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学习题答案(第三章)
- 格式:ppt
- 大小:195.02 KB
- 文档页数:22
运筹学第三章习题答案详细运筹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有效地做出决策的学科,它运用数学和逻辑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运筹学的学习中,习题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解答习题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本文将详细解答运筹学第三章的习题,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该章节的内容。
第一题是关于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
线性规划是运筹学中的重要分支,它的目标是在一组约束条件下,找到使目标函数最大或最小的变量值。
这个问题可以用一个线性规划模型来描述,其中包括决策变量、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
在解答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先确定决策变量、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然后使用线性规划的方法求解最优解。
具体的计算过程可以通过线性规划的算法来完成。
第二题是关于线性规划的图解法的。
线性规划的图解法是一种直观的解法,它通过绘制变量的可行域和目标函数的等高线图来求解最优解。
在解答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先将约束条件转化为直线或者曲线的形式,然后绘制出这些直线或曲线,并确定它们的交点。
最后,我们需要在可行域内找到使目标函数取得最大或最小值的点,这个点就是线性规划的最优解。
第三题是关于整数规划的应用的。
整数规划是线性规划的一种特殊形式,它要求决策变量取整数值。
在解答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先确定整数规划的模型,包括决策变量、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
然后,我们可以使用整数规划的算法来求解最优解。
在实际应用中,整数规划可以用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比如生产计划、运输调度等。
第四题是关于线性规划的灵敏度分析的。
灵敏度分析是线性规划中的一种重要技术,它用来分析目标函数系数、约束条件右端常数和决策变量上下界的变化对最优解的影响。
在解答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计算目标函数系数、约束条件右端常数和决策变量上下界的变化对最优解的影响程度,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通过灵敏度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线性规划模型对参数变化的敏感性,从而做出更加准确的决策。
第五题是关于线性规划的对偶问题的。
线性规划的对偶问题是线性规划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可以用来求解原始问题的最优解。
《运筹学教程》第三章习题答案1.影子价格是根据资源在生产中作出的贡献而做的估价。
它是一种边际价格,其值相当于在资源得到最有效利用的生产条件下,资源每变化一个单位时目标函数的增量变化。
又称效率价格。
影子价格是指社会处于某种最优状态下,能够反映社会劳动消耗、资源稀缺程度和最终产品需求状况的价格,是社会对货物真实价值的度量。
只有在完善的市场条件下才会出现,然而这种完善的市场条件是不存在的,因此现成的影子价格也是不存在的。
市场价格是物品和服务在市场上销售的实际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2.证明:当原问题约束条件右端变为b i′时,原问题变为: maxz=∑C i X js.t. ∑a ij X i≤b i′(i=1,2,3,……,m)X j≥0 (j=1,2,3,……,n)对偶问题为: minp=∑b i′y is.t. ∑a ij y i≥C iy i≥0(i=1,2,3,……,m) (j=1,2,3,……,n) 设,当b i变为b i′原问题有最优解(X1′X2′X3′……X n-1′X n′)时,对偶问题的最优解为(y1′y2′y3′……y n-1′y n′),则有:又因为当原问题有最优解时,对偶问题也有最优解,且相等,则有:所以3(1).minp=6y1 + 2y2s.t. -y1+2y2≥-33y1+3y2≥4y1,y2≥0(2)解:令X2=X2′-X2〞,X4= X4′-X4〞,X2′,X2〞,X4′,X4〞≥0 ,原式化为:maxz=2X1 +2X2′-2X2〞-5X3 +2X4′-2X4〞s.t. 2X1 -X2′+X2〞+3X3 +3X4′-3X4〞≤-5-2X1 +X2′-X2〞-3X3 -3X4′+3X4〞≤5-6X1 -5X2′+5X2〞+X3 -5X4′+5X4〞≤-610X1 -9X2′+9X2〞+6X3 +4X4′-4X4〞≤12X1, X2′,X2〞,X3, X4′,X4〞≥0则对偶规划为:.minp= -5y1′+ 