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练习题(2011--)
- 格式:doc
- 大小:129.50 KB
- 文档页数:9
文化生活练习题一选择题1.琼州胜景五公祠有副脍炙人口的对联:“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
”这副对联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②公正廉明、崇尚平等的民主精神③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④自强不息、坚韧不拨的顽强斗志A.①②B.②③C.①④ D.③④2.福州的三坊七巷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朵奇葩,有过“清明上河图”般的绚丽,孕育出林则徐、严复、冰心等百余仁人名士。
作为福州的城市名片,三坊七巷以其特有的魅力影响着人们,保护三坊七巷正在进行中。
保护文化遗产()A. 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B. 根本上在于发掘其经济价值C.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D. 实质在于保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3.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成千上万的劳动模范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
”是劳模精神不变的精髓,也是时代精神永恒的内涵。
表彰劳模能够()①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③奏响先进文化的主旋律④杜绝好逸恶劳的思想意识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4.2009年12月,山东省启动了“放飞梦想”绿色手机文化创作传播活动;2010年3月,又开展了“诵读经典,爱我中华”活动。
两大活动所体现的共同文化生活道理是( )A.开展有益文化活动,提升公民文化素养B.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实现文明健康交往C.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D.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推动经典文化发展5.近年来,我国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树立来自基层、来自群众的道德楷模,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我国重视思想道德建设是因为它()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②能提供精神动力和正确价值观,决定社会发展进程和方向③体现了先进文化性质和前进方向,有利于培育"四有"新人④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 要“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从文化建设的角度应当 ( )A.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B.倡导和践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C.优先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D.改造腐朽文化并取缔落后文化7.据报道,“中国首善”陈光标在致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的信中说:“在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将不是捐出一半财富,而是向慈善机构捐出自己的全部财产。
[键入文字]
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练习及答案
高中生正处于向成年人转化的关键性时期,在这一阶段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开设对他们的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大家推荐了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练习,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选择题
1.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社区文化,还有转瞬间已经不再新奇的网络文化,这说明文化现象( )
A.无处不在 B.无时不有 C.具有多样性 D.具有复杂性
2.苍润高逸,秀出东南的庐山,是一座千古文化名山。
东晋画家顾恺之《庐山图》(右图),以艺术形式形象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
B.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C.文化是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D.《庐山图》的创作属于文化活动
1。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考试题及答案政治文化生活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阿凡达》是一部运用3D技术制作的电影,目前已缔造了超过2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并带动了3D相关产业的开展。
这表达了( )①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②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③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④文化以经济开展为根底A. ①②B. ①③C.②④D.③④2.上海世博会福建馆茶文化的展示让许多游客叹为观止。
一位美籍华人欣赏了茶艺表演后,感慨道:太精彩了!这一表演让我们享受到了美,也让我们感受到祖国茶文亿的博大精深。
这反映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B.优秀文化在沟通与借鉴中创新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许久的D.优秀文化能增加人们的精神力气3.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该诗句可以表达(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是由文人缔造的③文化具有继承性④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青海省玉树地政发生后,宗教团体纷纷组织宗教救援队踊跃参与救灾,僧侣们还为在地震中死难者超度祈祷,给震区的佛教信众很大的心理劝慰。
这说明①我国政府鼓舞人们信仰宗教②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③文化活动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④文化是改造社会的强大物质力气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②③5. 法国哲学家爱尔修理有句名言:人是环境的产物。
某论坛上,主讲人让听众写下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6个挚友,并指出他们月收入的平均数大致就是你的月收入。
测试结果的精确程度让全部听众惊异不已。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每个人的挚友圈子都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它彰显着你的此时此刻,也预示着你的将来。
这种现象说明A.文化确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和思维方式C.文化变更人们价值观念,丰富精神世界D.文化提高人们道德修养,塑造完备格6.截至20xx年10月,我国已有昆曲、端午节等29个工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跃居世界第一。
高二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每当中华民族处于重大困难的当头,中华文化的力量就会突显出来。
在外寇入侵时中华民族就会团结一致,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
在遭受巨大洪涝灾害或“非典〞时,中华民族就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并最终夺取胜利。
