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胆寒,让人顿悟的“熵增理论”
- 格式:docx
- 大小:30.86 KB
- 文档页数:7
超越一切定律的熵增理论很多人读完顿悟了!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
——薛定谔《生命是什么》一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定律,都可以说是废话,都可以是多余的,但唯独“熵增定律”是人类不可多得的价值总结。
“熵增定律”也是自然界至高无上的原则,它揭示了宇宙演化的终极规律。
搞懂了这个定律,就参透了世界的本质。
什么是熵?它代表了一个系统混乱程度的数值,系统越无序,熵就越大;系统越有序,熵就越小。
任何一个系统,只要是封闭的,且无外力做功,它就会不断趋于混乱和无序,最终走向死亡。
生意是如此,公司是如此,人生也是如此,这就是熵增定律。
比如手机和电脑总是会越来越卡,电池电量会越来越弱,屋子总是会越来越乱,人在总是会变的越来越散漫,机构效率总是越来越低下,等等……所以电脑和手机需要定期清理垃圾,人要保持清醒和自律,企业要不断的调整结构,这些都是为了对抗熵增定律。
中国有句话叫“家和万事兴”,就是因为一个家庭“和睦”的时候,就是熵最小的时候,因为“和”就意味着成员之间的默契,甚至是无摩擦的。
“以和为贵”,“天时/地利/人和”,也是这个道理,“和”就意味着熵值最小。
为什么我们几千年来都是儒家思想为主?因为儒家思想可以把社会的熵值减少最小。
儒家制定了很多规矩,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等,彼此不能越位,这其实就是为了社会可以“有序”的运转。
为什么我非常看好未来的社会,因为在大数据时代,每个人的行为都将被记录,社会运转的每一个环节都将被提前布局,一切都是规划好的,也因此整个社会的熵将被大大减小。
人的价值就是为了使各种系统不断的从“无序”变成“有序”,“有序性”就是世界上一切生命力和效能的本源。
二那么如何才能对抗熵增定律?1:保持开放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企业来说,在没有外力干涉的情况下,其本能都是越来越走向封闭。
对于个人来说,如果没有外力督促,就会活在自己固有的思维里,或者活在自己的偏见里。
叔本华说: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是人的思维。
如果仔细检查我们过往犯过的那些错误就会发现:绝大多数过失都是我们自己的“思维局限”带来的,所以人的思维和认知必须保持开放,要随时接纳各种新鲜信息,这就是我们思维的兼容性。
熵增定律与人生哲学熵增定律是热力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指出了在一个封闭系统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系统的混乱程度会不断增加,即系统的熵值会不断增大。
这一定律在自然界中随处可见,例如食物腐烂、水流变缓、星系瓦解等等。
但是熵增定律不仅仅只是存在于物理世界中,它也确实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比如我们的房间、书桌,如果不经常整理、清理,就会变得越来越乱,熵值不断增大;同样,我们的身体如果不进行锻炼,就会逐渐衰退,没有精神、没有力气,熵值也在增大。
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很多启示。
首先,我们需要及时整理生活中的杂乱,让物品有自己的归处,不让自己的生活逐渐变得混乱。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我们的身体状态,每天适当进行运动,保持健康、活力充沛,让自己在精神和体力上不断保持提升的状态。
更深层次的启示是,熵增定律提示了我们,回到自然的规律和节奏中去是很重要的。
问题在于,人类往往和自然的规律产生了很大的割裂,人们的生活步调没有自然的韵律,而是越来越快速,越来越无序。
正如物理学中的熵增定律一样,我们也需要不断付出努力和智慧,以平衡我们逐渐增长的熵值。
唯有如此,我们的生活才能变得美好、有序,我们的身体也才能变得健康、充满活力。
最后,熵增定律提示了我们,珍惜我们所拥有的。
人生是一场不断变化的旅程,我们在这旅程中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临时的,我们需要珍惜每一刻的时光和所拥有的资源,利用自己的时间、精力和资源,去打造一个美好、有意义的人生。
生命只有一次,珍惜过程,享受旅程,感受成长和生命的真实意义,一定是值得我们去追求的。
综上所述,熵增定律虽然是一个物理学概念,但其背后的哲学思想却能为我们指引人生的方向。
它提示我们,我们需要回归自然、珍惜生命、保持秩序,才能让我们的人生保持有序、充满乐趣和意义。
熵增定律对人生的意义熵增定律是热力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指出在孤立系统中,熵(即系统的无序程度)总是增加,不会减小。
虽然熵增定律最初是用于描述物理过程,但它也可以被应用于人生中的许多方面,提供了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首先,熵增定律告诉我们,人生中的秩序和稳定并不是自然而然的状态。
正如热力学系统会倾向于变得无序,人生中的各种事物和关系也会变得杂乱、难以预测。
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努力,以维持和提升个人和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无论是个人的生活规划还是社会的组织管理,都需要持续的投入和努力来遏制熵增的趋势。
其次,熵增定律提醒我们要积极应对人生中的变化和挑战。
无论我们如何努力,外界的变化和不确定性总是存在的。
