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机场刺伤母亲 中国式母爱与教育引争议
- 格式:doc
- 大小:333.00 KB
- 文档页数:13
汪晶的“机场刺母案”心理健康成留学课题据日本《中文导报》报道,24岁的上海留日学生汪晶,3月31日在上海浦东机场因留学费用等问题与母亲发生争执。
他从包内抽出两把尖刀,对身后毫无防备的母亲头部、手臂、腹部、背部多处进行砍、刺,致母重伤。
事件引起广泛关注。
10月31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宣判,认为汪的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公诉机关指控罪名成立,法院不采纳辩护人根据鉴定报告提出汪某案发时“自知力无”,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不构成犯罪的意见。
法院一审判处汪晶有期徒刑三年半。
汪晶的“机场刺母案”,虽是令人匪夷所思的突发个案,却因受到媒体高度关注而为社会观察一部分留日学生的身心状态提供了一个例证。
他们人在海外,他们在经济上能否自立,在学习上能否投入,在心理上能否适应,在人生路上能否健康成长,不仅是父母,也是整个社会关心的课题。
一、机场刺母留学生的身心焦虑汪晶为了留学费用,在机场刺了母亲九刀,导致她重伤。
病床上妈妈顾女士微弱地说了一句话“这是我的命”。
汪晶生于上海,从小父母离异。
小时候的汪晶,经常被喝醉酒的父亲责备、打骂。
为此,母亲顾女士希望以物质上的生活满足来弥补对儿子的精神亏欠。
汪晶没考上重点中学后离开上海,投靠了远嫁到日本的大姑妈,后因种种原因离开了姑妈,独自一个人搬出租房,开始在日独立生活和学习。
在日本留学期间,汪晶做过中介、洗过盘子、当过营业员。
他被人欺负而出现了精神幻听,这成为精神疾病的始因。
母亲顾女士省下生活费用供他读书,太宠他,却难以为继。
今年3月31日,汪晶最后一次在电话中索要钱财,母亲因无法承担而拒绝。
之后他一时冲动,飞回上海,在机场刺伤了前来接机的母亲。
央视主持人柴静认为判决对舆论是一个颠覆□□在事实未清之时,舆论认为汪晶在日挥霍无度,冷漠无情。
但判决结果显示,留日学生汪晶其实是精神分裂征患者。
汪晶接受采访时说,他听到电脑里的声音,耳朵里的监控者,衣服的血迹,欺负他的日本人……旁观者当然知道这是虚妄的,不过在他的感受里,这些都是真的。
留学生刺母血案引争议由于母亲一口拒绝向自己提供留学日本所需的学费、生活费,刚下飞机的24岁男青年汪佳晶从背包中拿出尖刀捅向母亲,就此在上海浦东机场上演了一场令人震惊的刺母血案。
10月31日9点30分,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对备受关注的浦东机场“留学生刺母案”作出一审判决,以故意伤害罪判处汪佳晶有期徒刑3年6个月。
这一案件从发生至今一直为公众广泛关注,而汪佳晶的司法鉴定意见书上一个“自知力无”的名词,在被其辩护律师引用做无罪辩护的理由后,更是掀起了广泛的讨论。
究竟何为“自知力无”?这与被告人承担刑事责任是否相关?《法制日报》记者就此进行了深入探访。
留学生刀捅亲生母今年3月31日,在日本留学近5年的汪佳晶从日本东京乘坐飞机回到上海浦东。
登机前,汪佳晶曾致电母亲急需生活费,表示自己“没钱了,都要饿死了”,在遭到母亲拒绝后,汪佳晶愤然搭机回国。
当晚8点30分,汪佳晶抵达上海浦东机场,拿好托运行李后,他在候机楼见到了母亲。
汪佳晶事后承认,当时他问母亲的第一句话就是“钱到底有没有,给不给我”,然后双方发生争执,汪母明确表示已没有财力再供其继续求学,汪佳晶随即走向出口处,汪母紧随其后。
当听到身后的母亲唠叨“要钱没有,要命一条”时,深受刺激的汪佳晶从随身的托运行李包内拿出两把尖刀,对母亲头部、手臂、腹部、背部多处进行砍、刺,毫无防备的汪母受伤后最终倒地,汪佳晶在逃离现场时被民警抓获。
汪母的胃、肝等多处内脏破裂,一度生命垂危。
经法医学鉴定,其伤势构成重伤。
“我脑子一片空白。