这说明A、文化是人所创造的B、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C、文化力量决定综合国力D、文化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关于文化,以下观点正确的选项是①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②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③文化包括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局部和非意识形态性质的局部④纯自然的东西也是文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我国的象形文字告诉我们A、文化是自然产生的B、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C、文化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D、文化就是指语言、文字4、我们参观兵马俑,可以从中透视中国古代秦朝社会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这说明A、精神的东西与物质的东西没有关系B、精神的东西就是物质的东西C、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D、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5、抗战初期,毛泽东所著的?论持久战? ,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信心,为中国人民最终夺取抗战胜利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
这说明A、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开展B、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的开展具有深刻影响C、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开展具有促进作用D、文化作为精神力量是物质力量的反映6、近几年,世界各地出现的“汉语热〞折射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巨大潜力。
这个观点肯定了A、经济开展是文化开展的根底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C、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D、文化教育对经济具有重大影响7、正是日本“右倾化〞的文化恶化了中日关系,并最终会对中日两国的经济合作造成严重影响。
这说明A、中日两国文化存在着根本冲突B、中日两国文化的差异决定两国政治分歧不可调和C、文化对政治、经济具有重大影响D、文化对政治、经济具有决定作用8、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开展,决策越来越民主化和科学化,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越来越广泛、多样和直接。
高二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测试题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因为大事件层出不穷,2013年网络热词的产生更迅速,变化更快,传播更广。
如:屌丝、涨姿势、中国大妈、土豪,这些热词多为新事件、新闻人物的比喻、浓缩或概括。
这表明()A.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C.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D.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解析:选D。
本题考查文化与人的关系。
网络热词的产生、传播和使用,说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应选D项。
A、C不符合题意,B项“同步”错误。
A.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B.传统村落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C.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D.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3.2013年6月6日《中国城市雕塑邀请展》在深圳隆重举办。
雕塑,让城市更美好。
世界各地有很多的城市雕塑让我们记忆深刻、回味无穷,如丹麦哥本哈根的美人鱼、希腊的雅典娜神像等,它们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这些被人们称作“城市的眼睛”的雕塑()①彰显着对世界文化的认同感②意味着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③蕴涵着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选B。
城市雕塑让我们记忆深刻、回味无穷,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应选②;雕塑,让城市更美好,被人们称作“城市的眼睛”,蕴涵着人们对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应选③。
①错误,应尊重文化多样性,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④“决定文化方向”表述错误。
4.2013年前三季度,全国电影票房收入164.2545亿元,同比增长34.86%。
其中,国产影片票房收入95.5816亿元,占58.19%市场份额。
在票房前十影片中,有5部是国产片,其中《西游降魔篇》以12.46亿元荣登榜首。
电影市场全面繁荣有利于()①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②提高文化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③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文化生活需要④抵御外来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选A。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练习题(一)1.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人们之所以需要文化生活,是因为(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②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③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④文化对个人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2.孔雀开屏,不是为了让其他的鸟儿欣赏它美丽的羽毛;蝴蝶翩翩起舞,不是为了战士器舞姿供他人欣赏;密封筑造蜂房,也不是为了展现建筑艺术的精巧。
只有人才会为了自己和他人的精神愉悦,去从事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
这说明()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B.文化是人的唯一素养C.文化是一种社会力量D.文化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3.《西游记》是我国著名的神话小说,其中塑造出的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如孙悟空、猪八戒以及牛魔王等,都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但这些神话形象都可以从人们的生活实践中找到各自的影子。
如果人们在实践中根本就没有遇见过猴、猪与牛等动物,作者吴承恩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把这些形象描绘出来的。
这说明:()A.文化是对神的描B.文化是神的恩赐C.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D.文化是动物的反映4.参加志愿者行动的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和完善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提高了自身的素质,这说明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①与人类社会俱来的②从社会生活的体验中培养出来的③通过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培养出来的④通过参与文化活动而逐步培养出来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对文化的基本内涵,以下论述正确的是:()①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②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③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④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③④6. 文化同政治、经济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虽然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所制约,但又对政治、经济起反作用。
【导语】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近成功⼀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频道为正在奋⽃的你整理了《⾼⼆政治必修三⽂化⽣活测试题》学习路上,与你共勉! 【⼀】 ⼀、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 1.因为⼤事件层出不穷,2013年络热词的产⽣更迅速,变化更快,传播更⼴。
如:屌丝、涨姿势、中国⼤妈、⼟豪,这些热词多为新事件、新闻⼈物的⽐喻、浓缩或概括。
