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学孟《柳叶儿(节选)》初中散文阅读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06 KB
- 文档页数:1
九、柳叶儿(一)阅读下列选段,完成1—8题:天蒙蒙亮,眼睛还没有睁开,早春的空气里是一片湿润润的清凉。
我和三叔一高一矮、一前一后,踩着村边的小道,一直走到村南那飘着一团淡淡晨雾的小河边。
河水缓缓地流着,平静得连一个泡沫都没有,只有远处的小石桥下,偶尔传来一两声“哗啦哗啦”的水响。
三叔先找到一棵树,大概认为值得上吧,就叫我过去。
我走过去仰头看看,一下甩脱了鞋。
脚丫子猛地踩到冰凉的硬地上,牙齿都咯嘣嘣响。
我赶紧把裤带勒紧,手上吐口唾沫,抱住树干,缓一缓劲,便飕飕地爬上去。
衣服扣子开了,肚皮蹭着了树干,凉飕飕的。
树上的露珠滴进脖子,滚下去,通身又是一阵阴凉。
1.给选文中加点字注音:飕( ) 蹭( ) 甩( )2.找出文中描写“我”爬树动作的动词:。
3.请用“//”将这一段分成两个层次。
4.选文第一层主要是 (表达方式),作用是。
5.请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11.判断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①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
( )②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
( )③吃光了一茬,长出来一茬,再吃光了一茬,再长出来一茬。
( )12.“对于柳,人们又是吟诗,又是作画,又是感叹它的多情,又是赞赏它的多姿。
我却总忍不住要摘一片下来嚼一嚼。
”这里运用了的手法,抒发了。
1.略。
2、勒、吐、抱、爬(蹭) 3.……水响。
//三叔先找…… 4.景色描写(或环境描写)表现我们心头“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也从侧面表现了“我”的孩子心理:少年不识愁滋味。
5.描写清晨的景色和“我”上树的具体情况。
11.①比喻②夸张③反复。
12.对比,对柳叶儿特殊的感情。
(二)阅读下文,完成13—19题:霉干菜①杨柳风好软,毛毛雨润湿的柳眉总是一片朦胧。
这最具柔情的三月,我嗅出了一股浓浓的香味,呵,这是家乡的霉干菜。
②春天了,搓搓双手直起腰,三月,太阳忙着呢。
篱笆上的藤,有千格眼眼望着,牵牛花的眸,迎春花的眸,喇叭花的眸,护卫着一地的菜,让菜芽万头攒动。
《柳叶儿》阅读附答案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柳叶儿又是柳叶儿抽芽的季节了。
每当看到那一片片打着细卷儿,在暖和的阳光里慢慢舒展的柳叶儿时,我总忍不住要伸手去摘一片来,放在嘴里嚼着,慢慢品尝一番那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儿。
柳叶儿救过我的命。
那一年春天,地里的野菜吃光了,前一年的干地瓜秧吃光了,榆树皮吃光了,大家又抢柳叶儿……那一年,我八岁。
柳叶,自然在嫩的时候最好吃,老了,便又苦又硬,难以下咽。
柳叶儿一长出来,便长得风快,能够吃的日子,只有那么七八天,至多十几天。
那些天,全家最乐的是我。
柳叶儿,是要抢的。
低处的,几天就被大人们抢光了。
他们在长杆上绑一把镰刀,咔嚓咔嚓把树枝全割下来,-抱一抱运回家去,柳叶儿捋下来吃,树枝儿烧火。
高处的,大人没办法,这正好有了我的用武之地。
我的淘气,本来就是出了名的。
从小就喜欢上树爬高来逞能。
谁说这树太高,没人能爬上去,我就两脚一甩,鞋飞出去,猴一样噌噌地一直爬到最高点,爬到底下人越是不让上、越是嚷着危险的那根枝上去,抱住树枝,哗哗地摇,摇得我自己的身子随着树枝弹过来,摆过去,摇得底下人一个劲地喊叫,一片惊慌,才得意洋洋地溜下树来。
便是家里人知道,挨一顿骂,或是挨一巴掌,嘴里哇哇地哭,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我和三叔每天都是在太阳出来之前,露珠儿还在树叶儿上的时候,就去抢树叶儿的。
近处的抢完了,就往远处。
天蒙蒙亮,眼睛还没有睁开,早春的空气里是一片湿润润的。
我和三叔一高一矮;一前一后,踩着村边的小道,一直走到村南那飘着一团淡淡晨雾的小河边。
河水缓缓地流着,平静得连一个泡沫都没有,只有远处的小石桥下,偶尔传来一两声“哗啦哗啦”的水响。
三叔先找到一棵树,大概认为值得上吧,就叫我过去。
我走过去仰头看看,一下甩脱了鞋。
