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2
《鸟岛》说课稿《鸟岛》说课稿1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苏教版语文18鸟岛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青岛湖西部有一个鸟岛。
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从而自觉地爱鸟、护鸟。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8个生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喜欢鸟,喜欢鸟岛的感情,从而自觉地爱鸟、护鸟。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准备:词卡片、课件。
一、引入:青岛大家听说过吗?青岛有个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面积4550平方公里,它像一面银光闪闪的大镜子,高悬在海拔3197米的山上。
青海湖内鱼的总量达5万多吨。
青海湖西部有个闻名中外的鸟岛,每年春天,大概有10万多只鸟儿陆续从远方飞来,景色十分壮观。
今天,让我们去鸟岛看一看吧!(齐读课题——鸟岛)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
2、这些生字词你会读了吗?跟老师读一读,注意红色的字:(课件出示)西部养育玉白色筑巢人类拾鸟蛋因为朋友密密麻麻小火车开起来3这些生字你会有办法记住他们吗?介绍一下。
下面听听老师的友情提醒:“育”字倒过来,下面像个“子”,“月”表示月肉旁,孩子就像妈妈身上掉下的一块肉,每个妈妈都爱自己的孩子。
区别“蜜”与“密”,谁来说一说。
4、课文给我们介绍了鸟岛的特点,读下面的词,想想描写的是什么?一群一群筑巢安家养育后代各种各样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错了,全班纠正。
6、老师也读一读课文。
(配乐朗诵。
)三、品读课文(一)、鸟岛在那里呢?小朋友们读读第一自然段,谁能填一填?(课件出示)“闻名中外”是什么意思?不仅中国人知道青海湖有个鸟岛,而且外国人也知道,它的名声很大。
(二)、那鸟岛是什么样的,我们一定很想知道,看看作者是怎样介绍的,自由读第二、三自然段。
1、老师和你们一起读读第二自然段,老师读前半部分,你们读后半部分.2、你从哪个词知道鸟儿多。
(一群一群陆续)一群一群的鸟儿有的来得早,有的来得晚,用一个词就是——陆续。
28、《丑小鸭》教案设计之四《丑小鸭》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小语教材新选课文,安排在第4册第4课。
它揭示了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我们必须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深刻道理。
对于低年级学生,如果机械说教,生硬灌输,就收不到预期的教案效果。
为此,我们设计了乐学法。
首先,指导学生看图读文,按照丑小鸭的经历特点提出乐学措施:比快,比准,比说,让学生热烈而紧张的氛围中学习。
看了第一幅图,结合课文,学生很快提炼一个“丑”字——丑小鸭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比起其他小鸭毛黄、嘴小、身胖来,确实很丑。
看了第二幅图,结合课文,学生也很快地提炼出一个“苦”字——丑小鸭在家中受欺负,哥姐咬,公鸡啄,小姑娘讨厌;在外边也受欺负,小鸟讥笑,猎狗追赶。
它只好“躲”,“悄悄地过日子”,最后冻僵在冰上。
岂不是很苦吗?看了第四幅图,结合课文,经过一番讨论,终于提炼出一个“变”字——丑小鸭飞向湖面,在镜子般的湖水中见到了自己的影子,丑小鸭变成了洁白美丽的大天鹅。
其次,引导学生根据“丑”、“苦”、“变”三个字,由表及里,再提炼出反映实质的三个字来,进而理解本文的主旨。
丑小鸭的“丑”,学生易于辨识,但要找出与“丑”相对的内核来就比较困难,经过提示和讨论,终于得出一个“异”字——丑小鸭的蛋“特别大”,丑小鸭出生要迟好几天,丑小鸭一出蛋壳就“又大又丑”,这些“异”暗含着丑小鸭本来是一只天鹅。
如果与其他鸭子没有两样,哪会有后来的“变”?然而与“苦”对应的内质是什么?用一个什么恰当的字?这是难点。
教案时,我们列出系列问题:丑小鸭在家挨欺,是甘心忍受,还是另有行动?(离家出走)在外边也受欺,一见到天鹅,丑小鸭有什么内心活动?(又惊奇又羡慕)天气越来越冷,丑小鸭回到受欺的环境中去了吗?结果怎样?(冻僵在冰上)这一切说明丑小鸭不简单。
紧扣第三幅图联想补充,学生终于归纳出绝妙的“志”字——丑小鸭不甘心受欺,向往天鹅。
宁可冻僵也不向原来的处境屈服,充分表现了他是有“志”的。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纸船和风筝说课(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纸船和风筝说课第【1】篇〗说教材分析:《纸船和风筝》是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这是一篇充满温情的童话故事。
本文共有11个自然段,是本册中第一篇全文无注音的文章。
讲的是松鼠和小熊用纸船和风筝给彼此带去问候和祝福,在山顶和山脚架起了一座七彩的友谊长桥的故事。
本节课,重在引导学生学习前六个自然段的内容,体会小熊与小松鼠获得友谊的幸福。
学情分析:童话故事是学生们乐于接受的文学形式,而乐于结交好朋友是小学生共有的特征,二年级的小学生对课文所提供的故事情节没有太大的陌生感,这样在读中理解本文是非常容易的。
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11个生字。
2、会区分“漂哇漂”与“飘哇飘”。
3、在阅读中体会小松鼠和小熊成为好朋友时的那种快乐的心情。
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区分“漂哇漂”与“飘哇飘”。
难点:让学生体会松鼠和小熊成为好朋友时的那种快乐的心情。
说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今天我们课堂上来了两位小客人,一位是小熊,另一位是松什么呢?(根据猜测)他们还给我们带来礼物了呢!看!(师手指向黑板已粘贴好的纸船和风筝剪纸)分别是——纸船、风筝。
(移动显现课题)(一)齐读课题“筝”这个字单独出现时读一声,与“风”组成“风筝”时读轻声。
(二)质疑学习师:松鼠和小熊为什么送我们这两份礼物呢?是不是这两份礼物里包含着什么有趣的故事呢?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里面的答案,快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看看究竟是什么原因吧!二、初读课文,识读生字新词现在请同学们翻开语文书103页,在读这篇课文之前,你想给自己提些什么要求呢?(生回答)师:老师也想给你们提点要求,拿出笔,边读边画出你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识它们,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开始自由读吧!(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朗读完毕后坐端)学习生字词1、师:同学们读得那么认真,松鼠决定放些纸船考一考你们。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第【1】篇〗三维目标1、学会认“盯”、“邻”等6个生字,会写“治”、“爬”等8个生字。
