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涂料(4)丙烯酸树脂涂料教案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928.50 KB
- 文档页数:3
丙烯酸涂料成膜原理丙烯酸涂料成膜原理丙烯酸涂料是一种常用的装饰涂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居以及工业领域。
了解丙烯酸涂料成膜的原理对于设计师、装饰工程师和消费者来说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丙烯酸涂料成膜的原理,包括其基本成分、反应机理以及成膜过程的影响因素。
一、丙烯酸涂料的基本成分丙烯酸涂料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丙烯酸树脂、颜料、助剂和溶剂。
丙烯酸树脂是涂料的主要成膜物质,它能够通过反应形成坚硬的膜层。
颜料用于给涂料着色,使其具有丰富的色彩。
助剂则用于改善涂料的流变性能和耐候性能。
溶剂则用于稀释丙烯酸树脂以便于涂刷施工。
二、丙烯酸涂料的反应机理丙烯酸涂料的成膜过程主要是通过丙烯酸树脂的聚合反应完成的。
丙烯酸树脂中的丙烯酸单体在存在活性物质的作用下发生聚合反应,形成高分子链状结构。
这些高分子链之间通过交联作用力形成一个三维网状结构,使得涂膜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
聚合反应一般需要活性物质的存在来引发。
丙烯酸涂料中常用的引发剂有过氧化钒、过氧化氢以及有机过氧化物等。
这些引发剂能够通过提供自由基来引发聚合反应。
一旦聚合反应开始,丙烯酸单体之间就会形成共价键,最终形成一个坚固的聚合体。
三、丙烯酸涂料的成膜过程丙烯酸涂料的成膜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涂刷施工、溶剂挥发、聚合反应和固化。
1. 涂刷施工:丙烯酸涂料在施工时会被均匀地涂刷在基材表面。
涂刷的过程中,涂料会形成一个较薄的涂膜,其中溶剂和丙烯酸树脂均匀分布。
2. 溶剂挥发:施工完成后,涂膜中的溶剂会逐渐挥发。
溶剂的挥发会导致涂膜厚度的减少,涂膜变得更加致密。
3. 聚合反应:溶剂挥发后,丙烯酸涂料开始发生聚合反应。
引发剂提供的自由基与丙烯酸单体发生反应,使其逐渐形成聚合体。
4. 固化:聚合反应完成后,丙烯酸涂料中的聚合体开始逐渐固化。
固化过程是一个化学交联的过程,使得涂膜形成牢固的纳米结构。
四、影响丙烯酸涂料成膜的因素丙烯酸涂料的成膜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湿度和基材特性等。
《涂料与粘合剂》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英文):《涂料与粘合剂》(Coating and Adhesives)课程号(代码):300043020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学时:32 学分:2二、教学目的及要求《涂料与粘合剂》课程是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及其相近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是在学生具备了必要的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等基础知识之后,选修的专业课。
它是以有机化学为基础,建立在高分子化学理论基础上的一门应用性质的科学。
《涂料与粘合剂》课程系统、全面地介绍涂料与粘合剂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主要研究涂料与粘合剂的组成与性能、主要施工工艺、性能检测以及与之相关的理论。
通过本门课程学习,首先应掌握主要涂料品种的反应原理,所用原料和配料比,影响形成反应的因素以及生产的操作工艺;其次应掌握一些特殊功能的涂料品种与一般的涂装技术基础;对所学涂料品种的性能测试方法和安全技术也应有一定的了解;此外了解各种粘合机理及常见的粘合剂。
