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科学研究方法

生物科学研究方法

生物科学研究方法
生物科学研究方法

生物科学研究方法

?科学研究方法:

1、假说——演绎法

①提出假设

②演绎就是推理

③实验验证假设和推理

④得出结论

2、同位素示踪法:同位素示踪法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或稀有稳定核素作为示踪剂对研

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微量分析方法

3、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归纳法、类比推理法、实验法和演绎法。

①归纳法:是从个别性知识,引出一般性知识的推理,是由已知真的前提,引出可能

真的结论。它把特性或关系归结到基于对特殊的代表(token )的有限观察的类型;或公

式表达基于对反复再现的现象的模式(pattern )的有限观察的规律。

②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这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

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简称类推、类比。它是

以关于两个事物某些属性相同的判断为前提,推出两个事物的其他属性相同的结论的推理。

③实验法:通过试验的论证得出所需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分为:化学物质的

检测方法;实验结果的显示方法;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实验中控制温度的方法

④演绎法:从普遍性结论或一般性事理推导出个别性结论的论证方法。演绎法得出的

结论正确与否,有待于实践检验。它只能从逻辑上保证其结论的有效性,而不能从内容上

确保其结论的真理性。也可以从逻辑思维,逆向思维和想象思维延伸到其结论该以反证明。

4、实验必须遵守的原则:

①设置对照原则:空白对照;条件对照;相互对照;自身对照。

②单一变量原则;

③平行重复原则

5、实验的特性:对照,统一性质。提出问题;设计方案;讨论结果;分析问题。分

为科学实验;验证性实验;对照实验等。

?知识拓展:

1、生物学的历史研究进展和相关实验的叙述。

(1)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叙述

①提出假设(如孟德尔根据亲本杂交实验,得到F 1,Aa 这对基因是独立的,在产生配子时相互分离。这里假设的是一对等位基因的情况);

②演绎就是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 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

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③最后实验验证假设和推理(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最后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2)遗传物质验证的三个实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烟草花叶病毒的重组实验

(3)酶发现过程中的实验:

①1777年,苏格兰医生史蒂文斯从胃里分离一种液体(胃液),并证明了食物的分解过程可以在体外进行。

②1834年,德国博物学家施旺把氯化汞加到胃液里,沉淀出一种白色粉末。除去粉末中的汞化合物,把剩下的粉末溶解,得到了一种浓度非常高的消化液,他把这粉末叫作

“胃蛋白酶”(希腊语中的消化之意)。同时,两位法国化学家帕扬和佩索菲发现,麦芽

提取物中有一种物质,能使淀粉变成糖,变化的速度超过了酸的作用,他们称这种物质为“淀粉酶制剂”(希腊语的“分离”)。科学家们把酵母细胞一类的活动体酵素和像胃蛋

白酶一类的非活体酵素作了明确的区分。

③1878年,德国生理学家库恩提出把后者叫作“酶”。

④1897年,德国化学家毕希纳用砂粒研磨酵细胞,把所有的细胞全部研碎,并成功地提取出一种液体。他发现,这种液体依然能够像酵母细胞一样完成发酵任务。这个实验证

明了活体酵素与非活体酵素的功能是一样的。因此,“酶”这个词现在适用于所有的酵素,而且是使生化反应的催化剂。由于这项发现,毕希纳获得了1907年诺贝尔化学奖

(4)生长素的发现实验:植物的向光生长和胚芽鞘实验

2、同位素示踪方法的应用,使人们可以从分子水平动态地观察生物体内或细胞内生理、生化过程,认识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例如,用C 、O 等同位素研究光合作用,可以详细地阐明叶绿素如何利用二氧化碳和水,什么是从这些简单分子形成糖类等大分子的中

间物,以及影响每步生物合成反应的条件等。

3、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对蛋白质生物合

成的研究,从DNA 复制、RNA 转录到蛋白质翻译均起了很大的作用。最近邻序列分析法应

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结合酶切理论和统计学理论,研究证实了DNA 分子中碱基排列规律,在体外作合成DNA 的实验:分四批进行,每批用一种不同的32P 标记脱氧核苷三磷酸,32P 标记在戊糖5'C 的位置上,在完全条件下合成后,用特定的酶打开5'C -P 键,使原碱

基上通过戊糖5'C 相连的32P 移到最邻近的另一单核苷酸的3'C 上。用最近邻序列分析

法首次提出了DNA 复制与RNA 转录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从而建立了分子杂交技术,例如

以噬体T 2-DNA 为模板制成[32P]RNA,取一定量T 2-DNA 和其它一些DNA 加入此

[32P]RNA中,经加热使DNA 双链打开,并温育,用密度梯度离心或微孔膜分离出DNA-

[32P]RNA复合体测其放射性,实验结果只有菌体T 2的DNA 能与该[32P]RNA形成放射性

复合体。从而证明了RNA 与DNA 模板的碱基呈特殊配对的互补关系,用分子杂交技术还

证实了从RNA 到DNA 的逆转录现象。

4、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对分子生物学的贡献还表现在:

a 、对蛋白质合成过程中三个连续阶段,即肽链的起始、延伸和终止的研究;

b 、核酸的分离和纯化;

c 、核酸末端核苷酸分析,序列测定;

d 、核酸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e 、RNA 中的遗传信息如何通过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向蛋质中氨基酸传递的研究等等。

