

15、如图,在Rt △ABC 中,∠ABC=90°,点D 在边AB 上,使DB=BC ,过点D 作EF ⊥AC ,分别交AC 于点E ,

F A

A A 第1题

1 1 1 1 C

A D O 第5题 第6题

C

D A

E B

F l A B C D

第3题 E F C B A D

1

2 A

D

A B E

F C A B F

C E O B F A C

D

E 第5题 B

C Q P A M 第7题 第1题 A

D B C E

第2题 A D P

C 第3题

E

A

C

D B 交CB 的延长线于点F 。 求证:AB=BF 。

16、如图,海岛上有AB 两个观测点,点B 在点A 的正东方,海岛C 在观测点A 的正北方,在观测点B 的北偏西60°方向上,海岛D 在观测点B 的正北方,在观测点A 的北偏东60°方向上,那么海岛C 、D 到观测点AB 所在海岸的距离相等吗?为什么?

17、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CD ,AD//CB ,AB//CD ,∠B=∠AFE ,AE 是∠BAF 的角平分线。 求证:(1)△ABF ≌△AFE ;

(2)∠FAD=∠CDE 。 18、如图,在四边ABCD ,AD//BC ,EF//BC ,EF 过AC 的中点O ,分别交AD 、BC 于点E 、F 。 (1)求证:OE=OF ;

(2)若直线EF 绕点O 旋转,与AD 、BC 分别交于点E ′、F ′,仍有OE ′=OF ′吗?为什么?

(3)EF 绕点O 旋转到何处时,线段EF 最小?

斜边、直角边

1、如图,BE ,CD 是△ABC 高,且BD=CE ,判定△BCD ≌△CBE 的依据是 。

2、如图,已知AC ⊥BD 于点P ,要使△ABP ≌△CDP (不能添加辅助线),需增加的条件是 。

3、如图,在东西走向的铁路上有A 、B 两站,在A 、B 的正北方向分别有C 、D 两个蔬菜基地,其中C 到A 站的距离为24千米,D 到B 站的距离为12千米。在铁路AB 上有一个蔬菜加工厂E ,蔬菜基地C 、D 到E 的距离相等,且AC=BE ,则E 站距A 站 千米。

4、如图,AC ⊥BC ,AD ⊥DB ,要使△ABC ≌△BAD ,还需添加条件

(只需写出符合条件一种情况)。

5、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CD ,AE ⊥BD 于E ,CF ⊥BD 于F ,若AE=CF ,则图中全等三角形有 对。

6、如图,MN ⊥PQ ,AB ⊥PQ 点A 、D 、B 、C 分别在直线MN 与PQ 上,点E 在AB 上,AD+BC=7,AD=EB ,DE=EC ,则AB = 。

7、如图,在Rt △ABC 中,∠C =90°,BC =3cm ,AC =4cm ,点P 、Q 两点分别在AC 和AC 的垂线AM 上,且PQ

第6题 第4题 C D A B

B

C

C F

=AB ,当AQ = 时,△ABC 与△QPA 全等。 8、如图,在△ABC 中,∠C=90°,DE ⊥AB 于E ,BE=BC 等于( )

9、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

A 、一个锐角对应相等

B 、两个锐角对应相等

C 、一条边对应相等

D 、两条边对应相等

10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11、如图,∠B =∠D =∠90°,BC =CD ,∠1=40°,则∠2等于( )

A 、

40 ° B 、50°

12、如图,将正方形OABC 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是原点,A 的坐标为(1,3),则C 点的坐标为( )

A

、(3-,1 ) B 、(-1,3) C 、(3,1) D 、(3-,-1)

13、如图所示,H 是△ABC 的高AD ,BE 的交点,且DH =DC ,下列结论:①BD=AD ;②BC=AC ;③BH=AC ;

④CE=CD 中,正确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14、如图所示,已知∠A =∠D =90°,

E ,

F 在线段BC 上,DE 与AF 交于点O ,且AB =CD ,BE =CF 。求证:Rt

△ABF ≌Rt △DCE 。

15、如图所示,AC ⊥BC ,AD ⊥BD ,AD =BC ,CE ⊥AB ,DF ⊥AB ,垂足分别是E ,F ,那么CE =DF 吗?为什么?

16、如图,在△ABE 和△ACF 中,∠E =∠F =90°,AB =AC ,BE =CF 。 ()求证:∠1=∠2;

()试判断线段AM 与AN 、BN 与CM 的数量关系,如果不相等,请说明理由;如果相等,请加以证明。

17、(创新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为(4 , 4)点B 、C 分别在y 轴和x 轴上,且AB =AC 。求四边形ABOC 的面积和∠BAC 的度数(提示:过点A 分别作坐标轴的垂线段)。

综合练习一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一、选择题

1、用直尺和圆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则说明∠CAD=∠DAB 的依据是( )A 、SSS B 、

第12题 x 第11题

A B C 1 2 第13题 A C D

H E

A B E O

D C

F C D B F E A 1 E F A B

C M

N D 2

3 x D

A

第10题 D

B C A E F D B A F 第11题 E

C D

A B 第8题 A E

C F B

D D

第6题 第7题

E D

F A C B 45° 5 73° 5 73° 45° 第9题

O

B ′ B

A

A ′ 第13题

第12题 SAS C 、ASA D 、AAS

2、如图,D 、E 点分别在AB 、AC 边上,△ABE ≌△ACD ,AC=15,BD=9,则线段AD 的长是( )

A 、6

B 、9

C 、12

D 、15

3、如图,△ABC 沿AB 向下翻折得到△ABD ,若∠ABC=30°,∠ADB=100°,则∠BAC 的度数是( ) A 、30° B 、100° C 、50° D 、80°

4、如图所示,AB//EF//CD ,∠ABC=90°,AB=DC 那么图中的全等三角形有( )

A 、4 对

B 、3对

C 、2对

D 、1对

5、下列命题中:(1)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开;(2)在全等三角形中,相等的角是对应角,相等的边是对应边;(3)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中线及对应角平分线分别相等,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有( )

A 、3个

B 、2个

C 、1个

D 、0个

6、如图,在△ABC 中,AC=5,F 是高AD 和BE 的交点,AD=BD ,则BF 的长是( )

A 、7

B 、6

C 、5

D 、4

7、如图,给出下列四组条件:①AB=DE ,BC=EF ,AC=DF ;②AB=DE ,∠B=∠E ,BC=EF ;③∠B=∠E ,BC=EF ,∠C=∠F ;④AB=DE ,AC=DF ,∠B=∠E 。其中,能使△ABC ≌△DEF 的条件共有( )

A 、1组

B 、2组

C 、3组

D 、4组 8、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BC ,∠C =90°,BC =CD =8,过点B 作EB ⊥AB ,交CD 于点

