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工程造价典型案例
- 格式:ppt
- 大小:1.08 MB
- 文档页数:4
建设工程造价纠纷案例话说有这么一个建筑工程,就像是一场充满未知的冒险之旅。
甲方呢,是个急性子,想要尽快盖起一座超级酷炫的大楼。
乙方呢,是个经验还算丰富的建筑公司。
这个工程一开始啊,大家都信心满满。
可是一到工程造价这块儿,就像是突然闯进了迷雾森林,各种问题就冒出来了。
甲方觉得乙方报的价格简直就是在漫天要价。
比如说在混凝土这一项上,乙方说按照他们的计算方式,需要花费100万。
甲方就瞪大了眼睛,“啥?你们是不是把混凝土当成黄金来算了,我找人打听了,顶多80万。
”乙方也很委屈啊,“大哥,我们用的可是高品质的混凝土,运输成本又高,工人还得精心浇灌,这80万根本就不够本啊。
”然后就是关于那些个隐蔽工程的造价。
啥叫隐蔽工程呢?就像是大楼的地下部分,或者是藏在墙里面的管道电线啥的。
乙方说他们在这些隐蔽工程上花了大力气,又是特殊的防护措施,又是高质量的材料,得加钱。
甲方就不乐意了,“我怎么知道你们到底做了啥?你说做了就做了啊?”乙方拿出一沓施工记录和照片,“您看,这都是证据,我们可是按照高标准来做的。
”甲方看了看,还是半信半疑,“谁知道这些照片是不是你们随便找个地方拍的。
”这双方就这么僵持不下,工程也没法顺利结算。
最后没办法,只能找第三方的造价咨询公司来评理。
这个咨询公司就像是一个公正的裁判,他们深入调查,查看各种合同文件、施工记录,还实地考察了工程情况。
经过一番仔细的核算,咨询公司得出了结论。
他们发现乙方在一些计算上确实存在小的误差,价格报得稍微高了一点。
但是甲方也有不对的地方,对于工程变更的费用不能不认账。
根据咨询公司的结果,双方重新调整了工程造价,这场“大战”才算是平息了下来。
这个案例就告诉我们啊,在建设工程中,工程造价这一块一定要清清楚楚,合同要写得明明白白,每一项费用都要有据可依,不然就容易陷入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纠纷当中。
有一个小商场要进行装修改造,甲方是商场老板,乙方是装修公司。
这商场老板呢,心里想着把商场装修得高大上,吸引更多的顾客。
工程造价案例分析模拟题(2005年新版)案例一.某实施工程项目,采用以直接费为计算基础的全费用单价计价,混凝土分项工程的全费用单价为446元/m3,直接费为350元/m3,间接费费率为12%,利润率为 10%,营业税税率为3%,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为7%,教育费附加费率为3%。
施工合同约定:工程无预付款;进度款按月结算;工程量以工程师计量的结果为准;工程保留金按工程进度款的3%逐月扣留;工程师每月签发进度款的最低限额为25万元。
施工过程中,按建设单位要求设计单位提出了一项工程变更,施工单位认为该变更使混凝土分项工程量大幅减少,要求对合同中的单价作相应调整。
建设单位则认为应按原合同单价执行,经协调,各方达成如下共识:若最终减少的该混凝土分项工程量超过原先计划工程量的15%,则该混凝土分项的全部工程量执行新的全费用单价,新全费用单价的间接费和利润调整系数分别为1.1和1.2,其余数据不变。
该混凝土分项工程的计划工程量和经专业工程师计量的变更后实际工程量如表 4-1所示。
混凝上分项工程计划工程量和实际工程量表表4—1月份 1 234计划工程量(m3)500120013001300实际工程量(m3)5001200700800问题:1.争议的解决方式有哪些?2.什么情况可以双方可以停止履行合同?3.计算新的全费用单价,将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填入表4-2相应的空格中。
4.每月的工程应付款是多少?工程师签发的实际付款金额应是多少?单价分析表表4-2序费用项目全费用单价(元/m3)号计算方法结果①直接费②间接费四、答案(共20分)1.答:可以和解或者要求合同管理或其他有关主管部门调解,和解、调解不成,可以按照专用条款约定申请仲裁或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
2.(1)单方违约,导致合同无法履行,双方协议停工(2)调节要求停工,且为双方接受(3)仲裁机关要求停工(4)人民法院要求停工3.表4-24.(1)1月份工程量价款:500x446=223 000元。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日益繁荣,工程计价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法律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通过分析几个典型的工程计价法律案例,旨在为广大工程从业人员提供借鉴,提高法律意识,防范法律风险。
二、案例一:工程变更引发争议案情简介:某建筑工程公司承建一栋住宅楼,合同约定工程总价为1000万元。
在施工过程中,因设计变更,工程量增加,增加部分造价为200万元。