5y1〞-6y2 + 12y3s.t. 2y1′-2y1〞-6y2 + 10y3≥2-y1′+y1〞-5y2 -9y3≥2y1′-y1〞+5y2 + 9y3≥-23y1′-3y1〞+y2 + 6y3≥-53y1′-3y1〞-5y2 + 4y3≥2-3y1′+3y1〞+5y2 -4y3≥-2即:minp= -5y1′+ 5y1〞-6y2 + 12y3s.t. 2y1′-2y1〞-6y2 + 10y3≥2-y1′+y1〞-5y2 -9y3=23y1′-3y1〞+y2 + 6y3≥-53y1′-3y1〞+5y2 + 4y3=2令 y1〞- y1′= y1,得:minp= 5y1 -6y2 + 12y3s.t. -2y1-6y2 + 10y3≥2y1-5y2 -9y3=2-3y1+y2 + 6y3≥-5-3y1-5y2 + 4y3=24、试用对偶理论讨论下列原问题与他们的对偶问题是否有最优解。
一、选择题1. 2. 3. 4. 5. 6. 7.二、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三、表上作业法 3. 解:可知,有初始基本可行解1112132122230,10,20,10,35,0x x x x x x ======用闭回路法计算非基变量的检验数:1123(56)(84)10(98)(67)40σσ=+-+=-<=+-+=>因为110σ<,该解并不是最优解。
进行换基迭代,让11x 进基,考虑上述闭回路,调整量min(10,10)10θ==,调整后得到新的调运方案:A2 4 0645945销量10 45 20计算非基变量的检验数得:1223(84)(56)10(95)(47)30σσ=+-+=>=+-+=>故此方案为最优方案,最优解为:11121321222310,0,20,0,45,0x x x x x x ======最优值min 105207456460Z =⨯+⨯+⨯=用电子表格模型求解进行验算:4. 解:用西北角法求得初始基本可行解:1112131421222324313233344,0,0,0;1,2,4,2;0,0,0,4;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用位势法计算检验数:1111212121131322214142233131324323243433333106()210167()861012()9455()12194()731010()47u u v u v v u v u v u u v u v v u v u v v u v u v v u v u v u σσσσσσ=⎧+==-+=⎧⎧⎪=⎪⎪⎪+==-+=⎪⎪⎪=⎪⎪++=-+=⎪⎪⇒=⇒⎨⎨⎨+==-+=-⎪⎪=-⎪⎪+==-+=-=⎪⎪+==-+=⎪⎪⎩=⎩⎪⎪⎪⎪⎪⎩因为3132,σσ小于0,该解不是最优解。
判 断 题判断正误,如果错误请更正第三章 整数数列 1.整数规划的最优解是先求相应的线形规划的最优解然后取整得到。
2.部分变量要求是整数的规划问题称为纯整数规划。
3.求最大值问题的目标函数值是个分支函数值的上界。
4.求最小值问题的目标函数值是个分支函数值的下界。
5.变量取0或1的规划是整数规划。
6.整数规划的可行解集合是离散型集合。
7. 高莫雷约束是将可行域中一部分非整数解切割掉。
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从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或从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
第三章 整数规划1. maxZ=3x1+2x2,2x1+3x2<=14,x1+0.5x2<=4.5,x1,x2>=0且为整数,对应线性规划的最优解是(3.25,2.5),它的整数规划的最优解是 A (4,1)B (4,3)C (3,2)D (2,4)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整数规划问题最优值优于其相应的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值 B 用割平面法求解整数规划问题,构造的割平面有可能切去一些不属于最优解的整数解 C 用分支定界法求解一个极大化的整数规划时,当得到多于一个可行解时,通常可任取其中一个作为下界,在进行比较减支 D 分支定界法在求解整数规划问题时,借用线性规划单纯形法的基本思想,在求相应的线性模型解的同时,逐步加入对个变量的整数要求限制,从而把原整数规划问题通过分支迭代求出最优解。
3. x1是要求是非负整数,它的来源行是x1-5/3x4+7/3x5=8/3,高莫雷方程是 A -1/3x4-1/3x5<=-2/3 B -x4-x5<=-2 C x4+x5-s=2 D -1/3x4-1/3x5+s=-2/3 Ex4+x5+s=24. 分支定界法中 A 最大值问题的目标值是个分支的下界 B 最大值问题的目标值是个分支的上界 C 最小值问题的目标值是个分支的上界 D 最小值问题的目标值是个分支的下界5. maxZ=3x1+x2,4x1+3x2<=7,x1+2x2<=4,x1,x2=0或1,最优解是 A (0,0) B (0,1)C (1,0) D (1,1)计算题3.1 用分支定界法求以下纯整数规划问题:max z = 3x 1 + 7x 2s.t. x 1 + 3/2x 2 ≤ -1/5x 1 +1/5 x 2 ≤ x 1 x 2 ≥ 0x 1, x 2 为整数则整数最优解为X1=1,X2=3,最优值为maxZ=24 3.2用割平面法求以下纯整数规划问题。
第三章作业的参考答案
99P 3、用Gomory 割平面法求解下面的ILP 问题.