熵增定律告诉我们,逃避或抵抗变化只会使熵增的趋势更加明显。
相反,我们应该主动寻找变化的机会,并适应它们。
人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只有敢于面对变化,才能不断更新自己,获取新的机会和成长。
此外,熵增定律还提醒我们要重视和保护个人的精力和资源。
熵的增加代表着能量的损失和消耗,而人生中的精力和资源也是有限的。
我们无法在所有方面都保持高效和持续投入,因此需要做出选择和取舍。
正如物理系统会通过合理的热力学过程转化能量,人生中同样需要管理和调配资源,以便更好地应对挑战,保持生活的平衡和可持续性。
此外,熵增定律还启示了关于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观点。
熵增定律告诉我们,自然界中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无论是个人的生命还是整个宇宙的发展,都是按照一定的方向进行的。
在人生中,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自己的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时间和不断的努力。
对于个人的发展和成就,应该保持耐心和持续的努力,不断追求自我完善和提升。
最后,熵增定律也提醒我们要珍惜和利用好人生中的机遇。
在一个有限的时间和资源内,我们无法做到事事完美。
因此,我们需要判断和选择哪些机会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最为重要,并抓住它们。
熵增定律告诉我们,人生中的机遇并非无穷无尽,我们需要善于挖掘,善于利用,以实现更大的个人价值和意义。
熵增定律对个人成长的启发
温斯顿丘吉尔曾提到:“改变是永恒的,无论是变好还是变坏,
而为了达到变好的目的,就要推动变化,不断地努力。
”可以说,改
变是成功的源泉,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原动力所在。
然而,大多数在改变的道路上挣扎不前的人却不知道,其实改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而这一规律,就是熵增定律,也叫热力学第二定律。
熵增定律是指世界在自然界中,任何物质的变化都是朝着更高熵的方向进行的,也就是说,熵总是在不断增加的。
借用该定律,让我们来看一下它对个人成长的启发。
首先,熵增定律提醒我们,变化是必然的,无论是在世界上,还是在我们自身的生活中。
然而,由于人们害怕改变,因此很多人习惯于安乐窝,畏缩不前。
但实际上,只有改变能够让一个人脱颖而出,而不断改变也有助于推进个人成长。
它可以帮助我们去接受新的方式,制定新的目标,增强我们的自信心,让我们放眼看到更大的未来。
其次,熵增定律提醒我们,有时候,我们会得到一些突然的变化,我们可能会觉得有点不适应,或者因为变化而导致一些消极的思想和情绪。
但是,实际上,变化有可能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从而使我们的人生路径更加坚实。
改变是一个机会,可以让我们获得更深刻的认识,探索不同的社会文化,增加生活的趣味。
最后,熵增定律提醒我们,成长也是一种变化,有时候向前看可能比去回忆更重要,那么我们就要做好准备,接受改变,坦然接受新的环境,用乐观的态度去迎接它,勇敢地去探索成功的道路。
综上所述,熵增定律实际上是一个生活中至关重要的定律,它能够激励我们勇敢地走过自己的人生旅程,去改变自己,实现自己的理想,获得自我成长。
只有不断努力,推动变化,才能走向成功之路。
让全宇宙都绝望的定律“熵增定律”:人以负熵为食,注定走向消亡1850年,克劳修斯在《论热的动力和能由此推出的关于热学本身的定律》论文中提出了能量守恒原理也就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经过不断发展。
能量守恒原理表述为一个系统的总能量的改变只能等于传入或者传出该系统的能量的多少。
总能量为系统的机械能、热能及除热能以外的任何内能形式的总和。
在热力学第一定律问世后,人们认识到能量是不能被凭空制造出来的,所以第一类永动机被宣告破产,于是有人提出,设计一类装置,从海洋、大气乃至宇宙中吸取热能,并将这些热能作为驱动永动机转动和功输出的源头,这就是第二类永动机。
此时,牛顿经典力学的一些局限性也暴露了出来,比如牛顿经典力学认为力学过程是可逆的,可逆性是指时间反演,即过程按相反的顺序进行。
在经典力学的运动方程中,把时间参量 t换成-t,就意味着过程按相反的顺序历经原来的一切状态,最后回到初始状态。
恰逢此时,1850年,克劳修斯和开尔文在热力学第一定律建立以后重新审查了卡诺定理,意识到卡诺定理必须依据一个新的定理。
在1824年的时候,法国青年工程师卡诺就利用“永动机不可能实现的”观念研究了一种理想热机的效率,这种热机的循环过程叫做“卡诺循环”。
由此提出了卡诺原理:不可逆热机的效率总是低于在同样两个热源间工作的可逆热机的效率,在两个热源间工作的一切可逆热机都具有相同的效率。
由此卡诺成为了带一个提出热功转换的人,卡诺定理也促成了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诞生。
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在研究卡诺和焦耳的工作时,发现了某种不和谐:按照能量守恒定律,热和功应该是等价的,可是按照卡诺的理论,热和功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因为功可以完全变成热而不需要任何条件,而热产生功却必须伴随有热向冷的耗散。
开尔文所以他在1849年的一篇论文中说:“热的理论需要进行认真改革,必须寻找新的实验事实。
”同时代的克劳修斯也认真研究了这些问题,他敏锐地看到不和谐存在于卡诺理论的内部。
熵增定律对人生的启示
它揭示了宇宙的终极演化规律。
这个规律包括我们所有生命和非生命的演化规律,生
命里又包含着个人和群体的演化规律。
