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标本大体检查和取材
- 格式:ppt
- 大小:4.72 MB
- 文档页数:112
病理标本得检查与取材得制度、流程与操作规范1、取材前阅读申请单中得内容,初步判断病变得性质。
2、核对申请单得编号与标本得编号、标本得份数就是否相符。
3、对于核对无误得标本应按下列程序取材:3、1、小标本与不完整得标本通常为活检标本,应按如下标准取材。
3、1、1应描述与记录送检标本得数量(少量时精确计算,多量时进行估计)、大小(若干mm或cm;多量时聚拢测量)、形状、色泽与质地等。
3、1、2少量得小标本应全部取材制片。
3、1、3多量得小标本,原则上全部取材制片;数量过多时,可尽量多地取材制片,剩余得标本应置于4%得中兴甲醛中妥善保存备用。
3、1、4黏膜与皮肤组织应“立埋”,即将黏膜面与包埋盒得底面垂直。
3、1、5使用镊子夹取标本时须严防挤压组织。
3、2大标本通常为手术标本,应按如下标准取材:3、2、1记录切除标本得手术类型。
3、2、2应描述与记录送检标本得大小(三维长度,mm或cm)、形状、色泽、表面、质地等,球形或接近球形得标本可测其直径(mm或cm)。
必要时称重(g或kg)。
3、2、3检查切面:通常沿标本长径切开或剪开(囊性标本时),描述与记录其形状特点,例如囊性与实性及其所占比例、色泽、质地、纹理、坏死;囊肿壁得厚度及其内外表面、囊腔内容物及其性状等,有得脏器,例如前列腺、胰腺、甲状腺等,应间隔一定距离(甚至间距2mm左右)做多个平行切面,检查有无微小肿物。
3、2、4带有脏器得标本,应描述与记录病变处与有无脏器得毗邻关系特点。
3、2、5必要时,绘简图说明巨检病变得特点与解剖学关系,病注明取材部位得编号,以便镜检时定位。
3、2、6切取有代表性病变区域得组织制片,适量包括与病变区域毗邻得“正常”结构与坏死组织等。
3、2、7完整切除得肿瘤标本,切取得组织块应包括其包膜,较大得肿瘤应酌情多处包膜取材。
3、2、8切取组织块得刀具必须锋利,严防挤压组织。
3、2、9切取组织块得数量,依巨检病变得具体情况酌定,一般以满足诊断需要为准。
甲状腺术中甲状旁腺大体标本识别的可靠性分析【摘要】目的:评价肉眼下判断游离甲状旁腺的可靠性。
方法: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在我科行甲状腺手术术中行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患者50例,术中在大体标本中辨认游离甲状旁腺,经冰冻切片检查证实后行自体移植。
结果:50例患者中,共检出可疑甲状旁腺61枚,经快速冰冻病理证实为甲状旁腺60枚,准确率98.4%。
结论:术中肉眼下判断游离甲状旁腺并用于自体移植简单可靠。
在甲状腺良性疾病手术中可代替冰冻切片检查。
【关键词】甲状旁腺;甲状旁腺自体移植【中图分类号】r6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547-02正文:背景和目的自1926年lahey[1]首次将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术应用于临床以来,这一术式已经在颈部手术,特别是甲状腺全切除、次全切除及二次扩大切除等手术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2-4]。
术中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有多种方法,多数学者认为,对已游离或考虑血供受损的甲状旁腺,应常规切取部分腺体行冰冻切片检查,确认为甲状旁腺后,将剩余部分移植于胸锁乳突肌内[5-8]。
该方法延长了手术时间,浪费了部分甲状旁腺组织,影响了移植效果。
本研究旨在评价肉眼下判断游离甲状旁腺的可靠性,以期缩短甲状旁腺自体移植的手术时间,提高自体移植疗效。
1 材料和方法本研究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在我科行甲状腺手术术中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患者50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42例,年龄14至71岁,平均44岁。
甲状腺手术方式包括甲状腺腺叶及峡部切除,一叶切除、对侧次全切除及甲状腺全切除术。