⎪⎪⎩⎪⎪⎨⎧=≥≥-≤+-=.2,1,0482..5min 212121i x x x x x t s x x z i 整数, 解:将原问题标准化
⎪⎪⎩⎪⎪⎨⎧=≥=--=++-=.
4,3,2,1,0482..5min 42132121i x x x x x x x t s x x z i 整数, 将第二个等式乘以)1(-加到第一个等式,可得线性方程组的典式
⎪⎪⎩⎪⎪⎨⎧=≥=--=++-=.4,3,2,1,0443..5min 42143221i x x x x x x x t s x x z i 整数,
所以,其松驰问题(P0)的第一张单纯形表为
把零行化成检验行,得
1x 2x 3x 4x RHS z
3x 1x
以2x 为进基变量,3x 为离基变量,旋转得
所以,松驰问题(P0)的最优解为T x )0,0,3
4,316(
0=, 它不是整数向量。
所以由第一行生成的割平面条件为 31313143≥+x x .
对应的割平面为
313131143-=+--s x x .
把它加入到松驰问题(P0)的最优单纯形表中,得到改进的松弛问题(P1)的
1x 2x 3x 4x RHS z 2x 1x
利用对偶单纯形方法求解. 以1s 为离基变量,3x 为进基变量,旋转得
所以,松弛问题(P 1)的最优解为T x )0,0,1,1,5(1=。
因此,原问题的最优解为T x )1,5(*=,最优值为0. 1x 2x 3x 4x 1s RHS z
2x 1x 3x。
3.1(1)解:, 53351042..715min 212112121≥≥+≥≥++=y y y y y y y t s y y ω(2)解:无限制32132131323213121,0,0 2520474235323..86max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t s y y ≤≥=++≤-=+≥+--≤++=ω3.4解:例3原问题6,,1,0603020506070..min 166554433221654321 =≥≥+≥+≥+≥+≥+≥++++++=j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t s x x x x x x z j对偶问题:6,,1,0111111..603020506070max 655443322161654321 =≥≤+≤+≤+≤+≤+≤++++++=j y y y x y y y y y y y y y t s y y y y y y j ω3.5解:(1)由最优单纯形表可以知道原问题求max ,其初始基变量为54,x x ,最优基的逆阵为⎪⎪⎪⎪⎭⎫ ⎝⎛-=-31610211B 。
由P32式(2.16)(2.17)(2.18)可知b B b 1-=',5,,1,,1 ='-=='-j P C c P B P j B j j j j σ,其中b 和j P 都是初始数据。
设⎪⎪⎭⎫ ⎝⎛=21b b b ,5,,1,21 =⎪⎪⎭⎫⎝⎛=j a a P j j j ,()321,,c c c C =,则⎪⎪⎪⎪⎭⎫⎝⎛=⎪⎪⎭⎫ ⎝⎛⎪⎪⎪⎪⎭⎫ ⎝⎛-⇒='-25253161021211b b b B b ,即⎪⎩⎪⎨⎧=+-=2531612521211b b b ,解得⎩⎨⎧==10521b b ⎪⎪⎪⎪⎭⎫⎝⎛-=⎪⎪⎭⎫ ⎝⎛⎪⎪⎪⎪⎭⎫⎝⎛-⇒='-0211121031610212322211312111a a a a a a P B P j j ,即 ⎪⎪⎪⎪⎪⎪⎩⎪⎪⎪⎪⎪⎪⎨⎧=+-=-=+-==+-=03161121213161212113161021231313221212211111a a a a a a a a a ,解得⎪⎪⎪⎪⎩⎪⎪⎪⎪⎨⎧==-====121130231322122111a a a a a a()()()⎪⎪⎪⎪⎭⎫⎝⎛---=---⇒'-=31612102121,0,0,2,4,4132c c c P C c j B j j σ,即 ⎪⎪⎪⎩⎪⎪⎪⎨⎧-=--=+--=+-2314612142121113132c c c c c c ,解得⎪⎩⎪⎨⎧==-=6102132c c c所以原问题为:,, 10352..1026max 32132132321≥≤+-≤++-=x x x x x x x x t s x x x z 对偶问题为:, 102263..105min 212121221≥≥+-≥-≥+=y y y y y y y t s y y ω(2)由于对偶问题的最优解为()()()2,4,,5454*=-=-=σσσc c C Y IB IB3.6解:(1)因为3x 的检验数0353≤⨯-c ,所以3c 的可变范围是153≤c 。