为了更好地应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除了有赖于示踪剂的高质量和核探测器的高

灵敏度外,关键还在于有科学根据的设想和创造性的实验设计以及各种新技术的综合应用。

赵熠生物科学史文献综述保护生物学

保护生物学文献综述 10生本赵熠10112314150 摘要:保护生物学是一门年轻的综合性学科,是在人类的物质文明高度发达后才出现的学科,其目的是研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法与途径。本文主要回顾了保护生物学的发展历史,概况了该学科的两大基本原理,即功能原理与伦理原理。阐述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各种保护途径。保护生物学在中国的发展和面临的挑战以及一些对策。 关键词:保护生物学:生物多样性:文献综述 1.保护生物学发展历史 1.1保护生物学的产生 1.1.1保护生物学在中国古代的起源 人类在距今160万年的第四纪成为地球上的优势族群,在人类形成初期,人类为了求生到森林里去采果,到草原去猎杀动物,到河流去捕杀鱼类和虾。以本能的方式生存了几百万年,随着人口的越来越多,人类发展到了黄金时期,人类开始驯养牲畜和栽培作物。作为文明古国的中国,在公元前8000年就有了稻米,小米,蚕和猪等。 在农业社会,我们的先民就产生了一种崇敬自然的情感,中华民族就有了较为自觉的"天人"观念。《史记·历书》有记载:太史公曰:"神农以前尚矣。于是有天地神祗物类之官,是谓五宫,各司其序,不相乱也"。说的是天地万物不仅对人有养育之恩,还有自己的运行规律,不能被人类随意的干扰和打乱。这说明在古代中国就已经有了明确的保护野生动物和森林资源的思想。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一直在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最高精神境界。就从中国哲学发展的主流——儒家和道家而言,都是在追求天人合一的最高理想。在《易经》中,深刻地阐述了天人关系。"有天地,然后有万物,天地感而万物生","天地细蕴,万物化醇"。说的是天地万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前提,同为天地所生的鸟兽草木和人都是神圣的,人与天地万物和睦相处天下才能太平,人如果不与天道合一,人类就不可能存在。 而且佛教教义认为,人类与其居住和生存的环境是相互依存的,它们之间只

公共政策科学研究中的问题范式

公共政策科学研究中的“问题”范式 2012年12月26日15:21 来源:《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5期作者:张润君任伊扬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09 【内容提要】公共政策科学总以特定的政策问题为其研究对象,并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确定政策目标,选择政策工具,解决政策问题。政策源于问题又回归于问题,从问题就是“心中的一种理想、期盼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这一定义出发,可以阐发出一种将理想追求与现实分析有机结合的政策科学研究范式,即“问题”范式。 【关键词】公共政策科学“问题”范式政策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更多、更为复杂的难题,如环境、人口、健康、能源、交通、教育、疾病、贫困、犯罪等。社会的急剧变化和发展对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公共政策科学的逐渐成熟和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建国初,我国人均GDP不足100美元,2003年达到100美元,2008年,首次突破3000美元大关,五年涨了两倍。[1]2011年已达到5432美元,居世界87位。许多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在人均GDP处于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是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也往往是社会矛盾较为严重的时期,热点难点问题以及群体性事件增多,是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社会伦理需要完善的重要时期。[2](P40) 政策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政策科学和政策分析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它的出现被誉为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发展过程中的一次“科学革命”(德诺尔、里夫林)、当代西方政治学的一次“最重大的突破”(冯贝米)以及“当代公共行政学的最重要的发展”(罗迪)[3](P1),公共政策科学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科学中发展速度最快、最富有研究活力的学科之一,并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日趋完善的理论和方法体系。[4](P37)公共政策科学从拉斯维尔的奠基到德罗尔的发展,再到政策过程研究的展开,已形成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和特定的研究途径以及研究范式,如政治学研究途径、经济学研究途径、伦理学研究途径。政策科学和政策分析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政策科学和政策分析的发展是伴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变迁而发生的,古代和中世纪政策研究角色的分化和专门化与城市文明的产生、发展及复杂化有关;近代政策研究程序的改变则与工业革命、启蒙运动和实验自然科学的产生密切相关;当代政策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则特别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所面临的复杂问题及政府组织的迅速成长。[3](P12) 第二,政策科学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将初创时期内涵的各个要素和内在张力充分表现了出来。政策科学已经并不是由单一的维度构成,其间存在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内在紧张。德罗尔曾呼吁通过综合哲学基础与构建本体理论,引入现实主义研究方法与开创宏观公共政策分析,改进元政策制定系统对公共政策进行理论建构。[5](P23) 第三,我国政策科学研究与实践步入正轨较晚,公共政策科学的重要性和学科的独立性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政策分析方法和技术落后,定量分析手段缺乏,对现实政策问题研究不深等现状,与当前我国

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一、基础知识: (1)、_________和_______是科学探究基本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方法。 (2)、实践可以给研究者提供现象、数据等资料,是检验_______、形成科学理论的实践基础。 实验的一般规程是: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是: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________像。 (4)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1. 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单一变量原则: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一个实验中,除了要研究的变量以外,其余的变量都应__________,并控制在__________状态。 (5)什么叫对照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测量 在测量中如何提高数据的可靠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调查: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 完成一项调查需要做好哪几个方面工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综合起来科学探究的方法概括起来有: 1、2、3、 4 二、探究训练 1、使用显微镜对光的程序是() ①选遮光器上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③左眼注视目 镜,右眼睁开④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②→① D、③→②→①→④ 2、小明在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看到了一个小黑点,移动载玻片和物镜,小黑点不动,由此可判断小 黑点可能在( ) A 目镜上 B 物镜上 C 载玻片上 D 反光镜上 3、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X、物镜为10X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 不变,物镜换成40X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A.2个B.4个C.16个D.32个 4、小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洋葱表皮细胞后,兴奋地向同学描述,并把显微镜轻轻挪动给同组同学,