建设单位认为,工程变更属于设计变更,应由设计单位承担,故要求施工单位承担增加的工程量。
施工单位则认为,工程变更应由建设单位承担,故拒绝增加工程量。
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工程变更属于设计变更,应由设计单位承担。
但考虑到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已经完成了部分工作,故判决施工单位承担增加的工程量。
案例分析:此案例中,工程变更引发争议的主要原因在于合同中对工程变更的责任主体约定不明确。
在实际工程中,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之间的责任划分应当明确,以避免争议。
三、案例二:工程结算争议案情简介:某建筑工程公司承建一栋办公楼,合同约定工程总价为2000万元。
工程完工后,建设单位要求施工单位进行工程结算。
施工单位提交了工程结算报告,但建设单位认为报告中部分工程量存在争议,故拒绝支付工程款。
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施工单位提交的工程结算报告应当作为结算依据。
对于建设单位提出的争议部分,法院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鉴定,鉴定结论为争议部分工程量确有增加,故判决建设单位支付工程款。
案例分析:此案例中,工程结算争议的主要原因在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对工程量的认定存在分歧。
在实际工程中,工程量的认定应当以施工图纸、设计变更和施工实际情况为准,以避免结算争议。
四、案例三:工程价款争议案情简介:某建筑工程公司承建一栋住宅小区,合同约定工程总价为5000万元。
工程完工后,建设单位认为工程存在质量问题,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
施工单位整改完成后,建设单位认为整改费用过高,故拒绝支付整改费用。
工程造价实践案例工程造价是指对工程项目进行预算和估价的过程,它在工程项目开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工程造价实践案例,旨在反映不同类型工程项目中的造价管理和实施方法,并探讨其对于项目成本控制、质量管理和进度管理的影响。
案例一:商业综合体项目某地商业综合体项目是一个大型商业建设项目,包括购物中心、办公楼和酒店等多个功能区域。
在该项目的造价实践中,首先要进行综合规划和预算编制。
根据项目需求,确定各功能区域的用途和面积,并结合当地市场情况进行市场调研和价格测算,从而制定合理的预算。
其次,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对各分项工程的造价进行动态控制,及时调整预算并进行成本管理,避免成本超支。
通过对项目成本的精确控制,该商业综合体项目最终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案例二:城市道路改造项目城市道路改造是提升城市交通状况和城市形象的重要项目。
在某地进行的城市道路改造项目中,工程造价的实践主要围绕着预算编制和成本控制展开。
首先,通过对道路改造范围、工程内容和用材等方面的详细调研,制定了合理的工程预算。
其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控制各项工程的实施质量和进度,减少了工程变动和返工,有效控制了成本。
最终,该城市道路改造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提升了城市形象,改善了交通状况。
案例三:住宅项目住宅项目的工程造价实践主要涉及住宅楼盘的预算编制和物料采购。
在某住宅项目中,预算编制的关键在于确定房屋建筑的面积和层数,并结合当地市场的房地产价格进行预测和计算。
另外,在物料采购方面,根据设计方案和质量标准,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和设备,并通过招标等方式进行采购,以确保物料的合理价格和质量。
通过以上措施,该住宅项目实现了预算控制和建筑质量的双重目标,为购房者提供了优质的住宅产品。
以上是几个工程造价实践案例,在每个案例中,都体现了工程造价在工程项目中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通过合理的预算编制、成本控制和质量管理等手段,可以实现工程项目的预期目标,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工程造价审核典型案例分析(大全五篇)第一篇:工程造价审核典型案例分析工程造价审核典型案例分析某小区工程,于2005年8月~10月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标,招标文件由招标代理公司编制。