脚丫子猛地踩到的硬地上,牙齿都咯嘣嘣响。
我赶紧把裤带勒紧,手上吐口唾沫,抱住树干,缓一缓劲,便飕飕地爬上去。
衣服扣子开了,肚皮蹭着了树干,凉飕飕的。
树上的露珠滴进脖子,滚下去,通身又是一阵。
《柳叶儿》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题答案阅读语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又是柳叶儿抽芽的季节了。
每当看到那一片片打着细卷儿,在温和的阳光里渐渐伸展的柳叶儿时,我总忍不住要伸手去摘一片来,放在嘴里嚼着,渐渐品尝一番那苦中略带些涩的味道儿。
柳叶儿救过我的命。
那一年春天,地里的野菜吃光了,前一年的干地瓜秧吃光了,榆树皮吃光了,大家又抢柳叶儿那一年,我八岁。
柳叶,自然在嫩的时候最好吃,老了,便又苦又硬,难以下咽。
柳叶儿一长出来,便长得风快,能够吃的日子,只有那么七八天,至多十几天。
那些天,全家最乐的是我。
柳叶儿,是要抢的。
低处的,几天就被大人们抢光了。
他们在长杆上绑一把镰刀,咔嚓咔嚓把树枝全割下来,一抱一抱运回家去,柳叶儿捋下来吃,树枝儿烧火。
高处的,大人没方法,这正好有了我的用武之地。
我的调皮,原来就是出了名的。
从小就喜爱上树爬高来逞能。
谁说这树太高,没人能爬上去,我就两脚一甩,鞋子出去,猴一样噌噌地一贯爬到最高点,爬究竟下人越是不让上,越是嚷着危急的那根枝上去,抱住树枝,哗哗地摇,摇得我自己的身子随着树枝弹过来,摆过去,摇得底下人一个劲地喊叫,一片惊惶,才得意忘形地溜下树来。
但是家里人知道,挨一顿骂,或是挨一巴掌,嘴里哇哇地哭,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1.选段中,在同一个自然段连用了三个吃光了,请体会一下这个三个词的含义,并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2.体会画线句子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3.那年,全家最乐的是我一句中,如何理解其中的乐?请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A.乐是实写,那时的我,的确是全家最欢乐的。
B.那时的我并不懂得生活的困难,不知道全家的境况。
C.由于摘柳叶儿可以显示自己能够上树爬高的本事。
《柳叶儿》优秀9篇篇一:《柳叶儿》篇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本文“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的内涵,珍惜今天生活的幸福。
2、品读文中的精彩句子,并体会从中饱含的感情。
3、能与其他类似文章进行比较阅读。
课前学习:1、读准字音,弄清字意。
2、熟练朗读课文。
品味语言。
3、阅读张洁的《挖荠菜》、刘绍棠的《榆钱饭》、李治修的《挂在墙上的童年》。
4、积累绘柳的古典诗句。
教学步骤:一、导入语:谚语中说“五九六九,隔河看柳”。
柳是春的使者。
在古典诗词中有很多绘柳的绝句。
(学生交流)作为文人笔下的爱物,宋学孟在苦难的岁月里,也与柳叶儿结下了一段不解之缘。
二、速读课文,创设问题情境。
1、结合课文描写的内容,说说你认为柳叶儿好吃吗?2、为什么在柳叶儿抽芽的时候,全家最乐的人是我?为什么我会感到“乐”?3、除了“乐”之外,作者还带着怎样的感情来回忆往事的?结合文章内容来谈谈。
苦中带涩。
三、通过自己的了解,谈谈在艰苦的岁月里人们还以什么来充饥?四、比较阅读。
介绍张洁的《挖荠菜》、刘绍棠的《榆钱饭》,并把这两篇文章与《柳叶儿》作比较,谈谈在结构、感情、语言、对苦与乐的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异同点。
二、课堂讨论:你吃过野菜吗?如有,与课文所写的感受是否相同?为什么?三、课后学习:询问一下自己长辈年少时的生活,与自己的生活作比较,谈谈感想,提升人生感悟篇二:苏教版)《柳叶儿》篇二一、学习目标:1、学习字词2、从理解“苦”与“乐”来让学生感念生活。
3、、结合课文的语句,体会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二、情景创设:(一)、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请描绘一下你所能想到的艰苦的生活。
(捋槐树叶、地瓜叶子,榆树皮,挖观音土、草根充饥,爬树好就是这样被逼出来的啊。
)互相合作,交流感受。
(从衣食住行角度来谈)2、柳叶儿是什么?能用具体的语言描绘一下它吗?学生具体描绘。