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献综述

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人口、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环境和环境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重视。面对世界范围内的环境危机的严峻挑战 ,开展并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已迫在眉睫。本文主要介绍了以现代微生物选育及培养技术和新型高效生物反应器为基础的环境生物技术在水污染治理、城市垃圾填埋、工农业污染源等方面的应用,最后还讨论了环境生物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环境生物技术;污染治理;城市垃圾填埋;废水;应用前景;MBR技术;环境保护 前言 环境生物技术(EnvironmentalBiotechnology) 是指直接或间接利用生物的生理活动 ,建立降低或消除污染物的生产工艺 ,或能够高效地净化被污染的环境以及将污染物转化为资源的人工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科学结合产生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 是从传统的废水生物处理技术起始, 通过应用现代微生物选育和培养技术和新型高效生物反应器, 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俱佳的、解决当前日益严重的包括水污染在内的“三废”问题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通常,日常生活中较普遍的污染源就是“三废”。“三废”指的是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这三大污染源严重污染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将环境生物技术应用于“三废”问题的治理 ,主要是指利用微生物原理将污染物质进行生物降解和生物转化 ,从而提高环境质量 ,达到环境污染治理的目的。 环境生物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的活性污泥工艺的发展 ,其理论和实用技术在此一百多年来不断发展和进步 ,并得到广泛应用 ,对控制环境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环境污染至今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在我国,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 ,环境污染现状也依然严峻 ,并有加剧的趋势,近年来 ,我国的环境污染治理力度不断加大 ,进入了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时期 ,对环境污染治理新技术的要求也日益迫切。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 ,尤其是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出现 ,为环境科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现代环境生物技术就是在这一形势下形成的。它是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是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科学紧密结合而形成的新兴交叉学科 ,是一种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俱佳的、解决复杂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手段 ,是当代环境科学研究发展的主导方向之一。 目前生物技术应用于环境保护中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少部分利用植物作为环境污染控制的生物。生物技术已是环境保护中应用最广的、最为重要的单项技术,其在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治理、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废物资源化、环境监测、污染环境的修复和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的清洁生产等环境保护的各个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应用环境生物技术处理污染物时,最终产物大都是无毒无害的、稳定的物质,如二氧化碳、水和氮气。利用生物方法处理污染物通常能一步到位,避免了污染物的多次转移,因此它是一种消除污染安全而彻底的方法。特别是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基因工程、

基因生物学的研究现状

基因生物学的研究现状 摘要:本文介绍了自人类基因计划实施以来,基因技术在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主要应用途径及对其发展方向与开发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基因解剖学;基因生理学;基因病理学;基因信息学;基因药物学与治疗学。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f biology of genes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human gene plan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genetic technology biological medicine is mainly used in the field of ways and the developing direction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are discussed. Key words:Gene anatomy; Gene physiology; Gene pathology; Gene informatics; Gene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 前言: 近20年来,分子生物学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人类基因组计划、人体14万个基因,30万个核苷酸的序列即将在2003年提前完成。医学生物学正面临着一次更深刻的革命。研究基因拼接、转录、表达、损伤、修复和稳定性的调节机制,阐明基因转录和表达不同蛋白质的规律性,研究蛋白质及其降解产物的功能及其多样性,分析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蛋白质不同片段之间相互调节的规律,具有极其专业的生理、病理意义。 正文: 1.基因“解剖学”: 研究基因的结构、组成、分布和变异。估计人体有3×109个核苷酸,但仅2%~3%可以编码蛋白质。那么剩余的90%以上的核苷酸的功能是什么呢?目前在GenBank注册的人类EST已逾300万条,而且每天以1 500条EST的速度增加。现在应用定位克隆所获得的基因,90%以上都可在EST库中寻找到同源序列,但是在108万条EST中只有3.5万条在染色体上定位;人体内估计有5~15万个基因,现在已克隆基因约近2万个,但明确有功能的不足2 000个,即使已知功能的基因,其确切的作用还需进一步验证。现在了解,从单一克隆中筛选出的基因有很大的局限性和变异性,有人推测每100~1 000个核苷酸序列中就有一个核苷酸的变异,人类约有300万个有差异的序列,这些有差异的不同基因可以遗传,表现为不同基因型和多态型,决定人类的种族和个体的差异,决定不同人群的疾病易感性和药物治疗的敏感性,它是我们进行疾病诊断、预防和药物选择的分子基础,即所谓单核苷酸序列多态性(SNP)。现在人们热衷于克隆cDNA和编码蛋白的核苷酸序列,这是必要的,但非编码的核苷酸序列,包括卫星DNA(小和微小卫星序列)、多拷贝重复序列、和众多调控序列,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核苷酸序列在染色体上的排列亦不是无序的,一定有着内在规律和自身的特点,还可能存在着新的多联密码。只有深刻揭示核苷酸排列的规律和意义,才能真正了解生命的奥秘。 2.基因“生理学”:

生物科学前沿简介

第八讲生物科学前沿简介 一、20世纪生物科学发展的历史回顾 记者:匡先生,在展望生物学绚丽的发展前景之前,您能否简要的回顾20世纪生物学领域所取得的引人注目的成就呢? 匡廷云院士:由于19世纪以来,物理学、化学、地学以及技术科学的理论成就和技术进步,为生物学家认识生物发展规律提供了许多新的手段、方法。所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生命科学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在20世纪在生命科学领域有两次革命性的突破。第一次是孟德尔遗传学的再认识和摩尔根的基因论。孟德尔开创了经典遗传学,揭示了生物遗传现象。摩尔根主要用实验手段证明了基因是有序排列在染色体上的。 到了20世纪中叶,迎来第二次突破性进展,即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沃森是生物学家,当时刚刚在美国拿到博士学位,研究噬菌体,后来到了英国。而克里克是个物理学家,当时在剑桥读Ph.D,用X射线衍射研究蛋白质晶体结构。沃森的贡献是在于确定DNA 两对特异性碱基的配对。克里克的贡献在于他极力主张建立物理模型,从分子、原子之间的距离和角度就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变量和稳定条件。特别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大大减少了变量数目。物理学家和生物学家完美的结合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这是第二个突破性的里程碑。 图2 玉米籽粒的孟德尔遗传 图3 DNA 双螺旋

DNA双螺旋结构的建立开辟了生物学的新纪元。在这个基础上产生了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因此生物技术的发展对科技的发展对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的推动力是巨大的。由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信息科学的发展人类才有可能识破自身的基因。在20世纪末大规模的开展人类基因组计划,破译人类的基因全序列。这个计划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并称20世纪人类三大科学计划。可以说20世纪生物学是飞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21世纪生命科学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科技创新政策研究综述(1)

收稿日期:2006-12-12 基金项目:教育部2005年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05JA790084) 作者简介:鲁贵宝(1967-),男,安徽芜湖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曾繁华(1962-),男,湖北京山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科技创新政策研究综述 鲁贵宝,曾繁华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60) 摘 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科技创新政策的支撑。综述了我国知识 创新政策、技术创新政策、区域科技创新政策、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创新政策、国防科技创新体系政策和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与科技决策机制创新研究现状,指出了我国创新政策研究的不足及其今后努力的方向。关键词:科技创新;创新政策;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07)08-0001-04 2006年1月9日,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 上讲话,提出要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部署实施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出,要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并重点从5个方面着手:①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②要建设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③要建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④要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⑤要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等。本文针对以上几个方面进行科技创新体系政策研究,进而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 关于中国科技创新体系政策研究现状 1.1 知识创新政策研究 吴江(2002)[1]认为知识创新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知识 的生产、传播和转移。就中国国内而言,对知识创新的理解应属于“科技创新”的范畴,因此,它属于技术创新的源泉问题。技术创新则是一个已被公认的术语,从其意义上讲,技术创新是知识经济的基础和推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并认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内容的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源头和基础,技术创新则是知识创新的发展结果。周正祥(2002)[2]认为在整个创新体系中,知识创新系统是由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转移相关的机构与组织构成的子网络,核心机构是国家科研部门与高等院校,主要功能 是生产、扩散和转移知识。刘小平(2004)[3]认为知识创新是知识从产生、创造到应用的整个过程。它通过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积累新知识,达到创造知识附加值、谋取企业竞争优势的目的。知识创新具有多个侧面,它不仅包括新产品的研究开发、新工艺的创造应用,还包括管理模式的变革、组织机制的调整等诸多方面。知识创新还是一个复杂的商业过程和组织过程,其背后的基本哲学是将技术能力和市场需要联结在一起。因此,知识创新不仅仅是产品性能改进的问题,或是流程改造、 变革管理的问题,而是实现创新者竞争地位根本性改变和谋取长远竞争优势的问题。 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不可绝然分开,目前国内论述知识创新政策的文献主要有:何传启所著《知识创新—竞争新焦点》(2001),该书阐述了知识创新系统、知识创新基本制度和知识创新政策,提出了知识创新理论;何承金所著《人力资本管理》(2004),该书倡导从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上促使知识创新。徐同文的《知识创新:21世纪高新技术》(1999),认为政府鼓励高新技术发展有助于推动知识创新。吴江的《知识创新运行论》(2000),认为国家应在政策上支持科研机构、教学科研型大学、其它高等教育机构和企业科研机构的知识创新,加强知识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等。 1.2技术创新政策研究 我国有许多专家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研究,提 出了许多有创意的见解。如连燕华(1999)[4]认为技术创新政策是一个政策体系,是一个国家为促进技术创新活动、规范技术创新行为而采取的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政策与措 第24卷第8期 2007年8月科技进步与对策 Science&TechnologyProgressandPolicy Vol.24No.8Aug.2007

