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机制冷量计算
- 格式:docx
- 大小:36.24 KB
- 文档页数:1
空调制冷制热量计算公式
空调制冷量和制热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制冷量 = 室内空气的热量 - 室内空气的湿度 x 室内空气的比热 x 室内空气的质量
制热量 = 室内空气的湿度 x 室内空气的比热 x 室内空气的质量 - 室内空气的热量
其中,室内空气的热量指的是室内空气温度与外部环境温度的差异所产生的热量;室内空气的湿度指的是空气中水分的含量,一般用湿度比表示;室内空气的比热指的是空气的热容量,常用的数值约为1.006 J/g·℃;室内空气的质量指的是单位体积内空气的质量,常用的数值约为1.2 kg/m³。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公式只是理论计算,真实的制冷和制热量还受到空调机型、环境温度、室内面积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计算。
冷水机制冷量常用的三个计算公式
1.一、温差流量法
Q=Cp.r.Vs.∆T
Q:热负荷(KW)
Cp:定压比热(KJ/kg.℃) 如: 4.1868KJ/Kg.℃r:比重量(Kg/m3)如:1000Kg/m3
Vs:水流量(m3/h) 如:1.5m3/h
∆T:水温差(℃)
∆T=T2 (出入温度)-T1 (进水温度)=10℃
例: Q=Cp.r.Vs.∆T
=4.1868x1000x1.5x10/3600
=17.445(kw)
2.二、时间温升法
Q=Cp.r.V.∆T/H
Q:热负荷(KW)
Cp:定压比热(KJ/Kg.℃)如:4.1868KJ/Kg.℃r:比重量(kg/m3) 如:1000kg/m3
V:总水量(m3) 如: 0.5m3
T:水温差(℃)
∆T=T2-T1=51℃
H:时间 (h) 如:1h
例:Q=Cp.r.V.∆T/H
=4.1868x1000x0.5x5/3600
=2.908(kw)
3.三、能量守恒法
Q=W入一W出
Q:热负荷(KW)
W入:输入功率(KW) 如:4kw
W出:输出功率(kw) 如: 0.3kw
例:Q=W入—W出=4-0.3=3. 7(kw)
4.4
选择适合自己工厂用的冷水机组必须要了解冷水机的制冷量、冷冻水量、热效率和水箱容量、温控精度、水质要求和水循环系统材质要求等,这样才能更好的使用冷水机组。
30年老师傅总结I 制冷系统简单计算与经验公式1、冷水机制冷量的计算方法一般水冷螺杆机冷量,都是参考美国以冷吨为单位,1冷吨=3.516KW,风机盘管的话,制冷量是按照KW为单位,这样换算就可以了。
例:求冷(热)水机制冷量的计算方法,有一蓄水箱(温度7度日容量10立方米),要通过冷水机将水在4-5小时之内将温度升高到15度,需要多少热量,需要压缩机的功率是多少,是怎样计算。
计算方法:1、体积(升)×升温度数÷升温时间(分)×60÷0.86(系数)=(W);2、体积(吨或立方米)×升温度数÷升温时间(时)÷0.86(系数)=(KW);按照上述方法计算:4小时,10000L×(15-7)÷4h÷0.86=23255W=23.255KW;5小时,10吨×(15-7)÷5h÷0.86=18.604KW;2、冷凝器换热面积的计算风冷式冷凝器换热面积的计算:制冷量+压缩机电机功率÷(200~250)㎡。
例(3SS1-1500压缩机)CT=40℃:CE=-25℃,压缩机制冷量=12527W+压缩机电机功率。
水冷式冷凝器与风冷式冷凝器的比例一般为:1:15。
如风冷式冷凝器为300㎡,水冷式冷凝器则为:300÷15=20㎡。
冷却水质差可适当缩小比例至1:10左右。
3、蒸发器的配置经验以60立方米的,库温-18℃的库房为例:库温-18℃,风冷式蒸发器(冷风机)的配比一般以压缩机的制冷功率相近。
库温-18℃,蒸发器采用吊顶铝排,按库房底面积的两倍配置即可(即库房底面积X2)。
铝排蒸发器,应该按照库房容积的大小(即制冷量的大小)分组安装,一般3~5P制冷量为一组。
膨胀阀则按蒸发组配置。
4、冷库制冷量计算公式高温活动冷库制冷量计算公式为:冷库容积×90×1.16+正偏差,正偏差量根据冷冻或冷藏物品的冷凝温度、入库量、货物进出库频率确定,范围在100-400W之间。