”到案后,汪佳晶曾这样描述自己袭击母亲时的情形。
2011年6月,经司法鉴定,汪佳晶患有精神分裂症,具有限定刑事责任能力,具有受审能力。
8月1日,公安机关以汪佳晶涉嫌故意伤害罪向检察机关移送审查起诉。
9月14日,检察机关正式向法院提起公诉。
10月20日9点30分,这起备受社会关注的“刺母案”在浦东新区法院第一法庭公开开庭审理。
留学生在机场刀刺母亲续:被指读大学后变孤僻《留学生在机场刀刺母亲续:被指读大学后变孤僻》由04月12日报道。
汪某称和妈妈感情挺好的。
东方卫视视频截图汪某行凶所用的刀具。
东方卫视视频截图东方网4月11日消息据《新闻晨报》报道,昨天,浦东新区人民医院5楼病房,顾女士躺在病床上吸氧。
4月1日晚,她在浦东国际机场被连刺9刀,倒在血泊中,险些丧命。
刺伤她的不是别人,而是她的亲生儿子――当时,她刚刚赶到机场,接从日本留学放假返沪的儿子,两人见面不过10多分钟。
同样是4月1日,凌晨1点多,一名上海女留学生的家长得到噩耗,自己25岁的女儿,在瑞典被刺十余刀后死亡,嫌犯是她的男同学,同样来自上海。
案发原因疑与该男生多年追求未果有关。
同一天,两起与留学生有关的恶性案件,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将孩子送出国深造的今天,这两例看似巧合的事件背后,还有更多让人深思的话题。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将孩子送往国外求学,但远在千里之外,谁又能真正体会孩子的感受,谁又能时刻关心孩子的心理状态?从刺死女同学的小辉,到连捅母亲9刀的小汪,这些孩子到底怎么了?作为父母,又该如何看待处理?昨天,上海市心理咨询行业协会会长王裕如就称,不要让远在海外的孩子“失控”,多交流,多接触,多引导是最好的办法。
对于留学生产生诸多心理问题的原因,王女士说,留学生低龄化是一大主因,有的孩子十六七岁就被送出国,他们中很多人从未独立处理过事情,依赖心理强,遇到挫折只会跟家人抱怨。
还有的孩子由于家境富裕,有虚荣、优越的心理,遇到挫折后,从优越到自卑的落差太大,心理上无法承受,从而导致抑郁和自闭的可能。
“留学生进入一个陌生的文化圈,在接受、协调、平衡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问题,而这些问题别说是孩子,就连许多成年人也是应付不来的。
”王裕如称,如果父母决定要让孩子去国外求学,那至少要在两方面让小孩做好准备。
一是要做好承受失败的心理准备。
一定要防止出现因为一两次挫折就厌学厌世,甚至自暴自弃的现象。
留学生机场刀刺母亲续:希望还能成正常母子关系
为中国留学生编辑、编译、收集、整理海外留学新闻:《留学生机场刀刺母亲续:希望还能成正常母子关系》04月12日中国广播网报道。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因为多次向母亲伸手要钱无果,一名25岁的海外留学生竟然在机场用水果刀对前来接机的母亲连刺9刀,目前犯罪嫌疑人汪某已经被刑事拘留,而他的母亲至今仍然没有完全脱离生命危险。
事情发生在4月1日20时30分,顾女士到浦东国际机场接从日本留学归来的儿子汪某,在机场母子二人因学费问题引发争执,汪某随即从行李中拔出水果到刺向母亲。
汪某:在机场的话她还是说就是说没有,或者就是说不会给我,说只有一条命这种话,说出来,我脑子一下子空白,就冲上去了,用刀砍了她。
据家里人说,汪某留日五年从不打工,所有费用都靠母亲顾某每月七千元的工资来支付,为了儿子,顾某曾多次向朋友借钱,这次顾某可能真的凑不到。
顾某家人:平时她对她的儿子很呵护的,我们也不知道会发生这种事。
事发后,身中九刀的顾某被机场民警送往医院抢救,8日才刚从重症监护室转到普通病房,不过家人说情况仍不容乐观,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已被刑事拘留的汪某在谈及母亲时仍表现出了异常的冷静。
汪某:我妈妈脱离危险了,希望就是说我们继续还能成为正常的母子关系。
一句话点评:可怜天下父母心,这样的儿子不要也罢!。
