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临床护理路径
- 格式:docx
- 大小:16.21 KB
- 文档页数:2
J18. OOO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一、J18. 000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J18. 000支气管肺炎。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一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一般临床表现:起病或急或缓,常伴有发热,热型不定,新生儿或体弱儿亦可不发热。
患儿常有烦躁不安、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呕吐、腹泻等症状。
2.呼吸道症状与体征:咳嗽、气促,重症表现为鼻翼扇动、口周和指(趾)端发细及三凹征。
部分患儿两肺可闻及固定性细湿罗音。
叩诊多正常,但当病灶融合累及部分或整个肺叶时,可出现肺实变体征。
3.其他系统症状与体征:重症肺炎可出现呼吸困难、三凹征及紫缙,并伴发其他系统功能异常,如心率增快、烦躁不安、意识障碍、昏迷、惊厥、肠鸣音消失等临床表现时,警惕在支气管肺炎过程中发生心力衰竭、呼吸衰竭、DIC. 中毒性脑病、胸腔并发症等情况。
4.胸部X线:沿支气管分布的小斑片状肺实质浸润阴影, 以两肺底部、中内带及心膈角较多,由于细支气管的阻塞,可发生局部肺不张或肺气肿。
也可以表现为节段性和大叶性肺部实变或不张。
5.实验室检查:(1)外周血常规和CRP: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CRP有不同程度升高;病毒性肺炎时,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CRP正常或轻度升高。
(2)呼吸道病原学检测:本病可由不同病原所致,需要进行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检测、支原体、衣原体、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一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 一般治疗:保持适当的室温(18 —20°C)及湿度(55%)注意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患儿烦躁不安,可给适量镇静药物。
供给充足水分,给热量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
2.支持疗法:病情较重、病程较久、体弱、营养不良者可考虑输血浆等支持疗法,提高机体抵抗力。
3.抗生素治疗:合理选用敏感抗生素,选择最佳给药方案,及时、足量、必要时联合应用。
2024小儿肺炎患者护理方案引言:小儿肺炎是指12岁以下儿童罹患的一种炎症性肺部感染性疾病。
它是最常见的儿童感染性疾病之一,严重时可导致呼吸困难、气道阻塞、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因此,在2024年的护理工作中,有效的小儿肺炎患者护理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小儿肺炎患者的护理方案,包括预防、早期发现、诊断、治疗和康复等方面。
一、预防:1.预防免疫接种:对于可以接种的疫苗,如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等,应按照国家疫苗接种规划进行免疫接种,以降低小儿肺炎的发生率。
2.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儿童和家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勤洗手、避免接触病原体、室内通风等,有助于预防小儿肺炎的发生。
3.室内空气质量保护:建议使用空气净化器或空气清洁剂,尽量避免空气污染和二手烟等有害物质对小儿呼吸道的刺激。
二、早期发现与诊断:1.早期发现:提高儿科医生和护士对小儿肺炎的认识和识别能力,及时发现可能的肺炎症状,如咳嗽、发热、呼吸困难等,并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2.辅助检查:结合患儿病史和临床表现,可进行一些辅助检查,如胸部X线片、血常规、病原体检测等,以帮助确诊和指导治疗。
三、治疗:1.抗生素治疗: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小儿肺炎,抗生素是必要的治疗手段。
在选择抗生素时,应根据病原体耐药情况以及药物的安全性和适用性进行合理选择。
2.症状支持治疗:小儿肺炎患者常伴有咳嗽、发热、喘息等症状,可使用退热药物、祛痰药物、支气管舒张剂等进行症状支持治疗。
3.液体补充:对于呼吸困难的小儿肺炎患者,常伴有水分丧失和体液代谢紊乱,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保持水平平衡。
四、呼吸道管理和气道支持:1.监测呼吸:密切监测患儿的呼吸频率、呼气潮气量和氧饱和度等指标,随时观察呼吸状况的变化。
2.氧疗:对于呼吸困难或低氧血症的小儿肺炎患者,可给予适量的氧疗,以提高氧合和缓解呼吸困难。
3.合理的体位:对于部分儿童,可通过改变体位和姿势,减少呼吸道阻力,提高通气效果。
新生儿肺炎临床路径一、新生儿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符合新生儿肺炎诊断(ICD-10:P23.900x001)且无其他严重疾患的新生儿。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新生儿学》(第5版,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胡亚美、江载芳、申昆玲、沈颖,人民卫生出版社)》。
1.新生儿肺炎包括吸入性肺炎、感染性肺炎,临床可表现为呼吸困难、呼吸暂停、青紫、咳嗽、口吐白沫、呛奶、反应差等。
部分患儿早期临床症状表现可不典型。
2.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
3.肺部体检可发现双肺呼吸音减弱或粗糙、可有干湿罗音、不同程度青紫。
4.肺部X线变化:肺炎的X线表现。
5.实验室检查:血气、血常规、C反应蛋白、痰培养及呼吸道病原检测等。
(三)进入路径标准。
1.入院第一诊断符合新生儿肺炎诊断(ICD-11: P23.900)且无其他严重疾患的新生儿。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平均5-14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C反应蛋白;(2)胸部X线片。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1)血培养、痰培养、呼吸道病原检测、TORCH检查;2)血气分析、血生化、电解质、血糖;3)心脏超声;4)如伴随全身感染时需做尿培养、腰穿排除其他部位感染。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新生儿学(第5版,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年)》、《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胡亚美、江载芳、申昆玲、沈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
