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0×5=?》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4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0×5=?》说课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第3435页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教学难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投影片、课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
出示挂图,在果园里,小刺猬摘了5篮子苹果,每个篮子6个苹果。
他一共摘了几个苹果呀?回到家它又来找小兔子、小猴子、小熊猫、小鹿和它一起分享苹果,每个小动物都把自己篮子里的6个苹果吃光了,还剩几个苹果?结果是多少?二、玩中学1、探索有关0的乘法规律。
(1)出示情境图,引导观察。
引导学生看图小刺猬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用6530(个)每个小动物篮子里的6个苹果都吃光了剩几个呢?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再汇报。
(2)独立计算,提出问题。
03 70 026引导学社列举出类似的口算题,如:80=? 190=? 014=?。
(3)总结规律学生观察教师板书上的算式,说一说你从中发现的什么?2、探索因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计算(1)独立探索计算方法让学生独立计算1305,列出竖式,想一想各位上的0应该怎么乘?(2)组内交流小组之间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结合135=65,使学生明确13个十乘5德65个十,就是650,而且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所以130末尾0不用成直接落下来。
(3)自主探索、掌握因数中有0的计算方法出示题目4023,独立计算,然后交流算法互相比较,找出最正确的再让学生举几道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题,思考:看一看结果你发现了什么?最后总结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商的中间不一定有0。
三、学中做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比较,发现上、下两题之间的不同的变化规律。
《0×5=?》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0-61面【教学目标】1.在探索交流的过程中,知道0乘任何数都得0,理解并掌握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初步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3.再发现0乘任何数都得0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和惊奇,进一步激发探索数学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0乘任何数都得0的道理,能正确计算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
难点:理解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
【课前思考】这是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引出问题(一)独立计算,说明理由师:0×5=?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课件出示课题名称)生1:0×5就是5个0相加,0+0+0+0+0=0;生2:0×5也可以是0个5相加,那就还是0;生3:我发现,3×5=15,2×5=10,1×5=5,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每次少1,那么商就每次少5,那么0×5=0。
(二)尝试举例,总结发现师:请同学们再尝试计算几道一个数与0相乘的算式,并和同桌互相检查。
(学生自由列式,同桌交流。
)师: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生:0乘任何数都得0。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一)观察算式,口算结果师:请同学们独立观察这四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你能口算出结果吗?和小组成员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生:前面两个都是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运算,后面两个都是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运算。
240×2=480,130×5=650,203×3=609,208×7=1456生1:240可以拆成200和40,200×2=400,40×2=80,400+80=480,所以240×2=480。
生2:240×2看作24×2,24×2=48,再在后面加一个0就等于480。
北师大版三数学上册0×5=?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一规律。
2.结合具体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以及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0与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一规律。
教学难点:学习并掌握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乘法的一位数乘三位数的列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卡算式,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连续进位算法,还记得在列竖式计算乘法是要注意什么吗?2.生答:数位要对齐,满十要进一。
3.师:今天我们共同来探究一种新的知识,同学们想了解吗?(想)师板书:0×5=?二、自主探究,验*猜想(一)讨论0×5=?——发现规律1.出示算式题卡:3×52×51×52.师:同学们大胆猜一猜,找一找这一组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生1:第一个乘数每次减少1个,第二个乘数不变,积每次减少5个。
生2:都是5的乘法。
3.师:大家真厉害,接着出示算式题卡:0×5=?,按照大家刚才找出的规律这个算式应该等于几呢?生齐答:等于0.4.师:你还能用其他的方法说明0×5为什么等于0吗?生1:表示0个5相加,0个5就是没有5,所以等于0.生2:还表示5个0相加,0+0+0+0+0=0.5.大家说的真好,那“0”是不是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呢?咱们再来算几道题看一看:出示算式题卡0×37×01999×06.师:从这些算式大家发现了什么?全班齐答:0和任何数相乘的等于0师板书。
