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展展望_李东
- 格式:pdf
- 大小:255.71 KB
- 文档页数:6
中国航天人事例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众多优秀的航天人事例,以下是其中的部分人物事迹:-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李东:从论证到预研再到立项研制,李东参与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
在经历第二次发射失败后,李东和团队通过240多项关键技术突破、15000余秒关键技术试验和900多个日夜的磨砺,成功完成了长征五号的第三次发射任务。
- 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宏:初调入神舟飞船研制队伍时,杨宏年仅29岁。
在担任神舟六号飞船副总设计师期间,杨宏通过到主要协作单位实地考察、与车间技术人员面对面交流等方式,确保了飞船13个分系统、643台设备无一差错。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北斗三号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1982年大学毕业后,谢军踏入中国航天的大门。
在担任北斗二号导航卫星总设计师后,谢军顶住各方压力,成功完成了国家交予的使命。
这些航天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的故事展现了中国航天人的精神风貌,也激励着更多人投身航天事业。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两总系统莅临213 所考察调研
作者:李钊鑫
来源:《中国军转民》 2020年第6期
2020 年5 月20 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指挥王珏、总师李东一行10 人莅临213 所进行考察调研,随同的有航天科技集团成员单位专家和技术人员,213 所所领导、科技委成员、专业总师等陪同调研。
王珏、李东一行参观了213 所展室,了解了火工品发展历程和213 所在武器装备、航空航天、核电等领域的发展成就。
王珏总指挥充分肯定了213 所作为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承研单位开展的各项科研工作,对213 所保障国家重大任务顺利实施所做出的贡献给予赞扬。
在听取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配套火工品质量控制情况汇报后,王珏强调,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我国新一代大型液体运载火箭,运载能力处于全球前列,大幅度提高了我国进入宇宙空间的能力,对实施探月三期工程、空间站建设、深空探测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火工品虽小,但十分重要,要从思想上高度认识,以“万无一失”的产品目标严格质量管控,进一步强化风险管理,充分掌握供应链的质量控制状态,做到心中有数。
李东指出,要在研发过程中做好产品技术参数的分析及确认,加强技术交流、促进合作发展、关注产品细节、确保质量可靠。
213 所对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两总系统的莅临调研和关注认可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强调,作为火工品行业的引领者,213 所将以雄厚的技术实力、丰富的研发经验、专业的人才队伍和优秀的保障服务,一如既往大力支持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同时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加强技术研究、保证产品质量,为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后期任务顺利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李钊鑫)。
中国有很多航天人,为你介绍其中一位: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李东。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被称为“胖五”,是我国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关键一步。
从“嫦娥”探月到“天问”探火再到空间站巡天,都离不开运载火箭搭建通往太空的“天梯”。
为了长征五号的研制,李东追梦30年,从启动论证到预研,再到立项研制,他都参与其中。
2016年长征五号实现首飞,然而第二次发射任务时却宣告失败。
面对失败,李东带领团队不断攻坚,突破了240多项关键技术,进行了15000余秒关键技术试验,历经900多个日夜的磨砺和10余万航天人的坚守,终于在2019年12月27日,长征五号圆满完成第三次发射任务。
长征五号的浴火重生,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更是一场十余万人共同的“马拉松”。
这样一群航天人,他们数十年如一日,驯火牧天、携山揽海,眼里尽是星辰和远方。
中国火箭的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火箭的未来发展趋势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大型运载火箭的发展:中国已经成功研发了长征五号和长征七号等大型运载火箭,未来可能继续完善和升级这些型号,提高运载能力和可靠性。
2. 低成本商业运载火箭的发展:中国已经开始研发低成本商业运载火箭,类似于SpaceX的猎鹰9号火箭。
未来,中国可能会进一步发展这些商业运载火箭,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商业航天需求。
3. 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的研究: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可以降低航天成本,提高火箭的利用率。
中国已经开始研究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未来可能会在这方面取得进一步的突破。
4. 深空探测任务的展开:中国已经成功实施了嫦娥探测月球和天宫空间实验室等任务,未来可能会扩大深空探测任务的范围,包括探测火星等行星。
5. 国际合作的加强:中国与国际航天机构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呈现增长趋势,未来中国可能会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分享技术和资源,共同推动航天事业的发展。
总体来说,中国火箭的未来发展趋势将包括提高运载能力、降低成本、探索深空、研究可重复使用技术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
这些努力将有助于中国在航天领
域取得更多的成就。
航天男人很靠谱--李东1970年,中国人第一次发射人造卫星,那一年我三岁,正是一个爱问问题的年纪。
每当我的父亲被我没完没了的为什么,问得哭笑不得的时候,他就会说,这有什么为什么呢,火箭都发射啦,卫星都上天啦,所以在我那会的记忆里边,发射卫星、发射火箭,是这个世界上,最神秘、最牛的一件事情。
这个想法就像一个种子一样,种在我的心底,等到我高中毕业的时候,为高考填什么志愿犯了愁。
有一天,我在图书馆里边,看到一本《人民画报》,上面有一张“长征三号”的照片,突然我小时候那个想法,就像一颗种子苏醒了一样,我就想如果我不去学航空航天,不去从事这个职业,我可能这一生都没有机会去接触一枚真正的运载火箭。
所以一瞬间,我就知道志愿怎么报了:北航、西工大、南航,而且还豪气万丈地说了一句,不服从分配。