第三章运输问题3.1表1中有5个数字格,而作为初始解,应有m+n-1=3+4-1=6个数字格,所以给出的调运方案不能作为用表上作业法求解时的初始解。
表2中油10个数字格,而作为初始解,应有m+n-1=5+5-1=9个数字格,所以给出的调运方案不能作为用表上作业法求解时的初始解。
3.2解表1:第一步:先分别计算表1中各行、各列的最小运费和次最小运费的差额,并填入该表的最右列和最下行,见表3第二步:从行或列差额中选出最大者,选择它所在行或列中的最小元素。
在表3中,第3列是最大差额所在列,第3列中的最小元素为1,可确定产地2的产品先供应给销地3,得表4。
同时将运价表中第3列数字划去,如表5所示。
表5第三步:对表5中未划去的元素再分别计算出各行、各列的最小运费和次最小运费的差额,并填入该表的最右列和最下行,重复第一、二步,直到给出初始解为止。
用此法给出表1的初始解如表6解表2:表2的初始解如下3.3解表1:利用伏格尔法求出初始解。
第一步:先分别计算表1中各行、各列的最小运费和次最小运费的差额,并填入该表的最右列和最下行,见表5。
表5第二步:从行或列差额中选出最大者,选择它所在行或列中的最小元素。
在表5中,丙列是最大差额所在列,丙列中的最小元素为3,可确定产地2的产品先供应给销地丙,因为产地2的产量等于销地丙的销量,所以在(2,丁)处填入一个0,得表6,并同时将运价表中丙列数字和第二行数字划去,如表7所示。
第三步:对表7中未划去的元素再分别计算出各行、各列的最小运费和次最小运费的差额,并填入该表的最右列和最下行,重复第一、二步,直到给出初始解为止。
用此法给出表1的初始解如表8所示。
表8利用位势法进行检验。
第一步:在对应表8的数字格处填入单位运价,见表9.第二步:在表9上增加一行一列,在列中填入i u ,在行中填入j v ,得表10.表10先令1u =0,然后按ij j i c v u =+,B j i ∈,相继地确定i u ,j v 。
目标函数值为2×30+5×10+1×10+5×10+3×25+7×5+6×20+10×40=800目标函数值为2×30+5×10+1×10+5×10+3×25+7×5+6×20+10×40=800(2)最小元素法:先从311=c 开始分配先从325=c 开始分配,需迭代4次,具体见QM 的迭代 逼近法(结果同最小元素法——先从313=c 开始分配)vj2 2 0 u i1 2 3 产量 0 1 2 10 7 2 8 × 7 × 2 1 2 3 2 1 0 × 2 2 4 1 3 11 3 8 8 × 3 7 × 3 2 4 4 9 2 1 5 × 5 6 -2 5 0 0 0 4 0 × 2 × 4销量757目标函数值为33。
4.5第一种解法(求最大)A B C 产量 甲 18 16 21 180 乙 16 18 22 250 丙 19 14 19 320 销量 250300200用QM 解得玩 具利 润工人第二种解法(求最小)A B C产量甲526449180乙546248250丙516651320销量250300200用QM解得即甲工人做C玩具180个,乙工人做B玩具250个,丙工人做A玩具250个,做B玩具50个,做C玩具20个。
最大利润为:70×250+80×300+70×200-41390=14110元甲乙丙产量A151822400B212516450最低需求290250270最高需求320250350甲1甲2乙丙1丙2产量A1515182222400B2121251616450C M0M M070需求2903025027080用QM解得玩具费用工人地区运费厂家地区运费厂家即A厂供给甲地区化肥150万吨,供给乙地区化肥250万吨;B厂供给甲地区化肥140万吨,供给丙地区化肥310万吨,总运费为14650万元。