手术由同一组医生施行,术中在已取下的甲状腺标本中,仔细辨别可疑的甲状旁腺,将其分离取出,剔除表面脂肪,观察其颜色、形状、大小、表面毛细血管网,并将其置入0.9%冰盐水中,观察其密度,于腺体边缘切除2-3mm腺体行快速冰冻切片,确认为甲状旁腺组织的,剩余部分切成直径约1mm的组织块,移植于胸锁乳突肌或肱桡肌内。
甲状腺活检记录模版甲状腺肿病理活检分析【关键词】甲状腺疾病肿大病理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60例甲状腺疾病的病理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提高诊断率,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现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甲状腺疾病患者60例,其中男13例,女47例,男女之比为1∶3、6。
年龄22~65岁。
结节性甲状腺肿36例,甲状腺腺瘤伴乳头状增生18例。
甲状腺滤泡癌1例,乳头状癌4例。
1、2病理检查1、2、1肉眼检查,表面的形状(正常、变形),三维长度,肿大(弥漫型、结节性、肿物突出),质量,色泽,质地(实性、囊性),被膜,囊肿,囊肿破裂,纤维性粘连。
在甲状腺周围的脂肪组织中仔细寻找有无甲状旁腺。
切面,按解剖位置摆好甲状腺后,通过甲状腺检材最宽处纵行切开,然后平行地纵切数面(每面间隔2~5mm,勿将其底面切断以保持腺体的完整)[1]。
观察:①甲状腺包膜(完整、厚度):②囊肿、结节、肿瘤的数目,大小,部位,与切缘的距离,色泽,实性、囊性、囊一实性(两者比例),纤维化,侵犯包膜,浸润范围;③囊壁光滑、乳头样物及其所占比例,囊内容:胶样物、出血、坏死、钙化。
1、2、2切片取材弥漫型或炎性病变:每叶3块,峡部1块。
囊性肿物:光滑性囊壁1块,囊壁粗糙(乳头状生长)处酌量取材(至少1~2块);取材应包括囊周甲状腺组织。
实性肿物:①直径<5cm者,应全周长取材(包括了肿物的整个边界)。
②直径>5cm者,其直径每增加1cm增加1块取材。
应有尽量多的取材包括肿物的包膜(或边缘)及其周围组织。
多结节性病变:每个结节至少取材1块。
应有尽量多的取材包括结节的包膜(或边缘)及其周围组织。
淋巴结(若有):若手术医师已将淋巴结分组剖离并予标记,经描述记录后按原有标记分组编号,同时仍须在标本中细心寻找其他淋巴结。
应将全部淋巴结取材。
2病理变化2、1弥漫性甲状腺肿呈均匀性肿大,左右两叶对称,有时右叶肿大较左叶更为明显,但质软,表面光滑。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甲状腺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甲状腺触诊和影像学检查方法。
3. 熟悉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二、实验原理甲状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体,位于喉头下方,气管两旁。
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都有重要影响。
甲状腺疾病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结节等。
本实验通过触诊、影像学检查等方法,对甲状腺进行观察和分析,以了解甲状腺的结构、功能及其疾病情况。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甲状腺标本、解剖图谱、甲状腺疾病图谱、甲状腺触诊模型等。
2. 实验仪器:解剖显微镜、触诊模型、B超、CT等。
四、实验步骤1. 观察甲状腺解剖结构(1)观察甲状腺标本,了解甲状腺的解剖位置、形态和结构。
(2)对照解剖图谱,学习甲状腺的毗邻关系、血管、神经等结构。
(3)分析甲状腺的生理功能。
2. 甲状腺触诊(1)观察甲状腺触诊模型,了解甲状腺的触诊方法。
(2)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甲状腺触诊练习,掌握正确的触诊手法。
(3)触诊甲状腺标本,观察甲状腺的大小、形态、硬度、活动度等特征。
(4)分析甲状腺触诊结果,初步判断甲状腺是否存在异常。
