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压缩标准知多少
- 格式:pdf
- 大小:112.91 KB
- 文档页数:4
运动图像压缩标准运动图像压缩标准是指对运动图像进行压缩处理时所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
在数字视频传输、存储和处理领域,运动图像压缩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它可以有效地减小视频文件的大小,提高视频传输的效率,降低存储成本,并且可以在有限的带宽下实现高质量的视频传输。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运动图像压缩标准,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最常见的运动图像压缩标准之一,即MPEG标准。
MPEG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的多媒体专家组制定的一系列压缩标准,其中包括了视频压缩标准MPEG-1、MPEG-2、MPEG-4等。
MPEG标准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压缩算法,如运动补偿、离散余弦变换(DCT)、运动估计等,能够在保证视频质量的前提下,显著地减小视频文件的大小。
MPEG标准被广泛应用于数字电视、DVD、蓝光光盘等领域。
其次,我们介绍一下H.264/AVC标准。
H.264/AVC标准是一种针对高清视频压缩的标准,它采用了更加先进的压缩算法,如帧内预测、变换编码、熵编码等,能够在保持高清视频质量的同时,进一步减小视频文件的大小。
H.264/AVC标准被广泛应用于蓝光光盘、高清数字电视、视频会议等领域,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视频压缩标准之一。
除了MPEG和H.264/AVC标准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运动图像压缩标准,如VP9、HEVC等。
这些标准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具有各自的优势,用户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压缩标准。
在选择运动图像压缩标准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是压缩比,即压缩后的视频文件大小与原始视频文件大小的比值。
压缩比越高,说明压缩效果越好,但也可能导致视频质量的损失。
其次是编码复杂度,即压缩算法的复杂程度。
编码复杂度越高,需要的计算资源和时间就越多。
还有就是解码复杂度,即解压缩时所需的计算资源和时间。
在选择压缩标准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做出合适的选择。
总的来说,运动图像压缩标准是数字视频领域中的重要技术之一,它可以有效地减小视频文件的大小,提高视频传输的效率,降低存储成本。
影像压缩标准为了节约硬碟空间和传输更快通常要经过压缩数位影像。
压缩比率一般为10-100。
具有640x480像素解析度的未压缩影像大约占600KB(每像素2位元组)。
压缩25倍的影像大约为25KB。
有很多压缩标准可供选择。
使用静态影像标准的摄影机通过网路传送单一影像。
使用影像标准的摄影机传送混合了更新资料的静态影像。
此方式下未更新的资料(如背景)并不在每个影像中进行传送。
刷新率参照每秒帧数fps.影像品质会因许多不同因素而有所差异,压缩标准仅是其中之一。
比较不同摄影机中的影像,您会发现不同品牌摄影机影像画质差别很大。
如果您想要在弱光下使用摄影机,看一下在50Lux时捕捉到的影像。
通用压缩标准JPEG现在程式所支援的用于静态影像既好又流行的一种标准。
是许多网路摄影机的首选标准。
动态JPEG动态JPEG 是JPEG 的一个变体。
在高帧率下显示静态影像。
可以获得很高画质的影像,但不幸地是包含很多资料。
Wavelet此标准优化适用于包含少量资料的影像。
因此影像品质不会是最高的。
Wavelet还没标准化,需要特殊的软件。
JPEG 2000是一种新的,还不常用的标准。
基于Wavelet(非JPEG)技术。
GIFGIF是适用于不复杂影像的一个很好的标准,如徽标。
不建议应用于压缩率受限制的摄影机捕捉到的影像。
H.261, 263, 321, 324 等为影像视讯会议设计的一系列标准,有时用于网路摄影机。
此标准提供高帧率,但当影像包含大的移动物体时,影像质量很低。
一般影像解析度可以达到352x288象素。
由于解析度有限,所以较新的产品不用此标准。
如果使用H系列压缩标准,移动的人看上去象马赛克。
通常让人不感兴趣的背景会获得相对比较好的影像质量。
MPEG 1一种影像标准。
可能有许多变体。
它提供352x240象素,每秒30帧(NTSC) 或352x288象素,每秒25帧(PAL)的性能。
由于解析度受限,目前新产品使用MPEG2标准。
静态图像压缩标准静态图像压缩是数字图像处理中的重要技术,它可以减小图像文件的大小,从而节省存储空间和传输带宽。