1.抗感染治疗:诊断明确后尽早给药,在未明确病原以前,可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
2.呼吸支持(1)鼻导管给氧:改善低氧血症(2)CPAP:尽早应用可减少机械通气的使用。
(3)机械通气:严重肺炎患儿、用CPAP仍不能纠正低氧血症等,使用机械通气治疗。
新生儿肺炎临床路径一、新生儿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新生儿肺炎(ICD-10:P23.900)(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有胎儿宫内窘迫史或生后窒息史,出现呼吸困难、青紫,可从口腔中流出液体或泡沫,肺部听诊有湿啰音。
2.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对症治疗:根据缺氧程度选择头罩吸氧,或机械通气,清理呼吸道,在分娩后呼吸出现前,应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吸引。
2.预防和控制感染(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P23.900新生儿肺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只要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2天1.必须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C反应蛋白(CRP);(3)肝肾功能、血电解质;(4)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测定或血清冷凝集试验或咽拭子分离支原体;(5)X线胸片。
2.根据患儿的病情,必要时做痰培养、血气分析、心肌酶谱、肺部CT、支气管镜检查、呼吸道病毒和细菌检测等。
(七)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八)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CRP、肝肾功能。
2.胸片。
(九)出院标准1.症状明显减轻,一般状况良好。
2.连续3天腋温<37.5℃。
3.X线胸片显示炎症吸收好转。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较重,有肺外并发症,混合其他病原体感染,需要延长住院治疗时间。
2.对于难治性新生儿肺炎患儿,若病情重,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
临床路径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在肺炎患儿的护理工作中应用临床路径的应用价值。
方法:本组收集我院2011年3月~2015年2月间接诊的患小儿肺炎的112例患儿进行临床研究,通过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n=56例)与研究组(n=56例。
)对照组56例患儿给予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56例患儿则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干预。
观察及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干预效果。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临床路径能够有效提高肺炎患儿的治疗效果,促进患儿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小儿;肺炎;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价值肺炎是儿科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由于受到小儿自身年龄特点的影响,其生理机能及免疫力均尚未发育完善,因此在对肺炎患儿进行治疗时往往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儿的治疗效果和身体健康[1]。
因此,给予肺炎患儿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对确保患儿的治疗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2]。
为了分析临床路径在该疾病患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次研究收集我院2011年3月~2015年2月间接诊的患小儿肺炎的112例患儿,给予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效果较为满意,现总结如下:1 研究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本次研究收集我院2011年3月~2015年2月间接诊的患小儿肺炎的112例患儿进行临床研究,纳入标准:①所有患儿均具有发热、喘息、咳嗽、咯痰、口唇微绀等临床症状;②双肺存在湿罗音,且X线片检查显示双肺视野表现为片状阴影;③患儿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通过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n=56例)与研究组(n=56例)。
对照组中,男性患儿34例,女性患儿22例;其中年龄最小者4个月,最大者13岁,平局年龄(3.48±1.67)岁;研究组中,男性患儿35例,女性患儿21例;其中年龄最小者6个月,最大者14岁,平局年龄(3.79±1.81)岁。
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护理小儿重症肺炎是指儿童因肺部感染导致病情危重,需要进行医疗干预的一种疾病。
其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可以包括呼吸急促、发热、咳嗽、喉头痛等多种症状。
针对这种疾病,护理工作者应该积极展开采取措施协助医疗人员,尽可能将患者的病情控制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方法。
一、对病情进行分级和监测小儿重症肺炎病情严重,需要分级监测。
可以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心率、呼吸、体温等)、疾病类型、病情特点等来进行分级。
对于不同级别的患者,需要采取不同的护理策略。
同时,还需要对患者进行24小时的监测,记录重要的生命体征、病情变化等。
二、适时进行抗感染治疗小儿重症肺炎是由于细菌、病毒、真菌等致病菌引起的,因此需要进行有效的抗感染治疗。
护理人员应配合医师及时采集患者的血液、痰液等进行病原学检查,确定病原菌类型及药敏试验结果,根据医嘱给予相应的抗病原治疗。
三、营养支持小儿重症肺炎患者身体虚弱,往往会出现食欲不振等问题,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
因此,营养支持是十分必要的。
护理人员应该积极协助医师制定科学合理的营养方案,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
四、疼痛管理小儿重症肺炎患者常常伴随着疼痛,而疼痛会对患者的恢复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护理人员应该针对患者的疼痛状态进行有效的疼痛管理。