留学生机场弑母不仅仅是教育缺失为即将留学的中国学生提供留学新闻:《留学生机场弑母不仅仅是教育缺失》04月12日国际在线报道。
4月1日晚,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到达大厅,赴日留学5年的23岁青年汪某对前来接机的母亲顾某连刺9刀,致其当场昏迷。
事后,汪某被警方刑拘,顾某8日才从特护病房转入普通病房。
对于行凶原因,汪某称,母亲表示不会给他钱,“还说要钱的话就只有一条命了这种话,我脑子一下子空白,冲上去就捅了她”。
但顾某否认他们当晚曾因学费发生争执。
( )仅仅因为母亲没有及时的将钱寄送给留学日本的儿子,儿子便在机场拔刀相向,将母亲刺成重伤,这样的新闻听起来有点天方夜谭,但却真实的发生在我们的眼前,连刺9刀的疯狂背后,很多媒体评论认为这是我们当前的学校教育缺失的原因所致,也即在学校教育阶段,由于我们过多重视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其人格健全,在很多责任担当问题上,不给他们以价值观教育,只是一味的强调宏大的国家民族概念,而没有真正从对父母的孝顺和自立入手,强调个人的责任观念。
应该说,这种说法是具有一定道理的,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价值体系里一直强调的如何学“优”,以便以后能“仕”,却忽视了对孩子的苦难教育和社会责任担当,甚至连基本的家庭责任都不能负担得起,“小皇帝”现象并不是一朝一夕才有,它已经成为独生子女政策以来的一个家庭教育顽疾,让很多家长和孩子都深受其害,造成很多家庭悲剧,但对孩子的溺爱从本质来说,是我们的文化当中对子女的抚养观念出了问题,而不应该仅仅简单归咎于我们的教育体制和方法。
笔者前几日看一篇关于对股神巴菲特的儿子的专访,不禁惊诧于他对金钱态度的超脱和淡然。
按理说世界首富的父亲,给孩子留个几十亿美元遗产应该是合情合理的,但巴菲特选择了一分不留的裸捐,而且还要求他的儿子自己挣钱来还房贷车贷,可是巴菲特的儿子竟然对父亲没有一点怨言,而且非常支持巴菲特的决定,这样的反应,多少让笔者有点惊诧,因为已经四十多岁的巴菲特儿子现在都过得不是很宽裕,这样的结果,目前在中国至少不会出现。
旅日留学生机场刺母事件2011年4月1日晚,在浦东国际机场到达大厅,搭乘航班从日本返沪的男子汪某到达不久,就与前去接机的母亲发生争执,焦点是关于学费。
当时,汪某从托运的行李中取出一把水果刀,对着母亲顾某连刺9刀,导致顾某当场倒地昏迷。
汪某随即被赶来的民警抓获,同时民警迅速将顾某送至附近医院抢救。
事件起因因为家人寄钱晚了,留日学生汪某回国后在机场连刺母亲数刀,母亲当场昏迷,被送进医院重症监护室。
看了相关报道,倒吸一口凉气,不胜唏嘘。
从目前情况看,不排除这是因为汪某留日期间学业、生活不顺而心情抑郁导致的极端行为。
但这和传统伦理被抛弃,现代孝道尚未培育起来有很大关系。
汪某父母供他到日本留学,每年开销三十四万元,他却以如此方式对待母亲,这无疑是家庭教育的失败。
这件事也表明,不管是否让子女出国留学,都不能不重视子女的修身教育。
以往中国社会讲究以孝为先,而这个孝又是指不折不扣地服从长辈的等级观念。
这在追求个性自由、人人平等的现代社会当然行不通了。
事件处理犯罪嫌疑人汪某已被机场警方刑拘。
伤者顾某胃和肝均破裂。
当晚,顾某被送到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医生为她动了手术,医生跟我说:“胃、肝全都破了”。
直到8日下午,顾某才从重症监护室转到普通病房。
9日下午,顾女士的身上依旧插满了各种各样的管子。
受伤8天来,她一直没有进食,只能用吸管喝水,也不能够多喝,会伤到胃。
谈话间,顾女士总要从床头柜上取餐巾纸吐痰,床下的一个垃圾桶里早已装满了这样的餐巾纸。
体温现在是37.5℃,已降下来了,明天估计可喝粥汤了,要住院两个月。
据顾女士说,去年曾听说儿子“总感觉有人在跟他说话”。