生物科学文献综述

纳米光催化颗粒对病原菌的杀灭效果研究

【文献综述】 纳米光催化颗粒对病原菌的杀灭效果研究 摘要:纳米光催化颗粒在可见光下对病原菌微生物的繁殖具有很好的杀灭效果,本文对光催化抗菌材料的现状和前景,优点和不足,损伤机理分析进行综述。 关键词:纳米光催化颗粒;病原菌;杀灭效果;损伤机理 引言 纳米光催化颗粒是具有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繁殖能力的一类光催化剂,当用可见光照射纳米颗粒时,通过一系列的作用,可产生具有强氧化能力的氧负离子(.O2-)和氢氧根负离子(.OH)。由于.O2-,.OH具有强氧化能力,可以氧化分解构成细菌微生物的主要成分的各种有机物质,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1],从而有效的的抑制细菌的繁殖生长,可以引发绝大多数有机物分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此具有很好的消毒杀菌功能[2]。 1光催化抗菌材料的现状和前景 光催化抗菌材料是近些年来专家研究的热门领域之一,近年来,以二氧化钛为代表的光催化抗菌材料因其稳定性好、成本低、催化效率高等突出优点而备受人们的关注[3,4]。但是 ,二氧化钛光催化抗菌剂对太阳能的利用率低相对比较低 ,且对紫外线的要求比较严格,,从而无法有效的利用廉价的太阳能源,以致于对太阳能的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因此是否能够开发出能在可见光照射下而具有高效抗菌性能的新型光催化抗菌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心和重视。 纳米( nm )为长度单位, 1 nm相当于十亿分之一米。而光催化抗菌材料的纳米微粒的直径在1 nm ~ 100 nm之间。微小的颗粒能使纳米材料拥有量子尺寸的表面效应和量子隧道效应, 从而展现出多种其独特的性质,,所以光催化抗菌材料在滤光、催化、光吸收以及抗菌消毒等方面都有很高的科技价值以及广泛的应用前景[5]。 2光催化抗菌材料的优点和不足 因为半导体光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禁带宽度、催活性、氧化能力、无毒以及稳定性高等诸

生物科学研究方法

生物科学研究方法 ?科学研究方法: 1、假说——演绎法 ①提出假设 ②演绎就是推理 ③实验验证假设和推理 ④得出结论 2、同位素示踪法:同位素示踪法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或稀有稳定核素作为示踪剂对研 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微量分析方法 3、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归纳法、类比推理法、实验法和演绎法。 ①归纳法:是从个别性知识,引出一般性知识的推理,是由已知真的前提,引出可能 真的结论。它把特性或关系归结到基于对特殊的代表(token )的有限观察的类型;或公 式表达基于对反复再现的现象的模式(pattern )的有限观察的规律。 ②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这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 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简称类推、类比。它是 以关于两个事物某些属性相同的判断为前提,推出两个事物的其他属性相同的结论的推理。 ③实验法:通过试验的论证得出所需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分为:化学物质的 检测方法;实验结果的显示方法;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实验中控制温度的方法 ④演绎法:从普遍性结论或一般性事理推导出个别性结论的论证方法。演绎法得出的 结论正确与否,有待于实践检验。它只能从逻辑上保证其结论的有效性,而不能从内容上 确保其结论的真理性。也可以从逻辑思维,逆向思维和想象思维延伸到其结论该以反证明。 4、实验必须遵守的原则: ①设置对照原则:空白对照;条件对照;相互对照;自身对照。 ②单一变量原则; ③平行重复原则 5、实验的特性:对照,统一性质。提出问题;设计方案;讨论结果;分析问题。分 为科学实验;验证性实验;对照实验等。 ?知识拓展:

卫生政策研究综述

卫生政策研究 课程论文 麦尔比亚 学号:107602115022

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可持续发展分析 摘要农民、农村及农业问题(即“三农问题”)长期以来都是中国一个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虽然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但是发展至今,“三农问题”仍然是中国政府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合作医疗是中国农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之一,但这一制度正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困境。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如果农村经济不能长足发展,农民健康不能得到全面改善,中国经济的发展势必将受到很大的影响和制约。农村合作医疗是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生命质量提高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有关农民生存及发展的基本问题。然而,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一直未将农村人口纳入思考的范围,尤其在连续经历了“非典”和禽流感等高传染性疾病事件后,我国农村现有的医疗设施和保障体系更是显示了其严重的脆弱性。农民怕看病,看病贵,看病难,己经成为农村社会普遍担忧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从历史的角度去获取经验教训,并分析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制约因素,从而探索出一条有利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政策建议 一,引言 1.1 背景资料 农民、农村及农业问题(即“三农问题”)长期以来都是中国一个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虽然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但是发展至今,“三农问题”仍然是中国政府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1。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如果农村经济不能长足发展,农民健康不能得到全面改善,中国经济的发展势必将受到很大的影响和制约。农村合作医疗是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生命质量提高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有关农民生存及发展的基本问题。然而,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一直未将农村人口纳入思考的范围,尤其在连续经历了“非典”和禽流感等高传染性疾病事件后,我国农村现有的医疗设施和保障体系更是显示了其严重的脆弱性。农民怕看病,看病贵,看病难,己经成为农村社会普遍担忧的问题。 合作医疗是中国农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之一,但这一制度正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困境.在20世纪60~70年代,合作医疗曾经惠及大多数农村居民,被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誉为“以最少投入获得了最大健康收益”的“中国模式”2。然而,改革开放之后,合作医疗制度迅速衰落,仅在少数地区得以残存。在全国各地农村的发展参差不齐,覆盖面也极为狭窄。合作医疗走向低谷,农民缺乏医疗卫生保障,原有的农村卫生服务提供系统不再能够满足农村居民的健康需求,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特别是乡镇卫生院陷入生存困境。1980年,全国约有90%以上的行政村实行了合作医疗34。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合作医疗迅速滑坡,到1985年,全国实行合作医疗的行政村就猛降至5%左右,1989年仅为4.8%。上述情况使 1陈佳贵.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1997一200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277一311. 2WHO2000, Health System :Improving Performance , The World Health Report 2000 [M].Geneva: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3卫生部.全国卫生统计年报资料【M】.1976一1992 4顾涛,李正直等.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相关问题分析及政策建议【J】.中国卫生经济,2005(4):12一14.