注意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绘。
3、这就是我们常见的柳叶儿,文人墨客们“又是吟诗,又是作画,又是感叹它的多情,赞赏它的多姿”,请从你的积累中回忆出写柳的诗句。
《柳叶儿》《柳叶儿》1点击浏览该文件《柳叶儿》2这是一节公开课,上完之后,我对这节课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发现这节课教学中既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值得肯定的地方:1、字词掌握得很扎实。
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教师在此基础上出示本课重点字词,要求学生正确拼写,不仅了解了学生的掌握情况,也起到了复习巩固的作用。
2、赏析语言很到位。
这篇课文重难点是指导学生品味语言,体会“乐”中所蕴含的“苦中带涩”的滋味。
针对重难点,我先出示范例,教给学生赏析语言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赏析,有了个人的独立见解后再以小组的方式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在学生站起来赏析时,我注意及时指导。
3、采用了多种学习方式,如:朗读、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
4、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赏析语言时先出示范例,然后教给学生赏析语言的方法,让学生懂得如何着手去赏析语言。
需要改进的地方:1、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够。
课堂上为了节省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较少,有些流于形式。
2、各环节之间过渡性语言不够自然、流畅。
3、教师讲解较多。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我在上课时讲得较多、较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打造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的训练,使语文教学真正达到教师快乐,学生快乐的崇高境界。
《柳叶儿》3语文课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这堂课上完了,我只觉得自己实在还需要太多努力。
范伟说:“回头看看自己演的小品,发现表演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而我觉得,语文课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这是一篇情真意切的文章,作者回忆了自己小时候摘柳叶儿吃的情景。
学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要学生体会作者童年的“苦”与“乐”,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教学的难点就在于抢柳叶儿吃在当时是件“极苦的事”。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的流程朝着我预设的完美目标一路小跑,但遗憾的是我没有很好的抓住清晨抢柳叶儿这个细节带着学生去品读书、去深入体会,去理解。
柳叶儿阅读答案语文网小编今天推荐的是:柳叶儿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这篇柳叶儿阅读答案,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和感悟!柳叶儿(1)又是柳叶儿抽芽的季节了。
(2)每当看到那一片片打着细卷儿,在暖和的阳光里慢慢舒展的柳叶儿时,我总忍不住要伸手去摘一片来,放在嘴里嚼着,慢慢品尝一番那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儿。
(3)柳叶儿救过我的命。
(4)那一年春天,地里的野菜吃光了,前一年的干地瓜秧吃光了,榆树皮吃光了,大家又抢柳叶儿……那一年,我八岁。
(5)柳叶,自然在嫩的时候最好吃,老了,便又苦又硬,难以下咽。