2、通过朗读指导,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朗读的能力。
3、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说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
说教学难点初步了解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说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教师出示葫芦)小朋友,你们见过葫芦吗?能把你知道的有关知识说给大家听吗?现在,我们就来读一篇关于葫芦的故事:《我要的是葫芦》。
(教师板书课题)下面请小朋友们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设计意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用真实的实物让学生感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同时,教师还根据葫芦的样子让学生观察、说话,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看听说等能力得到了锻炼,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二、看图说话1、启发:我们来看两幅图画,先看第一幅,请小朋友认真观察,哪个小朋友能说说这幅画里画了什么?看看两幅图画里画的东西有什么不一样?(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看了这两幅图,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个大问号产生了呢?(学生分组讨论)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故事。
学了故事后,我们就明白了。
三、朗读感悟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找出描写这两幅图的段落。
2、描写第一幅图的是哪个自然段呀?师范读第一自然段。
学生说说自已听了以后的感受。
3、你觉得哪些词写得很好,让人一读就感到葫芦长得很美?(细长、长满、雪白的、小葫芦)小葫芦真是太美了,所以呀那个人就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二年级《大禹治水》教案(精选3篇)二年级《大禹治水》教案【篇1】【教学要求】1、德: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本科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大雨治水的经过。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简介大禹。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2、检查字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范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写了大禹的什么?4、口头填空:课文主要讲的诗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1)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2)从哪儿看出洪水凶猛?(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4)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3、指导朗读。
指名读。
学生练习。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
2、引导说字形记忆方法。
五、作业: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治、洪、姓”的结构和偏旁。
二、细读课文。
1、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大禹是怎么想的?是怎么做的?(3)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4)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很辛苦?(5)“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不是指一千和一万,说明什么?(6)“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表示什么?(7)“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说明什么?(8)想一想大禹可能会吃什么苦?(9)知道朗读。
2、细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找出表示数量的词。
(3)这些数量词强调什么?表现了什么?(4)知道朗读。
3、细读第4段。
(1)齐读课文。
(2)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3)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4)齐读课文。
一年级语文下册《春风吹》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1.理解文内容,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春天的特征。
2.使学生知道春天是种植的季节,教育学生珍惜春光,创造条开展种植活动,为班级、学校、祖国做贡献。
3.学习本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
4.指导学生按文内容填空,背诵文。
.以春游看到的景物为内容,练习说话。
教学重点1.理解文内容,初步认识春天的特征。
2.教育学生,珍惜春天大好时光,开展种植活动,为集体,为祖国做贡献。
3.学习本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1.抓住突出春天特点的词,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春天的特征。
2.说话训练。
