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健康活动《不怕黑,自己睡》执教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1
大班心理健康活动黑夜,我不怕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通过故事和各种体验,了解黑夜并不可怕,并能用各种方法克服对黑夜的恐惧心理。
2.能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一个人睡的勇敢经历或者坦然讲出不敢一个人睡的原因。
3.通过创设情景,了解夜晚,激励幼儿乐意尝试一个人自己睡。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5.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乐观的情绪,逐渐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ppt 音乐、调查表、黑屋、黑色隧道、怪物道具活动过程:一、经验导入1.PPT1这是什么时候的情景?这是一个宁静的夜黑。
2.你发现了什么?关灯、睡觉了小结:睡觉是件舒服的事,可以让我们的大脑、身体得到休息。
3.那你们是一个人睡的还是跟大人一起睡的?(出示调查表,幼儿将笑脸贴在相应的地方)4.为什么不敢?到底怕什么呢?回应:有一只怪兽,长得什么样?他觉得很可怕!黑漆漆的,走路看不见,所以你!黑黑的夜让人心里有些害怕,你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觉。
做恶梦,会梦到危险、害怕的事,所以你怕!小结:看来你们真的有点害怕,怕黑,怕做梦,怕怪兽伤害你的心情我们能理解,害怕是很正常、自然的事,不要感到难为情,就连你的爸爸妈妈、老师也都有害怕的事,只要把害怕的事说出来,就能想办法解决。
二、故事体验。
1.出示小老鼠图片,有一只小老鼠也和你们一样。
这是他第一次一个人睡,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他害怕,害怕黑漆漆的夜,总觉得那边的墙角有一个黑黑的大怪物,一想到这儿,他就吓得浑身哆嗦。
突然,~~~(风声+啪啪声)这是什么声音啊?是人、是怪物、是小老鼠马上蒙住眼睛紧张极了,他一动也不敢动。
过了一会,他战战兢兢的朝窗外瞟了一眼,什么也没有,只得回到床上。
(PPT)~~(水声)这样的声音一直从那个房间传来,到底是什么啊?小老鼠捂着杯子害怕的哭了起来。
(PPT)2.理解、释疑师:(1)刚开始,小老鼠为什么睡不着?有怪物。
墙上那个黑黑的东西真的是怪物吗?(PPT)小结:原来只是一件大衣的影子,其实在我们身边根本就没有怪物,看到的都是一些黑黑的影子,一点都不可怕!(2)后来呢?小老鼠害怕什么?声音怎样的声音?可能是什么?风声、玻璃窗敲击的声音还听到什么声音?下雨声、水龙头的水漏了是不是这样?我们来听一听。
教案名称:大班健康课教案《天黑,我不怕》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天黑时的一些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方法。
2. 培养幼儿在黑暗中的勇敢和自信,使他们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保持冷静。
3. 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应变能力,知道在黑暗中如何寻求帮助。
二、教学重点:1. 让幼儿掌握一些在黑暗中保护自己的方法。
2. 培养幼儿的勇敢品质,使他们不再害怕黑暗。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在活动中让幼儿真正体验到黑暗中的安全感。
2. 如何让幼儿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冷静应对。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图片、手电筒等。
2. 环境: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讲述一个关于勇敢的小朋友在黑暗中如何保护自己的故事,激发幼儿的兴趣。
2. 基本部分:a. 讨论:引导幼儿谈论自己在黑暗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以及如何解决。
b. 讲解:教师讲解在黑暗中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方法,如:开灯、找朋友、打电话等。
c. 演示:教师演示如何在黑暗中正确使用手电筒,寻找安全的地方。
d. 实践:幼儿分组进行黑暗中的自我保护实践,教师观察并指导。
3. 结束部分: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内容,强调在黑暗中保护自己的重要性。
4. 课后反思:教师根据幼儿的表现,总结活动的优点和不足,为下次教学活动提供改进方向。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黑暗中的表现,了解他们是否掌握了自我保护方法。
2. 搜集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作品,评价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应变能力。
七、教学延伸:1. 开展“黑暗中的勇敢者”主题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锻炼黑暗中的自我保护能力。