冷冻机制冷量运算一台冷冻机知道其马达为3KV 750KW如何算出其制冷冻量,还需要什麼参数吗?根据化学热力学,功转换为热(制冷机),其效率取决于制冷机的冷热端温差n=q/p=t/(T-t)n=制冷系数q=制冷机的制冷量p=输入功(等于耗电量乘以电机效率)t=制冷机的冷端温度(绝对温度单位“开”K)T=制冷机的热端温度(绝对温度单位“开”K)一台冷冻机知道其马达为3KV 750KW如何算出其制冷冻量,还需要什麼参数吗?答:首先要用温度计测量出正常工作时1:冷冻机的散热器温度T=?摄氏度+273=(?+273)开氏温度假设T=80摄氏度=273+80=353K 2:冷冻机的制冷器温度t=?摄氏度+273=(?+273)开氏温度假设t=-30摄氏度=273-30=245K 根剧公式算出制冷系数n:制冷系数n=t/(T-t)=245/(353-245)=2.272现在还需看电度表记下每小时耗电量p,假设为p=500度电=500x3600/4.18=430622千卡那么这台冷冻机每小时制冷(或制热)量q=np=2.272x430622=978373(千卡) 考虑冷冻机的机电效率为0.9 实际上这台冷冻机每小时制冷(或制热)量为978373x0.9=880536千卡表面上看总效率大于一,其实制冷机是一个热量搬运工,把冷端的热量搬到了热端...RH=1-0.0008(T-Th)Pa/PsRH:相对湿度T:干球温度Th:湿球温度Pa:大气压Ps:湿球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再由克拉佩龙方程(Clapeylon):lnPs=-(DH/(RTh))+BDH:水的摩尔蒸发热R:气体通用常数ln:自然对数B:克拉佩龙方程经验公式的截距,可查表代入求得.空气的i—d图(焓湿图)标准大气压(B=760mmHg)下,湿空气,i=0.24t+(597.3+0.441t)0.001d (kcal/kg干空气)d=622[Ps/(B-Ps)]= 622[φPb/(B-φPb)]φ= (Ps/Pb)100%Ps—水蒸气分压力(mmHg);Pb—饱和水蒸气分压力(mmHg);φ—空气的相对湿度(%);i—空气的焓(kcal/kg干空气);t—空气的温度(℃);d—空气的含湿量(g/kg干空气)。
制冷量计算公式总热量QT Kcal/h QT=QS+QT空气冷却:QT=0.24*∝*L*(h1-h2)显热量QS Kcal/h 空气冷却:QS=Cp*∝*L*(T1-T2)潜热量QL Kcal/h 空气冷却:QL=600*∝*L*(W1-W2)冷冻水量V1 L/s V1= Q1/(4.187△T1)冷却水量V2 L/s V2=Q2/(4.187△T2)=(3.516+KW/TR)TR 其中Q2=Q1+N=TR*3.516+KW/TR*TR=(3.516+KW/TR)*TR 制冷效率—EER=制冷能力(Mbtu/h)/耗电量(KW)COP=制冷能力(KW)/耗电量(KW)部分冷负荷性能NPLV KW/TRNPLV=1/(0.01/A+0.42/B+0.45/C+0.12/D)满载电流(三相)FLA(A)FLA=N/√3 UCOSφ新风量L CMH Lo=nV送风量L CMH空气冷却:L=Qs/〔Cp*∝*(T1-T2)〕风机功率N1 KWN1=L1*H1/(102*n1*n2)水泵功率N2 KWN2= L2*H2*r/(102*n3*n4)水管管径D mm D=√4*1000L2/(π*v) n3—水泵效率=0.7~0.85n4—传动效率=0.9~1.0F=a*b*L1/(1000u)a—风管宽度 mb—风管高度 mu—风管风速 m/sV1—冷冻水量(L/s)V2—冷却水量(L/s)注:1大气压力=101.325 Kpa水的气化潜热=2500 KJ/Kg水的比热=1 kcal/kg?℃水的比重=1 kg/lQT—空气的总热量QS—空气的显热量QL—空气的潜热量h1—空气的最初热焓 kJ/kgh2—空气的最终热焓 kJ/kgT1—空气的最初干球温度℃T2—空气的最终干球温度℃W1—空气的最初水份含量 kg/kgW2—空气的最终水份含量 kg/kg L—室内总送风量 CMHQ1—制冷量 KW△T1—冷冻水出入水温差℃△T2—冷却水出入水温差℃Q2—冷凝热量 KWEER—制冷机组能源效率 Mbtu/h/KW COP—制冷机组性能参数A—100%负荷时单位能耗 KW/TR B—75%负荷时单位能耗 KW/TR C—50%负荷时单位能耗 KW/TR D—25%负荷时单位能耗 KW/TR N—制冷机组耗电功率 KWU—机组电压 KVCOSφ—功率因数 0.85~0.92N—房间换气次数次/hV—房间体积 m3Cp—空气比热(0.24kcal/kg℃)∝—空气比重(1.25kg/m3)@20℃L1—风机风量 L/sH1—风机风压 