3. 影像学检查(1)观察B超、CT等影像学检查设备,了解其原理和操作方法。
(2)对甲状腺标本进行B超、CT检查,观察甲状腺的形态、大小、密度等特征。
(3)分析影像学检查结果,进一步判断甲状腺是否存在异常。
4. 甲状腺疾病诊断与治疗(1)结合触诊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甲状腺疾病的可能性。
(2)学习甲状腺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3)讨论甲状腺疾病的预防措施。
五、实验报告撰写1. 实验报告格式(1)封面:实验名称、姓名、学号、班级、时间等。
(2)正文:实验目的、原理、材料与仪器、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与分析、结论等。
(3)附录:实验数据、图片等。
2. 实验报告内容(1)实验目的:阐述本次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2)原理:简要介绍甲状腺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及甲状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1、活检组织包括:子宫内膜诊刮、浅表或深部组织穿刺物、皮肤组织、内镜钳取粘膜、微创手术切去不完整组织等☐应描述标本的数量、大小(mm、cm、多量时聚堆测量)、形状、色泽、和质地等☐小量小标本,应全部取材☐多量小标本,取材后剩余者应保管好备用☐粘膜和皮肤应“立埋”以便观察各层结构2、大标本取材记录标本的手术类型描述和记录标本大小(三维长度、形状、色泽、表面、质地等)球形标本可测直径切面:沿大面切开,描述和记录其特点,如实性或囊性,各占比例,色泽、质地、出血坏死,囊壁厚度,内容物颜色等前列腺、甲状腺、胰腺等脏器应间隔一定距离做多个平行破面,以免漏掉微小肿瘤.取代表性区域,并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取材完整瘤体要带包膜,如甲状腺、乳腺取材块的大小2cmx1.5cmx0.3cm编号:数量、剩余组织记录“留”,全部取材时记录(全包)一包等,微小组织试做重取材要记录描述和记录标本大小(三维长度、形状、色泽、表面、质地等)球形标本可测直径切面:沿大面切开,描述和记录其特点,如实性或囊性,各占比例,色泽、质地、出血坏死,囊壁厚度,内容物颜色等前列腺、甲状腺、胰腺等脏器应间隔一定距离做多个平行破面,以免漏掉微小肿瘤.取代表性区域,并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取材完整瘤体要带包膜,如甲状腺、乳腺取材块的大小2cmx1.5cmx0.3cm编号:数量、剩余组织记录“留”,全部取材时记录(全包)一包等,微小组织试做重取材要记录3皮肤和皮下组织肉眼观察:形状、大小、测量、三维皮肤表面:平滑、粗糙、水肿、水疱、毛发附着、色素、白斑、疣状物、乳头、结节状隆起、皮下结节、硬度等全部描述取材的组织块大小、方向、切缘等4肿瘤整体观察:肿瘤位置、数量、大小、形状、色泽、质地、活动度、生长方式等溃疡病变:数目、部位、直径、形状、色泽、边缘、深度、底部、穿孔等切面:最大径破面观察囊性、实性、囊实性实性肿物:色泽、编织状、均质、细腻、鱼肉状、胶样、边界、薄膜、浸润、出血、坏死等囊性:壁厚度、内容物、乳头(内外)包膜有无破裂等切片取材:肿瘤实质1-4块,与邻近组织之间1-2块、切缘、正常组织必要时适当取材•分别编号5食管和贲门辨认送检食管或胃,测长度,辨认上下切缘食管纵行剪开,胃沿大弯剪开,观察粘膜面病变部位、形状、大小、深度、范围等取材要点、分别标记、描述各部位淋巴结、切缘等6胃术式:次全切除、全胃切除、残胃切除、胃切除和脾切除、胰切除主要疾病:胃癌、胃溃疡、间质瘤、胃炎等肉眼检查:测大小弯长度、浆膜面情况、沿大弯剪开,观察胃粘膜:溃疡、肿瘤形状、数目、深度、颜色、质地、浸润深度7小肠;手术切除肿瘤、炎性溃疡、肠结核、伤寒、肠套叠、肠扭转、肠坏疽等肉眼:长度、直径、外形、狭窄、扩张、肿瘤、套叠(部位)粘连等,触摸肠壁有无肿物及其部位沿系膜剪开肠管:内容物、溃疡、肿瘤逐一观察描述测量沿系膜剪开肠管:内容物、溃疡、肿瘤逐一观察描述测量取材:肿瘤1-4块,肠壁全层与正常组织相连处上下切缘各一块系膜淋巴结肠梗死标本:取梗死灶与周围存活组织8阑尾主要疾病:阑尾炎、粘液囊肿、肿瘤测量长、直径、描述表