第3章训练题一.基本能力训练求解下列整数线性规划问题1.2194m in x x z --= 2.2m in x z -=为整数21212121,0,70207567 9xxx x x x x x ≥≤+≤+ 为整数,0,,,0236234321421321≥=++-=++x x x x x x x x x x3.5432134523m in x x x x x z --++= 4.21114m ax x x z +=5,4,3,2,1,1053361153437025421543154321==≤++-≤+++-≤+-+--j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j 或 为整数2121212121,0,421652142x x x x x x x x x x ≥≤+-≤+≤-5.2143m ax x x z += 6.213m in x x z -=为整数21212121,0,16351149x x x x x x x x ≥≤-≤+ 为整数2121212121,0,52105433x x x x x x x x x x ≥≤+≥+≥+-7.215m in x x z +-= 8.21m in x x z --=为整数21212121,0,482x x x x x x x x ≥≤+-≤+ 10,20546212121或=≤+≤+x x x x x x9.321345min x x x z ++= 10.321161017m ax x x x z ++=10,,1334435232132321321或=≥+≥++≤+-x x x x x x x x x x x ⎪⎪⎪⎩⎪⎪⎪⎨⎧==≤++≤+-≤++≤+)3,2,1(107325732462562432132132132j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j 或11.21m ax x x z += 12. 2132m ax x x z +=⎪⎪⎪⎩⎪⎪⎪⎨⎧≥≤+-≤+且为整数0,3121451149212121x x x x x x ⎪⎩⎪⎨⎧≥≤+≤+且为整数0,36943575212121x x x x x x 13. 21m ax x x z += 14.2197m ax x x z +=⎪⎩⎪⎨⎧≥≤+≤+且为整数0,30561652212121x x x x x x ⎪⎩⎪⎨⎧≥≤+≤+-且为整数0,35763212121x x x x x x 15. 2154m in x x z += 16.321264m ax x x x z ++=⎪⎪⎩⎪⎪⎨⎧≥≥+≥+≥+且为整数0,235472321212121x x x x x x x x ⎪⎪⎩⎪⎪⎨⎧≥≤++-≤+-≤-且为整数0,,5565443213212121x x x x x x x x x x 17.21411m ax x x z += 18.5432132523m ax x x x x x z +--+=⎪⎪⎩⎪⎪⎨⎧≥≤-≤+≤+-且为整数,04216254221212121x x x x x x x x ⎪⎪⎩⎪⎪⎨⎧==≥-+-≤+-+≤++++)5,,1(1033361183437425421543154321 j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j 或 19.543214352m ax x x x x x z +-+-= 20.5432157428m ax x x x x x z ---+=⎪⎩⎪⎨⎧==≤+-+-≤+-+-),,(或511002426457235432154321 j x x x x x x x x x x x j ⎪⎩⎪⎨⎧==≤+--+≤++++),,(或51104235432335432154321 j x x x x x x x x x x x j21.2123m ax x x z += 22.211020m