柳叶儿一长出来,便长得风快,能够吃的日子,只有那么七八天,至多十几天。
(6)那些天,全家最乐的是我。
(7)柳叶儿,是要抢的。
低处的,几天就被大人们抢光了。
他们在长杆上绑一把镰刀,咔嚓咔嚓把树枝全割下来,-抱一抱运回家去,柳叶儿捋下来吃,树枝儿烧火。
高处的,大人没办法,这正好有了我的用武之地。
(8)我的淘气,本来就是出了名的。
从小就喜欢上树爬高来逞能。
谁说这树太高,没人能爬上去,我就两脚一甩,鞋飞出去,猴一样”噌噌”地一直爬到最高点,爬到底下人越是不让上、越是嚷着危险的那根枝上去,抱住树枝,哗哗地摇,摇得我自己的身子随着树枝弹过来,摆过去,摇得底下人一个劲地喊叫,一片惊慌,才得意洋洋地溜下树来。
便是家里人知道,挨一顿骂,或是挨一巴掌,嘴里哇哇地哭,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9)我和三叔每天都是在太阳出来之前,露珠儿还在树叶儿上的时候,就去抢树叶儿的。
近处的抢完了,就往远处。
(10)天蒙蒙亮,眼睛还没有睁开,早春的空气里是一片湿润润的( )。
我和三叔一高一矮;一前一后,踩着村边的小道,一直走到村南那飘着一团淡淡晨雾的小河边。
河水缓缓地流着,平静得连一个泡沫都没有,只有远处的小石桥下,偶尔传来一两声“哗啦哗啦”的水响。
2019年精选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十柳叶儿苏教版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第二十七篇第1题【单选题】选出对课文《柳叶儿》理解有错的一项( )。
A、文章描写了童年时代,在那严重饥荒的岁月上树爬高、抢柳叶儿、吃柳叶儿的乐趣,抒写了对柳叶儿的特殊的感情。
B、课文的语言饱含感情,“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贯穿全文,上树爬高、抢柳叶儿、吃柳叶儿表面是写“乐”,童年的“我”却没有感到“乐”,这都是苦的滋味。
C、课文的语言十分生动,很有感染力,如开头对看柳叶儿、摘柳叶儿、品尝柳叶儿的描写,就给人以一种饱含感情的感受。
D、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
这个比喻是“我” 内心的真实写照,是极端饥饿在头脑中的折射:太饿了!随时都会想到“吃”,真希望太阳是“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多么好吃啊!在这充满诗情画意的描写中又掺进了多少苦涩!【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读课文《柳叶儿》,写早春早晨的凉意有什么作用?下列分析较为合理的是( )。
A、使我们抢树叶儿的事充满诗情画意。
B、创设清凉的氛围,反衬生活的艰苦。
C、创设悲凉的气氛,反衬生活遭遇的悲惨。
D、烘托我和三叔凄楚的心境。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读课文《柳叶儿》“那年,全家最乐的是我”一句中,如何理解其中的“乐”?请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
A、“乐”是实写,那时的“我”,确实是全家最快乐的。
B、那时的“我”并不懂得生活的艰难,不知道全家的处境。
C、因为摘柳叶儿可以显示自己能够上树爬高的本领。
D、这里的“乐”是反语,体现了作者以苦为乐的乐观主义精神。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根据课文《柳叶儿》,我和三叔一大早去抢树叶是因为( )。
A、早晨的树叶儿沾着露珠,又嫩又新鲜。
B、“抢”其实是偷,不能让别人看见。
C、抢的人太多,争取在别人之前抢到。
D、树叶儿是难得的美味佳品,营养丰富。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天蒙蒙亮,眼睛还没有睁开,早春的空气里是一片湿润润的( )。
生命永恒的香味马德①书香,是生命永恒的香味。
一个人,若手头,桌头,床头,总有悦心的书陪伴,是一生的幸事。
书在左右,或信手闲翻,或倾心品赏,芬芳盈口,满心余香,所得的,都是生命的真意趣,大滋味。
②把读书作为生活的常态,是生命最美好的习惯。
从春花读到秋月,从夜雪初晴到朝暾甫上。
在春秋默然交替里,在岁月寂然运行中,心灵因书,时而大恸,时而微喜,时而寒霜彻骨,时而微风拂面,一波三折,百转千回,在起起伏伏中,或悟人生至理,或叹人世苍凉,都不失为人生之快事。
即便从青春读到暮年, 从黑发读到白首, 也自痛快淋漓, 无怨无悔。