E 。若DE =6,则AD 的长为( )

A 、6

B 、8

C 、10

D 、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9、如图,两个三角形全等,其中某些边的长度与某些角的度数已知,则α∠= 度。 10、如图,点B 、E 、C 、F 在一条直线上,AB =DE ,BE =CF ,请添加一个条件 ,使△ABC ≌△DEF 。

11、如图,在边长为3cm 的正方形中,点E 为BC 边上的任意一点,AF ⊥AE ,交CD 的延长线于F ,则四边形AFCE 的面积为 。

12、如图,有两个长度相同的滑梯,左边的滑梯的高度AC 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DF 相等,若∠CBA =32°,则EFD = 。

13、如图是跷跷板的示意图,支柱OC 与地面垂直,点O 是模板的中点,AB 可以绕着点O 上下转动,当A 端落地时,∠OAC =20。在上下转动模板的过程中,模板上下转动的最大角度(∠A′OA )是 。

14、如图,AB =CD ,AD =BC ,O 为BD 的中点,过O 点作直线与DA 、BC 的延长线交于E 、F ,若∠ADB =60°,

EO =10,

A

B

C F O

D E

E B

F A C

D B A N

M C A F E C

B D B A M D A D C

M B B A D C

则∠DBC = ,FO = 。 三解答题

15、如图,四边形ABCD 是长方形,点E 是AD 的中点,

求证:EB=EC. 16、请从以下三个等式中,选出一个等式填在横线上,并加以证明。

等式:AB =CD ,∠A =∠C ,∠AEB =∠CFD 。

已知:AB//CD ,BE =DF , 。 求证:△ABE ≌△CDF 。

17、如图,在△ABC 中,AC =BC ,直线MN 经过点C ,且AD ⊥MN 于D ,BE ⊥MN 于E ,若AD =CE ,求证:

AC ⊥BC 。

18、如图,已知AD//BC ,点E 为CD 上一点,AE 、BE 分别平分∠DAB 、∠CBA ,BE 的延长线交AD 的延长线于点F 。

()求证:△ABE ≌△AFE ;

()求证:AD+BC=AB 。

专题一图形变换与三角形全等 图形的平移与三角形全等

1、如图甲,已知AB=AC ,M 是BC 的中点,点D 是线段AM 上的动点。 (1)求证:BD=CD ;

(2)如图乙,若点D 在线段MA 的延长线上,BD 与CD 还相等吗?为什么?

(3)如图丙,若M 不是BC 的中点,且BM=CM ,则(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为什么?

2、如图,点A 、E 、F 、C 在同一条直线上,AE=CF ,过E 、F 分别作DE ⊥AC ,BF ⊥AC ,且AB=CD 。 (1)如图①,若EF 与BD 相交于点G ,试证明EG=FG ; (2)如图②,若△DEC 沿AC 方向平移到图中所示的位置,其余条件不变,则(1)中的结论是否还成立?为什么?

二、图形的翻折与三角形全等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D C

E A

B

C B

D

E A B C A

E A

D C

E

F B 图① N B M E D C

A 图② E N M A

D C A E

C B

D N M 图③ 3、如图,在△ABC 中,∠C =90,将ABC 沿AB 向下翻折后,再绕点A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度α(α<∠BAC ),得到RtA △D

E ,其中斜边AE 交BC 于点

F ,直角边DE 分别交AB 、BC 于

G 、

H 。

(1)求证:∠AFC=∠AGD ;

(2)求证:△AFB ≌△AGE 。

4、在△ABC 中,∠ACB =90°,AC =BC ,直线MN 经过点

C ,且A

D ⊥MN 于点D ,B

E ⊥MN 于点E 。 (1)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如图①的位置时,求证:DE=AD+BE ; (2)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如图②的位置时,求证:DE=AD —BE ;

(3)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如图③的位置时,线段DE 、AD 、BE 之间又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请你直接写出这

个数量关系,不用证明。

5、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点D 、F 分别在AB 、AC 上,CF =CB ,连接CD ,将线段CD 绕点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CE ,连接EF 。

(1)求证:△BCD ≌△FCE ;

(2)若EF//CD ,求∠BDC 的度数。

6、由正多边形的定义知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每个内角都等于60°。如图①,△ABC 、△CDE 都等边三角形。

(1)试确定AE 、BD 之间的大小关系;

(2)若把△CDE 绕C 点按逆时针旋转到图②的位置时,上述结论仍成立吗?请说明理由。

7、在同一平面内,把两个大小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板将直角顶点又叠合放置。

(1)图①是一种放置位置及由它抽象出的几何图形,A 、C 、D 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BD ,连接EC 并延长与BD 交于点F 。请指出线段BD 和EC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图②是将大三角板旋转的一种位置及由它抽象出的几何图形,其中B 、C 、D 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EC 。则(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F D

B A E C

图①

图② C B A

E α A C B D H

F E

G

A

P

O

B

12.3 角平分线的性质

1、如图,下面是利用尺规作∠AOB 的角平分线OC 的作法:以O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作弧,交OA ,OB 于点D ,

E 。分别以D ,E 为圆心,以大于2

1

DE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OB 内交于点C 。作射线OC ,则OC 就是∠AOB 的平分线。在用尺规作角平分线时,用到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 )

A 、 SSS

B 、SAS

C 、ASSA

D 、AAS

2、如图,OP 平分∠AOB ,PC ⊥OA 于C ,PD ⊥AB 于D ,则PC 与PD 的大小关系是( )

A 、PC>PD

B 、PC=PD

C 、PC

D D 、不能确定

3、如图,点P 是∠BAC 的平分线上一点,PE ⊥AC 于点E 。已知PE =3,则点P 到AB 的距离是( )

A 、3

B 、 4

C 、5

D 、6 4、如图,∠B =∠D =90°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填空: (1)若∠1=∠2,则 =

; (2)若∠3=∠4,则 = 。 5、如图,在△ABC 中,∠C =90°,∠B =∠BAD =30°,DE ⊥AB ,若CD =2,则DE= 。 6、如图,两条笔直的公路

l 1

、l 2

相交于点O ,村庄C 的村民在公路的旁边建三个加工厂A 、B 、D ,已知AB =BC

=CD =DA =5公里,村庄C 到公路l

1的距离

为4公里,则村庄C 到公路

l

2

的距离是( ) A 、3公里 B 、4公里 C 、5公里 D 、6公里

7、如图,OP 平分∠AOB ,PA ⊥OA ,PB ⊥OB ,垂足分别为A ,B 。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

