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电子版
- 格式:doc
- 大小:787.00 KB
- 文档页数:4
《文渊阁四库全书》中文名: 文渊阁四库全书原名: Complete Library in Four Branches of Literature 版本: 文本数据光盘发行时间: 1999年地区: 大陆,香港语言: 繁体中文简介:全文检索版很古老的资源就是没有在VeryCD上看到文渊阁《四库全书》全文检索版简称「全文版」,包含四百七十多万叶原书页的原文图像,逾七亿汉字的全文检索。
「全文版」提供快速的字词、书名、篇目、著者或综合条件检索,只需输入查询字串,即可快捷地从书页中检索结果,而书页亦提供「全文文本」与「原文图像」两个阅读介面供对照,以便查证资料。
用户亦可复制原文图像及文本,或在原文内容页上撰写个人笔记及添加标点,另「全文版」同时提供列印功能,检索结果、内容页及笔记均可随时打印。
「全文版」备有多项辅助工具,例如《四库大辞典》、《中华古汉语字典》、古今纪年换算、干支/公元年换算及八卦.六十四卦表等转换工具,有助研究工作。
为了针对不同用户需要,本版本分“单机版”及“网络版”,后者供多位授权用户同时使用。
光盘数量:182张(单机版)163张原文图像数据光盘 [Image Disc]张总目及简明目录光盘1张考证光盘16张全文文本数据光盘 [Data Disc]1张程式光盘 [Program Disc]文本书页内的单字均连结联机字典《中华古汉语字典》,让用户随时查找字及发音。
每套产品另附:产品使用协议书用户证书使用手册及安装指引参考定价:HK$85,000 /US$11,050 (网络版价格另议)「全文版」系统要求若要「全文版」程式运作正常,请於一部符合下列最低配置的个人电脑上安装程式。
最低配置1. Pentium® 166 的中央处理器(CPU)2. 64MB 随机存取记忆体(RAM)3. 230MB 的可用硬盘空间(Free hard disk space) 及安装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5.0 或以上硬盘空间(完全的数据安装需110GB) (参阅a)4. 800 X 600 解像度及32768(15 位元)色彩或以上的显示卡(Display Card)5. 滑鼠(Mouse)6. 16 位元音效卡(Sound Card)7. 扬声器(Speaker)8. 光盘驱动器(CD-ROM Drive)9. 适用於Windows® 98, Windows® 2000, Windows® NT或Windows® XP 的操作环境(参阅a.提供的硬盘空间并不包括完全的数据安装(「原文图像」、「全文文本」及「索引」),完全的数据安装需要110GB 的硬盘空间b.本软件适用於Windows® 98 、Windows® NT4.0 或以上英文版、中文简体版、中文繁体版、日文版及韩文版。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183集部36别集类存目十(122部)别集类存目十(116部)卷一百八十三·集部三十六○别集类存目十(116部)△《耐俗轩诗集》·三卷(直隶总督采进本)国朝申颋撰。
颋字敬立,广平人,副榜贡生。
明太仆寺丞佳允之孙,涵光之侄也。
涵光所著《聪山集》,以杜甫为宗,颋诗则惟作古体,无近体,古体又皆五言,无七言,大抵源出阮籍《咏怀》,陈子昂、张九龄《感遇》,多托意寓言之作,而其运思取径,又出入於黄庭坚、苏轼之间,颇为拔俗。
然其间或有纵笔一往,伤於快纵者;或有故以波峭取姿,掩抑示意,伤於纤佻者;或有太涉理语,伤於实相者。
瑕瑜互见,尚未能一一超诣也。
△《一溉堂诗集》·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余光耿撰。
光耿字介遵,婺源人,康熙初诸生,《江南通志》作康熙乙酉举人。
案光耿之父懋衡,为明万历壬辰进士,距康熙乙酉凡一百一十四年,断不相及,非顺治乙酉之讹,即别一人同姓名也。
懋衡与邹元标、冯从吾等讲学,同罹党祸,光耿承其父教,淡泊自守,故诗格亦朴实平近,不尚藻采。
其拆“贫”字口号,所云“有分宜安分,营财本乏才”者,乃里巷字谜之词,尤不宜入集也。
△《寻壑外言》·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李绳远撰。
绳远有《姓氏谱》,已著录。
是集诗二卷,文三卷,其诗格意颇清,文亦谨饬,近人集中之有法度者;然束於边幅,未能凌踔古人也。
△《阳山诗集》·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陈炳撰。
炳字虎文,长洲人。
居阳山裘巷里,因以自号。
是集分《青桂岩稿》、《润州草》、《风蓬吟》、《楚游草》、《始闲吟》、《宝华山稿》、《蕉雨闲房寓中稿》、《檐铃集》、《仙人塘上吟》、《竺隖遗稿》,凡十集,大致妥帖而颇乏遒警。
黄中坚作《传》:称其少时,有“松顶红裙拖绿上,山腰白鸟破青飞”之句,由是知名。
然二语实卑俗,非诗家上乘,不知当时何以传诵也。
△《黄叶邨庄诗集》·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吴之振撰。
中文名称:四库全书版本:电子书(V2.0)地区:大陆简介:《四库全书》(180CD?)电子版为照排图片版——收藏为主《四库全书》电子书版(V2.0)为文本版——方便国学爱好者阅览转自海蓝在线- 张轩,制作源于文渊阁本电子书制作者声明感谢所有下载用户对我制作这本电子书的支持,很快的一年过去了,我把2.0放上,继续把免费的国学事业做到底。
对于遇到的很多问题,我只能说抱歉了。
其中关于排版的问题,我在这个版本尽量做的直观点了。
再次声明,本人只是收集资源,其中内容版权属于所有中华文明子孙。
目录混乱问题是由于编译软件破坏了原本内部的链接,重新再链接工程浩大,希望征集有志者与我共同完成,其中有该页未被授权那个不要管是下载留下的日志文件,我忘记搞掉了,下个版本再消灭他们。
给诸位不便只有再次歉意了。
张轩于公元二千零五年六月二十五日简介:《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
由总纂官纪昀(晓岚)穷毕生精力,率三百六十位一流学士成书于公元1772年,该书包括经、史、子、集四部,3461种书目,79039卷,总字数将近10亿,可谓超级文化大典。
成书后,先编写了四个抄本,分藏于文源阁、文渊阁、文津阁、文溯阁(即“内廷四阁”或称“北四阁”);乾隆五十三年(1788),又续抄三部,分贮于文汇阁、文宗阁、文澜阁(即“浙江三阁”或称“南三阁”)。
这七部抄本,深藏秘府,世人很难窥及,之后又迭经战乱,屡遭焚难,文源阁、文宗阁、文汇阁藏本已不复存世,文溯阁本曾遭日本侵略军的抢掠,文澜阁也一度散失,文渊阁本则于本世纪四十年代末被运到台湾收藏,这就使得幸存的《四库全书》弥足珍贵。