警方4月10透露,已委托了相关专业部门对犯罪嫌疑人的精神状态进行司法鉴定,案件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事件反思家庭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旧的家庭伦理被打破,新的道德观念必须树立,否则家庭陷入不安,社会也难以达到和谐。
西方社会注重契约关系,对待家庭也是如此,譬如从法律上规定父母责任和子女义务。
留学生刺母:教育体制不是罪魁祸首为中国留学生编辑、编译、收集、整理海外留学新闻:《留学生刺母:教育体制不是罪魁祸首》04月12日光明网报道。
今日,一则关于旅日留学生因学费问题在机场连刺接机母亲数刀的新闻又一次把刚刚恢复短暂平静的中国学生教育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面对这种突发的意外事件,我们大部分人的态度都是嗤之以鼻,认为这种学生太没有道德,没有伦常,连自己的亲生母亲都能下毒手。
但是冷静下来想想,这种现象并不是个别的案例,而是有着很深的社会根源。
从当年的马加爵到最近发生的药加鑫案,大学生的高分低能,高学历低素质问题成为了中国教育体制存在缺陷的最有力佐证,也成为了对教育体制颇有微词的人的最正当证据。
学校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却忽视了对其作为一个全面的人的道德操守的培养,学生的抗压能力差,心理素质差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通病。
一点小事就会造成心理偏差,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甚至自我了结,全然不考虑到周围人的想法,一意孤行,不得不承认这也是新时代的大学生们具有强烈个性和风格的另一种体现。
这位刺杀母亲的旅日留学生作为中国新一代的大学生或者说高学历的代表,展现在世人面前的不是他学成归国的社会使命感,也不是对辛苦养育他的母亲的感激之情,令人诧异的是他居然以一种平常人都不解的暴力倾向和极低的容忍力作为他“荣归故里”的最好回报。
看到这则消息,清一色的回帖都是在为这位母亲感到不值,付出了毕生的心血,却换来这样一个不公的对待,自己的孩子竟然成为了生命的最大威胁,这是多么讽刺的一件事啊。
留学生在国外独自生活,一切困难都要自己面对和克服,但是中国的留学生大部分还是靠着家里的“救济”过着享乐的日子,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不需要打工,家长们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这场赌博上,因此对他们的任何要求都尽量满足,哪怕是自己再苦再累。
他们也若无其事的加入到了啃老族的行列,还可以振振有词的辩解说他们是在国外艰苦的“奋斗”,学习是第一位重要的,因此不想浪费时间在打工上。
申论高分范文:孝文化孝文化传统文化道德建设【热点材料】材料一:2011年12月27日下午,“机场刺母案”二审在上海市一中院开庭审理。
在二审过程中,涉案行凶人汪某强调自己患有精神分裂症,应该接受治疗,不应受到刑事处罚。
汪的代理律师则认为当初的司法鉴定意见书中存有瑕疵,并继续为其作无罪辩护。
9个月前,汪某“机场刺母”一度引发了社会从“孝道”、“责任”层面对其一致谴责,不过,时至今日,这位涉案当事者本人并没有就自己的行为从道德角度主动回应大众,他依然在苦苦辩护,认为自己不该受到刑事惩罚。
“机场刺母”发生在2011年3月31日。
当晚旅日留学生汪某回上海后,因学费问题与母亲产生争议,在浦东国际机场到达大厅内向前来接机的母亲连刺了数刀,这一幕令周围人都震惊不已,汪某随即被警方带走。
刺母案发生七个月后,2011年10月下旬,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此案。
据司法鉴定出具的报告显示,汪某确实患有精神分裂症,但检方认为其作案时具有限定刑事责任能力汪某的行为涉嫌故意伤害罪;而汪某的辩护人则认为事发时汪某完全丧失辨认和控制能力,为其做无罪辩护。