A 、PA=P

B B 、PO 平分∠APB

C 、OA=OB

D 、AB 平分OP

8、△ABC 的三边AB ,BC,CA 的长分别为6cm,4cm,4cm ,

点P 为△ABC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则△ABP,△BCP ,△ACP 面积比等于( )

A 、1:1:1

B 、2:2:3

C 、2:3:2

D 、3:2:2

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O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x 轴于点M ,交y 轴于点N ,再分别以点M 、N 为圆心,大于

2

1

MN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第二象限交于点P 。若点P 的坐标为(1,2+b a ),则a 与b 的数量关系为( )

A 、b a =

B 、12-=+b a

C 、12=-b a

D 、12=+b a

10、如图,在△ABC 中,∠ABC =50°,∠ACB =60°,点E 在BC 的延长线上,∠ABC 的平分线BD 与∠ACE 的平分线CD 相交于点D ,连接AD ,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BAC=70°

B 、∠DOC=90°

C 、∠BDC=35°

D 、∠DAC=55°

11、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 =90°,AD =4,连接BD ,BD ⊥CD,∠ABD =∠CBD 。若P 是BC 边上一动点,

则DP 长的最小值为 。

第11题 C D A P B 第10题 B C O A D E 第1题 C E B A D O 第2题 B A D

P C O B P

A D E C 第3题 第4题 1 4

3 2 第5题

B E

D C A

l

2

最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易错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易错题集 第十一章三角形 1. 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 A. 至少有一个等于90° B. 至少有一个大于90° C. 不可能有两个大于89° D. 不可能都小于60° 2. 如图,△ABC中,高CD、BE、AF相交于点O,则△BOC?的三条高分别为.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相邻的一个内角,则它的形状;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小于于相邻的一个内角,则它的形状;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相邻的一个内角,则它的形状。 4、三角形内角中锐角至少有个,钝角最多有个,直角最多有个,外角中锐角最多有个,钝角至少有个,直角最多有个。一个多边形中的内角最多可以有个锐角。 5.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3、a+2、8,则a的取值范围是。 6.如图②,△ABC中,∠C=70°,若沿虚线截去∠C,则∠1+∠2= 。 7.如图③,一张△ABC纸片,点D、E分别在边AB、AC上,将△ABC沿着DE折叠压平,A与A′重合,若∠A=70°,则∠1+∠2= 。 8.△ABC中,∠A=80°,则∠B、∠C的内角平分线相交所形成的钝角为;∠B、∠C的外角平分线相交所形成的锐角为;∠B的内角平分线与∠C

的外角平分线相交所形成的锐角为;高BD与高CE相交所形成的钝角为;若AB、AC边上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O,则∠BOC为。 9.一个多边形除去一个内角外,其余各角之和为2750°,则这个多边形的 11.如图,在△ABC中,画出AC边上的高和BC边上的中线。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1.有以下条件:①一锐角与一边对应相等;②两边对应相等;③两锐角对 应相等;④斜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⑤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⑥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其中能判断两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是 2.已知△ABC与△A′B′C′中,AB=A′B′,BC=B′C′,下面五个条件: ①AC=A′C′;②∠B=∠B′;③∠A=∠A′;④中线AD=A′D′;⑤高AH=A′H′,能使△ABC≌△A′B′C′的条件有。 3.判断正误: ①两条边及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②两条边及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③两条边及第三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④两条边及其中一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八年级上册数学错题集

1、如图①,分别以Rt△ABC三边为直径向外作三个半圆,其面积分别用S1, S2,S3表示,则不难证明S1=S2+S3. (1)如图②,分别以Rt△ABC三边为边向外作三个正方形,其面积分 别用S1,S2,S3表示,写出它们的关系;(不必证明) (2)如图③,分别以Rt△ABC三边为边向外作正三角形,其面积分别 用S1,S2,S3表示,确定它们的关系并证明; (3)若分别以Rt△ABC三边为边向外作三个一般三角形,其面积分别用S1,S2,S3表示,为使S1,S2,S3之间仍具有与(2)相同的关系,所作三角形应满足什么条件? 2、王伟准备用一段长30米的篱笆围成一个三角形形状的小圈,用于饲养家 兔.已知第一条边长为a米,由于受地势限制,第二条边长只能是第一条边长的2倍多2米.(1)请用a表示第三条边长;(2)问第一条边长可以为7米吗?请说明理由,并求出a的取值范围3)能否使得围成的小圈是直角三角形形状,且各边长均为整数?若能,说明你的围法;若 不能,说明理由.

3、如图所示,将一根长为24cm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5cm,高为 12cm的圆柱形水杯中,设筷子露在外面的长为hcm,则h的取值范围是() 4、若5x+32的立方根等于-2,求x+17的平方根 5、若a.b 均为正整数,且a >根号7,b<2的立方根,则a+b 的最小值是() 6、如果正方形ABCD的两个相对顶点为B(3,0),D(0,3),那么A、C两点的坐标 分别为: 7、已知点A(m+1,-2)和点B(3,m-1),如果直线AB∥x轴,那么m的值为 (), 如果直线AB∥y轴,那么m的值为() 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在x轴的上方,点P到y轴的距离为1,且OP=2, 画出图形并求P点坐标。 9、已知点M(x,y)与点A(-1/5,n)关于x轴对称,与点B(m,1/2)关于y轴对称,求 代数式25x2+20xy+4y2+2013的值 10、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四个点,它们的横纵坐标均为整数.若在此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移动点A,使得这四个点构成的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并且点A的横坐标仍是整数,则移动后点A的坐标为().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易错题难题整理含答案+易错题及答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易错题难题整理含答案+易错题及答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易错题难题整理含答案 一、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下面对应的表格中,每小题3分,共30分) 3、下列说法中,①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只有一个②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可能是这组数据中的数,也可能不是这组数据中的数 ③一组数据的众数可能有多个 ④一组数据的众数是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的次数⑤一组数据的众数一定是这组数据中的数 正确说法的个数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5、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1)数轴上的点不是表示有理数,就是表示无理数;(2)实数a 的倒数是 a 1 ;(3)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4)两个绝对值不相等的无理数,其和、差、积、商仍是无理数。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内容补充 一个数的平方=它本身这个数0,1 一个数的平方根=它本身这个数是0,1 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它本身这个数是0, 一个数的立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1,0,1 一个数的立方根=它本身这个数是-1,0,1 6、一个自然数的算术平方根为m ,则与这个自然数相邻的下一个自然数是( ) A、1+m B、 12+m C、12+m D、1+m 分析:此题注意审题 二、填空题 11、某市对全市3万名初中学生的视力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得到如图所示的统计图。在这次调查中,所选取样本的容量是 ;如果视力在4.9到5.1之间(含4.9与5.1)为正常,那么全市大约有 名初中生视力 是正常 的。