教学时间两时第一时教学目标(一)学会本的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指导学生看懂图意,从图中找到春天。
(三)初读文,了解文的内容。
教学重点(一)学会本的生字和生字组成的词。
(二)朗读文,初步理解文内容。
教学难点本插图,画面较大,内容较多,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插图,从图上找到春天。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板书题。
1.引入:同学们,本册第一《春天》,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春天来了,冰雪融化了,小草都绿了,花儿都开了,你还想知道春天更多的特征吗?那就学习《春风吹》一。
2.板书题,学生齐读题。
解题,“春风”,春天刮的风称为春风,春风的特点是轻、暖。
本是说春风吹来,万物复苏,人们进行耕种。
3.交待学习任务。
本是一首诗歌,我们要学会本诗歌中的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
看懂图意,看图上都画了什么,从图上找到春天,能熟读文。
(二)整体感知文内容。
1.老师范读文。
请同学们边听边想:春天带来什么变化?2.指导学生看书上的插图。
指导学生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插图,看图上画的都是什么,怎么样。
(三)学习生字、生词。
1.看后生字表,在诗句中画出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
柳(柳树)燕(燕子)醒(吹醒)蛙(青蛙)轻(轻轻)细(细细地下)快(快来)葵(葵花)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读音,然后再结合生词和诗句的意思想一想字义。
(1)培养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学生字的能力。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葡萄沟创新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葡萄沟创新教案第【1】篇〗一、教学要求:1、知识点教授: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及好在什么地方。
2、技能运用:利用多媒体教具进行优化教学,使学生主动、快乐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培养学生听、想、说、写的综合能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二段。
3、激发情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增强学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三、教学流程:1、歌曲导入播放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师:“听过这首歌吗?知道吐鲁番吗?”出示地图,找出新疆、吐鲁番和葡萄沟的位置,并让学生大声读出这三个地方的名字。
师:“谁还能把这三个词连起来说一句话?”(既认清了地理位置,又认读了生词,还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播放课文教学录像带,激发学生情感。
a师:“看完了录象,你最想说什么?”生自由谈感受(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b“老师把大家的发言总结为一句话: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指导学生读出喜爱、赞叹的语气。
c师:“有个好消息告诉大家。
”出示“要是秋天你到葡萄沟去……让你吃个够”一段话,师范读。
d创设不同的情境,指导学生分别面对小伙伴、老师和听课老师时不同的读法。
4、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你想吃葡萄吗?如果你能清楚、正确地读出来,老师就奖励你一串葡萄!(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认字,尽量避免枯燥、单调)5、细读课文,感悟重点a在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做上记号,想一想为什么喜欢,然后读一读,把你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
b重点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启发学生分析发现其写法。
c出示几种水果的,有意识指导学生写法迁移。
(如有时间,让学生进行仿说话练习)6、品尝葡萄干,说它的来历此环节设计目的是让孩子们在品尝劳动果实之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文章第三自然段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体会劳动果实来之不易,激发对聪明的维吾尔族人民的敬佩之情。
人教课标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友好相处,团结合作教学内容:识字 5 、课文《称赞》、《蓝色的树叶》、《纸船和风筝》、《从现在开始》、语文园地五教学目的:(1)通过阅读谚语,童话、儿歌,联系生活实际,懂得团体合作的道理,领悟到在生活中与人友好相处。
(2)会认 54 个生字,会写 40 个生字。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重点难点:(1)会认 54 个生字,会写 40 个生字。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教学时间:识字5教学要求:1.学会8个生字,会认10个生字。
2.会熟练读出俗语,明白其中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掌握。
2.明白俗语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方法:集中识字、表演朗读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小朋友之间更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团结力量大”嘛!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识字5》。
二、交待学习内容。
我们先一起来学习前3节。
三、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把生字作上记号。
2.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3.指名读,正音。
4.重点指导:移、谋、焰、柴、易。