面、腔内容物、壁厚、有无肿物、粪石、阻塞等取材要点:横断面间隔取2块,如果囊肿或肿瘤要纵破,取肿瘤,有淋巴结者要取材9大肠主要疾病:肿瘤、息肉、溃疡、Crohn病肉眼:确认结肠、描述、测量炎症:充血、水肿、表面炎性渗出物、穿孔、粘连,腔内容物色泽、粘膜情况等肿瘤:部位、大小、形状、浸润深度、取材确切,两端切缘,系膜淋巴结溃疡:数目、部位、直径、形状、色泽、底部、出血、穿孔、溃疡间粘膜,注意良恶性溃疡区别10肝和胆道肝脏疾病:肝炎、肝硬化、肝癌、肝内胆管结石等测量与描述:大小、观察表面有无结节大小,切面颜色、结节大小及其间的间隔;肝内胆管结石形状类型、胆管扩张及其周围变化;肿瘤大小、硬度、境界、色泽胆囊:外形、长度、浆膜面情况、沿长轴剪开,胆汁、结石、数目、形状、色泽、囊壁厚度、质地、肿瘤大小、形状、浸润深度11胰和十二指肠主要疾病:胰腺癌、胰岛肿瘤、壶腹癌术式:Whipple式切除:部分胃、部分胰腺和十二指肠切除全胰切除:全胰切除、部分胃切除、十二指肠切除、脾切除区域性胰切除整体观察:确认术式和器官,测量三位长度、描述肿瘤:部位、累及范围、大小、形状、色泽、质地、等检查胆总管、主胰管有无扩张、结石、肿瘤胰腺:切除胰腺多少、部位、横断面切,底部保留,如遇肿瘤大小、所在部位、界限、浸润、质地等胰腺:切除胰腺多少、部位、横断面切,底部保留,如遇肿瘤大小、所在部位、界限、浸润、质地等肿瘤取3-4块,要带周围组织切缘:上切胃。
甲状腺病理报告等级引言甲状腺病理报告等级是一种常见的分类方法,用于评估甲状腺细胞病变的严重程度。
通过对甲状腺细胞进行形态学分析,可以对甲状腺病变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从而指导临床治疗决策。
本文将详细介绍甲状腺病理报告等级的分类标准和步骤。
步骤一:组织取样甲状腺病理报告等级的第一步是获取甲状腺组织样本。
通常,这是通过甲状腺穿刺细针吸取(Fine Needle Aspiration,简称FNA)的方法完成的。
在FNA过程中,医生会使用一根细针将组织细胞样本抽取到载玻片上,然后送往病理实验室进行后续分析。
步骤二:切片制备在病理实验室中,载玻片上的甲状腺组织样本将被染色和切片。
首先,医生将载玻片进行染色,以使细胞核和细胞质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然后,染色后的载玻片将被放置在显微镜下,医生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特征。
步骤三:细胞分析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特征时,医生将对细胞核的大小、形状、染色质和核仁等特征进行评估。
此外,细胞质的形态特征,如胞浆的颜色、质地和包含物也将被考虑。
这些特征将有助于甲状腺细胞的分类和评级。
步骤四:等级分类根据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形态学特征,医生将甲状腺病理报告分为不同的等级。
常见的等级分类包括:1.无病变:细胞形态学无异常,没有发现明显的病变。
2.良性:细胞形态学异常,但没有恶性特征,病变被认为是良性。
3.异型增生:细胞形态学异常,但恶性特征不明显,病变被认为是可逆的甲状腺细胞增生。
4.可疑恶性:细胞形态学异常,具有恶性特征,但尚无足够证据证实恶性病变。
5.恶性:细胞形态学异常,具有典型的恶性特征,病变被确认为甲状腺癌。
步骤五:报告编写根据细胞分析结果,医生将编写甲状腺病理报告。
报告中将包括样本来源、分析方法、细胞特征描述以及最终的等级分类。
此报告将被发送给临床医生,以指导他们对患者的进一步治疗决策。
结论甲状腺病理报告等级是评估甲状腺细胞病变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甲状腺组织样本进行细胞形态学分析,医生可以将病变分为不同的等级,从而为临床医生提供治疗建议。
甲状腺怎么检查
甲状腺的检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体格检查:通过触诊和观察甲状腺区域的方法,检查甲状腺的大小、质地、结节等情况。
2. 血液检查:常用的血液指标包括甲状腺激素(TSH、T4、T3)、促甲状腺激素(TSH)等水平的检测,能够评估甲状腺功能是否正常。
3. 超声检查:通过超声波的检查方法,可以清晰地观察甲状腺的结构、形态、大小、质地,发现任何异常。