这表明() A.⽂化是⼀种精神⼒量 B.⽂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 C.⽂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D.⼈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化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化与⼈的关系。
络热词的产⽣、传播和使⽤,说明⼈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化,应选D 项。
A、C不符合题意,B项“同步”错误。
2.乡⼟中国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农村,也是整个中国社会⽂化的基本特性。
据统计,中国每天消失的村落有80⾄100个。
在急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毫⽆节制地膨胀,农村被⼀步步地蚕⾷。
割裂的城市与村庄之间,充斥的不仅仅是“乡韵”的遗失,还有被毁的精神家园。
由此可见() A.⽂化是⼈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B.传统村落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C.⼈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D.⽂化是⼀种重要的精神⼒量 解析:选C。
割裂的城市与村庄之间充斥着“乡韵”的遗失,还有被毁的精神家园,这说明“乡韵”精神是通过村落体现出来的,由此可以得出C的结论。
A、D不符合题⼲主旨。
B说法错误,庆祝民族节⽇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3.2013年6⽉6⽇《中国城市雕塑邀请展》在深圳隆重举办。
雕塑,让城市更美好。
世界各地有很多的城市雕塑让我们记忆深刻、回味⽆穷,如丹麦哥本哈根的美⼈鱼、希腊的雅典娜神像等,它们体现着⼀个城市的⽂化内涵和品位,这些被⼈们称作“城市的眼睛”的雕塑() ①彰显着对世界⽂化的认同感 ②意味着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蕴涵着城市⽣活美好的精神追求 ④决定着城市⽣存发展的⽂化⽅向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解析:选B。
《文化生活》综合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文化的产生,正确的说法是(D)A文化是每个人天生就有的B文化就存在于自然界之中C文化产生后可以脱离人类而存在D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2、思想文化同同政治、经济联系在一起的,它虽然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所制约,但又对政治、经济起反作用。
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思想文化上的独立,就会有政治上、经济上独立。
这主要说明(D)A一定的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B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政治C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D一定的文化对经济和政治产生重大的影响3、在都市,有繁华的景观;在乡镇,人们利用农闲时间、集市和民间传统节日,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在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文化活动更具有特有的乡土气息。
以上材料说明()A A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B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C任何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D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4、石头上刻着名人名言,石头是物质的,但表现的是精神的内容。
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B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产品C文化就是文化,物质就物质,两者不能等同D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互为前提而相互促进5、下列有关文化素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DA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B人的文化素养要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D只要接受文化教育,文化素养就一定能够提高6、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下列属于文化形式的是()C①思想、理论②信念、信仰③道德、教育④科学、文学⑤生产、消费⑥民主监督、管理A①②③⑤ B 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⑤⑥7、下列关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A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B政治是经济的基础,一定的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C先进的文化能促进政治的发展,所以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政治D政治与文化相互交融8、国家屡次强调,我们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的原因是()CA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B只要文化搞好了,经济就会发展C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D文化有古今和地域之别,又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9、江泽民说: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综合测试题一、单选(每个1.5分,共54分)2009年11月7日,首届“三湘读书月”活动启动。
10000册崭新的书籍从省110家新华书店中心门市开始了它们的“漂流之旅”。
回答1—2题。
1、图书漂流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如公园的长凳上,捡获这本书的人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任其漂流,让下一位读者阅读,继续一段漂流书香。
图书漂流:()A.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过程B.是大众传媒的一种重要形式C.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D.能够最大程度地跨越时空的局限,传播文化2、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
该材料告诉我们:(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②世界多极化发展充满了矛盾斗争③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④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源在全球围流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下列属于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的是:()①2010年世博会吉祥物“海宝”②“南海一号”的打捞工作③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④泰山的自然风光⑤我国的外汇储备增多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⑤D、①③④4、“竖大拇指”在北美一般被认为是“做得好”的意思,但在澳大利亚就成了无礼的肢体语言;吃面条时发出声音,日本人和国人觉得很正常,而英国人可能感到不舒服。
这类现象表明:( )A.各地的文化几乎没有共同性B.一种行为是否影响人们的交往取决于特定的文化背景C.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是不同的D.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会有不同的含义5、为了更好地传承徽州文化,市启动“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
有关专家指出,这样做不仅可以守住古村落、古民居的“筋、骨、肉”,还可以传承徽州文化的“精、气、神”,真正使古村落、古民居流传后世。
《文化生活》全册寒假练习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属于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的是①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②“南海一号”的打捞工作③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④泰山的自然风光⑤我国的储备增多A. ①②③B. ①③⑤C. ②③⑤D. ①③④2、开放30年来,约有数万条新词产生,如外资企业、知识经济、经济特区、、多媒体、软件、信用卡、再就业、北京奥运会、构建和谐社会、文化软实力等。