12、设10的整数部分为a ,小数部分为b ,则代数式b (10+a )的值等于 。 根号9<根号10<根号16,所以3<根号10<4,所以,a=3 b=【根号10-3】 所以,b (10+a )=【根号10-3】【根号10+3】 所以利用因式分解的结果为1 13、比较大小:-15、如图所示,AD =4,CD =3,∠ADC =90°,AB =13,BC =12,该图形的面积等于 . 则x= ; 16、已知x 满足(x-1)3=-27 8 ,17、若不等式组???b x a x 的解集为x ﹥a ,则a 与b 的关系是 。 注意等号 18、一个水池有甲、乙两个进水管。单独开甲管,6小时注满全池,两管同时开,3小时注满全池。如果设单独开乙管x 小时注满全池,由此得到方程 。 二、填空题 11、240,7500; 12、1 13、﹤,﹥ 14、4+7或4-7 15、24 16、-32,y ≥21 17、a ≥b 18、61+x 1=3 1 三、解答题 20、(每小题4分,共16分)计算: (1)因式分解 题略【注意区别计算,结果要逐步考察】

八年级上学期数学错题集

13.2--13.3错题集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面积相等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全等三角形指形状完全相同的三角形 C.全等三角形周长相等 D.所有等边三角形全等 2、下列不能唯一确定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是() A.已知两直角边 B.已知一直角边和一斜边 C.已知一斜边和一锐角 D.已知两直角边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两条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一条直角边和一个锐角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C.有一条边相等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全等 D.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4、下列命题:①两个三角形中有两边及第三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②两 边及第三边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③两边及第三边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锐角三角 形全等;④锐角为30的两个直角三角形有一边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正确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5、在△ABC中,AB=AC,AB的中垂线与AC所成的角为50,则∠B等于() A.70 B.20或70 C.40或70 D.40或20 6、如图:在△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DE⊥AC于E,DF⊥AB于F,且FB=CE,则下列结论::①DE=DF,②AE=AF③BD=CD,④AD⊥BC。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第7题第8题 7、如图:在不等边△ABC中,PM⊥AB,垂足为M,PN⊥AC,垂足为N,且PM=PN,Q在AC上,PQ=QA,下列结论:①AN=AM,②QP∥AM,③△BMP≌△QNP,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 9、如图:直线a,b,c表示三条相互交叉环湖而建的公路,现在建立一个货物中转站,要 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可供选择的地址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全册全套试卷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全套试卷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 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 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cm和9cm,则它的周长为__cm. 【答案】22 【解析】 【分析】 底边可能是4,也可能是9,分类讨论,去掉不合条件的,然后可求周长. 【详解】 试题解析:①当腰是4cm,底边是9cm时:不满足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因此舍去. ②当底边是4cm,腰长是9cm时,能构成三角形,则其周长=4+9+9=22cm. 故填22.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已知没有明确腰和底边的题目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进行解答. 2.等腰三角形一边长是10cm,一边长是6cm,则它的周长是_____cm或_____cm. 【答案】22cm,26cm 【解析】 【分析】 题目给出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10cm和6cm,而没有明确腰、底分别是多少,所以要进行讨论,还要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能否组成三角形. 【详解】 (1)当腰是6cm时,周长=6+6+10=22cm; (2)当腰长为10cm时,周长=10+10+6=26cm, 所以其周长是22cm或26cm. 故答案为:22,26.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已知没有明确腰和底边的题目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进行解答,这点非常重要,也是解题的关键. 3.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比为1:2:3,则三个外角的度数比为_____. 【答案】5:4:3 【解析】 试题解析:设此三角形三个内角的比为x,2x,3x, 则x+2x+3x=180, 6x=180, x=30, ∴三个内角分别为30°、60°、90°,

数学八年级上册易错题难题整理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检测 八年级数学试题(120分钟 120分) 一、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下面对应的表格中,每小题3分,共30分) 3、下列说法中,①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只有一个②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可能是这组数据中的数,也可能不是这组数据中的数 ③一组数据的众数可能有多个 ④一组数据的众数是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的次数⑤一组数据的众数一定是这组数据中的数 正确说法的个数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5、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1)数轴上的点不是表示有理数,就是表示无理数;(2)实数a 的倒数是a 1 ;(3)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4)两个绝对值不相等的无理数,其和、差、积、商仍是无理数。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内容补充 一个数的平方=它本身这个数0,1 一个数的平方根=它本身这个数是0,1 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它本身这个数是0, 一个数的立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1,0,1 一个数的立方根=它本身这个数是-1,0,1

6、一个自然数的算术平方根为m ,则与这个自然数相邻的下一个自然数是( ) A、1+m B、 12+m C、12+m D、1+m 分析:此题注意审题 二、填空题 11、某市对全市3万名初中学生的视力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得到如图所示的统计图。在这次调查中,所选取样本的容量是 ;如果视力在4.9到5.1之间(含4.9与5.1)为正常,那么全市大约有 名初中生视力是正常的。 12、设10的整数部分为a ,小数部分为b ,则代数式b (10+a )的值等于 。 根号9<根号10<根号16,所以3<根号10<4,所以,a=3 b=【根号10-3】 所以,b (10+a )=【根号10-3】【根号10+3】 所以利用因式分解的结果为1 13、比较大小:-36.0 -1 /2 15、如图所示,AD =4,CD =3,∠ADC =90°,AB =13,BC =12,该图形的面积等于 . 16、已知x 满足(x-1)3=-27 8,则x= ;

八年级上册数学错题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如图①,分别以Rt△ABC三边为直径向外作三个半圆,其面积分别用S,1S,S表示,则不难证明S=S+S.32213(1)如图②,分别以Rt△ABC三边为边向外作三个正方形,其面积分别用S,S,S表示,写出它们的关系;(不必证明)312(2)如图③,分别以Rt△ABC三边为边向外作正三角形,其面积分别用S,S,S表示,确定它们的关系并证明;312(3)若分别以Rt△ABC三边为边向外作三个一般三角形,其面积分别用S,S,S表示,为使S,S,S之间仍具有与(2)相同的关系,311232所作三角形应满足什么条件? 2、王伟准备用一段长30米的篱笆围成一个三角形形状的小圈,用于饲养家兔.已知第一条边长为a米,由于受地势限制,第二条边长只能是第一条边长的2倍多2米.(1)请用a表示第三条边长;(2)问第一条边长可以为7米吗?请说明理由,并求出a的取值范围3)能否使得围成的小圈是直角三角形形状,且各边长均为整数?若能,说明你的围法;若不能,说明理由.