追求美好的生命本身就是自律的过程,即熵减的过程。
熵增过程是一个自发的由有序向无序发展的过程。
简而言之,事物存在本身是由有序
向无序发展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不可逆。
这就是说,从逻辑上讲,一切的存在过程就是个
熵增过程,直到事物由有序到彻底无序为止。
我们正在消费着事物的有序,直至用尽有序、至全然无序年才。
那么,我们必须反问:序从何来?物理学就是无法猜谜这个问题的,物理学只可以观测和计量,序从何来?这不
是它能够研究的范畴,正像客观存在就是什么?从何而来?科学无法质问一样,这就是哲
学问题,不是科学问题。
序从何来的问题并不复杂,量子力学发现了有观测者,粒子群才会出现,才会有序排
列而呈现为存在,未经观测之前,粒子呈散乱的游离状态。
这显然已经回答,序来自于观
测者,然而,观测者用什么给粒子以序?这里,人们会生出诸多猜测。
其实答案同样很直观,以一种互动规则,这就是认知运动的规则,认知主体的角色就
是我们说道的观测者,观测者用一种认知互动的规则与认知对象(粒子)互动,粒子(认
知对象)按认知互动规则排序,这有序的粒子群就是物质,就是相同属性的物质。
很似乎,就是我们的认知规则给了粒子群以有序排序,并使它们呈现出为百分之百有序的物质,可
以称作“元物质”。
科学第一定律——熵增定律,到底有多可怕?为什么所有的生命,最终都会走向消亡?甚至地球乃至整个宇宙都无法逃脱这个规律。
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主宰着宇宙万物的命运?这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熵!那么,熵又是什么?早在1865年,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首次提出熵的概念,他认为能量守恒定律是最重要的物理学定律,表明了各种形式的能量在相互转换时总是不生不灭,但却有一个始终存在的现实,就是能量无法达到100%的转换,而在转换过程中消失的部分,就是熵!而所谓熵增,就是在一个封闭的孤立系统内,热量总是从高温流向低温,从有序走向无序,且这一过程不可逆转,如果没有外力的干预,它们就是逐渐趋于混乱和无序。
自从熵的概念出现之后,热力学第二定律也随之出现,即能量转换永远会产生熵,伟大的物理学家薛定谔曾提出,人活着就是为了对抗熵增定律。
生命以负熵为生,不仅仅是生命,整个宇宙都在受到熵增定律的支配,它揭示了宇宙的终极演化规律,所有生命和非生命的演化进程都遵循这一法则,很多人都说,熵增定律是物理学界最可怕的定律,因为它揭示了世间万物不管怎么发展,最终都只有一种结局-----毁灭!我们虽然无法阻止熵增,但可以减缓熵增的速度。
比如,遵守熵增就会很容易,反抗熵增就会很痛苦!自律总是比懒散痛苦,而放弃总是比坚持容易,我们通过运动使自己变得更加健康,通过不断学习来掌控自己的人生,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各种琐事,如果不去积极面对,未来就会变得越来越差,我们只有不断学习获得信息,不断调整心态,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好。
但事实是,这一切都是在减缓熵增,爱因斯坦曾将熵增定律称为科学第一定律,凌驾于所有定律之上,因为任何一个物理定律或观点,都存在证伪空间,并在未来可能被新的理论取代,唯有熵增定律永恒不变。
自宇宙138亿年诞生起,熵增定律就已经决定了宇宙终将走向毁灭,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会熄灭,质子会衰变,黑洞会蒸发.......所有的物质都会消失,当宇宙的熵达到最大值时,也就是宇宙的最终归宿!。
熵增定律读后感1000字熵增定律,这听起来就很“高大上”的东西,可真让我琢磨了好一阵子呢。
刚接触到熵增定律的时候,我是一脸懵的。
啥是熵啊?熵增又是什么鬼?就感觉像是突然闯进了一个神秘的科学迷宫,周围都是看不懂的指示牌。
随着一点点深入了解,我发现这个定律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生活里好多被我忽略的真相。
熵增定律简单来说就是在一个孤立系统里,事物总是朝着混乱和无序的方向发展。
这就好比我的宿舍,如果我不收拾,过不了几天就会乱得像个“狗窝”。
衣服到处扔,书本横七竖八地躺着,垃圾也开始散发着“独特”的气味。
这就是熵增在生活中的小小体现啊。
没有外力的介入,也就是我不去收拾的话,宿舍只会越来越乱,不会自己变得整洁有序。
从更大的范围看,我们的生活也是如此。
如果我们每天都浑浑噩噩的,没有目标,没有规划,就很容易陷入一种无序的状态。
就像我有时候放假在家,整天躺着玩手机,吃饭也不规律,整个人感觉都快“废”了。
这种状态下,我就像是顺着熵增的方向一路下滑,越来越没有活力,越来越迷茫。
但是呢,知道了熵增定律,也让我看到了希望。
因为它告诉我们,虽然系统天然有走向混乱的趋势,但只要有外力介入,就可以对抗熵增。
这个外力是什么呢?对于我的宿舍来说,就是我勤劳的双手和良好的收纳习惯。
对于我的生活而言,就是目标、自律和积极的态度。
当我给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每天早起背单词、看书、做运动的时候,我就感觉自己像是在和熵增定律做斗争。
我在努力把自己的生活从无序变得有序。
虽然这个过程并不轻松,有时候我也想偷懒,想放弃,但是一想到熵增定律,我就告诉自己,不能任由自己的生活变得混乱不堪。
而且,熵增定律还让我对人际关系有了新的思考。
在一个群体中,如果大家都不积极沟通,不互相理解,关系就会变得紧张和混乱。
就像我们小组做项目的时候,如果每个人都只想着自己的部分,不愿意合作,那这个项目肯定是一团糟。
所以,我们要主动地去付出,去理解他人,这样才能让人际关系这个“系统”保持和谐有序。
熵增定律:为什么熵增理论让好多人一下载顿悟了作者:王建设来源:正见读书在薛定谔的书里读到一句话,“人活着就是对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负熵为生。