ax x x z +=为整数21212121,0,921432x x x x x x x x ≥≤+≤+ ⎪⎪⎩⎪⎪⎨⎧≤+-≤-≤++-皆是非负整数32132132321,,32323442x x x x x x x x x x x23.2197m ax x x z += 24.32133m ax x x x z ++=⎪⎩⎪⎨⎧≥≤+≤+-为整数且12121210,35763x x x x x x x ⎪⎪⎩⎪⎪⎨⎧≥≤+-≤-≤++-为整数且3132132132321,,0,,32323442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25.5432198765m ax x x x x x z ++++= 26.321523m ax x x x z +-=⎪⎪⎩⎪⎪⎨⎧==≥+++--≥+--+≥-++-)5,4,3,2,1(,10230223223543215432154321j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j 或 ⎪⎪⎪⎩⎪⎪⎪⎨⎧=≤+≤+≤++≤-+10,,64344223213221321321或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27.2175m ax x x z += 28.2158m ax x x z +=⎪⎩⎪⎨⎧≥≤+≤+且为整数0,182384247212121x x x x x x ⎪⎩⎪⎨⎧≥≤-≤+且为整数0,621232212121x x x x x x 27.最优解为34,)2,4(*=z T。
工程 费 用 收入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1 5 1 830 2 4 7 240 3 5 9 6204 75 2 15 5 8 6930资金拥有量 30 25 30 3.1某公司今后三年内有五项工程可以考虑投资。
每项工程的期望收入和年度费用 (万元)如表3-10所示。
表 3-10 模型为 【解】设X j -1投资j 项目 0不投资j 项目max Z = 30x 1 40x 2 20x 3 15x 4 30花 ‘5為 +4x 2 +5x 3 +7x 4 +8x 5 W30 +7x 2 +9x 3 +5x 4 +6x 5 兰 25 8为 +2x 2 +6x 3 +2& +9x 5 兰 30 Xj = 0 或 1,j =1,川,5 最优解X = (1,1,1,0,1) , Z=110万元,即选择项目1、2、3、5时总收入最大。
3.2址问题。
以汉江、长江为界将武汉市划分为汉 口、汉阳和武昌三镇。
某商业银行计划投资 9000 万元在武汉市备选的12个点考虑设立支行,如图 3-10所示。
每个点的投资额与一年的收益见表 3 —10。
计划汉口投资2〜3个支行,汉阳投资1〜2 个支行,武昌投资 3〜4个支行。
如何投资使总收益最大,建立该问题的数学模型, 说明是什么模型,可以用什么方法求解。
表 3-11 图 3-10地址i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投资额(万) 900 1200 1000 750 680 800 720 1150 1200 1250 850 1000 收益(万元) 400 500 450 350 300 400 320 460 500 510 380 400【解】设为为投资第j 个点的状态,旳=1或0, j=1,2,…,12 maxZ 二 400x 1 500x 2 450x 3400心900X 1 1200X 2 1000X 3 川 850心 1000心乞 9000447712吃X j 色2正旳兰3正X j 王1,送召兰2,送X j 臭3 j& j# j 三 j=8 12,' X j 乞 4Xj =1或 0, j =1,川,12最优解:x1 = x5=x12=0,其余xj=1,总收益Z=3870万元,实际完成投资额 8920万元。
第三章线性规划问题的计算机求解3-1(1)甲、乙两种柜的日产量是分别是4和8,这时最大利润是2720。