(二)试一试——探究算理1.师:既然同学们掌握了这一规律,那么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你们能解决吗?2.出示算式题卡:130×5402×3307×8指名学生上台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0×5=?》教案【教学目标】1. 在探索交流的过程中,知道0 乘任何数都得0,理解并掌握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 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初步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3. 在发现0 乘任何数都得0 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和惊奇,进步激发探索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 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教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具:小黑板、彩色粉笔、乘法表格板书【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乘法概念和计算方法,对乘法的理解程度较高。
此节课的内容是0乘法,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可能是新的概念,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进行讲解和巩固。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老师拿出一些小玩具或图片,例如水果、动物等,展示给学生看,并问学生这些物品的数量。
2. 老师提问:如果我有3个苹果,每个苹果5元,我要支付多少钱?(学生回答15元)3. 老师再次提问:如果我有0个苹果,每个苹果5元,我需要支付多少钱呢?请思考一下。
二、教学展开1. 引入概念:-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乘法概念,即相同的数相加的简便方法。
-老师提问学生:如果我有5个5元硬币,你能用乘法算一下总共有多少元吗?-学生回答:5 ×5 = 25元。
-老师再问:那如果我有0个5元硬币,你能用乘法算一下总共有多少元吗?2. 讲解理论:-老师解释:当一个乘数为0时,无论另一个乘数是多少,最终的结果都是0。
我们可以用数轴或乘法表格来说明。
-老师画出一个数轴,标出0和其他数字,例如1、2、3等。
-老师指着0并说:当我们在0这个位置上,无论向左还是向右乘以任何数,最后都会停留在0这个位置上。
所以0乘以任何数都得0。
-老师在黑板上绘制乘法表格,板书示范:1 ×0 = 0、2 ×0 = 0、...、9 ×0 = 0。
北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0×5=教案5 0×5=?一课时教学内容0×5=?(教材第60~61页) 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2.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题能力。
3.培养学生审题要认真、计算要正确、检查要仔细、书写要工整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
难点: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有特殊的数0参与的计算,有信心学好吗?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1.探究规律。
师:0×5=?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1:首先要明白0×5表示5个0是多少,因为0表示一个也没有,所以不管是多少个0相加,结果都是0。
生2:还可以根据规律思考。
3×5=152×5=101×5=5 一个乘数是5,另一个乘数依次减少1,积就相应地依次减少5,所以0×5=0。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0乘任何数都得0。
2.一个乘数的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一道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240×2。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算法。
- 我们可以用竖式进行笔算,用一位数2去乘三位数240每一位上的数字,从个位乘起:2×0还得0,积的个位上写0;2×4得8,积的十位上写8;2×2得4,积的百位上写4,得到480,如下所示: 2 4 0 × 2 4 8 0 - 我们在列竖式时,还可以把2与240十位上的4对齐,24×2=48,然后把个位上的0移下来,写在积的个位上,得到480,如下所示: 2 4 0 × 2 ↓ 4 8 0 师:你觉得哪种算法更好?为什么? 生:第二种算法更简便,只要别忘记在积的末尾添上相应的0就好。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0×5=?》教案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依据教材文章选择优质教学设计及优质教案,为你提供全方位的优秀教案。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上册第四单元第34页的内容。
一个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是乘法中的专门情形,学生在运算时往往容易50=5或者不运算因数中间有零这一位。
因此,教材在学生把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一样方法之后安排了本节课的内容,有助于学生集中学习在乘的过程中如何处理0的具体方法,为以后学习复杂的多位数乘法打好基础,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编排意图,我确立了该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探究并把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
把握一个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运算方法,明白得算理。
2.过程与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情形导入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交流法教学重点:1.把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
2.把握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明白得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算理。
教学关键:创设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探究新知。
教法学法: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依照教材的特点,本节课采纳多媒体为要紧教学手段,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要紧方式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创设情境,用多媒体课件展现盘子里放5个桃子,4个桃子,、一直到0个桃子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运用乘法意义,自主研究发觉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规律,用已有知识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会一个因数中间有0和末尾有零的乘法的运算方法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整个教学按以下四个环节组织进行:①创设情境,激趣导入,②合作探究,明理获知,③深化运用,巩固新知,④评判体验。
