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排水系统的体制及其选择
- 格式:pdf
- 大小:43.25 KB
- 文档页数:1
我国城市排水系统体制选择探讨李贤胜摘要:通过对国内外排水体制的现状分析,提出我国现有排水系统体制所存在的问题,得出排水管网系统应该作为城市污水处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在我国绝大部分工业污染不严重的大中城市和小城镇,采用合流制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
关键字:排水体制分流制合流制分散污水处理THE CHOICE OF THE SWEGE SYSTEM IN OUR COUNTRY Abstract:By analyzing the present condition in our country and foreign country,1、城市排水系统体制概况及问题1.1 国外排水系统体制概况德国在水污染控制及其利用上已经走到了国际前列,从20世纪80~90年代已基本实现对城市雨水的污染控制,城市雨水资源的收集利用也实现标准化和产业化。
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并没有走完全分流制道路,而是因地制宜地采纳适合当地条件的不同排水方案,保留大量的合流制(约占70%左右,在地形坡度较大的德国南部更多地采用合流制,而在地势平坦的北部则倾向分流制),他们将重点放在源头污染控制和终端污染控制的结合、排水系统的改造与削减径流量和其他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的技术性和非技术性措施的结合。
通过全面而科学的系统规划,较快地实现了对城市排水系统的改造、建设和水污染的有效控制。
瑞典在80年代初就放弃了“雨污分流”的思想。
因为认识到分流制耗资巨大,合流制改造为分流制影响范围大,耗时长,经济上不划算,技术上又不足以有效防止城市雨水径流对水体的继续污染。
基于同样的理由,美国、新西兰等国家在很大程度上也没有完全靠新建分流制管系取代旧合流制管系作为水污染控制措施的做法,特别强调分散式现场选择性技术措施,如湿地、自然水道、河岸缓冲带、土壤渗透、天然植被带的利用等。
日本在全国63.5%下水道中,合流制约占20%,但在一些大中城市,合流制则占有更大的比例。
浅析城市排水系统体制作者:施雪峰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年第06期摘要:合理选择排水系统的体制,是城市排水系统规划和设计的重要问题。
本文简单叙述了排水体制的分类,对不同分类进行了比较,并对选择何种排水体制做出了简要的分析,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排水体制;合流制;分流制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8-0287-01一、排水体制的分类(一)合流制排水系统合流制是用同一管渠同时收集和输送各种污水和雨水的排水体制,因此它对污水收集比分流制的要求要简单。
一般情况下造价要比分流制低。
从环保方面讲它对水体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同时由于合流管渠平时输送的早季污水量和雨季输送的合流污水量相差悬殊,因此合流管渠中容易发生沉积物。
根据有关资料介绍,管渠中流速0.22m/时,已不致造成中等粒度悬浮物沉淀;流速达到0.5m/s时,10cm3的片砾即可冲动。
因此合流管渠设计应保证在设计早季污水量时,最小设计流速为0.3m/s -0.4m/s;在设计合流水量时,最小设计流速为0.75m/s。
合流制排水系统有一定的优点,如对用户接口管理可简化;市政排水管道只要一根等。
对降水量较小的干旱地区、汇水面积较小的村镇排水系统尤其适用。
(二)分流制排水系统分流制排水系统是用各种管渠分别各自独立收集和输送污水和雨水的系统。
分流制排水系统从环境保护方面来控制和防止了水体的污染,是较好的排水方式;分流制还可为系统终端的分质处理或处置提供理想的条件,因此是较理想的排水体制。
但分流制的排水有一点必须注意:就是污水必须收集污水,雨水必须收集雨水,绝不能混淆。
大多数地区的分流制排水系统存在雨污混流现象,造成污水处理厂平时收集不到足够的污水量,雨季有大量雨水流人;雨水受纳水体仍有污水排入,造成水环境污染。
未能体现出分流制的优越性。
为此,在分流制地区必须加强排水管理,严禁错接乱接。
建议采用如下措施:(1)污水系统和雨水系统均应有明显的识别标志,避免无意错接;(2)用户支管接入市政排水系统时,市政主管审批部门必须严格把关,杜绝混接现象的发生。
浅谈城市排水体制的选择和管理一、城市排水体制的分类城市排水体制一般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类型:一合流制排水系统合流制排水系统是将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径流汇集人在一个管渠内予以输送、处理和排放。
按照其产生的次序及对污水处理的程度不同,合流制排水系统可分为直排式合流制、截流式合流制和全处理式合流制。