5.同桌相互讨论:看看你是怎样记住字形的?6.师范读词语,领读词语。
7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读词语,直到正确、流利为止。
四、学习诗句内容。
1.指名读,同学认真思考,了解大致意思。
2.教师讲解第1节的意思。
3.指名说第2节的意思。
4.教师范读第3节,讲解,并可借助实物演示,让学生体会一根和一把的概念。
5.齐读l~3节,体味含义。
6.熟练,练习背诵。
五、指导写字。
1.完成“我会写”的部分内容。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师范写。
3.学生练习,写规范美观。
第二课时一、复习。
1.指名读生字卡片。
2.齐读l~3节。
3.指名说意思。
4.指名背诵。
二、导入新课。
我们来继续学习4、5节,看看它要说明的是什么意思?三、学习4、5节。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和反思《大禹治水》记叙了大禹治理洪水,为民造福,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赞扬了他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
以下是整理的《大禹治水》教学设计和反思,供您阅读,参考。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和反思1学情分析:这个故事虽然流传千古,但是上古时代距离今日也有上千年,孩子们可能在理解治水艰辛这一部分有些困难。
这就需要老师的情景渲染,对比烘托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另外,本班孩子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能力较强,教学时可大胆放手,由孩子们自读自悟可能效果会更好。
教学目标:学问与能力:1、抓住重点词语,深化理解课文,从而懂得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是世世代代仰慕和爱戴的英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1、以学生为主体,同桌合作学习2、抓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品读,感受大禹的无私奉献情感态度价值观:熟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奉献的意识。
教学重点:深化体会大禹治水过程中的辛苦,从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感人事迹中,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抓住重点语段的重点词句体会大禹是人们世世代代仰慕和爱戴的英雄。
教学(具)预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回顾来训练孩子们归纳全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并教会孩子们在遇到“谁,干什么”这类课题时归纳全文大意的小窍门)2、勾画课文如何评价大禹的句子。
3、发觉课文分总的结构。
(设计意图:通过课后思索题及观看勾画句子的位置,来初步掌握文章结构)二、精读指导:(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为什么治水?2、抓“沉没”、“倒塌”、“冲走”、“冲垮”、“四处逃荒”来理解洪水的凶狠、无情。
3、齐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
通过让孩子抓感受洪水凶狠的词语,老师渲染,学生再读从而深刻体会洪水无情而凶狠)(二)学习二自然段1、面对无情的洪水,禹在想什么?2、除了大禹心系百姓之外,还有什么原因让他更坚决地投入治水之中?理解:父亲鲧临死时嘱咐儿子:“肯定要把洪水治好。
王冕学画陈户中心小学王玉环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课文中的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
2.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
2.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我国元朝的时候,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叫王冕,你想知道他从小是怎么画画的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他是怎么画画的。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师范读全文,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是写的谁什么时候的什么事?2.师读完后,指名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本课写的是画家王冕小时候学画荷花的事。
三、学习生字:1.看课后田格中的生字,边看拼音读课文,边画出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读准生字的读音。
(1)学生自己看拼音读。
(2)指名读,齐读。
3.在读准生字读音的情况下,读全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1)学生自己读。
(2)同学互相读,互相指出读音不对的地方。
四、识记生字交流识记的方法。
1.学生自己自学。
2.小组内汇报,说明用什么方法识记的,3.指小组代表汇报识记情况,老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加以点拨或加以强调。
(1)利用熟字记字:读:左右结构,左边言字旁,右上是“十”,右中是横钩,下边是“头”。
读书,读课文,读诗词,朗读。
荷:上下结构,上边草字头,下边左边单人旁,右边是“可”。
荷花,荷花生长在水中,它的根是我们能做菜的藕。
荷叶,荷苞,荷箭。
想:上下结构,上左是“木”,上右是“目”,下边心字底。
思想,想念,理想。
平:干字两横间加上一点一撇。
平常,平时,平日,平平安安。
样:左右结构,左边“木”,右边“羊”。
样子,样品,榜样,一样,一模一样。
美:上下结构,上边“羊”字头,一竖下边不出头,下边“大”。
美丽,美好,美妙。
买:上下结构,上边横钩,下边“头”。
买东西,做买卖,买书。
(2)其它:父:爸字去掉“巴”,笔顺是“。
父亲,父母,父辈。
书:独体字。
二年级语文《纸船与风筝》教学设计4篇二年级语文《纸船与风筝》教学设计4篇二年级语文《纸船与风筝》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莓等8个字。
2、能根据图意结合课文内容,讲一讲这个故事。
3、通过看图和学文,体会小松鼠和小熊珍惜两人之间的友谊的情感。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3、抓住小松鼠和小熊吵架后的心理变化,感受他们珍惜友谊的清感。