2. 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关注幼儿在家庭中的黑暗环境适应能力。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环境安全,避免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受伤。
2. 关注幼儿的心理素质,引导他们正确面对黑暗。
3. 教师应以鼓励、表扬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
九、教学资源推荐:1. 《天黑黑,我不怕》绘本故事,让幼儿在阅读中感受黑暗中的勇敢。
大班健康不怕黑的孩子教案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黑暗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害怕的情绪,并学会应对方法。
2.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3. 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学会独立面对黑暗,克服恐惧。
二、教学内容:1. 讨论黑暗中可能会出现的害怕情绪以及应对方法。
2. 通过故事分享,引导幼儿学会独立面对黑暗。
3. 进行黑暗中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克服恐惧。
三、教学方法:1. 讨论法:通过集体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对黑暗的恐惧以及应对方法。
2. 故事分享法:通过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学会独立面对黑暗。
3. 实践操作法:通过黑暗中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克服恐惧。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黑暗中的游戏道具。
2. 环境: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黑暗中遇到的害怕情绪以及应对方法。
2. 主体活动一:讲述故事《不怕黑的孩子》,引导幼儿学会独立面对黑暗。
3. 主体活动二:进行黑暗中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克服恐惧。
4. 总结与反思:让幼儿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以及如何克服恐惧。
5. 课后作业:鼓励幼儿在家尝试独立睡觉,并记录自己的情绪变化。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在黑暗中游戏时的表现。
2. 关注幼儿在讨论中的发言,了解他们对于黑暗和恐惧的认识。
3. 收集幼儿在课后作业中的反馈,分析他们在家中独立面对黑暗的情况。
七、教学拓展:1. 开展家长座谈会,分享教学内容和幼儿的表现,增进家长对教学活动的了解和支持。
2. 组织类似的恐惧主题系列活动,如“不怕高”、“不怕虫”等,帮助幼儿逐步克服各种恐惧。
3. 邀请心理专业人士进行讲座,为幼儿和家长提供专业的心理指导。
八、教学调整:1. 根据幼儿的反馈和参与程度,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 在活动中,关注个体差异,对胆小的幼儿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3.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共同帮助幼儿克服恐惧。
大班教案《我不怕黑》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第三章《勇敢面对》,详细内容为“我不怕黑”。
通过故事、讨论和实践活动,引导幼儿认识和克服对黑暗的恐惧感,培养独立勇敢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黑暗并不可怕,学会正确面对和克服恐惧。
2. 培养幼儿独立入睡的习惯,提高自我照顾能力。
3. 培养幼儿勇敢、自信的品质,增强心理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真正理解和克服对黑暗的恐惧感。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独立勇敢的品质,学会正确面对黑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图片、手电筒、小熊玩偶。
2. 学具:彩笔、画纸、小夜灯。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讲述一个关于勇敢面对黑暗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主人公的勇敢表现。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黑暗中的经历和感受。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故事里的小熊是怎么克服对黑暗的恐惧的?”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黑暗中的宝藏”游戏,让幼儿在黑暗中寻找小熊玩偶。
引导幼儿运用故事中学到的克服恐惧的方法,鼓励他们在游戏中表现出勇敢。
4. 互动环节(10分钟)教师邀请幼儿用彩笔和画纸创作一幅关于勇敢面对黑暗的画作。