4. 甲状腺扫描:是一种核医学检查方法,通过给患者注射放射性同位素,使甲状腺成像,评估甲状腺的功能和结构。
5. 穿刺活检:对于甲状腺结节的评估和鉴别是否为恶性肿瘤,可通过穿刺活检进行病理检查。
具体的检查方法和步骤应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操作,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病理标本检查与取材规范制度病理标本巨检是对送检病理标本进行肉眼观察并记录,切取-定数量具有代表性的病变组织块(即取材)制作切片,是进行正确的病理诊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有时甚至对诊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例如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腺瘤样增生结节、神经鞘瘤与神经纤维瘤的鉴别,完全根据肿瘤的包膜是否完整。
支气管是否扩张等病变也大多需要依靠肉眼观察,有些微小的病变则更有赖于取材观察是否仔细、全面。
所以,正确的取材是做出正确病理诊断的前提。
(一)取材室的基本设施和人员1.取材室(1)取材室必须独立设置并附设标本存放室。
(2)取材室应设有专用的取材工作台、标本放置台、取材器材及更衣存放处。
(3)取材器材包括取材刀、不同规格的镊子、医用剪刀、钢尺、探针、钢锯、手套、器械消毒及放置容器、紫外线杀菌灯等。
(4)标本存放室可采用密闭的桶或冰柜,其设计要求是:密闭,以减少福尔马林扩散:便于复查标本。
2.取材人员(1)取材时一人取材,一人记录。
记录人员一般由技术员承担。
(2)取材必须由经过培训的病理医师操作,复杂的标本应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取材。
一般情况下,阅片医师均应亲自取材。
(二)巨检标本的接收程序及操作工作规范1.巨检标本的签收(1)接收标本时必须进行严格的查对签收制度,如申请单与标本不符合、申请单重要项目填写不全或漏填、标本袋(瓶)未写名字或只有标本没有送检单等,应律退回或暂不取材。
接收活检小标本时,应仔细查对容器内有无组织块,如无组织块,应拒收该标本,以避免事后发生纠纷。
(2)送检标本应采用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液固定(特别要求者除外)。
如果送检标本内未放置固定液,接收者应及时加入固定液并在申请单上注明。
严重自溶、腐败、干涸的标本,影响制片和诊断,应拒收退回。
固定液量至少应为标本体积的3-5倍,大的实体标本应剖开,空腔脏器如胃肠等应剪开后展平固定,以便取材前标本得以充分固定。
病理送检标本应为手术标本的全部。
探讨甲状腺滤泡性病变手术中病理诊断结果分析发表时间:2018-08-16T14:38:24.33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5期作者:侯有翠[导读] 目的研究分析甲状腺滤泡性病变手术中病理诊断技巧,提高手术中病理诊断准确性。
大庆市第二医院 163461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甲状腺滤泡性病变手术中病理诊断技巧,提高手术中病理诊断准确性。
方法回顾264例甲状腺滤泡性病变大体观察、冷冻切片、印片细胞学特征和常规石蜡切片诊断,分析误诊、延迟的原因。
结果 264例甲状腺滤泡性病变,手术中病理诊断确诊255例(96.59%),延迟诊断6例,误诊3例(假阳性1例,假阴性2例),其中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印片细胞学的细胞核形态特征清晰,可协助冷冻切片诊断。
结论联合大体观察、冷冻切片和印片细胞学,可对大多数甲状腺滤泡性病变做出正确的手术中病理诊断,尤其适合提高基层医院手术中病理诊断的准确率,甲状腺滤泡性癌少见且通常需要待石蜡切片确诊。