mH2OV—水流速 m/sn1—风机效率n2—传动效率(直连时n2=1,皮带传动n2=0.9)L2—水流量(L/s)H2—水泵压头(mH2O)r—比重(水或所用液体水管管径的计算由动量定理得F×t=M×vF是力t是时间M是质量v是速度因为F=p×s,M=P×s(按1米计算)p是压强,s是面积P是密度所以有p×s×t=P×s×v×v→p×t=P×v已知压力、管径、水的密度、时间(可假定)则可算出流速v所以每秒的流量V=svQ=cm(T2-T1)Q单位J ; C比热,如果是水就是4.2kJ/K*kg ; T2-T1就是降温差值制冷量=Q/4.2/tt是时间,即降温需要多少时间算出来的制冷量单位是大卡(kcal/h),然后再除以0.86就是制冷量(w) 如果是风冷,再除以2500,就是匹数如果是水冷,再除以3000,就是匹数“匹”是一个功率单位,就是一匹马力的意思:一匹马力=750W或735W 。
冷库制冷量的计算冷库的制冷量是指冷库在单位时间内能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量,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冷库内部降温的能力来衡量。
冷库的制冷量计算是冷库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确保冷库正常运行的关键之一、下面将详细介绍冷库制冷量的计算方法。
Q=CxtxΔT其中,Q为制冷量,C为冷库的制冷量系数,t为单位时间,ΔT为制冷温度差。
1.制冷量系数(C)的计算制冷量系数是冷库设计中最关键的参数之一,它反映了冷库排热量和制冷机组耗电量之间的关系。
C值的大小取决于不同的冷库类型和制冷机组配置。
常见的C值范围为3~5W/m³·℃。
2.单位时间(t)的确定单位时间是指冷库在制冷过程中所需的时间,通常以小时为单位。
3.制冷温度差(ΔT)的估算制冷温度差是指冷库内部目标温度与外部温度之间的差值。
ΔT的计算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估算:-确定冷库目标温度,通常根据储存物品的要求来确定。
-根据冷库的工作环境和地理位置来确定外部温度。
4.利用上述参数计算制冷量(Q)通过以上三个参数的确定,将其带入基本公式中进行计算,即可得到冷库的制冷量。
此外,冷库制冷量的计算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a.冷库设计参数冷库设计参数包括冷库的面积、高度、保温材料、保温层厚度等。
这些参数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冷库的制冷量。
b.冷库内外热交换冷库内外热交换是冷库制冷量计算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冷库内部与外部温度差会影响到冷库内部的热交换效果,从而影响制冷量的计算。
c.冷却剂的选择制冷剂的选择对冷库制冷量也有一定影响。
不同种类的制冷剂具有不同的传热性能和传热特点,从而也会影响到制冷量的计算。
总结:冷库制冷量的计算是冷库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冷库的制冷效果和运行效率。
通过合理的计算和选择,可以确保冷库具有良好的制冷效果。
冷库制冷量的计算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制冷量系数、单位时间、制冷温度差以及冷库设计参数、冷库内外热交换和冷却剂的选择等。
通过合理的计算和参数选择,可以确保冷库能够满足所需的制冷量,从而保证冷库的正常运行。
制冷量计算公式总热量QT Kcal/h QT=QS+QT空气冷却:QT=0.24*x *L*(h1-h2)显热量QS Kcal/h 空气冷却:QS=Cp妆*L*(T1-T2)潜热量QL Kcal/h 空气冷却:QL=600匕*L*(W1-W2)冷冻水量V1 L/s V1= Q1/(4.187 Z\T1)冷却水量V2 L/s V2=Q2/(4.187 △T2)=(3.516+KW/TR)TR 其中Q2=Q1+N=TR*3.516+KW/TR*TR3.516+KW/TR *TR 制冷效率一EER制冷能力(Mbtu/h ) /耗电量(KWCOP制冷能力(KW /耗电量(KW部分冷负荷性能NPLV KW/TRNPLV=1/(0.01/A+0.42/B+0.45/C+0.12/D)满载电流(三相)FLA(A)FLA=N" 