在图像处理、网页设计、移动应用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静态图像压缩的标准,包括JPEG、PNG和GIF等常见的压缩格式,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JPEG压缩是最常见的图像压缩格式之一,它采用了一种有损压缩的算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图像文件的大小,同时保持较高的图像质量。
JPEG压缩适用于照片、真彩色图像等复杂图像的压缩,但对于简单的图像或者带有文本、线条的图像,JPEG的压缩效果并不理想。
此外,JPEG压缩的图像文件在多次编辑和保存后会出现压缩失真的问题,因此在需要频繁编辑的图像上不宜使用JPEG格式。
PNG压缩是一种无损压缩的格式,它可以保持图像的原始质量,适用于简单图像、带有透明通道的图像以及需要频繁编辑的图像。
PNG格式的图像文件通常比JPEG格式的大,但在保持图像质量的同时,可以减小文件大小。
因此,PNG格式适用于需要保持图像质量的场景,比如网页设计、图像编辑等领域。
GIF压缩是一种特殊的压缩格式,它主要用于动画图像的压缩。
GIF格式采用了一种无损压缩的算法,可以将多幅图像合成为一个GIF动画文件。
GIF格式的图像文件通常比JPEG和PNG格式的小,适用于网页动画、表情包等场景。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压缩格式外,还有一些新兴的压缩算法和格式,比如WebP、HEIC等,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图像压缩的效果和文件大小。
在选择图像压缩格式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要求来进行选择,以达到最佳的压缩效果。
总的来说,静态图像压缩标准包括了JPEG、PNG、GIF等常见的压缩格式,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压缩格式,以达到最佳的压缩效果和图像质量。
希望本文能够对静态图像压缩标准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图像压缩的国际标准图像压缩是数字图像处理中的重要技术,它通过减少图像文件的大小,从而节省存储空间和传输带宽。
随着数字图像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图像压缩的国际标准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图像压缩的国际标准,以及这些标准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图像压缩的国际标准主要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和管理。
ISO/IEC 10918-1是图像压缩的国际标准之一,它定义了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图像压缩算法——JPEG。
JPEG算法通过去除图像中的冗余信息和不可见细节,将图像压缩到较小的文件大小,同时保持图像的视觉质量。
这一标准的制定,使得不同厂商生产的设备和软件能够相互兼容,用户可以自由地在不同平台上使用和传输JPEG格式的图像。
其次,图像压缩的国际标准还包括了一些针对特定应用领域的标准。
比如,ISO/IEC 14495-1是针对无损图像压缩的国际标准,它定义了一种无损压缩算法——JPEG-LS。
与JPEG算法不同,JPEG-LS算法能够在不损失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将图像文件压缩到更小的尺寸。
这对于医学影像、卫星图像等对图像质量要求较高的领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除了JPEG和JPEG-LS,图像压缩的国际标准还涉及到了其他一些常见的压缩算法,比如PNG、GIF等。
这些标准的制定,不仅促进了图像压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便利。
图像压缩的国际标准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为不同厂商和开发者提供了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图像压缩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其次,它为用户提供了更广泛的图像格式支持,使得用户能够更加灵活地处理和传输图像文件。
再次,它促进了图像压缩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了该领域的不断创新和进步。
总之,图像压缩的国际标准对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规范了图像压缩技术的各个方面,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好的体验和便利。