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 3、如图所示,将一根长为24cm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5cm,高为12cm的圆柱形水杯中,设筷子露在外面的长为hcm,则h的取值范围是() 4、若5x+32的立方根等于-2,求x+17的平方根 5、若a.b 均为正整数,且a >根号7,b<2的立方根,则a+b 的最小值是() 6、如果正方形ABCD的两个相对顶点为B(3,0),D(0,3),那么A、C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7、已知点A(m+1,-2)和点B(3,m-1),如果直线AB∥x轴,那么m的值为(), 如果直线AB∥y轴,那么m的值为() 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在x轴的上方,点P到y轴的距离为1,且OP=2,画出图形并求P点坐标。 9、已知点M(x,y)与点A(-1/5,n)关于x轴对称,与点B(m,1/2)关于y轴对称,求代数式25x2+20xy+4y2+2013的值 10、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四个点,它们的横纵坐标均为整数.若在此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移动点A,使得这四个点构成的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并且点A 的横坐标仍是整数,则移).的坐标为(A动后点.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数学八年级上册 期中精选试卷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数学八年级上册 期中精选试卷易错题(Word 版 含答案) 一、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解答题压轴题(难) 1.取一副三角板按图()1拼接,固定三角板60,()30ADC D ACD ∠=∠=,将三角板 45()ABC BAC BCA ∠=∠=绕点A 依顺时针方向旋转一个大小为a 的角00) 45(a ≤≤得到ABM ,图()2所示.试问: ()1当a 为多少时,能使得图()2中//AB CD ?说出理由, ()2连接BD ,假设AM 与CD 交于,E BM 与CD 交于F ,当00 )45(a ≤≤时,探索 DBM CAM BDC ∠+∠+∠值的大小变化情况,并给出你的证明. 【答案】(1)15°;(2)DBM CAM BDC ∠+∠+∠的大小不变,是105,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由//AB CD 得到30BAC C ∠=∠=,即可求出a ; (2)DBM CAM BDC ∠+∠+∠的大小不变,是105?,由FEM CAM C ∠=∠+∠, 30C ∠=?, EFM BDC DBM ∠=∠+∠, 45M ∠=?,即可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求出答案. 【详解】 ()1当a 为15时,//AB CD , 理由:由图()2,若//AB CD ,则30 BAC C ∠=∠=, 453015a CAM BAM BAC ∴=∠=∠-∠=-?=?, 所以,当a 为15时,//AB CD . 注意: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解法:

第一种:把//AB CD 当做条件求出a 为15, 第二种:把a 为15当做条件证出//AB CD , 这两种解法都是正确的. ()2DBM CAM BDC ∠+∠+∠的大小不变,是105? 证明: ,30FEM CAM C C ∠=∠+∠∠=?, 30FEM CAM ∴∠=∠+?, EFM BDC DBM ∠=∠+∠, DBM CAM BDC EFM CAM ∴∠+∠+∠=∠+∠, 180,45EFM FEM M M ∠+∠+∠=∠=?, 3045180BDC DBM CAM ∴∠+∠+∠+?+?=?, 1803045105DBM CAM BDC ∴∠+∠+∠=?--=?, 所以,DBM CAM BDC ∠+∠+∠的大小不变,是105. 【点睛】 此题考查旋转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2)中将角度和表示为三角形的外角是解题的关键. 2.如图1,在ABC ?中,ACB ∠是直角,60B ∠=?,AD 、CE 分别是BAC ∠、BCA ∠的平分线,AD 、CE 相交于点F . (1)求出AFC ∠的度数; (2)判断FE 与FD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提示:在AC 上截取CG CD =,连接FG .) (3)如图2,在△ABC ?中,如果ACB ∠不是直角,而(1)中的其它条件不变,试判断线段AE 、CD 与AC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八年级上册数学常见易错题(内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数学上册常见易错题 1、下列图形中对称轴最少的是 ( ) A 圆 B 正方形 C 等腰梯形 D 线段 【错解】D . 【错解剖解】不能误认为线段只有一条对称轴,它有两条对称轴,分别是它的垂直平分线和它所在的直线。 【正确答案】C . 2、如图,给出下列四组条件: ①; ②; ③; ④. 其中,能使的条件共有( ) A .1组 B .2组 C .3组 D .4组 【错解】选D . 【错解剖析】错选D 的原因是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理解不透,当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及 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时,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正确答案】选C . 3、在△ABC 和△A /B /C /中,AB =A /B /,AC =A /C /,高AD =A /D /,则∠C 和∠C / 的关系是( ) (A )相等. (B )互补. (C )相等或互补. (D )以上都不对. 【错解】A . 【错解剖析】不能够正确画出图形理解题意,并分多种情况进行讨论. 【正确答案】C . 4、如图,在△ABC 中,AD 平分∠BAC ,DE ⊥AB 于E ,DF ⊥AC 于F ,M 为AD 上任意一点,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DE =DF . (B )ME =MF . (C )AE =AF . (D )BD =DC . AB DE BC EF AC DF ===,,AB DE B E BC EF =∠=∠=,,B E BC EF C F ∠=∠=∠=∠,,AB DE AC DF B E ==∠=∠,,ABC DEF △ ≌△M F E D C B A

【错解】A . 【错解剖析】不能正确审题,本题是选错误的选项. 【正确答案】D 5、如图,由4个小正方形组成的田字格中,ABC △的顶点都是小正方形的顶点.在田字格上画与ABC △成轴对称的三角形,且顶点都是小正方形的顶点,则这样的三角形(不包含ABC △本身)共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错解】B . 【错解剖析】直接用图中已有的线为对称轴,只能找到两种,而把对角线作为对称轴的情况忽视了. 【正确答案】D . 6、如图把一个正方形三次对折后沿虚线剪下,则所得图形大致是( ) 【错解】A . 【错解剖析】操作时把剪下的位置弄错. 【正确答案】C . 7、在正方形ABCD 中,满足ΔPAB ,ΔPBC ,ΔPCD ,ΔPAD 均为等腰三角形的点P 有( )个. A 、6个 B 、7个 C 、8个 D 、9个 A B C