《四库全书》目录经部--------------------------------------------------------------------------------------易经论语大学中庸尚书孟子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周礼孝经礼记诗经尔雅仪礼史部--------------------------------------------------------------------------------------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北史北齐史南史南齐史隋书旧唐书新唐书大唐新语唐才子传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书梁书陈书周书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上清史稿下子部兵法--------------------------------------------------------------------------------------三十六计司马法吴子孙子兵法石公三略素书阴符经百战齐略六韬李卫公兵法尉缭子战略太公兵法八阵总述范子计然鬼谷子孙膑兵法言兵事书历代兵志将苑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便宜十六策武侯八阵兵法辑略杂家--------------------------------------------------------------------------------------山海经穆天子传茶经逸周书老乞大朴通事诸子--------------------------------------------------------------------------------------云笈七签老子老子尔想注庄子列子吕氏春秋朱子语类淮南子韩非子盐铁论鹖冠子化书颜氏家讯论衡禅林僧宝传三藏十二部经荀子类书--------------------------------------------------------------------------------------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小说--------------------------------------------------------------------------------------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儒林外史水浒传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警世通言喻世名言封神演义醒世恒言醒世姻缘五美缘女娲石平山冷燕幻中游情梦拆断魂零雁记明珠缘狐狸缘全传玉梨魂粉妆楼赛花铃醒名花青楼梦风流悟聊斋志异笔记--------------------------------------------------------------------------------------杂事秘辛汉末英雄记九州春秋魏晋世语晋后略古今注搜神后记大业拾遗记大唐传载玄怪录隋唐嘉话北里志兼明书次柳氏旧闻明皇杂录因话录奉天录魏郑公谏录唐国史补南岳小录唐阙史广异记封氏闻见记五代新说宣室志独异志桂苑丛谈历代崇道记河东记书断列传定命录大唐创业起居注唐摭言归田录集部--------------------------------------------------------------------------------------全唐文楚辞全宋词太平广记全唐诗昭明文选乐府诗集古诗十九首李白全集东坡文集嘉佑集孪城集文心雕龙诗品二十四诗品六一诗话乐府古题要解诗人主客图观林诗话诚斋诗话庚溪诗话杜工部草堂诗话优古唐诗话藏海诗话梅磵诗话吴礼部诗话诗谱升庵诗话艺苑卮言国雅品四溟诗话归田诗话逸老堂诗话南濠诗话麓堂诗话诗镜总论续诗品钝吟杂录答万季埜诗问薑斋诗话人间词话林泉高致古画品录文笔要诀窦娥冤牡丹亭琵琶记西厢记汉宫秋赵氏孤儿长生殿雷峰塔。
四库全书(电子版)
《经部》《史部》《子部》《集部》《蒙学》
《经部》春秋左传大学尔雅论语孟子尚书诗经孝经仪礼中庸周易
《史部》北齐书北史曹子建集陈书大宋宣和遗事国语汉书后汉书金史晋书警世通言旧唐书旧五代史开元天宝遗事梁书辽史洛阳伽蓝记明史穆天子传南齐书南史清史稿三国志山海经史记史通书目答问水经注宋史宋书隋书魏书文史通义新唐书新五代史醒世恒言元史战国策贞观政要周书
《子部》茶经初刻拍案惊奇东京梦华录二刻拍案惊奇公孙龙子鬼谷子韩非子红楼梦淮南子黄帝内经素问黄庭内景经黄庭外景经金刚经近思录九章算术老子乐府杂录聊斋志异列子林泉高致六祖坛经吕氏春秋洛阳牡丹记墨子棋经容斋随笔三国演义世说新语水浒传四十二章经搜神记孙子兵法太上感应篇武林旧事西游记心经新书荀子颜氏家训扬子法言阴符经尹文子游仙窟喻世明言周易参同契庄子
《集部》楚辞窦娥冤二十四诗品古文观止绝妙好词乐府诗集柳宗元集六朝文絜六一诗话牡丹亭欧阳修集全宋词人间词话诗品苏轼集唐诗三百首陶渊明集文心雕龙文选西厢记玉台新咏百家姓千家诗全唐诗
《蒙学》百家姓千家诗千字文三字经声律启蒙增广贤
文。
四库全书电子版四庫全書 (電子版)此套書如果買傳統印刷的書回來,則汗牛充棟,整間書房都擺不下.極為難得,建議好友好好保留.今日幸獲整套全書,不敢獨佔,公諸好友.可能沒有人能全套讀完,但留一套以備不時之需,亦無妨.簡體中文可以網頁翻譯成正體閱讀四庫全書(電子版)《經部</1/0/>》《史部</2/0/>》《子部</3/0/>》《集部<http://gx../4/0/>》《蒙學</5/0/>》< /shuwu/images/zbook.gif >《經部</1/0/>》春秋左傳< /6/8 >大學< /J/8 >爾雅< /K/8 >論語< /4/9 >孟子< /P/9 >尚書< /4/A >詩經< /R/B >孝經< /T/J >儀禮< /U/J >中庸< /C/K >周易< /D/K >< /shuwu/images/zbook.gif >《史部</2/0/>》北齊書< /L/K >北史< /0/M >曹子建集< /T/O >陳書< /4/P >大宋宣和遺事< /6/Q >國語< /B/Q >漢書< /X/Q >後漢書< /A/U >金史< http://gx.kdd. /X/X>;晉書< /Q/11 >警世通言< /D/15 >舊唐書< /J/16 >舊五代史< http://gx. .. /J/1C >開元天寶遺事< /R/1G >梁書< /W/1G >遼史< http://gx. .. /I/1I >洛陽伽藍記< /Q/1L >明史< /X/1L >穆天子傳< /7/1V >南齊書< /G/1V >南史< /4/1X >清史稿< /D/1Z >三國志< /4/2E >山海經< /Z/2F >史記< /I/2G >史通< /6/2K >書目答問< /L/2L >水經注< /R/2L >宋史< /W/2M >宋書< /P/30 >隋書< /I/33 >魏書< /X/35 >文史通義< /L/39 >新唐書< /U/39 >新五代史< /S/3G >醒世恆言< /W/3I >元史< /2/3K >戰國策< /Y/3P >貞觀政要< /X/3Q >周書< /4/3S >< /shuwu/images/zbook.gif >《子部</3/0/>》茶經< /K/3T >初刻拍案驚奇< /V/3T >東京夢華錄< /0/3V >二刻拍案驚奇< /C/3V >公孫龍子< /J/3W >鬼穀子< /Q/3W >韓非子< /6/3X >紅樓夢< /Q/3Y >淮南子< /2/42 >黃帝內經素問< /O/42 >黃庭內景經< /F/43 >黃庭外景經< /G/43 >金剛經< /K/43 >近思錄< /L/43 >九章算術< /1/44 >老子< /C/44 >樂府雜錄< /D/44 >聊齋志異< /O/45 >列子< /2/46 >林泉高緻< /B/46 >六祖壇經< /H/46 >呂氏春秋< /S/46 >洛陽牡丹記< /J/47 >墨子< /N/47 >棋經< /3/48 >容齋隨筆< /4/48 >三國演義< /M/48 >世說新語< /Z/4B >水滸傳< /0/4D >四十二章經< /T/4F >搜神記< /U/4F >孫子兵法< /G/4G >太上感應篇< /U/4G >武林舊事< /V/4G >西遊記< /7/4H >心經< /1/4K >新書< /2/4K >荀子< /D/4K >顏氏家訓< /A/4L >揚子法言< /W/4L >陰符經< /B/4M >尹文子< /C/4M >遊仙窟< /G/4M >喻世明言< /H/4M >周易參同契< /N/4N >莊子< /R/4N >< /shuwu/images/zbook.gif >《集部</4/0/>》楚辭< /P/4O >竇娥冤< /J/4Q >二十四詩品< /P/4Q >古文觀止< /Q/4Q >絕妙好詞< /3/4R >樂府詩集< /Q/51 >柳宗元集< /J/54 >六朝文絜< /X/55 >六一詩話< /W/57 >牡丹亭< /X/57 >歐陽修集< /I/59 >全宋詞< /Y/5D >人間詞話< /4/5R >詩品< /5/5R >蘇軾集< /A/5R >唐詩三百首< /X/5U >陶淵明集< /I/63 >文心雕龍< /Q/63 >文選< /5/65 >西廂記< /W/66 >玉台新詠< /2/67 >百家姓< /F/67 >千家詩< /G/67 >全唐詩< /E/MC >< /shuwu/images/zbook.gif >百家姓< /2/68 >千家詩< /3/68 >千字文< /7/6E >三字經< /8/6E >聲律啟蒙< /C/6E >增廣賢文< /F/6E >四庫全書都電子化了,對研究古學有興趣的可以參考。
[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四库全书电子版四库全书电子版篇(1):如何学习周易1、摆正心态,学习一门知识,尤其是周易这种非常深奥的知识,首先要有恒心和毅力,请记住周易是终身知识,不是一时就能学会弄懂的。
另外很多人是图着算卦、预测的目的去学周易,那我劝那些人还是尽早放弃。
周易是可以预测,但这只是周易庞大知识体系的冰山一角罢了。
2、了解周易,知道它大概是什么、讲什么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了解的话请参见百度百科和维基百科)。
4、有了学习教材后就要刻苦学习了,先要了解周易八卦与六十四卦基本构成即卦象是怎么一回事(要知道周易也是一门符号学)。
背诵八卦的卦画、名字、代表方位及实物。
背诵六十四卦卦象、卦名、爻辞(这个最难)各宫归属。
我说的背诵是指达到随意默写的程度,越熟练越好。
最后强调爻辞最好结合着解释背诵。
基础一定要打好打牢,这好比大厦的根基,根基稳了大厦才能更高。
5、接着背诵系辞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不要怕辛苦,慢慢就会适应,随着了解的加深,慢慢的自己的感悟也会加深。
背的同时可以结合着生活经历学习了,比如世间万物在八卦中各有所属,世间万事在六十四卦中都能找到原型,周易的一大功能就是教人趋利避害。
6、基础打牢后,推荐三本进阶书,朱熹的《周易本义》、孔颖达的《周易正义》程颐的《伊川易传》,这三本是周易易理派的代表作。
如要想学习象数,推荐读唐朝李鼎祚的《周易集解》,这部书收集了许多汉代的经典之作。
另外儒家的《中庸》道家的《老子》《庄子》也是不错的选择。
7、如果你对周易的学习如饥似渴,且前面的知识都已掌握。
我推荐学习清朝修的四库全书的易类六卷及易类存目四卷共十卷。
据说现在已有电子版,可以试着找一下。
8.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就是最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交流,一方面可以互相监督,另一方面也可以相互讨论问题。
当然了,如果能找到老师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最后,希望大家能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学习周易,周易这部书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弄懂弄透的,但我敢保证周易学一点就能有一点收获。
四库全书(电子版)《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
1772年开始,经十年编成。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据文津阁藏本,该书共收录古籍3503种、79337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
“四库”之名,源于初唐,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四部库书”,或“四库之书”。
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清代乾隆初年,学者周永年提出“儒藏说”,主张把儒家著作集中在一起,供人借阅。
四库全书的编纂历史乾隆三十七年(1772)十一月,安徽学政朱筠提出《永乐大典》的辑佚问题,得到乾隆皇帝的认四库全书可,接着便诏令将所辑佚书与“各省所采及武英殿所有官刻诸书”,汇编在一起,名曰《四库全书》。
这样,由《永乐大典》的辑佚便引出了编纂《四库全书》的浩大工程,成为编纂《四库全书》的直接原因。
《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共分四步:第一步是征集图书。
征书工作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开始,至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结束,历时七年之久。
为了表彰进书者,清廷还制定了奖书、题咏记名等奖励办法:“奖书”即凡进书500种以上者,赐《古今图书集成》一部;进书100种以上者,赐《佩文韵府》一部。
“题咏”,即凡进书百种以上者,择一精醇之本,由乾隆皇帝题咏简端,以示恩宠。
“记名”即在提要中注明采进者或藏书家姓名。
在地方政府的大力协助和藏书家的积极响应下,征书工作进展顺利,共征集图书12237种,其中江苏进书4808种,居各省之首;浙江进书4600种,排名第二。
私人藏书家马裕、鲍士恭、范懋柱、汪启淑等也进书不少。
第二步是整理图书。
乾隆皇帝为了存放《四库全书》效仿著名的藏书楼“天一阁”的建筑建造了南北七阁。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十二月,第一部《四库全书》终于抄写完毕并装潢进呈。
接着又用了将近三年的时间,抄完第二、三、四部,分贮文渊阁、文溯阁、文源阁、文津阁珍藏,这就是所谓“北四阁”。