3 UCOSt新风量L CMH Lo=nV送风量L CMH空气冷却:L=Qs/ : Cp***(T1-T2)〕风机功率N1 KWN仁L1*H1/(102* n1*n 2)水泵功率N2 KWN2= L2*H2*r/(102* n3*n4)水管管径 D mm D=4*1000L2/( n *v) n3—水泵效率=0.7~0.85n4—传动效率=0.9~1.0F=a*b*L1/(1000u)a—风管宽度mb—风管高度mu—风管风速m/sV1—冷冻水量(L/s)V2—冷却水量(L/s)注:1大气压力=101.325 Kpa水的气化潜热=2500 KJ/Kg水的比热=1 kcal/kg? C水的比重=1 kg/lQT—空气的总热量QS-空气的显热量QL-空气的潜热量h1—空气的最初热焓kJ/kgh2—空气的最终热焓kJ/kgT1 —空气的最初干球温度CT2—空气的最终干球温度CW—空气的最初水份含量kg/kgW2-空气的最终水份含量kg/kg L—室内总送风量CMHQ1—制冷量KW△T1—冷冻水出入水温差C△T2—冷却水出入水温差CQ2-冷凝热量KWEER-制冷机组能源效率Mbtu/h/KW CO—制冷机组性能参数A—100颊荷时单位能耗KW/TR B—75%负荷时单位能耗KW/TRC-50%负荷时单位能耗KW/TR D—25%负荷时单位能耗KW/TR N—制冷机组耗电功率KWU—机组电压KVCOSJ)—功率因数0.85~0.92 N—房间换气次数次/hV —房间体积m3Cp-空气比热(0.24kcal/kg C)x—空气比重(1.25kg/m3) @202L1—风机风量L/sH1 —风机风压mH2OV —水流速m/sn1 —风机效率n2—传动效率(直连时n2=1,皮带传动n2=0.9 )L2—水流量(L/s )H2-水泵压头(mH2O r —比重(水或所用液体水管管径的计算由动量定理得F X t=M X vF是力t是时间M是质量v是速度因为F=p X s, M= P X s (按1米计算)p是压强,s是面积P是密度所以有p X s X t = P X s X v X v—p X t = P X v已知压力、管径、水的密度、时间(可假定)则可算出流速V所以每秒的流量V=svQ=cm(T2-T1)Q单位J ; C比热,如果是水就是4.2kJ/K*kg ; T2-T1 就是降温差值制冷量=Q/4.2/t t是时间,即降温需要多少时间算出来的制冷量单位是大卡(kcal/h),然后再除以0.86就是制冷量(w)如果是风冷,再除以2500,就是匹数如果是水冷,再除以3000,就是匹数“匹”是一个功率单位,就是一匹马力的意思:一匹马力=750W或735W。
常高温,中温,低温冷库制冷量计算公式,风机匹配计算公式常高温冷库制冷量计算公式为:冷库容积×90×1.16+正偏差,正偏差量根据冷冻或冷藏物品的冷凝温度、入库量、货物进出库频率确定,范围在100-400W之间;中温冷库制冷量计算公式为:冷库容积×95×1.16+正偏差,正偏差量范围在200-600W之间;低温冷库压缩机组制冷量计算公式为:冷库容积×110×1.2+正偏差,正偏差量范围在300-800W。
风机匹配的计算方式一、冷藏冷库匹配的冷风机:查看详情每立方米负荷按W0=75W/m3计算。
1 若V(冷库容积)<30m3,开门次数较频繁的冷库,如鲜肉库,则乘系数A=1.2;2 若30m3≤V<100m3,开门次数较频繁的冷库,如鲜肉库,则乘系数A=1.1;3 若V≥100m3,开门次数较频繁的冷库,如鲜肉库,则乘系数A=1.0;4 若为单个冷藏库时,则乘系数B=1.1 最终冷库冷风机选配按W=A*B*W0(W为冷风机负荷);5 冷库制冷机组及冷风机匹配按-10oC蒸发温度计算。
二、冷冻冷库匹配的冷风机:每立方米负荷按W0=70W/m3计算。
1 若V(冷库容积)<30m3,开门次数较频繁的冷库,如鲜肉库,则乘系数A=1.2;2 若30m3≤V<100m3,开门次数较频繁的冷库,如鲜肉库,则乘系数A=1.1;3 若V≥100m3,开门次数较频繁的冷库,如鲜肉库,则乘系数A=1.0;4 若为单个冷冻库时,则乘系数B=1.1 最终冷库冷风机选配按W=A*B*W0(W为冷风机负荷)5 当冷库与低温柜共用制冷机组时,机组及冷风机匹配按-35oC 蒸发温度计算。
当冷库与低温柜分开时,冷库制冷机组及冷风机匹配按-30oC蒸发温度计算。
三、冷库加工间匹配的冷风机:每立方米负荷按W0=110W/m3计算。
1 若V(加工间容积)<50m3,则乘系数A=1.1;2 若V≥50m3,则乘系数A=1.0 最终冷库冷风机选配按W=A*W0(W为冷风机负荷);3 当加工间与中温柜共用制冷机组时,机组及冷风机匹配按-10oC 蒸发温度计算。