培养学生从事涂料与粘合剂研究与开发工作的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本专业的技术与科研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对毕业要求及其分指标点支撑情况:(1)毕业要求 1,分指标点1.4和1.5;(2)毕业要求2,分指标点2.2和2.3;(3)毕业要求3,分指标点3.4;(4)毕业要求6,分指标点6.3;三、教学内容(含各章节主要内容、学时分配,并红字方式注明重点难点)第一章绪论(3学时)简要介绍涂料的定义和作用,涂料的发展方向。
使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建立整体概念。
了解涂料的分类方法,及各组分的作用,使学生了解涂料的成膜机理要点:涂料的定义、涂料工艺的定义、涂料性能、涂料的作用课程学习的目的、方法、要求涂料的分类,涂料的命名、涂料的组成及各组分的作用,了解主要成膜物质、次要成膜物质、助成膜物质和挥发物质;物理成膜方式和化学成膜方式。
第二章酚醛树脂涂料(3学时)从酚醛树脂的合成原理出发,使学生掌握酚醛树脂的合成原理,了解酚醛树脂形成反应的影响因素,掌握酚醛树脂涂料的合成配方及生产工艺。
《涂料》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学时:24
学分:1.5
考核方式:考查,平时成绩占30%
中文简介:涂料是高等工科院校高分子材料等专业的一门的专业选修课,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整体知识结构及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涂料化学的相关知识的基本理论原理、基本知识和技能。
课程的任务学习必要的涂料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通过与课程相结合的实验,使学生掌握有关涂料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反应和基本实验技术,为毕业生在工作上进一步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课程的教育内容是专业教育,隶属于专业特色课,定位于专业基础知识领域的一般知识单元。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涂料的概况,掌握涂料树脂的种类和合成方法,熟悉涂料的应用领域,使学生能够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并具有初步开发涂料产品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解和实验相结合,尤其在实习工厂中进行生产体验
五、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推荐教材:
1姜英涛.涂料基础.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周强.涂料化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
3.洪啸吟.涂料化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汽车涂料用丙烯酸树脂夏范武许君栋王书林(无锡万博涂料化工有限公司214112)摘要:介绍了用于制备汽车OEM及修补涂料的丙烯酸树脂,而当这两类丙烯酸树脂涂层所处位置即是作底漆、中涂、底色漆或色漆以及罩光清漆时,涂层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因而对这些涂层中的主要成分丙烯酸树脂的特性要求也不一样,本文通过分析提出了汽车涂料用丙烯酸树脂的设计要求。
关键词:汽车涂料、OEM漆、修补漆、丙烯酸树脂、热固性丙烯酸树脂、羟基丙烯酸树脂、应用0 前言丙烯酸树脂是由丙烯酸酯类及其乙烯类不饱和单体经均聚或共聚而成的一种高分子聚合物,丙烯酸树脂主链结构稳定,不含易氧化和水解基团,因此用其制备的涂膜具有色浅、保光、保色、光亮、耐候、耐腐蚀等特点,因此特别适合制备汽车涂料,特别是汽车面漆的基料。
随着石油化工的迅速发展,丙烯酸系单体品种日益增加,使丙烯酸树脂涂料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
在某种程度上说,汽车涂料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涂料工业发展水平。