最终法院做出一审宣判,被告人汪某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6个月。
材料二2011年10月24日早晨,深圳光明新区发展和财政局的公务员廖某,与59岁的父亲发生冲突,其父的衣服被廖某撕破,身体多处受伤,左肩膀上更是被廖某咬得鲜血直流。
年近六旬的老父老母,从湖南郴州老家来深圳帮助儿子带孩子,没想到得到的竟是身为公务员的儿子的辱骂和殴打。
随后的调查更是显示,在4个多月时间里,廖某曾7次暴殴亲娘,骂母亲是猪,“咋不撞车死掉”?不过,与机场刺母中的汪某面对社会指责却“默不作声”不同的是,咬父事件发生两天后,在媒体、舆论的压力下,一直逃避的廖某幡然醒悟并最终站出来承认了错误,事情以一家人和解收场。
为此,深圳市委书记王荣还专程给当地报社写信说,这件事引起了他个人的一些深层次思考。
“从小处讲是一起家庭纠纷,当事者缺乏道德修养,违背伦理,行为失范。
“留美博士王勇杀父伤母”深度剖析作者:深度剖析来源:《作文成功之路(高中)》2014年第07期事件>>2004年2月13日云南大学马加爵因琐事与同学积怨,产生报复杀人的恶念,经周密策划和准备,先后将4名同学残忍杀害。
药家鑫,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2010年10月20日深夜,驾车撞人后,发现伤者在记录自己的车牌号码,拿出刀子刺了伤者八刀致其死亡,驾车逃逸至郭杜十字路口时再次撞伤行人,被附近群众抓获。
整整10年过去,2014年1月29日早上7时许,江苏扬州某乡村发生留美博士王某杀害父母案。
他用砖块拍父母脑后,又用菜刀割父母颈部,随后自杀,不过很快被邻居发现。
王勇的父亲因抢救无效死亡,母亲轻伤,王勇自杀未遂。
犯罪嫌疑人王勇从小到大都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优越感很强。
2004年王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科大,2007年毕业后赴美5年硕博连读。
今年1月回国后,目睹昔日同学开宝马、住豪宅,成双入对,堂哥、堂姐住别墅、开小车,内心的优越感荡然无存,深感失落,加之与一位北大女孩相亲失败,他觉得生不如死。
考虑到死后父母会很痛苦,便产生了带他们一起走(死)的想法。
王勇父母含辛茹苦将儿子培养成为留美博士,供职于美国著名的公司,这在一般人的眼里是何等的风光!天子骄子成为杀父凶手,这又是何等的不可思议!从马加爵、药家鑫到留美博士王勇杀父伤母,10年来一起起触目惊心的悲剧多次重演,究竟是谁的过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反思,不得不让所有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学校和社会对教育的各个环节进行理性反省和深度思索。
定点钻探>>一、从学校、家庭教育的现状看,重智育、轻德育应该休矣很多家长过分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成绩一好遮百丑,其它都好商量,甚至在生活上无原则地迁就孩子,“惯养忤逆儿”的古训早已被一些家长丢到了九霄云外。
家长对子女过分娇宠,有意无意养成了孩子自私冷漠的品性,无疑是孩子步入社会的一大祸根。
学校教育同样如此。
留学生机场刺伤母亲中国式母爱与教育引争议 2011-04-13 14:08 来源:中国新闻网【字号:大中小】深圳新闻网4月13日讯中新网4月13日电综合媒体报道,留学日本的中国学生汪某因学费问题在上海浦东机场用水果刀捅伤前来接机的母亲。
在遵崇“百善孝为先的”中国,这样以怨报德式的行为触动了国人的神经和情感。
先是儿子机场刺母,再是母亲尽一切办法替儿子辩护。
事件一时间演变为一场“中国式”母爱与教育的争论。
学费引争执留学生机场刺母4月1日晚,在浦东国际机场到达大厅,搭乘航班从日本返沪的中国留学生汪某到达不久,就与前去接机的母亲顾某发生争执,焦点是因为学费寄晚了。
据亲属介绍,汪某留学日本5年所有费用都靠母亲每月7000元的工资来支出。