冷水机制冷量计算方式及冷水机选型计算汇总冷水机是一种常用的制冷设备,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中。
在选购冷水机时,了解冷水机的制冷量计算方式以及选型计算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冷水机制冷量的计算方式,并提供冷水机选型计算的汇总。
一、冷水机制冷量计算方式:1.简化计算法: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综合考虑环境温度、室内/室外散热负荷、水负荷等因素,采用简化计算法进行冷水机制冷量的估算。
简化计算公式如下:2.散热负荷法:根据室内空调负荷计算公式,考虑室内的人体发热量、灯具的照明热、电器设备的散热等因素,计算出室内散热负荷。
然后根据环境温度和散热负荷,通过冷水机的额定制冷量进行匹配。
3.总负荷法:考虑到冷水机不仅需要承担室内散热负荷,还要承担管道输送的散热负荷和水箱散热负荷等,因此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进行计算。
二、冷水机选型计算汇总:1.确定实际需求冷量:根据使用场合和需求,确定实际需求冷量。
需考虑室内外环境温度、人员密度、设备散热负荷等因素。
2.确定冷水机的制冷剂:根据不同需求,选择适合的制冷剂,如氟利昂,环保型制冷剂等。
3.确定制冷剂的流量:根据实际需求冷量和制冷剂的制冷量系数,计算制冷剂的流量。
4.确定冷凝器和蒸发器的温差:根据冷凝器和蒸发器的设计参数和实际运行参数,计算出冷凝器和蒸发器的温差。
5.确定冷却塔的风量和水流量:根据冷水机的制冷剂流量和冷却塔的设计参数,计算出冷却塔的风量和水流量。
6.确定冷水机的功率:根据冷水机的制冷量和性能系数,计算出冷水机的功率。
7.确定冷水机的型号和规格:根据以上计算结果,选择适合的冷水机型号和规格。
8.确定冷水机的配套设备:根据冷水机的需求,选择适合的配套设备,如水泵、管道、冷却塔等。
以上是冷水机制冷量计算方式及冷水机选型计算的汇总。
通过合理的计算和选型,可以确保冷水机的正常运行和高效制冷效果。
在实际使用中,还需要注意冷水机的使用和维护,以保证其长期稳定运行。
冷库制冷量计算公式冷库制冷量的计算公式根据不同的温度要求和货物进出库频率而有所不同。
对于常高温冷库,其制冷量的计算公式为冷库容积乘以90乘以1.16再加上正偏差量。
正偏差量的大小取决于冷冻或冷藏物品的冷凝温度、入库量以及货物进出库频率,一般在100-400W之间。
中温冷库的制冷量计算公式为冷库容积乘以95乘以1.16再加上正偏差量,正偏差量的范围在200-600W之间。
低温冷库的压缩机组制冷量计算公式为冷库容积乘以110乘以1.2再加上正偏差量,正偏差量的范围在300-800W之间。
冷藏冷库的冷风机的匹配需要按照每立方米负荷来计算。
若冷库容积小于30m3且开门次数较频繁,如鲜肉库,则需要乘以系数A=1.2;若30m3≤V<100m3,开门次数较频繁的冷库,如鲜肉库,则需要乘以系数A=1.1;若冷库容积大于等于100m3且开门次数较频繁,如鲜肉库,则需要乘以系数A=1.0.若为单个冷藏库,则需要乘以系数B=1.1.最终冷库冷风机的选配按照W=A*B*W0来计算,其中W为冷风机负荷,而W0为每立方米负荷。
冷冻冷库的冷风机的匹配也需要按照每立方米负荷来计算。
若冷库容积小于30m3且开门次数较频繁,如鲜肉库,则需要乘以系数A=1.2;若30m3≤V<100m3,开门次数较频繁的冷库,如鲜肉库,则需要乘以系数A=1.1;若冷库容积大于等于100m3且开门次数较频繁,如鲜肉库,则需要乘以系数A=1.0.若为单个冷冻库,则需要乘以系数B=1.1.当冷库与低温柜共用制冷机组时,机组及冷风机的匹配需要按照-35oC蒸发温度来计算。
当冷库与低温柜分开时,冷库制冷机组及冷风机的匹配需要按照-30oC蒸发温度来计算。
对于冷库加工间的冷风机的匹配,需要按照每立方米负荷来计算。
若加工间容积小于50m3,则需要乘以系数A=1.1.。
空调机组制冷量计算公式空调机组制冷量计算是在空调系统设计和运行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制冷量的正确计算可以确保空调系统运行的高效、稳定和节能。
空调机组的制冷量计算公式是一个简单而实用的工具,通过该公式可以快速准确地算出空调机组的制冷量。
根据空调系统的实际需求和工作条件,我们可以通过如下的公式来计算。