随着数字图像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图像压缩的国际标准将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推动着整个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图象压缩编码标准国际标准化协会(ISO)、国际电子学委员会(IEC)、国际电信协会(ITU)等国际组织,于90年代领导制定了许多重要的多媒体数据压缩标准。
如JPEG、H.26 1、H.263、MPEG-1、MPEG-2、MPEG-4等等。
这些标准已在数字电视、多媒体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4.1 JPEGJPEG(Joint Photo Graphic Experts Group)是联合图象专家组的英文缩写。
JP EG主要是针对静止图象的压缩编码标准,但是在电视图象序列的帧内压缩中也常采用JPEG,是一个适用范围广泛的通用标准。
JPEG包含两种基本压缩方法,各有不同的工作模式。
包括以DCT为基础的有损压缩方法和以二维DPCM为基础的无损压缩方法。
以DCT为基础的压缩方法压缩比较高,得到广泛应用。
1.基于DCT的JPEG算法框图该算法主要有三个步骤:(l) 用DCT去除图象数据的空间冗余;(2) 用人眼视觉最佳效果的量化表来量化DCT系数;(3) 对数据进行熵编码。
2.JPEG算法编码过程在编码端:一个8×8亮度图象块进行JPEG压缩编解码过程如图所示。
(1)分块:把原始图象分成8×8像块f(x,y)之后分别进入DCT变换器。
(2)电平搬移、DCT变换:由于平均电平较高,在作变换之前首先将电平下移1 28。
然后作DCT变换得系数块F(u,v)。
在DCT系数块中,直流系数F(0,0)最大,能量主要集中在左上角低频区,高频系数较小。
(3)量化:对系数F(u,v)进行量化,[F(u,v)]Q= [F(u,v)/Q(u,v)]取整数,Q(u,v)称为量化系数矩阵。
JPEG推荐了Q(u,v)量化表。
量化后的[F(u,v)]Q高频系数已经大部分为零,能量主要集中在低频系数上。
(4)之字型扫描读出:由于右下角高频区的大部分系数为0,编码时不对单个0编码,而只对0的游程(连续0的个数)编码,为了制造更长的0游程,对变换系数矩阵采用之字型扫描读出方式。
主流压缩技术标准压缩技术是在数字化时代中处理和传输数据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适应不同的应用需求,主流压缩技术标准应运而生。
本文将重点介绍几种主流压缩技术标准及其应用领域。
一、JPEG压缩技术JPEG(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图像压缩的标准。
它被设计用于压缩具有丰富色彩、复杂纹理的图像,并可以在保持高质量的同时实现较高的压缩比。
JPEG压缩技术广泛应用于数字摄影、图像处理、网页设计等领域。
在JPEG压缩技术中,图像通过离散余弦变换(DCT)转换到频域,并根据不同频率的系数进行量化和编码。
通过增加量化的步长,可以实现更高的压缩比,但同时也会引入更多的失真。
二、MP3压缩技术MP3(MPEG Audio Layer III)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音频压缩的标准。
它能够将音频信号以较高的压缩比进行编码,并在解码时还原出高质量的音频。
MP3压缩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音乐播放器、流媒体服务、广播电台等领域。
MP3压缩技术主要基于人耳的听觉特性,通过删除听觉上不敏感的信号和减少频率响应的精度来实现数据的压缩。
虽然压缩过程会引入一定的失真,但在合适的比特率下,质量仍然可以满足人们的听觉需求。
三、H.264压缩技术H.264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视频压缩的标准,也被称为AVC (Advanced Video Coding)。
它能够以较高的压缩比编码视频,并在解码时还原出高质量的图像。
H.264压缩技术广泛应用于视频会议、数字电视、视频流媒体等领域。
H.264压缩技术采用了多种先进的压缩算法,如运动估计、帧内预测等,以降低视频数据的冗余度。
通过灵活的码率控制和参数调整,可以在不同场景下实现较高的压缩效果,并保持视频质量的稳定。
四、HEVC压缩技术HEVC(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是一种新一代的视频压缩标准,也被称为H.265。
与H.264相比,HEVC在相同质量下可以实现更高的压缩比。
现今主流的图像视频压缩标准及技术1)MJPEG MJPEG 是指 Motion JPEG,即动态JPEG,按照25帧/秒速度使⽤JPEG 算法压缩视频信号,完成动态视频的压缩。
是由JPEG专家组制订的,其图像格式是对每⼀帧进⾏压缩,通常可达到6:1的压缩率,但这个⽐率相对来说仍然不⾜。
就像每⼀帧都是独⽴的图像⼀样。
MJPEG图象流的单元就是⼀帧⼀帧的JPEG画⽚。
因为每帧都可任意存取,所以MJPEG常被⽤于视频编辑系统。
动态JPEG能产⽣⾼质量、全屏、全运动的视频,但是,它需要依赖附加的硬件。
⽽且,由于MJPEG不是⼀个标准化的格式,各⼚家都有⾃⼰版本的MJPEG,双⽅的⽂件⽆法互相识别。
MJPEG的优点是画质还⽐较清晰,缺点是压缩率低,占⽤带宽很⼤。
⼀般单路占⽤带宽2M左右。
2)H.263 H.263 视频编码标准是专为中⾼质量运动图像压缩所设计的低码率图像压缩标准。