”华为总裁任正非在企业培训时也多次提到熵增理论,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热力学定律,并且以负熵为企业文化。
在任总看来一个企业要想持续的充满活力,就必须进行熵减。
因为任何一个组织最终都会熵增,如下图所示。
图一熵增导致企业失去活力清华大学的科学史系主任吴国盛曾说,“如果物理学只留一条定律,我会留熵增定律。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熵增定律?为什么他如此重要,对于企业和个人到底有什么影响?以至于让这么多人一下子顿悟。
熵增定律不仅是物理学上的伟大定律,可能是自然界的终极规律。
无论是有机生命还是无机物及企业组织甚至国家,都逃不过熵增定律。
非生命物体:城市的马路没有人打扫会越来越乱,房间不打扫会乱七八糟结网落灰,衣柜抽屉不整理会乱作一团,池塘里的水如果没有外部水源流入会慢慢变成一潭死水臭水,最终陷入一片死的寂静,正如闻一多一首诗中写的一样,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企业组织及国家:上面闻一多描述的绝望的死水就是描述的半殖民半封建时代的旧中国,因为国家没有新思想,所以国家没有活力,小到我们运营一个微信社群,刚刚大家进入群里面大家积极发言,消息不断好不热闹,可是随着时间如果没有专人运营,这个群将会变成一个死群,企业如果不改革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将会官僚化,效率低下,组织臃肿,没有创新的活力。
个人:如果一个人不跟他人接触,也不读书,那么他的思想会跟不上社会发展,不运动身上的赘肉会越来越多,身体的机能会下降,自律总是比懒散痛苦,需要逆向做工,持续精进做好自我管理需要坚强的意志。
这些所有的现象都可以用一个定律来解释,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定律。
下面是它的三种表述方式:克劳修斯表述: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
开尔文表述:不可能制成一种循环动作的热机,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变为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
令人胆寒,让人顿悟的“熵增理论”作者:觉者看世界生命是什么?生命的敌人是什么?人类的未来会怎样?为什么时间有方向?若想造出人工智能生命,需要具备什么能力?信息究竟有多重要?为什么刷今日头条、抖音等一类短视频时,会让人感觉轻松愉悦,甚至上瘾?为什么坚持刷今日头条、刷抖音很容易,坚持看书、坚持健身却很难?为什么咖啡和茶倒在一起,会自发混合在一起,之后却不会自发地再分开?为什么房间只会越用越乱?而不会越用越整齐?为什么散漫很容易,专注却很难?为什么好习惯养成很难,打破很容易,而坏习惯养成很容易,打破却很难?为什么所谓的人性的弱点,真的是人性的弱点?放弃部分控制和努力,事情难道真的会变好吗?面对人生的变动,敢放手一试,放下焦虑,把命运交给未知吗?以上这些问题,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其背后都和“熵”以及“熵增定律”有关。
这么一来,是不是觉得“熵”并没那么遥远,却近在咫尺?无论努力与否,系统的熵(一种混乱程度)只增不减,这就是熵理论的大概描述。
熵增原则是自然界所有定律中至高无上的。
“熵”,念shāng,与“商”同音。
“熵”字长得有些生僻,因此似乎觉得离日常生活很遥远。
但恰恰相反,熵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甚至无处不在。
熵”是对系统的混乱程度的度量,熵值越高越混乱无序,熵值越低越有序!熵的通俗理解就是“混乱程度”,简单的说熵是衡量我们这个世界中事物混乱程度的一个指标。
熵增,在人生观上的启示是:越发力,越混乱。
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负熵为生。
熵增定律真的是宇宙最强机制吗?什么是熵增定律?为什么它如此重要?它到底对我们有什么巨大影响?为什么熵增定律让好多人,一下子顿悟了?熵”不是自然界的发展方向,熵只是一种度量,“熵增”才代表了自然界的发展方向。
熵(Entropy),最早在1865年由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提出,用以度量一个系统“内在的混乱程度”。
你可以理解为,系统中的无效能量。
确实,光看“熵”的概念,似乎很难想到具体有什么用。
熵增定律读后感悟《熵增定律读后感悟》读《熵增定律》这本书的时候,我一开始感觉特别的头疼,感觉这个概念好抽象啊。
熵增定律说在一个孤立系统里,如果没有外力做功,其总混乱度(即熵)会不断增大。
像咱们平常生活中的屋子,要是没人去整理打扫的话,那必定是会越来越乱的,这好像就是一种熵增的写照。
读到关于事物发展趋向于无序这一部分时,我就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精心整理好的玩具箱。
刚开始的时候,所有的玩具都被摆放得整整齐齐,可是随着时间推移,小伙伴来玩过后或者自己翻找多次后,玩具就变得七零八乱。
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一个外力来持续维持它的有序状态,最终它就走向了混乱无序,这就是在没有外部力量干涉下熵增的结果。
特别触动我的是,当意识到整个宇宙可能都遵循这样一个通向无序的定律时,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感觉不管我们再怎么努力,一切似乎最终都会走向衰败。
但是后来我明白了,其实我们人类自身就是一股很强大的外力。
我们一直在努力地对抗着熵增,这个世界上所有的文明成果,都是我们在抵抗熵增过程中的产物。
比如说我们的城市建设,一座城市不会自行变得有序和繁荣。