制冷量 = 空气密度× 空气体积流量× 空气温度差× 空气比热容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空气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空气的质量,常用的单位是千克/立方米。
它与温度、相对湿度和大气压力等因素有关。
空气体积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截面的空气体积。
常用的单位是立方米/小时。
空气温度差是指空气进出机组的温度差值,单位是摄氏度。
它反映了空调机组的制冷效果。
空气比热容是指单位质量空气在温度变化时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常用的单位是焦耳/千克·摄氏度。
在实际的计算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这些参数的数值。
例如,空气密度可以通过大气压力和温度来计算,空气体积流量可以根据机组的设计参数来确定,空气温度差可以根据室内外温度差来估计,而空气比热容则可以通过空气的物理性质得到。
根据上述公式和参数数值,我们可以轻松计算出空调机组的制冷量。
这个结果对于空调系统的设计和运行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机组的适用范围、选配合适的设备和优化系统性能。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空调机组的制冷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着工作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我们在计算制冷量时要考虑到实际运行环境的影响,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修正。
总之,空调机组制冷量计算公式是空调系统设计和运行中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估计机组的制冷能力。
通过合理地计算制冷量,我们可以在设计和运行中节省能源、提高效率,从而实现对空调系统的优化和控制。
冷库制冷量计算公式冷库的制冷量是指冷库系统在一定时间内从库内的物体中吸收的热量。
制冷量的计算公式基于热力学原理和传热理论,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制冷量=冷负荷+转移负荷其中,冷负荷是指库内被制冷系统吸收的热量,包括库内物体的散热量、进出库门的换气热量、库内外温度差引起的传导热量等;转移负荷是指制冷系统在制冷过程中需要排出的热量,包括压缩机排热、冷凝器散热等。
制冷量的计算公式如下:冷负荷=散热负荷+换气负荷+其他负荷(传导热负荷等)转移负荷=压缩机排热+冷凝器散热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负荷的计算方法。
1.散热负荷计算:散热负荷是指库内物体的散热量,可以通过库内物体的质量、比热容和温度差来计算。
假设库内物体的质量为m,比热容为c,温度差为ΔT,则散热负荷可以计算为:散热负荷=m×c×ΔT2.换气负荷计算:换气负荷是指库内外温度差引起的传热量。
一般来说,冷库内换气速度一般为每小时2~4次。
换气负荷可以通过库内外温度差、换气速度和库容来计算。
假设库内外温度差为ΔT,换气速度为n,库容(体积)为V,则换气负荷可以计算为:换气负荷=ΔT×n×V3.其他负荷计算:其他负荷包括传导热负荷、辐射热负荷等。
传导热负荷可以通过库体结构的热传导系数、面积和温度差来计算。
假设热传导系数为k,面积为A,温度差为ΔT,则传导热负荷可以计算为:传导热负荷=k×A×ΔT辐射热负荷可以通过库内外温度差和辐射系数来计算。
假设温度差为ΔT,辐射系数为α,则辐射热负荷可以计算为:辐射热负荷=α×ΔT4.转移负荷计算:转移负荷是指制冷系统在制冷过程中需要排出的热量。
转移负荷主要包括压缩机排热和冷凝器散热。
压缩机排热可以通过压缩机的功率来计算,一般来说,压缩机排热约为压缩机功率的75%。
冷凝器散热可以通过冷凝器的热传导系数、面积和冷凝温度差来计算。
假设冷凝温度差为ΔT,热传导系数为k,面积为A,则冷凝器散热可以计算为:冷凝器散热=k×A×ΔT。