为了儿子,母亲顾某曾多次向朋友借钱。
这次,顾某可能真的凑不到。
事发当时,汪某从托运的行李中取出一把水果刀,对着母亲顾某连刺9刀,导致母亲当场倒地昏迷。
汪某随即被赶来的民警抓获,同时民警迅速将顾某送至附近医院抢救。
据医生介绍,顾某在被送医抢救时胃和肝均已破裂。
然而,病床上满身插满了各种各样的管子的顾某最担心的仍是学校还会不会接收儿子以及儿子会不会被判刑。
母亲替儿辩护称不想儿子入狱事发后顾某反复告诉记者,“他是个好孩子,我们母子感情很好的,我不怪他。
”躺在病床上的顾女士说,儿子汪某“精神不正常”、“我不想儿子坐牢,希望儿子早点出来,我还要带他去看病”。
但在面对记者时,顾某的亲属也直言:“出这事,肯定和平时教育脱不了干系。
”“她平时太宠孩子了,都给惯坏了。
”顾某妹妹坦言,“以前回来,有时连家都不住,直接住宾馆。
”在亲戚看来,只要是儿子提出的要求,不管是什么,顾某总是想尽办法满足。
“可以说,要什么给什么,没有的话,也要想尽办法变成有。
”身为汪某的舅舅,顾女士的哥哥无意间透露,之前外甥也因为家里无法答应他提出的其他要求而大吵过,甚至还动过手。
但让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次竟然会拔刀子。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病友说,这几天顾女士惦记最多的就是儿子在看守所的情况。
这位母亲很担心社会对此事的过多关注会为儿子带来不好的影响。
上海警方表示,汪某刺伤母亲的动机还无法确定,目前已启动对其的精神状况司法鉴定程序。
人格教育缺失“中国式”母爱与教育引争议事件发生后引起媒体广泛关注,不少评论认为体现其家庭教育的失败,该个例也呈现出“中国式家长”的悲剧,折射出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健全人格教育应予以重视。
很多媒体评论认为这是我们当前学校教育缺失所致,在学校教育阶段,由于过多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其人格健全,在很多责任担当问题上不给他们以价值观教育,只是一味强调宏大的国家民族概念,而没有真正从对父母的孝顺和自立入手,强调个人的责任观念。
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说:“有些小留学生GRE、托福考得好,但怎么与同学老师相处,怎么融入社会,心理上都没有做好准备,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
就连一些具备一定人生阅历的教授、博导去国外以后都会产生种种不适应,更不要说这些处在‘心理断乳期’的孩子们了。
”也有评论指出,在中国时下的家庭教育内,家长们往往只对孩子的学习提出要求,对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为人处世之道、生活价值观等少有关注,更多地给他们提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环境,有的甚至格外溺爱。
这样的孩子一旦出国,面对文化环境、生活方式的突变,将遭遇巨大的现实落差和心理冲击。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谢斌表示,此案中留学生汪某是否存在精神疾病仍需等待司法鉴定结果出来后才能确定,但就已经披露的案情而言,这名学生可能存在调试心态、控制情绪等方面的心理障碍。
(完)广州日报:留日学生机场刺母续:母亲亲属均改口称其懂事汪某刺母一度让他的亲属们非常愤怒。
有亲属表示,汪在日留学5年从不打工、所有花销都靠顾女士支持,但顾女士每月7000元的工资担负不起对汪某的供养,为此顾女士已多次向亲友借钱。
汪某的小姨称自己已经拿出了不下10万元给姐姐,只为“见不得姐姐整天为了儿子心神不宁”,“姐姐太溺爱儿子,只要是儿子提出的要求,不管什么总是想尽办法满足,可以说是要什么给什么,没有的话,也要想尽办法变成有。