是无数的规划者、建设者、管理者等在努力,才让城市有着整洁的街道、合理的布局。
还有我们自己的学习成长,要是不主动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认知体系,那我们的思想就会像一个被闲置的屋子,逐渐变得混乱、老旧。
我觉得作者想表达的不仅仅是物理层面的这样一个定律,更多的是想让我们通过理解熵增定律来审视我们的生活。
我们要主动地去做那股外力,积极对抗无序。
在家庭关系里也要主动维护家庭的和谐有序;在工作中主动改进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防止工作环境变得混乱和低效。
对了还想说,这也让我反思到,克服熵增是需要持续不断地努力的。
不是说偶一为之就能实现。
就像减肥,如果成功减了几斤就松懈了,那很快体重又会反弹上去。
我们需要不断地通过自律等各种方式,给自己加力去对抗自身的熵增。
读完这本书感觉自己在看待事物发展、看待成长和成事的要素等方面都有了不一样的视角,这会是在未来人生路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思想启示呢。
让你变厉害的最重要法则:熵增定律职场&认知洞察丨作者 / 易洋这是findyi公众号的第70篇原创文章— 1 —熵增定律熵增定律揭示了人类和宇宙残酷的未来。
能量都是由有效能量加上无效能量构成的,有效能量可以做功,无效能量就是无法再利用的能量。
熵就是无效能量的一种度量方式,熵增定律揭示了宇宙万物的最终命运:封闭且无外力做功的系统的熵一直会增加,封闭系统会逐步从有序变为无序,直到熵死(死亡或者热寂)。
也就是说,无效的能量一直在增加,如果不增加有效能量,能量就无法做功,最终系统就会结束生命。
生命、自然界都是如此。
比如,一杯加满冰的水,如果什么都不做,冰很快就会融化变成常温水。
人也是一样,整天吃喝不锻炼身体,要健康长寿也是奢求。
公司和社会也是一样的道理,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写过一段话,他描述的就是熵:任何国家间关系的体系都会自然趋向混乱,任何国际秩序一旦建立,便会自然走向衰退和败落,最终回到无序状态。
就连我们赖以生存的太阳和宇宙,也会有熵增到极限的一天:能量耗尽进入热寂。
科学家们格外重视熵增定律,薛定谔是这么说的: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负熵为生。
有人曾经问吴军,如果地球毁灭了,我们怎么能够在一张名片上写下地球文明的全部精髓,让其他文明知道我们曾有过这个文明呢?吴军老师给出的答案是三个公式:1+1=2(代表了数学文明)、E=mc²(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S=-∑ P ln P(熵的定义)。
— 2 —生命以负熵为生熵增和生命活力,就像两支时间之矢。
一头拖拽着我们进入无穷的黑暗,一头拉扯着我们走向永恒的光明。
熵增定律囊括了世间万物的发展方向,无论是生命还是非生命物质,要维持生存必须保持有序,而走向无序是它们的必经命运。
所以,大师薛定谔才会说:生命以负熵为食。
负熵就是熵减的过程。
生命要想生存下去,就需要进食,这个过程其实是打破封闭系统的过程,找外界要能量。
同时生命还会进化演变成接受外界的做功,比如大脑的形成是为了接受外界的刺激,眼睛的形成是为了观察环境,鸟类翅膀的形成是为了借助空气和风的做功。
增熵定律对人生的启示哎呀,你说这增熵定律啊,乍一听可真够玄乎的。
不过呢,这定律在咱日常生活里啊,还真能给咱不少启示。
咱先说说这增熵定律是啥吧。
简单来讲呢,就是在一个孤立系统里,熵总是趋向于增加的。
熵嘛,可以理解成是一种混乱程度。
就好比咱的房间,如果咱不去收拾,那肯定是越来越乱的,东西到处乱丢,灰尘也越积越多,这就是熵在增加。
我就想起我自己的一次经历。
有段时间我特别忙,忙啥呢?忙着赶一个项目。
每天早上起来就坐在电脑前开始工作,桌子上堆满了文件、本子、笔,还有喝了一半的咖啡杯。
刚开始的时候,我还能找到我要的东西,虽然有点乱,但是还能对付。
可是随着项目进行,东西越来越多,我也越来越忙,就没心思整理桌子了。
这时候啊,我就发现找个文件得翻半天,有时候甚至以为丢了,结果就在那一堆乱纸里压着呢。
而且啊,这桌子乱吧,我看着心里也烦,工作效率也受到影响了。
这就跟增熵定律一个样,我的桌子这个小系统,因为我没有输入能量去整理它(就像没有外力去减少熵),所以它就自然而然地走向混乱啦。
从这个事儿啊,我就想到人生其实也是这样。
如果我们啥都不管,随波逐流,那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越来越混乱。
比如说我们的健康。
要是我们每天就躺着,也不运动,就吃那些垃圾食品,那身体肯定会越来越差。
身体里的各种机能就像一个精密的机器,你不去维护它,不给它输入好的东西,像健康的食物、适当的运动,那它就会朝着混乱发展,各种毛病就都来了。
这就好比是身体这个系统里,熵在不断增加。
再说说人际关系。
我有个朋友,他以前啊,有一群很不错的朋友。
他们经常一起出去玩,互相帮助,关系可好了。
可是后来呢,我这朋友就有点懈怠了。
朋友找他出去玩,他总是拒绝,说自己忙。
也不怎么主动去关心朋友们的事情了。
渐渐地,他和朋友们的联系就越来越少了。
有一次他遇到点困难,想找朋友帮忙的时候,才发现关系都淡了,很多朋友都不太愿意帮忙了。
这人际关系啊,就像一个小社会系统。
你要是不去投入精力去维护,去和朋友互动,去关心别人,那这个关系就会变得混乱,就像熵增加一样,最后可能就变得疏远了。
详解让无数人顿悟的熵增定律
熵增定律是英国物理学家费曼所创立的现代物理理论,它可以详
细解释宇宙的运行机制,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看待宇宙的思维方式,也给无数的人带来了顿悟。
熵增定律主要涉及到物理学中的动力熵原理。
它认为,不受外力
作用的系统,其可能性求和总是会不断增加,从而推导出宇宙能量熵
一定会升高、系统一定会失去统筹整体的结论。
这个定律极大地拓宽了人类认知宇宙的,更进一步丰富了宇宙运
行机制的认识,让无数人都大开眼界,为今后科学研究提供了巨大的
助力。