《0×5=?》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在探索交流的过程中,知道0乘任何数都得0,理解并掌握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初步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3. 在发现0乘任何数都得0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和惊奇,进一步激发探索数学的愿望。
教学重点:掌握“0与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算理。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竖式计算。
9 0 1 0 8× 5 ×5师:看看这两道竖式计算,你会算吗?生:有些地方不会。
师:哪里遇到困难了?生:0×5不知道积是几。
师:那我们这节课就以0×5为例,探索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设计意图:通过竖式计算,学生发现问题,感受解决0×5的必要性,为本节课探索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奠定基础。
二、探究新知1. 0×5=?师:0×5=?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生1:我认为0×5=0,因为5个0相加等于0,所以0×5=0。
生2:我也认为0×5=0,因为3×5=15,2×5=10,1×5=5,0×5=0,这些乘法算式依次少乘1个5,就依次减5。
师:你们的想法都很好,0×5=0是正确的。
那老师想继续提问,0×6=?生:0。
师:0×7=?生:0。
师:0×8=?10×0=?0×100=?564×0=?生:都得0。
师:通过上面这些算式,我们发现0乘任何数都得0。
设计意图:探索并发现“0乘任何数都得0”这个规律,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理解这个特性。
2. 竖式计算。
师:下面是一组与0有关的算式,请你用竖式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核对答案。
师:当我们在列竖式计算一个乘数末尾是0的乘法时,例如第一题,可以将2和4对齐,先用24乘2,表示24个十乘2是48个十,也就是480,所以要在48后面再添一个0,这就是末尾有0的简便计算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案《0×5=?》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
2、探索并掌握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教学重难点:1、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
2、掌握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理解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算理。
3、创设合适学生年龄特点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探索新知。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出示乘法算式:5×3 5×2 5×1学生口算后互相说一说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二、新课探究。
1、板书:0×5=?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课题。
学生先猜一猜等于多少?(学生汇报猜想的结果)到底哪种答案正确呢?我们一起来看看0×5所表示的意义。
学生根据前面的复习内容说意义。
(并出示课件)得出结论:0×5=0根据0×5=0的推理,让学生独立完成下列算式:0×6 0×7 9×0 15×0 0×0另加一道题:0×9999=?9999是个大数,0×9999表示9999个0相加或0个9999,所以还是等于0.让学生举例,积等于0的算式。
通过刚才的口算,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归纳“0乘任何数相乘都得0”或者“任何数和0相乘都等于0”的结论。
并让学生读一读。
2、深入探索。
(1)第一题130×5=同学们对“0乘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知识掌握得很好,那么我们运用这个规律一起来学习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先让学生交流算法。
全班交流时,要让学生体验算法多样化。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并掌握竖式算法,可先请学生板书竖式计算的书写过程,发现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算法:① 1 3 0 ②13×5=65 ③ 1 3 0× 5 × 56 5 0 130×5=650 6 5 0你发现了什么?一位数乘末尾有0的数,可用0前面的数先相乘,在积末尾填上与乘数末尾相同数目的0。
《0×5=?》一、教学内容。
新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0×5=?》。
二、教学目标。
1.在探索交流的过程中,知道0乘任何数都得0,理解并掌握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初步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3.在发现0乘任何数都得0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和惊奇,进一步激发探索数学的愿望。
三、知识点。
0乘任何数都得0,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
2、理解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
五、教学准备。
白板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1、口算(指名口答)14×3= 42×2= 25+0= 0+28=32-0= 28-28= 17×5= 21×5=2、竖式计算(指名板演)113 314 224 346× 3 × 5 × 3 × 2(二)、探索新知:1、0×5=?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出示0×5=?,独立计算,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集体交流:说一说0×5表示什么?(3)巩固应用:5×0=?3×0=? 8×0=? 10×0=? 18×0=?你还能说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吗?(4)这些算式的结果有什么特点?从中发现了射门?结论:0乘任何数都得0.2、下面是一组与0有关的算式,请你用竖式算一算:(1)出示四个乘法算式,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240×2= 130×5= 203×3= 208×7=(2)独立尝试计算,并与同桌互相说一说。