在工业发达国家,汽车涂料的的销售额超过了建筑涂料,为了适应汽车工业的发展需要,各国均非常重视汽车涂料与涂装的研究与开发,而丙烯酸树脂在汽车涂料中占有的份额越来越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汽车涂料开始于20世纪初,那时的汽车车身多为木结构,面漆以涂印第安磁漆为主,车身全改为钢制后,1927年开始涂硝基纤维素漆,以红外加热,从1950年起普及高固体分硝基磁漆及氨基树脂涂料,干性提高,生产效率也提高了。
从1958年起使用烘烤型氨基醇酸树脂涂料,漆膜性能大幅度提高,采用了涂装循环系统,可以批量生产,随后又一代新技术丙烯酸磁漆出现,施工性更好,不象挥发性漆,这种产品不必抛光,最终光泽很好,施工性和干燥时间与挥发性漆相比拟,耐久性具有竞争优势,尤其是具有更好的耐UV特性,在60年代前只有色漆,从60年代中期以后,丙烯酯挥发性漆和烘烤磁漆统领市场,消费者已不再喜欢那时的单色涂装外观,从而导致具有高装饰多色彩的金属闪光漆的出现。
丙烯酸、丙烯酸树脂、丙烯酸涂料综述丙烯酸是化学式为C3H4O2的有机化合物,是最简单的不饱和羧酸,由一个乙烯基和一个羧基组成。
纯的丙烯酸是无色澄清液体,带有特征的刺激性气味。
它可与水、醇、醚和氯仿互溶,是由从炼油厂得到的丙烯制备的。
丙烯酸-简介丙烯酸是化学式为C3H4O2的有机化合物,是最简单的不饱和羧酸,由一个乙烯基和一个羧基组成。
纯的丙烯酸是无色澄清液体,带有特征的刺激性气味。
它可与水、醇、醚和氯仿互溶,是由从炼油厂得到的丙烯制备的。
丙烯酸可发生羧酸的特征反应,与醇反应也可得到相应的酯类。
最常见的丙烯酸酯包括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乙酯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
丙烯酸及其酯类自身或与其他单体混合后,会发生聚合反应生成均聚物或共聚物。
通常可与丙烯酸共聚的单体包括酰胺类、丙烯腈、含乙烯基类、苯乙烯和丁二烯等。
这类聚合物可用于生产各式塑料、涂层、粘合剂、弹性体、地板擦光剂及涂料。
中文名称:丙烯酸英文名称:acrylicacid英文名称2:propenoicacidCASNo.:79-10-7分子式:C3H4O2结构简式:CH2=CHCOOH分子量:72.06理化特性主要成分:含量≥99.0%。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熔点(℃):14沸点(℃):141相对密度(水=1):1.05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45饱和蒸气压(kPa):1.33(39.9℃)燃烧热(kJ/mol):1366.9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0.36(计算值)闪点(℃):50引燃温度(℃):438爆炸上限%(V/V):8.0爆炸下限%(V/V):2.4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乙醚。
丙烯酸-沿革1843年,首先发现丙烯醛氧化生成丙烯酸。
1931年,美国罗姆-哈斯公司开发成功氰乙醇水解制丙烯酸工艺,长时间是工业上唯一的生产方法。
1939年,德国人W.J.雷佩发明了乙炔羰化法制丙烯酸,1954年在美国建立了工业装置。
丙烯酸树脂系列知识丙烯酸树脂是由丙烯酸酯类和甲基丙烯酸酯类几其它烯属单体共聚制成的树脂,通过选用不同的树脂结构、不同的配方、生产工艺及溶剂组成,可合成不同类型、不同性能和不同应用场合的丙烯酸树脂,丙烯酸树脂根据结构和成膜机理的差异又可分为热塑性丙烯酸树脂和热固性丙烯酸树脂。
用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共聚合成的丙烯酸树脂对光的主吸收峰处于太阳光谱范围之外,所以制得的丙烯酸树脂漆具有优异的耐光性及户外老化性能。
热塑性丙烯酸树脂在成膜过程中不发生进一步交联,因此它的相对分子量较大,具有良好的保光保色性、耐水耐化学性、干燥快、施工方便,易于施工重涂和返工,制备铝粉漆时铝粉的白度、定位性好。
热塑性丙烯酸树脂在汽车、电器、机械、建筑等领域应用广泛。
热固性丙烯酸树脂是指在结构中带有一定的官能团,在制漆时通过和加入的氨基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等中的官能团反应形成网状结构,热固性树脂一般相对分子量较低。