城市污水与雨水径流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附近水体的合流制称为直排式合流制排水系统。
国内外老城区的合流制排水系统均属于此类。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污水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必须对污水进行适当的处理才能够减轻城市污水和雨水径流对水环境造成的污染,为此产生了截流式合流制。
截流式合流制是在直排式合流制的基础上,修建沿河截流干管,并在适当的位置设置溢流井,在截流主干管渠的末端修建污水处理厂。
该系统可以保证晴天的污水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雨季时,通过截流设施,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可以汇集部分雨水尤其是污染重的初期雨水径流至污水处理厂。
但另一方面雨量过大,混合污水量超过了截流管的设计流量,超出部分将溢流到城市河道,不可避免会对水体造成局部和短期污染。
并且,进入处理厂的污水,由于混有大量雨水,使原水水质、水量波动较大,势必对污水厂各处理单元产生冲击,这就对污水厂处理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雨量较小且对水体水质要求较高的地区,可以采用完全合流制。
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径流全部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
这种方式对环境水质的污染最小,但对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的要求高,并且需要大量的投资和运行费用。
二分流制排水系统当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排水管渠排除时,称为分流制排水系统。
其中排除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系统称为污水排水系统;排除雨水的系统称为雨水排水系统。
根据排除雨水方式的不同,又分为完全分流制、不完全分流制和截流式分流制。
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分设污水和雨水两个管渠系统,前者汇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送至处理厂,经处理后排放或加以利用。
排水系统的体制及其选择浅析作者:高远来源:《科技传播》2011年第04期摘要本文分别介绍了合流制排水系统和分流制排水系统各自的特点及其应用,并根据目前城市的不同发展情况分析了在选择排水体制时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最后简单介绍了目前对城市排水体制改造的一些主要观点。
关键词排水系统;合流制;完全分流制;不完全分流制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37-0017-02在城市和工业企业中通常存在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这些污水是采用一个管渠系统来排除,或是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系统来排除。
污水的这种不同排水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称为排水系统的体制(简称排水体制),一般将其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类型。
1 合流制排水系统合流制排水系统是指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在同一个管道内排除的系统。
最早出现的合流制排水系统,是指将收集的混合污水不经处理就近排入水体,但由于污水未经无害化处理就排放,往往是接纳水体遭受严重污染,现在常采用的是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这种系统是在河岸边建造一条截留干管,同时在合流干管与截留干管相交前或相交处设置溢流井,并在截留干管下流设置污水厂。
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较前一种方式前进了一大步,但仍有部分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成为水体的污染源而使水体遭受污染。
国内外在改造老城市的合流制排水系统时,通常采用这种方式。
2 分流制排水系统分流制排水系统是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内排除的系统。