关键词:甲状腺滤泡性病变;手术中;病理诊断Objective: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diagnostic skills of thyroid follicular lesions during operation,and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pathological diagnosis in operation. Methods 264 cases of thyroid follicular lesions were reviewed by general observation,cryopreservation,cytological features and routine paraffin section diagnosis,and the causes of misdiagnosis and delay were analyzed. Results 264 cases of thyroid follicular lesions,255 cases(96.59%),6 cases of delayed diagnosis,3 cases of misdiagnosis(1 false positive and 2 false negative cases)were diagnosed,of which the cell nucleus of the thyroid follicular papillary carcinoma was clear,which could help the diagnosis of frozen section. Conclusion general observation,frozen section and cytology can make correct pathological diagnosis for most thyroid follicular lesions. It is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improving the accuracy of pathological diagnosis in primary hospital operation. Thyroid follicular carcinoma is rare and usually needs paraffin section diagnosis.Keywords:thyroid follicular lesions;intraoperative;pathological diagnosis甲状腺滤泡性病变占甲状腺疾病的大多数,特点是起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且生长方式呈滤泡状结构,包括甲状腺滤泡增生性结节、甲状腺滤泡性腺瘤、甲状腺滤泡性癌、甲状腺滤泡性乳头状癌及甲状腺滤泡性髓样癌等病变,手术切除病灶是首选治疗方法,术中病理诊断对指导手术方式具有重要意义[1],由于甲状腺滤泡性病变形态复杂多样,诊断标准尚不完全统一,导致术中病理诊断困难,为提高手术中病理诊断准确率,本研究回顾总结264例需要行手术中病理诊断的滤泡性病变,分析其病理特征和延诊、误诊原因。
甲状腺检查全面解析史上最全的甲状腺疾病实验室检查项目,您值得收藏!来源:检验视界网甲状腺素(T4)全部由甲状腺分泌,而三碘甲腺原氨酸(T3)仅有20%直接来自甲状腺,其余约80%在外周组织中由T4经脱碘代谢转化而来。
T3是甲状腺激素在组织实现生物作用的活性形式。
正常情况下,循环中T4约99.98%与特异的血浆蛋白相结合,包括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TBG)(占60~75%)、甲状腺素结合前白蛋白(TBPA)(占15~30%)以及白蛋白(ALB)(占10%)。
循环中T4仅有0.02%为游离状态(FT4);循环中T3的99.7%特异性与TBG结合,约0.3%为游离状态(FT3)。
结合型甲状腺激素是激素的贮存和运输形式;游离型甲状腺激素则是甲状腺激素的活性部分,直接反映甲状腺的功能状态,不受血清TBG浓度变化的影响。
结合型与游离型之和为总T4(TT4)、总T3(TT3)。
正常成人血清TT4水平为64~154 nmol/l(5~12 ug/dl),TT3为1.2~2.9 nmol/l(80~190 ng/dl),不同实验室及试剂盒略有差异。
目前多采用竞争免疫测定法,趋势为非核素标记(标记物为酶、荧光或化学发光物质)替代放射性核素标记。
正常成人血清FT4为9~25 pmol/l(0.7~1.9 ug/dl),FT3为2.1~5.4 pmol/l(0.14~0.35 ug/dl),不同方法及实验室测定结果差异较大。