(3)集体交流:说说自己的算法。
说出每道题得到口算方法和过程。
0×5=?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自主尝试中,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动形象的课件演示让学生理解“0乘任何数都得0”并通过合作探究掌握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
教学难点:两、三位数(中间或末尾有“0”)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
课前准备:诗词诵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同学们,刚才大家的诵读特别的流利,声音也很洪亮,现在考考大家的口算能力,准备好了么?(出示口算题卡))大家的口算能力真的好厉害还!瞧,老师特地为你们准备了红苹果作为奖励!(出示课件、实物)【设计意图: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索新知:1.教学0×5=?教师摆出5个盘子,每盘放3个苹果,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那运用这些数学信息,谁能提一个数学问题?(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么列式?用乘法怎么列式?学生列出算式:3+3+3+3+3=15,3×5=153×5表示几个几相加?同学们回答的真好,现在老师从每盘中拿去1个苹果一会奖励积极回答问题的孩子,随着继续提问:现在每盘有几个?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么列式?用乘法怎么列式?学生列出算式:2+2+2+2+2=10,2×5=102×5表示几个几相加?恭喜大家,你们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现在老师再从每盘中拿去1个苹果再奖励积极积极动脑的孩子,随着继续提问:教师再从每盘中拿去1个苹果,现在每盘有几个苹果?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么列式?用乘法怎么列式?学生列出算式:1+1+1+1+1=5,1×5=51×5表示几个几相加?看到大家这样认真地听课,老师特别高兴,所以我再从每盘中拿去1个苹果,一会奖励给表现,随着再从每盘中拿去1个苹果,现在每盘有几个苹果?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0个后1个也没有)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么列式?用乘法怎么列式?学生列出0+0+0+0+0与0×5两个算式,提问5个0相加得多少?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得数(即0+0+0+0+0=0)0×5表示什么意思?(5个0相加是多少)应等于几?(等于0)【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展现精彩画面,符合儿童的生理特点,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奠定基础。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0×5=?》教案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
2、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3、结合具体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答)
143= 422= 25+0= 0+28=
32-0= 28-28= 175= 215=
二、探索新知
1、教学05=?
(1)创设情境引入。
教师摆出5个盘子,每盘放3个苹果,提问:这里有几盘苹果?每盘有几个?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么列式?用乘法怎么列式?
学生列出算式:3+3+3+3+3=15,35=15
35表示几个几相加?学生回答后,教师再从每盘中拿去1个苹果,继续提问:现在每盘有几个?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
用加法怎么列式?用乘法怎么列式?
学生列出算式:2+2+2+2+2=10,25=10
25表示几个几相加?学生回答后,教师再从每盘中拿去1个苹果,现在每盘有几个苹果?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么列式?用乘法怎么列式?
学生列出算式:1+1+1+1+1=5,15=5
15表示几个几相加?学生回答后,教师再从每盘中拿去1个苹果,现在每盘有几个苹果?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0个后1个也没有)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么列式?用乘法怎么列式?
学生列出0+0+0+0+0与05两个算式,提问5个0相加得多少?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得数(即0+0+0+0+0=0)05表示什么意思?(5个0相加是多少)应等于几?(等于0)(2)推理归纳。
根据05=0想一想:06,07,08。
又是得多少呢?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做课本P34算一算3道题,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口算结果。
(03=0,70=0,026=0)
通过刚才的口算,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0与任何数相乘,结果都是0的结论。
(3)小结、深化。
引导学生认识:0乘几和几乘0都得0,0乘0也得0,所以
0和任何数相乘都是0。
2、指导学生完成课本P34试一试中1、2题。
(1)第1题。
此题是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并进行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时,要让学生体验算法多样化。
学生可能这样想:因为135=65,所以1305=650。
这样想的学生可能已经理解了算理,也可能认为只要在65的末尾写上一个0就可以得到计算结果,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135和1305这两个算式,使学生理解13个十乘5等于65个十,也就是650。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并掌握竖式算法,可先请学生板书竖式计算的书写过程,发现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算法
第③种算法学生可能难以独立写出来,教师可以让学生看书并指导学生学习这种写法。
(2)第2题。
此题是因数中间有一个0的乘法,练习时,让学生独立计算后,再让学生公布各自的算法,体验算法多样化。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算法
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掌握①的算法。
三、巩固练习
1、竖式计算。
(补充题)
全班齐练后指名板书,进行全班交流。
2、用你喜欢的方法算。
4065 3506 5208 5554
全班齐练后交流,交流时让学生体验算法多样化。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