热固性丙烯酸涂料有优异的丰满度、光泽、硬度、耐溶剂性、耐侯性、在高温烘烤时不变色、不返黄。
最重要的应用是和氨基树脂配合制成氨基-丙烯酸烤漆,目前在汽车、摩托车、自行车、卷钢等产品上应用十分广泛。
按生产的方式分类可以分为:1、乳液聚合!是通过单体、引发剂及其反应溶剂一起反应聚合而成,一般所成树脂为固体含量为50%的树脂溶液!是含有50%左右的溶剂的树脂,其一般反应用的溶为苯类(甲苯或是二甲苯)、酯类(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一般是单一或是混合!固乳液型的丙烯酸树脂有溶剂的不可变性!一般会因溶剂的选择不同而使产品性能不一样!一般有一定的色号!玻璃化温度较低,因为一般是用不带甲基的丙烯酸酯下去反应!固该类型的树脂可以有较高的固含量,可达到80%!可做高固体分涂料,生产简便!但因溶剂不可变性,运输不方便!2、悬浮聚合!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生产工艺,一般是做为生产固体树脂而采用的一种方法!固体丙烯酸树脂,其一般都是采用了带甲基的丙烯酸酯下去反应聚合!不带甲基的丙烯酸酯一般都是带有一定的官能团的!其在反应滏中聚合反应不易控制,容易发粘而至爆锅!一般的流程是将单体、引发剂、助剂投入反应斧中然后放入蒸溜水反应!在一定时间和温度反应后再水洗,然后再烘干!过滤等!其产品的生产控制较为严格!如在中间的哪一个环节做得不到位,其出来的产品就会有一定的影响!一般是体现在颜色上面和分子量的差别!3、苯体聚合!是一种效率较高的生产工艺!一般是将原料放到一种特殊塑料薄膜中!然后反应成结块状,拿出粉碎,再过滤而成,一般该种方法生产的固体丙烯酸树脂其纯度是所有生产法中可以最高的!他的产品稳定性也是最好的,但他的缺点也是满大的!用苯体聚合而成的丙烯酸树脂对于溶剂的溶解性不强!有时相同的单体相同的配比用悬浮聚合要难溶解好几倍!而且颜料的分散性也不如悬浮聚合的丙烯酸树脂!4、其它聚合方法!溶剂法反应,反应时经溶剂一起下去做中介物质!经反应釜好后再脱溶剂!丙烯酸树脂的分类!其实一直以来我认为丙烯酸树脂有些是较难分类的!有些产品是属于多性能的!按我的观点来分,我把丙烯酸树脂分类如下:油溶性丙烯酸树脂、水溶性丙烯酸树脂、UV光固化丙烯酸树脂、粉末涂料丙烯酸树脂、其它丙烯酸树脂!~有些产品因为应用的不同所以较难把它们分类为哪一项!比如上面所说的其它丙烯酸树脂!这类一般是指光学应用上面、有机玻璃(塑料)应用、齿科材料上面用的,所以我觉得分类只是针对行业而言的!因为前面的油溶性丙烯酸树脂、水溶性丙烯酸树脂、UV光固化丙烯酸树脂、粉末涂料丙烯酸树脂这样的分类是以涂料行业为基础的!而后面的丙烯酸树脂因为行业的不同,所以把它们列为其它丙烯酸树脂之列!但它们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材料!所以我们不能把它们排出!一、油性丙烯酸树脂,一般分类为油性固体丙烯酸树脂、油性液状丙烯酸树脂。
水性丙烯酸树脂烤漆的配方设计
1.基料选择:
2.稀释剂选择:
水是一种常用的稀释剂,可以稀释丙烯酸树脂,提高涂料的流动性和
可涂性。
3.助剂选择:
(1)乳化剂:用于将丙烯酸树脂乳化成水分散体,增强涂料的稳定性。
(2)润湿剂:提高涂料的湿润性,使其更容易涂抹在基材上。
(3)交联剂:用于增加涂层的硬度和耐久性。
(4)防黄剂:防止涂层在阳光下暴露后发黄。
4.填料选择:
填料可以增加涂膜的厚度和硬度,改善其润滑性和耐磨性。
(1)钛白粉:提高涂层的遮盖力和抗紫外线性能。
(2)硅酸盐:增加涂层的硬度和耐久性。
(3)云母:提高涂层的闪光效果和抗腐蚀性能。
根据以上要素,以下是一种可能的水性丙烯酸树脂烤漆的配方设计:
配方1:
-丙烯酸树脂:50%
-水:25%
-乳化剂:5%
-润湿剂:2%
-交联剂:3%
-防黄剂:1%
-钛白粉:5%
-硅酸盐:5%
-云母:4%
配方2:
-丙烯酸树脂:45%
-水:20%
-乳化剂:4%
-润湿剂:3%
-交联剂:2.5%
-防黄剂:0.5%
-钛白粉:6%
-硅酸盐:7%
-云母:5%
这只是一个示例配方,实际的配方设计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要求进行调整。
在配方设计过程中,要注意相应的助剂与基料之间的相容性,以确
保配方的稳定性和性能。
同时,还要根据产品的使用环境和要求考虑涂料的耐久性、耐磨性和耐化学品性能等方面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