各种制冷量单位的换算关系及冷库冷量计算方法制冷量是空调机在规定空调工况下(即制冷工况)下,单位时间内可以从室内转移到室外的热量。
比如,制冷量是5千瓦,他就可以在一个小时内从室内向室外转移五千瓦时的热量。
制冷功率,就是在规定的空调工况下,空调机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制冷功率是1.9千瓦,就是在规定的空调工况下,每小时消耗1.9千瓦时的电能。
所以,制冷系数=制冷量/制冷功率,这个数值越大说明空调机的性能越好,费效比越高,就单位耗能的制冷量越大,越省电。
一、各种制冷量单位的换算关系如下1、kcal/h(大卡/小时)=1.163W,1W=0.8598 kcal/h;2、Btu/h(英热单位/小时)=0.2931W,1W=3.412 Btu/h;3、USRT(美国冷吨)=3.517 kW,1 kW=0.28434 USRT;4、kcal/h=3.968 Btu/h,1 Btu/h=0.252 kcal/h;5、USRT=3024 kcal/h,10000 kcal/h=3.3069 USRT;6、匹=2.5 kW(用于风冷机组),1匹=3 kW(用于水冷机组)说明:1、“匹”用于动力单位时,用Hp(英制匹)或Ps(公制匹)表示,也称“马力”,1 Hp(英制匹)=0.7457 kW,1 Ps(公制匹)=0.735 kW。
2、中小型空调制冷机组的制冷量常用“匹”表示,大型空调制冷机组的制冷量常用“冷吨(美国冷吨)”表示。
(3)若V≥100m³,开门次数较频繁的冷库,如鲜肉库,则乘系数A=1.0;(4)若为单个冷藏库时,则乘系数B=1.1最终冷库冷风机选配按W=A*B*W0(W为冷风机负荷);(5)冷库制冷机组及冷风机匹配按-10℃蒸发温度计算。
2、冷冻冷库匹配的冷风机每立方米负荷按W0=70W/m³计算:(1)若V(冷库容积)<30m³,开门次数较频繁的冷库,如鲜肉库,则乘系数A=1.2;(2)若30m³≤V<100m³,开门次数较频繁的冷库,如鲜肉库,则乘系数A=1.1;(3)若V≥100m³,开门次数较频繁的冷库,如鲜肉库,则乘系数A=1.0;(4)若为单个冷冻库时,则乘系数B=1.1最终冷库冷风机选配按W=A*B*W0(W为冷风机负荷);(5)当冷库与低温柜共用制冷机组时,机组及冷风机匹配按-35℃蒸发温度计算。
冷冻机制冷量计算
冷冻机的制冷量是指单位时间内从低温热源吸收的热量,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制冷剂的制冷量来表示。
其计算公式为:
制冷量=制冷剂流量×制冷剂的制冷量
其中,制冷剂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制冷剂的流量,通常用kg/h或m3/h表示。
制冷剂的制冷量是指单位质量制冷剂在低温蒸发时吸收的热量,通常用kJ/kg表示。
不同种类的制冷剂的制冷量不同,可以在相关的制冷剂性能表中查询。
因此,要计算冷冻机的制冷量,需要知道制冷剂的流量和制冷剂的制冷量。
冰机制冷量计算冰机制冷量计算是冰机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冰机设计和使用过程中,正确地计算制冷量可以保证制冷效果和经济效益。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制冷量。
制冷量是指用于吸收热量的能量,单位通常是千瓦(KW)或英热单位(BTU)。
在冰机中,制冷量是用来冷却冷媒,达到冷藏或冷冻的目的。
制冷量的大小和冰机的规格、使用环境、工作效率等因素有关。
下面介绍几种计算制冷量的方法:1. 标定制冷量法标定制冷量法是由制冷系统的制造商提供的数据进行计算。
根据制冷系统的型号、规格、环境等参数计算出标定制冷量。
然而,实际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偏差。
标定制冷量法一般适用于小型冰机。
2. 定容法定容法通过测量冷媒在制冷系统中流动的时间来计算制冷量。
该方法是在已知冷媒流量和蒸发温度、冷凝温度的条件下,计算制冷量。
定容法通常适用于制冷系统调试和检验。
3. 热平衡法热平衡法是通过测量制冷系统中的冷媒流量、温度差和制冷剂低气压性质等因素来计算制冷量。
该方法的优点是测量精度高,误差小,适用于较大型号的冰机。
为了更好地计算制冷量,我们需要考虑一些因素:1. 制冷负荷制冷量的大小与冰机所需的制冷负荷有关。
制冷负荷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需要从物体中提取热量的能力。
