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和心理学名词解释

  • 格式:docx
  • 大小:31.03 KB
  • 文档页数:1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榜样示范法

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以自己和别人的好思想、好言语、好行为,形象生动地影响孩子的一种方法。

幻想

是一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

依法执教

是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按照教育法律、法规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法制化和规范化。个别差异

一般是指个性差异,即个体之间在稳定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包括性格、能力、兴趣等方面的差异。

表演游戏

是儿童按照故事、童话的内容,分配角色,安排情节,通过动作、表情、语言、姿势等来进行的游戏。

感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概念

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

心理健康

指个人心理方面的良好状态。也就是说,除了没有心理与精神疾病的症状外,其个人的认知能力、情感表达、行为表现等各方面都应维持在一个正常且平衡的状态下,使得个人对自己以及对环境的调适能够得到最高且最好的效能,进而获得快乐、满足以及产生合乎社会文化要求的行为。

教育法律关系

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有关教育活动的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习惯化

个体不断或重复受到某种刺激而对该刺激的反应逐渐减弱的现象。

集中思维

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集中到一个方向,从而形成唯一、确定的答案。记忆

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心理过程。

儿童观

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观点的总和,儿童观和教育观一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广义的教育制度

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前班

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教育的一种组织形式。在现阶段,它是农村发展学前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 在城市,是幼儿园数量不足的一种辅助形式。

有意注意

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教育行政复议

指教育行政相对人(如学校、教师)认为教育行政机关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做出该行为的机关的上一级教育行政机关或该机关所属的本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发生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复查并做出决定的活动。

教育者

凡是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人以及对教育活动承担教育责任的人都是受教育者。

终身教育

指人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都需要受到各种教育,接受教育应是从生到死永不休止的,它在时间上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在空间上贯通了学校、社会和家庭的界限,打破了教育为学校系统所垄断,改变了前半生受教育,后半生工作的人生模式。

教育观

是人们对于教育在儿童发展中作用的看法

白板说

洛克以其“白板说”而著称于世。他认为,人脑开始只是一张“白纸,没有特性也没有观念”。

人的一切观念都来自后天的经验,根本就没有什么天赋原则。洛克认为,儿童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在于教育。

情商

由美国心理学家戈尔曼提出,用来描述对成功至关重要的情感特征。

学前儿童心理学

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主要内容包括个体心理的发生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观察法

研究学前儿童的基本方法。运用观察法了解学前儿童,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言语、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

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是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也是顺序性和方向性的统一。

知觉

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的反映。它以感觉为基础,但并非感觉成分的简单相加,而是对感觉所提供信息的加工。它反映刺激代表的意义,受经验影响,因此,对同一事物的知觉会有所不同。

弱视

是视觉发育障碍的一种常见病,弱视者视力达不到正常水平,两眼不能同时注意一个目标,无立体感,不能判断自身的空间位置,分不清物体离自己的远近高低,定位不准确,不能完成精细动作。

创造性游戏

学前儿童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是学前儿童特有的游戏,包含角色游戏、

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等。

结构游戏

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造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积木、积塑、金属材料、竹制材料和黏土、纸浆等都是儿童结构游戏的绝佳材料。

参观法

与直观形象法有关的一种教育教学方法。它是为受教育者提供真人真事真实场合作为教育环

境的一种现场学习法。

活动性原则

源自于杜威的“做中学”,实际来自于苏联心理学家的“活动主导论”和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

理论。儿童是在活动中建构他们的认知结构的,从而发展他们的智力和社会行为,而活动就是儿

童这一主体与外界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活动性原则要求学前教育以活动为主导,以活动贯穿整

个教育过程,以活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以活动作为学前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角色扮演法

指模拟现实社会中的某些情景,让儿童扮演其中的角色,尝试从该角色的立场上分析问题、处理

问题、体验情感,并通过及时的反馈和教师指导,了解别人的需求和感受,从而更好地掌握与角

色相适应的行为及规范。

社会性惩罚

也称心里惩罚,主要是通过剥夺儿童的某些社会性愿望,从而达到促其“自省”和明辨是非的目的。无意想象

是一种无预定目的、不自觉的想象。它是在某种刺激作用下,不由自主地想象某种事物的过程,梦和幻觉都是特例。

直观行动思维

是指主要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的思维,其主要特点是思维在直接感知或实际行动中进行。客

体永久性

即能够找到不在眼前的物体,确信在眼前消失了的东西仍然存在。在这之前,物体在儿童眼前消失,他就不再找,似乎物体已经不存在。是儿童处于智慧的萌芽阶段的标志。

类比推理

是人按照特定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期望而逐渐形成的行为。

美感

人对事物审美的体验,它是根据一定的美的评价而产生的。儿童对美的体验也有一个社会化过程。婴儿从小喜好鲜艳悦目的东西以及整齐清洁的环境。

核心家庭

由父母和子女组成,家庭关系比较密切,父母本身的价值观念、文化教养、性格等对子女产生比较直接和全面的作用。同时由于在核心家庭中只有父母和子女,孩子成为家庭生活的中心,容易使孩子出现自私、任性等不良个性特征。

近期目标

也称短期目标。它指在某一阶段内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如几个星期、一个星期或几天内要达到的教育目标。

分离焦虑

“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也就是说幼儿最初离开亲人、家

庭、对新环境会产生不适应的现象。

托儿所

我国托儿所是3岁前儿童的集体保教机构。主要负责教养3岁前的儿童并为其父母参加工作提供方便,具有社会福利性和保教性等双重特性。

攻击性行为

也称侵犯性行为,是幼儿最常见的行为问题。通常表现为身体攻击,如打人、推人、咬人、拽

人、言语攻击、骂人。

早期教育

是指对婴幼儿全面素质的基础教育,他不仅指早期智力的启蒙与开发,还包括其身体素质的提

高,品德的培养与性格的陶冶。

无有规律

婴儿最初的动作是无意的,以后越来越多地受到心理有意的支配。比如,初生婴儿已会用手紧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