(2)油漆工艺生产增加1小时,可以使总利润提高13.333元。
(3)常数项的上下限是指常数项在指定的范围内变化时,与其对应的约束条件的对偶价格不变。
比如油漆时间变为100,因为100在40和160之间,所以其对偶价格不变仍为13.333。
(4)不变,因为还在120和480之间。
3-2(1)最优决策为截第一种钢板6张,第二种钢板7张。
(2)需要A种规格的小钢板成品个数在12和27范围内时,第一个约束条件的对偶价格不变。
(3)B种规格的小钢板成品的剩余变量值为4,表示此决策下,截得B种规格成品的实际数量比B种规格的成品的需求量多了4个。
3-3(1)农用车有12辆剩余。
(2)300到正无穷范围内。
(3)每增加一辆大卡车,总运费降低192元。
3-4(1)是最优解。
(2)此常数项在-∞到2范围内变化时,约束1的对偶价格不变。
3-5(1)圆桌和衣柜的生产件数分别是350和100件,这时最大利润是3100元。
(2)相差值为0代表,不需要对相应的目标函数系数进行改进就可以生产该产品。
(3)最优解不变,因为C1允许增加量200-6=140;C2允许减少量为100-30=70,所有允许增加百分比和允许减少百分比之和(75-60)/140+(100-90)/70<100%,所以最优解不变。
3-6(1)1150x=,270x=,即产品I的产量为150,产品II的产量为70;目标函数最优值103 000,即最大利润为103 000。
(2)1、3车间的加工工时数已使用完;2、4车间的加工工时数没用完;没用完的加工工时数为2车间330小时,4车间15小时。
(3)50,0,200,0。
含义:1车间每增加1工时,总利润增加50元;3车间每增加1工时,总利润增加200元;2车间与4车间每增加一个工时,总利润不增加。
(4)3车间,因为增加的利润最大。
《运筹学》第三章线性规划对偶理论与灵敏度分析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在线性规划问题中,若原问题存在最优解,则其对偶问题也一定存在最优解,这是线性规划的基本性质之一,称为______。
答案:对偶性2. 在线性规划问题中,若原问题与对偶问题均存在可行解,则它们均有______。
答案:最优解3. 对于线性规划问题,若原问题约束条件系数矩阵为A,目标函数系数向量为c,则其对偶问题的目标函数系数向量是______。
答案:c的转置(c^T)二、选择题1. 线性规划的原问题与对偶问题之间的关系是:A. 原问题的最优解和对偶问题的最优解相同B. 原问题的最优解是对偶问题的最优解的负数C. 原问题的最优解与对偶问题的最优解互为对偶D. 原问题的最优解和对偶问题的最优解没有关系答案:C2. 在线性规划中,若原问题不可行,则其对应的对偶问题:A. 可行B. 不可行C. 无界D. 无法确定答案:B三、判断题1. 线性规划的原问题和对偶问题具有相同的可行解。
()答案:错误2. 若线性规划的原问题存在唯一最优解,则其对偶问题也一定存在唯一最优解。
()答案:正确四、计算题1. 已知线性规划问题:max z = 3x1 + 2x2s.t.x1 + 2x2 ≤ 42x1 + x2 ≤ 5x1, x2 ≥ 0求该问题的对偶问题,并求解原问题和对偶问题的最优解。
答案:对偶问题为:min w = 4y1 + 5y2s.t.y1 + 2y2 ≥ 32y1 + y2 ≥ 2y1, y2 ≥ 0原问题和对偶问题的最优解如下:原问题最优解:x1 = 2, x2 = 1,最大利润z = 8对偶问题最优解:y1 = 2, y2 = 1,最小成本w = 82. 某工厂生产甲、乙两种产品,生产一件甲产品需要2小时的机器时间和3小时的工人劳动时间,生产一件乙产品需要1小时的机器时间和1小时的工人劳动时间。
工厂每周最多能使用12小时的机器时间和9小时的工人劳动时间。
第三章线性规划对偶理论与灵敏度分析习题 一、思考题1.对偶问题和对偶变量的经济意义是什么?2.简述对偶单纯形法的计算步骤。