K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直销模式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K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直销模式研究 对于直销而言,因为其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长,加之“老鼠会”的影响,消费者心理上有很大程度难以接受。与国际直销巨头相比,我国保健品直销业存在着低水平竞争,重公告轻研发,行业信誉差等严重的问题。而且缺乏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很多方面明显居后。 但是与传统企业相比,在遭遇到共同的保健品行业低潮时,直销企业较传统企业的恢复能力更快。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保健品领域,传统企业能够延续长时间表现的,大都是老牌中国企业且保健业务部占其主营业务,而国外巨头尚未真正进入中国保健品市场,因此在短时间内,直销企业控制保健品主要的市场份额仍然将是主流。但是,当国外保健品巨头企业正式进入中国保健品市场后,传统企业和直销企业之间的竞争有可能面临新的洗牌。 所以,我国保健品直销行业急需要进行合理的战略调整,整合各种先进的营销方式和技术手段,突出文化含量,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教育培训,加大与各种研发机构的合作,实现产品研发及经营管理的高科技化。 1 关于国外的研究综述 直销起源于上个世纪的美国五十年代,美国第一家采用直销方式销售产品的公司成立于1945年,主要经营纽崔莱营养食品。直销的奖金制度的创始人是加利福尼亚洲的直销祖师—Lee Mytnger and Willoam Gasselberry。20世纪70年代,直销传入日本,形成了和美式直销奖金制度相抗衡的日式直销奖金制度。接着,直销传入台湾和香港。1990年,随着雅芳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直销制度正式传入中国。 自从直销这种经营方式开始兴盛起,国外学者对这种经营方式的研究还是比较多的,甚至哈佛、牛津等顶尖高校都设立了直销课程,但是国外对直销的研究都是从市场营销学的角度出发,把直销当成营销学的一个分支来研究。主要分成两个方面。

关于化学生物学研究前沿进展的综述

关于化学生物学研究前沿进展的综述 姓名:陶宗学号:16010601001 导师:王海华教授 摘要 作为化学领域的一门新兴二级学科,化学生物学已经成为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交叉研究领域,是推动未来生命和化学学科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对近几年来我国化学生物学领域取得的突出进展加以归纳和介绍: (1)基于小分子化合物及探针的研究。利用有机化学手段,通过设计合成一系列多样化的小分子化合物,以这些探针为工具深入开展了细胞生理、病理活动的调控机制、细胞关键信号转导通路及重要靶标、抑制剂和标记物的发现、基于金属催化剂的活细胞生物分子激活等方面的研究;(2)以化学生物学技术为手段,着重发展了针对蛋白质、核酸和糖等生物大分子的合成、特异标记与操纵方法,用以揭示这些生物大分子所参与的生命活动的调控机制;(3)采用信号传导过程研究与靶标发现相结合,以实现“从功能基因到药物”的药物研发模式,发展了药物靶标功能确证与化合物筛选的联合研究策略;(4)以化学分析为手段,发展了在分子水平、细胞水平或活体动物水平上,获取生物学信息的新方法和新技术。这些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化学生物学的进步。 关键词:化学生物学; 小分子探针; 生物大分子标记; 信号转导; 药物靶标 近年来,化学生物学已经成为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是推动未来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发展的关键研究领域。通过充分发挥化学和生物学、医学交叉的优势,化学生物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能够深入揭示生物学新规律,促进新药、新靶标和新的药物作用机制的发现,造福于人类的健康事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在化学生物学的发展过程中,相继出现了如组合化学、高通量筛选技术、分子进化等一系列新技术和新方法,为化学与生物学、医学交叉领域的研究注入了新的内涵和驱动力。近年来,化学生物学家以小分子探针为主要工具,对细胞生命现象,尤其是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的重要分子事件和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此同时,化学生物学在与包括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领域的交叉合作越发深入,研究优势越发明显,这也推动了化学、医学、药学、材料科学和生物学科相关前沿的探索研究。以下对近两年来我国化学生物学领域取得的突出进展进行大致的归纳和介绍。 1 基于小分子化合物及探针的研究

人与生物技术文献综述

转基因技术应用与安全的文献综述 一、前言 毫无疑问,生命科学是21世纪十分有发展前景的一门自然科学,生物技术作为高科技的核心,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人类的生活,而转基因技术则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转基因技术是现在以及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备受关注的研究重点,它在生物医药、农业、食品、能源、环境等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事物有利必有弊,转基因技术也是一样,它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隐忧,比如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等,近来也引起了热切关注。本文将主要讨论转基因技术应用的各种方面和转基因技术引发的安全问题。 二、主题 (一)、转基因技术应用 转基因技术通常也称为基因工程技术,是指利用载体系统的重组DNA技术以及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方法,将重组DNA导入有机体的技术。它在生物医药、农业、食品上的应用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最为贴近的。 生物医药方面 1、用来生产特殊蛋白质。在体外大量生产人体中天然存在的蛋白质,高度纯化,然后再返 回人体使用,从而治疗疾病。比如利用植物作为生物反应器,用转基因烟草高水平表达治疗癌症的单克隆抗体,从而大量生产抗体供病人使用。细胞素治疗比过去的化学治疗、放射治疗等疗法有明显的优越性。 2、用来生产疫苗。DNA疫苗的制造过程和工作原理与传统疫苗完全不同,科学家们主要是 利用DNA片段的分离、筛选、插入、转染等技术。DNA疫苗注射器注入肌肉或基因枪注入皮肤黏膜,被人体细胞摄入后,疫苗中含有的已经被传染的质粒便进入人体细胞核内,诱导人体细胞以质粒中含有的病原体的抗原DNA片段为模板,合成病原体所具有的抗原蛋白分子,从而诱导机体免疫系统产生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和传统疫苗相比,优点就是,避免了病原体诱导自身免疫反应和感染机体的可能。 3、抗病转基因。目前正在研究的可分为三类,植物病毒外壳蛋白基因、人工合成抗菌肽基 因、几丁质酶和葡聚糖酶双价基因。 农业方面 抗虫植物、转基因作物。目前研究较多的有Bt杀虫蛋白基因(来自苏云金芽孢)、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植物凝集素基因等。Bt毒蛋白通过昆虫摄食进入昆虫的消化道后,可转变成具有毒性的多肽分子,与昆虫肠道上皮表面的特异蛋白相互作用,诱导植物膜产生一些孔道,扰乱细胞的渗透平衡,引起细胞肿胀甚至裂解,最终导致昆虫死亡,如今这种抗虫转基因的研究最广泛也最有潜力。蛋白酶抑制剂杀虫的机理在于与昆虫消化道内的蛋白酶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阻断或减弱消化酶的蛋白水解作用,导致昆虫缺乏代谢中必须的氨基酸。植物凝集素被昆虫摄食后,在消化道中释放,与昆虫肠道膜上的糖蛋白结合,影响营养物质的正常吸收,促进细菌繁殖,诱发病灶,从而杀虫,比如常用的豌豆外源凝集素和雪花莲外源凝集素。