教学方法:集中识字、表演朗读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挂图、小黑板。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折纸船、放风筝吗?你们不知道吧,它们除了带给我们欢乐外,还是小松鼠和小熊增加友谊的信使呢!不相信,我们就来学习《纸船和风筝》这一课。
(板书课题。
)二、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出示挂图,一幅一幅地看图。
第一幅图:小熊从家门前的小溪里拿起一艘纸船,看到里面的松果,他乐坏了。
第二幅图:在山坡上,小松鼠收到了一只风筝,他看到风筝上挂着一个草莓,也十分高兴。
第三幅图:小松鼠看到了天上飞着的风筝,把一只只折好的纸船放进了小溪里。
2、把三幅图连起来当成一个故事讲讲。
三、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语。
l、初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
2、认读生字,词语卡片,读准字音。
乐坏吵架难受祝福松果草莓幸福四、指导写字。
1、同桌互相交流用什么好办法记生字。
2、重点指导。
祝:左右结构。
福:左右结构。
幸:上下结构,注意下边不要写作羊字。
扎:平舌音。
抓:右边笔顺是:一厂厂爪。
漂:多音字,漂流。
3、指导在田字格中书写汉字。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一、我会读山顶山脚小溪风筝纸船松果草莓纸条屋顶门口幸福快乐愿意漂流飘荡1、自由读,同位互读2、开火车读3、用词说话4、你还喜欢本课中的哪些词语?二、学习课文1、学习第一自然段:媒体出示图:老师这儿有一幅图,谁能用几句话说一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山、房子、小河)听说松鼠和小熊就把家建在了这里,请大家读读第一自然段,帮帮他们找家。
第四单元: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单元教学目标:1.会认53个生字,会写50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表演课文。
3.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4.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有收集成语的兴趣。
5.能从成语、寓言和故事中体会到课文所要阐述的道理。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1、识字写字。
积累词句。
2、理解文章内容,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故事的人和事,引导学生了解:怎样看问题、想问题。
单元教学准备:课件图片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识字四:2课时13.坐井观天:3课时14.我要的是葫芦:3课时15.小柳树和小枣树:3课时16.风娃娃:3课时17.酸的和甜的:3课时语文园地四:3课时单元复习3课时教学要求:1.学会8个生字,12个成语,会认9个生字。
2.能借助成语小故事理解成语的意思,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难点:1.学会生字及新词。
2.理解成语的意思。
课前准备:卡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
一些词语和故事能使我们受到启发,让我们认真读一读“识字4”吧!二、交待学习内容。
三、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轻声读课文,把生字做上记号。
2.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3.指名读、正音。
4.重点指导“寸、益、彰、豹”的读音。
“寸”(平舌音)“益”(第四声)“彰”(后鼻音)“豹”(声母为b)5.同桌讨论识字方法。
如“卜”加一加就变成“补”。
“耳”加一加就变成“取”。
6.师范读词语,领读词语。
7采用多种形式反复练读词语,读到正确流利。
四、理解词语意思。
1.指名读词语,讲一讲关于这些词语的小故事。
2.说一说这些新词的意思,它们告诉了我们什么?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比喻平平常常的人和事物。
也会有他的长处。
取长补短: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好处。
管中窥豹:比喻从观察到的部分,可以推测全貌。
坐井观天:比喻眼光狭小,看到的有限。
小学一年级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春风吹》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春天的特征。
2.使学生知道春天是种植的季节,教育学湎Т汗猓丛焯跫怪种不疃嗉丁⒀#婀龉毕住?br>3.学习本课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
4.指导学生按课文内容填空,背诵课文。
5.以春游看到的景物为内容,练习说话。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春天的特征。
2.教育学生,珍惜春天大好时光,开展种植活动,为集体,为祖国做贡献。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背诵课文。
5.练习说话。
教学难点1.抓住突出春天特点的词,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春天的特征。
2.说话训练。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指导生看懂图意,从图中找到春天。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一)学会本课的生字和生字组成的词。
(二)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本课插图,画面较大,内容较多,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插图,从图上找到春天。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引入:同学们,本册第一课《春天》,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春天来了,冰雪融化了,小草都绿了,花儿都开了,你还想知道春天更多的特征吗?那就学习《春风吹》一课。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解课题,春风”,春天刮的风称为春风,春风的特点是轻、暖。
本课是说春风吹来,万物复苏,人们进行耕种。
3.交待学习任务。