工程标底价144434187.4元,工程中标价为132724586.00元,下浮为8.1%,工程于2005年11月开工,于2007年5月竣工,超合同工期3个月,超工期均属发包人原因引起。
工程结算于2007年10月报送发包人,2007年11月送审,至2008年6月底出具初步审核结果(见下表),有关索赔未能最终审定。
本工程结算审核时间比较长,审核争议内容较多,影响工程造价较大。
主要争议如下:1、井点降水工程造价很高,不下浮的工程结算价为11610988元,占审定总价的9.5%。
结算过程中,承发包双方对降水的方案与时间争执很大。
造成原因分析如下:井点降水本应列入措施项目清单中,由投标人依据施工方案自行报价,在合同价中一次包定,结算时不作调整。
但本工程招标时,发包人不知出于何种目的,把井点降水作为预留金300万元列入工程总价,合同中约定为:“井点降水部分工程量按实结算,按预算造价下浮35%计”。
可理解为井点降水工程量按实际发生的签证工程量计算,并按江苏省现行计价定额计价,计算出的总降水造价下浮35%作为结算价。
造成井点降水工程结算造价高的主要原因是在签证管理上,井点降水方案在实施前应当进行降水方案审核与评估,确定降水施工工艺,适用本工程降水施工工艺有两种方案,为深井井点和轻型井点,深井井点比轻型井点造价要低得多。
但结算时未见井点降水方案审核报批,只有经监理及发包人代表签证的轻型井点使用的时间及绘制的轻型井点布置草图。
结算时发包人一看井点降水造价竟有这么高,井点使用的时间与合理性成为承发包人争议的焦点,施工过程中,所有降水真空泵一直24小时运转?,需要降水天数如此长?降水的方案是否合理?审核人员的结论观点:本工程井点降水造价如此高,发包人未能很好运用管理手段进行有效控制,首先,招标时就不应该把降水单独列出作为暂定预留金。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工程造价问题日益凸显,其中涉及的法律问题也日益复杂。
本案例以一起因工程造价纠纷引发的诉讼案件为例,分析工程造价法律问题,旨在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二、案情简介原告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原告”)与被告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被告”)签订了一份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约定由被告承建原告开发的某住宅小区。
合同约定工程造价采用清单计价方式,由双方协商确定。
工程竣工后,原告委托第三方造价咨询机构对工程造价进行了审核,审核结果显示工程造价超出合同约定金额1000万元。
原告认为,被告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偷工减料、提高材料价格等行为,导致工程造价增加。
双方协商未果,原告遂将被告诉至法院,要求法院判决被告返还超出合同约定金额的1000万元。
三、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工程造价是否超出合同约定金额?2. 超出合同约定金额的原因是什么?3. 被告是否应当承担超出合同约定金额的责任?四、法律分析1. 工程造价是否超出合同约定金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本案中,双方当事人签订的建筑工程施工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工程造价的计价方式和计算标准。
根据合同约定,工程造价应由双方协商确定。
第三方造价咨询机构对工程造价的审核结果,是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工程造价的重要依据。
2. 超出合同约定金额的原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建筑工程造价,应当以工程量清单为基础,根据工程量、材料价格、人工费用、机械费用、管理费用等计算。
”本案中,超出合同约定金额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工程量清单中的工程量计算不准确,导致实际工程量超出合同约定;(2)材料价格波动较大,导致实际材料价格高于合同约定;(3)施工过程中出现设计变更,导致工程量增加;(4)被告存在偷工减料、提高材料价格等行为。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房地产开发公司(以下简称“开发商”)拟在某市开发一住宅项目,为了确保工程造价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开发商委托某工程造价咨询公司(以下简称“咨询公司”)对项目进行全过程造价咨询。