H.263 采⽤运动视频编码中常见的编码⽅法,将编码过程分为帧内编码和帧间编码两个部分。
埃帧内⽤改进的DCT 变换并量化,在帧间采⽤1/2 象素运动⽮量预测补偿技术,使运动补偿更加精确,量化后适⽤改进的变长编码表(VLC)地量化数据进⾏熵编码,得到最终的编码系数。
H.263标准压缩率较⾼,CIF格式全实时模式下单路占⽤带宽⼀般在⼏百左右,具体占⽤带宽视画⾯运动量多少⽽不同。
缺点是画质相对差⼀些,占⽤带宽随画⾯运动的复杂度⽽⼤幅变化。
3)MPEG-1 VCD标准。
制定于1992年,为⼯业级标准⽽设计,可适⽤于不同带宽的设备,如CD-ROM,Video-CD、CD-i。
它⽤于传输1.5Mbps数据传输率的数字存储媒体运动图像及其伴⾳的编码,经过MPEG-1标准压缩后,视频数据压缩率为1/100~1/200,影视图像的分辩率为360×240×30(NTSC制)或360×288×25(PAL制),它的质量要⽐家⽤录像系统(VHS-Video Home System)的质量略⾼。
图像压缩编码标准一个理想的图像压缩器应具备:重构图像失真率低、压缩比高以及设计编码器和解码器的计算复杂度低等。
但实际中这些要求是互相冲突的,一个编码器好的设计是在这些要求中求得一个折中的方法。
香农的信源编码理论是建立在平均的比特率和平均的失真率这一相互冲突的矛盾之上。
在比特率和失真率两者之间取得平衡可以用几种等价的方式定义:给定比特率R 的约束下,使失真D 最小;或给定失真值D 的约束下,使所需传输的比特率R 最小;或最小化拉格朗日函数D+kR ,不同的拉格朗日算子k 可以在比特率和失真率之间起着权衡作用。
1.1 图像信息率一般静止灰度图像中每个像素用8bit 来表示,那么一副图像的平均信息率可以用下面的熵值来表示:∑=-=Li i i p p 12logu H )(其中i p 表示像素u 取i r 值的概率,i r 的取值范围为0~255。
上式也成为零阶熵,因为它不考虑相邻像素之间的相关性。
如果考虑当前像素的前一个像素的状态已知,就可以得到图像的第一阶熵:∑∑==-=Li i i i i i Li p p p 1222,122,1111-k k )|(log u |u H )(其中2,1i i p =prob[k u =1i r ,1-k u =2i r ],1-k u 是k u 的前一个像素。
1i p 和2i p 分别为k u ,1-k u 的条件概率。
根据香农的无噪声新源编码定理:在没有失真的情况下,一个熵为H 的信源可以用H+g 比特来表示,其中g 为任意小的正数,数据最大压缩率C 为:Hn gH n ≈+=C其中n 为原始数据的平均比特率,实际上计算这个最大的压缩率是不实际也是不可能的。
对于一幅N*M 的数字图像,如果每个像素点用n 比特来表示,那么总的图像模式有nMN 2L =种可能,所以实际上是不可能计算出像素u 取i r 值的概率i p 。
1.2 香农的率失真理论在实际情况中信道是存在噪声的,如果从信源发出的信息k u ,经过编、译码的组合,接受端得到的信息为i v ,这是由信道的噪声所造成的,我们定义信源经过编、译码的平均互信息量为: ∑=ik i k i k i k i k v P u P v u P v u P v u ,)()(),(log),();(I我们可以找到一个在一定允许的失真D 条件下最低的平均互信息量,这个平均互信息量成为失真函数:);(min )(R i k v u I D =R(D)是在平均失真小于允许失真D 以内能够得到的编码的码率下届。
静态图像压缩标准静态图像压缩是数字图像处理中的重要技术,它可以有效地减小图像文件的大小,从而减少存储空间和传输带宽的占用。
在数字图像处理中,静态图像压缩标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定义了图像压缩的方法、算法和参数,为图像处理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指导。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静态图像压缩标准,包括JPEG、PNG和GIF,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JPEG(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图像压缩标准,它采用了一种基于DCT(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的压缩算法,能够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显著减小文件大小。
JPEG压缩适用于真彩色照片和复杂图像,它可以灵活地调整压缩比,以平衡图像质量和文件大小。
然而,JPEG压缩是一种有损压缩,会导致图像质量的损失,尤其是在高压缩比下,会出现明显的伪影和失真。
因此,在选择JPEG压缩时,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要求来确定压缩比,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与JPEG不同,PNG(Portable Network Graphics)是一种无损压缩的图像格式,它采用了一种基于DEFLATE算法的压缩方法,能够在保持图像质量的同时减小文件大小。
PNG格式支持索引色和真彩色图像,具有无损压缩、透明度和动画等特点,适用于需要保持图像质量和透明度的场景。