揭示一切问题终极演化的底层规律——熵增定律,无数人读完顿悟了!很多人都说熵增定律是物理学界最可怕的定律,没有之一,因为熵增定律的本身指的就是世界万物不管怎么发展最终只有一种结局,这个结局就是灭亡,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熵增定律是第一定律,薛定谔也曾经说过:“生命诞生的意义就是为了逆转熵增,但可怕的就是熵是不可逆转的,生命会出现死亡,我们人类自身也会通过化学反应,散发热量回馈宇宙,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熵增,但是人类的力量是渺小的,无法抵抗熵增”,那么熵增到底是什么呢?我们该如何抵抗熵增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进入今天的内容——熵增定律。
在了解“熵增定律”之前,我们先要知道什么是“熵”,如果大家看完这一章节之后还是不明白“熵”到底是个啥东西的话,那么肯定不是你的问题,可能本篇内容有些问题,但是绝大部分都是“熵”自己的问题,因为这个概念实在是有点太抽象了;大家应该都在初中物理课本上学到过“能量守恒定律”吧?也就是“energy conservation law”,大意就是说在一个封闭的系统内的总能量保持不变,能量这个东西不会凭空消失,只是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就比如说火力发电的过程,从燃料化学能→ 蒸汽热能→机械能→ 电能,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燃料的燃烧产生热能来加热水,然后再由水蒸气推动发电机来发电,但是,到了这里,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漏洞,能量根本做不到百分之百的转换,因为在火力发电这个过程中,从热能转换成电能的效率只能达到39%左右,也就是说,有很大一部分能量在转换的过程中就被消耗掉了,而这部分被消耗掉的、无法重复利用的能量就是“熵”,如果听到这里大家不知道什么是“熵”的话,那么可以把熵简单理解为是“混乱程度”或者是“无用能量”,我们再接着往下看。
自从“熵”这个概念出现之后,热力学第二定律也随之出现了,然后“熵增定律”也连带着顺势而出了,有人说“熵增定律”揭示了宇宙的终极演化规律,也有人说“熵增定律”是这个世界中最可怕的真相,我们现在来想这么几个问题,热水为什么会变凉?电脑为什么会卡顿?整齐的桌面为什么会变的混乱无序?洁净的墙面为什么越来越杂乱无章?大家不要着急回答,我们在继续往下看,为什么懒散要比自律轻松?为什么睡觉要比工作更容易接受?我们再把视角变大,为什么朝代总是不断的在更替,不管多么强盛的朝代都会衰败呢?为什么生物总是在不断的灭亡,不管多么强大的物种都会消失呢?这些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用一个定律来解释,这个定律就是“熵增定律”。
熵增定律为什么令人绝望
因为熵增定律所表达的意思是:时间将所有的人,社会、生物、地球、太阳系以及宇宙引入不可逆的寂灭之路。
所以令人绝望。
在1854年,一位叫克劳修斯的德国人,首次提出了“熵”的概念,认为“在孤立的系统内,分子的热运动总是会从原来集中、有序的的排列状态逐渐趋向分散、混乱的无序状态,系统从有序向无序的自发过程中,熵总是增加。
当熵在一个封闭的系统内达到最大值时,系统就会处于一种能量守恒状态而呈现一种热寂状态。
“熵”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核心概念,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另一层含义是,随着平衡的呈现,熵的递增是不可逆转的
也就是说,熵是“时间之矢”(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爵士原话),时间是有力量的,时间亦是万物永恒的腐蚀剂,时间将所有的人,社会、生物、地球、太阳系以及宇宙引入不可逆的寂灭之路。
正如马克思所言:人从诞生之日起,就已经大踏步地在向着坟墓迈进。
这是恒定的铁律,在科学上被冠以“不可逆的熵增的必然性”。
这是一条有史以来令人类越看越绝望的物理定律!有的科学人员甚至沮丧地声称:宁愿没发现它!。
一个让人绝望的物理定律,科学家称:宁愿没发现它——熵增定律怪奇菌07-13 17:32科学达人马克思曾说过,“技术”是现实生产力,它不仅推动着人类的文化进步,促使人类文明向前发展,同时也是人类改变世界的物质力量。
事实上,在人类几万年的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的确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占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古代技术的发明,将人类从茹毛饮血、衣不蔽体的蒙昧中解放。
而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以及产业革命的兴起,又让人类从落后的农业社会,迈入了相对发达的工业社会。
可以说随着文明的发展,科学技术在总体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主导地位和决定作用也越来越显著。
然而,随着对世界的不断探索,以及对未知的不断探寻,科学在帮助和引领我们找到发展方向的同时,也让我们知道了许多颠覆认知,甚至心生绝望的理论定律,例如让许多科学家直言:宁愿没有发现过的——“熵增定律”。
为什么有科学家会对这条物理定律如此的恐惧呢?而它究竟又有什么地方让人心生绝望的呢?想要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先要知道什么是“熵(shāng)增定律”。
熵增定律又被称为“热力学第二定律”,它是德国物理学家鲁道夫·克劳修斯在19世纪所提出的,用于描述在孤立系统中,热量从高物体流向低物体的不可逆过程。