八年级上册数学好题、易错题整理

八年级上册数学好题、易错题锦集 (题目全面、多样化,有助提高成绩) (2012?自贡)如图,矩形ABCD中,E为CD的中点,连接AE并延长交BC 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BD、DF,则图中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共有() A.3对B.4对C.5对D.6对 考点:;. 分析:先找出图中的直角三角形,再分析三角形全等的方法,然后判断它们之间是否全等. 解答:解:图中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有:△AED≌△FEC,△BDC≌△FDC≌△DBA,共4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SSA、HL.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 (2012?镇江)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记为第1个等边三角形,取其各边的三等分点,顺次连接得到一个正六边形,记为第1个正六边形,取这个正六边形不相邻的三边中点,顺次连接又得到一个等边三角形,记为第2个等边三角形,取其各边的三等分点,顺次连接又得到一个正六边形,记为第2个正六边形(如图),…,按此方式依次操作,则第6个正六边形的边长为() A.13×(12)5a B.12×(13)5a C.13×(12)6a D.12×(13)6a 考点:. 专题:. 分析:连接AD、DB、DF,求出∠AFD=∠ABD=90°,根据HL证两三角形全等得出∠FAD=60°,求出AD ∥EF∥GI,过F作FZ⊥GI,过E作EN⊥GI于N,得出平行四边形FZNE得出EF=ZN=13a,求出GI 的长,求出第一个正六边形的边长是13a,是等边三角形QKM的边长的13;同理第二个正六边形的边长是等边三角形GHI的边长的13;求出第五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乘以13即可得出第六个正六边形的边长. 解答:解:连接AD、DF、DB, ∵六边形ABCDEF是正六边形, ∴∠ABC=∠BAF=∠∠AFE,AB=AF,∠E=∠C=120°,EF=DE=BC=CD, ∴∠EFD=∠EDF=∠CBD=∠BDC=30°, ∵∠AFE=∠ABC=120°, ∴∠AFD=∠ABD=90°, 在Rt△ABD和RtAFD中 {AF=ABAD=AD ∴Rt△△ABD≌Rt△AFD, ∴∠BAD=∠FAD=12×120°=60°,

(完整版)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易错题整理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易错题整理 1、一支蜡烛长20厘米,.点燃后每小时燃烧5厘米,燃烧时剩下的高度n (厘米)与燃烧时间t(时)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 A B C D 2、已知正比例函数kx y =(0≠k )的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则一次函数k x y +=的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3、甲、乙两人同时沿着一条笔直的公路朝同一方向前行,开始时, 乙在甲前2千米处,甲、乙两人行走的路程S (千米)与时间t (时) 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的速度为4千米/时 B 、经过1小时,甲追上乙 C 、经过0.5小时,乙行走的路程约为2千米 D 、经过1.5小时,乙在甲的前面 4、当14+a 的值为最小值时,a 的取值为( ) A 、-1 B 、0 C 、4 1 - D 、1 5、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是169的算术平方根,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是121的负的平方根,则(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的平方根为( ) A. 2 B. 4 C.±2 D. ±4 6、满足-3<x <5的整数x 是( ) A 、-2,-1,0,1,2,3 B 、-1,0,1,2,3 C 、-2,-1,0,1,2 D 、-1,0,1,2 7、如图,有一圆柱,它的高等于8cm ,底面直径等于4cm (π=3). 在圆柱下底面的A 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与A 相对的 B 点处的食物,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大约等于 ( ) A .10cm B .12 cm C .19cm D .20cm 8、直线y kx b =+经过点(1,)A m -,(,1)B m (1)m >,则必有( ) A. 0,0k b >> .0,0B k b >< .0,0C k b <> .0,0D k b << x y x y x y x y O O O O S(千米) 1 2 3 4 0.5 1 乙 甲 O t (时)

苏教版八年级上数学好题易错题

第1题图 八上好题易错题(1) 1.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ABC ≌△BAD . 求证:(1)OA=OB ;(2)AB ∥CD . 2.已知:在△ABC 中,AC=BC ,∠ACB=90°,点D 是AB 的中点,点E 是AB 边上一点. (1)直线BF 垂直于直线CE ,交CE 于点F ,交CD 于点G (如图①),求证:AE=CG ; (2)直线AH 垂直于直线CE ,交CE 的延长线于点H ,交CD 的延长线于点M (如图②),找出图中与BE 相等的线段,并证明. 3.如上图,BD 为△ABC 的的角平分线,且BD=BC ,E 为BD 延长线上的一点,BE=BA ,过E 作EF ⊥AB 于F .下列结论:①△ABD ≌△EBC ; ②∠BCE+∠BCD=180°; ③AD=AE=EC ;④BA+BC=2BF .其中正确的是 ( )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第2题图

第3题图 4.如图,B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垂足为E.△ABC的面积为70,AB=16,BC=12。 求DE的长. 第4题图 5.如图的2×4的正方形网格中,△ABC的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格点上,这样的三角形称为格点三角形,在网格中与△ABC成轴对称的格点三角形一共有()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第5题图 6.如图,AD平分∠BAC,EG⊥AD于H,则下列等式中成立的是() A.∠α=(∠β+∠γ) B.∠α=(∠β﹣∠γ) C.∠G=(∠β+∠γ) D.∠G=∠α 第6题图 7.如图,有一个直角三角形ABC,∠C=90°,AC=10,BC=5,一条线段PO=AB,P、O两点分别在AC和过点A且垂直于AC的射线AX上运动,问P点运动到AP= 时,才能使△ABC与△POA全等. 第7题图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易错题集锦

数学八年级上册易错题锦集 1?如图,△ ABC中,AB=AC / A=36°, AC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E, D为垂足,连结EC. (1)求/ ECD的度数;(2)若CE=12,求BC长. 2?如图,在△ ABC中,/ C= 90°,/ A>Z B. (1 )用直尺和圆规作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与D,交BC于E; (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2)在(1 )的条件下,若CE= DE,求/ A, / B的度数. 3?如图,已知△ ABC中,/ B=90 o, AB=16cm, BC=12cm, P、Q是厶ABC边上的两个动点,其中点P从点A开始沿A T B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1cm,点Q从点B开始沿B~S A 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2cm,它们同时出发,设出发的时间为t秒.(1)出发2秒后, 求PQ的长; (2)当点Q在边BC上运动时,出发几秒钟后,△ PQB能形成等腰三角形?(3)当点Q 在边CA上运动时,求能使厶BCQ成为等腰三角形的运动时间.

4?已知:如图,在△ ABC A ADE 中,/ BAC=/ DAE=90°, AB=AC, AD=AE 点C. D. 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D. 求证:("△ BAD^A CAE;(2试猜想BD、CE有何特殊位置关系,并证明。 5. —架梯子长25米,斜靠在一面墙上,梯子底端离墙7米, (1) 这个梯子的顶端距地面有多高? (2) 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了4米到A',那么梯子的底端在水平方向滑动了几米 6. 已知,点P是直角三角形ABC斜边AB上一动点(不与A,B重合),分别过A,B向直线CP作垂线,垂足分别为E,F,Q 为斜边AB的中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1,当点P与点Q重合时,AE与BF的位置关系是,QE与QF的数量关系 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2,当点P在线段AB上不与点Q重合时,试判断QE与QF的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3) 如图3,当点P在线段 BA (或AB)的延长线上时,此时(2)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请画出图形并给予证明.