*史部编年类资治通鉴目录 [宋]司马光(撰) 311竹书纪年 [梁]沈约(注) 303竹书统笺 [清]徐文靖(撰) 303前汉纪 [汉]荀悦(撰) 303后汉纪 [晋]袁宏(撰) 303元经 [隋]王通(撰) [[唐]薛收(续并撰) [[宋]阮逸(注) 303 唐创业起居注 [唐]温大雅(撰) 303资治通鉴 [宋]司马光(撰) [[元]胡三省(音注) 304资治通鉴考异 [宋]司马光(撰) 311通鉴地理通释 [宋]王应麟(撰) 312通鉴释文辨误 [元]胡三省(撰) 312通鉴胡注举正 [清]陈景云(撰) 312稽古录 [宋]司马光(撰) 312资治通鉴外纪 [宋]刘恕(撰) 312皇王大纪 [宋]胡宏(撰) 313中兴小纪 [宋]熊克(撰) 313续资治通鉴长编 [宋]李焘(撰) 314纲目续麟 [明]张自勋(撰) 323纲目分注拾遗 [清]芮长恤(撰) 323纲目订误 [清]陈景云(撰) 323大事记 [宋]吕祖谦(撰) 324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宋]李心传(撰) 325九朝编年备要 [宋]陈均(撰) 328续宋编年资治通鉴 [宋]刘时举(撰) 328西汉年纪 [宋]王益之(撰) 329靖康要录 [宋]不著撰人 329两朝纲目备要 [ ]不著撰人 329宋季三朝政要 [元]不著撰人 329宋史全文 [元]不著撰人 330资治通鉴前编 [宋]金履祥(撰) 332通鉴续编 [元]陈桱(撰) 332大事记续编 [明]王禕(撰) 333元史续编 [明]胡粹中(撰) 334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清]高宗(批)傅恒(撰) 335御定资治通鉴纲目三编 [清]张廷玉(撰) 340皇清开国方略 [清]阿桂梁国治(撰) 341资治通鉴后编 [清]徐乾学(撰) 342资治通鉴释例 [宋]司马光(撰) 311别史类逸周书 [晋]孔晁(撰) 370东观汉记 [汉]刘珍(撰) 370建康实录 [唐]许嵩(撰) 370隆平集 [宋]曾巩(撰) 371古史 [宋]苏辙(撰) 371通志 [宋]郑樵(撰) 372东都事略 [宋]王称(撰) 382路史 [宋]罗泌(撰) 383钦定重订契丹国志 [宋]叶隆礼(撰) 383钦定重订大金国志 [宋]宇文懋昭(撰) 383古今纪要 [宋]黄震(撰) 384萧氏续后汉书 [宋]萧常(撰) 384郝氏续后汉书 [元]郝经(撰)苟宗道(注) 385 春秋别典 [明]薛虞畿(撰) 386御定历代纪事年表 [清]王之枢周清原(撰) 387 钦定续通志 [清]嵇璜曹仁虎(撰) 392补历代史表 [清]万斯同(撰) 402后汉书补逸 [清]姚之駰(撰) 402春秋战国异辞 [清]陈厚耀(撰) 403尚史 [清]李锴(撰) 404传记类孔子编年 [宋]胡仔(撰) 446东家杂记 [宋]孔传(撰) 446晏子春秋 [周]晏婴(撰) 446魏郑公谏录 [唐]王方庆(撰) 446李相国论事集 [唐]李绛(撰)蒋偕(编) 446 杜工部年谱 [宋]赵子栎(撰) 446杜工部诗年谱 [宋]鲁訔(撰) 446绍陶录 [宋]王质(撰) 446金佗萃编 [宋]岳珂(撰) 446象台首末 [宋]胡知柔(编) 447魏郑公谏续录 [元]翟思忠(撰) 447忠贞录 [明]李维樾林增志(编) 447诸葛忠武书 [明]杨时伟(编) 447宁海将军固山贝子功绩录 [清]不著编人 447朱子年谱 [清]王懋竑(撰) 447古列女传 [汉]刘向(撰) 448高士传 [晋]皇甫謐(撰) 448卓异记 [唐]李翱(撰) 448春秋臣传 [宋]王当(撰) 448廉吏传 [宋]费枢(撰) 448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 [宋]不著编人 448伊洛渊源录 [宋]朱熹(撰) 448宋名臣言行录 [宋]朱熹(纂集) 449宋名臣言行录续集 [宋]李幼武(纂集) 449名臣碑传琬琰之集 [宋]杜大圭(编) 450钱塘先贤传赞 [宋]袁韶(撰) 451庆元党禁 [宋]沧州樵叟(撰) 451宋宝佑四年登科录 [宋]不著编人 451京口耆旧传 [宋]不著撰人 451昭忠录 [元]不著撰人 451敬乡录 [元]吴师道(辑) 451唐才子传 [元]辛文房(撰) 451元朝名臣事略 [元]苏天爵(撰) 451浦阳人物记 [明]宋濂(撰) 452古今列女传 [明]解缙(撰) 452殿阁词林记 [明]黄佐廖道南(撰) 452嘉靖以来首辅传 [明]王世贞(撰) 452明名臣琬琰录 [明]徐紘(撰) 453今献备遗 [明]项笃寿(撰) 453百越先贤志 [明]欧大任(撰) 453元儒考略 [明]冯从吾(撰) 453钦定宗室王公功绩表传 [清]乾隆四十六年(撰) 454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 [清]乾隆四十四年(撰) 454 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清]乾隆九年(撰) 455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 [清]舒赫德于敏中(撰) 456明儒学案 [清]黄宗羲(撰) 457中州人物考 [清]孙奇逢(撰) 458东林列传 [清]陈鼎(撰) 458儒林宗派 [清]万斯同(撰) 458明儒言行录 [清]沈佳(撰) 458史传三编 [清]朱轼(撰) 459闽中理学渊源考 [清]李清馥(撰) 460征南录 [宋]滕甫(撰) 460骖鸾录 [宋]范成大(撰) 460吴船录 [宋]范成大(撰) 460入蜀记 [宋]陆游(撰) 460西使记 [元]刘郁(撰) 460保越录 [明]不著撰人 460粤闽巡视纪略 [清]杜臻(撰) 460松亭行纪 [清]高士奇(撰) 460扈从西巡日录 [清]高士奇(撰) 460地理类三辅黄图 [ ]不著撰人 468禁扁 [元]王士点(撰) 468元和郡县志 [唐]李吉甫(撰) 468太平寰宇记 [宋]乐史(撰) 469元丰九域志 [宋]王存(撰) 471舆地广记 [宋]欧阳忞(撰) 471方舆胜览 [宋]祝穆(撰) 471明一统志 [明]李贤(撰) 472大清一统志 [清]和珅(撰) 474吴郡图经续记 [宋]朱长文(撰) 484乾道临安志 [宋]周淙(撰) 484淳熙三山志 [宋]梁克家(撰) 484吴郡志 [宋]范成大(撰) 485新安志 [宋]罗愿(撰) 485剡录 [宋]高似孙(撰) 485会稽志 [宋]施宿(撰) 486赤城志 [宋]陈耆卿(撰) 486宝庆四明志 [宋]罗浚(撰) 487海盐澉水志 [宋]常棠(撰) 487景定严州续志 [宋]郑珤方仁荣(撰) 487景定建康志 [宋]周应合(撰) 488咸淳临安志 [宋]潜说友(撰) 490至元嘉禾志 [元]徐硕(撰) 491昌国州图志 [元]冯福京(撰) 491延佑四明志 [元]袁桷(撰) 491齐乘 [元]于钦(撰) 491至大金陵新志 [元]张铉(撰) 492无锡县志 [ ]不著撰人 492姑苏志 [明]王鏊(撰) 493武功县志 [明]康海(撰) 494朝邑县志 [明]韩邦靖(撰) 494岭海舆图 [明]姚虞(撰) 494滇略 [明]谢肇淛(撰) 494吴兴备志 [明]董斯张(撰) 494钦定热河志 [清]和珅梁国治(撰) 495钦定日下旧闻考 [清]于敏中英廉(撰) 497钦定满洲源流考 [清]阿桂于敏中(撰) 499钦定皇舆西域图志 [清]傅恒刘统勋于敏中(撰) 500钦定盛京通志 [清]阿桂刘谨之(撰) 501畿辅通志 [清]唐执玉李卫(监修)田易(编纂) 