这一事实说明A.人类文化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B.文化是人类的实践活动的产物C.人类文化是人脑主观自生的D.人类文化先于人类实践活动3、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因为①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②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③我国在文化发展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④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是我们工作重点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当代世界文化发展日益多元多样,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强。
异质文化间的交流如果是强势文化片面强调自己的优越性,试图用自己的价值观念来同化其他文化。
这必然导致A.文化霸权主义 B.文化的一元化C.民族文化成为世界文化D.不同文化实现共同发5、“文化的水越有活力,民主的船越能顺行”,这句话说明A.文化具有相对性B.优秀文化推动政治进步C.文化是政治发展的前提和基础D.文化以经济为基础6、“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文化氛围,哺育了中国人博大的胸怀,宽厚包容,又彰显正义。
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A.特定的文化环境B.特定的文化活动C.特定的文化遗产D.特定的文化传播7、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①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中形成的②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③我国道德建设的核心④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影响A.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8、提起传统节日,中国人首先想到的是春节:贴窗花、写春联、爆竹声声等。
高二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练习题(2011--)组题:郭伟文审题:林淑庄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0分1、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各种文化活动目不暇接,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文化是指:A、思想、理论、信仰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精神产品B、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精神产品C、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存在的各种现象D、人类全部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2、我们所讲的“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概念。
下列对“文化”理解正确的是: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为人类所特有的③文化是纯粹“自然”的东西④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A、2011年1月18-21日,胡锦涛主席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B、2011年2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C、东莞中学举行第二十一届艺术节D、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4、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在下列形式中,不属于意识形态性质的是:①理想②道德③科学技术④信仰⑤语言⑥世界观A、①③B、②⑥C、③④D、③⑤5、下列关于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文化是基础,政治和经济是文化的反映B、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C、一定的政治、经济由一定的文化所决定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与政治互不相关6、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充分展示了四大发明、书画、击缶等多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极大地振奋了国人精神。
这说明:A、文化决定着社会的发展B、文化一定能塑造健全的人格C、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D、文化能够提高人的道德修养7、文化是人创造的,又影响着每一个人。
文化对人的影响主要来自于:A、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B、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C、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D、电视、网络、报纸等大众传媒8、次贷危机对美国华人社区几乎没有影响,这要归功于华人的文化传统和消费方式。
华人在美国仍保持着勤劳节俭的好传统,而且习惯于不借钱不欠债。
这表明:A、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B、文化根源于经济,又高于经济C、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D、文化影响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9、逛花街是珠三角地区过春节的传统习俗。
据调查,60%以上的被访者表示每年春节都会逛花街。
这表明文化:A、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B、对人的影响是根深蒂固、不可动摇的C、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D、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10、中国儒家有一套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办法,概括起来就是“格、致、正、修、齐、治、平”。
做好这八个字,不但可以处理好人际关系,还可以治理天下。
此外,中国百家均有一套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
这则材料说明:A、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B、文化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C、文化能够决定人际关系D、文化决定着一个人的人格的形成11、我国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并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
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看,这样做事因为:A、文化与给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B、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C、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D、文化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12、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这体现出:A、文化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C、文化决定政治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13、“腹有诗书气自华”,这表明:A、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B、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C、文化塑造着人D、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14、广东南海九江镇被称为“龙舟之乡”,该镇的龙舟赛具有悠久的历史,至今每年都要举行龙舟赛,吸引了大批人前来观看。
这说明文化的影响具有:A、潜移默化的特点B、深远持久的特点C、多样性的特点D、时代性的特点15、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A、学历B、拥有的科学文化知识C、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D、参与文化活动的能力16、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宗教团体纷纷组织“宗教救援队”积极参与救灾,僧侣们还为在地震中的死难者超度祈祷,给震区的佛教信众很大的心理安慰。
这表明:A、文化活动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B、文化无所不能C、文化是改造社会的强大物质力量D、宗教已成为主流文化17、电视剧《士兵突击》讲述了一个中国军人的传奇故事。
