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如何上好一节科学课培训课件
- 格式:pdf
- 大小:2.94 MB
- 文档页数:20
一个教师如能上好一节科学课,那么这个教师一定是个科技素养较高的教师。
为什么这么说呢?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科学活动课是科技含量最高的课程。
当过幼儿教师的都知道,上好一节科学课,是很难的,要比其他学科付出更多的努力。
由于各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教师自身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比较缺乏,另一方面,在教学中不知道选择怎样的方式方法来帮助幼儿认知自然界。
对幼儿来说,科学课是一个认知的活动,也是发展幼儿观察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
同时在观察活动中间,只要是科学活动,都存在用语言来表述、概括的过程。
科学活动对于语言来说,提供了语言表达和可供观察描述的对象,从观察表述出来,必须给孩子观察的时间,而我们很多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间,往往会缺少让孩子观察的时间。
记得听过一节科学课《认识石榴》,执教教师准备了一个新鲜的石榴。
在上这节课前,教师让幼儿仔细地观察了石榴的外形特征,大概有七八分钟的时间,第一部分自由观察的时间差不多两三分钟,一共加起来应该有10分钟的观察时间。
应该说,教师还是充分地给予了幼儿一定的观察的时间,有了这个观察的时间,他就可以帮幼儿去发展观察的能力和技能。
那么怎样去帮助幼儿完成呢?这就要通过有效的提问来解决。
教师可通过让幼儿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提问幼儿,在幼儿充分感觉的基础上让他们进行小结。
课中小结对幼儿来讲是一个对事物完整认识的描述。
我们都知道认识一样东西,如果不进行仔细地观察,那么这个经验就会比较零碎,是表面的、贫乏的,教师要做的就是把贫乏的东西变成丰富的,并对零碎的东西进行整理,让它比较完整。
教师及时地小结,能让幼儿对石榴这个物体的认识更加全面,这就是从一个点上升到全面的认识,也为幼儿的经验的迁移作了铺垫。
在迁移的过程中,为了发展幼儿的精细的观察能力,教师可让幼儿把石榴剥开来看,有壳、有肉、有核,再进行比较,就是比较精细的观察了。
对幼儿来说,太科学的东西他们未必能理解,教师可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多种方式来感知这个物体,比如让他们画一画、做做记录等,并给予适当的提示。
幼儿园中班科学《神奇的引力》PPT课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感知到物体之间存在相互吸引的引力。
2.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幼儿了解磁铁和铁钉之间的引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4.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感知到物体之间存在相互吸引的引力。
难点:让幼儿理解磁铁和铁钉之间的引力。
三、教学准备:1. PPT课件:展示磁铁和铁钉的图片,以及物体间引力的现象。
2. 实验材料:磁铁、铁钉、小铁块、木块等。
3. 教学道具:磁铁挂件、铁钉挂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PPT课件,展示磁铁和铁钉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们之间有什么特殊的关系吗?”2. 实验一:磁铁和小铁块(1)教师向幼儿展示磁铁和小铁块,提问:“你们猜猜看,磁铁和小铁块之间会发生什么现象?”(2)教师进行实验,将磁铁靠近小铁块,观察它们之间的引力现象。
(3)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为什么磁铁能吸引小铁块?它们之间有什么秘密?”3. 实验二:磁铁和铁钉(1)教师向幼儿展示磁铁和铁钉,提问:“你们猜猜看,磁铁和铁钉之间会发生什么现象?”(2)教师进行实验,将磁铁靠近铁钉,观察它们之间的引力现象。
(3)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为什么磁铁能吸引铁钉?它们之间有什么秘密?”4. 实验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实验现象,得出物体之间存在相互吸引的引力。
5. 想象环节:教师出示磁铁挂件和铁钉挂件,引导幼儿想象它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引力现象。
五、作业:1. 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生活中的引力现象,如磁铁吸附铁器、地球吸引物体等。
2. 家长协助幼儿用磁铁和铁钉进行创意绘画或制作小作品,体会引力带来的乐趣。
3. 家长记录幼儿在观察和创作过程中的表现,与教师沟通交流。
六、教学延伸:1.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自然界中的引力现象,如地球吸引物体、磁铁吸附铁器等。
2. 邀请家长参与亲子活动,共同制作引力主题的小作品,如磁铁钓鱼、铁钉悬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