将游离型激素与结合型激素进行物理分离(半透膜等渗透析、超滤、柱层析等)后行高敏感免疫测定被认为是本测定的金标准,但技术复杂,测定成本昂贵,不能在临床普遍使用。
目前大多数临床实验室测定FT4和FT3所采用的方法并非直接测定游离激素,其测定结果在某种程度上仍受甲状腺激素结合蛋白浓度的影响,所以称之为“游离激素估计值(Free Hormone Estimate)”。
血清TT4、TT3测定是反映甲状腺功能状态最佳指标,它们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时增高,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时降低。
临床各专业技能和临床思辨能力病理科专业(一)甲状腺、乳腺、肺、胃、肠、肾、膀胱、子宫及卵巢等常见疾病的大体标本观察、描述及取材。
(二)病理标本常用的固定方法(至少两种以上)。
(三)常见几种特殊染色的应用,包括网织纤维、弹力纤维、胶原纤维和肌纤维等。
(四)常见肿瘤较特异免疫组化标记抗体,如标记上皮组织、肌组织、脂肪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组织及肝组织来源的肿瘤抗体。
(五)病理组织学诊断的基本程序及注意问题。
(六)诊断技能要求:1.正常重要器官和组织包括心、肺、胃、肠、肾、子宫及卵巢的基本形态要点,组织内常见的炎症细胞基本形态特点;2.肿瘤的良、恶性诊断及临别诊断要点;3.常见炎症疾病和肿瘤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4.癌与肉瘤的基本区别要点;5.常见器官和组织包括甲状腺、乳腺、肺、胃、肠、肾、子宫及卵巢等的肿瘤组织学分执业助理医师(一)甲状腺、乳腺、肺、胃、肠、肾、膀胱、子宫及卵巢等常见疾病的大体标本观察、描述及取材。
(二)病理标本常用的固定方法(至少两种以上)。
(三)常见几种特殊染色的应用,包括网织纤维、弹力纤维、胶原纤维和肌纤维等。
(四)常见肿瘤较特异免疫组化标记抗体,如标记上皮组织、肌组织、脂肪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组织及肝组织来源的肿瘤抗体。
(五)病理组织学诊断的基本程序及注意问题。
(六)诊断技能要求:1.正常重要器官和组织包括心、肺、胃、肠、肾、子宫及卵巢的基本形态要点,组织内常见的炎症细胞基本形态特点;2.肿瘤的良、恶性诊断及临别诊断要点;3.癌与肉瘤的基本区别要点;4.常见器官和组织包括甲状腺、乳腺、肺、胃、肠、肾、子宫及卵巢等的肿瘤组织学分类。
妇产科1.妇产科病历采集方法及书写;2.妇科双全诊及三合诊等盆腔检查方法;产前检查、产前宣教的内容及方法,四段触诊、胎位检查、骨盆外测量、绘制并应用妊娠图及高危妊娠的评分原则;正常分娩分期,观察产程、绘制并应用产各图及正常产褥期的管理;阴道白带、宫颈细胞学及阴道细胞学标本取样方法,识别和解释白带常规、阴道及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3.按无菌操作原则进行如下操作:刷手、穿手术衣、戴手消毒(包括外阴、阴道、宫颈和腹部手术野)及铺手术巾,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开、探查、显露、缝合、结扎、剪线、止血等操作的要点及注意事项;4.插导尿管、分段诊刮、人工流产、上下宫内环、前庭大腺囊肿开窗术、正常产接生、会阴侧切和缝合、腹部和会阴伤口的换药及拆线技术;5.不规则出血、白带异常、腹痛及盆腔包块等四大症状与各种产科疾病的关系;6.生殖道炎症(外阴炎、阴道炎、慢性宫颈炎、盆腔炎)、月经紊乱、妇科急腹症、卵巢肿瘤、子宫肌瘤、早孕、流产、产前出血、异常产褥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7.妊娠合并心脏病和肝病的诊断及治疗原则;8.妊娠高血综合征、巨大胎儿、前置胎盘早剥、羊水过多、羊不过少、胎儿宫内窘迫、产后出血、胎膜早破的诊断及治疗原则;9.民位妊娠、卵巢肿瘤、子宫肌瘤的手术指征及制定手术范围的原则,剖宫产、阴道助产的适应症;10.常用避孕方法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治疗原则;人工流产术、中期引产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