双方签订了《工程造价咨询合同》,约定咨询公司负责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设计阶段的概算、施工阶段的预算和结算等造价咨询服务。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市场行情波动和设计变更等原因,工程造价发生了较大变化。
开发商认为咨询公司提供的造价咨询服务存在重大失误,导致工程造价超出了预期,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咨询公司退还咨询费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咨询公司是否尽到了合理的注意义务,是否对市场行情和设计变更等因素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和评估;2. 咨询公司提供的造价咨询报告是否真实、准确、完整,是否存在误导性陈述;3. 由于咨询公司服务失误导致的工程造价超支,责任应由谁承担;4. 开发商要求咨询公司退还咨询费及承担赔偿责任的主张是否合理。
三、案件审理过程法院受理本案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对案件进行了审理。
以下是审理过程中的一些关键事实:1. 咨询公司在接受开发商委托后,指派了具有相关资质的造价工程师进行项目咨询工作。
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咨询公司根据市场行情和设计要求,编制了投资估算报告;2. 在设计阶段,由于设计变更,咨询公司对原投资估算进行了调整,并编制了新的概算报告;3. 在施工阶段,咨询公司根据实际情况,编制了预算和结算报告。
然而,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设计变更、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工程造价超出了预算;4. 开发商认为,咨询公司在提供造价咨询服务时,未能充分考虑市场行情和设计变更等因素,导致造价咨询报告存在重大失误。
四、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咨询公司在提供造价咨询服务过程中,虽然尽了一定的注意义务,但由于未能充分考虑市场行情和设计变更等因素,导致造价咨询报告存在一定的偏差。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房地产开发公司(以下简称“开发商”)在A市开发了一项住宅项目,项目名为“幸福家园”。
该项目于2015年3月开始建设,2017年12月竣工。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开发商聘请了B工程造价咨询公司(以下简称“造价公司”)对项目进行全过程造价控制。
根据合同约定,造价公司负责提供施工图预算、结算审核、竣工结算等服务。
在项目竣工后,双方就竣工结算进行了多次协商,但始终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于是,开发商将造价公司诉至法院,要求法院判决造价公司按照合同约定和实际情况重新审核竣工结算。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竣工结算的编制依据是否符合合同约定;2. 造价公司是否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了审核义务;3. 造价公司提出的结算金额是否合理。
三、案件事实1. 合同约定:双方签订的《工程造价咨询服务合同》中约定,造价公司负责提供施工图预算、结算审核、竣工结算等服务。
合同明确了结算的编制依据为设计图纸、工程量清单、合同约定等。
2. 结算编制:在竣工结算编制过程中,造价公司根据设计图纸、工程量清单、合同约定等编制了结算书。
但在结算书中,部分项目单价与合同约定不符,且部分项目未计入结算。
3. 协商过程:开发商认为造价公司编制的结算书存在诸多问题,如单价不符、漏项等,要求造价公司重新审核。
造价公司则认为结算编制依据合法,且部分项目未计入结算是因为施工过程中存在变更。
4. 争议焦点:- 结算编制依据:开发商认为造价公司未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和设计图纸进行结算编制,导致结算金额偏低。
- 审核义务:开发商认为造价公司未充分履行审核义务,对结算书中存在的问题未提出异议。
- 结算金额:开发商认为造价公司提出的结算金额不合理,要求法院判决按照实际情况重新审核。
四、法院判决1. 结算编制依据:法院认为,造价公司编制结算书的主要依据为设计图纸、工程量清单、合同约定等,符合合同约定。
2. 审核义务:法院认为,造价公司虽然对结算书中部分项目单价和漏项提出了异议,但未充分履行审核义务,导致结算结果存在争议。
第1篇一、案情简介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发商”)与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施工方”)于2012年签订了一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约定由施工方承建开发商开发的某住宅小区项目。