然而,PNG格式的压缩率通常较低,文件大小相对较大,在处理真彩色照片和复杂图像时,可能不如JPEG格式效果好。
除了JPEG和PNG,GIF(Graphics Interchange Format)是另一种常见的静态图像压缩标准,它采用了一种基于LZW算法的压缩方法,适用于简单图像和动画。
GIF格式支持最多256种颜色,具有透明度和动画等特点,适用于简单图标、动画和表情包等场景。
然而,由于颜色数量的限制,GIF格式在处理真彩色照片和复杂图像时效果较差,文件大小相对较大。
综上所述,不同的静态图像压缩标准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要求。
图像压缩算法标准图像压缩算法标准。
图像压缩算法是数字图像处理领域中的重要技术,它可以有效地减小图像文件的大小,从而节省存储空间和传输带宽。
在实际应用中,图像压缩算法的选择对图像质量和压缩比都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图像压缩算法的标准,包括JPEG、PNG和GIF等常见的压缩算法标准。
JPEG(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是一种常见的有损压缩算法,它在图像压缩中具有较高的压缩比和良好的图像质量。
JPEG压缩算法通过对图像进行离散余弦变换(DCT)和量化处理来实现压缩。
在DCT过程中,图像被分解成多个8x8的小块,并对每个小块进行频域变换。
而量化过程则是通过舍弃高频分量和量化低频分量来减小数据量。
虽然JPEG算法可以实现较高的压缩比,但由于是有损压缩,会导致图像细节的损失,尤其是在重复压缩的情况下。
与JPEG不同,PNG(Portable Network Graphics)是一种无损压缩算法,它可以保证图像质量不受损失。
PNG压缩算法主要包括两种压缩模式,无损压缩和索引色压缩。
无损压缩模式通过预测滤波和行程长度编码来实现对图像数据的压缩,而索引色压缩则是通过减少颜色数量来减小数据量。
PNG算法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压缩比,因此在需要保真度较高的图像场景中得到广泛应用。
另外,GIF(Graphics Interchange Format)是一种支持动画的图像格式,它采用了一种基于LZW算法的无损压缩方式。
GIF格式通常用于存储简单的动画和图形,它通过压缩相邻像素的相似性来减小数据量。
虽然GIF格式在图像质量和压缩比上都有一定局限性,但在动画图像的展示和传输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总的来说,不同的图像压缩算法标准在压缩比、图像质量和应用场景上都有着各自的特点。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压缩算法,以达到最佳的压缩效果和图像质量。
同时,随着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图像压缩算法标准也在不断优化和完善,为我们提供了更多选择和可能性。
动态图像压缩的标准是动态图像压缩的标准。
动态图像压缩是指通过对动态图像数据进行处理,以减少其占用的存储空间或传输带宽。
在现代社会中,动态图像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被广泛应用于电视、电影、互联网视频、移动应用程序等各个领域。
然而,由于动态图像文件通常较大,其传输和存储成本较高,因此对动态图像进行压缩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动态图像压缩的标准是指对动态图像进行压缩处理时需要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
这些标准旨在确保压缩后的动态图像在质量、存储空间和传输带宽等方面都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动态图像压缩的标准,以及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首先,动态图像压缩的标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图像质量,在进行动态图像压缩时,需要确保压缩后的图像质量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通常情况下,压缩后的图像应该保持清晰度、色彩鲜艳、边缘锐利等特点,尽量减少失真和模糊现象的发生。
2. 压缩比,压缩比是指压缩后的图像文件大小与原始图像文件大小的比值。
在进行动态图像压缩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合适的压缩比。
一般来说,压缩比越高,压缩后的图像文件大小就越小,但同时也会导致图像质量的下降。
3. 压缩算法,选择合适的压缩算法对于动态图像压缩至关重要。
目前常用的动态图像压缩算法包括JPEG、GIF、PNG等,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图像的特点和使用场景选择合适的压缩算法。
4. 兼容性,压缩后的动态图像应该具有良好的兼容性,能够在不同的设备和平台上正常显示和播放。
因此,在进行动态图像压缩时,需要考虑到不同设备和平台的兼容性要求,尽量避免出现不兼容或无法正常显示的情况。