生物学科研究性课题

生物学科研究性课题 生活污水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简捷性研究 植物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探讨 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及遗传方式 设计实验,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制作生态瓶或生态球,研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学校绿化植物种类及数量调查 根据当地农业生产情况,对一个农业生态系统进行研究 住址附近污染种类、来源及措施的调查研究 调查环境污染对水库生物的影响 调查媒体对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报道 收集有关生物工程产业发展的信息,并做交流报告 调查生物工程制品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情况 通过调查,对一个社区的生态系统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学校生物种类(植物、动物、真菌的调查研究 调查当地“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活动的开展情况 有关“爱滋病”常识当地居民的调查 烟丝对染色体畸变的影响 调查当地“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活动的开展情况 壁虎尿有毒初探 徒手切片制作与观察的实验研究 关于鉴定奶粉是否为劣质产品的研究 叶绿体色素提取的实验研究 癌症的发生与防治的现状与展望 学校生物种类植物的调查研究 米酒酿制的处理方法研究 不同植物细胞细胞液浓度范围测定 血压的测定及人群血压的调查 关于中学生物学实验室使用规则的思考 植物气味物质的作用调查 遗传与优生的现状和展望 青春期男生生理与健康的研究综述 生殖与健康的研究综述 调查ABO血型的遗传 制作生态瓶或生态球,研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调查单双眼皮的遗传与审美的变化

动物生活世界大揭秘的研究综述 关于植物的向性运动的实验研究 糖尿病肾炎疾病的鉴定及发病的调查研究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的实验研究 关于常见的观赏植物对人体危害的调查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研究 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研究 乙肝、艾滋病的认识与防治的研究综述 生物实验标本模型展示与制作初探 学习中的情绪调节的分析和对策研究 饮食与健康中国的研究综述 生物的进化的研究综述 中国目前食品安全的现状与展望 中国中学生营养与健康的现状与展望 关于糖的鉴定的实验研究 关于脂肪鉴定的实验研究

生命科学研究方法

生命学院2017年秋《生命科学研究方法》学习心得体会 1 1 《生命科学研究方法》课程心得 姓名(亲笔签名): 学号: 导师: 专业: 日期: 年 月 日 《生命科学研究方法》这门课邀请的大多是相关仪器平台的负责人,它们有着专业的仪器操作技术和运用仪器平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在研究生生涯伊始接受这样多方面、多类型的专业培训是一段获益良多的经历,首先感谢课程开设老师苏莉教授和我院众多参与本课程的邀请老师,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地方的受邀老师共同打造了这样一门有广度与深度的课程。 在八周共十六个讲座中,我深刻地了解在研究生期间应该怎样做科研,包括培养科学的意识、实验平台的利用、实验仪器技术等方面有了初步的。其中卢群伟老师结合他本人的学术历程以及科研经历为我们讲解了仪器在生命科学研究中不可小觑的作用,以及仪器技术人员需要具备的品质。“生命科学领域的每一次进步都源自技术的突破”,他说:“合适、高效的研究方法对一个优秀的科研工作者是必不可少的。有一个好的仪器固然重要,但首先我们要有一个好的实验设计,当我们了解各种仪器的功能特性之后,就要学会利用它们。设计高水平的实验技术路线,达到更精确的检测与更准确的判断。” 紧接着刘斌老师具体讲解了生科院2楼科研共享平台的账号注册、仪器借用的基本流程和仪器种类和使用规范等,刘秀丽老师对光电国家实验室生物光学成像研究平台做了详细介绍。让我们对我校众多科研共享平台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我们接下来实验的进行带来了极大地便利,利用这些先进仪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此外,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副部长付爱思博士讲述的荧光定量PCR 技术,陈希博士讲述的蛋白提取以及Western Blot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都非常及时地为我的实验提供了有效的帮助;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向东教授通过自己实验室的案例讲解了多种典型的微生物保种方法和复苏方式;印象深刻的还有来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与化学学院夏帆教授风趣幽默的授课风格,将自己做实验的过程更像一场探险的方式娓娓道来,其中遇到的难关仿佛就是在座的我们此刻正面临的问题,夏帆老师强大的吸引力带动我们积极思考,当这些问题逐个被突破时忍不住鼓掌庆祝一番。课程末尾夏帆老师还语重心长地教育我们要珍惜光阴,用心度过每一天。 关于建议,我觉得可以建个群让授课老师和学生在群里交流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科研历程的心得体会等,学生更加近距离接触各领域内的优秀人才,共同促进生命领域的发展。