本课是一首诗歌,我们要学会本诗歌中的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
看懂图意,看图上都画了什么,从图上找到春天,能熟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老师范读课文。
请同学们边听边想:春天带来什么变化?2.指导学生看书上的插图。
指导学生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插图,看图上画的都是什么,怎么样。
(三)学习生字、生词。
1.看课后生字表,在诗句中画出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
柳(柳树)燕(燕子)醒(吹醒)蛙(青蛙)轻(轻轻)细(细细地下)快(快来)葵(葵花)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读音,然后再结合生词和诗句的意思想一想字义。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优秀6篇《我要的是葫芦》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6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
3.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种葫芦的人只盯着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蚜虫是教学的重点。
2.了解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集中识字、表演朗读课前准备:放大的教学挂图或幻灯投影片,或CAI课件一葫芦的实物标本。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
出示实物标本或CAI课Pte-一葫芦,形象生动地描绘葫芦,简介故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指导看图。
1.课文共有几幅图?2.按顺序观察每幅图上都画了些什么?图上有几个人?在干什么?3.想一想这两幅图说了一件什么事?三、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3.课文分为几自然段?在每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找出与两幅图相对应的段落。
4.范读课文,听准字音。
看看课文是怎样表达图意的。
5.分段指名读课文,正音,并说说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6.重点指导:四、分析字形。
1.重点指导:芦:上下结构,下边是“户”。
挂:右边的“圭”由两个“土”字组成。
邻:左右结构,左边是“令”,不是“今”。
居:认识“尸”(尸字旁)。
半包围结构。
感:上下结构。
2.练习。
”第二课时一、复习。
1.认读生字词。
2.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二、图文对照,学习课文。
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说说第1自然段描绘的是哪幅图的内容?2.第1自然段写了几句话?每句话写了什么内容?3.这棵葫芦长得好吗?画出写葫芦长得好的句子。
4“长满”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为什么用“挂”,不用“结”?(出示第一幅放大的挂图或CAI课件,对照课文观察葫芦的长势,凭借图理解“挂”的含意。
《丑小鸭》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丑小鸭》是人教版第四册的最终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依据闻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丑小鸭》改编的,故事中的丑小鸭是一个面对困难曲折的历程仍旧一心一意追求美妙志向的形象。
故事写得非常感人,贴进儿童生活,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征。
[对学生状态的分析]小学低年级学生对直观形象的图画比拟感爱好,生动活泼、形象新奇、色调艳丽的刺激物最简单成为他们留意的对象。
好动爱玩、富于想象、擅长效仿、表现欲强是我班学生另一显著特点。
但他们虽然机灵活泼,却缺乏谨慎细致,读起书来往往留于形式,没有深化到课文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
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的趣味性和直观性,指导学生感情地朗读,使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
[教学理念]本课内容浅显,故事性强,情节引人入胜,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文中的字词极富表现力,词汇丰富,理解课文内容主要靠自己读书,自己意会。
教学中我赐予学生充分的自由朗读时间和汲取内化时间,以激发学生读书的爱好,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踊跃性,造就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缔造力。
[设计特色]在缔造性地运用教材的过程中,以学生的开展为核心,造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实力,借教材的"阶梯"引导学生一步步往上攀登。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相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改编或续编故事,编排课本剧。
4、在自读自悟的根底上,体会到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在开展改变的,只要坚持追求美妙的志向,逆境是会变更的。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一、导入同学们爱听童话故事吗?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丹麦闻名的作家安徒生同名童话改写的文章《丑小鸭》。
1、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自读课文1、自读课文,思索:这是一只怎样的鸭子?画出文中描写丑小鸭的词语或句子。
2、学生反应。
课件出示并且板书:瞧,鸭妈妈正在孵小鸭,一只只小鸭子都从蛋壳里钻出来了。
怎么就剩下一个特殊大的蛋呢?过了好几天,这个蛋才渐渐裂开,一个又大又丑的鸭子从里面钻出来了,咦,它怎么这个样子?他的毛___,嘴巴__,身子__,难怪大家叫他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