5. 动态效果保留,对于包含动态效果的图像,如动画、视频等,需要确保在压缩过程中能够保留其原有的动态效果。
这就要求压缩算法能够有效地处理动态图像数据,减少文件大小的同时尽量保持动态效果的流畅和自然。
在实际操作中,为了确保动态图像压缩的质量和效果,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在选择压缩算法时,需要根据图像的特点和使用场景进行综合考虑,选择最适合的压缩算法。
动态图像的压缩标准动态图像是当今互联网和移动设备中最常见的媒体形式之一。
然而,随着图像分辨率的提高和动态图像的使用量增加,图像的压缩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动态图像的压缩标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图像压缩技术。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动态图像压缩的原理。
动态图像压缩是通过减少图像文件的大小,以便更好地适应存储和传输的过程。
压缩的过程主要包括两种方法,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
有损压缩是指在压缩图像时,会丢失一些细节信息,但可以显著减小文件大小。
而无损压缩则是在不丢失任何细节信息的情况下减小文件大小。
根据实际需求,我们可以选择适合的压缩方法。
其次,动态图像的压缩标准通常包括了压缩比、编码格式和压缩算法等内容。
压缩比是指压缩后的图像大小与原始图像大小的比值。
通常情况下,我们希望压缩比越高越好,这意味着文件大小越小,但在保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
编码格式是指压缩后的图像文件的格式,如JPEG、GIF、PNG等。
不同的编码格式适用于不同的场景,我们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编码格式。
压缩算法是指实际用于压缩图像的算法,如离散余弦变换(DCT)、小波变换等。
选择合适的压缩算法可以更好地平衡压缩比和图像质量。
最后,我们需要注意动态图像的压缩标准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问题。
首先是图像质量的损失问题。
在进行有损压缩时,我们需要权衡图像质量和文件大小,避免过度压缩导致图像质量下降。
其次是压缩速度的问题。
一些压缩算法可能会消耗大量的计算资源,导致压缩速度较慢,这在一些实时应用中是不可接受的。
最后是兼容性的问题。
不同的编码格式和压缩算法可能在不同的设备和平台上存在兼容性问题,我们需要在选择压缩标准时考虑到这一点。
总之,动态图像的压缩标准是图像处理中的重要环节,对于节省存储空间、提高传输速度和保证图像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压缩方法,并在应用过程中注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以达到最佳的压缩效果。
贴吧图片压缩规则1.图片尺寸压缩:在贴吧发帖时,通常将图片尺寸压缩至合适的大小。
过大的图片不仅会占用较多的存储空间,还会导致网页加载缓慢。
一般来说,将图片的宽度或高度缩小至800像素以下即可。
2.图片格式选择:常见的图片格式有JPEG、PNG、GIF等。
JPEG格式适合对真实场景的照片进行压缩,可以在保证较高质量的同时减小文件大小。
PNG格式适合对图形、图标等有大块颜色区域的图片进行压缩,可以保持较高的透明度和细节。
GIF格式适合对动画图片进行压缩,可以减小文件大小。
根据图片的内容和需求,选择适当的图片格式可以有效降低文件大小。
3.压缩比例选择:在图片压缩时,可以选择适当的压缩比例以减小文件大小。
一般来说,较高的压缩比例可以大幅度减小文件大小,但也会带来一定的图像损失。
较低的压缩比例可以保持较高的图像质量,但文件大小可能没有明显的减小。
根据需求,选择适当的压缩比例是必要的。
4.清晰度设置:在图片压缩时,可以适当调整清晰度以平衡文件大小和图像质量。
过高的清晰度可能导致文件较大,而明显的图像模糊可能会降低用户体验。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清晰度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5.批量压缩:如果有多张图片需要上传,可以考虑使用批量压缩工具,将多张图片一次性压缩处理。
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并保持一致的压缩效果。
综上所述,贴吧图片压缩规则包括尺寸压缩、格式选择、压缩比例选择、清晰度设置、批量压缩和删除元数据等,通过合理操作可以有效减小图片文件的大小,提高贴吧的加载速度和用户体验。
电子科技 2004年第7期(总第178期)61图像压缩标准知多少徐庆征,镇桂勤(西安通信学院二系,陕西 西安 710106)摘 要 介绍了一些典型的静止图像压缩标准和活动图像压缩标准,并分析了各自的技术特点及其应用场合。
关键词 图像压缩;JPEG ;H.26x ;MPEG4 中图分类号 TN919.8图像通信直观生动,包含极其丰富的信息,是人们传递信息的重要媒介。