这样呢,在北航的五系读了四年本科,然后又去西工大上了一年研究生基础课,之后就来到我现在工作的这个单位——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工作了整整25年,这25年里有13年,都是在做“长征五号”。
可以说我这一生,就只干了这一件事情。
有人问,中国为什么要搞“长征五号”大火箭?为什么要搞航天?昨天,我在网上看了一篇文章,刘亚洲上将写道,太空是如今这个世界里边,所有国家和军队最后的希望,失去了太空,将会失去未来。
我觉得将军说得非常好,在当今这个世界,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如果我们没有独立、自由自主地进入空间的能力,就好像大航海的时代,我们不能造船一样,就像当年闭关锁国的大清王朝,错过大海一样,我们将会错过太空。
所以发展“长征五号”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大幅度地提高中国人进入空间的能力。
这个火箭的特点就是突出一个“大”字,大的发动机、大的结构、大的电气系统、大的地面支持系统。
我们发动机单台推力达到了120吨,是中国火箭发动机里边推力最大的,采用的是高压补燃技术,它的压力,泵后压力最高达到50个兆帕,我们周利民副院长说得很形象,它可以把黄浦江的水直接打到青藏高原上去。
空中大课堂主题征文作文10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空中大课堂主题征文作文,希望大家喜欢!空中大课堂主题征文作文1长征五号3日成功首飞,开启了我国深空探测的新时代。
作为我国目前推力的运载火箭,长征五号拥有强大的“中国芯”,其动力系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自主研制。
长征五号是实现未来探月工程三期、载人空间站、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工程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保障。
按计划,20__年嫦娥五号落月采样返回、20__年发射空间站核心舱、20__年发射火星探测器等任务都将依靠长征五号来实现。
从20__年立项至今,长征五号冲刺了20__年。
但是,从提出论证到如今,长征五号整整走了30年,可谓30年磨一“箭”。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时任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总设计师龙乐豪,带领团队深入研究国际航空发展方向,结合我国当时的技术基础,提出了发展大火箭的设想。
从那时起,中国开启了大火箭的漫漫征途。
1986年,在国家“863”计划支持下,我国开始了论证研制新一代运载火箭。
1995年,我国开展新一代运载火箭方案论证以及液氧煤油与氢氧两种大推力火箭发动机关键技术研究。
20__年,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立项研制。
20__年,50吨级液氢液氧发动机立项研制。
20__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新一代运载火箭基本型长征五号立项研制,从此开始长达20__年的攻坚磨砺。
航天科技一院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李东告诉记者,仅就火箭捆绑结构而言,由于长征五号火箭芯级推力每个捆绑点高达330吨,比以往的中型火箭增加了3倍多,这就意味着大火箭必须采取全新的设计。
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的设计人员,进行了上千次的结构模型分析和优化,历时数年终于完成了“大推力捆绑结构设计”,实现了我国火箭结构设计的重大突破。
5米直径大型箭体结构为我国运载火箭首次采用,是火箭实现运载能力重大跨越的基础,无论是设计、制造还是试验,难度都极大。
第4卷 第6期2020年11月宇航总体技术Astronautical Systems Engineering TechnologyVol.4No.6Nov.2020收稿日期:2020-01-01;修订日期:2020-05-01作者简介:张亦朴(1978-),男,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运载火箭总体设计技术。
E-mail:18910593655@sohu.com北斗专列—CZ-3A系列火箭发展回顾和未来展望张亦朴,周天帅,刘立东,李 聃,胡 炜(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北京100076)摘 要:CZ-3A系列运载火箭承担了北斗工程,包括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和北斗三号的全部发射任务,被称为“北斗专列”。
在北斗工程历时26年的研制过程中,CZ-3A系列火箭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使火箭具备了从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到倾斜同步转移轨道(IGTO)、中圆转移轨道(MTO),从一箭一星发射至转移轨道,到一箭双星发射至转移轨道,再到一箭双星直接发射入轨的发射能力,实现了跨越发展。
满足了北斗工程的发射任务需求,北斗工程共计44箭、59星,CZ-3A系列火箭发射均获得了圆满成功,成功率达到了100%。
关键词:CZ-3A;运载火箭;北斗 中图分类号:V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080(2020)06-0016-07Development Retrospect and Future Prospect of LM-3ASeries Launch Vehicle for Beidou MissionsZHANG Yipu,ZHOU Tianshuai,LIU Lidong,LI Dan,HU Wei(Beijing Institute of Astronautical Systems Engineering,Beijing 100076,China)Abstract:The LM-3Aseries launch vehicles undertook all the launching missions of the Beidou-1,Beidou-2and Beidou-3.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eidou missions,the LM-3Aseries launchvehicles developed groundbreaking technologies and achieved the spanning development.Theability of launching different payloads to GTO,IGTO and MTO has been processed,from sendingone satellites into transfer orbit to sending two satellites into transfer orbit,furthermore tosending two satellites into the orbit directly.The launch requirements of the Beidou mission havebeen met,with 44launches and 59satellites in total.All the launches were successful,with thesuccess rate of 100%.Key words:CZ-3A;Launch vehicle;Beidou0 引言2020年6月23日,长征三号乙遥六十八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北斗工程第55颗全球导航卫星,即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卫星,标志着我国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