八年级上册数学好题、易错题整理(1)

八年级上册数学好题、易错题 (2012?自贡)如图,矩形ABCD中,E为CD的中点,连接AE并延长交BC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BD、DF,则图中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共有() A.3对B.4对C.5对D.6对 考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矩形的性质. 分析:先找出图中的直角三角形,再分析三角形全等的方法,然后判断它们之间是否全等. 解答:解:图中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有:△AED≌△FEC,△BDC≌△FDC≌△DBA,共4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SSA、HL.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 (2012?镇江)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记为第1个等边三角形,取其各边的三等分点,顺次连接得到一个正六边形,记为第1个正六边形,取这个正六边形不相邻的三边中点,顺次连接又得到一个等边三角形,记为第2个等边三角形,取其各边的三等分点,顺次连接又得到一个正六边形,记为第2个正六边形(如图),…,按此方式依次操作,则第6个正六边形的边长为() A.13×(12)5a B.12×(13)5a C.13×(12)6a D.12×(13)6a 考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专题:规律型. 分析:连接AD、DB、DF,求出∠AFD=∠ABD=90°,根据HL证两三角形全等得出∠FAD=60°,求出AD∥EF∥GI,过F作FZ⊥GI,过E作EN⊥GI于N,得出平行四边形FZNE得出EF=ZN=13a,求出GI的长,求出第一个正六边形的边长是13a,是等边三角形QKM的边长的13;同理第二个正六边形的边长是等边三角形GHI的边长的13;求出第五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乘以13即可得出第六个正六边形的边长. 解答:解:连接AD、DF、DB, ∵六边形ABCDEF是正六边形,∴∠ABC=∠BAF=∠∠AFE,AB=AF,∠E=∠C=120°,EF=DE=BC=CD, ∴∠EFD=∠EDF=∠CBD=∠BDC=30°,∵∠AFE=∠ABC=120°,∴∠AFD=∠ABD=90°, 在Rt△ABD和RtAFD中{AF=ABAD=AD ∴Rt△△ABD≌Rt△AFD,∴∠BAD=∠FAD=12×120°=60°,∴∠FAD+∠AFE=60°+120°=180°,∴AD∥EF, ∵G、I分别为AF、DE中点,∴GI∥EF∥AD,∴∠FGI=∠FAD=60°,

(完整)初二数学易错题(上学期)

初二易错题练习(上学期) 一填空题 1.点M (x-1,x+1)在第三象限,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2.函数4 1--=x x y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3.直线5)1(2-+=x m y 的图象过 象限 ,y 随x 的增大而 。 4.若P )(y x 、满足 2=x ,3=y 且x>0,则点P 的坐标是 ; 5.若函数y=(k+1)x+k -1是正比例函数,则k 的值是 。 6. 如图,一个机器人从O 点出发,如图向正东方向走3米到达A 1点,再向 正北方向走6米到达A 2点,再向正西方向走9米到达A 3点,再向正南方向走 12米到达A 4点,再向正东方向走15米到达A 5点.按如此规律走下去,当机器 人走到A 6点时,A 6的坐标是 . 7. 300000= , 0.00003= 8. 如果a= -2002, b=2000, c= -2001, 则a 2+b 2+c 2+ab+bc-ac=____________________. 9.如m 2+m-1=0, 则m 3+2m 2-2001=__________________. 10.多项式x 2+mx +36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_____________. 11.如果x=3时,多项式x 3-4x 2-9x +m 的值为0,则m=_________,多项式因式分解的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已知a =355,b =444,c =533,则有 。 13.已知多项式kx 2-9xy-10y 2 可分解因式得:(mx+2y )(3x-5y),k= ,m= 14.012)1)((2222=--++y x y x ,22y x += 。 15.满足方程4x 2-9y 2=31的正整数解是_ __ 16..甲、乙两位同学在对一个二次三项式进行因式分解时,甲由于抄错了一次项系数,得的结果为(m+3)(m-2),乙由于抄错了常数项,得的结果为(m-2)(m-3),由以上情况可以断定,此二次三项式为 。 17.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cm 和9cm ,则周长为_____________. 18.△ABC 的边长是a ,b ,c 且满足等式ac bc ab c b a ++=++222则△ABC 的形状是 19.如果,从A 地到B 地有三条路可走,①②③路长分别为l ,m ,n (图中┌ ┘表示直角,→表示走向),则 。 20.如图,直线a 、b 、c 表示三条相互交叉的公路,现在要建一个货物中转站, 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可供选择的地址有 处。

数学八年级上册易错题难题整理含答案

3、下列说法中,①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只有一个②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可能是这组数据中的数,也可能不是这组数据中的数③一组数据的众数可能有多个④ 一组数据的众数是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的次数⑤一组数据的众数一定是这组数据中的数 正确说法的个数有() A 1个B、2个C、3个D、4个 5、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1)数轴上的点不是表示有理数,就是表示无理数;(2)实数a的倒数是丄; a (3)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4)两个绝对值不相等的无理数,其和、差、积、商仍是无理数。 A、1个E、2个C、3个D、4个 内容补充 一个数的平方=它本身这个数0 , 1 一个数的平方根=它本身这个数是0,1 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它本身这个数是0,一个数的立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1,0,1 一个数的立方根=它本身这个数是—1,0,1 6、一个自然数的算术平方根为m则与这个自然数相邻的下一个自然数是() A、m 1 B> m2 1 C、m2 1 D、m 1 分析:此题注意审题 二、填空题 11、某市对全市3万名初中学生的视力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得到如图所示的

统计图。在这次调查中,所选取样本的容量是 ______ ;如果视力在4.9到5.1 之间(含4.9与5.1 )为正常,那么全市大约有________ 名初中生视力是正常的。 12、设,10的整数部分为a,小数部分为b,则代数式b( .. 10+a)的值等 于____________ 。 根号9<根号10<根号16,所以3<根号10<4,所以,a=3 b=【根号10-3】所以,b(10+a)=【根号10-3】【根号10+3】 所以利用因式分解的结果为1 13、比较大小:-.0.36 -1 /2 15、如图所示,AD= 4,CD= 3,Z ADC= 90°,A吐13,BO 12,该图形的面 积等于 16、已知x 满足(x-1 )3=-―,则x= 27 x ?a 17、若不等式组」x a的解集为x >a,则a与b的关系是 x b 注意等号 18、一个水池有甲、乙两个进水管。单独开甲管,6小时注满全池,两管同时开,3小时注满全池。如果设单独开乙管x小时注满全池,由此得到方