生物科技文献综述

生物科技文献综述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化学文献综述 引言: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过程中化学基础的科学。疾病的发生发展是致病因子对生命过程的干扰和破坏;药物的防治是对病理过程的干预。生物化学通过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命现象、生命过程的化学基础,通过探索干预和调整疾病发生发展的途径和机理,为新药发现中提供必不可少的理论依据。 生物化学是自90年代中期以来的新兴研究领域。哈佛大学的Schreiber博士和Scripps研究所的Schultz博士分别在东西海岸引领这个领域,他们的所在地所形成的重心地位甚至在加强。从源头来讲,化学是研究分子的科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还有生物学化学都是一样的。但是由于科学家们长期以来的习惯称谓,我们通常使用生物化学指蛋白质结构和活性的研究,用分子生物学指基因表达和控制的研究,用生物学化学指分子水平上的生物现象的研究。 三、关键词 化学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临床医学;多学科融合;科研创新;虚拟实验;多方向研究;综合性实验四、主题综述: 化学生物学使用小分子作为工具解决生物学的问题或通过干扰、调节正常过程了解蛋白质的功能。在某种意义上,使用小分子调节目标蛋白质与制药公司发展新药类似。但是,当所有公司的目标蛋白质到目前为止仅是约450种的时候,人类基因组计划为我们带来了至少几万个目标蛋白质。最终的目标是寻找特异性调节素或寻找解开所有蛋白质之谜的钥匙,但这需要更系统和整体的方法而并非传统方法。化学生物学看起来是有希望的答案。系统的化学生物学仅仅诞生于90年代中期,部份是由于基础条件到那时才刚刚完备。代表性的技术进步包括机器人工程,高通量及高灵敏度的生物筛选,信息生物学,数据采集工具,组合化学和芯片技术例如DNA芯片。化学生物学更普遍的被叫做化学遗传学,而且它正在扩展到化学基因组学。和经典遗传学相比较,小分子并不是取代或超越基因表达,而是被用于抑制或活化翻译过程。 化学生物学、计算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在生物芯片技术、计算模型方法与基因网络设计等方面构成了现代系统生物学与系统遗传学的重要技术基础。 五、研究法方向及方法 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分为了正向研究和逆向研究。在正向法中,目标生物学现象第一次被定义,然后引起被寻找现象的分子选择自许多被应用的分子。被选择的分8子能被附到某些蛋白质上而且抑制/活化它们,引发重要的修饰,然后与分子相连的蛋白质被检查并研究。下面是使用正向法发现和发展肌基质蛋白的例子Nat。 首先,为了获得足量得化合物以引发要得到的现象,通过组合化学的合成方法制得嘌呤文库。多种化合物可与放射性研究引起的不同变异相比较。已经分化的神经原细胞和肌肉细胞很少被增殖。因此,一旦受伤,细胞长不好,恢复很难。这项研究的最初目的是为了找到一种化合物来引起改变肌肉细胞分化,达到再生目的。 分化的肌肉组织构成交织的管状结构。几百个嘌呤类化合物被在96孔圆片上植入潜伏肌肉组织中,找到了能够分离相连接的组织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自肌管隔断嘌呤命名为肌基质

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及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教案

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及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够说出生命科学研究方法的三大类型; 2.能够说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能力目标 1.形成科学探究的一般思维,尝试进行科学探究; 2.培养知识的概括能力和科学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1.明确生命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的意识,形成注重对各个学科的综合学习并相互联系意识; 2.体验科学探究的严谨性。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生命科学研究方法三大类型及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2.难点: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以教师讲述为主,结合多媒体课件,通过回顾生物科学史上一些科学家的科研过程,总结出科学研究方法的三大类型:观察和描述、生物实验法、生命现象的人工模拟;通过回顾讲述天花和牛痘的故事,总结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发现和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以验证假设)——实施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校验假设得出结论——交流及应用。通过对本节课的讲解,主要是要让学生对生命科学的研究有一个整体了解,并形成科学研究的一般思维,这对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日常生活都是有好处的。 五、教学过程 (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师: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我们现阶段所学的生物,其实就是生命科学相关的一些基础知识。今天,似乎很难找到哪一门学科像生命科学这样高度地调动了人类的各种认知和研究手段,创造了如此丰富多彩的实验技术。在这方面不仅出版了大量的专著(如组织化学技术、分子克隆技术、试验胚胎技术等),而且也有不少的杂志(如Method in Cell Biology)发行。 设问:就广泛意义的科学方法而言,生命科学研究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学生听讲,思考并回答问题,一般情况下在教师的引导提示下,学生能够答出前两种类型,而第三种则较难以答出) 教师总结学生答案,继续讲解:就广泛的科学方法而言,生命科学研究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观察与描述:对生命现象、生物体的结构和生命过程等进行直接的观察与描述。 观察与描述是研究生命现象的最基本的方法。观察可以是针对大尺度的生态行为来进行,也可以对生命的细小部分借助仪器(如显微镜)来完成,可以对生命的活体过程进行观察(如胚胎发育过程),也可以将生命杀死固定并用特定方法(如染色、同位素标记)显示生命的瞬间结构和理化状态。这些观察的结果往往要经数据和资料的分析或再处理后才能得到对生命真实过程的了解。人们对生命现象的认识大量获自于观察,例如物种的生态分布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