它与单纯形法的异同之处是什么?3.什么是资源的影子价格?它和相应的市场价格之间有什么区别?4.如何根据原问题和对偶问题之间的对应关系,找出两个问题变量之间、解及检 验数之间的关系?5.利用对偶单纯形法计算时,如何判断原问题有最优解或无可行解?6.在线性规划的最优单纯形表中,松弛变量(或剩余变量)0>+k n x ,其经济意 义是什么?7.在线性规划的最优单纯形表中,松弛变量k n x +的检验数0>+kn σ(标准形为求最小值),其经济意义是什么?8.将i j ji bc a ,,的变化直接反映到最优单纯形表中,表中原问题和对偶问题的解 将会出现什么变化?有多少种不同情况?如何去处理? 二、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任何线性规划问题都存在且有唯一的对偶问题。
2.对偶问题的对偶问题一定是原问题。
3.若线性规划的原问题和其对偶问题都有最优解,则最优解一定相等。
4.对于线性规划的原问题和其对偶问题,若其中一个有最优解,另一个也一定 有最优解。
5.若线性规划的原问题有无穷多个最优解时,其对偶问题也有无穷多个最优解。
6.已知在线性规划的对偶问题的最优解中,对偶变量0>*i y ,说明在最优生产计 划中,第i 种资源已经完全用尽。
7.已知在线性规划的对偶问题的最优解中,对偶变量0=*i y ,说明在最优生产计 划中,第i 种资源一定还有剩余。
8.对于i j ji bc a ,,来说,每一个都有有限的变化范围,当其改变超出了这个范围 之后,线性规划的最优解就会发生变化。
9.若某种资源的影子价格为u ,则在其它资源数量不变的情况下,该资源增加k 个单位,相应的目标函数值增加 u k 。
10.应用对偶单纯形法计算时,若单纯形表中某一基变量0<i x ,且i x 所在行的 所有元素都大于或等于零,则其对偶问题具有无界解。
第3章运输问题注意:本章习题解法不唯一,有的题目,最优解也可能不唯一。
3.8 表3-32和表3-33分别给出了各产地和各销地的产量和销量,以及各产地至各销地的单位运价,试用表上作业法求最优解。
表3-32解:由最小元素法求得上述运输问题的初始基可行解,其过程如下:表3.8-1由于0为最小,所以,取3与8的最小值放在x24位置上,划去B4列,得表3.8-2表3.8-2划去A2行,得表3.8-3在表3.8-3中的没画线的表格中,由于1最小,所以取8与5的最小值放在x12位置上,划去B2列,得表3.8-4在表3.8-4中没画线的表格中,由于3最小,所以取4与1的最小值放在x31位置上,划去B1列,得表3.8-5表3.8-4在表3.8-5中没画线的表格中,由于4最小,所以取3与6的最小值放在x13位置上,划去A1行,得表3.8-6在表3.8-6中没画线的表格中,由于5最小,所以取3与3的最小值放在x33位置上,划去A3行和B3列,得表3.8-7,这样就得到了一个初始基可行解,如表3.8-8所示。
在表3.8-8中,使用闭回路法计算非基变量的检验数(括弧内的数),得表3.8-9:σ11 = c11-c13 + c33-c31 = 4-4+5-3 = 2σ14 = c14-c13 + c33-c31 + c21-c24 = 6-4+5-3+1-0 = 5表3.8-7σ22 = c22 -c12 + c13 - c33 + c31 - c21 = 2-1+4-5+3-1 = 2σ23 = c23 -c33 + c31 - c21 = 5-5+3-1 = 2σ32 = c32 -c33 + c13–c12 = 7-5+4-1 = 5σ34 = c34 -c24 + c21–c13 = 1-0+1-3 = -1在表3.8-9中,由于检验数σ34 = -1≤0 ,所以表3.8-9中的解不是最优解。
选x34运筹学习题答案及注释第3页为换入变量,找到闭回路为:x34 x24 x21 x31,由于3与1的最小数为1,故调整量为1,选x31为换出变量,调整后的解如表3.8-10所示表3.8-10在表3.8-10中,使用闭回路法计算各非基变量的检验数,得表3.8-11:表3.8-11在表3.8-11中,由于所有检验数均大于等于 0 ,所以表3.8-11中的解就是最优解,其最小运价为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