八年级数学上册易错题

1. 9的算术平方根为 ;-0.064的立方根是 ;81开平方得 . 25的整数部分 小数部分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2是4的平方根 B 、81-的平方根是9± C 、任何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都不大于这个数 D 、任何数的平方是非负数,因而任何数的平方根也是非负数 4.在实数5,3.14,3 216-,23-,0.2020020002…,722,..65.1,π--中,无理数是 . 5.计算:(1)()42120++--= ;(2)312523832-+--= . 6.下列说法:① ()10102-=-;② 数轴上的点与实数成一一对应关系;③ -2是16 的平方 根;④ 任何实数不是有理数就是无理数;⑤ 两个无理数的和还是无理数;⑥无理数都是无限 小数,正确的个数有 (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 B 、不带根号的数一定是有理数 C 、无理数是无限小数 D 、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8. Rt △ABC 的斜边为2,周长为2+6,则它的面积为 。 9.已知某直角三角形的两边为3,4,则第三边长等于 ; 10.如图,Rt △ABC 中,∠B =90°,BD ⊥AC 于D ,点E 为AC 的中点,若BC =7,AB =24,则BE = , BD = . 11.在一个长为2米,宽为1米的矩形草地上,如图放着一根长方体的木块,它的棱长和场地宽 AD 平行且大于AD ,木块的正视图是边长为0.2米的正方形,一只蚂蚁从点A 处,到达C 处需要 走的得最短路程是 米. 12.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3,E 在BC 上,且BE =2,P 在BD 上,则PE +PC 的最小值为 ( ) A 、32 B 、13 C 、14 D 、15 13.如图,一圆柱高8cm,底面半径2cm,一只蚂蚁从点A 爬到点B 处吃食,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 ___________ 4.(10分)近似数1.8×105 精确到 位,有 个有效数字. 6.(8分)“引葭赴岸”是《九章算术》中的一道题:“今有池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 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题意是:有一个边长为1O 尺的正方形池塘,一棵芦 苇AB 生长在它的中央,高出水面BC 为l 尺.如果把该芦苇沿与水池边垂直的方向拉向岸边,那A B E D C D B A D E P C B A A B

八年级上册数学错题集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1、女口图①,分别以Rt △ ABC 三边为直径向外作三个半圆,其面积分别用 S , 1S ,S 表示,则不难证明S=S+S . 32213 ( 1 )如图②,分别以Rt △ ABC 三边为 边向外作三个正方形,其面积分别用 S ,S ,S 表示,写出它们的关系;(不必证 明)312 (2)如图③,分别以Rt △ ABC 三边为边向外作正三角形,其面积分别 用S ,S ,S 表示,确定它们的关系并证明;312 (3)若分别以Rt △ ABC 三边为 边向外作三个一般三角形,其面积分别用 S ,S ,S 表示,为使S ,S ,S 之间仍 2、王伟准备用一段长30米的篱笆围成一个三角形形状的小圈,用于饲养家 兔.已知 第一条边长为a 米,由于受地势限制,第二条边长只能是第一条边长的 2倍多2米. (1)请用a 表示第三条边长;(2)问第一条边长可以为7米吗?请 说明理由,并求出a 的取值范围3)能否使得围成的小圈是直角三角形形状,且 各边长均为整数?若能,说明你的围法;若不能,说明理由 .

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 3、如图所示,将一根长为24cm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5cm,高为12cm的圆柱形水杯中,设筷子露在外面的长为hcm,则h的取值范围是() 4、若5X+32的立方根等于-2,求x+17的平方根 5、若a.b均为正整数,且a >根号7,b v 2的立方根,则a+b的最小值是() 6如果正方形ABCD的两个相对顶点为B(3,0),D(0,3),那么A、C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7、已知点A (m+1, -2)和点B (3,m-1),如果直线AB // x轴,那么m的值为 ),如果直线AB // y轴,那么m的值为( ) 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在x轴的上方,点P到y轴的距离为1,且0P=2, 画出图形并求P点坐标。 9、已知点M(x,y)与点A(-1/5,n)关于x轴对称,与点B(m,1/2)关于y轴对称,求代数式25x2+20xy+4y2+2013 的值 10、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四个点,它们的横纵坐标均为整数.若在此平 面直角坐标系内移动点A,使得这四个点构成的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并且点A 的横坐标仍是整数,则移). 的坐标为(A动后点.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期中精选试卷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精选试卷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 一、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解答题压轴题(难) 1.(1)已知△ABC是等腰三角形,其底边是BC,点D在线段AB上,E是直线BC上一点,且∠DEC=∠DCE,若∠A等于60°(如图①).求证:EB=AD; (2)若将(1)中的“点D在线段AB上”改为“点D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其他条件不变(如图②),(1)的结论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作DF∥BC交AC于F,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DF=∠ABC,∠AFD=∠ACB,∠FDC=∠DCE,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得出∠ABC=∠ACB=60°,证出△ADF是等边三角形,∠DFC=120°,得出AD=DF,由已知条件得出∠FDC=∠DEC,ED=CD,由AAS证明 △DBE≌△CFD,得出EB=DF,即可得出结论; (2)作DF∥BC交AC的延长线于F,同(1)证出△DBE≌△CFD,得出EB=DF,即可得出结论. 试题解析:(1)证明:如图,作DF∥BC交AC于F, 则△ADF为等边三角形 ∴AD=DF,又∵∠DEC=∠DCB, ∠DEC+∠EDB=60°, ∠ DCB+∠DCF=60°, ∴∠EDB=∠DCA ,DE=CD, 在△DEB和△CDF中, 120 EBD DFC EDB DCF DE CD , , ∠=∠=? ? ? ∠=∠ ? ?= ? ∴△DEB≌△CDF, ∴BD=DF, ∴BE=AD . (2).EB=AD成立;

理由如下:作DF∥BC交AC的延长线于F,如图所示: 同(1)得:AD=DF,∠FDC=∠ECD,∠FDC=∠DEC,ED=CD, 又∵∠DBE=∠DFC=60°, ∴△DBE≌△CFD(AAS), ∴EB=DF, ∴EB=AD.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综合,考查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综合性强,有一定的难度,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如图,在△ABC中,∠ABC为锐角,点D为直线BC上一动点,以AD为直角边且在AD 的右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DE,∠DAE=90°,AD=AE. (1)如果AB=AC,∠BAC=90°.①当点D在线段BC上时,如图1,线段CE、BD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___,数量关系为___________ ②当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①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2)如图3,如果AB≠AC,∠BAC≠90°,点D在线段BC上运动.探究:当∠ACB多少度时,CE⊥BC?请说明理由. 【答案】(1)①垂直,相等.②都成立,理由见解析;(2)45°,理由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①根据∠BAD=∠CAE,BA=CA,AD=AE,运用“SAS”证明△ABD≌△ACE,根据全等三角形性质得出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即可得到线段CE、BD之间的关系; ②先根据“SAS”证明△ABD≌△ACE,再根据全等三角形性质得出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