504江南通志 [清]赵弘恩(监修)黄之隽(编纂) 507江西通志 [清]谢旻(监修)陶成(编纂) 513浙江通志 [清]嵇曾筠(监修)沈翼机(编纂) 519福建通志 [清]郝玉麟(监修)谢道承(编纂) 527湖广通志 [清]迈柱(监修)夏力恕(编纂) 531河南通志 [清]田文镜王士俊(监修)孙灏顾栋高(编纂) 535 山东通志 [清]岳浚(监修)杜诏(编纂) 539山西通志 [清]觉罗石麟(监修)储大文(编纂) 542陕西通志 [清]刘于义(监修)沈青崖(编纂) 551 甘肃通志 [清]许容(监修)李迪(编纂) 557四川通志 [清]黄廷桂(监修)张晋生(编纂) 559 广东通志 [清]郝玉麟(监修)鲁曾煜(编纂) 562 广西通志 [清]金鉷(监修)钱元昌(编纂) 565 云南通志 [清]鄂尔泰(监修)靖道谟(编纂) 569 贵州通志 [清]鄂尔泰(监修)靖道谟(编纂) 571 历代帝王宅京记 [清]顾炎武(撰) 572水经注 [后魏]郦道元(撰) 573水经注集释订讹 [清]沈炳巽(撰) 574水经注释 [清]赵一清(撰) 575吴中水利书 [宋]单锷(撰) 576四明它山水利备览 [宋]魏岘(撰) 576河防通议 [元]沙克什(撰) 576治河图略 [元]王喜(撰) 576浙西水利书 [明]姚文灏(撰) 576河防一览 [明]潘季驯(撰) 576三吴水利录 [明]归有光(撰) 576北河纪 [明]谢肇淛(撰) 576敬止集 [明]陈应芳(撰) 577三吴水考 [明]张内蕴周大韶(撰) 577吴中水利全书 [明]张国维(撰) 578钦定河源纪略 [清]纪昀陆锡熊(撰) 579昆仑河源考 [清]万斯同(撰) 579两河清汇 [清]薛凤祚(撰) 579居济一得 [清]张伯行(撰) 579治河奏绩书 [清]靳辅(撰) 579直隶河渠志 [清]陈仪(撰) 579行水金鉴 [清]傅泽洪(撰) 580水道提纲 [清]齐召南(撰) 583海塘录 [清]翟均廉(撰) 583筹海图编 [明]胡宗宪(撰) 584郑开阳杂着 [明]郑若曾(撰) 584南岳小录 [唐]李冲昭(撰) 585庐山记 [宋]陈舜俞(撰) 585赤松山志 [宋]倪守约(撰) 585西湖游览志 [明]田汝成(撰) 585桂胜 [明]张鸣凤(撰) 585钦定盘山志 [清]蒋溥汪由敦董邦达(撰) 586西湖志纂 [清]梁诗正沈德潜傅王露(撰) 586洛阳伽蓝记 [后魏]杨衒之(撰) 587吴地记 [唐]陆广微(撰) 587长安志 [宋]宋敏求(撰) 587洛阳名园记 [宋]李格非(撰) 587雍录 [宋]程大昌(撰) 587洞霄图志 [宋]邓牧(撰) 587长安志图 [元]李好文(撰) 587汴京遗迹志 [明]李濂(撰) 587武林梵志 [明]吴之鲸(撰) 588江城名迹 [清]陈弘绪(撰) 588营平二州地名记 [清]顾炎武(撰) 588金鳌退食笔记 [清]高士奇(撰) 588石柱记笺释 [清]郑元庆撰) 588关中胜迹图志 [清]毕沅(撰) 588南方草木状 [晋]嵇含(撰) 589荆楚岁时记 [梁]宗懔(撰) 589北户录 [唐]段公路(撰)龟图(注) 589桂林风土记 [唐]莫休符(撰) 589岭表录异 [唐]刘恂(撰) 589益部方物略记 [宋]宋祁(撰) 589岳阳风土记 [宋]范致明(撰) 589东京梦华录 [宋]孟元老(撰) 589六朝事迹编类 [宋]张敦颐(撰) 589会稽三赋 [宋]王十朋(撰)周世则(注)史铸(增注) 589 中吴纪闻 [宋]垄明之(撰) 589桂海虞衡志 [宋]范成大(撰) 589岭外代答 [宋]周去非(撰) 589都城纪胜 [宋]耐得翁(撰) 590梦粱录 [宋]吴自牧(撰) 590武林旧事 [宋]周密(撰) 590增补武林旧事 [宋]周密(撰) [[明]朱廷焕(补) 590岁华纪丽谱 [元]费著(撰) 590吴中旧事 [元]陆友仁(撰) 590平江记事 [元]高德基(撰) 590江汉丛谈 [明]陈士元(撰) 590闽中海错疏 [明]屠本畯(撰) 590蜀中广记 [明]曹学佺(撰) 591益部谈资 [明]何宇度(撰) 592颜山杂记 [清]孙廷铨(撰) 592岭南风物记 [清]吴绮(撰)宋俊(增补)江闓(删订) 592 龙沙纪略 [清]方式济(撰) 592台海使槎录 [清]黄叔璥(撰) 592东城杂记 [清]厉鹗(撰) 592游城南记 [宋]张礼(撰) 593河朔访古记 [元]纳新(撰) 593徐霞客游记 [明]徐宏祖(撰) 593佛国记 [南朝宋]释法显(撰) 593大唐西域记 [唐]释玄奘(译)释辩机(撰) 593宣和奉使高丽图经 [宋]徐兢(撰) 593诸蕃志 [宋]赵汝适(撰) 594溪蛮丛笑 [宋]朱辅(撰) 594真腊风土记 [元]周达观(撰) 594岛夷志略 [元]汪大渊(撰) 594朝鲜赋 [明]董越(撰) 594海语 [明]黄衷(撰)黄学准(增注) 594东西洋考 [明]张燮(撰) 594职方外纪 [明]{西洋}艾儒略(撰) 594赤雅 [明]邝露(撰) 594朝鲜志 [明]不著撰人 594皇清职贡图 [清]傅恒(撰) 594坤舆图说 [清]{西洋}南怀仁(撰) 594异域录 [清]觉罗图理琛(撰) 594海国闻见录 [清]陈伦炯(撰) 594会稽续志 [宋]张淏(撰) 486河防述言 [清]陈潢(论)张蔼生(述) 579庐山略记 [南朝宋]释惠远(撰) 585纪事本末类通鉴纪事本末 [宋]袁枢(撰) 346春秋左氏传事类始末 [宋]章冲(撰) 349三朝北盟会编 [宋]徐梦莘(撰) 350蜀鉴 [宋]郭允蹈(撰) 352炎徼纪闻 [明]田汝成(撰) 352宋史纪事本末 [明]冯琦(原编)陈邦瞻(增辑) 353 元史纪事本末 [明]陈邦瞻(撰) 353平定三逆方略 [清]勒德洪(撰) 354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略 [清]温达(撰) 354 钦定平定金川方略 [清]来保(撰) 356平定准噶尔方略 [清]傅恒(撰) 357平定两金川方略 [清]阿桂(撰) 360钦定剿捕临清逆匪纪略 [清]舒赫德于敏中(撰) 362 钦定兰州纪略 [清]阿桂(撰) 362钦定石峰堡纪略 [清]乾隆四十九年(撰) 362钦定台湾纪略 [清]乾隆五十三年(撰) 363绥寇纪略 [清]吴伟业(撰) 363滇考 [清]冯甦(撰) 364明史纪事本末 [清]谷应泰(撰) 364绎史 [清]马驌(撰) 365左传纪事本末 [清]高士奇(撰) 369平台纪略 [清]蓝鼎元(撰) 369目录类子略 [宋]高似孙(撰) 674直斋书录解题 [宋]陈振孙(撰) 674汉艺文志考证 [宋]王应麟(撰) 675文渊阁书目 [明]杨士奇(编) 675金石录 [宋]赵明诚(撰) 681法帖刊误 [宋]黄伯思(撰) 681法帖释文 [宋]刘次庄(撰) 681崇文总目 [宋]王尧臣王洙欧阳修(撰) 674郡斋读书志 [宋]晁公武(撰)赵希弁(续辑) 674遂初堂书目 [宋]尤袤(撰) 674授经图义例 [明]朱睦(撰) 675钦定天禄琳琅书目 [清]于敏中王际华梁国治(编) 675千顷堂书目 [清]黄虞稷(撰) 676经义考 [清]朱彝尊(撰) 677集古录 [宋]欧阳修(撰) 681籀史 [宋]翟耄年(撰) 681隶释 [宋]洪适(撰) 681隶续 [宋]洪适(撰) 681绛帖平 [宋]姜夔(撰) 682石刻铺叙 [宋]曾宏父(撰) 682法帖谱系 [宋]曹士冕(撰) 682兰亭考 [宋]桑世昌(撰)高似孙(删定) 682兰亭续考 [宋]俞松(撰) 682宝刻丛编 [宋]陈思(撰) 682舆地碑记目 [宋]王象之(撰) 