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摘要: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同样也是数学教育的不竭动力,数学教学中需要创新,对学生的教育需要创新,因此,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迫在眉睫。

关键词:规范;求实;热情;意识;创新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就学校教育而言,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对数学教学的创新,只有创新数学教学才不会失去活力,才能培养出更适合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

一、正确认识数学中的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中小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数学素质基础。

二、创新教育对数学教师的要求

l.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应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数学教师要立足学生的终身发展以及参与未来竞争的需要,本着为学生一生奠基的教学原则,适应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开拓学生思

想,引导学生培养创新精神,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

2.更新教育思路。每堂课教师都要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听课思路。无论哪种类型的课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这个目标是什么?着重解决什么问题?要达到什么要求?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教师心里清楚,也要给学生交代明白。上课时,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从识记、理解、运用和综合几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使学生在听课时心中有数,知道听什么,记什么,哪些知识属于理解范畴,哪些属于重点掌握并要理解运用的。让学生成为主导,使学生主动划分哪些知识是他们必须掌握的,总结每节课的思路、目标、要求、重点。

3.勇于标新立异。教师应该具有改革突破、标新立异的勇气和魄力,勇于以批判的目光审视传统、审视现在、审视自我,敢于挑战定势,突破陈规,独树一帜,应该树立“树一宗,学百家,求创新”的宗旨,创建一些体现新时代特点的教育教学模式,如情境教学、愉快教学、成功教学、和谐教学等,提高教学质量。

三、数学创新教育的内容与培养

1.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创新意识。老师应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转变为生动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了解所有的教学成就都是在旧知识基础上的创新,这一切源于满腔热情和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源于强烈的创新意识,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学习更多更全面的数学知识,为将来创新活动奠定扎实的数学功底,使学生在接受教育和获取知识的同时,形成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

为荣的观念和意识,有利于教与学的协同发展,有利于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进步和发展,有利于教师把学生带进知识的殿堂,引导他们在科学知识的海洋中翱翔,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训练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思维。一是训练想象力,指导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通过有意识的想象产生以前不存在的事物;二是训练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即求异思维,是一种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去探索多种可能性的思维过程。通过以上训练,使学生在逻辑理解、抽象概括、对称欣赏等方面,得到数学思维训练,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变通性、直觉性和独创性等创新思维的优良品质。

3.开发数学气质,培养创新个性。数学气质是一种复杂的个人心理形成物,通常表现为力求把周围的现象数学化。比如,有这样一道数学智力题:一百个核桃,二十五人分,谁都不能分到偶数个,问怎么分?具有数学气质的学生可立即领悟到这是一道把偶数表

示成奇数和奇数之和的数学问题,而这是不可能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用数学的眼光去注意事物之间的数学现象,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敏锐感,以及敢于质疑的勇气。

4.提高数学技能,培养创新能力。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对中学生而言,数学能力在解题中体现为三个阶段:探索阶段——观察、试验、想象;实施阶段——推理、运算、表述;总结阶段——抽象、概括、推广。其实,这几个阶段包含了创新技能的全部内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

能力,并向创造性数学能力转化,就必须加强解题的教学,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同时,进行有意识的强化训练,并力争参与社会实践,解决具有社会意义、内容的实际问题,促进其创新技能的形成。

总之,只要教师能够真正把握问题的关键,选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在素质教育的土壤中,就会生发出灿烂的创造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