让幼儿互相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鼓励他们表达内心的感受。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勇敢面对黑暗的重要性。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尝试独立入睡,逐步克服对黑暗的恐惧。
六、板书设计1. 黑暗并不可怕,关键是如何面对。
2. 勇敢面对黑暗的方法:深呼吸,放松心情寻找安全感的事物(如小夜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用画笔描绘出自己心中的“勇敢小英雄”。
2. 答案:幼儿作品,以勇敢面对黑暗为主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讨论、实践等环节,让幼儿了解和克服对黑暗的恐惧。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情况,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
幼儿园大班教案《不怕黑》含反思【教案名称】不怕黑【教学目标】1. 培育幼儿克服对黑夜的畏惧,促进幼儿自信念的进展。
2. 通过孩子们相互共享经过,让孩子们懂得信任本身,信任别人,信任世界,明确本身在黑暗环境中的应对方法。
3. 提高幼儿的察看本领,培育他们的察看本领和语言表达本领。
【教学内容】1. 察看一些黑白图片和实物,如熊猫、斑马、黑白球等,让孩子认得黑白之间的差异和特点。
2. 学习歌曲《不怕黑》,通过歌曲,培育孩子对黑夜的正面态度。
3. 通过朗读故事《小宝宝不怕黑》,让孩子了解别人对黑夜的不同想法和应对方法,得到启示和借鉴。
4. 通过幼儿园的布置、家庭的环境等,让孩子体验黑夜环境,提高其自身安全意识和应对本领。
5. 孩子们共享本身在黑夜中的经过和感受,并呈现本身绘制的画作和制作的手工。
【教学步骤】Step 1 察看黑白图片和实物1. 老师呈现黑白图片和实物,如熊猫、斑马、黑白球等,并引导孩子们谈论黑白之间的差异和特点。
2. 老师引导孩子们用有颜色的笔涂上黑白色的物品,加深孩子们对黑白色的认得。
Step 2 学习歌曲《不怕黑》老师向孩子们介绍歌曲《不怕黑》的歌词,激励孩子们跟着歌曲唱,并引导孩子们了解歌曲中关于黑夜的正面内容。
Step 3 朗读故事《小宝宝不怕黑》老师为孩子们朗读故事《小宝宝不怕黑》,并引导孩子们理解故事中小宝宝和宝宝鸟对黑夜的不同感受和对黑夜的不同应对方法。
Step 4 经过黑夜环境1. 老师为孩子们布置幼儿园的黑夜环境,如在幼儿园中设置一些不亮的角落,使孩子们体验在黑夜环境中的不同感受。
2. 老师引导孩子们在家中尝试不同场景下的黑夜情形,如黑夜中的睡觉、洗澡、看书等,让孩子们体验黑夜环境。
Step 5 共享经过,呈现手工1. 孩子们共享本身在黑夜中的经过和感受,并得到老师和家长的悉心倾听和激励。
2. 孩子们呈现本身绘制的画作和制作的手工,共享本身对黑夜认得和想象。
【教学重点】1. 通过多种手段,培育孩子们对黑夜的正面态度和应对方法。
2024年大班教案《我不怕黑》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第四章第三节,主题为《我不怕黑》。
内容详细讲述了黑夜中的自然现象,通过故事、讨论等形式,引导幼儿正确认识黑暗,消除对黑夜的恐惧心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黑夜的自然现象,知道黑暗并不可怕。
2. 培养幼儿勇敢、自信的品质,克服对黑暗的恐惧。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黑暗并不可怕,克服恐惧心理。
重点:通过故事、讨论等形式,让幼儿了解黑夜的自然现象,培养勇敢、自信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挂图、手电筒、小夜灯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讲述一个关于黑夜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黑暗元素,讨论黑夜的特点。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害怕黑夜的经历,让幼儿认识到害怕黑暗是很正常的心理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故事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图中的内容,讲解黑夜中的自然现象。
通过讨论,让幼儿认识到黑暗并不可怕,学会正确应对黑夜的方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分组进行“黑夜探险”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黑暗,学会勇敢面对。
邀请幼儿用画纸、彩笔创作关于黑夜的作品,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1. 主题:《我不怕黑》2. 内容:黑夜的自然现象勇敢、自信的品质合作、分享的行为习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关于黑夜的作品,展现你心中的黑夜世界。
2. 答案:作品内容应包含黑夜的自然现象,如星星、月亮、蝙蝠等,以及勇敢面对黑夜的情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讨论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黑夜的自然现象,逐步克服了对黑暗的恐惧。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心理变化,给予个别辅导和鼓励。
2. 拓展延伸:家园共育: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面对黑暗的表现,共同帮助幼儿克服恐惧。