制冷负荷的大小与环境温度、物体的质量、大小、密度和形状有关。
2. 工作效率工作效率是指冰机工作时所消耗的能量和实际提供的能量之比。
当工作效率越高,制冷量就越大。
3. 冷媒类型冷媒类型对于制冷量的计算也很重要。
不同的冷媒在不同的温度下会有不同的制冷效果。
同时,也要考虑冷媒对环境的影响。
4. 冰机规格冰机的规格也决定了制冷量的大小。
一般来说,越大的冰机制冷量就越大。
综上所述,冰机制冷量的计算是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正确地计算制冷量可以提高冰机的使用效果和经济效益,同时也能延长冰机的使用寿命。
因此,加强对制冷量计算的学习和掌握,可以让我们合理选择和使用冰机,更好地服务于生产和生活。
制冷量的相关知识点制冷量是指制冷设备在单位时间内所能吸收的热量,也可以理解为制冷设备的制冷能力。
制冷量是制冷设备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制冷设备的冷却效果和使用效率。
下面将从制冷量的定义、计算方法、影响因素以及提高制冷量的方法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制冷量的定义制冷量是制冷设备在单位时间内从冷却介质中吸收的热量,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的物理量来表示,单位为焦耳/秒(J/s)或者千瓦(kW)。
制冷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制冷设备的制冷效果,制冷量越大,制冷设备的制冷能力越强。
二、制冷量的计算方法制冷量的计算方法通常根据制冷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来确定。
以常见的压缩式制冷机为例,其制冷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制冷量 = 制冷剂的质量流量× 制冷剂的蒸发潜热其中,制冷剂的质量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制冷机的制冷剂的质量,通常以千克/秒(kg/s)为单位;制冷剂的蒸发潜热是指单位质量的制冷剂从液态变为气态时所吸收的热量,通常以焦耳/千克(J/kg)为单位。
三、影响制冷量的因素制冷量的大小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制冷剂的选择:不同的制冷剂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包括蒸发潜热、密度等,因此不同的制冷剂在相同条件下的制冷量也会有所不同。
2. 制冷设备的设计和工作原理:不同类型的制冷设备具有不同的设计和工作原理,如压缩式制冷机、吸收式制冷机等,它们的制冷量也会有所差异。
3. 环境温度和湿度:环境温度和湿度的高低会影响制冷设备的制冷效果,高温和高湿度会降低制冷设备的制冷量。
4. 制冷设备的工作状态:制冷设备的工作状态,包括压缩机的工作频率、冷凝器和蒸发器的温度等,都会对制冷量产生影响。
四、提高制冷量的方法为了提高制冷设备的制冷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 优化制冷剂的选择:选择具有较高蒸发潜热和适宜工作性能的制冷剂,可以提高制冷设备的制冷效果。
2. 设计合理的制冷系统:合理设计制冷设备的制冷系统,包括冷凝器、蒸发器和压缩机等部件的匹配和布局,可以提高制冷设备的制冷效率。
制冷机制冷量计算
制冷机的制冷量是通过单位时间内对工作物体的热量吸收来计算的。
其计算公式如下:
制冷量(Q)= 质量(m) ×热容(C) ×温度变化(ΔT)
其中,质量(m)是被制冷物体的质量,热容(C)是被制冷物体的比热容,温度变化(ΔT)是被制冷物体的温度下降(或升高)值。
在制冷机工作过程中,被制冷物体的温度会降低,因此ΔT为负值。
制冷量单位常用千焦耳(kJ)或千瓦小时(kWh)来表示。
需要注意的是,制冷机的制冷量是与工作条件、制冷介质等因素有关的,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其他因素来准确计算制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