③读书是智慧的行为,而这种行为本身,却可以引领一个人走向更大的智慧。
一个人在自我精神的世界里,能够始终恬淡愉悦,一定是一本本的书,为他的心灵,暗开了一扇扇门,默指了一条路,所以才活得豁然开朗,意境层生。
而所有这一切,都是书的智慧,对人的提升与引领所致。
愚昧的人,一辈子像行进在暗夜之中,只能随波逐流,浑浑噩噩活过;而智慧的人,书是心中永远的明灯,引领自己时时清醒,步步睿智,最终走出完美的人生。
④读书可以培养人儒雅的气度。
A 。
书博采百家之灵气,荟萃文化之精髓,古今中外,万千气象,云集其中。
这些书,足以陶冶人的情操,历练人的性情,完美人的灵魂。
常读书的人,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受书的熏陶,锦心绣口,才华横溢。
B ,其实就是指书的灵秀,书的雅致,书的睿智,穿过岁月的尘烟,浸润到读书人的心底里,然后,由内及外,附着于举手投足做人处世之中,从而形成了一种翩然的风度,一种迷离的气质,超凡脱俗,卓然于众人之上。
⑤被命运的大书影响过的人,不会轻易被生活打败。
在这个世界上,有经历过大起大落大荣大辱,九死一生而百折不挠的人,有遭遇过多舛的命运,遭受过灭顶的打击而顽强拼争过来的人,读这些人物的著作或传记,常常让人热血喷涌,灵魂震撼。
这样的书,连缀在字里行间的,都是精神之钙。
读它,可以厚重人的内涵,使人变得刚强勇毅,不畏强暴,不畏艰险,从而淡定地面对生活呈现给自己的一切。
①我和三叔每天都是在太阳出来之前,露珠儿还在树叶儿上的时候,就去抢树叶儿的。
近处的抢完了,就往远处。
②天蒙蒙亮,眼睛还没有睁开,早春的空气里是一片湿润润的清凉。
我和三叔一高一矮、一前一后,踩着村边的小道,一直走到村南那飘着一团淡淡晨雾的小河边。
河水缓缓地流着,平静得连一个泡沫都没有,只有远处的小石桥下,偶尔传来一两声“哗啦哗啦”的水响。
三叔先找到一棵树,大概认为值得上吧,就叫我过去。
我走过去仰头看看,一下甩脱了鞋。
脚丫子猛地踩到冰凉的硬地上,牙齿都咯蹦蹦响。
我赶紧把裤带勒紧,手上吐口唾沫,抱住树干,缓一缓劲,便飕飕地爬上去。
衣服扣子开了,肚皮蹭着了树干,凉飕飕的。
树上的露珠滴进脖子,滚下去,通身又是一阵阴凉。
③我从上面折了树枝往下扔,三叔仰着头在下边捡,一会儿便折下来一大抱。
这时候,太阳出来了,老远老远淡青色的天边上,兀地跳出半轮鲜红,那红光便立刻远远地罩过来,像要把人化了进去。
我看痴了,三叔便仰头问我:“你看什么?”我说:“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
”④柳枝儿抱回家来,奶奶便把柳叶儿捋进盒里、筐里,然后烧一锅开水煮,煮好之后,又捞进凉水里泡。
往往要泡一两天,换三五次水,再攥干了剁碎,放上葱花、盐,做菜糊糊粥吃,有时候还会抓上一小把黑豆,喝几口粥,吃到一个豆儿,满心里香得不行。
⑤最好吃的当然是用它来包菜包子,里面还要再放一勺油。
做这样的饭,全家便只允许我一个放开了吃。
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
每当这时,奶奶便不放我出去乱跑,她担心我一个跟头摔倒,那纸一般的肚皮被弄破,里面的肠子会淌出来。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
(3分) 2.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第②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3分) 3.第③段中“我”把太阳称为一个“肉做的”“鲜红鲜红”的“大樱桃”,是有意打个比方,还是真的这样看的?为什么?(3分) 4.“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
”这句话除了写“我”吃包子时的贪婪和吃的数量之多,还表现了“我”的什么状况?(3分)参考答案: 1.具体描写我去抢柳叶儿的情景和吃柳叶儿的乐趣。
2.本段景物描写创设了一种湿润、清凉、朦胧、宁静的意境,充满了诗情画意,从侧面表现了“我”的那种“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心理。
3.“我”是真的这样看的。
这个比喻是“我”内心的真实写照,是极端饥饿在头脑中的折射,在充满诗情画意中又掺进了多少苦涩。
4.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我”在严重的饥荒岁月的饥饿、瘦削到了何种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