大班健康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天黑,我不怕》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黑暗并不可怕,培养勇敢、自信的品质。
2.培养幼儿在黑暗环境中保持冷静、应对恐惧的能力。
3.培养幼儿与同伴合作、共同克服困难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黑暗并不可怕,学会在黑暗中保持冷静。
2.教学难点:培养幼儿在黑暗环境中与同伴合作,共同克服困难。
三、教学准备1.故事课件:《天黑,我不怕》2.黑暗环境布置:用黑色布料或纸遮盖教室窗户,制造黑暗氛围。
3.手电筒、蜡烛等照明工具。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带领幼儿做热身运动,活跃气氛。
(2)教师引导幼儿谈论自己对黑暗的感受,引发幼儿思考。
2.故事讲解(1)教师播放课件,讲述故事《天黑,我不怕》。
(2)教师提问,引导幼儿思考故事中的角色是如何克服黑暗的恐惧。
3.情景体验(1)教师布置黑暗环境,让幼儿在黑暗中寻找手电筒、蜡烛等照明工具。
(2)教师引导幼儿在黑暗中与同伴合作,共同克服困难。
(3)教师观察幼儿在黑暗中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4.小组讨论(1)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幼儿分享自己在黑暗中的体验和感受。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克服黑暗的恐惧,培养勇敢、自信的品质。
(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
(3)教师反思本次活动,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2.教学改进(1)在活动前,教师应更充分地了解幼儿对黑暗的恐惧程度,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
(2)在情景体验环节,教师应更加关注幼儿的安全,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3)在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应引导幼儿更深入地思考如何克服黑暗的恐惧,培养勇敢、自信的品质。
3.教学拓展为了巩固本次活动效果,教师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引导幼儿关注黑暗环境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幼儿在黑暗中保持冷静、应对恐惧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其他故事、案例,让幼儿了解更多关于勇敢、自信的品质。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关注幼儿的心理需求,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幼儿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培养他们勇敢、自信的品质。
幼儿园大班教案《我不怕黑》含反思大班教案《我不怕黑》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健康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平时积极动脑,不胆怯,不退缩,勇于克服各种困难,正确认识“黑”,并学习用各种方法克服怕黑的心理障碍,培养独立入睡的好习惯,提高自理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我不怕黑》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引导幼儿正确认识“黑”,并学习用各种方法克服怕黑的心理障碍。
鼓励幼儿平时积极动脑,不胆怯,不退缩,勇于克服各种困难。
培养幼儿独立入睡的好习惯,提高自理能力。
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活动准备:将活动室一端用黑布、大型木板等布置成黑乎乎的山洞。
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动物玩具,小猫头饰若干,猫妈妈的胸饰一只。
音乐磁带一盒。
课件动画片《小兔迷路了》过程过程:(一)以游戏的口吻和形式导入活动1.教师:“小猫们,今天妈妈带你们到那边森林里去玩,我们一边唱歌一边走吧!”(伴随《找小猫》的音乐,幼儿做律动进入场景)2.教师:“草地上真舒服,小猫们和妈妈一起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妈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
”3.播放动画片《小兔迷路了》:从前,有一只可爱的小兔跟着妈妈一起到森林里去采蘑菇,它看到美丽的鲜花,漂亮的蝴碟可开心了。
它一会儿去闻闻鲜花,一会儿扑蝴蝶,结果找不着妈妈啦。
走啊走,小兔来到一个山洞里,里面黑得什么也看不见,小兔害怕极了,太阳落山了,夜深了,小兔找不着妈妈多伤心呀,它大声地哭起来:“妈妈,妈妈……”。
(二)营救小动物,鼓励幼儿不怕黑1.发现情况通过小动物的呼救声及教师对黑洞内发生情况的描述,让幼儿感知发生的事情,激起幼儿救小动物的欲望。
(1)(伴随着音乐,以远处传来一阵阵小动物的呼救声) 教师:“咦,好象有什么人在哭,你们听,是谁在喊救命?小猫们,你们千万别动,妈妈去看看。