682宝刻类编 [宋]不著撰人 682古刻丛钞 [明]陶宗仪(编) 683名迹录 [明]朱珪(编) 683吴中金石新编 [明]陈暐(撰) 683金薤琳琅 [明]都穆(撰) 683法帖释文考异 [明]顾从义(撰) 683金石林时地考 [明]赵均(撰) 683石墨镌华 [明]赵崡(撰) 683金石史 [明]郭宗昌(撰) 683钦定重刻淳化阁帖释文 [清]于敏中王际华裘曰修(校正) 683 求古录 [清]顾炎武(撰) 683金石文字记 [清]顾炎武(撰) 683石经考 [清]顾炎武(撰) 683万氏石经考 [清]万斯同(撰) 683来斋金石刻考略 [清]林侗(撰) 684嵩阳石刻集记 [清]叶封(撰) 684金石文考略 [清]李光暎(撰) 684分隶偶存 [清]万经(撰) 684淳化秘阁法帖考正 [清]王澍(撰) 684竹云题跋 [清]王澍(撰) 684金石经眼录 [清]褚峻(摹图)牛运震(补说) 684石经考异 [清]杭世骏(撰) 684时令类岁时广记 [宋]陈元靓(撰) 467御定月令辑要 [清]李光地(撰) 467史钞类两汉博闻 [宋]杨侃(撰) 461通鉴总类 [宋]沈枢(撰) 462南北史识小录 [清]沈名荪朱昆田(辑) 462史评类史通 [唐]刘知几(撰) 685史通通释 [清]浦起龙(撰) 685唐鉴 [宋]范祖禹(撰)吕祖谦(注) 685唐史论断 [宋]孙甫(撰) 685唐书直笔 [宋]吕夏卿(撰) 685通鉴问疑 [宋]刘羲仲(撰) 686三国杂事 [宋]唐庚(撰) 686经幄管见 [宋]曹彦约(撰) 686涉史随笔 [宋]葛洪(撰) 686六朝通鉴博议 [宋]李焘(撰) 686宋大事记讲义 [宋]吕中(撰) 686两汉笔记 [宋]钱时(撰) 686旧闻证误 [宋]李心传(撰) 686通鉴答问 [宋]王应麟(撰) 686历代名贤确论 [宋]不著撰人 687历代通略 [元]陈栎(撰) 688十七史纂古今通要 [元]胡一桂(撰) 688学史 [明]邵宝(撰) 688史纠 [明]朱明镐(撰) 688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宋]朱熹(撰) [[清]圣祖(批) 689御批资治通鉴纲目前编 [宋]金履祥(撰) [[清]圣祖(批) 692御批续资治通鉴纲目 [明]商辂(撰)周礼(发明)张时泰(广义) [[清]圣祖(批) 693 评鉴阐要 [清]高宗(撰)刘统勋(编) 694钦定古今储贰金鉴 [清]乾隆四十八年(撰) 694杂史类五代史阙文 [宋]王禹称(撰) 407五代史补 [宋]陶岳(撰) 407北狩见闻录 [宋]曹勋(撰) 407松漠纪闻 [宋]洪皓(撰) 407国语 [吴]韦昭(撰) 406国语补音 [宋]宋庠(补葺) 406战国策 [汉]高诱(注) [[宋]姚宏(续注) 406 鲍氏战国策注 [宋]鲍彪(撰) 406战国策校注 [元]吴师道(撰) 407贞观政要 [唐]吴兢(撰) [[元]戈直(集论) 407 渚宫旧事 [唐]余知古(撰) 407东观奏记 [唐]裴庭裕(撰) 407燕翼诒谋录 [宋]王栐(撰) 407太平治迹统类 [宋]彭百川(撰) 408咸淳遗事 [宋]不著撰人 408大金吊伐录 [金]不著撰人 408汝南遗事 [元]王鹗(撰) 408钱塘遗事 [元]刘一清(撰) 408平宋录 [元]刘敏中(撰) 408弇山堂别集 [明]王世贞(撰) 409革除逸史 [明]朱睦(撰) 410钦定蒙古源流 [清]蒙古萨囊彻辰(撰) 410载记类吴越春秋 [汉]赵晔(撰) [[元]徐天祐(注) 463 越绝书 [汉]袁康吴平(撰) 463华阳国志 [晋]常璩(撰) 463邺中记 [晋]陆翽(撰) 463十六国春秋 [魏]崔鸿(撰) 463别本十六国春秋 [魏]崔鸿(撰) 463蛮书 [唐]樊绰(撰) 464钓矶立谈 [宋]不著撰人 464江南野史 [宋]龙衮(撰) 464江南别录 [宋]陈彭年(撰) 464江表志 [宋]郑文宝`(撰) 464江南余载 [宋]不著撰人 464三楚新录 [宋]周羽翀(撰) 464锦里耆旧传 [宋]句延庆(撰) 464五国故事 [宋]不著撰人 464蜀梼杌 [宋]张唐英(撰) 464马氏南唐书 [宋]马令(撰) 464陆氏南唐书 [宋]陆游(撰) 464吴越备史 [宋]钱俨(撰) 464安南志略 [元]黎崱(撰) 464十国春秋 [清]吴任臣(撰) 465朝鲜史略 [明]不著撰人 466越史略 [ ]不著撰人 466南唐书音释 [元]戚光(撰) 464诏令奏议类太祖高皇帝圣训 [清]康熙二十五年(编) 411太宗文皇帝圣训 [清]世祖(编)圣祖续(编) 411世祖章皇帝圣训 [清]康熙二十六年(编) 411圣祖仁皇帝圣训 [清]雍正九年(编) 411世宗宪皇帝圣训 [清]乾隆五年(编) 412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 [清]允禄(编)弘昼(续编) 414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清]雍正十年(编)乾隆三年(告成) 416唐大诏令集 [宋]宋敏求(编) 426两汉诏令 [宋]林虙(编)楼昉(续编) 426范文正奏议 [宋]范仲淹(撰) 427包孝肃奏议集 [宋]包拯(撰)张田(编) 427尽言集 [宋]刘安世(撰) 427谠论集 [宋]陈次升(撰) 427左史谏草 [宋]吕午(撰)方回(撰) 427商文毅疏稿 [明]商辂(撰) 427王端毅奏议 [明]王恕(撰) 427马端肃奏议 [明]马文升(撰) 427关中奏议 [明]杨一清(撰) 428胡端敏奏议 [明]胡世宁(撰) 428杨文忠三录 [明]杨廷和(撰) 428何文简疏议 [明]何孟春(撰) 429垂光集 [明]周玺(撰) 429孙毅庵奏议 [明]孙懋(撰) 429玉坡奏议 [明]张原(撰) 429南宫奏稿 [明]夏言(撰) 429讷溪奏疏 [明]周怡(撰) 429谭襄敏奏议 [明]谭纶(撰) 429潘司空奏疏 [明]潘季驯(撰) 430两河经略 [明]潘季驯(撰) 430两垣奏议 [明]逯中立(撰) 430周忠愍奏疏 [明]周起元(撰) 430张襄壮奏疏 [清]张勇(撰) 430靳文襄奏疏 [清]靳辅(撰) 430华野疏稿 [清]郭琇(撰) 430宋名臣奏议 [宋]赵汝愚(编) 431历代名臣奏议 [明]杨士奇黄淮(编) 433名臣经济录 [明]黄训(编) 443御选明臣奏议 [清]乾隆四十六年(编) 445世宗宪皇帝上谕八旗 [清]允禄(撰) 413正史类后汉书 [南朝宋]范晔(撰) [[晋]司马彪(撰志) [[唐]李贤(注) [[梁]刘昭(注志)[[清]陈浩(考证) 252补后汉书年表 [宋]熊方(撰) 253两汉刊误补遗 [宋]吴仁杰(撰) 253三国志 [晋]陈寿(撰) [[南朝宋]裴松之(注) [[清]李龙官(考证) 254三国史辨误 [ ]不著撰人 254三国志补注 [清]杭世骏(撰) 254晋书 [唐]房玄龄(撰) [[清]孙人龙(考证) 255史记 [汉]司马迁(撰) [[南朝宋]裴駰(集解) [[唐]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 [[清]张照(考证) 243史记集解 [南朝宋]裴駰(撰) 245史记索隐 [唐]司马贞(撰) 246史记正义 [唐]张守节(撰) 247读史记十表 [清]汪越(撰)徐克范(补) 248史记疑问 [清]邵泰衢(撰) 248前汉书 [汉]班固(撰) [[唐]颜师古(注) [[清]齐召南(考证) 249班马异同 [宋]倪思(编)刘辰翁(评) 251宋书 [梁]沈约(撰) [[清]万承苍(考证) 257南齐书 [梁]萧子显(撰) [[清]王祖庚(考证) 259梁书 [唐]姚思廉(撰) [[清]孙人龙(考证) 260陈书 [唐]姚思廉(撰) [[清]孙人龙(考证) 260魏书 [北齐]魏收(撰) [[清]孙人龙(考证) 261北齐书 [唐]李百药(撰) [[清]姚范朱荃(考证) 263周书 [唐]令狐德棻(撰) [[清]金文淳(考证) 263隋书 [唐]魏征(撰) [[清]张映斗(考证) 264南史 [唐]李延寿(撰) [[清]万承苍(考证) 265北史 [唐]李延寿(撰)孙人龙(考证) 266旧唐书 [后晋]刘昫(撰) [[清] 沈德潜(考证) 268新唐书 [宋]欧阳修宋祁(撰) [[清] 沈德潜叶酉(考证) 272新唐书纠谬 [宋]吴缜(撰) 276旧五代史 [宋]薛居正(撰) [[清]邵晋涵(辑)永瑢邵晋涵(考证) 277新五代史 [宋]欧阳修(撰)徐无党(注) [[清]孙人龙王文清(考证) 279五代史纂误 [宋]吴缜(撰) 279宋史 [元]托克托(撰) [[清]林蒲封齐召南杨开鼎(考证) 280辽史 [元]托克托(撰) [[清]周长发(考证) 289辽史拾遗 [清]厉鹗(撰) 289金史 [元]托克托(撰) 290元史 [明]宋濂王禕(撰) [[清]王祖庚(考证) 292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 [清]乾隆四十七年(撰) 296明史 [清]张廷玉(撰) [[清]严福方炜(考证) 297政书类文献通考 [元]马端临(撰) 610明会典 [明]徐溥(撰)李东阳(重修) 617七国考 [明]董说(撰) 618钦定大清会典 [清]允祹(撰) 619通典 [唐]杜佑(撰) 603唐会要 [宋]王溥(撰) 606五代会要 [宋]王溥(撰) 607宋朝事实 [宋]李攸(撰) 608建炎以来朝野杂记 [宋]李心传(撰) 608西汉会要 [宋]徐天麟(撰) 609东汉会要 [宋]徐天麟(撰) 609汉制考 [宋]王应麟(撰) 609钦定大清会典则例 [清]乾隆十二年(撰) 620钦定续文献通考 [清]嵇璜曹仁虎(撰) 626钦定皇朝文献通考 [清]乾隆十二年(撰) 632钦定续通典 [清]嵇璜曹仁虎(撰) 639钦定皇朝通典 [清]乾隆三十二年(撰) 643钦定皇朝通志 [清]乾隆三十二年(撰) 644元朝典故编年考 [清]孙承泽(撰) 645汉官旧仪 [汉]卫宏(撰) 646大唐开元礼 [唐]萧嵩(撰) 646谥法 [宋]苏洵(撰) 646政和五礼新仪 [宋]郑居中(撰) 647绍熙州县释奠仪图 [宋]朱熹(撰) 648大金集礼 [金]不著撰人 648大金德运图说 [金]不著撰人 648庙学典礼 [元]不著撰人 648明集礼 [明]徐一夔(撰) 649頖宫礼乐疏 [明]李之藻(撰) 651明臣谥考 [明]鲍应鳌(撰) 651明谥纪汇编 [明]郭良翰(撰) 651明宫史 [明]吕毖(校次) 651幸鲁盛典 [清]孔毓圻金居敬(撰) 652万寿盛典初集 [清]王掞(监修)王原祁王奕清(撰) 653钦定大清通礼 [清]来保李玉鸣(撰) 655皇朝礼器图式 [清]允禄(撰)福隆安(校补) 656国朝宫史 [清]乾隆七年(撰)二十四年(增修) 657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 [清]允禄(总办)宫著(承修)阿桂于敏中(汉译) 657 钦定南巡盛典 [清]高晋(初编)萨载(续编)阿桂傅恒(合编) 658八旬万寿盛典 [清]阿桂(纂修) 660历代建元考 [清]钟渊映(撰) 662北郊配位尊西向议 [清]毛奇龄(撰) 662庙制图考 [清]万斯同(撰) 662救荒活民书 [宋]董煟(撰) 662熬波图 [元]陈椿(撰) 662钱通 [明]胡我琨(撰) 662捕蝗考 [清]陈芳生(撰) 663荒政丛书 [清]俞森(撰) 663钦定康济录 [清]陆曾禹(原撰)倪国琏(检择)蒋溥梁诗正(删润) 663历代兵制 [宋]陈傅良(撰) 663补汉兵志 [宋]钱文子(撰) 663马政纪 [明]杨时乔(撰) 663钦定八旗通志 [清]乾隆五十一年(撰) 664唐律疏义 [唐]长孙无忌(撰) 672大清律例 [清]三泰徐本(纂)刘统勋(纂) 672营造法式 [宋]李诫(撰) 673钦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 [清]金简(撰) 673职官类翰林记 [明]黄佐(撰) 596唐六典 [唐]张九龄(撰)李林甫(注) 595翰林志 [唐]李肇(撰) 595麟台故事 [宋]程俱(撰) 595翰苑群书 [宋]洪遵(编) 595南宋馆阁录 [宋]陈骙(撰) 595玉堂杂记 [宋]周必大(撰) 595宋宰辅编年录 [宋]徐自明(撰) 596秘书监志 [元]王士点商企翁(撰) 596礼部志稿 [明]林尧俞(纂修)俞汝楫(编撰) 597太常续考 [明]不著撰人 599土官底簿 [明]不著撰人 599词林典故 [清]鄂尔泰张廷玉等(撰) 599钦定国子监志 [清]梁国治(撰) 600钦定历代职官表 [清]永瑢纪昀(撰) 601州县提纲 [宋]不著撰人 602官箴 [宋]吕本中(撰) 602百官箴 [宋]许月卿(撰) 602昼帘绪论 [宋]胡太初(撰) 602三事忠告 [元]张养浩(撰) 602御定人臣儆心录 [清]世祖(撰)王永吉(纂) 602*经部春秋类春秋名号归一图 [后蜀]冯继先(撰) [[宋]岳珂(重编) 146春秋年表 [ ]不著撰人 146春秋尊王发微 [宋]孙复(撰) 147春秋皇纲论 [宋]王皙(撰) 147春秋通义 [宋]不著撰人 147春秋左传注疏 [周]左丘明(传) [[晋]杜预(注) [[唐]孔颖达(疏)陆德明(音义) [[清]齐召南陈浩(考证) 143春秋公羊传注疏 [周]公羊高(撰) [[汉]何休(解诂) [[唐]徐彦(疏)陆德明(音义)[[清]齐召南陈浩(考证) 145春秋谷梁传注疏 [周]谷梁赤(撰) [[晋]范宁(集解) [[唐]杨士勋(疏)陆德明(音义)[[清]齐召南陈浩(考证) 145箴膏肓 [汉]郑玄(撰) 145春秋释例 [晋]杜预(撰) 146春秋集传纂例 [唐]陆淳(撰) 146春秋集传微旨 [唐]陆淳(撰) 146春秋集传辨疑 [唐]陆淳(撰) 146春秋权衡 [宋]刘敞(撰) 147刘氏春秋传 [宋]刘敞(撰) 147刘氏春秋意林 [宋]刘敞(撰) 147春秋传说例 [宋]刘敞(撰) 147孙氏春秋经解 [宋]孙觉(撰) 147苏氏春秋集解 [宋]苏辙(撰) 148春秋辨疑 [宋]萧楚(撰) 148崔氏春秋经解 [宋]崔子方(撰) 148春秋本例 [宋]崔子方(撰) 148春秋五礼例宗 [宋]张大亨(撰) 148春秋通训 [宋]张大亨(撰) 148叶氏春秋传 [宋]叶梦得(撰) 149春秋考 [宋]叶梦得(撰) 149春秋三传谳 [宋]叶梦得(撰) 149吕氏春秋集解 [宋]吕本中(撰) 150胡氏春秋传 [宋]胡安国(撰) 151高氏春秋集注 [宋]高闶(撰) 151春秋后传 [宋]陈傅良(撰) 151左氏传说 [宋]吕祖谦(撰) 152左氏传续说 [宋]吕祖谦(撰) 152左氏博议 [宋]吕祖谦(撰) 152春秋比事 [宋]沈棐(撰) 153春秋左传要义 [宋]魏了翁(撰) 153春秋分记 [宋]程公说(撰) 154春秋讲义 [宋]戴溪(撰) 155张氏春秋集义 [宋]李明复(撰) 155春秋集注 [宋]张洽(撰) 156春秋王霸列国世纪编 [宋]李琪(撰) 156春秋通说 [宋]黄仲炎(撰) 156洪氏春秋说 [宋]洪咨夔(撰) 156春秋经筌 [宋]赵鹏飞(撰) 157吕氏秋或问 [宋]吕大圭(撰) 157春秋集传详说 [宋]家铉翁(撰) 158读春秋编 [宋]陈深(撰) 158春秋集传释义大成 [元]俞皋(撰) 159春秋纂言 [元]吴澄(撰) 159春秋提纲 [元]陈则通(撰) 159春秋诸国统纪 [元]齐履谦(撰) 159春秋本义 [元]程瑞学(撰) 160程氏春秋或问 [元]程瑞学(撰) 160三传辨疑 [元]程瑞学(撰) 161春秋谳义 [元]王元杰(撰) 162春秋会通 [元]李廉(撰) 162春秋阙疑 [元]郑玉(撰) 163春秋集传 [元]赵汸(撰) 164春秋师说 [元]赵汸(撰) 164春秋左氏传补注 [元]赵汸(撰) 164春秋金锁匙 [元]赵汸(撰) 164春秋属辞 [元]赵汸(撰) 164春秋胡传附录纂疏 [元]汪克宽(撰) 165春秋春王正月考 [明]张以宁(撰) 165春秋书法钩元 [明]石光霁(撰) 165春秋大全 [明]胡广(撰) 166春秋经传辨疑 [明]童品(撰) 167春秋正传 [明]湛若水(撰) 167左传附注 [明]陆桀(撰) 167春秋胡氏传辨疑 [明]陆桀(撰) 167春秋明志录 [明]熊过(撰) 168春秋正旨 [明]高拱(撰) 168春秋辑传 [明]王樵(辑) 168春秋亿 [明]徐学谟(撰) 169春秋事义全考 [明]姜宝(撰) 169春秋左传属事 [明]傅逊(撰) 169春秋胡传考误 [明]袁仁(撰) 169左氏释 [明]冯时可(撰) 169春秋质疑 [明]杨于庭(撰) 169春秋孔义 [明]高攀龙(撰) 170春秋辩义 [明]卓尔康(撰) 170读春秋略记 [明]朱朝瑛(撰) 171春秋四传质 [明]王介之(撰) 171左传杜林合注 [晋]杜预 [[宋]林尧叟(注) [[明]王道焜赵如源(编) 171 日讲春秋解义 [清]库勒纳李光地(撰) 172钦定春秋传说汇纂 [清]王掞张廷玉(撰) 173御纂春秋直解 [清]傅恒(撰) 174左传杜解补正 [清]顾炎武(撰) 174春秋稗疏 [清]王夫之(撰) 174春秋四传纠正 [清]俞汝言(撰) 174春秋平义 [清]俞汝言(撰) 174读左日钞 [清]朱鹤龄(撰) 175左传事纬 [清]马骕(撰) 175春秋毛氏传 [清]毛奇龄(撰) 176春秋简书刊误 [清]毛奇龄(撰) 176春秋属辞比事记 [清]毛奇龄(撰) 176。
整套四庫全書〔電子版〕"經部</1/0/> ""史部</2/0/> ""子部</3/0/> ""集部<gx...kddcc/4/0/> ""蒙學</5/0/> "<.lingkong./shuwu/images/zbook.gif> "經部</1/0/> "春秋左傳</6/8>大學</J/8>爾雅</K/8>論語</4/9>孟子</P/9>尚書</4/A>詩經</R/B>孝經</T/J>儀禮</U/J>中庸</C/K>周易</D/K><.lingkong./shuwu/images/zbook.gif> "史部</2/0/> "北齊書</L/K>北史</0/M>子建集</T/O>陳書</4/P>大宋宣和遺事</6/Q> 國語</B/Q>漢書</X/Q>後漢書</A/U>金史</X/X>晉書</Q/11>警世通言</D/15>舊唐書</J/16>舊五代史</J/1C>開元天寶遺事</R/1G> 梁書</W/1G>遼史</I/1I>洛陽伽藍記</Q/1L> 明史</X/1L>穆天子傳</7/1V>南齊書</G/1V>南史</4/1X>清史稿</D/1Z>三國志</4/2E>山海經</Z/2F>史記</I/2G>史通</6/2K>書目答問</L/2L>水經注</R/2L>宋史</W/2M>宋書</P/30>隋書</I/33>書</X/35>文史通義</L/39>新唐書</U/39>新五代史</S/3G>醒世恒言</W/3I>元史</2/3K>戰國策</Y/3P>貞觀政要</X/3Q>周書</4/3S><.lingkong./shuwu/images/zbook.gif> "子部</3/0/> "茶經</K/3T>初刻拍案驚奇</V/3T> 東京夢華錄</0/3V>二刻拍案驚奇</C/3V> 公孫龍子</J/3W>鬼谷子</Q/3W>韓非子</6/3X>紅樓夢</Q/3Y>子</2/42>黃帝經素問</O/42> 黃庭景經</F/43>黃庭外景經</G/43> 金剛經</K/43>近思錄</L/43>九章算術</1/44>老子</C/44>樂府雜錄</D/44>聊齋志異</O/45>列子</2/46>林泉高緻</B/46>六祖壇經</H/46>呂氏春秋</S/46>洛陽牡丹記</J/47>墨子</N/47>棋經</3/48>容齋随筆</4/48>三國演義</M/48>世說新語</Z/4B>水浒傳</0/4D>四十二章經</T/4F>搜神記</U/4F>孫子兵法</G/4G>太上感應篇</U/4G>武林舊事</V/4G>西遊記</7/4H>心經</1/4K>新書</2/4K>荀子</D/4K>顔氏家訓</A/4L>揚子法言</W/4L>陰符經</B/4M>文子</C/4M>遊仙窟</G/4M>喻世明言</H/4M>周易參同契</N/4N>莊子</R/4N><.lingkong./shuwu/images/zbook.gif>楚辭</P/4O>窦娥冤</J/4Q>二十四詩品</P/4Q> 古文觀止</Q/4Q> 絕妙好詞</3/4R> 樂府詩集</Q/51> 柳宗元集</J/54>六朝文絜</X/55> 六一詩話</W/57> 牡丹亭</X/57>歐陽修集</I/59>全宋詞</Y/5D>人間詞話</4/5R> 詩品</5/5R>蘇轼集</A/5R>唐詩三百首</X/5U> 淵明集</I/63>文心雕龍</Q/63> 文選</5/65>西廂記</W/66>玉台新詠</2/67>千家詩</G/67>全唐詩</E/MC><.lingkong./shuwu/images/zbook.gif>百家姓</2/68>千家詩</3/68>千字文</7/6E>三字經</8/6E>聲律啓蒙</C/6E>增廣賢文</F/6E>四庫全書都電子化了,對研究古學有興趣的可以參考。
這是一份極為有價值的資料若能妥為應用
對四庫全書能真正有所了解
四庫全書都電子化了
對研究古學有興趣的可以參考喔《經部》《史部》《子部》《集部》《蒙學》
《經部》春秋左傳大學爾雅論語孟子尚書詩經孝經儀禮中庸周易
《史部》北齊書北史曹子建集陳書大宋宣和遺事國語漢書後漢書金史晉書警世通言舊唐書舊五代史開元天寶遺事梁書遼史洛陽伽藍記明史
穆天子傳南齊書南史清史稿三國志山海經史記史通書目答問水經注宋史宋書隋書魏書文史通義新唐書新五代史醒世恒言元史戰國策貞觀政要周書
《子部》茶經初刻拍案驚奇東京夢華錄二刻拍案驚奇公孫龍子鬼谷子韓非子紅樓夢淮南子黃帝内經素問黃庭内景經黃庭外景經金剛經近思錄九章算術老子樂府雜錄聊齋志異列子林泉高緻六祖壇經呂氏春秋洛陽牡丹記墨子棋經容齋随筆三國演義世說新語
水浒傳四十二章經搜神記孫子兵法太上感應篇武林舊事西遊記心經新書荀子顔氏家訓揚子法言陰符經尹文子遊仙窟喻世明言周易參同契莊子
《集部》楚辭窦娥冤二十四詩品古文觀止絕妙好詞樂府詩集柳宗元集六朝文絜六一詩話牡丹亭歐陽修集全宋詞人間詞話詩品蘇轼集唐詩三百首
陶淵明集文心雕龍文選西廂記玉台新詠百家姓千家詩全唐詩
《蒙學》百家姓千家詩千字文三字經聲律啓蒙增廣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