可以采取药物镇痛、按摩舒缓、热敷等方法来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五、呼吸治疗小儿重症肺炎患者的呼吸受到很大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协助医师采取适当的呼吸治疗方法。
除了给予口服或静脉注射药物外,还可以采用雾化吸入、重症监护等呼吸治疗方法,以保证患者呼吸畅通。
小儿重症肺炎是一种比较危险的疾病,需要护理人员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协助管理。
护理人员的重要使命是确保患者在治疗期间尽可能减少痛苦,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因此,对于小儿重症肺炎患者的护理工作,需要护理人员积极协助医疗人员,及时反应、有效处理患者的问题。
小儿肺炎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摘要:小儿肺炎在儿科疾病类别中是常见病,多发性疾病,同时病情较重,变化较快,病死率较高,各个器官功能均可受累,多发于冬季和春季两个季节。
关键词小儿肺炎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据统计在中国每年5岁以下的儿童因肺部感染和炎症死亡人数可达到3万左右,无论是发病率还是死亡率在儿科疾病中都是首位,也是医务工作者当前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同时小儿肺炎也被卫生部罗列为儿科四大疾病防治之一,所以当前小儿科医务工作者最主要采用针对性的临床护理路径来减少或者是降低其相关的并发症,从而减少和降低病死率才能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当前,国内外在临床护理路径的模式使用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本文参考国内外文献后对相关的进展综述如下。
临床护理路径主要是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模式,通过制定一定的标准和护理程序,采用个性化和人性化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的一种路径。
目前在公认的标准上是指:医院的医务工作者,相关的行政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辅助科室的相关人员,在针对某种疾病上共同进行研究以及制定相关的诊断和治疗措施,采取合理化的治疗方案,同时针对护理之后的效果和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改善,从而达到最佳的护理结果以及最好的护理效果。
在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之后,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医疗费用,同时还能保证医疗服务能有效的进行开展,也是较为科学和有效的一种方式方法。
1临床护理路径的定义目前对临床护理路径的主要定义是患者在住院期间,针对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制定相关的护理计划,以时间为参考标准,通过入院指导,入院诊断,入院检查,以及相关的用药,治疗,护理,以及除治疗之外的饮食习惯,活动,术后或者是院内的康复治疗以及后期的出院计划和出院指导等为相关的纵轴,制定成为一个标准的流程,其中包括了整体的护理计划,以及相关的循证医学以及整体的质量保证,可以持续的改进相关的护理标准,针对性护理和个体性护理模式。
当然还有其他的护理标准计划主要是根据患者的每一个诊断情况进行护理,明确和规划自己的工作,通过护理目标自觉的参与到疾病的护理过程中来。
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发表时间:2016-08-10T15:41:41.953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5期作者:孔竞张凤琴[导读] 实行临床护理路径后,患儿在住院过程中得到了更好的护理,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安徽省立医院儿科 230000 【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作用。
方法:选取10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再选取100例患儿作为干预组。
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进行临床护理,干预组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进行临床护理。
比较两组患儿在高热持续时间、两肺呼吸音恢复正常时间的差别,同时比较两组在住院时间和满意度的区别。
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患儿的高热持续时间、两肺呼吸音恢复正常的时间、住院时间和满意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高热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和双肺呼吸音恢复正常的时间上,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在满意度上,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结论:实行临床护理路径后,患儿在住院过程中得到了更好的护理,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并且患儿家长的满意度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小儿肺炎;应用【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5-194-01临床护理路径是指护理人员出于人道主义,在护理过程中,由专业护士制订健康教育的时间表和计划表,同时其溶入的绩效管理概念,帮助患儿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并提高了护理满意度[1]。
儿童时期是身体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也是各项机能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罹患疾病的过程中,需要对患儿进行悉心的照顾,而护理作为最关键的一环对患儿的康复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质量高的护理对患儿的康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质量不高的护理不但不会促进患儿康复,反而会阻碍患儿康复,使其康复时间延长,更有甚者,还会引起新的疾病。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在儿科护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进一步提高儿科的护理质量具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