由于雨水的排除方式不同,分流制排水系统又分为完全分流制和不完全分流制两种形式,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具有污水排水系统和雨水排水系统,而不完全分流制只具有污水排水系统,雨水沿天然地面、街道边沟、水渠等原有渠道系统排泄,或者为了补充原有渠道系统的不足而修建部分雨水道,等城市进一步发展后再修建雨水排水系统转变成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
在工业企业中,一般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统。
排水体制及选择一、引言好的排水体制是确保城市或建筑物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排水体制的选择要考虑到周围环境、建筑物类型以及可行性等因素。
本文将介绍排水体制的基本概念、种类和选择方法,让读者对排水体制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排水体制的基本概念排水体制是指将雨水和废水从建筑物或城市中快速、高效地排出的系统。
在城市设计中,排水体制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能够有效防止水患、保护环境,并提供城市生活的便利。
三、排水体制的种类1. 分流式排水系统:将雨水以及生活污水分别排入不同的管道。
分流式排水系统能够充分利用雨水,用于灌溉和其他用途,减轻对自来水的需求。
2. 合流式排水系统:将雨水和污水合并排放至同一管道。
合流式排水系统简单且经济,但需要配备足够容量的污水处理设施。
3. 分级式排水系统:将不同流量的雨水分别排入不同的管道。
分级式排水系统能够提高排水效率,减少排水压力。
4. 街头式排水系统:将雨水从街道上直接排入下水道或河流。
这种排水系统适用于繁忙的城市街道,能够迅速排除积水并减少交通堵塞。
5. 绿色排水系统:利用绿色植物和土壤来自然过滤和处理雨水。
绿色排水系统能够减少径流并改善水质。
四、排水体制的选择方法1. 建筑物类型:不同类型的建筑物需要不同的排水体制。
例如,住宅区和商业建筑物可以采用分流式排水系统,而工业区和大型公共建筑物可能需要更复杂的合流式排水系统。
2. 地理环境:周围的地势和地质条件会影响排水体制的选择。
例如,平坦地区适合采用街头式排水系统,而山区可能需要采用分级式排水系统。
3. 可行性和经济性:排水体制的选择还应考虑其可行性和经济性。
维护和运行成本、施工难度以及适用的材料和设备等因素都需要综合考量。
4. 环保要求:在现代社会,环保意识越来越重要。
选择绿色排水系统可以减少水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五、实例分析以一座城市为例,该城市位于山区,降雨较多。
由于地势复杂,选择合适的排水体制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考虑到城市的发展潜力和未来人口增长趋势,合流式排水系统是最合适的选择。
排水体制及选择在城市建设和规划中,排水体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排水系统可以有效地排解降雨和废水,防止水灾和环境污染。
因此,选择适合的排水体制对于城市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排水体制的类型和选择因素。
一、排水体制的类型1. 分流体制分流体制是指将降雨水和废水分为两个管道系统进行排放。
降雨水通过雨水管道直接排入水体,废水则经过污水处理后再次利用或排放。
这种体制能够避免降雨水混入废水管道,降低了污水处理的难度和成本。
2. 混合体制混合体制是指将降雨水和废水混合在同一个管道中进行排放。
这种体制相对于分流体制而言更为简单和经济,但可能会造成降雨水和废水互相交叉污染的问题,需要加大污水处理的难度和成本。
3. 雨水花园体制雨水花园体制是指通过绿化带、花坛、池塘等形式将降雨水收集并进行自然过滤和蓄存,以达到减少降雨水排放和减缓城市排水系统压力的目的。
这种体制可以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景观价值。
二、排水体制的选择因素1. 土壤条件不同地区的土壤条件会对排水体制产生影响。
例如,如果土壤透水性较差,则适合选择分流体制,以充分利用雨水管道排除降雨水。
而如果土壤透水性较好,则可以考虑采用雨水花园体制,将雨水自然过滤并回收利用。
2. 降雨情况降雨情况是选择排水体制的重要依据之一。
如果某地区降雨量较大,且集中在短时间内,那么应该选择能够快速排除降雨水的体制,以防止水灾的发生。
而如果降雨量相对较小且分散,可以考虑采用雨水花园体制,减少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3. 城市规模和密度城市规模和密度也是选择排水体制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应选择能够高效排水的体制,以防止因排水不畅而造成的内涝和水灾。
而在城市规模较小且密度较低的地区,可以考虑采用雨水花园体制,以提升城市环境和生态效益。
4. 经济和环境因素选择排水体制还需要考虑经济和环境因素。
分流体制相对于混合体制而言,需要建设更多的管道和处理设备,造成的成本较高。
同时,分流体制可以有效减少降雨水排放和废水交叉污染,对环境保护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