(2)教师慢慢走到山洞口,仔细往山洞里看,说:“呀,这里有个山洞,里面很黑,什么也看不见。
幼儿园大班课程计划《不怕黑》与反思大班课程《不怕黑》反映了适用于大班班级的健康主题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大胆地开展体育活动,提高他们对各种环境的适应能力,克服对黑人心理的恐惧,培养孩子走路和平衡的能力,并且最初了解防止黑暗的恐惧。
方式,看看幼儿园大班《不怕黑》与反思课程计划。
活动目标:1.克服对黑人心理的恐惧,培养孩子走路和平衡的能力。
2.大胆开展体育活动,提高对各种环境的适应能力。
3,初步了解防止黑色恐惧的方法。
4.在活动中展示孩子可爱的一面。
重型和困难的活动:能够在黑暗中进行体育活动。
活动准备:太阳镜,长纸棒和塑料袋与所有儿童一样,并且有一些小球。
2,一些泡沫板,一对长臂,录音机和音乐磁带。
活动程序:1.扮演角色,活动的身体(1)老师提示:'今天天气好,孩子们来到幼儿园,开始了一天的生活,他们真的很开心!(2)所有孩子都听音乐,做幸福的生活练习:'积木,学习跳绳。
吃午餐,被子,连衣裙和玩游戏。
“2,提供教材,探讨练习(1)老师提示:'我们玩了一天真的很开心!现在已经是晚上八点了,它已经很黑了,我们打算在晚上玩游戏吗?戴太阳镜意味着我们处于黑暗中,游戏开始了。
“(2)球返回少量球,散落在球场上,老师发出指示,'快速找到一个小球',孩子迅速蹲前,触摸小球,放在塑料袋里。
然后老师发出命令:“球回来了”。
孩子马上就站着不动了。
最后,看看谁碰到了最小的球。
(3)听着找到一群两个孩子,站在一定距离,一个孩子说:'我在这里,我是XX。
“另一个孩子带着蒙着眼睛的声音走向他。
如果你碰到对方,即使你赢了,如果你不碰它,你也会走出对方的视线。
它是失败者,交换角色,游戏又开始了。
(4)长武装的男子带着所有的孩子一起手拉手站在一个大圈子里,一个中间的孩子作为一个长臂男子戴着长臂,蒙着眼睛站着。
在游戏开始时,所有的孩子都在不停地四处移动或跳圈。
长武装的人们挥舞着手臂,抓住了人。
大班健康活动不怕黑的孩子教案与反思背景大班幼儿身体活动量较大,一定比例的孩子会在家长思念的夜晚出现睡眠不足的问题以及极易受到噪音干扰。
此时,需要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同时缓解因长时间学习以及其他事项带来的压力和紧张。
目标通过本篇教案的实施,旨在:•帮助幼儿认识有关睡眠的基本知识;•培养幼儿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让幼儿更好地享受健康活动的乐趣。
内容一、睡眠知识的介绍1. 什么是健康的睡眠?健康的睡眠是一种良好的睡眠质量和足够的睡眠时间的结合体。
睡眠时间应该是一个人充满精力的一天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应该保证8小时的睡眠时间。
2. 睡眠对健康的影响睡眠对人的整体健康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睡眠可以使人更加精神饱满,头脑清晰,更高效地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
同时,良好的睡眠对心理健康也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的。
反之,失眠或睡眠不足往往会导致头痛、疲劳、情绪抑郁等不适症状,长期累积还可能伴有一系列慢性疾病。
二、睡前练习1. 活动名称健康睡眠活动——不怕黑的孩子2. 活动目的通过运动及音乐让大班幼儿解除压力,为良好的睡眠做好铺垫。
3. 活动适用人群4-6岁的学前儿童。
4. 活动时间20分钟。
5. 活动环境教室内。
6. 活动器材少儿健美操、大乐器、小玩具等。
7. 活动过程及指导方法• 1.带领幼儿进行少儿健美操,启动活力;• 2.利用大乐器及小玩具让孩子感受到各种声音,放松大脑;• 3.配合莫扎特等轻松音乐,提供放松情形下的健康指导;• 4.让孩子在悦耳的音乐下翻滚,笑声带来地感知。
8. 活动注意事项•睡前不要剧烈运动;•活动需要安静、舒适的环境;•活动结束后适当放松和休息。
反思本次教育活动深受小朋友们的喜欢,通过进行健康睡眠活动让幼儿们习得了身体上及心理上的放松技巧,让更多地学习伙伴可以在睡眠中更好地恢复精力,在学习中保持高度的精神状态。
同时,对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我们也应不断反思,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和流程,更好地落实相关素质教育。
大班健康活动《不怕黑,自己睡》执教反思
大班健康活动《不怕黑,自己睡》执教反思
在这周的健康活动中,我请我们班的幼儿说一说:哪位宝宝是晚上是一个人在小床里睡觉的,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和爸爸妈妈一起睡的,只有几个孩子是自己睡,原因有很多,大部分孩子都是因为怕黑,害怕,也有一些家长是因为害怕孩子晚上自己把被子蹬了,会感冒等等。
我和我们班的幼儿一起商量,怎样让自己一个人睡小床的一些好方法,在晚上准备睡觉的时候,让爸爸或妈妈到自己房间里去给自己讲一个故事,等到了睡觉的点,家长就回房间睡觉,自己一个人就能很快的睡着,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一定能克服害怕或其他的的心理能一个人睡觉了。
我觉得这样的健康活动非常有意义,贴近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也是我们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而且,大班的孩子应该形成独自睡觉的意识,也应该养成一种自己睡觉的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