随着这部电视剧的热播,剧中钢七连的信条“不抛弃,不放弃”被很多观众当成了座右铭。
从中我们学到了一种坚持的精神,一种坚强的意志,给每个人一种心灵上的慰藉,告诉人们究竟应当怎样去获得快乐,怎样去过好生活。
由此可以看出:A、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创造了人B、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塑造着人,不断丰富着人的精神世界C、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18、下列关于对待文化多样性的观点正确的是:①要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②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③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沟通④理解、包容和吸收所有的外来文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9、就文化而言,“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要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B、文化交流促进各个民族的文化创新C、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弘扬D、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20、150多年来,一些重大发明,如照明、通信、汽车等技术,都是在世博会上面世之后才逐渐转化为主流产业的。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A、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B、文化的传播与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C、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D、现代大众传媒超越时空的强大功能加速了文化传播21、中国三大皮影系统之一的陆丰皮影戏,作为“中国皮影戏”的组成部分向联合国正式申报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正确的是:A、它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B、它主要包括纪念文物、建筑群和遗址等C、它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D、它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22、历届奥运会的开幕式基本上都遵循了“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的理念,力争将最耀眼的本土文化呈现给世人。
这体现了:A、文化可以分为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两部分B、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C、民族文化都值得发扬光大D、正是不同民族各具特色的文化,才构成了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23、秦国攻灭楚国后,为了加强对南方地区的控制,派50万官兵驻扎岭南地区。
这使相当一部分中原人留在了粤北地区,对当地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岭南文化。
这说明:A、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B、民族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外来的文化C、民族文化的根源在于外来文化D、岭南文化就是中原文化的一部分24、知识的力量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
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的推广为标志的。
A、口语媒体B、印刷媒体C、文字媒体D、网络媒体25、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A、人际传播B、商业贸易C、人口迁徙D、大众传媒26、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
传播媒介,简称为传媒。
现代社会中的大众传媒,除了网络还有:①口语②报刊③广播电视④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7、下列不属于传统文化的特点的是:A、具有民族的特色B、具有强大的继承性C、一旦形成永远不变D、具有相对稳定性28、围棋起源于中国,棋子、棋盘含有“天圆地方”的思想,棋盘的中央是太极,棋子的黑白两色表示阴阳。
围棋丰富的内涵和无穷的变化使它历经几千年而不衰。
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①区域性②民族性③继承性④开放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9、温家宝总理指出,制定《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是为了保持和延续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继承包括:①传统建筑的继承②传统文艺的继承③传统思想的继承④传统习俗的继承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30、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但封建社会又片面强调“愚孝”,成为束缚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枷锁。
对此我们应:A、以我为主,为我所用B、取其精华,去其糟粕C、面向世界,博采众长D、全盘否定,全部抛弃31、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是:①社会制度的变化②科学技术的进步③思想运动④经济的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2、下列做法能体现出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是:A、全面继承,为我所用B、推倒重来,另起炉灶C、推陈出新,革故鼎新D、面向世界,博采众长33、对文化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是:A、社会制度的更替B、思想运动C、科学技术的进步D、教育方式的变革34、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在本土文化基础上产生了“新客家文化”。
这体现了:A、新文化在发展中偏离了本土文化B、文化在批判中继承C、“新客家文化”已取代本土文化D、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孔子的儒家思想作为中国漫长封建社会的主导思想,在今天仍有着广泛的影响。
其产生与当初孔子设立私学、广收门徒有关。
据此回答35-36题:35、儒家思想的广泛传播与影响与设立私学、广收门徒有关。
这说明:A、教育是文化发展、创新的根本途径B、教育具有传递文化的特定功能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D、儒家思想本身就是教育思想36、今天我们应该这样看待儒家思想:A、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基本没有影响B、其消极作用已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消失C、“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D、已经不适应今天时代发展的要求37、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A、社会实践B、交流与借鉴C、科技进步D、创作灵感38、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是:A、文化创新B、文化传播C、文化积累D、文化生产39、作为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同时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的是:A、发展先进文化B、打破传统文化的束缚C、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D、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40、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诸子百家学说,是与当时的社会大变革分不开的。
这主要说明了: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B、社会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C、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D、文化创作的灵感最终来自于社会实践41、有人认为,文化创新主要来自创作者的灵感和聪明才智。
这种观点:①认为文化创新是一种纯粹的精神活动②否认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③正确地认识到了文化创新的主体④是唯心主义在文化发展观上的体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2、“一切进步文艺,都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