从热力学角度来看,“熵”是对系统无序程度的一种度量。
简单来说,系统越杂乱无章,那么它的熵值就越高。
就像上面所说的那样,在孤立的系统中,“熵”是不断增加且不可逆的,当熵达到最大值的时候,系统就会严重混乱继而灭亡。
那么无序程度什么样的时候就算达到最大了呢?答案是——宏观平衡。
通俗一点说,就是组成系统的每个基础结构全部放飞自我的时候。
就像晚高峰的地铁车厢,当鱼贯而入挤得满满当当的乘客,全部拥有自己落脚位置的时候,就是宏观平衡的时候。
再举个更加形象和直观的例子,一个没有人住的空房间会越来越脏,因为每一粒灰尘总会自发地落到地板上,然后越积越多最后平铺成一整层,而此时熵就达到了最大值,即宏观平衡。
令人胆寒,让人顿悟的“熵增理论”作者:觉者看世界生命是什么?生命的敌人是什么?人类的未来会怎样?为什么时间有方向?若想造出人工智能生命,需要具备什么能力?信息究竟有多重要?为什么刷今日头条、抖音等一类短视频时,会让人感觉轻松愉悦,甚至上瘾?为什么坚持刷今日头条、刷抖音很容易,坚持看书、坚持健身却很难?为什么咖啡和茶倒在一起,会自发混合在一起,之后却不会自发地再分开?为什么房间只会越用越乱?而不会越用越整齐?为什么散漫很容易,专注却很难?为什么好习惯养成很难,打破很容易,而坏习惯养成很容易,打破却很难?为什么所谓的人性的弱点,真的是人性的弱点?放弃部分控制和努力,事情难道真的会变好吗?面对人生的变动,敢放手一试,放下焦虑,把命运交给未知吗?以上这些问题,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其背后都和“熵”以及“熵增定律”有关。
这么一来,是不是觉得“熵”并没那么遥远,却近在咫尺?无论努力与否,系统的熵(一种混乱程度)只增不减,这就是熵理论的大概描述。
熵增原则是自然界所有定律中至高无上的。
“熵”,念shāng,与“商”同音。
“熵”字长得有些生僻,因此似乎觉得离日常生活很遥远。
但恰恰相反,熵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甚至无处不在。
熵”是对系统的混乱程度的度量,熵值越高越混乱无序,熵值越低越有序!熵的通俗理解就是“混乱程度”,简单的说熵是衡量我们这个世界中事物混乱程度的一个指标。
熵增,在人生观上的启示是:越发力,越混乱。
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负熵为生。
熵增定律真的是宇宙最强机制吗?什么是熵增定律?为什么它如此重要?它到底对我们有什么巨大影响?为什么熵增定律让好多人,一下子顿悟了?熵”不是自然界的发展方向,熵只是一种度量,“熵增”才代表了自然界的发展方向。
熵(Entropy),最早在1865年由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提出,用以度量一个系统“内在的混乱程度”。
你可以理解为,系统中的无效能量。
确实,光看“熵”的概念,似乎很难想到具体有什么用。
熵作为一种度量方式,起到根本作用是对特定特征的量化度量。
有了量化度量,许多的实际应用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展。
例如我们能精确的度量长度、面积和体积,在制造、建筑等等实际应用时,就能更精确。
熵的意义在于把系统的混乱程度,信息的不确定度进行度量,然后就可以基于这个度量开展应用,例如信息论就是建立在信息熵的基础之上,而信息论则是现代通信工程的基础。
因为它揭示了宇宙演化的终极规律。
这个规律包括我们所有生命和非生命的演化规律,生命里又包含着个人和群体的演化规律。
非生命:比如物质总是向着熵增演化,屋子不收拾会变乱,手机会越来越卡,耳机线会凌乱,热水会慢慢变凉,太阳会不断燃烧衰变……直到宇宙的尽头——热寂。
生命与个人:比如自律总是比懒散痛苦,放弃总是比坚持轻松,变坏总是比变好容易。
只有少部分意志坚定的人能做到自我管理,大多数人都是作息不规律,饮食不规律,学习不规律。
生命与群体:比如大公司的组织架构会变得臃肿,员工会变得官僚化,整体效率和创新能力也会下降;封闭的国家会被世界淘汰。
这些所有的现象都可以用一个定律来解释——熵增定律。
因为事物总是向着熵增的方向发展,所以一切符合熵增的,都非常的容易和舒适,比如懒散。
因为所有事物都在向着无规律,向着无序和混乱发展,如果你要变得自律,你就得逆着熵增做功,这个过程会非常痛苦。
人为什么要自律”?因为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可以散漫也可以自律。
生命本身就是自律的过程,即熵减的过程。
熵增是宇宙的动力。
熵增定律也是人体、人生和社会的规律。
在没有外力干扰的自然状态下,一个孤立的系统只会越来越混乱,直到不能再混乱。
也就是说系统的熵值不会减少只会增加,直到熵值达到最大值。
更通俗一点说就是,所有事物都会自然地朝无序的方向发展,除非有外力作用于它。
就是这种熵在不断增加的过程。
在一个孤立系统里,如果没有外力做功,其总混乱度(熵)会不断增大。
这里面有三个词非常重要:孤立系统、无外力做功、总混乱度(熵)。
从能量角度来说,熵增定律意味着,如果没有外力作用,能量总是从聚集有序的高能级状态,自发的变为无序发散的低能级状态。
能量守恒定律告诉我们,能量总量总是守恒。
而熵增定律告诉我们,能量的品质是有高低的,且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总是从高品质转向低品质状态,损失的品质就是那些我们无法利用的能量,例如机器工作时产生的热能等。
能量熵增定律也表明了,永动机是不可能实现的。
比如你花了100 J的能量把物体从A地拿到B地,这个过程中有很多能量并没有被100%的转化,而是有部分散失在了宇宙中。
这部分能量不可逆,无法被再利用,且永远在增加。
从概率论的角度来理解,熵增定律指的是,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孤立系统总会往对应的微观态数量最多的宏观态,也即概率最大的那个宏观态发展。
其实我们所说的“必然会发生”和“绝不可能出现”等措辞并不是十分准确的。