同时,巨大的数据量也给图像的采集、存储、处理和传输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严重影响了图像媒体成为主要媒体,因此,压缩数字图像信号的数码率就成为图像通信和图像信号处理领域的首要任务,受到全世界科技工作者的关注。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信联盟(ITU)组织了一批专家,开展了大量细致、全面的工作,陆续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图像通信方面建议和标准,极大地推动了图像编码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这些标准可以归为两种类型:静止图像压缩标准和活动图像压缩标准(包括ITU-T 制定的H.263系列和ISO 制定的MPEG-x 系列)。
1 静止图像压缩编码标准1.1 JBIG 标准1988年,ISO 和ITU-T 成立了“联合二值图像专家组”(Joint Binary Image Expert Group ,JBIG), 1991年10月提出了ITU-T T.82标准。
这一标准确定了具有逐层、逐层兼容顺序和单层顺序3种模式的编码方法,并提出了获得任意低分辨率图像的方法。
1.2 JPEG 标准收稿日期: 2004-04-211986年底,ISO 和ITU-T 成立了联合图像专家小组(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 ,JPEG),该小组近年来一直致力于静止图像压缩算法的标准化工作。
1991年3月正式提出ISO CD10918号建议草案“连续色调静止图像的数字压缩编码”(通常简称为JPEG 标准),这是第一个适用于连续色调、多级灰度、彩色或黑白静止图像的国际标准。
JPEG 标准提供了一种无损编码的模式和3种有损编码模式(基于DCT 的顺序模式、基于DCT 的渐进模式、层次模式)。
所有符合JPEG 的遍解码器都必须支持基准模式,其他模式可作为选择项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来取舍。
基准模式编解码框图如图1所示。
尽管JPEG 建议主要是应用于静止图像的编码技术,但是在某些场合也可将它应用于视频编辑系统。
此时JPEG 把视频序列中的每一帧当作一幅静止图像来处理,这就是所谓的Motion JPEG 的处理方法。
1.3 JPEG-LS 标准JPEG 组织从1994年开始征集新的无损/近无损(简称JPEG-LS)算法提案,并于1998年2月作图1 JPEG 基准模式遍解码框图图像压缩标准知多少IT Age/Jul. 15, 2004 为ITU-T T.87(ISO/ICE 14495-1)正式公布。
1.4 JPEG-2000标准JPEG-2000标准号为ISO/IEC 15444(ITU-T T.800),1997年3月开始筹划并征集议案,2000年3、6、12月分别完成了JPEG-2000第一、二、五部分的FCD ,2001年正式出版了第一部分的正式国际标准(ISO/IEC 15444-1)。
JPEG-2000规定了一系列对连续色调、二值、灰度和彩色静止图像的无失真或有失真编码方法,它抛弃了JPEG 所采用的以DCT 为主的区块编码方式,而采用DWT 、位平面编码和基于上下文的算术编码等一系列新技术,将图像编码的效率提高了30%左右,而且提供无损和有损两种压缩方式,支持渐进传输等功能。
此外,它还将JPEG 、JBIG 和JPEGLS 统一起来,成为各种图像的通用编码方式。
由于其功能强大,效率卓越,受到计算机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2 H.26x 标准2.1 H.261标准H.261标准是第一个基于运动补偿帧间预测和DCT 编码的国际图像压缩编码标准,也是几十年图像编码的成果的集中体现,许多技术都被后来制定的MPEG-1和MPEG-2等编码标准所借鉴、采用和提高。
它最初是作为N-ISDN (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上开展速率为p ×64kbit/s 的双向声像业务(可视电话、视频会议)而设计的,其中p=1~30,1990年12月最终完成和批准了H.261标准。
H.261标准主要使用帧间预测去除时间冗余度和DCT 变换编码去除空间冗余度的混合编码算法。
若前后两帧很相似,采用帧间方式,即进行帧间预测,并对预测误差进行二维DCT 处理;若采用帧内方式,即对每一帧进行帧内DCT 处理,但第一帧总是采用帧内方式。
2.2 H.263标准H.263标准是1995年ITU-T 为传输码率低于64kbit/s 的窄带通信信道制定的视频编码标准。
该标准是在H.261标准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扩充而发展起来的,与H.261标准相比,运动补偿采用半像素精度预测,由双线性内插法实现,这与H.261标准提出的全像素精度和循环滤波器不同。
而且H.263标准增加了4种有效的压缩编码模式,分别是无限制的运动矢量模式、基于句法的算术编码模式、先进的预测模式和PB-帧模式。
ITU-T 在1995年发布H.263标准后,根据不同的应用需要,制定了短期开发计划H.26N 标准和长期开发计划H.26H 标准。
H.26N 标准发展成H.263+标准和H.263++标准。
H.26L 经过8年时间的发展,在2003年作为H.264标准进行发布。
1998年,ITU-T 修订发布了H.263+标准。