”汪某的舅舅更透露说,之前外甥也曾因为家里无法答应他提出的一些要求而大吵过,甚至还动过手,但让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是“这次竟然会拔刀子”。
但令人意外的是,亲属们很快又推翻了之前的一些说法。
汪某的姑姑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汪是一个“勤勉、懂事,还知道要给家里分担压力的好孩子”。
她否认了汪在日本从不打工、完全靠家里供养的说法,称“他去做过家教、洗过盘子,很体贴妈妈,知道家里不容易”,“有一次放假回上海,他还给正在读高中的表弟买了牛仔裤和书包,让表弟好好读书”。
这位姑姑还透露说,汪“精神有病,经常说耳边有人在跟他讲话、经常会一个人大哭或大笑”,“前阵子日本地震时他还在电话里跟我讲有人追杀他”。
4月1日晚,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到达大厅,赴日留学5年的23岁青年汪某,突然向前来接机的母亲顾女士连刺9刀,致其当场昏迷。
事发后,汪某被警方刑拘,顾女士则至今仍在医院病房里。
不过,汪某的亲属与母亲近日推翻了原来的说法,称汪某“勤勉、懂事”,刺伤母亲是因为“精神不正常”。
上海警方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表示,汪某刺母的动机目前还无法确定,目前已启动对其的精神状况司法鉴定程序。
亲属说法前后不一视频显示老外救人据《新闻晨报(微博)》报道,一名网友提供的视频显示,在汪某刺伤母亲后,有不少人围观,但只有一位外国男子伸出援手,对伤者顾女士进行了紧急救治。
顾女士也记起受伤后一个老外抱起了她的头,“我脖子上戴着一条围巾,他拿下来,帮我捂住了伤口。
”顾女士表示,“医生说,如果不是这个老外,我可能就‘走掉’了。
”母亲不想儿子获刑亲属们前后不一的说法使汪某的面目变得模糊不清,甚至当事双方的说法也不一致。
汪某此前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当时之所以行凶是因为母亲表示不会再给他钱了,“还说要钱的话就只有一条命了这种话,我脑子一下子空白,冲上去就捅了她”。
而顾女士昨天则矢口否认当天她跟儿子是因为学费发生争执,她反复告诉记者,汪某“精神不正常”、“我不想儿子坐牢,希望儿子早点出来,我还要带他去看病”。
有人认为,出现这种情形,很可能是因为之前的一些说法经媒体披露后,引发了舆论一边倒的“口水”,大有淹死汪某而后快之势,顾女士和亲属们“护犊”心切,所以大打亲情牌、以求儿子避免相应的惩处。
上海警方昨天就此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汪某刺伤母亲的动机还无法确定,目前已启动对其的精神状况司法鉴定程序。
一般来说,这种鉴定需要一个月才会有结果,具体原因和惩处可能也要到结果出来后才能有定论。
汪某在日花费高昂一个引人关注的细节是,顾女士透露,汪某目前是私立日本大学经济学部本科三年级的学生,“在回国之前,儿子在东京的房租是每月人民币12000元,学费一年8万元人民币,再加上其他生活费,每年开销要30万到40万元人民币”。
这一花费让很多留学生大呼“难以理解”、“奢侈”。
据日本大学经济学部网站上列出的需缴纳费用情况,该学校第一学年学费约合人民币8.5万元,从第二学年开始学费约合人民币6.5万元。
按照顾女士的说法,去除学费,汪某在日本每年的生活支出为22至32万元人民币。
一位目前正在日本某私立大学就读的中国留学生介绍说,她在东京租一个16平方米的独立单间,房租每月约为5000元人民币,此外每月开销大概不到5000元,算是过得普普通通,“而汪同学的生活未免太奢侈了,每年开销二三十万,应该不只生活费这么简单,天天山珍海味还差不多。
”新华视点“留学低龄化”问题需重视据新华社电随着海外教育市场的放开,当前我国青少年出现了“留学低龄化”的倾向,容易引发问题。
一般而言,送孩子留学不宜过早,需重视其抗压能力的培养。