因为从纯理论角度来说,是有可能会出现无序到有序的状态,只不过这种状态出现的概率,用概率公式计算下来,其值极小极小极小极小,小到可能从宇宙诞生到宇宙热寂(毁灭)都不出现一次。
在概率论中,当一件事情发生的概率极小极小极小,小到现实生活中几乎不可能出现时,就可以忽略它。
所以用“必然”表达也可以算是准确。
有熵增,自然就有熵减。
不同的是,熵增是自然的发展方向,无序人为干预。
而一个系统需要实现熵减,则需要额外施加外力,克服熵增之余,再实现系统熵值的降低。
熵增的这股自然力量就好比地球引力一样,当我们往下跳或走下坡时,总是很省力,因为地球引力在做正功。
而往上跳或走上坡时,总是很费力,因为地球引力此时在做负功。
我们不仅需要先抵消它,还需要有一部分多余的功才行。
熵增和熵减,看似是相反方向,但某些时候,又感觉他们只是一线之隔。
再拿手机来说,我们通过它,确实是能够比以往更快速更便捷更高效的获取有用的资讯(视为熵减)。
但正是由于它的便利和高效,也让我们主动或被动的吸收了太多太多的垃圾信息,这些垃圾信息让我们的脑子变得冗余而无序(视为熵增)。
所以,使用的“度”很重要,但这个“度”确实就是难以拿捏。
但这是针对整个宇宙而言的,如果要针对地球,针对一个国家,针对一个企业,针对某一个人,则要加上两个限制条件——封闭系统+无外力做功。
任何一个系统,只要满足封闭系统,而且无外力维持,它就会趋于混乱和无序。
熵增定律被称为最让人沮丧的定律。
它不仅预示了宇宙终将归于热寂,生命终将消失。
而且,从小的方面来说:它左右着国家和企业的发展规律,让组织变得臃肿,缺乏效率和创新;它左右着个人的方方面面,让我们安于懒散、难以坚持、难以自律……那么这还有办法可解吗?孤立系统总是趋向于熵增,最终达到熵的最大状态,也就是系统的最混乱无序状态。
但是,对开放系统而言,由于它可以将内部能量交换产生的熵增通过向环境释放热量的方式转移,所以开放系统有可能趋向熵减而达到有序状态。
启示:整个生命的发展就是一部负熵的历史。
当我们人从无机生命到有机生命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这会是一部艰辛与精彩共存的史诗。
我们的始祖是一种“蛋白质+RNA”的聚合体,科学家将她命名为LUCA。
LUCA通过吸收能量来大量复制,但是问题来了,宇宙的熵总的来说是增加的,所以LUCA 的减熵会导致环境的急剧熵增。
环境恶化,LUCA无奈只能进化,变得更高级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于是DNA聚合体诞生了。
DNA比RNA更稳定,也更加智能。
但是这样一来,消耗的能量更大,吸收的物质更多,导致环境的熵增比以往更大。
所以DNA聚合体被逼着向单细胞演化,同样,环境的熵增再次增加,于是单细胞又向更高级的多细胞进化,于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诞生了。
又因为孤立系统无法获取足够的能量,所以多细胞开始移动,并且产生了感知能力,比如视觉、嗅觉、听觉等等。
从此,生命走上了智能的进化之路。
这一过程,也被称为递弱代偿。
即生命的熵减过程,会加剧环境的熵增,于是环境会变得越来越恶劣,生命为了生存,为了获得足够的能量和物质,必须变得更加智能……努力保证能量的供给。
比如,从化学作用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到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结合体;到多细胞生物。
努力开放系统。
细胞从无法移动,到进化出游动能力、爬行能力、行走能力、飞行能力。
努力变得更加智能。
生命为了花更少的能量来获取更多物质和能量,进化出了感知能力,比如当时的霸主奇虾,就有很大一对眼睛。
知道的信息越多,就能减少更多熵的耗散。
就如,许多公司在创业初期非常努力,每天花大量的精力进行各种战略和组织的进化。
但是,随着企业的做大和成熟,员工就会慢慢懈怠下来,组织会变得臃肿,制度会腐旧脱节。
所以,作为leader你要努力保证企业的活力。
比如采取扁平化的结构,让团队各自为战,回归创业初期时的热情。
记住,舒适圈是熵增定律的第一张王牌,任何时候你都不能松懈。
一旦你减少了能量的投入,企业的熵增就会立马回来。
系统把无用的熵排出去,然后吸收新的可用物质、能量和信息。
熵有三种,物质熵、能量熵、信息熵,在相对论里物质和能量是一回事,但为了便于理解,这里把它分开。
物质熵,用于衡量系统的混乱程度,熵值越高,系统越混乱无序;熵值越低,系统越规范有序。
例如当我们形容一个房间、一杯水、一副扑克牌的混乱程度时,直观理解对应的应该就是物质熵。
能量熵,用于度量能量的混乱度。
熵值越低,能量越有序和聚集(能量品质越高),熵值越高,意味着能量越无序和发散(能量品质越低)。
能量熵的单位是J/(m o l·K)。
信息熵,用于度量一个信息源的不确定性。
熵值越高,信息的不确定越大;熵值越低,信息的不确定性越小(也即确定性越大)。
信息熵的单位是比特。
既然“熵”是用于度量一个系统的混乱度,那么我们自然也可以用它来度量我们大脑意识的混乱度,可以称之为“意识熵”。
我们可以把意识想象成能量,也可以理解为物质,甚至可以理解为信息,都不影响。
“意识熵”值越大,代表大脑意识越混乱无序;“意识熵”值越小,代表大脑意识越有序。
例如当我们迷茫或散漫时,大脑意识应该偏向无序,即熵值比较高。
当我们高度专注和投入时,大脑意识应该是高度有序的状态,也即熵值比较小。
当熵值小到一定程度,也就是极其专注的状态下,就是我们常听到的“心流”状态。
心流状态不仅会让我们工作学习效率其高,也会给我们带来由内而外的充实感和幸福感。
有了“意识熵”的概念,再根据“熵增定律”,就很容易解释:为什么专注总是很难很费力?而散漫放空总是很容易也很省力?我们的意识如果不进行自我控制,只会趋于混乱无序,而不会自发的趋于有序。
大脑的控制对于意识来说也是外力作用。
这是因为散漫放空对应的是无序的状态,意味着我们不施加任何外力的情况下,大脑毫不费力的就会自然而然会往这个方向去发展。
而专注聚焦代表着有序的状态,意味着熵减,要达到熵减的目的,我们除了要克服熵增的这股反向的作用力,还得有一部分余力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