它在保证了原H.263标准的核心句法和语义不变的基础上,提供了13个新的可协商模式和其他特征,进一步提高了压缩编码性率,增强了应用的灵活性。
H .263++标准在H.263+的基础上又增加了6个选项,主要是为了增强码流在恶劣信道上的抗误码性能,同时也是为了增强编码效率。
2.3 H.264标准H.264标准是最新一代视频编码压缩标准,由ITU-T/VCEG 及ISO/IEC/MPEG 的联合视频组(JVT)研究开发,其编码效率可比现有MPEG-4提高50%,是未来几年内视频编码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
2003年3月公布了这一视频压缩标准的最终草案,此标准被称为ITU-T 的H.264协议或ISO/IEC 的MPEG4的高级视频编码部分。
H.264的编解码框架与以前提出的标准如H.261、H.263及MPEG-1/2/4并无显著变化,也是基于混合编码的方案,新标准的性能提升在于各个部分的技术方案的改进及新算法的应用。
H.264标准不仅是针对视频会议系统,而且涵盖了电视广播、网络流媒体、多媒体信息的数字存储、数字影院等各方面的应用。
3 MPEG-x 标准MPEG(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成立于1988年,该小组的主要任务是制定用于数字存储媒介中活动图像及伴音的编码标准。
3.1 MPEG-1标准MPEG-1标准制定于1992年,标准的编号为图像压缩标准知多少电子科技/2004年7月15日63ISO/IEC 11172,标准的题目为“位率约为1.5Mbit/s 时,用于数字存储媒体的运动图像及其伴音编码设计”,成为日后欧洲VCD 的基础。
MPEG-1标准包括MPEG 视频、MPEG 音频和MPEG 系统3大部分,其中视频部分是MPEG-1标准的核心。
MPEG-1视频中主要使用帧内编码(I 帧、D 帧)和帧间编码(P 帧、B 帧)。
帧内编码包括DCT 、量化、游程编码和Haffman 编码。
帧间编码包括带运动补偿的预测法和插补法。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MP3是MPEG-1 Audio Layer 3的简称,是压缩音频数据的国际标准,该标准是为了提高MPEG-1运动画面压缩标准中的音频压缩技术而设立的。
3.2 MPEG-2标准由于MPEG-1标准的图像质量达不到电视质量,而且不能处理隔行扫描等问题,因此,在MPEG-1的基础上,ISO 于1994年11月在新加坡会议上又通过了MPEG-2标准,标准号是IOS/IEC 13818。
它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结构与MPEG-1完全相同,但是它允许数据率高达100Mbit/s 。
MPEG-2标准向下兼容MPEG-1标准,而1997年12月完成的MPEG-2AAC 标准(ISO/IEC 13818-7标准)与MPEG-1标准不兼容。
MPEG-2AAC 标准对于低比特率的多声道编码能提供相当高的声音质量,它的发展标志着标准化工作向着模块化方向演变的趋势。
3.3 MPEG-3标准MPEG-3最初是为支持HDTV 开发的压缩标准。
但是,随着MPEG-2标准的发展与完善, MPEG-3还没出世就被抛弃了。
3.4 MPEG-4标准MPEG-4标准是1999年12月通过的一个适应各种多媒体应用的“视听对象的编码”标准,国际标准号是ISO/IEC 14496。
MPEG-1、MPEG-2是将图像分割成方块处理的,而MPEG-4是基于图像内容的压缩编码方法,可以产生高压缩比效果。
它的设计思想是在超低带宽(10kbit/s到1Mbit/s)的条件下提供尽可能好的图像质量。
MPEG-4压缩编码主要包括3个步骤:(1) 从原视频流中分割出视频对象VO(Video Object);(2) 对不同VO 的3类信息(运动信息、形状信息、纹理信息)分别独立编码,分配不同的码字;(3) 将各个VO 的码流复合成一个符合MPEG-4标准的比特流。
MPEG-4作为第一个有交互性的动态图像标准,更适于交互AV(Audio/Visual)服务以及远程监控。
从目前的情况看,MPEG-4将会在数字电视、动态图像、互联网、实时多媒体监控、移动多媒体通信、可视游戏、交互式多媒体应用等领域大显身手。
3.5 MPEG-7标准2001年制定完毕的MPEG-7作为MPEG 家庭中的新成员,其正式名称为“多媒体内容描述接口” (Multimedia Content Description Interface),它将为各种类型的多媒体信息(包括静态图像、图形、3D 模型、声音、话音、电视以及这些组合在一起形成的合成信息)规定一种标准化的描述。
它力求能够快速且有效地检索出用户所需的不同类型的多媒体影像资料,比如在影像资料中检索有关神州五号遨游太空的片段。
3.6 MPEG-21标准MPEG-21的正式名称是多媒体框架,又称数字视听框架(Digital Audio-Visual Framework)。
制定MPEG-21标准的目的是:(1)将不同的协议、标准、技术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2)制定新的标准;(3)将这些不同的标准集成在一起。
MPEG-21标准其实就是一些关键技术的集成,不同于别的 MPEG 标准的是, MPEG-21 标准将从全面的消费者需求目录开始工作,而不是从压缩或描述技术的细节开始并逐渐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