合同约定工程造价为人民币2亿元,结算方式为竣工结算。
工程于2015年竣工,双方按照合同约定进行了初步结算,但就最终结算金额产生了较大争议。
在初步结算中,施工方认为实际工程量超过了合同约定的工程量,且存在部分隐蔽工程未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因此要求增加工程造价。
开发商则认为合同约定的工程量已经包含了所有工程内容,且隐蔽工程的风险由施工方承担,不应增加工程造价。
双方就结算金额无法达成一致,遂于2016年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实际工程量是否超过合同约定工程量;2. 隐蔽工程是否应增加工程造价;3. 工程造价的确定依据。
三、法院审理过程1. 证据审查法院首先对双方提供的证据进行了审查。
施工方提供了工程量清单、施工图纸、施工日志、工程验收报告等证据,证明实际工程量超过了合同约定工程量。
开发商则提供了合同、招投标文件、工程量清单等证据,认为合同约定的工程量已经包含了所有工程内容。
2. 合同解释法院认为,在解释合同条款时,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公平原则和意思自治原则。
根据合同条款,双方应当遵循合同约定进行工程结算。
对于合同中未明确约定的内容,应当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行业规范以及交易习惯进行解释。
3. 工程造价确定法院认为,工程造价的确定应当以合同约定为基础,结合实际工程量、市场价格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对于施工方主张的隐蔽工程增加造价的要求,法院认为,由于合同中未对隐蔽工程进行明确约定,且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未及时提出异议,因此不应增加工程造价。
四、法院判决经过审理,法院认为:1. 实际工程量未超过合同约定工程量;2. 隐蔽工程不应增加工程造价;3. 工程造价按照合同约定执行。
2015年造价工程师考试真题《建设工程造价案例分析》案例一:(20分)某新建建设项目的基础数据如下:(1)建设期2年,运营期10年,建设投资3600万元,预计全部形成固定资产;(2)建设投资来源为自有资金和贷款,贷款2000万元,年利率6%(按年计息),贷款合同约定运营期第一年按项目最大偿还能力还款,运营期第2-5年将未偿还贷款等额本息偿还。
自有资金和贷款在建设期内均衡投入;(3)项目固定资产使用年限10年,残值率5%,直线法折旧;(4)流动资金250万元由自有资金在运营期第1年投入(流动资金不用于建设期贷款偿还)。
(5)运营期间正常年份的营业收入为900万元,经营成本为280万元,产品营业税金及附加税为6%,所得税率为25%;(6)运营期第一年达到设计产能的80%,该年营业收入经营成本均为正常年份80%,以后均达到设计产能。
(7)建设期贷款偿还完成之前,不计提盈余公积,不分配股利。
【问题】1.列式计算项目建设期贷款利息;2.列式计算项目运营期第一年偿还的贷款本金和利息;3.列式计算项目运营期第二年偿还的贷款本息,并通过计算说明项目能否达到还款要求;4.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运营期第一年净现金流量是多少?【答案】1.建设期利息的计算:第一年利息=1000×6%/2=30万。
第二年利息=(1000+30+1000/2)x6%=91.80万元。
建设期贷款利息=30+91.80=121.80万元。
2.答案一:运营期第一年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900×80%×(1-6%)-280×80%=452.8万元运营期第一年偿还利息=2121.80×6%=127.31万元运营期第一年偿还本金=452.8-127.31=325.49万元答案二:固定资产原值=建设投资+建设期贷款利息=3600+121.8=3721.80万元年折旧=固定资产原值×(1-残值率)/使用年限=3721.8×(1-5%)/10=353.57万元运营期第一年利息=2121.80×6%=127.31万元运营期第一年总成本=280×80%+353.57+127.1=704.88万元运营期第一年息税前利润=900×80%×(1-6%)-704.87+127.31=99.23万元运营期第一年可用于还款的资金=99.23+353.57=452.8万元运营期第一年偿还的贷款利息=127.31万元运营期第一年偿还的贷款本金=452.8-127.31=325.49万元3、运营期第一年末总贷款额=2000+121.80-325.49=1796.3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