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说:“有些小留学生GRE、托福考得好,但怎么与同学老师相处,怎么融入西方社会,心理上都没有做好准备,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
就连一些具备一定人生阅历的教授、博导去国外以后,也都会产生种种不适应,更不要说这些处在‘心理断乳期’的孩子们了。
”杨雄表示,完整的教育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因素叠加而成,无论哪一方面缺失,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杨雄说,“舆论宣传对留学成功与否的评价,对海归的地位有所夸大,也加大了留学生的心理预期,导致他们在海外生活或者回国后更加容易产生心理落差与失衡。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谢斌表示,此案中留学生汪某是否存在精神疾病仍需等待司法鉴定结果出来后才能确定,但就已经披露的案情而言,这名学生可能存在调试心态、控制情绪等方面的心理障碍。
谢斌认为,青少年阶段是培养社会交往与沟通能力的关键时期。
如果这一时期缺乏教育和引导,把孩子留在人生地不熟的国外,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留学生刺母”事件调查:他为何用水果刀连刺母亲 2011-04-13 07:37 来源:新华网【字号:大中小】汪某行凶后被机场警方刑事拘留。
东方卫视视频截图(新华调查)“留学生刺母”事件调查:折射青少年心理隐忧深圳新闻网4月13日讯(记者俞菀、李烁)一位高高兴兴到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迎接儿子的母亲被连刺数刀,倒在了血泊之中。
伤害她的不是别人,正是刚从日本回来的留学生儿子。
当警察及时赶到,冰冷的手铐铐上了儿子的双手,母亲疼痛的不仅仅是身体,还有一颗破碎的心。
最近一段时间,伴随着这起“留学生刺母案”的发生,青少年心理问题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独处异乡、远离亲情,缺乏心理疏导和沟通……案件背后折射出一些青少年“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隐痛。
案件中的旅日学生为何要用水果刀连刺母亲?他的内心究竟有着怎样的痛苦与挣扎?此案带给青少年心理教育怎样的启示?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母亲一句“没有钱”,逆子拔刀狠刺母记者从上海警方获悉,3月31日,“80后”上海青年汪某搭乘航班从日本起飞,于当晚八点半左右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航站楼。
出站后不久,该留学生就与前来接机的母亲顾某发生了激烈争执。
争执时,汪某从日本带回的托运行李中拔出水果刀,向母亲连刺数刀,致其当场昏迷。
案发后,民警迅速将汪某抓获,母亲顾某则被送往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救治。
目前,犯罪嫌疑人汪某已被机场警方刑事拘留。
“留学生刺母”事件调查:他为何用水果刀连刺母亲 2011-04-13 07:37 来源:新华网【字号:大中小】汪某为何要把尖刀刺向母亲?上海机场警方发布消息称:母子俩因学费问题发生争执。
在看守所的汪某则这样描述事发过程:“机场见面时,她说没有钱,甚至说‘不可能给你钱,要钱的话就只有一条命了’这种话,我脑子一下子一片空白,冲上去就用刀刺了她。
”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的病房里,记者见到了被刺伤的顾女士,关于当时细节她已不愿再回忆,做完检查后便匆匆返回病房,一言不发地用白色被单蒙住了头。